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难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意义。【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史料实证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军事政变建立赵宋王朝。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担心宋朝也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彻夜难眠,于是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我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新课讲授:上新课之前有请我们的小小辅导员上台展示他课前根据本课内容所画的思维导图,请同学们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展示本课时空坐标,让同学们了解本课重要事件的时间节点首先阅读教材通过时代背景了解北宋建立及加强统治的原因。原因: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局部统一;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教训;目的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首先通过表格学习北宋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政治上 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财政上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地方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军事上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此外,北宋还分散机构的权利。分散机构权利中央 军事 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并与“三衙”互相牵制,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财政 设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行政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地方 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图片进一步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实行崇文抑武方针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北宋的崇文抑武方针,主要是为了压制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70%、80%左右。军队最多的时候达到120万。通过综合探究的形式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进行总结。3.影响(1)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重要集权。(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的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军事和财政两个方面。早在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通过课本具体了解北宋面临的边防压力。1.边防压力北部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曾试图夺回燕云十六州,却遭惨败。后来辽军大举南下,北宋被迫签订协议,通过“岁币”等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西北 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通过“岁赐”等维持稳定。北宋的财政危机主要来源于军队。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另外,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因此财政状况日益恶化。通过阅读教材找出财政危机的原因和结果。2.财政危机(1)原因: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不断膨胀。(2)后果: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阅读“历史纵横”的内容,了解北宋的募兵政策。通过探究的形式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措施、目的、及影响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庆历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归于失败。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1)“庆历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官僚的利益。(2)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3)改革措施“太猛”。(4)改革的思想动员不够,配套措施不到位。(5)对罢黜官员的安置没有着落等。目的和原则:改变积贫积弱局面,实现富国强兵;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领域管理和控制。措施方式 目的富国方面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 调控经济、开辟财源强兵方面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 用征兵制取代募兵制总结王安石变法的影响。4.影响(1)积极: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2)消极:强兵效果不明显;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师】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两位皇帝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四、南宋的偏安1.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被金朝所灭,北宋康王赵构即帝位,史称南宋。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2.金与南宋的对峙(1)岳飞抗金,局部胜利。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通过教材学习“绍兴和议”的内容。(2)宋金“绍兴和议”。①时间:1141年。②主要内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岁贡”。宋金又经过几次战争后,南宋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局面。课堂练习:见幻灯片课堂小结:宋朝的制度体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与安定,是一大历史贡献,但也因防弊而生弊,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等问题。然而,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都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个体制,最终累及国运。宋朝政治令人掩卷遐思。作业布置:见配套作业。【板书设计】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集权)(2)分散中央机构的权力(3)实行崇文抑武政策3.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边防压力宋辽争锋(2)败于西夏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影响及评价南宋的偏安北宋灭亡、南宋建立金与南宋(1)南宋抗金(2)宋金合议(3)南北对峙【课后反思】司马光与王安石在变法问题上分歧的焦点,并尝试引导学生认识导致他们出现分歧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