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3.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历程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长征精神【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七律·长征》朗诵)二、新课讲解模块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 红军前四次反“围剿”(1)背景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2)概况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2. 战略转移由于红军势力的增强和根据地的壮大,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蒋介石指挥军队连续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3.遵义会议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理解记忆:假如没有及时召开该会议,继续让“左”错误延续,红军很可能会全军覆没模块二、过雪山草地1. 背景: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2. 军事行动:(1)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2)红军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3)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了大雪山,走过了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视频2 四渡赤水 综述长征各部队红一方面军 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 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注意:没有“红三”军!你能想象出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会遭遇哪些困难?出示图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视频3过雪山(夹金山)模块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2.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出示图片: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出示图片:会宁会师楼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克服艰难险阻走完两万五千里创造这一人类奇迹的?长征精神小组讨论:你认为“长征精神”包含哪些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三、课堂小结四、板书设计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