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目标1.了解秦朝统一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其他方面采取的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了解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理解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通过史料分析,进一步认识秦朝灭亡的教训,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深刻含义。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与影响;大一统国家形成的意义;秦朝灭亡的原因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教学方法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提前完成导学案。3.利用PPT通过图片等形式展示本课内容,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本课重难点知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作者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新课讲授上新课之前有请我们的小小辅导员上台展示他课前根据本课内容所画的思维导图,请同学们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秦的统一展示本课时空坐标,让同学们了解本课重要事件的时间节点(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组,一三五组展示,二四六组点评)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的原因。秦统一原因(1)人民渴望统一(2)诸侯争霸战争促进民族间的交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3)秦王嬴政个人作用(4)灵活运用“远交近攻”的对外战略(“远”指齐国、“近”指韩国)(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2.秦统一的进程BC230-BC221,秦实现国家统一。灭六国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最后形成了秦朝的如下图的疆域北方: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南方:南平百越,修灵渠,置郡县西南:开辟“五尺道”,辖管西南夷《史记》对其有所描述:六合之内,皇帝之上。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史记· 秦始皇本纪》秦实现统一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其政权呢?3.秦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措施 内容确立皇帝制度 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设立三公九卿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推广郡县制 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通过图解进一步理解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除了采取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外,秦朝还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通过下面表格找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4.秦巩固统一的其它措施措施 内容经济方面 统一车轨、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编制户籍政治方面 颁行法律;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军事方面 南征越族,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合作探究一:5.据材料说明嬴政一统天下的历史意义。材料一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 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秦以后,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实也是秦的翻版,没有长时间的四分五裂、漫长的战争,我们才能文明生生不息。”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材料三 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即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全国大一统的政治形势还有利于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交流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建立了疆域辽阔的统一国家,奠定后世疆域的基本版图;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后世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结束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多民族之间的交融,推动经济文化发展秦统一后只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教材找出秦暴政的表现。二、秦朝的暴政1. 表现(1)秦始皇的暴政①生活上:穷奢极欲,大兴土木。②经济上: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③法律上: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④思想上:焚书坑儒,产生恶劣影响。(2)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2. 后果: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最终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前221—前207)1.秦末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秦朝速亡材料一:《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占领陈后:“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材料二:《史记·项羽本纪》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3.楚汉战争BC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朝速亡BC206年—BC202年,刘邦、项羽四年楚汉战争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最终击败项羽,建立西汉得民心者得天下王朝。合作探究二:秦朝为何短命而亡?给中国古代政治带来了什么影响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柳宗元《封建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史料三 秦朝统治者完全无视人民的意愿,不顾人民的死活,导致人民揭竿而起,最终使秦王朝被农民起义的浪潮所吞并。秦朝的覆亡充分展示了人民的力量,给统治者以极大的震撼,这使统治者不得不对民众的力量与作用重新加以认识。历史也充分证明,凡是强调以民为本,注重把对人民的盘剥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时代,往往会保持较为长久的繁荣和稳定。虽然由于地主阶级的剥削本性,“以民为本”往往成为一种理论宣传或政治理想,但民本思想毕竟承认了君和民的相对性,其力图在不改变君主民仆地位的前提下,保持两者的平衡、和谐,有利于君主自我调整治民政策,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和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王绍东《论“亡秦之鉴”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1)因为秦不在乎人民的幸福,只追求国家的强大(2)影响:使历代统治者不得不重视民生问题。课后总结秦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秦统一的条件,巩固王朝的措施,以及速亡的原因等知识点。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理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区别与联系。课后作业史料二“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其三》“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秦始皇的功绩和过失。板书设计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秦统一的原因秦统一的进程秦朝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秦朝巩固统一的其它措施秦统一的进程历史意义秦朝的暴政表现后果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1.秦末农民起义秦朝速亡楚汉战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