资源简介 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学情调研 历史与社会调研卷选择题(2分*24题=48分)1.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如图是一本书的部分目录,你认为该书最有可能的书名是( )A.《海国图志》 B.《甲午——120年前西方媒体的观察》C.《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D.《瓦德西庚子回忆录》3.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不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的是( )A.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B.八国联军侵占北京C.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 D.签订《尼布楚条约》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A.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B.学习西方的制度C.学习西方学校教育 D.学习西方技术5.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A.这场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B.这场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这场战争使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圆明园被毁D.此次战争所签的条约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6.有位西方学者曾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这一观点( )A.正确评价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B.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实质C.指出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D.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7.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通道。”英国获得这些权益始于同中国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说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C.攻占北京,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D.获得大量赔款9.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A.鸦片战争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C.太平天国运动直接引发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10.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1.《纪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发表的追忆“为中国而死”的学生刘和珍的一篇散文,题目中“君”这一称呼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以后( )A.辛亥革命 B.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12.蒋廷黻所著的《中国近代史》一书指出:“他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批大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4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黎元洪 B.宣统帝 C.袁世凯 D.张作霖13.“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这段描述体现了新文化运动( )A.尊孔复古 B.反对封建礼教C.提倡民主共和 D.宣扬马克思主义14.思维导图有助于基础知识的梳理、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下列是五四运动的思维导图,请补充完整( )A.(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新民主主义革命 (3)无产阶级B.(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旧民主主义革命 (3)无产阶级C.(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新民主主义革命 (3)资产阶级D.(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新民主主义革命 (3)资产阶级15.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日出东方’是指(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遵义会议的召开16.《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B.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1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相符的一项是( )选项 史实 结论A. 兴中会的成立 标志着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正式形成B. 同盟会的成立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C. 三民主义的提出 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钢领D. 武昌起义的爆发 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18.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帝王专制史”到“民主政治史”的分界点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19.历史学家章开沉说:“19世纪,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骞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现思想解放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20.下列内容节选自中国近代某部重要文件,对这部文献理解正确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③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1.小历为井冈山市“红色旅游推介会”撰写宣传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 B.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军旗升起的地方 D.改革开放的窗口22.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这样描述长征:“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像一把烈焰,贯穿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决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 都体现在这次无与伦比的远征史中。”由此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A.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精神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精神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D.不畏艰难,不惧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3.2021年9月18日,防空警报声响彻杭州市上空以纪念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歌曲中,与这一事件有关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B.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C.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D.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24.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文字应放置哪个纪念馆门前( )A.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纪念馆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D.卢沟桥抗战纪念馆二、非选择题(8分+8分+10分+8分+18分=52分)2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材料一:近代中国如同一个疾病缠身的病者,为医治这病体,国人试图开出了几剂“药方”;“保守治疗、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心病心药治”,然而病情并没有根本性的好转。直到1921年7月,“良医”问世,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分析材料内容,恰当填写近代化学习西方探索中其他两次探索的名称。(2分)保守治疗 温药慢治 猛药重治 心病心药治A B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2)保守治疗者提出了哪两个口号?“保守治疗方案”除了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还兴办了近代海军,请问是哪支海军规模最大?(2分)材料二 :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闻此噩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书写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具有哪些历史功绩?(4分)26.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重大事件时间轴(局部)(1)材料一时间轴中1919年与1921年发生的两个事件分别是什么? 1928年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一条“出路”指的是什么?(3分)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2)材料二中“战略转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指出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的态度,这一态度在哪次会议后得到了改变?(3分)材料三①油画 《飞渡泸定桥》:描绘了22名勇士冒着敌人的火力,攀踏铁索桥,奋勇向对岸冲去的场景。 ②报刊 《救国时报》: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巴黎创办,发表《雪山草地行军记》等文章,积极宣传长征信息,介绍长征情况。 ③档案 《遵义会议文献》:收录了会议决议,中央关于会议的电报、传达提纲,中央对会议意义的正式估价等。④回忆录 《红军长征记》:收录100篇长征亲历者回忆录,再现了长征路上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 ⑤电影 《长征》:剧情片,展现了中央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至长征胜利的历程。 ⑥专著 《红星照耀中国》:美国记者斯诺实地考察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收集长征一手资料后做著,被译成多国文字。(3)从下表中选择一个研究主题,与材料三的一则材料相对应,并说明选择材料的理由。(2分)研究主题1 研究主题2 研究主题3长征的重要转折 长征的革命精神 长征的海外传播27.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图一 《南京条约》签字时的场景 图二 圆明园的残垣 图三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1)请为材料一的一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2分)材料二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2)材料二中“他”指的是谁?(2分)材料三 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骤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 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3)材料三中的“条约”指的是?(2分)材料四 19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农民革命运动,沉重的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额一章。——改编自2017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科书(4)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文献是什么?(2分)材料五: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表对应的条约是其中赔款数目最多,丧失主权最严重的条约。(5)材料三是中国与列强签订的哪一不平等条约?(2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哪一革命政党的政治纲领?依据此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2分)材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孙中山遗嘱(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经验”。(2分)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遇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孙中山全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孙中山认为解“千年专制之毒”的解药是什么?(2分)材料四 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为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一日。(4)请问材料四中民国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应该是多少年?(2分)29.回首往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从无到有)材料一: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有何意义?(3分)(从弱到强)材料二: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据材料二指出,列举一例“走俄国人的路”的史实。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3分)(从幼稚到成熟)材料三: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之间的秘密电台在长征战斗中毁坏,原有的联系中断。它的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而且只能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3)请阐述材料三中“它”的深远影响,并根据材料指出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理由。(5分)材料四 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内部内战并没有停止,共产党仍然处在被围剿的地位。但在长征刚到达陕北的时候,共产党就做出了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决议……到1936年底,西安事变爆发,共产党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尽了最大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摘编自《复兴之路》上据材料四,指出面对日本侵华中国共产党做出的反应。并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意义。(5分)(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历程,谈谈你有何感悟?(2分)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学情调研 历史与社会调研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A B C B D B A C B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C B A B D C B A D21 22 23 24B D C B二、非选择题25.(1)洋务运动(1分);戊戌变法(1分)。(2)自强、求富(1分);北洋舰队(1分)(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1分)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1分)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分)26.(1)事件:1919年是五四运动(1分),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或中共一大的召开)(1分)出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2)事件:长征(1分);态度:照抄照搬(1分);会议:遵义会议(1分)(3)研究主题:长征的重要转折 选择材料:③理由: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研究主题:长征的革命精神; 选择材料:①/②/③/④/⑤/⑥;理由:红军长征中事迹体现长征精神的均可。研究主题:长征的海外传播; 选择资料:②/⑥;理由:报刊积极宣传红军长征的信息,成为国际社会了解长征的“宣传阵地”。本书通过实地考察和一手史料反映党和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成为世界人们了解长征的经典作品。(选择材料与主题能对应(1分),选择理由正确(1分),言之有理即可)27.(1)列强的侵略。(2分)(2)林则徐(2分)(3)《马关条约》(2分)(4)《天朝田亩制度》(2分)(5)《辛丑条约》(2分)28.(1)中国同盟会(1分);1912年。(1分)(2)唤起民众、共同奋斗。(2分)(3)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2分)(4)1925年(2分)29.(1)理论:马克思主义(1分)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分)(2)史实: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任答一点即可)(1分)原因: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没有结合国情)(2分)(3)影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1分)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1分)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分)理由:中国共产党可以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2分)反应: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或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分)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1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分)(5)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调研卷 第 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