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10节 口算练习器(一)——分支结构 课件(29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单元第10节 口算练习器(一)——分支结构 课件(29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口算练习器(一)——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课题 口算练习器(一)——分支结构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理解分支结构的思想。 使用Python生成随机数。 使用Python编写分支结构的程序。 了解分支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 1、理解分支结构的思想。 2、掌握单分支if和双分支if-else语句的格式,理解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 3、了解和体会分支结构的实际应用。
难点 掌握if语句的嵌套使用,理解各分支间的逻辑关系及执行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小明的弟弟在学两位数的加法,但运算总是出错。刚刚学了Python的小明想为他制作一个程序帮他练习加法口算,这个程序的功能是这样的: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出题,弟弟口算后输入结果,程序自动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教师提问:你会怎么帮弟弟设计程序呢? 学生思考并交流,进入今天的新课题。 邀请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同学们预习的很不错,这节课老师会带领你们学习变成的分支结构。 通过题目和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问题。 引入题目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善于研究的特点。
讲授新课 一、分析程序结构 1、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1)确定是给哪个年级的小学生出题,从而确定随机数的范围,生成随机数,并保存在变量中; 2)计算两个随机数的和并保存; 3)输入口算计算结果; 4)判断输入的结果与正确结果是否一致,输出判断信息。 2、用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便于理解程序,我们可以借助流程图来描述和分析问题,要注意流程图中菱形框的使用,如图所示。 教师提问:这些框线都代表什么意思呢?(巩固上节课知识) 学生自主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 教师提问:框内代表什么意思呢?(学习新知识) 学生自主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 二、随机数和分支结构 1、生成随机数模块 random python中的 random模块 功能:用于生成随机数,使用前需要在程序最上方输入“import random”。 提示:import=输入 random=随机 1)生成随机浮点数的程序语句如下: 2)生成随机整数的程序语句如下: 例如:a= random.randint(10,20),则可以随机生成一个最小10,最大20的随机整数,并赋值给变量a。其中, a、b代表设置范围的数。 randint是“random”(随机)和“ integer”(整数)的合成词。 3)生成指定范围随机浮点数的程序语句如下: 例如:random.uniform (1,3) 1.0、1.23、2.65 2、分支结构 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从而做出选择。例如,儿童在坐公交车时,如果身高不超过1.3米可以免票,否则需要购票。 教师提问:你们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讲解:在程序设计中,使用分支结构是用来判断是否满足给定条件,从而来决定执行什么样的操作。 这种“如果……就”“否则就”的判断也是计算机程序经常要面对的。 Python的分支结构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个功能。 分支结构是指当程序执行到某步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执行某部分代码,就好像走到一个岔路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走哪条路,每次只能选择一条路,不可能同时走两条路。 3)Python的分支结构有两种,其语法格式和对应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教师讲解:如果分支条件成立,就执行语句组1:如果分支条件不成立,就执行语句组2。 教师讲解:如果分支条件成立就执行语句组,否则不执行语句组,进入下个环节。 3、合作探究 1)使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尝试写一下程序——儿童在坐公交车时,如果身高不超过1.3米可以免票,否则需要购票。 学生思考并交流三分钟。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 2)教师提问:观察以下两组格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并交流三分钟。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Python的分支结构,是通过缩进方式表示语句块的开始和结束,缩进通常是四个空格。 Python用这个方式来划定属于一个层次的语句范围。 3)教师讲解 注意事项:分支条件的运算结果是逻辑值,即结果只有两种情况,真(条件成立)和假(条件不成立)。 例如: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偶数 “==”符号是判断相等的运算符,“!=”符号是判断不相等的运算符。样例所示程序语句,能够实现判断输入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三、程序的实现 1、编写程序 参考解决问题的流程编写程序,示例如表。 2、程序测试 请在表中填写程序生成的随机数据a和b,学生计算的“a+ b ”的和值sum,输入的和值c,判断sum值与c值是否相等,再根据判断的结果输出正确与否。 教师提示:要注意对于只有一个条件的分支结构程序,我们需要至少输入两组数据,用来验证程序是否正确。 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四、知识拓展 随机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在个别试验或观察中呈现不确定性,但在大量重复试验或观察中其结果又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但是,它的总体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掷硬币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正面或反面,但每次出现哪一面是不确定的。但是,在同样条件下,大量反复拋掷,就会发现正面或反面出现的概率大体相同。 五、课堂练习 参考加法口算判断程序,制作一个减法口算判断程序。 教师讲解——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过程,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提问上节课知识,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提问问题,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讲解——生成随机数模块 random,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提出任务,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三分钟。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三分钟。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讲解——编写程序,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并完成表格。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巡视。 学生学习拓展知识。 通过教师讲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课知识。 通过教师提问上节课知识,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并且对上节课知识进行了巩固。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教师讲解,学生更进一步学习本课知识。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知识。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进一步联想生活中的例子,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知识。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自行自主思考和交流,有利于学生提高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知识。 通过教师提问,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讲解,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 教师讲解,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 教师讲解,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 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巡视,有利于发现学生不足。 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精神
课堂小结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总结概况能力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口算练习器(一)——分支结构
湘教版 八年级上
小明的弟弟在学两位数的加法,但运算总是出错。刚刚学了Python的小明想为他制作一个程序帮他练习加法口算,这个程序的功能是这样的: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出题,弟弟口算后输入结果,程序自动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新知导入
(1)确定是给哪个年级的小学生出题,从而确定随机数的范围,生成随机数,并保存在变量中;
(2)计算两个随机数的和并保存;
(3)输入口算计算结果;
(4)判断输入的结果与正确结果是否一致,输出判断信息。
1.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分析程序结构
新知讲解
2.用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便于理解程序,我们可以借助流程图来描述和分析问题,要注意流程图中菱形框的使用,如图所示。
一、分析程序结构
新知讲解
2.用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便于理解程序,我们可以借助流程图来描述和分析问题,要注意流程图中菱形框的使用,如图所示。
一、分析程序结构
输入框
处理框
起始框
输出框
判断框
流程线
新知讲解
随机数
分支结构
1.生成随机数模块 random
二、随机数和分支结构
python中的 random模块
功能:用于生成随机数,使用前需要在程序最上方输入“import random”。
import=输入
random=随机
新知讲解
格式:random.random( )
功能:生成一个随机浮点数,范围是0<= random.random( )<1.0
1.生成随机数模块 random
二、随机数和分支结构
(1)生成随机浮点数的程序语句如下:
新知讲解
格式:random.randint(a,b)
功能:生成一个指定范围内的整数,范围是
a<= random.randint(a,b)<=b
1.生成随机数模块 random
二、随机数和分支结构
(2)生成随机整数的程序语句如下:
例如:a= random.randint(10,20),则可以随机生成一个最小10,最大20的随机整数,并赋值给变量a。其中, a、b代表设置范围的数。 randint是“random”(随机)和“ integer”(整数)的合成词。
新知讲解
格式:random.uniform(a,b)
功能:生成一个指定范围随机浮点数,范围是a<= random. uniform( )1.生成随机数模块 random
二、随机数和分支结构
(3)生成指定范围随机浮点数的程序语句如下:
新知讲解
例如:random.uniform (1,3)
1.0、1.23、2.65
2.分支结构
二、随机数和分支结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从而做出选择。例如,儿童在坐公交车时,如果身高不超过1.3米可以免票,否则需要购票。
新知讲解
你们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2.分支结构
二、随机数和分支结构
在程序设计中,使用分支结构是用来判断是否满足给定条件,从而来决定执行什么样的操作。
这种“如果……就”“否则就”的判断也是计算机程序经常要面对的。 Python的分支结构可以帮我们实现这个功能。
分支结构是指当程序执行到某步时,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执行某部分代码,就好像走到一个岔路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走哪条路,每次只能选择一条路,不可能同时走两条路。
新知讲解
2.分支结构
二、随机数和分支结构
Python的分支结构有两种,其语法格式和对应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if<条件>:
<语句组1>
else:
<语句组2>
第一种
新知讲解
2.分支结构
二、随机数和分支结构
Python的分支结构有两种,其语法格式和对应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分支结构流程示意图一
如果分支条件成立,就执行语句组1:如果分支条件不成立,就执行语句组2。
新知讲解
2.分支结构
二、随机数和分支结构
Python的分支结构有两种,其语法格式和对应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if<条件>:
<语句组>
第二种
新知讲解
2.分支结构
二、随机数和分支结构
Python的分支结构有两种,其语法格式和对应的流程图如图所示。
分支结构流程示意图二
如果分支条件成立就执行语句组,否则不执行语句组,进入下个环节。
新知讲解
使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尝试写一下程序——儿童在坐公交车时,如果身高不超过1.3米可以免票,否则需要购票。
合作探究
if身高<=13:
免票
else:
需购票
if身高<=13:
免票
观察以下两组格式,你有什么发现?
合作探究
注意事项
(1) Python的分支结构,是通过缩进方式表示语句块的开始和结束,缩进通常是四个空格。 Python用这个方式来划定属于一个层次的语句范围。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例如:
注意事项
(2)分支条件的运算结果是逻辑值,即结果只有两种情况,真(条件成立)和假(条件不成立)。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例如: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偶数
n=int(input(“Number:”))
If n % 2 ==0:
print(“偶数”)
else:
print(“奇数”)
“==”符号是判断相等的运算符,“!=”符号是判断不相等的运算符。样例所示程序语句,能够实现判断输入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新知讲解
1.参考解决问题的流程编写代码
三、程序的实现
(1)生成两个随机数(以两位整数为例)。
(2)实现判断功能。
(3)显示输出结果。
新知讲解
三、程序的实现
参考程序:
import random
a=random.randint(10, 99)
b=random.randint(10, 99)
print(“题目:”,a,“+”,b,“= ”)
sum=a+b
c=int(input(“输入和:”))
if sum==c:
print(“结果正确!”)
else:
print(“结果错误!”)
新知讲解
2.程序测试
三、程序的实现
请在表中填写程序生成的随机数据a和b,学生计算的“a+ b ”的和值sum,输入的和值c,判断sum值与c值是否相等,再根据判断的结果输出正确与否。
新知讲解
三、程序的实现
生成数据a 生成数据b 计算sum 输入的和值c 显示输出结果
要注意对于只有一个条件的分支结构程序,我们需要至少输入两组数据,用来验证程序是否正确。
合作探究
在一定条件下,在个别试验或观察中呈现不确定性,但在大量重复试验或观察中其结果又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但是,它的总体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掷硬币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正面或反面,但每次出现哪一面是不确定的。但是,在同样条件下,
大量反复拋掷,就会发现正面或反面
出现的概率大体相同。
随机现象
课堂练习
参考加法口算判断程序,制作一个减法口算判断程序。
课堂总结
分支结构
分析程序结构
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随机数和分支结构
1. 生成随机数模块 random
2.分支结构
程序的实现
编写/测试程序
分支结构
分析程序结构
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随机数和分支结构
1. 生成随机数模块 random
2.分支结构
程序的实现
编写/测试程序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