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守 护 生 命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九课 珍视生命9.1 守护生命自学导航:1.如何爱护身体?2.为什么需要养护精神?3.精神发育和物质支持的关系是怎样的?4.如何养护精神?5.如何守护生命?一、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青少年为何频频选择自杀(2)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住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发生地震自救方法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3)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自救自护方法。1.如何爱护身体?(1)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3)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自救自护的方法:(1)流行性传染病:①少出门,少聚集,外出时佩戴口罩;②注意眼睛鼻腔口腔卫生,勤洗手,洗手时使用洗手液或肥皂,用流动的水洗手;③如果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及时隔离,及早就医;等等。(2)地震:①迅速跑到空旷地带;②无法逃出室内时应尽量躲避在卫生间、厨房等空间相对狭小坚固的地方;③躲在课桌、椅子等坚固物体下面,待地震过后有序撤离;④如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保持冷静,设法自救;等等。(3)溺水:①除呼救外,采取仰卧式,头部向后,使鼻部露出水面,不要慌张,不要乱动,以免使身体下沉更快;②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慢慢游向岸边。(4)校园暴力:①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②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激怒对方; ③上下学结伴而行等。二、养护精神“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结合“嗟来之食”典故,谈谈我们如何养护精神?(2)处理好精神养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思考:王心仪的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感 谢 贫 穷(2)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难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1)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3)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3.精神发育和物质支持的关系是怎样的?《游子吟》结合视频谈谈我们如何养护精神?(3)守护精神家园,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个人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4.如何养护精神?(1)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2)处理好精神养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3)守护精神家园,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个人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5.如何守护生命?(1)关注自己的身体:①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②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③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2)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①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②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课堂小结:守护生命爱护身体养护精神①关注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关注内在感受,珍视肉体生命③增强安全意识,掌握自救自护方法(重点)①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②精神发育需要物质支持但又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③我们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需要发扬民族精神(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9.1 守护生命.pptx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mp4 发生地震自救方法.mp4 青少年为何频频选择自杀.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