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鸣县锣圩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武鸣县锣圩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试题(全科)

资源简介

锣圩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英语试题
听力部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A. Meet his parents. B. See a film. C. Catch a flight.
2.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
A. Go out to work. B. Listen carefully to John. C. Be calm and patient.
3.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maths course
A. Very easy. B. Quite difficult. C. Just so-so.
4. How long did the man stay in Spain
A. Three days. B. Five days. C. Seven days.
5. 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he two shorts
A. $ 8. B. $ 7. C. $ 3.50.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对话,回答第6至7题。
6. Where will the two speakers go
A. To Henan Province B. To Hainan Island C. To Hebei Province.
7. How will the two speakers go
A. By train. B. By air. C. By bus.
听第7段对话,回答第8至10题。
8. Where did the woman meet the foreigner
A. In the street. B. In a shop. C. At a bus station.
9. How did the woman feel when the foreigner spoke to her
A. Happy and confident. B. Excited and nervous. C. Excited and happy.
10. How did the woman show the way to the foreigner
A. She drew a map for him. B. She bought a map for him.
C. She found a map for him.
听第8段对话,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at is the woman busy writing at the moment
A. A report. B. A story. C. Her homework.
12. What is the film about
A. Robert Johnson. B. Britain. C. The Second World War.
13. When will the film begin
A. At 5:45. B. At 6:15. C. At 5:15.
听第9段对话,回答第14至17题。
14. What does the man speaker probably do
A. He is a manager. B. He is a robber. C. He is a policeman.
15. Who was near to the woman when the robber took place
A. Her daughter. B. The man. C. Her husband.
16. What color is the robber’s hair
A. Yellow. B. Dark. C. Red.
17.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during the conversation
A. Calm and quiet. B. Frightened and nervous. C. Shocked and angry.
听第10段独白,回答第18至20题。
18. How does the speaker choose a magazine
A. By the articles. B. By the front cover. C. By the price.
19. What is the speaker interested in
A. Photography. B. Politics. C. Economics.
20. What the speaker like to be
A. A writer B. A teacher C. An international photojournalist
笔试部分(120分)
一、 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If there’s a lot of work________,I’m happy to just keep on until it is finished.
A.to do  B.to be doing C.done D.doing
22.There is no that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one of the biggest man made
projects on the earth.
A.time B.doubt C.matter D.mind
23. Don’t be too about things you are not supposed to know.
A.strange B.amusing C.curious D.conscious
24. Her shoes _____ her dress;they look very well together.
A.suit B.fit C.compare D.match
25. It unusual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 to make the break with his family.
A.took B.needed C.spent D.shared
26. Fans still _____Michael Jordan though he doesn’t fight for the Chicago Bulls
any more.
A.look down on    B.look up C.look up to D.look on to
27. As we all know,the government is now making every _____ to set up
a harmonious society.
A.effort B.effect C.measure D.performance
28. The media keep us __________ about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world.
A.to inform B.informed C.informing D.be informed
29. I’m afraid he can’t __________ the idea of having a woman as his boss.
A.fit for B.suit C.adapt to D.adapt
30. China Daily is __________ a newspaper. It helps improve our English.
A.no more than B.no less than C.not more than D.more than
31. He had to ask for a leave because his food had been __________.
A.taken up B.used up C.given out D.run out
32. The young boy devoted lots of time _____the stars at night,making him a
famous astronomer years later.
A.to observe B.to observing C.to watch D.to watching
33. It looked like rain last night, but it turned a fine day.
A. out B.off C.down D.up
34. If you __________ your mind about the job,just give me a call.
A.keep B.make C.change D.give
35.Only when class began that he had left his book at home.
A. will he realize B. he did realize C. did he realize D. should he realize
二、完型填空(共20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bout a year ago, I went to stay at a Detroit hotel. I didn’t wan to 36 too much money with me, so I asked the desk clerk to put a hundred-dollar bill in the safe for me.
The next morning, 37 , the clerk said that he knew nothing about my money. I didn’t have any proof 38 I had given the the money. There was clearly nothing left to do but go to the 39 lawyer.
The lawyer 40 me to return to the hotel with him and give another hundred dollar bill to the desk.. So we did. An hour later I went 41 to the desk and ask for my money. 42
I had the lawyer as an eyewitness to the 43 hundred dollar bill, the clerk could not say he 44 nothing about it.
Another hour later, I put the second part of the lawyer’s 45 into action. This time both the lawyer and I went to hotel to 46 for the hundred-dollar bill once again, and 47 the clerk insisted that he had given 48 to me, I said it was not true. The lawyer said to him,” I 49 this gentleman give you a hundred-dollar bill. If you don’t hand it 50 immediately, I will be forced to call the 51 .” The clerk realized he had been 52 , so he gave me back the first hundred-dollar bill.
“ I don’t know 53 to thank you for 54 my money back.” I said to the lawyer. He said,” Oh, don’t 55 me. That will be one hundred dollars, please.”
( )36. A. carry B. lend C. spend D. hold
( )37. A. but B. yet C. however D. instead
( )38. A. where B. which C. why D. that
( )39. A.nearest B. farthest C. good D.native
( )40. A. advised B. promised C. agreed D. followed
( )41. A.up B.down C.back D.along
( )42. A.Though B. When C. Unless D. Since
( )43. A. one B.another C. first D. second
( )44. A.believed B.had C.knew D. heard
( )45. A.law B.way C. plan D. words
( )46. A.search B.ask C.make D.beg
( )47. A.when B. though C.because D. as
( )48. A.these. B.this C.them D.it
( )49. A. agreed B.saw C.let D.matched
( )50. A.over B.in C.up D.out
( )51. A.policeman B. officer C.offical D.clerk
( )52. A.punished B.heled C.cheated D.understood
( )53. A. why B. how C. when D.where
( )54. A. returning B.giving C. getting D.asking for
( )55. A.believe B.thank C. leave D.fool
三、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Peter King, 15, and Mary King, 13, went to see a doctor. Peter had a bad cold, so the doctor gave him some pills to take. Mary had a bad cough, so the doctor gave her some cough medicine.
There are the words on the bottle of the medicine:
Cough Medicine
Shake well before use.
Take three times daily after meals.
At one time: adults --------- 2 teaspoonfuls
Children 8 -- 14 1 teaspoonful
Children 4 -- 7 1/2 teaspoonful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 below the age of 4
Store in a cold place.
Use before Oct.2007.
56. Mary should take ____ in a day.
A.2 teaspoonfuls B. 3 teaspoonfuls C. 4 teaspoonfuls D. 1 teaspoonful
57. The medicine should be kept in ____.
A. a refrigerator B. hot water C. any place D. the sun
58. Mary should _________ before she takes some.
A. shake the medicine well B. eat her meals
C. do some exercises D. drink something
59. People aged ____ cannot take the cough medicine.
A. 80 B. l5 C. 20 D. 3
(B)
A man was travelling abroad in a small red car. One day he left the car and went shopping. When he came back, its roof was badly damaged.
Some boys told him that an elephant had damaged it. The man did not believe them, but they took him to a circus which was near there. The owner of the elephant said, “ I am very sorry! My elephant has a big, round, red chair. He thought that your car was his chair, and he sat on it! ”Then he gave the man a letter, in which he said that he was very sorry and he would pay all the damage.
When the man got back to his own country, the customs officers would not believe his story. They said," You sold your new car while you were abroad and bought this old one!"
It was only when the man showed them the letter from the circus man that the officer believed him.
60. A man was travelling abroad_______.
A. in a big bus. B. in a green jeep. C. in a red car. D. in a red taxi.
61. The car was damaged because________.
A. there was a traffic accident B. the circus man broke it
C. it rushed into a shop D. the elephant sat on it
62. The circus man said that_______.
A. he would pay for part of the damage. B. he would pay for all of the damage. C. he wouldn't pay for the damage. D. he would buy a new car.
63. When the man got back to his country, the customs officers______.
A. would check his new car. B. only checked his car.
C. searched him. D. wouldn't believe what he had said.
64. It was only ________that made the officers believe him.
A. the letter from the circus man B. a newspaper from the country
C. the certificate of his D. the letter from the government
(C)
Tourism wasn’t as important as it is today. In the past, only people with a good deal of money could travel on holidays to other countries. More people travel today than in the past because there is a growing middle clas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that is to say, people now have more money for travel. Special plane fares for tourists make travel less expensive and more attractive than ever before. One person doesn’t travel for the same reason as another. But most people enjoy seeing countrie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eir own. They also like to meet new people and to taste new food.
Tourism causes many changes in a country and in people’s lives. People build new hotels and restaurants and train native men and women as guides to show visitors interesting places. There’re new nightclubs and other amusements.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 clearly a big business.
65. In the old days _________ could travel to other countries.
A. boys and girls, men or women, young or old B. either kings or queens
C. both the poor and the rich D. nobody but those who had money
66. More people travel today than in the past because______________.
A. people have become interested in traveling B. traveling today is easier the in the past
C. people now have spare money for travel D.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world
67. What makes travel more attractive than before
A. Travel by air to other countries is much cheaper today.
B. More guides are being trained to show beautiful spots.
C. Modern telegraph lines make travel less expensive.
D. New hotels and restaurants have been built.
68.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The Change of Tourism B. Tourism
C. The Importance of Tourism D. The Cause of Tourism Change
( D )
“ Fire! Fire!” What terrible words to hear when one wakes up in a strange house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It was a large, old, wooden house and my room was on the top floor. I jumped out of bed, opened the door and stepped outside the house. There was full of thick smoke.
I began to run, but as I was still only half-awake, instead of going towards the stairs I went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 smoke grew thicker and I could see fire all around. The floor became hot under my bare feet. I found an open door and ran into a room to get to the window. But before I could reach it, one of my feet caught in something soft and I fell down. The thing I had fallen over felt like a bundle( 捆,卷)of clothes, and I picked it up to protect my face from the smoke and heat. Just then the floor gave way under me and I crashed to the floor below with pieces of burning wood all around me.
I saw a doorway in fire, then I put the bundle over my face and ran. My feet burned me terrible, but I got through. As I reached the cold air outside, my bundle of clothes gave a thin cry, I nearly dropped it in my surprise. Then I was in a crowd gathered in the street. A woman in a night-dress and a borrowed man’s coat screamed as she saw me and came running madly.
She was the Mayor’s wife, and I had saved her baby.
69. When the fire arose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 the author was _______.
A. at home B. sleeping C. sitting in bed D. both A and B
70. The author saved the baby _____.
A. because he was very brave. B .because he liked the baby very much.
C .but he just happened to save it. D. because it was the Mayor’s baby.
71. He ran in the wrong direction because he _______.
A. was a stranger there B. could see nothing
C. was not completely awake D. Both A and C
72. He put the bundle over his face and ran in order to ______.
A. save the baby B. call for help
C. protect his face D. run quickly
(E)
“Just five more minutes.” “I’m tired!” “I can’t get up.” If you have ever had trouble getting up in the morning, you are not alone. Many kids in the United States do not get enough sleep.
Your body needs sleep — and lots of it! “Evidence(证据) shows that elementary-age children need at least nine hours of sleep per night,” said sleep expert Dr. Carl Hunt.
Kids who do not sleep enough cannot do their best, experts say. A tired kid may be moody and act badly. Being tired can also cause kids to forget things, have trouble learning, and have trouble playing sports.
Not sleeping enough can also affect kids’ safety. Experts say children who are tired a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injuries.
Lots of kids lose sleep because they are busy. Many take part in after-school activities. Then they go home, eat dinner, and do homework. Afterward, many kids watch TV, play video games, and surf the Internet. That leaves less time for sleep.
Sometimes you may not be able to go to bed early. But, if you get a choice whether to stay up late, think twice. A good night’s sleep can help you feel your best !
73.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story
A. Kids Need More Sleep B. Turn off the TV
C. Children Dream D. Kids Have Busy Lives
74. According to the story, what is the main reason many kids do not get enough sleep
A. They are afraid of the dark. B. They are busy all day.
C. They get up early to do their homework. D. They stay up late reading.
75. How could a good night’s sleep help you feel your best
A. You may be less moody. B. You may have an easier time learning.
C. You may be less likely to get injured. D. All of the above.
第II卷(共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做出判断。
One afternoon on April,1912,a ship set off from 76.  
England to America on it first trip. It was one of the 77.   
largest and finest ship at that time. 78.   
It was cold, but the trip was pleasant and people are 79.   
enjoying themselves. The next day was even colder. 80.  
People could see icebergs here or there. It was night. 81.   
Suddenly the man on watch shouting . “Look out! Iceberg !” 82.   
It was too late, a ship hit the iceberg and came to a 83.    
stop. There that was a very big hole in the ship and 84.   
water began to come. Slowly the ship started to go down. 85.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用英文简单描写你的一位好朋友周亮。你的描写必须包括:
年龄16岁,身材不高,衣着朴素(plainly dressed);
学习情况:学习用功,独立完成作业, 各科成绩优良;
品质:与同学和谐相处,乐于助人,耐心帮我学英语;
业余爱好:喜欢音乐,爱好体育。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题目:My Best Friend锣圩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64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哲学,这种说法
A. 是正确的,它正确说出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B. 是错误的,它否定了哲学有正确的学派与错误的学派之分
C. 是正确的,因为哲学就是世界观
D. 是错误的,它没有说出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
A. 对客观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 对自己和他人的正确看法
C. 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D.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正确观点和正确看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多变性 D.运动
4."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反映的观点是
A. 认识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
B. 知识构成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
C. 阶级立场不同,导致人们对许多事物的感受和评价大相径庭
D. 认识可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5.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对过去的考察与总结,对未来的预测,其共同点是
A.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人脑对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反映   D.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改造
6.“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哲学寓意是
A. 人的意识在客观世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 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
C.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 物质与意识是对立的关系
7.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这一事实说明
A. 设计的构想是工程师头脑中产生的 B.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C.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 物质决定意识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物质 B.意识 C.运动 D.矛盾
9.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表明
A. 意识都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万能 D.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0.某些高智能的“电脑”机器人可以代替人进行一系列的高科技实验,也可以和著名棋手下棋对抗,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A.“电脑”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与人脑已无差别
B.“电脑”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因而也可以产生意识
C.高科技的发展导致“电脑”能摸拟人脑的部分思维
D.“电脑”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也具有人脑的机能
11.《韩非子》上记述了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那位郑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从哲学上看属于
①经验主义 ②主观主义
③教条主义 ④机械唯物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
A.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
C.人口多,底子薄,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
13.在实际工作中,正确与错误的区别在于
①是否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是否做到了客观和主观相符合
③是否坚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④是否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张健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成功地横渡了英吉利海峡,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又一次取得成功。这件事表明
A.事情的成败关键在于意志的强弱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人间奇迹 D.精神的力量有时能起巨大的作用
1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不同的人生观,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思维方式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同
C.掌握自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制约着人们对自然物的认识程度
D.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会不同
16.“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从唯物论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别国经验没有从实际出发
C.主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17.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等,而这些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又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物质世界
18.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
A.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B.客观存在的事实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马克思主义理论
19.近年来,淮河流域的一些人由于缺乏环保意识,为了一时一地的经济利益,小化工厂、小造纸厂纷纷开张上马,给淮河造成了巨大的污染。这一事实说明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
C.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人们只有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20.世界上没有鬼神,但人们头脑中有时会出现鬼神观念。鬼神观念
A.是人脑凭空想像出来的 B.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是人们按照鬼的形象创造出来的 D.并不真正反映客观事物
21.我国科学家运用独创的基因分离技术成功地获取近两千条水稻DNA片段,并研制出国内第一张功能独特的水稻基因芯片。这说明
A.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世界的本质仍然是物质 D.物质是可以创造的
22.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2年2月21 日起,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是我国自1996年以来的第8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而1994年时,却连续两次调高利率。上述做法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从实际出发是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23.哲学上的“物质”是指: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世界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24.关于意识的本质,正确的说法是: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5.“心想事成”“美梦成真”,从哲学角度看是:
A.夸大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肯定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26.下列观点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27.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人类认识上有差距
28. 商品经济的运行受价值规律制约,人们贱买贵卖的愿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但不能决定它。这是因为( )。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D.人们在社会发展规律面前往往是力不从心的
29.前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不得不说:“(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但又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A.认为人的身体与其精神和灵魂是分离的
B.只看到上帝直接创造人的精神和灵魂,没看到上帝也创造了人的身体
C.没有看到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D.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30.下列关于主观与客观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
A.主观决定客观,客观反作用于主观
B.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实践中的表现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还是相分离,是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
31.据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发现了门捷列夫元周期表上的第114号超重元素,新元素的原子量为289。它填补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一个空白。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C.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32.“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轻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
A.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B.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
C.从自身的需要出发 D.从自己的理想出发
二、非选择题(总36分)
33.简答:(8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34.简答:(6分)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5.分析说明:(12分)南方某市根据自己的优势,制定了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生物制药等六大支柱行业的发展策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500多美元,成为我国第一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城市。
该市的做法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这一道理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36. 分析说明:(10分)美国科学家及军事家称,全球变暖将使水或者短缺或者泛滥,各大州会在河水控制上引发冲突。另外,水源短缺和洪水泛滥也会引起世界其他地区的争端和恐怖行动,从而威胁到美国安全。他们建议,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灾害的发生,世界各国要重视起来。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锣圩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物理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下列各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
1、关于动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B)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C)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速度大小也相等,则它们的动量一定相等;
(D)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那么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2、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上,受到大小相等的水平恒力作用,则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 )
(A)受到的冲量一定相等 (B)末动量一定相等
(C)末动量大小一定相等 (D)动量增量一定相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动量变化,动能一定变化
(B)一个物体动能变化,动量一定变化
(C)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它们的动量变化相同
(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它们的总动能守恒
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掉在软泥地上不易碎,这是因为:( )
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的动量大
B、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的动量变化大
C、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受到的冲量大,且与水泥地的作用时间短,因而受到水泥地的作用力大
D、掉在水泥地上,玻璃杯受到的冲量和掉在软泥地上一样大,但与水泥地的作用时间短,因而受到水泥地的作用力大
5、如果一个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都相同,则此物体可能做的运动
①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平抛运动
③匀速圆周运动 ④变加速运动
以上运动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两个质量不同而初动量相同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而停止运动。它们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比较它们的滑行时间,则 ( )
A.质量大的物体滑行时间长 B.质量小的物体滑行时间长
C.滑行时间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下面关于物体动量和冲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越大,它的动量也越大
B.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不为零,它的动量一定要改变
C.物体动量增量的方向,就是它所受冲量的方向
D.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它的动量变化就越快
8.一质量为m的物体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匀速下滑,滑到底端历时为t,则下滑过程中斜面对物体的冲量大小和方向为(  )
A.大小为mgcosθ·t B.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C.大小为mgsinθ·t D.方向竖直向上
9..如图所示的是一种弹射装置,弹丸质量为m,底座质量为3m,开始时均处于静止状态,
当弹簧释放将弹丸以相对地面的速度发射出去后,底座的反冲速度大小是 ( )
A. B.
C. D.0
10. 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与坚直墙壁相碰后又以原速率反向弹回,则小球的动量变化为( )
(A)0 (B)mv (C)-2mv (D)2mv
11.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 500 kg 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了一辆质量为3 000 kg向北行驶的卡车,碰后两辆车接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了一段距离后停止.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在碰前以20 m/s的速率行驶.由此可判断卡车碰前的行驶速率(  )
A.小于10 m/s21世纪教育网
B.大于10 m/s,小于20 m/s
C.大于20 m/s,小于30 m/s
D.大于30 m/s,小于40 m/s
12、一质点做简谐振动,当位移为正的最大值时,质点的
(A)速度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B)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C)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D)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二、混选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下列各小题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有错选的得0分.
13、要使运动的物体在恒力制动下停止,则所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运动物体的 (  )
A.惯性 B.加速度 C.初速度 D.初动量
14、一粒钢球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将它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入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Ⅱ,那么( )
A.在过程Ⅰ中,钢球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21世纪教育网
B.在过程Ⅱ中,钢球所受阻力的冲量大小等于在过程Ⅰ和Ⅱ中重力的冲量大小
C.在过程Ⅱ中,钢球所受阻力的冲量大小等于在过程Ⅰ中重力的冲量大小
D.在整个过程中.钢球所受合外力的总冲量为零
15、关于简谐振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B) 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向平衡位置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反而越来越大;
(C) 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总是跟位移方向相反;
(D) 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总是跟位移方向相同。
16、做简谐振动的物体的位移和时间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由此可知t=4s时,质点( )
(A)位移为正的最大值,回复力为负的最大值
(B)位移为负的最大值,回复力为零
(C)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速度为零
(D)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速度为零
三、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7、A、B两物在光滑水平面上沿一直线相向而行,A=6m/s,B=3m/s,碰后两物都静止。那么A、B两物质量之比为 .
18、以v0=20m/s的速度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质量为2×103kg,发现情况立即关闭油门,使汽车以4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则关闭油门后2s末汽车的速度为 m/s此时汽车的动量大小为 ;,方向      ;10s末汽车的动量大小为    .。
翰林汇19、质量为1吨的重锤从高5米处自由下落,与桩接触后在0.2秒内停止运动,重锤碰到桩时受到的冲量为 .方向________,桩受重锤的平均作用力为__________,方向   。(g取10 m/s2)
20、质量为2kg的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以0.4m/s速度运动,小车与地摩擦不计。一质量为2kg的铁块从1m高处由静止释放,恰落入车内,则小车速度变为 m/s.
21、一粒质量为20g的子弹以1000m/s的初速度从枪口向右射出,枪的质量为10kg,子弹从枪口射出时子弹的动量大小为 kgm/s,方向为 ;若枪的反冲是自由的,则枪反冲速率为 m/s. 方向为 。
22、如图所示是一质点的简谐振动图象,从图中可知,质点振动的周期是 秒.频率是 HZ,质点在1秒钟内通过的路程等于 厘米,质点在1秒末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厘米。21世纪教育网翰林汇
四、计算题(共24分,其中23题6分,24题8分,25题10分)
解答中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及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 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23.一质量为0.4kg的足球以5m/s的速度飞来,被足球运动员以10m/s的速度反向踢回,则:(1)足球动量改变量为多少kg·m/s?
(2)如果足球与脚接触时间为0.05s,则足球所受平均作用力为多大?.
24.一辆质量为40kg的小车,以2m/s的速度在水平轨道上运动,原在车上的质量为60kg的男孩,以相对于地面为4m/s的水平速度从车后向小车运动相反方向跳下。男孩跳下后小车的速度是多大?
25.质量为M=5×103kg的汽车拉着质量为m=3×103kg的拖车在水平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10m/s。由于某种原因拖车脱钩,而脱钩后汽车牵引力不变,并且汽车和拖车所受的阻力跟运动速度无关。当拖车速度为5m/s时,汽车速度多大?当汽车速度为16m/s时,拖车速度又是多大?锣圩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国家中,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A、美国 B、加拿大 C、中国 D、德国
2、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已进入现代型的有
①美国 ②匈牙利 ③智利 ④阿尔及利亚 ⑤中国 ⑥新加坡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3~5题
3、甲市可能是
A. 西宁 B.延安 C.上海 D. 广州
4、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5、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原始型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据有关资料估计,全球人口在未来几十年将增加25亿人左右,同时人口分布不均,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全球普遍关心的人口问题。据此回答6~8题
6、在未来几十年人口增加25亿人中,这些新增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北美洲 B、欧洲 C、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
7、目前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A、亚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欧洲
8、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快的国家可能是
A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
C、尼日利亚、墨西哥 D、埃及、印度尼西亚
9、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 B、地区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地区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随着科技发展,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10~11题
10、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11、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回答12~14题
12、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13、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密集区的是
A、美国东北部、西欧、西亚、非洲赤道区
B、东亚、南亚、西欧、大洋洲
C、沿海、中亚、大洋洲、美国东北部
D、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五大湖地区
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实际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16、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 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17、二战前后,下列国家中都属于人口迁入的是
A美国、加拿大、英国 B、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
C、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D、英国、德国、法国
18、下图为世界国内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其中能正确表示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方向的是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据表回答19~21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省 第一位人口流出地 第二位人口流出地 第三位人口流出地 第四位人口流出地 第五位人口流出地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20、M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的是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21、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灾害 B、就业机会 C、人口政策 D、宗教信仰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是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23、关于该市地理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经济发展迅速
C、老年人口比重持续降低
D、环境恶劣导致人口容量小
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24~25题
24、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2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二、综合题
26、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______地区向_______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_____ __ _。
27、读我国局部地区人口迁移及部分服装加工基地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人口迁移主要的流入地区是
①长三角 ②珠三角 ③云南
④浙东 ⑤新疆 ⑥闽南三角
⑦黑龙江 ⑧内蒙古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⑥ D、③⑤⑦⑧
(2)图中,造成我国部分服装加工基地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
B、我国东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C、东部环境污染严重
D、中部地价上涨
(3)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甲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分)锣圩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你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题后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选错不得分。
1. 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加速度最大
  B.振子在最大位移处时,速度最大
  C.振子在连续两次通过同一位置时,位移相同
  D.振子连续两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动能不同。
2.下列单摆的周期相对于地面上的固有周期变大的是 [ ]
  A.加速向上的电梯中的单摆
  B.在匀速水平方向前进的列车中的单摆
  C.减速上升的电梯中的单摆
D.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中的单摆
3.用空心铁球内部装满水做摆球,若球正下方有一小孔,水不断从孔中流出,从球内装满水到水流完为止的过程中,其振动周期的大小是 [ ]
  A.不变       B.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回到原值     D.先变小后变大回到原值
4.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图线如图2所示,在t1至t2这段时间内 [ ]
A.振子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都不变 B.振子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都改变
C.振子的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方向不变 D.振子的速度方向不变,加速度方向改变
5.一质点作简谐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 [ ]
  A.质点振动的频率是4Hz B.质点振动的振幅是2cm
  C.在t=3s时,质点的速度为最大 D.在t=4s时,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6.两个弹簧振子,甲的固有频率是100Hz,乙的固有频率是400Hz,若它们均在频率是300Hz的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则 [ ]
  A.甲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是100Hz B.乙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是300Hz
  C.甲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是300Hz D.乙的振幅较大,振动频率是400Hz
  7.如图1所示,A球振动后,通过水平细绳迫使B、C振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A、C振动周期相等 B.A的振幅比B小
  C.C的振幅比B的振幅小 D.A、B、C的振动周期相等
 8.一单摆做阻尼振动,则在振动过程中 [ ]
  A.振幅越来越小,周期也越来越小
  B.振幅越来越小,周期不变
  C.在振动过程中,通过某一位置时,机械能始终不变21世纪教育网
  D.振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周期不相同
9.如图5所示,AB为半径R的一段光滑圆糟,A、B两点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且AB弧长20cm。将一小球由A点释放,则它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 [ ]
  
 
10.关于波速公式V=λf,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同一机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都相同
B. 对于同一机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长都相同
C. 对于同一机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频率都相同
D. 对于同一机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波长、频率都不会相同
11. 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若此时质元P正向下运动,则此时[ ]
A.质元Q正向下运动
B.质元N正向下运动
C.此波是向右传播的之处
D.此波是向左传播的
12.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时刻的图象。则[ ]
A.此波的波长是12 cm
B.此波的波长是2 cm
C.此波的波长是15cm
D.在t/时刻6c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向为y轴正方向
二、混选题(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你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写在题后括号内,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不选或错选不得分。
13.一质点作简谐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 [ ]
A.质点振动的周期是0.9S B.质点振动的振幅是5cm
  C.在t=0.6s时,质点的速度为最大 D.在t=0.3s时,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14.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B. 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C.在波的传播中,振动质点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D.在波的传播中,如果振源停止振动,波的传播并不立即停止
15.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振子所受的回复力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
  B.振子的加速度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
  C.振子的速度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21世纪教育网
  D.振子速度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16.一质点作简谐运动,图象如图6所示,在0.2s到0.3s这段时间内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
  A.沿负方向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
  B.沿负方向运动的位移不断增大
  C.沿正方向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
  D.沿正方向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三.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7.简谐运动中,回复力的大小跟位移的大小成 ,回复力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 。
表达式是F= ,当振子在平衡位置时,F= 。
18.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 ,单摆的周期与 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 与 和摆的质量无关。日常用来计时的挂钟,它的周期为 S。
19.共振是一种受迫振动,共振时,驱动力的频率等于做受迫振动物体的 ,物体的振幅 ,微波炉就是利用 工作的,它工作频率与 频率相同。
20.如图8所示,是一个质点的振动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各问:
  (1)振动的振幅__________.
  (2)振动的频率____________.
  (3)在图中标出在t=0.3s时质点的振动方向;
  (4)质点速度首次具有最大负值的时刻和位置;_____________.
21. 铁路上每根钢轨的长度为12m,两根钢轨之间的间隙为0.8cm,若支持车厢的弹簧的固有频率为2Hz,那么列车的速度v=____________ m/s时车振动的最厉害。
22. .如图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4s时刻的波形图,若波向右传播,波速为2m/s,则此波振幅是 cm,波长是 m
频率是 Hz,质点P 运动。
四、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3.长为100cm的单摆,1min的时间完成30次全振动,求摆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
24. 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为0.4s,振幅为5cm,从振子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经2.5s小球的位置及通过的路程各多大?
25.海面上,如果海浪的两个相邻波峰的距离是12m,海浪的速度是18m/s,则停泊岸边的轮船摇晃频率是多少?21世纪教育网
3 6 9 12 15 18 21
y/cm
x/cm
2
-2
O锣圩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60分)
1、若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
A、 B、 C、 D、
2、设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3、设,则函数的最大值是( )
A、1 B、 C、 D、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的最小值是2 B、的最小值是3
C、的最小值是 D、的最大值是
5、不等式的解集是 ( )
A、(-∞,-1)∪(1, 2)∪(3,+∞) B、(-1, 1∪2, 3)
C、-1, 1 ∪2, 3 D、(1, 2∪2, 3)
6、“是正数”是“”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若对一切正数都成立,则的最大值为( )
A、2 B、3 C、 D、4
8、已知且,则( )
A、 B、 C、 D、
9、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已知,则的最小值是( )21世纪教育网
A、4 B、5 C、3 D、2
11、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B、
C、 D、
12、若,则( )
A、 B、 C、 D、
二、填空题(20分)
13.不等式的解集是
14、不等式的解集为
15、设集合,则=___________.
16、若不等式有实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70分)
17、(12分)解不等式:(1) (2)
18、(10分) 设不等式的解集为M.
(Ⅰ) 求集合M; (Ⅱ) 若,∈M,试比较与的大小.
19、已知都是正数,求证:(12分)
21世纪教育网
20、解不等式 (12分)
21、解不等式: (12分)
(1) (2)
22、(12分)围建一个面积为360m2的矩形场地,要求矩形场地的一面利用旧墙(利用旧墙需维修),其它三面围墙要新建,在旧墙的对面的新墙上要留一个宽度为2m的进出口,如图所示,已知旧墙的维修费用为45元/m,新墙的造价为180元/m,设利用的旧墙的长度为x,y为总费用(单位:元)。21世纪教育网
(Ⅰ)将y表示为x的函数:
(Ⅱ)试确定x,使修建此矩形场地围墙的总费用最小,并求出最小总费用。锣圩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 C 12 , O 16 , Cu 64 , N 14,
第I卷(共40分)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中有剧毒的是 ( )
(A)红磷 (B)白磷 (C)N2 (D)二氧化碳
2.常温下难与浓硝酸发生持续反应的是 ( )
(A)Al (B)Mg (C)Cu (D) C
3.下列试剂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浓HNO3放在棕色瓶中 (B)少量白磷放在水中
(C)氨水放在密闭容器中 (D)钠放在冷水中
4.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是 ( )
(A)SO2 (B)H2S (C)NH3 (D)H2
5.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
(A)红磷与白磷 (B)磷酸与偏磷酸 (C)NO2与N2O4 (D)Cl和Cl
6.下列关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都能用铝容器贮存 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中酸液的质量都减少
C.常温下都能与铜粒反应 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中酸液的质量都增加
7.在氨氧化法制硝酸中的尾气,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 )
(A)HNO3与NO (B)NO2与H2S (C)H2与NO (D)NO与NO2
8.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硝酸的酸性比磷酸强 B.PH3的稳定性大于NH3
C.PH3的还原性大于NH3 D.氮气的化学性质比磷活泼
9.下列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在不同条件下,可得到不同产物的是①P+Cl2 ② P2O5+H2O ③ H2S+O2 ④Na+O2 ( )
(A)只有①② (B) 只有③④ (C) 只有②③④ (D)全部
10.为了客运安全,下列物质①硝酸铵②金属钠③氯化钾④过磷酸钙⑤氯酸钾⑥硝酸钾⑦白磷⑧汽油,从化学性质上判断,由于易燃易爆不能带上火车的是 ( )
(A)①②④⑥⑧ (B)①⑤⑥⑦⑧ (C)①③⑥⑦⑧ (D)①②⑤⑦⑧
11.下列关于NO与N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 (B)常温下都难溶于水
(C)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12.NO与NO2的混合气体60ml,通入水中,最后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40ml(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O2的体积比为 ( )
(A) 1∶2 (B) 2∶3 (C) 3∶2 (D)1∶1
13.3.2g铜放入100ml浓度为0.2mol/L的硝酸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NO3的量为 ( )
(A)0.033mol (B)0.005mol (C)0.013mol (D)0.02mol
14.在图示装置中,将液体Y滴入瓶中并摇动,一会儿小气球胀大。则气体X与液
体Y不可能是 ( )
A B C D
气体X NH3 SO2 CO2 HCl
液体Y 水 浓NaOH 稀H2SO4 饱和食盐水
15.同主族的元素所形成的同一类型化合物,其结构与性质往往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种无色晶体,下列对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在加热条件下该化合物可分解
(C)这种化合物不能与碱反应 (D)该化合物可以由PH3与HI化合生成
16、分离NaCl和NH4Cl的最佳方法是
A.利用溶解度不同,采用结晶法 B.加入烧碱
C.直接加热法 D.加入AgNO3溶液
17、试管中盛有少量的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剂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18、已知下列事实:①硝酸的酸性比磷酸强;②硝酸显强氧化性,磷酸不显强氧化性;③氮气与氢气直接化合,磷与氢气很难化合;④氨气比磷化氢稳定。其中能够说明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磷元素强的是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19、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图7所示装置进行的是
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
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
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20、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CO32-、Cl- B.H+、K+、Cl-、NO3-
C.Na+、Al3+、OH-、Cl- D.NH4+、H+、OH-、NO3-
第II卷(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21、(4分)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浓硫酸和浓硝酸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质量会 ,浓硝酸的质量会 ;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铜反应时,生成的气体是 ,浓硝酸与铜反应时,生成的气体是 。
22.(6分)有一无色干燥的混合气体,可能是由HCl、NO、NO2、CO2、NH3、H2、O2、Cl2中的几种混合而成,根据①把混和气体通过浓H2SO4时,气体体积明显减小。②再通入过量碱石灰时,体积又明显减小;③剩余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为红棕色,可得:混和气体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可能存在 。
23、(6分)配平下列氧化还原方程式:
(1) KMnO4 + HCl(浓) ==== KCl + MnCl2 + Cl2 + H2O
(2) KMnO4 + KNO2 + ==== MnSO4 + K2SO4 + KNO3 + H2O
24(12分)、如图所示A、B、C、D、E五种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1) 若A通常状态下为气体单质,则A→D分别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图中物质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A→C
B→C
E→C
三、实验题(24分)
25、(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 ;氨气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该分子由 (填“极性”或“非极性”)键构成的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氨气的水溶液叫氨水,氨水显弱碱性的原因可用方程式表示为 。
(2)收集氨气应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做干燥剂;用 方法检验氨气是否已收集满。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 (填“能”或“不能”)引发喷泉,如果能,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
四、计算题(共8分)
25. 12.8克铜与足量浓硝酸充分反应,
⑴标准状况下,求反应生成的NO2体积。
⑵若该浓硝酸的体积为100mL,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⑶求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锣圩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静女其姝 纤纤素手 淇水汤汤 搔首踟蹰
B,乌雀南飞 雕栏玉砌 月明星稀 百无聊赖
C,豆蔻年华 岌岌可危 泣涕涟涟 忧患备尝
D,春意阑珊 信誓旦旦 心悦诚服 夙兴夜寐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十月销量数据的出炉,作为影响汽车厂商一年业绩完成情况的最关键的两个月,“金九银十”的销售大战终于落下帷幕。与往年相比,今年“金九银十”的含金量似乎有所下降,九月车市整体温和增长,十月的表现也不瘟不火。
B.冯小刚刚走,张艺谋要来——《夜宴》刚刚吃过,《黄金甲》呼之欲出。
C.目前,行政体制改革要按照法治的要求积极推进政府转型。 第一,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有限型政府。即要求政府从无所不为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D.是什么力量,使一个农民的儿子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名闻遐迩、卓尔不群的国学大师?又是什么力量,使一个留学德国十载的学者,没沾染上一点洋味而终生保持着一种朴厚的农民气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枭龙战斗机的研制走过了一条从观念、管理与技术上的单个原始创新到整个项目上的集成创新的过程。
B.实际上,许多环境污染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与其说是被法律遗忘的角落,不如说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C.20年前,丁晓兵是赴汤蹈火的英雄;20年后,他是感动中国的榜样。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钢铁般的意志”,这是支撑人生的钢梁,是成就英雄的法宝。
D.如果你的衣柜里有闲置的孕妇装、小玩具、小睡床、小衣服等,请将它们变成一份爱心送给需要它的新主人。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的一组
(1)_______,正体现了文人们对粗犷和细腻相结合这一审美理想境界的追求。
(2)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_______。
①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 ②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 ③近水如镜,兰舟轻漾,一湖幽静 ④近水如练,新荷满布,郁郁青青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太阳系诞生过程比想像的要丰富“从目前天文学家对‘星尘号’飞船取回的彗星尘埃样品的研究结果看,太阳系诞生的过程远比人类想像的丰富多彩。”我国行星专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
王思潮介绍,作为2006年重大的天文事件之一,2006年1月15日美国宇航局“星尘号”宇宙飞船携带珍贵宇宙物质平安归来,这是继1969年“阿波罗”登月取样计划后,人类第二个取回外星球物质样品的太空探索计划。
2006年12月15日美国出版的《科学》杂志登载了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利等近一年来对“星尘号”飞船采集尘埃的研究成果。天文学家不仅发现了大量在低温状态下形成的“冷”物质,还意外地发现只能在太阳附近高温状态下形成的物质,例如难熔的钙铝化合物、硅酸镁微粒。这些物质有可能是太阳系早期由太阳的强双极喷流抛射到远方的物质。在彗星尘埃样品中,天文学家还发现不少有机物和含水物质。同时,天文学家还发现有不少来自太阳系外的物质,并发现一粒仅有1微米宽的富含氧元素的尘埃,其年龄超过了太阳系的年龄。“这些均表明太阳系诞生的过程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王思潮说。
据了解,耗资1.68亿美元的“星尘号”宇宙飞船是1999年2月7日发射,2004年1月飞近维尔德2号彗星,并用一个网球拍形状的收集器采集了这颗彗星喷出的大量尘埃,这些尘埃十分微小,比头发丝还要细。
天文学家为什么要派宇宙飞船飞行近40亿公里取回这些“微不足道”的尘埃呢?王思潮介绍,这是缘于人类探索地球和其他行星起源的渴望。
据了解,通过对陨石的研究,科学家已经了解到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但由于岩浆等激烈的地质运动,地球上已经找不到最早6亿年的古老样品,这就像一本46页的历史书缺少了前面6页的内容。而由于月球是由一颗比火星大的天体撞击地球的碎块聚集而成的,加上月球形成后也像地球一样出现大规模岩浆熔融事件,因此,“阿波罗”计划所取回的样品也不是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诞生的古老样品。
王思潮介绍,彗星由尘埃和冰物质(水冰、二氧化碳冰等)组成,自从随太阳系诞生后,就一直保持零下100摄氏度的冰封状态,保存了太阳系诞生时期的珍贵信息。因此,对“星尘号”飞船采集的细微尘埃的研究将见微知著,有助于揭开地球乃至其他行星之谜;对彗星中冰物质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地球起源之谜;而对彗星中有机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揭开地球上生命起源之谜。(新华网记者 蔡玉高、周润健)
5.从原文看,下列 “表明太阳系诞生的过程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之证据,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文学家不仅发现了大量在低温状态下形成的“冷”物质,还意外地发现只能在太阳附近高温状态下形成的物质,例如难熔的钙铝化合物、硅酸镁微粒。
B.这些物质是太阳系早期由太阳的强双极喷流抛射到远方的物质。
C.在彗星尘埃样品中,天文学家还发现不少有机物和含水物质。
D.同时,天文学家还发现有不少来自太阳系外的物质,并发现一粒仅有1微米宽的富含氧元素的尘埃,其年龄超过了太阳系的年龄。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太阳系诞生的过程远比人类想像的丰富多彩”,是我国行星专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所表示的观点。
B.2006年1月15日美国宇航局“星尘号”宇宙飞船携带珍贵宇宙物质平安归来,是2006年重大的天文事件之一,也是人类第一个取回外星球物质样品的太空探索计划。
C.王思潮的说法的依据是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利等近一年来对“星尘号”飞船采集尘埃的研究成果
D.天文学家派宇宙飞船飞行近40亿公里取回“微不足道”的尘埃,缘于人类探索地球和其他行星起源的渴望。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据了解,通过对陨石的研究,科学家已经了解到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但由于岩浆等激烈的地质运动,地球上已经找不到6亿年的古老样品。 B.“阿波罗”计划所取回的样品不完全是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诞生的古老样品。
C.对“星尘号”飞船采集的细微尘埃的研究将见微知著,有助于揭开地球乃至其他星球之谜。
D.对彗星中有机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揭开地球上生命起源之谜。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孔)严字彭祖,少仕州郡,历司徒掾、尚书殿中郎。殷浩临扬州,请为别驾。迁尚书左丞。时朝廷崇树浩,以抗拟桓温,温深以不平。浩又引接荒人,谋立功于阃外。严言于浩曰:“当今时事艰难,可谓百六之运,使君屈己应务,属当其会。圣怀所以日昃匪懈,临朝斤斤,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宁国耳,亦岂至私哉!而处任者所志不同,所见各异,人口云云,无所不至。顷来天时人情,良可寒心。古人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间日侍座,亦已粗申所怀,不审竟当何以镇之?《老子》云‘夫唯不争,则万物不难与之争’,此言不可不察也。愚意故谓朝廷宜更明授任之方,韩彭可专征伐,萧曹守管籥,内外之任,各有攸司。深思廉蔺屈申之道,平勃相和之义,令婉然通顺,人无间言,然后乃可保大定功,平济天下也。又观顷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难以义感。而聚著都邑,杂处人间,使君常疲圣体以接之,虚府库以拯之,足以疑惑视听耳。”浩深纳之。
及哀帝践阼,议所承统,时多异议。严与丹阳尹庾和议曰:“顺本居正,亲亲不可夺,宜继成皇帝。”诸儒咸以严议为长,竟从之。
时东海王奕求海盐、钱塘以水牛牵埭税取钱直,帝初从之,严谏乃止。初,帝或施私恩,以钱帛赐左右。严又启诸所别赐及给厨食,皆应减省。帝曰:“左右多困乏,故有所赐,今通断之。又厨膳宜有减撤,思详具闻。”严多所匡益。
太和中,拜吴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善于宰牧,甚得人和。余杭妇人经年荒,卖其子以活夫之兄子。武康有兄弟二人,妻各有孕,弟远行未反,遇荒岁,不能两全,弃其子而活弟子。严并褒荐之。又甄赏才能之士,论者美焉。五年,以疾去职,卒于家。(选自《晋书 卷七十八》,有删节)
[注]守管籥:管籥,钥匙。喻掌权。阃:kǔn京都之外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言不可不察也 察:详审。
B.诸儒咸以严议为长 长: 至理。
C.竟从之 竟:竟然。
D.思详具闻 具:全部。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然后乃可保大定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浩深纳之 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
D.以疾去职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严在殷浩手下任职时,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建议殷浩抓住机会处理政务。他认为,朝廷应当再申明授任的原则,让韩信和彭越,萧何和曹参,内外之任,各有所司;深思廉颇和蔺相如屈伸的道理,陈平和周勃和睦相处的原因,让官员们都保持友好的关系……
B.到哀帝即位时,议论所继承的统绪,当时有许多不同的意见。孔严和丹阳尹庾和主张说:“顺着根本保持正统,最亲的血统不能改变,应该是继承成皇帝。”
C.东海王司马奕请求钱塘、海盐用水牛牵引船过坝的的税收获取钱财,皇帝开始同意了,孔严劝谏后停止了。对各种非正式的赏赐以及宫内的供给膳食诸事,孔严都提出应该减省的建议,皇帝也同意了。孔严所做的匡正补益很多。
D.孔严任吴兴太守,善于治理,很得人心。余杭和武康都出了个在荒年舍子救亲属儿子的人。孔严都褒奖举荐他们。还选取有才能之士,议论者赞美他。
第II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宁国耳,亦岂至私哉
答:
(2)间日侍座,亦已粗申所怀,不审竟当何以镇之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以“野步”二字为题,“野步”是什么意思?全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2)这首诗第一句中的“翠”“斜”二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个字的妙处何在?三、四两句,作者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地写蝴蝶?请简析之。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①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卫风《氓》)
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 。(邶风《静女》)
③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乡村的瓦 冯 杰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4.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15.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16.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分)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15分)
18.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语意连贯的4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4分)
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这次为期16天的飞行中,机组人员进行了包括中国等6个国家学生设计的分别涉及太空飞行对蚕、蜘蛛、蜜蜂、鱼、蚂蚁等的生长及其习性的影响在内的80多项科学实验。

19.新疆的最新旅游形象口号是:中国新疆——掀起你的盖头来!请简析这条口号的妙处(40字左右)。(5分)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6分)
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 ,那么时间则是————,——————。
如果说生命是——— ,那么时间则是————,——————。
七、(60分)
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罗,成就了一道道风景。
请以“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锣圩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西方历史学家习惯称道的“发现的时代”、“勘察的时代”、“扩张的时代”指的 ( )
A、14到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C、向东方寻求黄金的新航路的开辟 D、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
2、新航路的开辟被称作世界全球化的发端,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这种全球化进程的开始对当时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B、西方国家开始从中国掠走白银
C、中国近代化进程由此开始 D、中国的东南沿海受到了侵扰
3、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
4、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重要阶段。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B、东方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C、东西方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其他国家
5、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所产生的影响是……………………………………………( )
①欧洲开始对美洲、亚洲、非洲进行控制和掠夺 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③改变了殖民地的生活方式 ④世界开始由孤立走向一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主要是由于……………………………………( )
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②意大利是当时天主教会的中心③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④意大利学者熟悉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的两位人物是…………………………………………………( )
A、达芬奇和拉斐尔 B、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C、但丁和乔托 D、哥白尼和莫尔21世纪教育网
8、“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9、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在歌颂反抗斗争精神方面有共同之处的应该是下列的……………………21世纪教育网……………………( )
①《堂吉哥德》②《西游记》③《红楼梦》④《神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文艺复兴时期,在自然科学方面做出贡献的意大利人有…………………………( )
①但丁 ②哥白尼 ③伽利略 ④开普勒 ⑤布鲁诺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③⑤
1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之所以称为“天上的哥伦布”,主要是因为他……( )
A、提出了太阳中心说 B、发现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C、通过望远镜发现许多新星体 D、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12、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比例骤降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 B、贵族地主为兴办牧场强占耕地
C、新兴资本家大量租地开设工场 D、政府支持海盗和殖民掠夺行为
13、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不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这种现象在英国出现,开始于……( )
A、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B、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C、“光荣革命”的胜利 D、《权利法案》的颁布
14、1660年资产阶级迎立查理二世复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立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基。两大历史事件在目的上的相同点是…………………………………………( )
A、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B、向封建旧势力妥协
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恢复君主专制统治
15、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
A、国王已经有名无实,权力被架空 B、国王开始受法律约束,只能依法行事
C、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D、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统治已经成为历史潮流
16、“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
A、国王的地位未发生实质变化 B、议会和国王地位实质上平等
C、国王和议会地位发生了质变 D、人民政治地位没有发生变化
17、“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位启蒙思想家是   ………………………………………………………………… (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狄德罗
18、启蒙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根本影响 B、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
C、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人类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19、《鲁滨逊河漂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受欢迎的是因为表达了……………………………………………………………………………………( )
A、人文主义者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迷信的愿望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
20、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全面阐述这一思想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 )
A、卢梭 B、孟德斯鸠 C、狄德罗 D、伏尔泰
21、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二者都把天主教会作为斗争对象,这主要因为……………………………………………………………………( )
A、天主教会是欧洲封建势力的主要代表 B、天主教会势力发展严重损害世俗政权利益C、天主教会势力扩张损害各国民族利益 D、当时多数西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政策
22、法国的启蒙运动把启蒙运动推到高潮的主要原因有…21世纪教育网……………………………( )
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②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腐朽③法国大革命的影响④法国启蒙人才荟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24、“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卢梭的上述思想反映了……………………………………………………………………………………( )
A、反对私有财产 B、主张社会平等 C、主张以法治国 D、强调人权平等
25、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是…………………………………………………………(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意志
二、材料题(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 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嘱》
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捕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4分)
(2)哥伦布西行路线是什么,到了哪里?(4分)
(3)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21世纪教育网
材料 (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六)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八)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九)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辫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出自哪一国的哪一部著名的文献?(4分)
(2)议会通过该文献的目的是什么?(3分)该法案制定通过后,这个国家开创了哪种政治体制?(3分)
(3)本次革命有何重要意义?(4分)
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