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11节 口算练习器(二)——循环结构 课件(32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单元第11节 口算练习器(二)——循环结构 课件(32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口算练习器(二)——循环结构
湘教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呢?你发现了什么的规律呢?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你能说一说吗?
新知导入
同学们说了很多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它都存在周期性。如果用我们所学的流程来表示——周期现象,就是程序的循构结构。
上节课我们帮小明的弟弟制作了一个加法口算练习器,用过之后他突发奇想:能不能给这个练习器加上统计正误次数的功能?这样他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了。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新知讲解
根据弟弟的需求,我们首先需要设计出10道题目,而出题的过程都是重复的我们可以编写能够运行10次的循环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计数器的应用。我们需要完成这种重复而且相似的出题过程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尝试利用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解决弟弟的问题。
只用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设计程序来出10次题,流程图就会变得臃肿不堪,这样写出来的程序也会非常复杂。我们需要利用循环结构解决弟弟的问题。
我们可以把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再逐一解决。
(1)想要统计正确与错误的题目数量,应该先设计两个计数器;
(2)构建循环结构,实现10次出题和判断的过程,在实现判断的同时,要修改计数器的数量。
(3)输出最终的统计结果。
1.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分析程序结构
新知讲解
2.用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分支结构的流程图,尝试将描述解决问题的自然语言转换为流程图,并画到右侧。
一、分析程序结构
新知讲解
2.用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分析程序结构
流程图
新知讲解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另一种基本结构,当需要计算机重复做某些事情时,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实现。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1. for循环结构
二、序列生成函数与循环结构
新知讲解
循环结构是为了解决那些反复出现的过程而设计的。循环语句简化了代码,避免了相似语句的重复输入,同时使程序结构简单、清晰、易读。
在 Python中最常用的循环结构是for循环,其核心循环方式是对循环内容的遍历,并在遍历的同时,对遍历内容进行处理或重复具体的语句。
1. for循环结构
二、序列生成函数与循环结构
新知讲解
1. for循环结构
二、序列生成函数与循环结构
for循环结构的语法格式和流程图如下所示。
for循环变量in序列:
语句组
新知讲解
其中,序列是一系列可以去遍历的值,变量依次为序列中的每一个内容,即在遍历某一个内容时变量获得这个内容的值。循环结束后,变量的值停留在序列的最后一个内容上。语句组是每遍历一个值所需要执行的命令。
要注意语句组必须遵守缩进要求,否则,循环结构不能正常运行。
1. for循环结构
二、序列生成函数与循环结构
新知讲解
for i in(1,2,3,4,5)
print(i)
1. for循环结构
二、序列生成函数与循环结构
例如,利用for循环结构依次输出数字1~5,程序语句如下:
新知讲解
执行次数 i的值 执行过程 效果
第1次 1 输出1并换行 1
第2次 2 输出2并换行 2
第3次 3 输出3并换行 3
第4次 4 输出4并换行 4
第5次 5 输出5并换行 5
循环结束 5 退出for循环 /
构建循环结构时,“循环体”是核心。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分析程序运行的规律,把重复的操作提取出来构建循环体。
用for循环结构写一个程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组内交流解决,并试着输入电脑进行实操。
合作探究
1. for循环结构
二、序列生成函数与循环结构
格式:range(start,end,step)
功能:创建一个起始值为stat,步长为step的整数列表,注意列表结束值小于end值,如 range(1,9,2)生成1,3,5,7。当步长为1时,通常可以省略step值,如 range(1,5)生成1,2,3,4。
2. range( )函数
二、序列生成函数与循环结构
我们也可以使用 range( )函数生成循环范围,其格式如下:
新知讲解
如果步长为零,结果如何?大家尝试在电脑上操作一下。
合作探究
2. range( )函数
二、序列生成函数与循环结构
结论:程序陷入死循环。
用range( )函数,写出依次输出1~5的程序。
合作探究
2. range( )函数
二、序列生成函数与循环结构
for i in range(1, 6)
print(i)
2. range( )函数
二、序列生成函数与循环结构
如果使用 rang( )函数,依次输出1~5程序可以修改为如下所示:
新知讲解
1.编写程序
三、程序的实现
参考解决问题的流程编写代码,步骤如下:
(1)设置计数器变量。
right=0
wrong=0
新知讲解
你可以根据前两节课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循环结构的编写程序步骤有哪些吗?
1.编写程序
三、程序的实现
(2)for循环部分,需要循环10次。
①生成随机数,并计算和。
②输入答案。
③判断输入的值是否和加数和一致,并根据判断结果修改计数器的值。
(3)循环体的代码。
(4)循环结束,输出结果。
新知讲解
三、程序的实现
在本参考程序中,实现计数器统计功能的语句是right= right+1,这是典型的赋值语句,而不是数学中的等式。
新知讲解
三、程序的实现
新知讲解
random模块使用前需要在程序最上方输入此代码
设置计数器变量
for循环结构, range( )函数,设置循环次数
三、程序的实现
新知讲解
循环体
累计回答正确和错误的次数
三、程序的实现
新知讲解
输出所累计的累计回答正确和错误的次数
2.运行程序
三、程序的实现
运行程序,并使用测试数据检验程序,调试程序并保存。
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解决,并试着输入电脑进行实操。
计算机通过不同的编码方式建立若干数值和对应符号之间的关联。
以最常用的ASCⅡ码(ASCⅡ是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的缩写,它同时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为国际标准)为例,每个ASCⅡ码符号占用1字节,即在计算机中共占用8位。位是计算机中最基础的结构。ASCⅡ码被分成两部分,标准符号有128个(0~127号符号)和扩展字符128个(128-255号符号)。标准的128个符号中,有33个用于特殊功能(0~31和127号字符),其余均为可显示字符。
字符编码的基本原理
合作探究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ASCⅡ码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考下面的程序:
for i in range(0, 128)
print(I,“:”,chr(i),end=“\t”)
其中i为编码的顺序码,chr( )是 Python的内置函数,作用是从指定的ASCⅡ值返回字符。如第一个出现的字符为0号字符,并依次递增。可以看到顺序码48号的字符对应符号“0”、65号的字符对应符号“A这样依据ASCⅡ规定顺序建立的对应表,即为ASCⅡ码表。其他编码的基本原理与ASCⅡ码相似,如 EBCDIC编码、GB2312编码、 Unicode编码。
字符编码的基本原理
合作探究
如上面程序打印出的结果即为标准的ASCⅡ码表(0~31和127是控制字符,无法显示,32号为空格)。
字符编码的基本原理
合作探究
对口算练习程序进行修改,改为闯关形式。如果能够连续答对10道题目,就提示闯关成功,如果有某一题答错,则立即提示闯关失败。
我们还可以使用break语句来实现这一功能。程序执行循环的过程中,遇到 break语句就会提前结束循环。
课堂练习
break语句用在循环体中,可结束本层循环,continue语句用在循环体中,可结束本次循环。
拓展
循环结构
分析程序结构
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序列生成函数与循环结构
1.for循环结构
2. range( )函数
程序的实现
编写/测试程序
课堂总结
循环结构
分析程序结构
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序列生成函数与循环结构
1.for循环结构
2. range( )函数
程序的实现
编写/测试程序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口算练习器(二)——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课题 口算练习器(二)——循环结构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理解循环结构的思想。 使用Python编写循环结构的程序。 了解循环结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 1、理解循环结构的思想。 2、掌握循环结构的语句格式。 3、了解和体会语句结构的实际应用。
难点 掌握循环语句的嵌套使用,理解循环语句的逻辑关系及执行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呢?你发现了什么的规律呢?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你能说一说吗?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说了很多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它都存在周期性。如果用我们所学的流程来表示——周期现象,就是程序的循构结构。 通过题目和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问题。 通过故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融洽课堂气氛,学生从生活中去挖掘有周期性的事件,从而更容易的理解循构结构。
讲授新课 一、巩固旧知 1、上节课我们帮小明的弟弟制作了一个加法口算练习器,用过之后他突发奇想:能不能给这个练习器加上统计正误次数的功能?这样他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了。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学生自主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弟弟的需求,我们首先需要设计出10道题目,而出题的过程都是重复的我们可以编写能够运行10次的循环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计数器的应用。我们需要完成这种重复而且相似的出题过程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尝试利用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解决弟弟的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并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只用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设计程序来出10次题,流程图就会变得臃肿不堪,这样写出来的程序也会非常复杂。我们需要利用循环结构解决弟弟的问题。 二、分析程序结构 1、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可以把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再逐一解决。 1)想要统计正确与错误的题目数量,应该先设计两个计数器; 2)构建循环结构,实现10次出题和判断的过程,在实现判断的同时,要修改计数器的数量。 3)输出最终的统计结果。 2、用流程图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分支结构的流程图,尝试将描述解决问题的自然语言转换为流程图,并画到右侧。 学生自主学习并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 三、序列生成函数与循环结构 1、for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另一种基本结构,当需要计算机重复做某些事情时,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实现。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是为了解决那些反复出现的过程而设计的。循环语句简化了代码,避免了相似语句的重复输入,同时使程序结构简单、清晰、易读。 在Python中最常用的循环结构是for循环,其核心循环方式是对循环内容的遍历,并在遍历的同时,对遍历内容进行处理或重复具体的语句。 for循环结构的语法格式和流程图如下所示。 其中,序列是一系列可以去遍历的值,变量依次为序列中的每一个内容,即在遍历某一个内容时变量获得这个内容的值。循环结束后,变量的值停留在序列的最后一个内容上。语句组是每遍历一个值所需要执行的命令。 要注意语句组必须遵守缩进要求,否则,循环结构不能正常运行。 例如,利用for循环结构依次输出数字1~5,程序语句如下: 执行次数i的值执行过程效果第1次1输出1并换行1第2次2输出2并换行2第3次3输出3并换行3第4次4输出4并换行4第5次5输出5并换行5循环结束5退出for循环/
构建循环结构时,“循环体”是核心。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分析程序运行的规律,把重复的操作提取出来构建循环体。 教师提问:用for循环结构写一个程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组内交流解决,并试着输入电脑进行实操。 教师巡视。 2、range( )函数 教师讲解:我们也可以使用 range( )函数生成循环范围,其格式如下: 教师提问:如果步长为零,结果如何?大家尝试在电脑上操作一下。 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程序陷入死循环。 教师提出任务:用range( )函数,写出依次输出1~5的程序。 学生小组内交流解决,并试着输入电脑进行实操。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如果使用 rang( )函数,依次输出1~5程序可以修改为如下所示: 四、程序的实现 1、编写程序 教师提问:请学生根据前两节课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循环结构的编写程序步骤有哪些。 学生自主思考三分钟,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1)设置计数器变量。 (2)for循环部分,需要循环10次。 (3)循环体的代码。 ①生成随机数,并计算和。 ②输入答案。 ③判断输入的值是否和加数和一致,并根据判断结果修改计数器的值。 (4)循环结束,输出结果。 教师提问: 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 教师提问: 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 教师提问: 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 2、运行程序,并使用测试数据检验程序,调试程序并保存。 小组内交流解决,并试着输入电脑进行实操。 教师巡视。 五、知识拓展 字符编码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通过不同的编码方式建立若干数值和对应符号之间的关联。 以最常用的ASCⅡ码(ASCⅡ是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的缩写,它同时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为国际标准)为例,每个ASCⅡ码符号占用1字节,即在计算机中共占用8位。位是计算机中最基础的结构。ASCⅡ码被分成两部分,标准符号有128个(0~127号符号)和扩展字符128个(128-255号符号)。标准的128个符号中,有33个用于特殊功能(0~31和127号字符),其余均为可显示字符。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ASCⅡ码的对应关系,可以参考下面的程序: for i in range(0, 128) print(I,“:”,chr(i),end=“\t”) 其中i为编码的顺序码,chr( )是 Python的内置函数,作用是从指定的ASCⅡ值返回字符。如第一个出现的字符为0号字符,并依次递增。可以看到顺序码48号的字符对应符号“0”、65号的字符对应符号“A这样依据ASCⅡ规定顺序建立的对应表,即为ASCⅡ码表。其他编码的基本原理与ASCⅡ码相似,如 EBCDIC编码、GB2312编码、 Unicode编码。 如上面程序打印出的结果即为标准的ASCⅡ码表(0~31和127是控制字符,无法显示,32号为空格)。 六、课堂练习 对口算练习程序进行修改,改为闯关形式。如果能够连续答对10道题目,就提示闯关成功,如果有某一题答错,则立即提示闯关失败。 我们还可以使用break语句来实现这一功能。程序执行循环的过程中,遇到 break语句就会提前结束循环。 拓展:break语句用在循环体中,可结束本层循环,continue语句用在循环体中,可结束本次循环。 学生自主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习思考问题,巩固旧知。 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讲解——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循环问题的过程。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提问问题,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讲解——for循环结构,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内交流,试着输入电脑进行实操。教师巡视。 教师讲解——range( )函数,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出任务,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并实操,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自主运行测试程序进行实操。教师巡视。 学生学习拓展知识。 引入题目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善于研究的特点。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后教师讲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巩固旧知。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发现不同程序的优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讲解,学生更进一步学习本课知识。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进一步思考,考验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后教师讲解,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知识。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知识。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自行自主思考和交流,有利于学生提高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知识。 通过教师提问,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讲解,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 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教师讲解,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 通过教师提问,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教师讲解,学生能更好的吸收本节课知识。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对循环程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教师讲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通过实操,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知识。 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精神
课堂小结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总结概况能力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