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12-201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测试(9)全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版】2012-201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测试(9)全科10份

资源简介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历史单元验收试题(9)【新人教】
命题范围:必修Ⅲ专题五至专题八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魏源著《海国图志》印刷近千册不久被列入禁书;《瀛环志略》一书在作者徐继畲被罢官后也被查禁。造成其相同归宿的原因是
A.清朝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 B.书中作者的观点触怒清帝
C.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 D.作者的罢官经历决定其归宿
2.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臣交祸之据,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 ……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下列各项,符合康有为本意的是
① 认为万国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
② 认为用革命暴力来改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
③ 认为法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
④ 认为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④
3.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始于19世纪70年代,留学主要目的地是欧美;19世纪末,留学主要目的地转向日本。促成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 B.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转变
C.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要求 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
4.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启蒙与救亡并重
5.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集的图片。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哪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赛创立了以“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7.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 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
8.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 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9.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共和主义
10.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总结民国以来经验时说:“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这地底的陈土,就是官僚、武人、政客。要建筑灿烂庄严的民国,须先搬去这三种陈土,才能立起坚固的基础来,这便是改造中国的第一步……”此后孙中山为“搬去这三种陈土”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改组国民党 ②提出新三民主义 ③确立三大政策 ④发动“二次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12.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由此可知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①平均地权  ②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
③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  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13.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A.满足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 B.争取大多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 D.增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实力
14.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 “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上材料体现的思想,其共同本质是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C.执政党的首要任务是走群众路线 D.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5.下图是1977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某生的准考证,该图片反映了
A.新时期文化上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
B.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文革”尚未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在文化领域延续
D.文理分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
16.文物就是历史文化的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右图为陕甘宁边区商县第一中学颁发于民国37年的高中毕业证,我们可以正确判断
A.对研究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教育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B.此证由南京临时政府授权颁发
C.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教育完全中断
D.高中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
17.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图4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18.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19.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 “双百方针”。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文革”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0.欧·亨利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与其流派一致的文学作品是
  A.《战争与和平》 B.《唐璜》 C.《等待戈多》 D.《西风颂》
21.下面图片中的两部文学作品
A.都真实稃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B.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C.都揭露批判了资本带来的罪恶 D.都是社会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22.“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这一特征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3.某学生在学习“19世纪中期法国文学艺术流派”时发现一段残缺不齐的句子:“①主义偏重主观、表现;②主义偏重客观、再现。①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②主义偏重向外,向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与句中①、②两处文学艺术流派相对应的法国文艺作品分别是
A.《人间喜剧》、《悲惨世界》 B.《巴黎圣母院》、《拾穗者》
C.《自由引导人民》、《格尔尼卡》 D.《苹果车》、《安娜·卡列尼娜》
24.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作品的主旋律是
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
C.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D.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25.下列美术作品所属的流派是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要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他根据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里选拔官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材料三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突显“官学”的地位做了哪些事情?(2分)并概述他的做法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4分)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2分)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自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思想为措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而遂欲以政府万能之说,移植于中国,则吾国将永无成国之日矣。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合群云者,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知也。吾中国谓之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也。”
——《梁启超选集》
材料二 梁启超反对提倡“排满复仇论”,主张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以相对于世界其他现代民族国家。他提出了“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这样一对概念。“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
材料三 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后,孙中山于1919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欧而为世界之冠。”……如果以1919年为分界线,那么孙中山的民族革命的目标发生了一大转化,即由五族的平等、共和向一个强大、繁盛的中华民族的积极目标转化。
孙中山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但统一国家内民族融合与相互认同又是其存在的前提,其思想基础就是一种新的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这种民族的共和精神应当抛弃过去华夏民族狭隘的家族、宗法团体与小血缘思想,以国家和大民族精神为重。他说:“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所以,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来振兴国家,并强化对民族、国家认同性的认识,是解除亡国灭种之忧的最佳途径,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法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异同点。(5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1919年发生“转化”的原因,(3分)这种“转化”对孙中山以后的政治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从梁启超、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3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癸卯学制》为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始。《癸卯学制》明确设定了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
初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宗旨是“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高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宗旨是“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中学堂:属普通教育性质,兼有升学和就业两重任务。以“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即以作官、‘从事实业和升学的准备作为设学宗旨。高等学堂:属高等教育性质,“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以各学皆有专长为成效。通儒院:道儒院相当于“研究生院”,以“造就通才为宗旨”;“为研究各科学精深义蕴,以备著书制器之所。”实业学堂:分初等、中等、高等,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初级师范学堂:相当于普通中学程度,培养高等小学和初等小学堂教员。优级师范学堂:相当于高等学堂(大学预科)程度。培养初级师范学堂和普通中学堂教员和管理员。
材料二 夫今之所谓新教育者,亦多端矣。曰练习主义之教育,曰试验主义之教育,曰实用主义之教育,曰劳动主义之教育,曰人格主义之教育,曰新理想主义之教育,曰自学辅导主义之教育,曰杜威之教育,曰蒙台梭利之教育,曰欣斯凯泰奈之教育,曰爱伦凯之教育,纷纷逞说,各有优异。如临百戏斗巧之场,如入万花争妍之圃,前瞻后盼,耳目眩瞀,诚令人昏迷颠倒,莫知所始从也。
——姜琦《何为新教育》《新教育》第1卷第4期1919年5月
材料三 旧教育的主义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之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新教育不是这样,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识,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主义。
——陶行知《新教育是什么》《新教育》第4卷第4期1922年4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近代新教育兴起时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教育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新教育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教育的影响。(4分)
29.(13分)近代以来,法兰西民族创造出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40、50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文化界流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阴暗的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创造。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凭借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
请回答:
(1)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新思想”有哪些?分析这些思想当时在欧洲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4分)
(2)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是谁?属于哪种文学流派?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该文学家的作品中,令人感到“惊惶与恐怖”的社会现实是什么?(2分)
(3)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出现的背景可能与20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有人认为,20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走向崩溃,这一观点是否符合史实?请说明理由。(3分)
(4)20世纪90年代文化全球化加速,请分析其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题50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A C A C B C D B B B D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答案 D D A A A A A B C B D D /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0分)
26.(12分)(1)做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2分)
影响: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②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④儒学教育开始制度化和官方化。⑤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⑥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4分)
(2)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1分)背景: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1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1分)像陈独秀这样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奋起反击这股逆流。(1分)
(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2分)
【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2分。】
27.(13分)(1)相同点:都主张以民族主义来组建国家;都反对“大汉族主义”观,主张民族平等,各民族统一为中华民族;都提倡以民族主义和民族精神抵制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机。(3分)
不同点:梁启超以物竞天择的进化论观点解释民族主义;孙中山主张民族间的融合与认同,强调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2分)
(2)原因: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爱国运动的影 响。(3分)
影响: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2分)
(3)认识:思想要与时俱进;思想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思想的变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分)
【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3分。】
28.(12分)(1)特点: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教育体制;培养目标变为培养各级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重视普及教育;体系趋于完善;仍保留有一定的封建因素。(3分)
原因:近代经济的发展;(1分)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的驱动;西方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提倡;爱国思潮的激荡与实践;民主政治的兴起与推进;新式学校的兴起和发展。(4分)
(2)实质:教育的近代化(或教育的民主化)。(1分)
影响: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有利于增强国民民族民主意识;推动文化科技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3分)
【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2分。】
29.(13分)(1)新思想:分权制衡、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理性主义等思想(或答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科学、人权、法制、理性等思想)(2分) 原因:启蒙思想顺应了欧洲社会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普遍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1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1分)
(2)巴尔扎克;(批判)现实主义(1分)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日趋严重,社会矛盾尖锐。(1分)
(3)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或答经济大萧条)(1分)
不符合。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弊端,但并未走向崩溃。(1分)二战后,西方国家通过政策调整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表明资本主义制度还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功能。(1分)
(4)背景:两极格局的结束为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1分)科技发展,信息技术的兴起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1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同文明与民族之间的往来日益加强。(1分)
认识:多种文化共存,文化交流频繁,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只有坚持文化多元并存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推进文化全球化,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1分)
【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3分。】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物理单元验收试题(9)【新课标】
【电磁感应 交流电】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
1.多年来物理学家一直设想用实验证实自然界中存在“磁单极子”。磁单极子是指只有S极或只有N极的磁性物质,其磁感线分布类似于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的实验就是用于检测磁单极子的实验之一,abcd为用超导材料围成的闭合回路。设想有一个N极磁单极子沿abcd轴线从左向右穿过超导回路,那么在回路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回路中无感应电流
B.回路中形成持续的abcda流向的感应电流
C.回路中形成持续的adcba流向的感应电流
D.回路中形成先abcda流向后adcba的感应电流
2.如图所示,两根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场和导轨平面垂直,金属杆ab与导轨接触良好可沿导轨滑动,开始时电键S断开,当ab杆由静止下滑一段时间后闭合S,则从S闭合开始计时,ab杆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
3.一交流电压为u=100sin100πt V,由此表达式可知( )
A.用电压表测该电压其示数为100 V
B.该交流电压的周期为0.02 s
C.将该电压加在“100V 100W”的灯泡两端,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100W
D.t=1/400 s时,该交流电压的瞬时值为50 V
4.一交流电流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用电流表测该电流其示数为14.1 A
B.该交流电流的频率为50Hz
C.该交流电流通过10Ω电阻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1000 W
D.该交流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为i=14.1sin628t A
5.图1、图2分别表示两种电压的波形,其中图1所示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1表示交流电,图2表示直流电
B.两种电压的有效值相等
C.图1所示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11sin100V
D.图1所示电压经匝数比为10∶1的变压器变压后,频率变为原来的
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扩大,节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某发电厂采用升压变压器向某一特定用户供电,用户通过降压变压器用电,若发电厂输出电压为U1,输电导线总电阻为R,在某一时段用户需求的电功率为P0,用户的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为U2。在满足用户正常用电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为
B.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为
C.若要减少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可以采用更高的电压输电
D.采用更高的电压输电会降低输电的效率
7.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感线的对称轴转动,形成如图所示的交变电动势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rad/s
B.电动势的有效值14.1V
C.t = 1.0×10 2s时,线圈平面和磁场方向的夹角30°
D.t = 1.5×10 2s时,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最大
8.将硬导线中间一段折成不封闭的正方形,每边长为l,它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转速为n,导线在a、b两处通过电刷与外电路连接,外电路接有额定功率为P的小灯泡并正常发光,电路中除灯泡外,其余部分的电阻不计,灯泡的电阻应为 ( )
A. B.
C. D.
9.(2012山师附中)在如图所示的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I的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区域Ⅱ的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磁场的宽度均为L,一个质量为m、电阻为R、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ab边刚越过GH进入磁场Ⅰ区时,恰好以速度 v1做匀速直线运动;当ab边下滑到JP与MN的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的动能变化量为△Ek,重力对线框做功大小为W1,安培力对线框做功大小为W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下滑过程中,由于重力做正功,所以有v2>v1
B.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有(W1-△Ek)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从ab进入GH到MN与JP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动能的变化量大小为△Ek= W1-W2
10.(原创)如图甲所示,垂直纸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0 T,质量为m=0.04 kg、高h=0.05 m、总电阻R=5 Ω、n=100匝的矩形线圈竖直固定在质量为M=0.08kg的小车上,小车与线圈的水平长度l相同.当线圈和小车一起沿光滑水平面运动,并以初速度v1=10 m/s进入磁场,线圈平面和磁场方向始终垂直。若小车运动的速度v随车的位移x变化的v-x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根据以上信息可知 ( )
A.小车的水平长度l=15 cm
B.磁场的宽度d=35cm
C.小车的位移x=10 cm时线圈中的电流I=7 A
D.线圈通过磁场的过程中线圈产生的热量Q=1.92J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1.如图所示,直导线ab与固定的电阻器R连成闭合电路,ab长0.40 m,在磁感强度是 0.60 T的匀强磁场中以5.0 m/s的速度向右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运动方向跟ab导线垂直.这时直导线a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是_______V ,直导线ab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填“a→b”或“b→a”);若电阻R=5Ω,导线ab电阻r=1Ω,则ab两端的电势差大小为_______V。
12.超导磁悬浮列车(图甲)推进原理可以简化为图乙所示的模型:在水平面上相距为L的两根平行直导轨间有竖直方向等距离分布的匀强磁场B1和B2,且B1=B2=B,每个磁场的宽度都是l,相间排列。金属框abcd(悬浮在导轨上方)跨在两导轨间,其长和宽分别为L、l。当所有这些磁场都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时,金属框abcd在磁场力作用下将向________(填“左”或“右”)运动。若金属框电阻为R,运动中所受阻力恒为f,则金属框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两金属杆ab和cd长均为L,电阻均为R,质量分别为M和m.用两根质量、电阻均可忽略的不可伸长的柔软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并悬挂在水平、光滑、不导电的圆棒两侧,两金属杆都处于水平位置,整个装置处于与回路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若金属杆ab正好匀速向下运动,求运动的速度。
14.两根金属导轨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导轨左端接有电阻R=10Ω,导轨自身电阻忽略不计。匀强磁场垂直于斜面向上,磁感强度B=0.5T。质量为m=0.1kg,电阻可不计的金属棒ab静止释放,沿导轨下滑(金属棒a b与导轨间的摩擦不计)。如图所示,设导轨足够长,导轨宽度L=2m,金属棒ab下滑过程中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当金属棒下滑h=3m时,速度恰好达到最大值。求此过程中金属棒达到的最大速度和电阻中产生的热量。
15.如图所示,电动机牵引一根原来静止的、长为1m、质量为0.1kg的导体棒MN,其电阻R为1Ω,导体棒架在处于磁感应强度B=1T,竖直放置的框架上,当导体棒上升h=3.8m时获得稳定的速度,导体产生的热量为2J,电动机牵引棒时,电压表、电流表计数分别为7V、1A,电动机的内阻r=1Ω,不计框架电阻及一切摩擦;若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不变,g取10m/s2,求:
(1)导体棒能达到的稳定速度为多少?
(2)导体棒从静止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16.如图甲所示,两定滑轮可以绕垂直于纸面的光滑水平轴、O转动,滑轮上绕一细线,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重物,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金属杆.在竖直平面内有两根间距为L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PQ、MN,在Q、N之间连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其余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开始时金属杆置于导轨下端,将重物由静止释放,重物最终能匀速下降,运动过程中金属杆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
(1)求重物匀速下降的速度大小.
(2)对一定的磁感应强度B,取不同的质量M,测出相应的重物做匀速运动时的v值,得到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图中画出了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1和B2时的两条实验图线。试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比值.
参考答案
1.C【解析】N极磁单极子的磁感线分布类似于正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由楞次定律知,回路中形成方向沿adcba流向的感应电流,由于回路为超导材料做成的,电阻为零,故感应电流不会消失。C项正确。
2.ACD【解析】若ab杆速度为v时,S闭合,则ab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ab杆受到的安培力,如果安培力等于ab杆的重力,则ab杆匀速运动,A项正确;如果安培力小于ab杆的重力,则ab杆先加速最后匀速,C项正确;如果安培力大于ab杆的重力,则ab杆先减速最后匀速,D项正确;ab杆不可能匀加速运动,B项错。
3.B 【解析】电压有效值为100V,故用电压表测该电压其示数为100 V,A项正确;rad/s,则周期s,B项正确;该电压加在“100V 100W”的灯泡两端,灯泡恰好正常工作,C项错;t=1/400 s代入瞬时值表达式得电压的瞬时值为100V,D项错。
4.CD【解析】根据图像知交流电的有效值为10A,则电流表示数为有效值10 A,A项错;周期T=0.01s,频率为100Hz,B项错;通过10Ω的电阻,电功率W,C项正确;瞬时值表达式为A=14.1sin628t A,D项正确。
5.C【解析】交流电是电流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电流,两个图中都是交流电,A错;图1是正弦交流电,图2是锯齿形交流电,图形不同,有效值大小不相等,B错;对图1的瞬时值表达式解析是正确的,C对;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大小,D错;
6.C【解析】设电厂输出功率为P,则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I2R=,A、B项错误;采用更高的电压输电,可以减小导线上的电流,故可以减少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C项正确;采用更高的电压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减少,则电厂输出的总功率减少,故可提高输电的效率,D项错误。
7.ABC【解析】角速度rad/s,A项正确;电动势的有效值V,B项正确;电动势的瞬时值(V),将t = 1.0×10 2s代入该式,解得,这是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转过的夹角,故线圈平面和磁场方向的夹角30°,C项正确;t = 1.5×10 2s时,线圈平面与磁场平行,磁通量最小,D项错。
8.B【解析】导线转动过程中产生正弦交流电,其最大值,小灯泡正常发光,则,解得,B项正确。
9.CD【解析】 当线框的ab边进入GH后匀速运动到进入JP为止,ab进入JP后回路感应电动势增大,感应电流增大,因此所受安培力增大,安培力阻碍线框下滑,因此ab进入JP后开始做减速运动,使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均减小,安培力又减小,当安培力减小到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sinθ相等时,以速度v2做匀速运动,因此v210.C【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综合,意在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从x=5 cm开始,线圈进入磁场,线圈中有感应电流,在安培力作用下小车做减速运动,速度v随位移x减小,当x=15 cm时,线圈完全进入磁场,小车做匀速运动.小车的水平长度l=10 cm.,A项错;当x=30 cm时,线圈开始离开磁场,则d=30cm-5cm=25cm.,B项错;当x=10 cm时,由图象知,线圈速度v2=7 m/s,感应电流I==7A,C项正确;线圈左边离开磁场时,小车的速度为v3=2 m/s.,线圈上产生的电热为Q= (M+m)()=5.76J,D项错。
11.【解析】ab导线切割磁感线,感应电动势E=BLv=1.2V,由右手定则知ab中电流方向是“b→a”; ab两端的电势差=1.0V
【答案】1.2V,b→a;1.0V
12.【解析】磁场向右匀速运动,金属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所受安培力向右,金属框向右加速运动,当金属框匀速运动时速度设为vm,感应电动势为E=2BL(v-vm),感应电流为,安培力为F=2BLI,安培力与阻力平衡,F=f,解得vm=
【答案】右,
13.【解析】若ab棒以速度v向下匀速运动,cd棒也将以速度v向上匀速运动,两棒都垂直切割磁场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在闭合电路中,ab棒受到的磁场力向上,cd棒受到的磁场力向下,悬线对两棒的拉力都向上且为F
则对 ab棒:Mg=BIL+F
对cd棒:mg+BIL=F
又I=
解得:Mg-mg=2BIL=2·
所以运动的速度为v=
【答案】
14.【解析】当金属棒速度恰好达到最大速度时,金属棒受力平衡,有:mgsinθ=F安
解得金属棒所受安培力 F安=0.5N
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 E=BLv
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感应电流 I=
又F安=BIL
解得最大速度v =5m/s
下滑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gh-Q = mv2
解得电阻中产生的热量Q= 1.75J
【答案】5m/s,1.75J
15.【解析】(1)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W
F安=BIL=
当速度稳定时,由平衡条件得
解得v=2m/s
(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t=1s
16.【解析】(1)当重物匀速下降时,设速度为v
则 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流
金属杆受到的安培力
由平衡条件得
解得
(2)由(1)求得的结果,v-M图线的斜率

由图乙得 ,
所以,
【答案】(1);(2)
t/s
i/A
0
14.1
—14.1
0.01
甲 乙
C
a
b
v
R
B




A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M
N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政治单元验收试题(9)【新课标】
必修3一、二单元 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2012年最新IDC最新研究预测,IDC预计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2011年度总销量有望达到120
万台,销售额将近2.3亿美元。到2015年,这一市场总出货量有望达到246万台的水平,同时销售额将突破3.2亿美元。。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体现了
A.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B.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
D.为经济发展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2.某地木板年画的模具传统是木板手工雕刻,但为了印刷的速度和降低成本,开始进行平板机器印刷;同样某地制作皮影,为了最求速度和利润,开始了机器压制制作。这将导致
①正宗的传统手工工艺受到冲击 ②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渐趋流失
③传统文化不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 ④经济发展为文化开发创造新机遇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3.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这三者都不可偏废。这三者是
A.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关系 B.教育、文化和社会的关系
C.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关系 D.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4.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
①民族性 ②多样性 ③交融性 ④独特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诗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这首诗之所以深深地打动中国人的心,一个重要原因是
A.海峡两岸人民拥有共同的传统文化,具有共同的民族心理
B.两岸都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两岸人民一致反对“台独”分裂主张
D.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6.《喜羊羊与灰太狼》前期投入两千万元,赚回的播出费以及带动的玩具、图书等产业链,产值将超过四个亿,让沉寂已久的中国原创动漫“羊”眉吐气。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动漫产业已成为我国的龙头产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12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说:未来国与国的竞争,人才是决定性因素,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提升。要想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先要在人才总量上相当或超过美国,要想在人才质量上与美国比肩,先要在数量上占先。之所以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是因为
①我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③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④综合国力的较量就是人才的较量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截止2012年4月,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国内外共开办了268所,很多地方都树立了孔子像。下列对待孔子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立足实践,推陈出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筹委会表示,2010年10月18日将邀多国嘉宾出席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一同纪念和保护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对这一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财富,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意义  
②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将于7月30日至8月5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艺术节以“美好城市 璀璨童年”为主题,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2个海内外团组参加交流,总人数达2000人。回答10~11题。
10.中国之所以举办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文化活动,是因为
A.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主导 B.世界各国一向崇尚中国文化
C.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融合是文化交流的结果
11.举办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有利于
①加深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②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
③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关于两岸关系”时指出:“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持久的 B.文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13.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A.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
B.人们对文化的接受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人总能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
14.2010 年2月,是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两周年的日子,“京剧进课堂”在山东、北京等地正悄然升温。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城市文化的多元与文化融合”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之一,这个主题一提出就深受各国欢迎,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创新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7.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
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 B.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8.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19.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不分文化异同、水平高低、规模大小,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表明
①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世界媒体峰会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④要承认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1.粤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不仅选料广博,而且能根据本地人的饮食习惯与爱好,不断吸收内地烹饪技艺和西餐烹饪技艺,如泡、扒、浸等法就是从北方爆、扒、氽制法移植过来的,而红烧乳鸽、松子鱼、柠汁鸭则是西餐风格。粤菜的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
A.摒弃了传统文化,大胆进行文化创新
B.文化创作者的灵感提供了创新源泉
C.遵循各国在文化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D.吸收和移植各地精华进行文化创新
22.《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在就台湾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充分体现了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 ④文化的力量远远大于政治的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②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解 ③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④文化背景不同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下表是几届世博会的主题,我们从中即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这体现了
1998 葡萄牙 里斯本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99 中国 云南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0 德国 汉诺威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05 日本 爱知县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2008 西班牙 萨拉戈萨 水与可持续发展
2010 中国 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世博会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创新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④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26.近年来,全国各地各部门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积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工程,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有人认为,“文化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力量”。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9分)
27.材料一: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材料二:“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6分)




(2)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5分)
28.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材料一: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向祖国献礼 为全运喝彩”第九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于8月30日至10月30日在济南举行,历时60天,总演出约260场,集中展示我省近年来文化艺术工作的新成果、新人才、新风貌,并保证国庆、全运期间每天都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奉献观众。
艺术品种涉及话剧、儿童剧、舞剧、杂技、曲艺、歌舞,京剧、吕剧、山东梆子、柳子戏等17个门类;表现题材涉及古今中外,汇聚齐鲁艺术精华,集中展示山东文化艺术发展所取得的最新成就。丰富的文艺活动、众多的艺术院团将搭建起省内外以及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展示的平台,为省城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多姿多彩的艺术飨宴。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本届艺术节给我们创新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样的启示?(12分)
材料二: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诞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12分)
参考答案
1—5:CADBA 6—10:BABBC 11—15:CAABD 16—20: ABDBC 21---25:DAADD
26.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分)
②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3分)
③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不仅文化是重要的力量,而且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等因素也是重要的力量。(3分)
27.(1) ①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6分)
(2)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5分)
28.(1)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本届文化节的作品反映了山东人民的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才得以创新
②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艺术节成功的吸收了山东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在创新中注入时代精神,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③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艺术节期间,中外文化彼此交流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的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创作者只有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相声才能长期流传,历久弥新。(每点3分共12分)
(2)① 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② 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③ 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每点2分共6分)
29.【答案】(1)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稀中医药植物,开发
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科技创新历来是高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但是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的比较少。但是本题要我们分析科技创新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如何成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要结合文化生活的课本知识来回答。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语文单元验收试题(9)【新课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
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社科文阅读(16×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实主义的生命力
在现代文艺发展史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以及在20世纪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当然不乏积极意义。同时也必须看到,虽然现代、后现代主义以反叛现实主义“起家”,但在根本上,并未完全挣脱现实主义这一重要创作原则。
现实主义与现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歧之一,以及基于这种分歧所产生的创作实践上的分野,首先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内容与形式是构成文艺作品的两个核心要素。19世纪以前,尤其是在现实主义那里,内容居于主导地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在现代、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后,形式获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几乎所有的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都有一种“形式主义”偏嗜症。他们对“怎样写”的关注和探索冲动,远超过对“写什么”的热情。
纵观文学史,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每次形式创新,最后之所以被认可并得以保留,无一不是因为这种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指这种形式所蕴含的内容寓意。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仅仅是因为形式本身的华丽或奇特而被归入经典之列。如《等待戈多》,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也没有紧张的冲突和丰满典型的人物。贝克特之所以采用这种古怪的艺术形式,就是因为它巧妙地呼应了作品的主题,表现了现代人孤独绝望、无所归依的精神状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贝克特们”与现实主义大师殊途同归,共同抵达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终点。可见,现代、后现代主义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开创的种种花样翻新的形式,最终达到和收获的,仍然是现实主义的目的和结果。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实主义潮流形成遮蔽之势。有人将此视为现实主义衰朽的表征,认为未来的文艺必将是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天下。其实,现代、后现代主义大势之成,主要倚仗的是方法上的优势,而并未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
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象征、隐喻、意识流等创作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相比,有它利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一面。这些新的技法,真正形成的效果,不是背离现实,而是更加全面、生动、有冲击力地反映现实。与现实主义瞩目于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不同,现代主义往往着眼于人的主观世界。问题的关键在于,任何一种主观情绪、心理体验,都绝非凭空而至,实质乃是客观现实的派生物和折射品。从创作意图来看,所有现代主义作家艺术家,其创作的主观目的,绝不止于为表现而表现、为心理而心理,最终指向无一不是社会现实。同样,后现代主义对现存秩序、权威、中心的解构,说到底,本身仍然是对现实的一种立场表达。无论它的内容有多荒诞,形式有多离奇,其逻辑起点和根本归依仍在现实,仍在生活。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作品称为镜子,那么,后现代主义也是一面镜子,只不过它们不是现实主义那样的平面镜,而是哈哈镜或凹凸镜,将真实的现实镜像通过扭曲、变形,夸张地呈现出来,达到另外一种艺术效果。
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理路,仍然是一定程度地围绕现实、观照现实、介入现实,只不过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相比,调整了观照点和切入点。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02月21日24 版,有删改)
(1)下列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对20世纪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B.现代、后现代主义尽管极力规避现实,但其创作实践并未在根本上颠覆和取代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精神立场。
C.现代、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歧,从根本上看,就是如何看待文学作品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D.在几乎所有现代、后现代主义作家看来,形式大于内容,他们只是关注“怎样写”,忽略“写什么”。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19世纪以前,“内容论”是文艺史的主流,现代、后现代主义出现后,“形式论”居于主导地位。
B.作品的形式创新能否得到认可,关键还在于这种形式是否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即这种形式是否蕴含有内容寓意。
C.没有一部作品是因为形式的原因而被奉为经典的,所以现代、后现代主义对形式的追求是误入歧途。
D.现代、后现代主义开创的种种创作手法,其真正效果,不是背离现实,而是以一种类似于哈哈镜或凹凸镜的方式来来折射现实。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等待戈多》虽然有着古怪的艺术形式,但作品主题的精神内核反映的是现实,是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B.现代、后现代主义“反叛现实”,想尽办法创新形式,其出发点仍是为了达到现实主义的目的和结果。
C.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人丰富的心理情绪、主观感受时,传统的现实主义要弱于现代、后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作家往往关注客观的现实生活,现代主义作家更钟爱直觉、梦幻、潜意识、想象等人的主观世界。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淘宝体”:冰层上的温暖关系
韩浩月
“淘宝体”走红了,这一来自购物网站卖家与买家相互之间交流的语体,正在渗入更多领域。和“凡客体”“丹丹体”“私奔体”“咆哮体”爆红后退渐降温相比,“淘宝体”体现出顽强的生命活力。在各种网络语体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淘宝体”一直是默默而持久地存在。如今它能突破购物网站的交流区域,是因为人们突然发现了它那种“亲切又腻歪”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深度。
网络上曾流传这样一个笑话,卖家在向买家打招呼的时候,忘记在第一句话的开头加上个“亲”字,这让买家大为光火,马上质问:“为什么没叫我‘亲’ 还想不想要订单了 还想不想要好评了 ”卖家赶紧发出一个垂泪的表情图。于是,一切从头开始,卖家说:“亲,请问有什么能帮忙的吗 ”买家回道:“亲,我想买×××物品,请问包邮么 ”
这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段子,看了让人忍俊不禁。其实“淘宝体”背后还隐藏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真相,比如当男买家遇到男卖家,为了要一个折扣或者包邮,也会在聊天工具上双方“亲来亲去”,“亲”这个字眼在购物网站上,已经失去了性别特征,它已经成为和“喂”“你好”具有同等作用的问候语。
仔细观察一下会看到,“淘宝体”有三个一成不变的关键词,包括“亲”,“包邮”, “好评”,由此不难发现“淘宝体”的温情面纱之下,是一种赤裸裸的砍价交易,也是一场有关买卖双方利益的直接博弈。鉴于网络购物陷阱不断、诚信度不高、常有卖家以次充好,因此网络交易目前并不值得完全信任,很多初次上网购物的人总有踏在冰层上的感觉,而“淘宝体”则是建立在这冰层上的温暖关系,人们通过言语的亲切来缓解内心的疑虑。只是,在购物发生不喻快之后,想想彼此之间曾“亲来亲去”,是不是会感到一阵恶心
在各界尝试“淘宝体”的时候,警方的“淘宝体”脱颖而出,彻底把犯罪分子打败了。在一幅漫画上,警察对一名罪犯连连发问:“亲,为什么要犯罪呢亲 ”“您这罪给十年已经是最优惠了哦亲!”“现在入狱包吃包住还送双手连体银手镯哦亲。”罪犯满头大汗,而警察满脸笑容:“刑满释放了哦亲,欢迎下次光临。”“出去后要给五星好评哦亲。”最后刑满释放的罪犯忍无可忍地说:“再也不犯罪了!”
稍微理性点的人,都不会相信在真实的审讯中警察会如此对犯人说话,但不得不承认,警方此举改变了自身过于严肃、拘谨、呆板的彤象,也稍许挽回了“躲猫猫”“喝水死”等事件导致网民对警方的恶劣印象。警方用“淘宝体”作秀无可厚非,但浅尝辄止是可以的,即便在网络上,也不宜推而行之。
“亲”是“亲爱的”的缩写,曾流行于白领之间的“亲爱的”,为职场人际关系疏通了很多交流障碍。如今“亲爱的”已经不时髦了,“亲”才是当红的称谓,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在人际关系脆弱和社会整体诚信度缺乏的情况下,人们要尝试从虚假的“淘宝体”中分辨哪些是真实和温暖,并且珍视之,等到哪一天无需喊“亲”,也会对某个陌生人或某个群体产生信任感了,也不要忘记“淘宝体”所作出的哪怕很微薄的贡献。
(1)下列关于“淘宝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淘宝体”是一种来源于购物网站卖家与买家相互之间交流的语体,现在它突破了原来的交流区域,渗入越来越多的领域。
B.和“凡客体”等其他网络语体相比,“淘宝体”具有“亲切又腻歪”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深度,所以能够默默而持久地存在。
C.“淘宝体”包含“亲”“包邮”“好评”等一成不变的关键词,其实质只是在温情面纱之下的一种赤裸裸的砍价交易。
D.“淘宝体”的情感虽有虚假的一面,但目前人与人之间关系脆弱,社会整体缺乏诫信度,它所蕴涵的真实和温暖值得我们珍视。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购物网站上,“亲”这个字眼已经没有了性别特征,它已经成为和“喂”“你好”具有同等作用的普通的问候语。
B.目前网络购物布满陷阱,卖家毫无诚信,经常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使很多初次上网购物者有一种踏在冰层上的感觉。
C.同性卖家和买家为折扣或包邮,也会在聊天工具上“亲来亲去”。等购物发生不愉快后,想起此景,可能会感到恶心。
D.警方对“淘宝体”的尝试是一种作秀,虽然无可厚非,但只可以浅尝辄止,即便在网络上,也不应该推而行之。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亲,请问有什么能帮忙的吗 ”交易在卖家温情脉脉的问候中开始。“淘宝体”具有的情感疏通了陌生人之间的交流障碍。
B.目前的网络交易不值得人们完全信任,人们通过言语的亲切来缓解内心的疑虑,“淘宝体”亲切的言语使人感到温暖。
C.“淘宝体”的尝试改变了警方过于严肃、拘谨、呆板的形象,改变了“躲猫猫”等事件导致网民对警方产生的恶劣印象。
D.将来有一天,人们无需喊“亲”也会对陌生人或某个群体产生信任,这里面有“淘宝体”所作出的微薄的贡献。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
王淼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豪·鲍克斯教授在《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中指出:“如果你想建一座建筑,而不是仅仅盖一座楼,那么你可以有三个选择:雇用一个建筑师,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或者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雇用一个建筑师”的成本无疑太高了;而“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又并非人人都能够做到;豪·鲍克斯教授给出的一个最具备可行性的选择是: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
豪·鲍克斯教授认为,建筑与建筑物显然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前者具备文化和审美的价值,后者不过是“仅仅建成而已”,其满足的也只是商业、住宅或政府的需求,虽然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建筑物庇护的是人的身体,满足的是人类对于遮风挡雨的栖息之所的原始需求,那么,建筑所庇护的就不仅仅是人的身体了,它同时还庇护人的灵魂,满足的是人类对于生活品质和人生梦想的追求。
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我们城市中的大多数“房子”其实只能算是建筑物,而决非既能够帮助我们提升人生境界,又能够充当我们心灵家园的建筑。与这两个概念相类似的,还有被称为专业人员的“建筑师”——在豪·鲍克斯眼中,真正伟大的建筑师无一不与思想家与艺术家的称号紧密相联,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建筑师却只配被称作“高级工匠”,因为他们只会造房子,却无法将房子提升到建筑的高度。当然,正是鉴于这种专业建筑师的成绩“就是让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丑”的现状,豪·鲍克斯认为,既然建筑涉及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既然建筑物的一个很关键的功用就是为人类的精神提供美感,那么,建筑就决不只是少数专业人员的事情,而让建筑成为一个公众话题,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建筑中来,如此种种,也就显然比培养少数专业人员更加紧迫、更加重要。
我觉得与其说豪·鲍克斯教授是在阐释一种建筑理念,不如说他是在阐述一种生活理念——这种生活理念的实质不是让人迎合建筑物,而是让建筑物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的需要。这种生活理念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启示。正像豪·鲍克斯所说的那样:“除了设计、建设、精神内涵和不动产值之外,你对建筑的真实体验就是正在影响你的意识观念的那些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影响了你的生活方式——使你的生活更加优雅或者更加糟糕。”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生活更加优雅或者更加糟糕,不仅取决于建筑物的质量,同时也取决于你本人对于建筑的认识,而在某种程度上,后者的重要性甚至远远超过了前者。
豪·鲍克斯教授鼓励更多的普通人去了解建筑、欣赏建筑、读懂建筑物的社会目的和象征意义,进而学会像建筑师那样去思考。豪·鲍克斯教授告诉我们,积极参与到建筑中来,其实就是在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1)下列分析与概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真正的建筑是由专业的建筑师所造,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建筑师,只能建造建筑物。
B.真正伟大的建筑师都与思想家、艺术家的称号紧密相联,而大多数建筑师则只是“高级工匠”。
C.真正的建筑师能将房子提升到建筑的高度,而真正的建筑师的缺少则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丑。
D.建筑涉及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因此,建筑不但要发挥真正专业人员的作用,同时还要让公众精通建筑。
(2)下列各项不属于“豪·鲍克斯教授”关于“建筑与建筑物”观点的一项是( )
A.建筑与建筑物内涵不同,前者具备文化与审美价值,后者则只是满足商业和住宅或政府之需,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B.建筑与建筑物境界相差甚远,建筑物庇护的是人的身体,而建筑则庇护人的灵魂,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与梦想的追求。
C.城市中的大多数住房只是建筑物,而决非既能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又能充当我们心灵家园的建筑。
D.建筑与建筑物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需求与功用,建筑并不是像建筑物一样只是用于遮风避雨。
(3)下列对“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的必要性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具备文化和审美的价值。
B.现实生活中很多建筑师只配被称作“高级工匠”,“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丑”。
C.建筑不只是少数专业人员的事情,因为建筑涉及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建筑物的功用是为人类的精神提供美感。
D.应该鼓励更多的普通人去了解建筑、欣赏建筑、读懂建筑物的社会目的和象征意义,进而学会像建筑师那样去思考。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XX”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显然这类词不像以往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得以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而得以派生,而且这类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强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进入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状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得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XX”——“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
C.“打酱油”、“被XX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出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凡喜好运动、热爱健康的人都知道,“有氧健身”、“有氧操”等运动早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种健身方式了。然而,如今又有些专家反其道而行之,建议应大力普及低氧健身。
低氧健身,就是用人工的方法使健身房的氧气含量低于正常状态的一种健身方式。研究发现,低氧空气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治疗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氧的运输和肝脏的解毒作用,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能力等。有关专家说低氧健身的好处起码有两点。首先,人体处于“低氧状态”,这是对人体正常状态的一种挑战。人体为了适应低氧、低气压的生活环境,心率相应加快,心脏的排血量增多,血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随之增多,这使血液对氧的运输能力增强,血液扩散到人体组织的功能也必然随之加强。结果,人体对氧的利用率便会相应增加。还有,当健身者在低氧状态下锻炼时,肺的活动量便大,可以使动脉血管扩张,使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因此,低氧条件下的健身与一般自然状态下的健身相比,有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强化脑组织和肌肉对氧的利用等好处。其次,低氧能使人体内积蓄必要的二氧化碳,这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既要靠养气也要靠二氧化碳来维持的。人体血液中不仅要有2%的氧气,同时还必须要有6.5%的二氧化碳。如果人体二氧化碳含量过低,就会引起体内气体失衡,造成酸多碱少的碱血症。这将会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机能,最终导致丧失对疾病的自我防御能力。
其实,低氧健身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美国,低氧健身已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许多以往习惯于户外运动的人都转到健身房对此进行经常性的锻炼。比如以前那些喜欢滑冰、爬山和乐于冒险的人,通常也到低氧健身房进行锻炼。另外,前苏联医学专家还曾发明过“缺氧疗法”,让患者反复吸入只有10%氧含量的低氧空气,以启动人体缺氧自卫系统的潜能,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此法不仅对治疗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有明显疗效,同时还有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看来,“低氧”挑战“有氧”似有不可逆转之势,现在的问题是,低氧健身必须要在人工特制的低氧健身房内进行,所以其价格自然会偏高。一般来讲,低氧运动的费用是普通健身的一倍左右。有关人士称,随着参加低氧健身人数的迅速增加和健身范围的不断扩大,低氧健身的成本摊薄,费用应该会下降。也许,这一天真的为期不远。
(1)按照文意,以下关于“低氧健身”的好处的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使血液对氧的运输能力增强,血液扩散到人体组织的功能也必然随之加强,人体对氧的利用率便会相应增加。
B.在低氧状态下锻炼时,健身者的肺的活动量变大,可以使动脉血管扩张,使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
C.低氧条件下的健身与“有氧健身”相比,具有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强化脑组织和肌肉对氧的利用等好处。
D.低氧能使人体内蓄积必要的二氧化碳,如果人体二氧化碳过低,就会引起体内气体失衡,造成酸多碱少的碱血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果人体二氧化碳含量过低,就会造成酸多碱少的碱血症,将会最终导致丧失对疾病的自我防御能力。
B.低氧健身在美国已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许多以往习惯于户外运动的人都转到健身房进行经常性的锻炼。
C.前苏联医学专家发明过的“缺氧疗法”不仅对治疗心血管、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有明显疗效,同时还有缓解疼痛、消除疲劳等作用。
D.低氧健身很多时候要在人工特制的低氧健身房内进行,所以其价格自然偏高,低氧运动的费用是普通健身的一倍左右。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随着参加低氧健身人数的迅速增加和健身范围的不断扩大,低氧健身将会因价格低廉而迅速普及。
B.低氧健身也必须使健身房的氧气含量既要低于正常状态,也要保持一定的含量,否则会危及健身者的健康。
C.前苏联医学专家发明过“缺氧疗法”,启动的是人体缺氧自卫系统的潜能,所以也是属于“低氧健身”的范围。
D.“低氧健身”挑战“有氧健身”似乎具有不可逆转之势,但是“有氧健身”也不会很快失去市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服,未必可称“国服”
在声势空前的“传统文化热”中,消逝已几百年的“汉服”也被从历史的箱箧中翻捡出来,为五彩缤纷的服装之苑增添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此事本来无可厚非,然而,某些汉服爱好者、提倡者表达出来的那种“天朝上国”“华夏中心”的价值观念却不能不令人深思;而有人进一步要求将汉服定为“国服”,则期期以为不可。
“衣服”本来的功能只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但在历史中又演化出了政治、审美的功能。在传统社会,服饰的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分。历代王朝都有《车服制》《章服品第》一类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早在周代即产生了比较完整的衣冠制度,自天子至大夫到士卿,服饰各有区别定制。至魏晋时期,王公贵族虽然“服无定色”,但仍有八品以下不得着罗、纨、绮等高级丝绢织物的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从唐高祖李渊起就正式颁布衣服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士庶等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服饰、佩带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总之,中国古代服饰的核心是等级制度,衣冠服饰是尊卑贵贱等级序列的标志,任何人都不得僭越。今天人们所推崇的“汉服”,实际只是传统社会中少数“上等人”的服饰,广大“引车卖浆者流”,绝不能像孔乙己那样穿长衫,只能如阿Q那样着短装。
以“夷狄”入主中原的满清王朝以血腥手段强迫汉人易服来表示对其“臣服”,服装成为对一个王朝的忠诚与叛逆问题,“穿,还是不穿”成为“生,还是死”的大问题。清王朝同时又秉承华夏“衣冠之治”的传统,同时制定了种种有关穿靴、戴帽、着装、佩饰的烦琐规定,维持等级森严的统治。
服装政治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仍大为盛行,服装成为“革命”与“不革命”的重要标志,在“文革”中几乎只有工作服、蓝中山装和绿军装成为被允许的“革命服装”。
改革开放是思想观点大解放,也是服装大解放,人们重有穿衣戴帽的自由。然而,现在一些“汉服”的提倡者却再度将“服装”政治化,提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恢复华夏服饰重建衣冠上国”,“是我们不断在寻找的民族归属感和文明标志的符号”,并且,主张将“汉服”定为“国服”,而“国服是一个国家的外在象征和代表,就像我们的黑头发、黄皮肤一样,是我们民族的标志。国服的确立,也意味着民族自信和自尊的确立。”
于是,服装问题重新上升到“爱国”“民族复兴”的道德、政治高度,在这种话语的隐喻中,不着汉服者自然居于“不爱国”、不参与“民族复兴”的道德和政治劣势。而且,主张将“汉服”立为“国服”者似乎忘记了中国还有其他五十多个民族,虽然人数少得多,但其权利与汉族不应当是完全平等的吗?
千百年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们才逐渐摆脱了“服饰政治化”观念,服饰成为个性表达、选择的最好形式之一。今天,重倡汉服不应是对个性的否定。宽衣博带、长裾雅步的汉服与西装、中山装、短裙牛仔、中国其他民族服饰等各色服装纷然杂陈、供人平等选择,诚然为社会多元、进步的标志之一。 (本文有删节)
(1)不能说明“汉服,未必可称‘国服’”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某些汉服爱好者、提倡者表现出来的那种“天朝上国”、“华夏中心”的价值观念,令人深思。
B.今天人们所推崇的汉服,实际只是传统社会中少数“上等人”的服饰,普通百姓与之无缘。
C.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逐渐摆脱了“服饰政治化”观念,重倡汉服不应是对个性的否定。
D.中国还有其他五十多个民族,他们虽然人数少得多,但其权利与汉族应当是完全平等的。
(2)下列说法,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的是( )
A,在传统社会,衣服的功能不再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其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份。
B.历代王朝都有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对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诸多方面的规定也最为详细。
C.服装成为“革命”与“不革命”的重要标示,是历史上“服装政治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延续和具体表现。
D.宽衣博带、长裾雅步的汉服已消失了几百年,汉服提倡者将它从历史的箱箧中翻捡出来,毫无意义和价值。
(3)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现在的人们虽已逐渐摆脱了服装政治化的概念,但汉服的重倡仍是社会多元和进步的标志之一。
B.统治者以血腥手段强迫人们易服来表示对其“臣服”,服装成为对一个王朝的忠诚和叛逆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样的事情决不会发生。
C.消失已几百年的“汉服”被人们推崇,为五彩缤纷的服装之苑增添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此事无可厚非。人们应持宽容的态度。
D.作者反对服装政治化,反对将汉服定为国服。并通过回顾历史,指出服装政治化的危害,给世人以警醒。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
陈亚军
西方传统哲学家认为,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说一个人活得丰富,是说这个人阅历丰富,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说一个人活得正确,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原则或标准。“正确”,这个词预设了原则,隐含了标准。它们处于他的实践生活之外,否则就不能成为原则或标准。正确与否是由外在于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的。
希腊哲学家有这样的思路:只要我们还沉浸在经验世界中,还受着感性经验、情感欲望的支配,我们就无从懂得如何正确地生活。只有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的根基。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意义上的活得正确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用一种凌驾于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这条路注定是无法走通的,我们只能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正确的标准。
在儿时的心目中,凡事总有个对错。后来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灰色的模糊地带,常常面临着两难,没有一个大写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必须也只能在具体的境况中,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不容讳言.活得越丰富,昭示着跟头摔得越多,痛苦也越多。这正是许多人向往活得正确的原因之一。但这里有两点值得一说:第一,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下的痛苦构成了整个生命的一个层面,生命由此而厚重,让人回味无穷。第二,没有痛苦的生活也就没有快乐的感受。当痛苦、挫折消失了的时候,也正是空虚和无聊开始的时候。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克服生活障碍中显示出来的。
一个因害怕犯错误而在生活面前停滞不前的人,既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世界。人是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生活的丰富造就了世界的丰富。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随着我们和它打交道的深入、广泛,它向我们敞开了不同内容。世界是什么,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和它交往的程度。敢于生活,敢于追求丰富的生活,才能拥有一个丰富的世界。但说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是不是意味着活得正确与不正确无关紧要呢?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可能接受怎么都行。每一个社会,都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这是一套正确生活的标准。但这套标准是可以改变也一定在改变着的。既然它是生活的产物,那么随着生活的展开,它必定会不断地被人们修改着。我们每个人的每个行动,都在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进行着注释,正是在我们的有声和无声的赞同、反对中,正确性的标准或得到延续或被修正。
一个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一方面是对既有规则的遵守,不因为它缺乏先验的特性就减弱对它的权威性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它的反讽或批判,在生活中保持一种怀疑的精神,一旦具有充分的理由,就敢于对它加以否定或修改。总之,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
(1)下列关于“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活得正确”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指这个人有丰富的阅历,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B.“活得正确”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外在于生活实践的原则或标准。
C.“活得丰富”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反讽成批判的态度,敢于对现存标准加以否定或修改。
D.“活得正确”是“活得丰富”的前提,只有活得正确,生活才能丰富而多彩。
(2)以下说法不能支持“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一项是( )
A.生活中充满了灰色的模糊地带,常令人面临两难境地,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B.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痛苦便无所谓快乐,无快乐也就无所谓痛苦。
C.追求一种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活得正确”而放弃“活得丰富”。
D.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二者密切相关。
(3)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用一种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指导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根基。
B.生活中个体的人,追求“活得丰富”并不意味着对“活得正确”的放弃,仍应体现出对既有规则的尊重。
C.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不必刻意选择生活,“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D.“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有主次之分,前者容易追求到,后者不易追求到,所以说前者重要。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书法这一概念,尽管目前没有最为权威的概括,但是,书法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属性还是为人们所承认的。那么,书法创作也应该遵循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比如说,每一个笔画都需要经历从起笔到收笔的过程,多呈现由左向右、从上到下、由左上到右下、从右上到左下的走向;单个汉字的书写多遵循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至于章法,则多是将单个字从上到下组成一行,行与行之间从右到左排列等等。这些规则为书法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并且必须遵循的创作程序,以至于无论是高明的书家,还是一般的习字者,只要参与其中,便必须遵循而不是违背它。
从表面看来,这个创作程序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如果仔细追究,则大有不同。我们看到,书写的过程并不仅仅包括毛笔在纸面上写出笔画的环节,因为我们写完一个笔画之后,假使右手操控毛笔的运动就此停止了,留在纸面上的将是“ー”“丨”“丿”“丶”等某些单个的笔道。为了完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毛笔离开纸面之后还需要向下一个笔画过渡,以求得顺利书写下一个笔画,在这个环节中,毛笔无法在纸上留下痕迹,也不容易被人们观察到。当我们将这两个环节链接起来的时候,书写过程就表现为连续的、回环往复的、不可逆转的曲线。因而,书法创作看起来无论如何纷繁复杂,甚至好像一团麻线,但只要揪住一个合适的线头,就可以从头一直顺到尾;或者好像走迷宫,只要找到一条正确的路线,就能到达目的地。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创作更表现为线性的特征。在书法欣赏时,我们的目光有时也会不自觉地伴随着回环往复的线条再现一遍创作的过程。至于其他的造型艺术,比如美术,先画这片云,后画那只小船,抑或再补几棵小树,大概主要在于画家的创作习惯和临事从宜,并没有像书法这样的严格的创作程序;再如篆刻,尽管也是以汉字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家在创作时甚至可以先刻完某一个相同趋向的线条,再刻另一趋向的线条。那么,在欣赏美术或者篆刻作品时,也不会出现书法欣赏时的情景。由此看来,我们毋宁说书法是一种类似于舞蹈、戏剧的艺术,它们都是以历时的顺序在一定的空间内塑造形象。
应该说,书法的线性特征与造型艺术之类属是错位的,因为它揭示的是动态的创作过程。甚至与所谓艺术也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它是由汉字的日常书写衍生出来的。但是,由于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它充分注重并应用了这一特征,将优秀的作品变成一个整体,使之前后联系、上下贯通,乃至血肉丰满。书法创作中的诸多技法规定,诸如方圆、藏露、曲直、俯仰、疾徐等等,便可以在线性的运动中找到产生的根据,进而可以解释节奏、行气、血脉等更高层面的概念。因而,我们由此可以探讨静态观察不能得到的书写规律,不但可以告诉学生每一个环节是什么形态,怎么去写,还可以告诉他们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形态,为什么这样去写,从而为书法启蒙教学设置一个更为坚实的理论平台!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法”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属性是人们所承认的,而“什么是书法”,还没有比较一致的公认的概括。
B.汉字书写都应当遵循由左向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里、先中间后两边等书写规则。
C.书法创作也遵循着汉字书写的章法.大多是将单个字从上到下组成一行,行与行之间从右到左来排列。
D.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也是书法创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无论是高明的书家,还是一般习字者都不能违背。
(2)下列说法不属于“书法是一种类似于舞蹈、戏剧的艺术”理由的一项是( )
A.书法创作的过程与其他造型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并不仅仅是毛笔在纸面上写出“ー”“丨”“丿”“丶”等某些单个环节的过程
B.书法创作是连贯的,每个笔画都有从起笔到收笔的过程,写完一个笔画,为了使书写流利,还有不易被人察觉的向下一个笔画的过渡。
C.书法创作具有线性的特征,无论其如何纷繁复杂,都可以找到一个贯通始终的脉络,书写过程表现为回环往复的、不可逆转的曲线。
D.书法也是以历时的顺序在一定的空间内塑造形象,而书法欣赏有时也是循着回环往复的线条,像欣赏舞蹈一样欣赏其动态的创作过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书法艺术的特殊性,使书法与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相并列是不甚适当的,因为它揭示的书法创作过程是动态的。
B.书法与美术、篆刻同属造型艺术,但书法艺术的线性特征决定了对它进行欣赏的情景与对后两者进行欣赏的情景不同。
C.书法艺术注重并应用了线性特征,这使得优秀的书法作品前后联系,上下贯通,血肉丰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D.按照方圆、曲直、疾徐等技法规定,书法创作必须作线性运动,否则就无法对书法作节奏、行气、血脉等高层次鉴赏。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封禅①,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风俗通义·山泽·五岳》写道:“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秦汉时期关于“封禅”的理论,都是以泰山作为确定的“封禅”地点。泰山,可以看作是以“封禅”作为主体礼仪的思想体系的地理支点。
封禅被看作庄严至上的政治仪式。泰山的神性,在汉代人的意识中也有深刻的文化印痕。据说这也与王者“封禅”有关。《淮南子·说林》有“太山不上小人”的说法,高诱解释说,太山是“王者所封禅处”,所以“不令凶乱小人得上其上也”。
《史记·封禅书》记载,齐桓公时曾经提出封禅泰山的动议,管仲则予以劝阻。他说,传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②者七十二家”,而留下比较明确历史记录的只有十二家,都是“受命然后得封禅”。不过,所谓七十二家先古圣王封禅泰山的传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根据。《文献通考》卷八四《封禅》条,以秦始皇封禅起首,又有关于先秦封禅传说的辨析,以为“古封禅七十二家”的说法,应当本出于齐鲁陋儒之说,《诗》《书》所不载,“非事实也”。其实,司马迁是第一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封禅”这一特殊历史文化现象的学者。“古封禅七十二家”“非事实也”的说法,大致是可信的。不过,这应当是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仪式为标准而言。此前古代君王曾经以较原始较朴陋的形式“封禅”,也是可能的。
关于秦始皇封禅和汉武帝封禅的记述,可以说是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最富有文化深意的内容。关于秦始皇封禅,司马迁写道,秦始皇东巡郡县,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来到泰山下。诸儒生讨论封禅的多种细节,秦始皇以为“各乖异,难施用”,不予采纳.于是开辟车道,从南面登上泰山顶峰,立石颂秦始皇帝德,宣告完成了“封”的典礼。又从北面下山,禅于梁父。据说其礼仪多采用雍地秦祭祀上帝的传统方式。秦始皇封禅泰山,仍然沿用秦地的传统礼仪。也就是说,封禅泰山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秦王朝向东方文化的一种礼拜。秦始皇有心这样做,然而却又不能十分彻底,秦始皇的文化性格和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于是可以由此得到片断的体现。
汉武帝封禅,是司马迁亲身经历的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司马迁对于这种仪式的文化意义的理解,也在《史记》有关“封禅”的记录中有所透露。于是有人说,“《史记》一书,惟《封禅》为大”,“一字一句之中,无所不有”,“究竟我见有尽,意义无穷”。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写道,汉武帝初即位,心向儒学,尤敬鬼神之祀,曾经让儒生讨论设计封禅的礼仪,然而因为窦太后坚持以黄老之学为主导,压抑汉武帝身边的儒臣,封禅的动议不得不中止。然而文化史的进程不久就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司马迁写道,窦太后去世,第二年,汉武帝就征召任用儒学之士公孙弘等。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汉武帝重新计划施行“封禅”大典。
对于秦始皇、汉武帝“封禅”故事所体现的文化特色,凌纯声先生注意到相关现象跨地域的共同表现,称之为“封禅文化”,并且指出:“这一封禅文化,不仅在时间方面起源很早,空间方面分布亦甚广。”甚至“封禅文化的分布,不仅限于亚洲,它还见于中关洲和南美洲”。
(节选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泰山一一帝王封禅的文化圣地》)
注:①封禅:封为“祭天”(多指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禅为“祭地”(多指在泰山下的小丘祭地)。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禅是一种非常庄重严肃的政治典礼,是古代帝王向全天下宣示天地认可自己执政合法性的仪式,而泰山则是举行这一礼仪的重要地点。
B.《淮南子·说林》中“太山不上小人”的说法,印证了泰山在汉代人意识中是具有神性的,而且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
C.《文献通考》中记录“封禅”是从秦始皇封禅开始的,而之前先秦一些封禅传说,《文献通考》认为那只是一些齐鲁浅陋儒生的见解,不是事实。
D.第一位在史书中正式记录封禅的学者应是司马迁,作为历史学家,他也认为“古封禅七十二家”无根据,因此他记录封禅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人认为《史记》中《封禅》为大,这主要是从封禅的文化意义上评价的;作者也认为,在《史记》中有关秦始皇、汉武帝封禅的记述,是富有文化深意的。
B.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泰山封禅从准备到实施,都做了详细的描述,给我们生动的展示了封禅的全过程,体现了古代君王对此的重视。
C.秦始皇封禅泰山,没有采纳齐鲁儒生的建议,仍采用秦地的礼仪,体现了秦始皇的文化性格是保守的,固守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不愿东西融合。
D.司马迁写汉武帝封禅,介绍了他准备封禅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体现了深刻的文化意义,那就是汉代初期黄老之学与儒学之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劝阻齐桓公封禅泰山的原因,按《风俗通义》的解释就是“壬者受命……功成封禅”,管仲认为齐桓公还未功成,不足以接受天命,因此不能封禅。
B.如果以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仪式做为标准,先秦古代帝王的封禅的传说或许是不属实的;而如果抛开这一标准,先秦古代帝王曾经进行过封禅也是可能的。
C.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过卓越的功绩,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的封禅是顺理成章的;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帝王也都曾经来泰山封禅过。
D.“封禅”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不但起源早、分布广,而且还传播到海外,不仅限于亚洲,甚至远达中美洲和南美洲。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化被看做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组信息。在本质上文化是非物质的,但它往往附着于某些物质上得以流传,如建筑、石刻、竹帛纸书等。更有一些直接借助人脑储存,如口头流传的一些史诗、歌曲等等。文化应分为不同功用,如政治(古人称“经邦济世”之术,与现在的经济概念有些不同)、娱乐功用以及在科学技术、观念和信仰等方面的功用,这些功用不应混淆。
②文化中最早出现的大概就是娱乐功能。鲁迅所说原始人抬木头时发出的“吭唷吭唷”之声,渔猎之族在石头和崖壁上刻画动植物形象,这些行为都没什么功利性,只是为了愉悦身心而已.这些行为后来被我们称为文艺。宽泛一点,饮食文化之类也可列入其中。多样性是娱乐性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点,保持和发展多样性、拯救濒危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假如哪天我们只能听到超级女声一种声音岂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③国家消亡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军事、经济落后,与文艺没有太大关系。中国早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学艺术,推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近两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衰落不过在近一、二百年。只是腐败的统治者往往将大量社会资源用于享受这种精细的文艺,造成批判者迁怒于这些娱乐性的文化功能。文艺本没有亡国的罪过,不是“后庭花”亡宋,而是宋朝有问题的政治和军事体制。文人不解,讹传至今。文艺本质上是没有功利性的,我们不应对此要求太多。对本土的、外来的文艺都不必以有用无用权衡,只要无害即可。但文艺在许多情况下能被附有许多功利性的功能。如战争中的军歌等等。寓教于乐,更容易被人接受。但这不意味着没有“教”的“乐”就应该淘汰。
④中国文化是唯一不被宗教左右的成熟文化。过去西方学者认为这是原始文化的特征。通过更多地了解中国交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已越来越少。但又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宗教是儒教。其实在中国虽然常将儒道释三者并立称为“三教”,许多地方神庙中也供奉孔子像。但儒其实只是儒学,它主要传播一种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一观念对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和国家的稳定极为重要,因此被历届统治者推崇。它有很多积极的因素,也有自身的和后来统治者为强化自己的统治加入的消极因素。如反对变革、维持现有秩序以及一些落后的伦理观。中国现在到处建孔子学院,希望要有选择地传播儒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要把那些糟粕也宣传出去。尤其不要自己继承。传播出去害人,继承则害己误国。
⑤经过几千年积淀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全人类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之一。我们任何一个个体对她的了解都是管中窥豹。连钱钟书这样的国学大师也只敢将自己的文集称作“管锥篇”,像我们这些知之不多的人更不能妄下“无用”或“过时”的结论。
(选自《环球时报》2011年12月,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组信息。
B.文化有的往往附着于某些物质得以流传,有的直接借助人脑储存。
C.文化应分为不同功用,文化中最早出现的可能是娱乐功用。
D.西方学者认为,不被宗教左右是成熟文化的原始特征。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用“鲁迅所说”之例是说明饮食文化之类也只是为了愉悦身心而已。
B.第③段用“后庭花”之例是说明造成批判者迁怒于娱乐性文化功用的原因。
C.第③段用“战争中的军歌等等”之例说明文艺能被附有许多功利性的功能。
D.末段用钱钟书之例说明我们更不能对中华文化妄下“无用”或“过时”的结论。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向国外传播文化应该遵奉“扬弃”的原则,自己不愿继承的,也不要勉强塞给别人。
B.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将反对变革等一些落后的伦理观加入儒学。
C.作为“三教”之一的儒教,其传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极为重要。
D.像超级女声这种文艺节目的出现让我们认识到发展娱乐性文化的多样性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博是新媒体中的新媒体,它的横空出世,迅速改写了中国人的传媒生态。在微博空间里新出现了一种微小说。它不是微型小说的瘦身版,而是一种新型的小说生产与传播方式。微博不仅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
伴随着文学的衰微,文学批评更趋边缘化了。每年的文学圈似乎都有“收成”, 也常见镁光灯前的短暂热闹。但这短暂的热闹和轻量级的“收成”,显然与眼下大时代不相匹配。文学批评不仅是艺术批评,也是社会批评。只有掘进时代的地心,接近岩浆奔涌的时代地心,深刻感受其深度与温度,把时代深处的爱恨表达出来的文学批评才会有力量。表面上我们的文学批评越来越专业化,文学批评者操弄着带有专业色彩的批评话语,编织只有在专业圈子内流通的话语云锦。文学批评毕竞是关于文学的批评,文学是“l”,其他是“0”。换言之,文学批评的附加值是建立在对文学的精准把握基础上的。但当下很多文学批评是难以得到文学创作者们的认同的。
微博打破了文学批评的专业壁垒,让批评为普通大众敞开大门,启动了文学批评的大众化时代。微博突破了文学批评自闭的大门,使得文学批评社会化、媒介化了。微博大大降低了文学批评的专业门槛,使得普罗大众可以对文学评头论足。
在微博世界里,专业话语不再是文学批评的交流语言,也不再是精英圈子研习文学的身份符号,而是被另外一套新话语体系置换了。专业文学批评的载体通常是专业性刊物,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则是微博。微博这一新兴载体在技术上不允许长篇大论,在微博里交流,你不能阳春白雪故作高深。一个人的言论要想获得围观,必须看他的言论是不是够新锐、震撼,能三言两语搔到公众的痒处,吸引多数人的眼球。
微博文学批评的对象是文学或文学现象,但评论的语言是一种大众语言。评论者也不局限于专业文学批评者,可以是普通的文学批评者。著名演员姚晨,一不小心成为微博明星。在她的微博上,她甚至开始评论诗歌。文学在微博上变成了一个话题。评论者参与评论并不一定要求真懂文学,可以无知无畏地表达。当然微博上也藏龙卧虎,经常会有高人显山露水,引领批评的方向。
微博是一个“麻烦”制造者,它搅动了满池春水,打破了专业精英文学批评的壁垒。虽说微博文学批评的繁荣,拓展了文学批评的基本面,使得普罗大众都可对文学进行批评。但微博文学批评的过度喧嚣,也会对专业文学批评构成负面影响。在微博空间中,微博毕竟多是零星、碎片化、浅表性的思想与感兴,批评的纯度被稀释了,厚度被摊薄了,高度被削平了。如果一个时代只有普通民众的话语繁荣,而没有专业精英的有力表迭,那么宽广的民众声音可能也会行之不远。
(选自《决策探索》2011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微博文学批评”话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与专业文学批评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微博,后者通常是专业性刊物。
B.微博文学批评既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
C.微博文学批评有其积极意义;但若过了“度”对专业文学批评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D.微博文学批评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准确地说,是指一种大众化的话题批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微博空间里新出现的微小说与微型小说不同,微小说仅仅是一种新型的小说传播方式。
B.微博语境下的大众文学批评突破了专业文学批评的狭隘视野,使文学批评有更广的空间。
C.在微博世界里,作为文学批评交流语言的专业话语,已被新兴载体微博的话语体系置换。
D.微博是一个“麻烦”制造者,微博文学批评的参与者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对此应正确认识。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微博里交流长篇大论或故作高深是没有市场的,作者须放下身段与读者平等交流。
B.作者认为微博空间下的文学批评,多是一种碎片化、浅表化的批评,是一种“零星”的批评。
C.作者认为微博这一新兴载体,一定会给当前的文学批评带来新的契机,民“声”渐行渐远。
D.作者期待专业精英文学批评能够与微博文学批评互为补充,开创一个双重勃兴的局面。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三重景观
王一川
从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过去五年来中国大陆电影创作来看,称得上具备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影片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复杂情况。从被刻画的当代社会现实的平常层面到奇崛层面的逻辑结构去归纳,可看到如下三个层面:一是回到个体日常生活流,二是个体日常生活困境及其诗意抚慰,三是社会生活奇观的刻画。从这点上说,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呈现出三重景观。
第一重景观: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它注重细致描摹个体日常生活流,颇有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有:生活水平的有限性,个人的平常性,生活困境的求解性。其主要创作方法或手段在于回退法,就是尽力回退到不加修饰的日常生活事件状况中。如《破冰》以儿子对父亲的追怀口吻,讲述一位功勋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由于他默然地长期坚持和忍受,后来竟然获得了神奇的意义——亲手培养出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值得重视的成功之处在于,影片把叙述重心放在这位教练的平常模样上:他如何窝囊而又好胜、无能而又坚持、不顾小家而只顾大家等等。但最终却明白地诠释了一个道理: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
第二重景观:诗情现实主义电影(也可称为温情现实主义电影)。它一面注重个体的日常生活困境描摹,同时又注意以诗情镜头去淡化并加以拯救。这里突出的是生活诗情在困境中的现实性呈现。从电影手法上讲,带有现实主义元素与浪漫主义元素交融的某种意味。其主要特征有:生活空间的流动性,个人生活的困境性及生活困境中的诗情呈现。《三峡好人》是这方面的佳作。它通过山西挖煤民工韩三明和护士沈红分别来到三峡寻找前妻和丈夫的过程,描绘了一群普通人充满风险而又不失温馨的日常生活,使影片透露出生活困境中的一缕诗意。全片以朴实的语言传达底层小人物离开家园的沉重主题。
影片中的飞碟在大白天从空中飞过、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火箭直冲云霄之类的“超现实主义”镜头,给人一种荒诞之感,但透露出一种总体零散中的局部诗意。
第三重景观:奇观现实主义电影。它注重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它所专注的不再是个体日常生活,而是由个体与个体的相互共在而交织成的较大规模的社会生活网络,是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其突出特征在于,社会生活空间的特异性及相对封闭性,社会生活场面的戏剧性,社会生活困境的可解性。这方面的作品有<天下无贼》和《唐山大地震》等。《唐山大地震》呈现的李元妮一家在唐山大地震中经历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巨变过程,产生了强烈的感动效果与心理冲击力。特别是再现巨灾爆发的23秒时长的一系列奇观场面,可以带给观众剧烈的视听觉摇撼和心灵震动。影片叙述的真正重心在于巨震后人类灵魂的反思或自我拷问上,这才是这部奇观电影试图抵达的电影美学极限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层面的现实主义电影彼此往往相互交叉和渗透,例如,《千钧·一发》实际上把日常现实主义电影的平常性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的奇观性相互揉捏在一起了,《锡林郭勒·汶川》则相当于把日常现实主义电影、诗情现实主义电影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三层面都交融到一起了。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1)下列对于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的三重景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具有生活水平的有限性等特征,由于其注重对个体日常生活流的细致描摹,收到了将日常生活原生态还原的效果。
B.诗情现实主义电影以诗情镜头将日常生活困境加以淡化,并对处于困境中的个体加以拯救,意在突出生活诗情对困境中个体的抚慰。
C.奇观现实主义电影专注社会群体生活奇观的现实性及其转化,透过社会群体生活中的奇观场面去传达对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关怀。
D.具备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电影,近五年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复杂情况,要对其作简单区分很难,它反映时下中国大陆电影创作的现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大陆电影从逻辑结构去归纳,可看到回到个体日常生活流、描摹个体日常生活困境及诗意抚慰、刻画社会生活奇观的三个层面。
B.日常现实主义电影常常采用回退法来表现其个人日常的生活状态,如《破冰》中描述的滑冰教练的平常甚至有些潦倒的生活。
C.诗情现实主义电影注重通过对生活空间发生改变的一些普通人的个人日常生活的现实性呈现,表现出其生活空间流动性的特征。
D.奇观现实主义电影的社会生活空间的特异性及相对封闭性、社会生活场面的戏剧性等特征,在《天下无贼》等影片中都有体现。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破冰》的成功在于把叙述重心放在对功勋滑冰教练平常模样的刻画上,明白地诠释了平常中的坚持终究可以通向神奇的道理。
B.《三峡好人》中的一些“超现实主义”镜头,呈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元素的交融,透露出一种总体零散中的局部诗意。
C.《唐山大地震》通过再现大地震爆发的23秒时长的一系列奇观场面,达到了巨震后人类灵魂的反思或自我拷问的电影美学极限。
D.《千钧·一发》《锡林郭勒·汶川》在日常、诗情和奇观现实主义电影这三层面的两个或全部层面交叉渗透,这类电影可以灵活分类。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殊途同归”的启示
徐红梅
在古今中西激烈碰撞的20世纪,面对时代赋予中国画的课题,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以各自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回应。
潘天寿是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强调民族艺术的独立性。“中西艺术应该拉开距离”,是他的一个重要理论。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便考察了外来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交流的历史脉络,认识到中国画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独立的艺术体系。他不排斥中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但他认为,东西方绘画“根本处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终以深厚的传统学养紧扣铁马金戈的时代巨变,造就了奇崛沉雄的现代花鸟之境。
李可染是推动中国山水画变革的苦行僧,强调借西润中突破传统。有着中国画功底的他曾转入西画专业,专攻素描和油画,后因抗战爆发从事宣传画创作,其后又转回中国画创作。兼习中西绘画的他,以西式的对景写生、对景创作为切入点,把形、光、色在内的西画的观察方法、创作技巧融合在传统的山水体系之中,“逆光山水”的图式,写山水实境,推动了中国山水画传统表现程式的革新。
黄胄则是响亮回应时代的开拓者,强调从生活入手的艺术实践。同科班出身的潘天寿、李可染不同,黄胄没有受过任何学院派的美术教育,他年轻时拜赵望云为师,将生活放在了艺术创作的第一位。在生活里“闹”出来的他,心中没有中西艺术的陈规,也少了许多牵绊。他将西式速写的观察和表现方法融入中国人物画创作,边观察边画、边学边画,以速写感受生活、积累素材,再根据创作的需要学习传统,对西北少数民族风情的深情描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现场生动的艺术感受,开中国人物画新风。
三位大家独有的气质在创作中发挥到了极致,个性都如此鲜明:潘天寿性格宽厚倔强,作品也雄阔大气,其指画巨作,常在丈二匹以上!危岩苍松的雄强,在浓重老辣的用墨中展露无遗,满是气概与豪情,通过视觉的震撼直达心灵;李可染性格内敛朴实,作品也朴拙严整,他的五张《万山红遍》,尺寸、构图、章法各不相同,丛林染红了江山,静谧的山村溪水叠映,墨色与朱砂的层层积染中,尽显浪漫诗意,更有“苦学派”的踏实和“李家山水”的厚重;黄胄性格爽朗,其作品风格也最为欢快,在少数民族同胞的辛勤劳作和欢歌笑语中,线条在旋转,色彩在跳跃,绚丽而不失质朴,生动又无滑腻之感。
无论是“体”与“用”的价值取向,还是“学”与“达”的途径,三人都表现出独立特异的精神品格。他们因何皆能独立于世?
艺术有“常”有“变”。转益多师,守其常而求其变,是三人一致的艺术态度。潘天寿对于文化的传承,倾向于坚守,但他也一直在求变。李可染对于艺术的传承,倾向于借鉴与创新,但他从未轻视传统。他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对于传统,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并且“所要者魂”。黄胄是极富创新意识的画家,从西北来到北京之后,他对传统心生敬畏,为创新而有分析、有取舍地研究传统。他起步于深入生活的速写,亦得益于对传统愈渐深入的理解和选择性的学习。可以说,三位大家一辈子都在“常”与“变”之间学习、研究、探索。
(选自2011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1)对潘天寿绘画特点和观点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潘天寿认为东西方绘画“根本处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也就是说中国画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独立的艺术体系。
B.潘天寿强调“中西艺术应该拉开距离”,也就是强调民族艺术的独立性,捍卫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
C.潘天寿的作品都雄阔大气,在浓重老辣的用墨中展露无遗,满是气概与豪情,通过视觉的震撼直达心灵。
D.潘天寿能够造就奇崛沉雄的现代花鸟之境,是因为他能够凭借深厚的传统学养紧扣铁马金戈的时代巨变。
(2)对李可染绘画特点和观点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可染的创作无不以西式的对景写生、对景创作为切入点,运用形、光、色在内的西画的观察方法、创作技巧。
B.曾转入西画专业,专攻素描和油画的李可染强调借西润中突破传统,并且用自己的创作实绩推动了中国山水画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
C.李可染借西润中有大成效,是因为他对于传统,“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并且“所要者魂”,也就是说他对传统理解、把握都十分到位。
D.李可染的作品,和中国传统绘画相比,借鉴与创新的成分更多一些,这具体表现他运用“逆光山水”的图式,写山水实境。
(3)对黄胄绘画特点和观点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胄创作时心中没有中西艺术的陈规,也少了许多牵绊,这是他没有受过任何学院派的美术教育的结果。
B.黄胄强调从生活入手,边观察边画、边学边画,以速写感受生活、积累素材,但并不排斥学习运用西方绘画艺术。
C.响亮回应时代的开拓者黄胄对西北少数民族风情的深情描绘,完全保留了现场生动的艺术感受,开中国人物画新风。
D.黄胄一直对传统心生敬畏,有分析、有取舍地研究传统。他起步于深入生活的速写,亦得益于对传统愈渐深入的理解和选择性的学习。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消费电子产业已经在人机界面技术上花费了很多力气,包括老式红外遥控器、鼠标、键盘等等。而在近日于美国举办的“CES消费电子展”上,手势识别成为了最令人振奋的人机交互新技术。许多公司从任天堂的手控和苹果iPoine的“多点触屏技术”中得到灵感,研究出操控电器的新方法——手势遥控。手势装置的工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用户只需要将内置有摄像头的遥控装置安装在与电器和使用者均无视线阻隔的书架或桌子上即可,装置内的软件可识别用户事先储存的简单手势,然后向遥控器发出信号,最终电器将按照使用者的手势“行事”。
东芝公司实验室的科学家目前就开发出一项仅仅依靠手势就能遥控电视的产品。这套系统与一个类似于网络视频聊天时使用的摄像头连接,捕捉各种动作,再搭配以手势识别软件,依据“看到”的动作工作。比如,举手意味着暂停电视画面,触摸右耳意味着增加音量,碰触左耳则是降低音量。东芝公司称,手势识别系统已经非常精确,可以对形状、颜色以及手的动作迅速做出反应。但这种技术还需要调整,以辨别某些动作是特意的还是非故意的。
相对于上述采用普通二维显示器的系统,德国一研究所开发出的在显示立体三维影像3D显示器上,利用手势操作三维影像的系统“iPoine 3D”,则令用户的操控更为简单和准确。“iPoine 3D”的核心是一个不比键盘大多少的识别设备,它可以被悬挂在天花板上。它用两个内置摄像头实时地捕捉用户的手,并将信息传送到电脑,系统收到人在屏幕前所做手势的信息后,便会做出相应反应,从而真正达到“遥控”的功能。
手势遥控不仅应用在电视上,第二代微软Surface计算机将在两到三年后推出,据称该设备将内置红外传感器,无需碰触即可感知用户手势和动作。这些系统将彻底改变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方式。电脑、电视和其他电器与人类的交互作用不再局限于键盘和遥控器的范围,而是扩展到使用手势和语音交流。
事实上,手势遥控技术可以适用于任何安装了网络摄像头的电子产品或家用电器。将来,也许我们只需动动手指,洗衣机就自动开转,吸尘器就自动打扫,那样的生活是否更幸福呢 而且,“远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将不会仅止步于“动动手指”的水平。很有可能,未来,“懒人”连手臂都不用抬,转转眼睛、撂一嗓子,甚至只需想一想,高科技打造的舒适生活将轻松实现!
(1)下列关于“手势遥控”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手势遥控是从任天堂的手控和苹果iPoine的“多点触屏技术”中得到灵感,研究出的一种操控电器的新方法。
B.手势遥控是通过内置有摄像头的遥控装置里的软件识别用户储存的简单手势,然后向遥控器发出信号,电器按照使用者的手势“行事”。
C.东芝公司实验室的科学家开发的手势识别系统已经非常精确,可以对形状、颜色以及手的动作迅速做出反应。
D.内置红外传感器的手势遥控技术应用在第二代微软Surface计算机上,彻底改变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方式。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近日,在美国举办的“CES消费电子展”上,手势识别成为人机交互新技术的一个亮点。
B.东芝公司的手势识别系统还不够完善,比如,还无法准确判断,哪些是特意的动作,哪些是非故意的动作。
C.iPoine 3D系统的核心是一个识别设备,它通过摄像头实时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从而达到遥控的目的。
D.手势遥控技术使用之前,电脑、电视和其他电器与人类的交互作用主要依赖于键盘和遥控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如果想给东芝公司的那台遥控电视换个频道、调节音量,只要做个手势就可以轻松实现。
B.和iPoine3D利用3D显示器显示立体三维影像不同的是,东芝公司的遥控电视的显示器采用的是普通二维显示器的系统。
C.任何安装了网络摄像头的电子产品或家用电器,都适合手势遥控技术的使用。
D.手势遥控技术是远程控制技术发展的第一步,今后甚至将有可能出现只需想一想就可能实现的高科技远程控制技术。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门楣字匾的印记
住在楼房里,出出进进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想来想去,那昔日萦绕眼前的门楣上的字匾不见了。门楣上的字匾,蕴藏着深厚的民俗文化,记录着农村变迁。不管哪一家盖房,都要在大门的上方,用楷书、隶书、宋体或书法名人的狂草,在一米见长、近半米宽的砖磨、石雕上刻字,大多刻四个字。大凡来人登门,都要举目瞻望,默念,别出心裁的字匾,便引来一番赞叹和好评。
门楣的字匾从有院落时鸿鹄之志。我对门楣上的字匾没有过多的考察研究。我想,除“耕读人家”“紫气东来”“天道酬勤”等字匾是几百年来沿袭下来的外,有许多为应景之作,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教育、宣传理念而设定的。
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的房屋,多为土坯房屋,房屋四角用砖砌而成,门窗砌上砖,四周用土坯垒起,住房是简陋了些,但作为门面的门楼,不能含糊,用砖砌起,叫做砖包疙瘩,在当时是富有和气派的象征。门楣上的字匾用砖磨刻写,多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爱社如家”等。那时农民家里、心里就像是一张纸,没有家底,也没有私念,一心想着集体、国家。只要能为集体、国家多作贡献,再苦再累心也甜。那些字匾是发自他们内心的情感。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有了土地、吃穿,过上了安稳日子,怎能不知恩图报呢!
文革时期的住房,与五六十年代没有什么变化,但门楣上的字匾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盖的房屋门楣字匾写上了“斗私批修”“大公无私”“红心向阳”“兴无灭资”等字样,用红漆漆着,显得醒目而刺眼。它好像在默默关注着文革,这些语言硬邦邦,像一根根棍子戳到人身上。那时,那些“耕读之家”“光宗耀祖”“书香门第”被铲掉,留下疤痕。这是一种印记,它在土尘的散落中,记录着流年岁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农村一改昔日的破败,展现了新模样。破旧的土坯房不见了,整齐的村道两旁,屹立着两层楼。青砖绿瓦的门楼,高大而气派,门楣上的字匾多姿多态,有青石雕刻而成的字匾,有大理石磨制而成的字匾,有镶着龙凤的烤瓷字匾。其内容也百花齐放,“日耀华门”“耕读务本”“龙凤呈祥”“清昂寰宇”“勤俭廉明”,既有高远的志向,又有幽香的韵律,耐人寻味。这些门楣字匾反映了农民走进新时代、当家作主人的气概,丰衣足食、生活安定的天伦之乐,成了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今,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城镇化的建设,形成包围农村之势。也许在一些农村,民居将由楼 房代替,门楣上的字匾渐渐消逝,欣赏字匾的雅趣也随之消失了。流年的陈迹远去了,字匾里的故事失传了,但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字匾,会永远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2011年4月《光明日报》,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农村的“门楣字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楣字匾记录着农村的变化历程,蕴藏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B.门楣字匾从有院落时就一直沿袭,皆为四字,以表达农家的愿望。
C.门楣字匾,有许多应景之作,内容和社会环境、人文教育等有关。
D.门楣字匾多姿多态,制作材料不同,字体不同,大小则大致相同。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门楣字匾代表着农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许多人家都尽量把字匾写得别出心裁,以求登门之人的赞叹和好评。
B.门楼和门楣字匾往往是富有和气派的象征,因此不管住房如何简陋,在门楼和门楣字匾的用料上都绝不能含糊。
C.门楣字匾的内容随时代而变,像“爱社如家”、“兴无灭资”等,虽语言生硬,但都表现了农民知恩图报的心态。
D.门楣字匾的内容大多既体现高远志向,又有幽香的韵律,既有雅趣,又反映现实生活,成了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楣字匾用楷书、隶书、宋体或书法名人的狂草镌刻,选择何种字体,反映了主人的兴趣爱好。
B.门楣字匾和时代联系紧密,而有些不一定就是人们真实愿望的反映,如文革时期某些门楣字匾。
C.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民居被楼房代替,门楣字匾将随之消逝,门楣字匾文化也将消失。
D.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地,门楣字匾内容也百花齐放,丰富多彩,显示了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元。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的美。因此,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就成了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较在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显现,要更为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不同。诗歌、绘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则是借助于实物构成的。但是园林和诗境、画境都不是局限于有限的物象,而是要在有限中见出无限。同样,园林的意境,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物象,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不是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比之一个孤立的物象,能够给予游览者更丰富的美的感受。
为了创造园林的意境,明清园林美学强调,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
沈复的《浮生六记》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
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
沈复举例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都是为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分景、隔景都是通过分隔空间在观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空间本来是小的,通过分隔,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的趣味多样化,这样,在观赏者的心理上,空间的容量就增大了。
借景,则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而达到无限的空间。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说就是借景的一例,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又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他的《园冶》中专设一节讲借景,可见他对借景的重视。
不仅重视实景,而且重视虚景。月影、花影、云影、风声、水声、鸟声……这种种虚景,在构成园林意境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历代诗人一些咏园林的名句,如:“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小楼一夜听春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高濂《玉簪记·琴挑》)等等,也可以说明中国园林意境的这个特点。
(摘编自上海人民版社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的创造和欣赏,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仅仅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
B.园林艺术与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比较,其意境的独特性和内涵显得更为明显,也更加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C.园林艺术的意境不同于诗歌和绘画艺术的意境之处,就是它能够于有限中见出无限,而且其意境是借助实物构成的。
D.园林艺术之所以能够给予游览者以丰富的美的感受,就在于它创造的意境不是孤立的物象,而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沈复认为创造园林的意境要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这样既突破了一般园林建筑讲究的“周回曲折”四字,也省了土石和工费。
B.与虚实相生不同的是,分景、隔景可以在观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这样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感,并增大空间的容量。
C.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讲的是园林艺术中的借景,借景使建筑具有了突破性,大大地拓展了观赏的空间。
D.历代诗人都有很多歌咏园林的名句,从他们的诗句中可以体会到园林艺术除了讲究实景外,也讲究虚景,如光影和声音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为此,明清园林美学强调要采用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
B.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创造的物象不孤立是同,借助的表现手法是异。
C.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中体现得十分独特和到位,甚至可以说,超过了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
D.在园林美学的意境中,分景、隔景、借景是实景,恰当的光影运用是虚景,虚实相生、互为补充才充分地创造出美的境界。
参考答案
1、(1)B(A项,表述不当,原文意思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在20世纪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文艺主潮在现代文艺发展史上,不乏积极意义。C项,原文显示“如何看待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只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分歧之一”。D项,“只是”说法绝对。)
(2)C(“对形式的追求是误入歧途”的说法太绝对,“没有任何一部作品仅仅是因为形式本身的华丽或奇特而被归入经典之列”,并不是完全否定形式的作用,而是承上文强调形式应该“有意味”。)
(3)A(现代、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目的和最终结果虽然都是立足于现实,但仍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流派。可以说《等待戈多》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表现现实,但不能说它“是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1)B(“淘宝体”“亲切又腻歪”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深度,是它能“突破购物网站的交流区域”的原因。)
(2)B(“布满陷阱,毫无诚信”错误,应为“部分卖家诚信度不高”。)
(3)C(“改变了恶劣印象”错误,只是“稍许挽回”。)
3、(1)D(“让公众精通建筑”不合文意,原文只是说“建筑审美”的问题。)
(2)C(是作者依据豪·鲍克斯的观点得出的结论)
(3)D(应该是“一个人的生活更加优雅或更加糟糕,重要的是取决于本人对于建筑的认识,而不仅是取决于建筑物的质量”。)
4、(1)B(偷换概念。第二段“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的说法表明,“理由”不能简单等同于“流行的理由”。A项和C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二段,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
(2)A(参照第三段“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的说法,A项“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的说法曲解原意,变或然为实然。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C项和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六段。)
(3)C(条件缺失。从全文来看,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包括“网络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等方面,“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不受信任”只是热词出现和流行的原因之一。A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三段,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五段,D项的答题区域在末段。)
5、(1)C(应该是低氧条件下的健身与“一般自然状态下的健身”相比)
(2)D(“很多时候”应是“必须”)
(3)A(“将会因价格低廉而迅速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6、(1)A(从文章首段内容可知,A项,是汉服提倡者的表现,不属于本文作者的论据)
(2)C(A“衣服的功能不再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误;B说唐代“规定也最为详细”于文无据;D从文章最后一句话可知,“毫无意义和价值”不对)
(3)D(A“汉服的重倡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不合文意;B“这样的事情决不会发生”过于绝对化;C原文说:此事本来无可厚非,然而,某些汉服爱好者、提倡者表达出来的那种“天朝上国”“华夏中心”的价值观念却不能不令人深思;而有人进一步要求将汉服定为“国服”,则期期以为不可)
7、(1)D(D项“活得正确”与“活得丰富”二者之间的关系颠倒了。)
(2)C(C项不是“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原因。)
(3)B(A项,这是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作者认为这种意义上的生活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C项,“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有误。D项,文中无此意。)
8、(1)B(扩大范围。原文是“多呈现”,B项是“都应当遵循”。)
(2)A(本项从语义上讲,是没有错误的。但它不是题干所提到的“理由”,因为真正的“理由”都是与书法艺术的线性特征有关,本项不是线性特征的内容。)
(3)D(“技法规定”与“线性运动”关系颠倒。)
9、(1)D(“他记录封禅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错。第三段开头,《史记 封禅书》中也记载了秦始皇之前的一些封禅传说)
(2)C(“性格是保守的,固守秦王朝的文化特色,不愿东西融合”错。原文是“向东方文化的一种礼拜”“秦始皇有心这样做”)
(3)D(根据结尾一段,“封禅”文化并非中国特有,“还传播到海外”错)
10、(1)D(原文是“过去西方学者认为这‘不被宗教左右的成熟文化’是原始文化的特征”)
(2)D(A项,说明“这些行为都没什么功利性,只是为了愉悦身心而已”的,而非“饮食文化之类”。B项,第③段中说明“文艺本没有亡国的罪过”。C项,第③段中说明“文艺在许多情况下能被附有许多功利性的功能”)
(3)A(B项,缩小了范围,也有可能是“白身的”;另外,“将反对变革等一些落后的伦理观”中的“等”表述不当。C项,张冠李戴,是“儒学”而非“儒教”。D项,不合原文语意,原文是指“只能听到超级女声一种声音”)
11、(1)B(张冠李戴,“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的是“微博”,不是“微博文学批评”。)
(2)A(以偏概全,“仅是一种新型的小说传播方式”错,原文是说“是一种新型的小说生产与传播方式”。)
(3)C(“一定会”太绝对;“民‘声’渐行渐远”不合文意。微博这一新兴载体,“而没有专业精英的有力表达,那么宽广的民众声音可能也会行之不远”。)
12、(1)D(对象错误,“反映时下中国大陆电影创作的现状”应为反映近五年来现实主义范式内涵的电影出现的情况。)
(2)A(扩大范围,文中指的是新世纪现实主义电影从逻辑结构可归纳出三个层面,而非中国大陆电影。)
(3)C(判断不符,《唐山大地震》这部奇观电影试图达到的美学极限并不是通过再现奇观场面实现的。)
13、(1)C(错在“都”,走了极端)
(2)D(A项,“无不”,走了极端。B项,错在“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原文是“表现程式的革新”。C项,原因不充分,原因该是对传统、西画都理解、把握到位)
(3)B(A项,原因不充分。一是没有受过学院派美术教育,二是他始终将活的生活放在了艺术创作的第一位。C项,错在“完全”,原文是“最大程度”。D项,错在“一直”,原文是“从西北来到北京之后,他对传统心生敬畏”)
14、(1)D(原文“将彻底改变”是未然,这里的“改变了”变成已然)
(2)C(原文是“将信息传送到电脑,系统收到人在屏幕前所做手势的信息后,便会做出相应反应”,而不是设备。)
(3)D(原文没说是“第一步”属于无中生有。)
15、(1)D(“皆为四字”错。图片中门匾即为2字。表述绝对化。)
(2)D(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B项,门楼是富有和气派的象征,不包括门楣字匾,范围扩大。C项,“兴无灭资”不属于知恩图报范围。)
(3)C(“民居被楼房代替,门楣字匾将随之消失,门楣字匾文化也将消失”错误。)
16、(1)C(诗歌、绘画艺术也能于有限中见出无限)
(2)B(虚实相生、分景、隔景都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感)
(3)A(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生物单元验收试题(9)【新课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简答题)两部分。
一、单选题
1. 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 绿藻上升 B. 白鲢下降 C. 水溞下降 D. 乌鱼上升
2.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
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3. 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蚯蚓数量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增多 B、减少 C、基本不变 D、可能增也可能减
4. 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5. 下列有关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6. 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 10千克 B. 28千克 C. 100千克 D. 280千克
7. 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简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和乙构成生物群落
B. 丁代表的是自养生物
C. ①代表光合作用
D. 丙中包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8. 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 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20.00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9.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10.有关下列新型农业生态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家畜和蚯蚓
11.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陈述,正确的是
A. 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占据的总能量越少
B.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只能在某个生态系统内部循环流动
C. 信息传递在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是单向流动的
D. 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
12.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13. 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早期不属负反馈,后期属负反馈 B. 早期属负反馈,后期不属负反馈
C. 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 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14.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15.图的甲、乙、丙、丁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全部4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若这4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当甲种群数量增加后,其引起的后果最可能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B.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1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17.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18.在“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中,鹰每增加1千克有机物体重,问草至少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多少千克(设草吸收的水分只有1%参与光合作用)
A.125  B.75  C.7500   D.12500
19.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 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20.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B.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
C.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D.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21.如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2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23.右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各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V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
B.U是草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Y是肉食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
D.W、X是肉食动物,均处第三营养级
24.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这是因为南极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25.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二、简答题 
1. 下图1表示某湖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图2表示某种鱼迁入到该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根据图1中甲、乙、丙、丁4个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写出它们构成的食物链 。由图中信息可判断是 种群数量最先发生的变化进而引起其它种群发和改变。
(2)甲种群在d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a~b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①
;② 。种群甲a、d、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 期。
(3)由图2中信息可知,在t1时刻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可能为 ,制约t2时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时, 原因
是 。
(4)请在下面的空白中分别绘制该鱼种群数量及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5)若该湖泊生态系统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种度日趋严重,藻类水华频繁发生。后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近个变化过程属于 。
2.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l07 6.00×lO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l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 。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 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 47%。
II. 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 。
III. 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 ,
以利于鼠害的防治。
3. 下表中的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要营养级的能量,下图方框内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分析回答:
(注:A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总能量;B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摄取的能量;
i表示生物类群。)
⑴图中显示该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如果能量传递效率=(第n营养级摄取的能量)/(第n—1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
⑵一年内, Bi能量的去向途径有
   
(4分)
⑶你认为采取 措施,调整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对人类最有益。
Ⅱ、某兴趣小组深入到一块弃耕农田进行调查,发现连原来的田埂都淹没在杂草之中,只有零星的小麦。杂草中有大家熟悉的狗尾草、车前等,多数是叫不出名的单子叶植物。调查中同学们观察到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请回答:
(1)该弃耕农田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称为 __ __。
(2)假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树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 ____。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所以我们可采用右图的装置来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但图中这一装置还不够
完善,请你帮忙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采集到小动物后,我们要对其丰富度进行统计,通常的统计方法有
① ___ _② ____
4. 在一片农田中,长有很多杂草,还有粘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这一农田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 该农田中,所有生物的种群的集合称为 ,其物种数目的多少叫 。
⑵ 若要用同样方法调查该农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样时关键是要做到
,取样时常用到的方法是 和 。
⑶ 若农田被弃耕,小麦会被杂草所替代,以后还会出现灌木等,这种现象称为
,其分为两种类型,即 和 。
⑷ 在由小麦、粘虫、青蛙、蛇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青蛙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包括( )
A、通过青蛙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流入到蛇体内的能量
C、通过蛇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通过青蛙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⑸ 该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后来进一步调查,此农田中还有田鼠的存在。若在鼠小麦→粘虫→蛙→蛇食物网种,蛇的食物有1/5来自蛙,4/5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小麦 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和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5. 近几年来,一种原产于南美,被称为“植物杀手”的藤本植物——薇甘菊正在广东省大肆扩散,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1) 薇甘菊生长时具趋光性,很容易向上层生长、扩展,并像被子一样把树木全部覆盖,
致使成片的植物枯死。受侵害的植物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被薇甘菊缠绕覆盖的植物
。从生态学角度看,薇甘菊是生态系统成分中
的 ,薇甘菊与受其侵害的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2) 薇甘菊在土壤潮湿疏松、有机质丰富、阳光充足的生境中,生长特别迅速,但不耐
荫和土壤干瘠。农田、果园、人工林往往是薇甘菊入侵和定居的温床。由此可以看出:限
制薇甘菊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一个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与
该生态系统的 有关。
(3) 薇甘菊与我们常见的菊花虽然同属菊科,但不是同一个物种。支持这一判断的最重
要的依据是:自然条件下,薇甘菊与菊花之间存在着 。
(4) 在对薇甘菊进行种群密度取样调查时,常采用样方法。样方法的原理是

(5)薇甘菊除了可以产生大量种子外,还可以通过其每个节的叶腋所长出的新枝,另生
成新的植株,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
(6)薇甘菊在原产地并没有造成危害,原因是薇甘菊在当地有许多天敌。因此部分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引入薇甘菊的天敌来克制它。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环境风险是
。(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B
2.答案 B
解析 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相对简单,食物链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生物发生耐旱突变不是因为环境干旱造成的,干旱环境只是将耐旱突变选择出来。水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3. A
4. A
5. D
6. D
7. D
8. A
9. B
10. C
11. A
12. B
13. B
14. D
15.B
16.解析 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但是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人类未参与的生态系统中不存在人类利用能量的问题。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存在两个关键环节,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所以A项是正确的。
答案 C
17.解析 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就是用于系统流动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m4<m3<m2<m1,m是某个营养级全部个体的有机物总量,而不是每个个体的有机物的质量;当m1<5m2时,说明能量传递效率高于20%,将影响生物和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若b种群数量增加,将捕食更多的a生物,故a种群数量下降,而c和d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更多,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 D
18.解析 在题中所述的食物链中鹰增加1千克,根据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计算,至少需草1÷20%÷20%÷20%=125千克,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的如下关系:6H2O~C6H12O6,可计算出需要H2O的质量为(6×18×)÷1%=7500kg。
答案 C
19.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流入生态系统的CO2量大于h(呼吸作用)产生CO2的总量。生产者i的量大于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因为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排出,被分解者利用。流向分解者的k都是有机物,生产者不能直接利用。流经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的,但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
答案 B
20.解析 A、C两项属物理信息,D项属化学信息,而B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原理。
答案 B
21.解析 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相互传递。
答案 C
22.解析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靠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 C
23.解析 Y是杂食动物,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答案 C
24.解析 有机物、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是细菌与真菌生存的必备条件。受低温条件的影响,
答案 D
25.解析 注意两种稳定性的区别,“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答案 C
二、简答题
1. (1)丁→乙→甲→丙 (0.5分) 甲(0.5分)
(2) (2分)增长型 ①甲捕食的乙的数量下降,食物不足
②甲的天敌丙的数量上升,被捕食量增加  a
(3) (2分)增长型  食物和空间的有限和鱼本身的遗传特性
t1~t2  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获得该鱼的量较大并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4)(2分)
(5) (1分)次级演替
2. (1) 2.48×1011 (2) 3.2% (3)次生演替
(4)I. 标志重捕
Ⅱ. 理想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无天敌、气候适宜)
Ⅲ. 检验或修正
3. Ⅰ、⑴3 18.52%
⑵未被利用;呼吸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
⑶减少食物链的条数或缩短食物链
Ⅱ、(1)生物群落 (2)次生演替
(3)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
①目测估计法 ②记名计数法
4. (1)群落 丰富度 (2)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等距离取样法
(3)群落演替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4)D (5)45 调节神经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 (1) 因长期缺乏充足的日照,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进行而导致死亡(2分)。生产者,竞争。
(2)光照和水分(2分)。 生物多样性(或稳定性)
(3)生殖隔离。
(4)通过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来估计整个种群密度。
(5) 无性生殖(或营养生殖)。
(6)如果这种天敌不是专一性地以薇甘菊为食,并且生存能力强或繁殖速度快,就极
可能造成新的生态危机(或外来物种入侵)(2分,答案合理即可)。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英语单元验收试题(9)【新课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11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Boss and secretary. C. Husband and wife.
2.When will the man go to the cinema
A. On Saturday morning. B. On Saturday afternoon. C. On Saturday evening.
3.Where did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On a bus. B. In the street. C. In a hardware store.
4.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man's replies
He lost the woman's digital camera.
B. He was badly pressed with his work.
C. He was sure that the digital camera could be found.
5.Where is Mrs White most probable
A. In a phone box. B. In her office. C. At home.
第二节 (共15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至第8三个小题。
What does the woman do
A. She is a car park attendant.
B. She is a policewoman.
C. She is a driver whose car is being blocked by the man's car.
Why didn't the man park his car in the car park around the corner
A. He didn't konw there was a car park around the corner.
B. He didn't want to pay for the parking.
C. He thought it would be full.
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next
A. He is going to the police station.
B. He will show the woman his license.
C. He will drive away.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9至第11三个小题。
9.Where is Mary going
To her house. B. To the park. C. To her office.
Why doesn't Mary like to walk through the streets
It's too cold. B. The park is too far. C. It isn't interesting.
11.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likely take place
A. Late in the morning. B. Late in the afternoon. C. Early in the morning.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2至第14三个小题。
12.Why does the girl come to the man's house
A. To ask for help. B. To borrow money. C. To be a babysitter.
13. Who is Kelly's financial advisor
A. Mrs. Adams. B. Her mother. C. Her father.
14.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probably talking about
A. Money. B. Courses. C. Housework.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5至第17三个小题。
15.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chips, soft drinks, cookies, pizza, and ice cream
Unhealthy. B. Healthy. C. Delicious.
16. What is the influence of the healthy snacks
Fill you up. B. Pick you up. C. Put on weight.
17. From what kind of food can we get low-fat prote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B. Cheese and cottage cheese.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8至第20三个小题。
18.Why didn't young people behave well in the working world after their graduation
They are not well educated.
B. They failed to work hard at school.
C. The society is too complicated.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to behave in the working world
To find a person you respect and watch how he reacts.
B. To find a person you admire and make friends with him.
C. To find a worker and follow him closely.
What will you get by watching and learning from a model
A different situation. B. A good friend. C. Good working habit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John, when shall we meet again, Thursday or Friday
-___________.I’ll be off to London then.
A. Either B. Neither C. Both D. None
22.-kevin,you look worried. Anything wrong
-Well, I____ a test and I’m waiting for the result.
A. will take B. took C. had taken D. take
23.______to work overtime that evening, I missed a wonderful film.
A. Having been asked B. To ask C. Having asked D. To be asked
24.Sam has been appointed _______ manager of th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to take ____ place of George.
A. /, / B. the, / C the , the D./, the
25.-____you interrupt now Can’t you see I’m on the phone
-Sorry Sir, but it’s urgent.
A. Can B. Should C. Must D. Would
26.-The Modern Art Exhibition in the City Museum has been cancelled.
-Oh, no!______.
A. It’s a pity B. It doesn’t matter C.I knew it already D. It’s not interesting at all
27.Food supplies in the flood-stricken area______. We must act immediately before there’s left.
A. have run out B. are running out C. have been run out D. are being run out
28.We’re having a meeting in half an hour. The decision ______at the meeting will influence the future of our company.
A. to be made B. being made C. made D. having been made
29. Sales director is a position ______ communication ability is just as important as sales
A. which B. that C. when D. where
30.—Coach, can I continue with the training
—Sorry, you can’t ______you haven’t recovered from the knee injury.
A. unitil B. before C. to consider D. unless
31.Before you quit your job, ______how your family would feel about your decision.
A. consider B. considering C. to consider D. considered
32.It was 80 years before Christopher Columbus crossed the Atlantic ______Zheng sailed to East Africa
A. when B. that C. after D. since
33.The headmaster will not permit the change in the course, nor______ it a thought.
A. does he even given B. he even gives
C. will he even give D. he will even given
34.Evidence has been found through years of study______ children’s early sleeping problem likely to continue when they grow up.
A. why B. how C. whether D. that
35.—Look, here comes your dream girl. Invite her to dance.
—______What if she refuses me
A. I don’t know B. Why me C. With pleasure D. So what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请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的标号涂黑。
I became a gardener when I was twelve. My early__36___of gardening may not have originated from my love for nature. It was to ___37____my parents.
At that time, we had a big yard in which a beautiful maple tree stood. But my mother often looked with __38___at this work of natural art. Those golden leaves seemed like tons of rubbish her, “something else to ___39___!”Seeing the neighbors busy with gardening, my father ever thought it a waste of time.
At that age, I always did something___40_____to whatever my parents did! If gardening were something they found____41___,I would plant a garden!
I planted some lily(百合花)seeds in the yard. But they failed to ___42___.I continued to sunflower seeds and roses, Wild ____43_____joy,I found the first rose bloom(开花).One by one, the flowers bloomed their heads off.__44___,I was touched by this land of wonder.
___45___,my parents showed no interest in my garden. My father even___46_____at me because found it was ___47____to move around my garden to the driveway. To my mother’s ___48__,I put her vase my real roses which, in her eyes, were simply weeds____49___flowers.
Regardless of their ____50___,I kept on planting my garden and ____51___to enjoy the pleasure gardening. Plants make such good companions: they breathe, they bloom,they____52____to care and love.
It has been many years since I made my first garden out of my desire to ____53___my parent .Today I become known as Mrs. Greenthumbs, teaching gardening and hosting a gardening show which makes my parents feel very____54_.And now I could say it is my affection for____55___that makes me a real gardener.
36. A. memory B. dream C. intention D. design
37. A. please B. change C. help D. annoy
38. A. doubt B. appreciation C. surprise D. excitement
39. A. collect up B. care about C. clean up D. come in
40. A. equal B. similar C. superior D. opposite
41. A. painful B. valuable C. upsetting D. interesting
42. A. come up B. break out C. hold on D. get through
43. A. to B. with C. in D. by
44. A. Luckily B. Cheerfully C. Regularly D. Eventually
45. A. Instead B. However C. Therefore D. Besides
46. A. should B. laughed C. glanced D. jumped
47. A. convenient B. troublesome C. enjoyed D. dangerous
48. A. sadness B. displeasure C. delight D. relief
49. A. other than B. more than C. rather than D. less than
50. A. dislike B. encouragement C. threat D. suggestion
51. A. decided B. stopped C. continued D. struggled
52 A. devote B. turn C. respond D. challenge
53. A. defeat B. satisfy C. respect D. lead
54 A. proud B. comfortable C. strange D. disappointed
55. A. freedom B. life C. growth D. nature
三、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请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的标号涂黑。
A
One of my wongerful memories is about a Christmas gift. Unlike other gifts,it came without wrap(包装)。
On September 11,1958, Mum gave birth to Richard. After she brought him home from hospital,she put him in my lap,saying,”I promised you a gift,and here it is .” What an honor! I turned four a month earlier and none of my friends had such a baby doll of their own. I played with it day and night. I sang to it. I told it stories. I told it over and over how much I loved it!
One morning, however, I found its bed empty. My doll was gone! I cried for it. Mun wept and told me that the poor little thing had been sent to a hospital. It had a fever. For several days, I head mum and Dad whispering such words as “hopeless”,“pitiful”,and “dying”, which sounded ominous.
Christmas was coming, don’t expect any presents this year ”Dad said, pointing at the socks I hung in the living room.I’d never seen him cry before.
The phone rang early on Christmas morning. Dad jumped out of bed to answer it. From my bedroom I heard him say.”what he’s all right ” he hung up and shouted upstairs.”The hospital said we can bring Richard home! ”
“thank god!”I heard Mum cry.
From the upstairs window. I watched my parents rush out to the car. I had never seen them so happy. And I was also full of joy. What a wonderful day! My baby doll would be home. I ran downstairs. My socks still hung there flat. But I knew they was not empty: they were filled with love!
56. What happened to the author on September 11 1958
A He got a baby brother
B He got a Christmas gift
C He became four years old
D He received a doll
57.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ominous” in Paragraph 3 probably mean?
A. Impossible.
B. Boring
C. Difficult
D. Fearful
58.Which word can best describe the feeling of the father when Christmas was coming
A. Excitement.
B. Happiness.
C. Sadness.
D. Disappointment.
59.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 A sad Christmas day
B. Life with a lovely baby
C. A special Christmas gift.
D. Memories of a happy family
.B
Top lists are lecturing people on everything from"100 books to read ".
Aren't you just tired of being told what to do with your time
Now you have a list to end all lists!
Take a look at the following two examples from the list of "101 things not to do":
Swim with Dolphins(海豚)?
Swimming with dolphins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rofitable tourist activities. However, every dolphin will welcome having their busy ,tiring day interrupted by tourists screaming pushing around them in the water. Worse yet, when dolphins get too near to the boats loaded with tourists, they could get caught up in ropes and killed by propellers(螺旋桨).
Here’s a little secret. Dolphins look like smiling at you, but actually they’re just opening mouths.
Here’s a little secret. Dolphins look like smiling at you, but actually they’re just opening their mouths.
Go to See the Mona Lisa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about the mysterious(神秘的)smile. The 6 million people who visit the lady in the Louvre every year can’t all be wrong, after all. But they can be quite annoying, standing in front of you, holding up their cameras to prevent you from seeing anything. In fact, it is hard for you to see the painting clearly because you have to stay away from it for security reasons. After queuing for hours, many tourists can remain in front of the painting only for 15 seconds at most.
If the mysterious lady in the picture knew her fate, she wouldn’t just be smiling, she’d laughing.
So, still long to see the Mona Lisa If you want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list, read 101 Tings NOT to Do Before You Die. Visit www.not2dobeforeidie.co.uk and buy the book at a 20% discount.
60.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swimming with dolphins________.
A. is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tourist activity
B. gives fun to both tourists and dolphins
C. will make tourists busy and tired
D. can cause danger to dolphins
61.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about going to see the Mona Lisa
A. It is wrong to go and see the mysterious smile.
B. It is not as satisfying as expected.
C. Fifteen seconds in front of the painting is enough.
D. Queuing for hours is worthwhile.
62. The list of “101 things not to do” is made most probably because its author_______.
A. thinks it boring to do the things suggested by other lists
B. believes other lists are not humorous enough
C. intends to persuade people to read more lists
D. wants to provide a list different from other lists
63.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A. To advertise a book
B. To introduce a website
C. To comment on popular lists
D. To recommend tourist activities.
C
There is no better way to enjoy Scottish traditions than going fishing and tasting a little bit of whisky(威士忌)at a quiet place like the Inverlochy Castle. When Queen Victoria visited the castle in 1873 she wrote in her diary, “I never saw a lovelier spot ,” And she didn’t even go fishing.
Scotland is not easily defined. In certain moments, this quiet land of lakes and grasses and mountains changes before your very eyes. When evening gently sweeps the hillside into orange light ,the rivers, teeming with fish, can turn into streams of gold . As you settle down with just a fishing pole and a basket on the bank of River Orchy, near the Inverlochy castle , any frustration(烦恼)will float away as gently as the circling water. It’s just you and purple , pink ,white flowers, seeking a perfect harmony . If you are a new comer to fishing, learning the basics form a fishing guide may leave you with a lifetime’s fun. For many, fishing is more than a sport; it is an art
Scotland offers interesting place where you can rest after a long day’s fishing. Set against a wild mountain and hidden behind woodland , the beautiful Inverlochy Castle Hotel below the Nevis is a perfect place to see the beauty of Scotland’s mountains . Ben Nevis is the highest of all British mountains , and reaching its 1342-metre top is a challenge . But it’s not just what goes up that matters; what comes down is unique . More than 900 metres high, on the mountain’s north face,l ies an all-important source of pure water. Its name comes form the Gaelic language “usqueb”or “water of life”; And it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ingredient(原料) in Scotland’s best know drink: whisky.
64. The story of Queen Victoria is to show that _____.
A. the Queen is rich in tour experience
B. the Castle is a good place to go in Scotland
C. tasting whisky is better than going fishing
D.1873 is a special year for the Queen
65. How is Paragraph 2 mainly developed
A. By giving descriptions.
B. By following time order.
C. By analyzing causes.
D. By making comparisons.
66. What is Ben Nevis special for
A. The Inverlochy Castle Hotel.
B. The beauty of its surroundings.
C. The water from the mountain.
D. The challenge up to its top.
67.Wah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A. To introduce Scottish traditions to tourists.
B. To show the attractions of Scotland to readers.
C. To explor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otland.
D. To describe the pleasures of life in Scotland
D
To take the apple as a forbidden fruit is the most unlikely strory the Christians(基督教徒)have ever cooked up. For them, the forbidden fruit from Eden is evil(邪恶的).So when Columbus brought the tomato back from South America, a land mistakenly considered to be Eden, everyone jumped to the obvious conclusion. Wrongly taken as the apple of Eden, the tomato was shut out of the door of Europeans.
What made it particularly terrifying was its similarity to the mandrake, a plant that was thought to have come from Hell (地狱).What earned the plant its awful reputation was its roots which looked like a dried-up human body occupied by evil spirits. Though the tomato and the mandrake were quite different except that both had bright red or yellow fruit, the general population considered them one and the same, too terrible to touch.
Cautious Europeans long ignored the tomato, and until the early 1700s most of the Western people continued to drag their feet. In the 1880s, the daughter of a well-known plant expert wrote that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of an afternoon tea at her father’s house had been the “introduction this wonderful new fruit--or is it a vegetable ” As late as the twentieth century some writers still classed tomatoes with mandrakes as an ”evil fruit”.
But in the end tomatoes carried the day. The hero of the tomato was an American named Robert Johnson, and when he was publicly going to eat the tomato in 1820,people journeyed for hundreds of miles to watch him drop dead.” What are you afraid of ” he shouted. ”I’ll show you fools these things are good to eat!” Then he bit into the tomato. Some people fainted. But he survived and, according to a local story, set up a tomato-canning factory.
68. The tomato was shut out of the door of early Europeans mainly because ______.
A it made Christive evil
B it was the apple of Eden
C it came from a forbidden land
D it was religiously unacceptable
69. What can we infer the underlined part in Paragraph 3
A The process of ignoring the tomato slowed down
B There was little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tomato
C The tomato was still refused in most western countries
D Most western people continued to get rid of the tomato
70. Wha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Robert Johnson to eat the tomato Publicly
A To make himself a hero
B To remove people’s fear of the tomato
C To speed up the popularity of the tomato
D To persuade people to buy products from his factory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项。
As I walked across the campus of Pittsburgh' s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I came upon a table filled with young people chatting and enjoying the fine weather. 71 Trilogy, an Austin, Texas -based software company, had a reputation for recruiting (招聘) our top students.I walked over to the table."Are you guys here to recruit " I asked."No," they replied firmly."We're not recruiters.We're just hanging out with friends." How interesting, I thought.They've come to campus on a workday, all the way from Austin, just to hang out with friends.
I noticed one member of the group sitting on the grass, having multicolored hair, full-body tattoos (纹身 ) , and multiple holes in his ears._72_ _ But as 1 would later learn, he was a gifted student who had inked the highest - paying deal in the history of their departments.What a change from my own college days, when students would put on their dressy clothes and carefully hide any counterculture tendencies to prove that they could fit in with the company. 73 In fact, the guy I met on the campus just signed on with Trilogy, right at that table on the grass, with the recruiters who do not "recruit."
_74_ I once asked one young man why he was going to a smaller city in Texas.The company is excellent, he told me.There are also terrific people and the work is challenging.Though he had several good job offers from Pittsburgh' s high - tech firms and knew the city well, he said he felt the city lacked the lifestyle options, cultural diversity, and tolerant attitude that would make it attractive to him.
_75__ He is a member of what I call the creative class: a fast - growing, highly educated, and well - paid part of the workforce.They do not consciously think of themselves as a class.Yet they share a common attitude that values creativity, individuality, difference, and advantage.
A.An obvious lazy guy avoiding work, I thought.
B.As the summed it up, “How would I fit in here ”
C.Some of them are the top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D.Today, apparently, it’s the company trying to fit in with the students.
E.While I was interested in the change, something even bigger struck me.
F.Several had identical blue T – shirts with “Trilogy @ CMU” written across them.
G.This young man represents a lively new force in the economy and life of Americ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5分)
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改错(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Last Sunday afternoon, I went to the zoo with Lily. There was lots of people there. I found a girl cry in the zoo. She was lost and she can’t find her mother. We decided to help her. I try my best find the broadcasting station in the zoo. On the same time Lily played with her and looked after her careful there. The little girl stopped crying and played with Lily. At last his mother came. That made me feel very happily. I thought I really did a good thing. If everyone helps with each other, the world will become more beautiful.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
你校正在进行“英语读书周”活动,该活动要求学生摘录名言佳句(quote)并相互交流。以下是某同学摘录的句子:”Your future depends on many things but mostly on you”:请按下列要求用英语写一篇100-120个词的短文:
针对摘录句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举例说明理由
注意:短文的开头已给出(不计词数)
In the English Reading Week, one of my classmates recommended a quote to us, which goes like this: " Your future depends on many things, but mostly on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 Hua
参考答案
听力:1—5:BBBAC 6—10:BCCBC 11—15:ACBAA 16—20:BCCAC
第一节 单项填空
21.B 22.B 23.A 24.D 25.C 26.A 27.B 28.A 29.D 30.C
31.A 32.B 33.C 34.D 35.A
第二节 完型填空
36.C 37.D 38.A 39.C 40.D 41.C 42.A 43.B 44.D 45.B
46.A 47.B 48.B 49.C 50.A 51.C 52.C 53.D 54.A 55.D
三、阅读理解
56.A 57.D 58.C 59.C 60.D 61.B 62.D 63.A 64.B 65.A
66.C 67.B 68.D 69.C 70.B
71—75 FADEG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76. there was 改成there are
77. cry改成crying, find sb. doing sth.意思是“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
78. can’t改为couldn’t. 短文上下文都是一般过去时
79. try改为tried
80. find前加 to。try one’s best to do sth.
81. on the same time改成at the same time.
82. careful改成carefully,副词修饰动词looked after.
83. his mother 改成her mother.
84. happily改成happy,是系表结构。
85. with划掉。help each other意思是“互相帮助”
One possible student version
In the English Reading Week, one of m classmates recommended a quote to us which goes like this : "Your future depends on many things but mostly on you. " I can't agree more with this view. It's true that our future is determined by many things, such as opportunities and help from others, but our own attitude, determination, and hard work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other words, we are the master of our own future.
Take Abraham Lincoln, for example. He was born in a poor family, and only received a limited education in his childhood. Yet through his painstaking efforts, he changed not only his own fate but also the history of America. Even to this day, Lincoln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nspiring figures in the world. Therefore, I firmly believe that our future is in our own hands.
听力录音材料
第一节
听下面五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Text 1
M: Our meeting may last longer than planned. Would you call my wife and tell her I won't have supper at home
W: Yes, sir. If anyone calls while you are out, I'll take the message.
M: That's OK. Thank you.
Text 2
W: Will you go to the cinema this Saturday, Bob
M: I'm afraid I can't. I'll have my music lessons then.
W: I didn't mean morning or afternoon. I mean evening.
M: Oh, that's quite a different thing.
Text 3
M: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I could get batteries for my camera
W: Yes, go down this street and turn right at the second crossing. Walk past a market. Then you will find a camera shop next to a stereo shop.
Text 4
W: I hear she had already found her lost digital camera.
M: Really Goodness. I was under pressure because that was my fault.
Text 5
M: It's so hot today. I simply can't work. I wish there were a fan in this room.
W: So do I. I'll fall asleep if I stay here any longer.
Text 6
W: Is this your car
M:Yes. Why are you asking
W: You can't park your car here. Don't you see the sign "No Waiting!" here
M: Oh, I'm sorry. I didn't notice it. I haven't been here more than three minutes.
W: I'll have to ask you to move your car at once, otherwise you'll be getting a parking ticket.
M: Well, where am I to park my car
W: There's a car park just around the corner.
M: Most likely it's full.
W: Well, anyway you can't stay here. You see, you are blocking the traffic. Can I see your driving license
M: Sure. One moment. Here you are.
W: Thank you, sir. That's all right. Now you must move your car.
M: Very well, officer. I'm going.
Text 7
M: Helo, Mary. Why are you standing here in the cold wind
W: I'm waiting for a bus, but the buses are very full at this time of the day.
M: 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isn't your way home. You must take a bus from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et to go home.
W: I'm not going home now. I'm going for a walk in the park. I always like to go for a walk before lunch.
M: Then why aren't you going there on foot Why are you going by bus Why not walk from here to the park, too It isn't very far.
W: Oh, no, Bill. It isn't very interesting to walk through the streets; in fact, it't very boring. So I always take bus No. 3.
Text 8
W: Hi, Mr. Adams
M: Ah, yes. You must be Kelly. Thanks for coming.
W: Here's my card.
M: Oh, it is hard to find a good babysitter on a Friday night.
W: Well like watching kids, and I need the extra money.
M: Well, I heard you were one of the best babysitters in the area, and...
W. Uh, well, I'd like to talk to you about my new rate increases.
M: Rate increases
W: You see, Mr. Adams. I've consulted with my financial advisor. Uh, my mother, and she says I should charge more per child since I do cook and clean your house while you're away.
M: Oh, I see. So, what do you have in mind
W: Well, as I see it, I'd like to ask a dollar more per child per hour, and overtime after midnight. Based on my calculations, that's only 10.23% above the going market, and I'm now a certified babysitter with training.
M: Oh, I never knew there were courses and certifications in babysitting.
W: Times are changing, Mr. Adams. I have to figure in expenses for a benefit pack- age to cover college tuition, retirement, and so on. Well, I will tell my dad what to do.
Text 9
M: What's the first thing you do when you get home from school
W: Search the refrigerator for chips, soft drinks, cookies, pizza, and ice cream.
M: But snacking on the wrong foods can add unwanted calories and make you even hungrier.
W: What should I do then
M: Choose healthy and proper snacks that will fill you up.
W: What is your advice then
M: Best snacks contain complex carbohydrates, low-fat dairy, and low-fat protein.
W: For example
M: Complex carbohydrates include fruit, vegetables, whole grains and beans. Low-fat dairy products include low-fat milk, yogurt, cheese and cottage cheese. Low-fat protein includes lean chicken, turkey and fish.
Text 10
When young people get their first real jobs, they may face a lot of new, confusing situations. They may find that eveything id different from the way things were at school. It is also possible that they will feel unconfortable in both professional and social situations. Eventually, they realize that university classes can't be the only preparation for all of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that arise in the working world.
Perhaps the best way to learn how to behave in the working world is to identify a worker you admire and observe his behavior. In doing so, you will be able to see what it is that you admire in this person. For example, you will observe how he acts in a crisis. Perhaps even more important, you will be able to see what is his approach to everyday situations.
While you are observing your colleague, you should be asking yourself whether his behavior is like yours and how you can learn from his responses to a variety of situations. By watching and learning from a model, you will probably begin to identify and adopt good working habits.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数学(文)单元验收试题(9)【新课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语句中是算法的个数为 ( )
①从济南到巴黎:先从济南坐火车到北京,再坐飞机到巴黎;
②统筹法中“烧水泡茶”的故事;
③测量某棵树的高度,判断其是否是大树;
④已知三角形的一部分边长和角,借助正余弦定理求得剩余的边角,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该三角形的面积。
A.1 B.2 C.3 D.4
2.如下图所示,某人拨通了电话,准备手机充值须如下操作 ( )
A.1-5-1-1 B.1-5-1-5 C.1-5-2-1 D.1-5-2-3
3.284和1024的最小公倍数是 ( )
A.1024 B.142 C.72704 D.568
4.引入复数后,数系的结构图为 ( )
5.给出以下四个问题,
①输入一个数x,输出它的相反数;②求面积为6的正方形的周长;
③求三个数a,b,c中的最大数;④求二进数111111的值。
其中不需要用条件语句来描述其算法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果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入正整数N(N≥2)和实数a1、a2、…、aN,输出A、B,则
( )
A.A+B为a1,a2,…,aN的和
B.为a1,a2,…,aN的算术平均数
C.A和B分别是a1,a2,…,aN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D.A和B分别是a1,a2,…,aN中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
7.右图是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的程序框图,表示估计结果,则图中空白框内应填入( )
A. B. C. D.
8.某地区规划道路建设,考虑道路铺设方案,方案设计图中,求表示城市,两点之间连线表示两城市间可铺设道路,连线上数据表示两城市间铺设道路的费用,要求从任一城市都能到达其余各城市,并且铺设道路的总费用最小.例如:在三个城市道路设计中,若城市间可铺设道路的线路图如图1,则最优设计方案如图2,此时铺设道路的最小总费用为10.
现给出该地区可铺设道路的线路图如图3,则铺设道路的最小总费用为 ( )
A.11 B.9 C.16 D.18
9.为解决四个村庄用电问题,政府投资在已建电厂与这四个村庄之间架设输电线路,现已知这四个村庄及电厂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距离单位:公里)则能把电力输送到这四个村庄的输电线路的最短总长度应该是 ( )
A.19.5 B.20.5 C.21.5 D.25.5
10.有一堆形状、大小相同的珠子,其中只有一粒重量比其它的轻,某同学经过思考,他说根据科学的算法,利用天平,三次肯定能找到这粒最轻的珠子,则这堆珠子最多有几粒 ( )
A.21 B.24 C.27 D.30
11.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a,b,c,d对应密文a+2b,2b+c,2c+3d,4d,例如,明文1,2,3,4对应密文5,7,18,16.当接收方收到密文14,9,23,28时,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 ( )
A..4,6,1,7 B.7,6,1,4 C.6,4,1,7 D.1,6,4,7
12.下图是计算某年级500名学生期末考试(满分为100分)及格率q的程序框图,则图中空白框内应填入 ( )
A.q= B.q=
C.q= D.q=
第Ⅱ卷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下图所示的程序框图是将一系列指令和问题用框图的形式排列而成的.
阅读下面的程序框图,并回答问题.
若a>b>c,则输出的数是 .
14.有如下程序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的功能是 。
15.某工程由A、B、C、D四道工序组成,完成它们需用时间依次为2, 5,x,4天.四道工序的先后顺序及相互关系是:A、B可以同时开工;A完成后,C可以开工;B、C完成后,D可以开工。若该工程总时数为9天,则完成工序C需要的天数x最大是 。
16.运行如图所示框图,坐标满足不等式组的点共有_______个.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6分)。
17.(12分)以下是求函数y=|x+1|+|x-2|的值的流程图.回答以下问题:
(Ⅰ) ①处应填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②处应填入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③处应填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Ⅱ) 若输出的y的值大于7,求输入的x的值的范围.
18.(12分)设计算法求的值.要求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用基本语句编写的程序.
19.(12分)编写一个程序,求1!+2!+…+10!的值。
20.(12分)在高中阶段,在各个领域我们学习许多知识,在语言与文学领域,学习语文和外语,在数学领域学习数学;在人文与社会领域,学习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在科学领域,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在技术领域,学习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艺术领域学习音乐、美术和艺术;在体育与健康领域,学习体育等,试设计一个学习知识结构图。
21.(14分)中国网通规定:拨打市内电话时,如果不超过3分钟,则收取话费0.22元;如果通话时间超过3分钟,则超出部分按每分钟0.1元收取通话费,不足一分钟按以一分钟计算。设通话时间为t(分钟),通话费用y(元),如何设计一个程序,计算通话的费用。
22.(14分)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观察下面程序框图,
(1)分别写出当;时,的表达式。
(2)当输入时,有,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在(2)的条件下,若令,求的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C;3.C;4.A;5.B;6.C;7.A;8.C;9.B;10.C;11.C;12.D;
二、填空题
13.a;14.计算并输出使1×3×5×7…× >10 000成立的最小整数;
15.3;16.2。
三、解答题
17.解:(Ⅰ) ①处应填入的内容是______;
②处应填入的条件是_(或)____;
③处应填入的内容是______。
(Ⅱ)当x<-1时,由y>7得x<―3,
当x>2时,由y>7得x>4,
所以,输入的x的值的范围是x<―3或x>4。
18.解析:这是一个累加求和问题,共99项相加,可设计一个计数变量,一个累加变量,用循环结构实现这一算法.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
19.程序为:
s=0
i=1
j=1
WHILE i<=10
j=j*i
s=s+j
i=i+1
WEND
PRINT s
END
20.
21.解:算法分析:
数学模型实际上为:y关于t的分段函数。
关系是如下:
其中[t-3]表示取不大于t-3的整数部分。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通话时间t;
第二步:如果t≤3,那么y = 0.22;否则判断t∈Z 是否成立,若成立执行y= 0.2+0.1× (t-3);否则执行y = 0.2+0.1×( [t-3]+1)。
第三步:输出通话费用c 。
算法程序如下:
INPUT “请输入通话时间:”;t
IF t<=3 THEN
y=0.22
ELSE
IF INT(t)=t THEN
y=0.22+0.1*(t-3)
ELSE
y=0.22+0.1*(INT(t-3)+1)
END IF
END IF
PRINT “通话费用为:”;y
END
22.(1)当时, 或;当时, 或;(2); (3);
S=0
K=1
Do
s=s+1/k(k+1)
k=k+1
LOOP UNTIL k>99
PRINT s
END
(第18题程序)
第18题
程序框图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数学(理)单元验收试题(9)【新课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语句中是算法的个数为 ( )
①从济南到巴黎:先从济南坐火车到北京,再坐飞机到巴黎;
②统筹法中“烧水泡茶”的故事;
③测量某棵树的高度,判断其是否是大树;
④已知三角形的一部分边长和角,借助正余弦定理求得剩余的边角,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该三角形的面积。
A.1 B.2 C.3 D.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算法就是某个问题的解题过程;
B.算法执行后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
C.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算法不同结果不同;
D.算法执行步骤的次数不可以为很大,否则无法实施。
3.284和1024的最小公倍数是 ( )
A.1024 B.142 C.72704 D.568
4.画流程图的一般要求为 ( )
A.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B.从右到左,从上到下
C.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D.从右到左,自下而上
5.给出以下四个问题,
①输入一个数x,输出它的相反数;②求面积为6的正方形的周长;
③求三个数a,b,c中的最大数;④求二进数111111的值。
其中不需要用条件语句来描述其算法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果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入正整数N(N≥2)和实数a1、a2、…、aN,输出A、B,则( )
A.A+B为a1,a2,…,aN的和
B.为a1,a2,…,aN的算术平均数
C.A和B分别是a1,a2,…,aN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D.A和B分别是a1,a2,…,aN中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
7.右图是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的程序框图,表示估计结果,则图中空白框内应填入( )
A. B. C. D.
8.某地区规划道路建设,考虑道路铺设方案,方案设计图中,求表示城市,两点之间连线表示两城市间可铺设道路,连线上数据表示两城市间铺设道路的费用,要求从任一城市都能到达其余各城市,并且铺设道路的总费用最小.例如:在三个城市道路设计中,若城市间可铺设道路的线路图如图1,则最优设计方案如图2,此时铺设道路的最小总费用为10.
现给出该地区可铺设道路的线路图如图3,则铺设道路的最小总费用为 ( )
A.11 B.9 C.16 D.18
9.任何一个算法都必须有的基本结构是 ( )
A.顺序结构 B.条件结构 C.循环结构 D.三个都有
10.有一堆形状、大小相同的珠子,其中只有一粒重量比其它的轻,某同学经过思考,他说根据科学的算法,利用天平,三次肯定能找到这粒最轻的珠子,则这堆珠子最多有几粒 ( )
A.21 B.24 C.27 D.30
11.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a,b,c,d对应密文a+2b,2b+c,2c+3d,4d,例如,明文1,2,3,4对应密文5,7,18,16.当接收方收到密文14,9,23,28时,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 ( )
A..4,6,1,7 B.7,6,1,4 C.6,4,1,7 D.1,6,4,7
12.下图是计算某年级500名学生期末考试(满分为100分)及格率q的程序框图,则图中空白框内应填入 ( )
A.q= B.q= C.q= D.q=
第Ⅱ卷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阅读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地程序,输出的s值等于____________。

14.有如下程序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的功能是 。
15.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 .
16.将“杨辉三角”中的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 成一数列:1,1,1,1,2,1,1,3,3,1,1,4,6,4,1,…, 右图所示程序框图用来输出此数列的前若干项并求其和,若输入m=4则相应最后的输出S的值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6分)。
17.(12分)以下是求函数y=|x+1|+|x-2|的值的流程图.回答以下问题:
(Ⅰ) ①处应填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②处应填入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③处应填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Ⅱ) 若输出的y的值大于7,求输入的x的值的范围.
18.(12分)设计算法求的值.要求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用基本语句编写的程序.
19.(12分)编写一个程序,求1!+2!+…+10!的值。
20.(12分)国庆期间,某超市对顾客实行购物优惠活动,规定一次购物付款总额:①若不超过200元,则不予优惠;②若超过200元,但不超过500元,则按标价价格给予9折折惠;③如果超过500元,500元的部分按②条优惠,超过500元的部分给予7折优惠,设计一个收款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21.(14分)中国网通规定:拨打市内电话时,如果不超过3分钟,则收取话费0.22元;如果通话时间超过3分钟,则超出部分按每分钟0.1元收取通话费,不足一分钟按以一分钟计算。设通话时间为t(分钟),通话费用y(元),如何设计一个程序,计算通话的费用。
22.(14分)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观察下面程序框图,
(1)分别写出当;时,的表达式。
(2)当输入时,有,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在(2)的条件下,若令,求的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B;3.C;4.A;5.B;6.C;7.A;8.C;9.A;10.C;11.C;12.D;
二、填空题
13.-3;14.计算并输出使1×3×5×7…× >10 000成立的最小整数;15.9;16.2。
三、解答题
17.解:(Ⅰ) ①处应填入的内容是______;
②处应填入的条件是_(或)____;
③处应填入的内容是______。
(Ⅱ)当x<-1时,由y>7得x<―3,
当x>2时,由y>7得x>4,
所以,输入的x的值的范围是x<―3或x>4。
18.解析:这是一个累加求和问题,共99项相加,可设计一个计数变量,一个累加变量,用循环结构实现这一算法.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
19.程序为:
s=0
i=1
j=1
WHILE i<=10
j=j*i
s=s+j
i=i+1
WEND
PRINT s
END
20.依题意,付款总额y与标价x之间的关系式为(单位为元)
y=.
算法分析:
第一步:输入x值;
第二步:判断,如果x≤200,则输出x,结束算法;否则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判断,如果x≤500成立,则计算y=0.9×x,并输出y,结束算法;否则执行第四步;
第四步:计算:y=0.9×500+0.7×(x-500),并输出y,结束算法.
程序框图:
21.解:算法分析:
数学模型实际上为:y关于t的分段函数。
关系是如下:
其中[t-3]表示取不大于t-3的整数部分。
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通话时间t;
第二步:如果t≤3,那么y = 0.22;否则判断t∈Z 是否成立,若成立执行y= 0.2+0.1× (t-3);否则执行y = 0.2+0.1×( [t-3]+1)。
第三步:输出通话费用c 。
算法程序如下:
INPUT “请输入通话时间:”;t
IF t<=3 THEN
y=0.22
ELSE
IF INT(t)=t THEN
y=0.22+0.1*(t-3)
ELSE
y=0.22+0.1*(INT(t-3)+1)
END IF
END IF
PRINT “通话费用为:”;y
END
22.(1)当时, 或;当时, 或;(2); (3);
S=0
K=1
Do
s=s+1/k(k+1)
k=k+1
LOOP UNTIL k>99
PRINT s
END
(第18题程序)
第18题
程序框图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地理单元验收试题(9)【新课标】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主要是指由于土地过度利用或水资源匮乏等原因造成的介于沙化与非沙化土地之间的一种退化土地。读下图“2005年我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的利用类型结构”,完成1~3题。
1.读图判断,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及其比重是 ( )
A.耕地 92% B.草地 68% C.耕地 23% D.草地 78%
2.防治土地沙漠化需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干旱地区沙漠边缘的绿洲,适宜的措施是 ( )
A.大力种植以乔木为主的植被,防风固沙
B.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C.在缓坡地带,大力修建梯田
D.采取人工措施,增加冰川积雪的融化量
3.下列地理现象,可以指示土地荒漠化迹象的是 ( )
A.地表反射率降低
B.众多的沙丘固定
C.生物多样性增强
D.生物生产力下降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公里,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4~5题:
4.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   )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5.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 )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读下图“尼罗河三角洲土壤含盐度分布”(单位:ppm),回答6~8题。
6.甲、乙两地土壤含盐度高,分别是因为 ( )
A.化肥使用量过大、不合理灌溉
B.不合理的灌溉、化肥使用量过大
C.海水入浸、不合理灌溉
D.排放工业废水、化肥使用量过大
7.导致甲区域土壤含盐度高的根本原因最可能是 ( )
A.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
B.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导致入海径流量大减
C.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
D.地壳下沉,海洋面积扩大
8.据图判断,尼罗河三角洲土壤含盐度分布规律为 ( )
A.自北向南、自东向西递增
B.自东西向中间增加
C.自河流向两侧增加
D.自内陆向沿海、自河流向两侧增加
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a 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②b 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d 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图中e 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 )
①沙尘暴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台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图“全球不同程度退化土地的分布情况”(1997年数据),回答11~13题。
11.关于下列各洲退化土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亚洲土地退化以土地盐碱化和土地沙漠化为主
B.非洲严重退化土地占全球的比重,高于其他大洲
C.南美洲严重退化土地面积超过北美洲
D.欧洲退化土地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小
12.如图所示,澳大利亚几乎没有严重、极严重退化土地,其主要原因是 ( )
A.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沙尘暴少发
B.农业区降水较丰沛,灌溉量小
C.降水丰沛的地区,水土流失较轻
D.地广人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适度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象。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读图回答13~14题。
13.比较两幅形象,可判读和分析出 (  )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14.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生态整体模型试验,是在短期内检验实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两图,据图回答15~16题。
15.据图示判断,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的关系是 ( )
A.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负相关
B.植被覆盖度与径流产生量呈线性正相关
C.植被覆盖度提高20%,径流产生量相应增加20%
D.植被覆盖度在20%~60%之间时,径流产生量最大
16.根据图示情况,在考虑了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后,黄土高原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度是 ( )
A.20%~40%之间
B.40%~60%之间
C.70%~85%之间
D.85%以上
2007年12月7日,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国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计划于2009年完工。与此同时,中国正着手在长江上游(即金沙江下游)建造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总发电量将是三峡电站的两倍,其中溪洛渡电站已于上月实现截流。据此完成19~20题。
17.关于溪洛渡水电站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区域主要为高山高原气候
B.该区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C.该区域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
D.该区域整治的重点是防治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18.溪洛渡水电站建成以后将对长江三峡产生的影响有 (  )
A.减少三峡水库泥沙淤积
B.水库控制了长江流量,因此三峡大坝年发电总量将减少
C.长江枯水期,三峡水库的水位将进一步降低
D.对三峡工程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下图所示中甲是某著名湖泊,乙表示其水位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7~20题。
19.乙图所给的信息能明确说明 ( )
A.4、7两月的水位差比1、4两月的水位差大
B.4、7两月的水面积差比1、4两月的水面积差大
C.4、7两月的水量差比1、4两月的水量差大
D.4、7两月的盐度差比1、4两月的盐度差大
20.与③河段河流水文特征不符合的是 ( )
A.淡水水质 B.夏季断流 C.春季凌汛 D.夏季洪涝
下图表示“中国的大庆油田,俄罗斯的罗马什金油田、杜玛兹油田和土库曼斯坦的古姆达格油田采油速度与最大采油速度之间的比值随投产时间的变化曲线图”(比值为“1”时,即达到“巅峰时刻”)。读图,完成5~6题。
21.图示曲线反映了 ( )
A.古姆达格油田开采时间最晚
B.大庆油田稳产、高产时间最长
C.罗马什金油田储油量最大
D.杜玛兹油田的开采率最高
22.有关石油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目前世界上利用的石油资源主要来自中亚地区的油田
B.近年来中国石油产量保持平稳增加的态势,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C.应对石油危机的主要措施是降低石油价格
D.中国石油利用的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
辽宁省阜新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2008年3月,阜新市被国家界定为首批资源枯竭城市。2008年10月,辽宁启动实施“突破阜新”战略。据此回答23~25题。
23.“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主要依据是
①矿区有大量废弃土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 ②交通条件优越 ③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④农业能承载更多劳动力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4.“突破阜新”战略采取了如下部分措施,与鲁尔区治理思路不一致的是 ( )
A.加快推进煤化工,特别是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项目
B.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
C.省直部门帮扶阜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D.在发展战略格局上,把阜新纳入沈阳经济区,建设沈阜经济产业带 ( )
25.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二、综合题
26.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人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3)弱水下游流人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 、 、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 、 。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27.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正在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能源工业是沿海产业带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图甲为“江苏沿海产业带位置图”,图乙为“江苏沿海产业带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乙 a、b、c三处中,风力发电场最宜建在  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 __________ 。
(2)沿海建设风力发电场最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填代号)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影响鸟类栖息 D.影响沿海气候
(3)沿海产业带新建的火电站宜选择在港口附近,主要原因是        。
(4)田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已于2007年5月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请简要分析江苏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
28.读“两湖泊示意图”,完成问题。
(1)甲图中湖泊周围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风力;流水)乙图中平原地区沉积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风力;流水)
(2)说出甲图所示地区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分析近年来,甲、乙两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试分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可能产生的问题。
29.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过杰出贡献。1980年,辽宁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广东省的两倍,而目前仅为广东省的一半。读“我国某工业基地图”,回答问题。
(1)图中城市A为 ,B为 。
(2)简析图示区域在发展初期凭借的优势条件。
(3)简述当前图示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境。
(4)请谈谈图示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0.2010年8月31日,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我国又一条横贯东西的能源大动脉“川气东送”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并投入商业化运行。工程管道总长2170公里,其中干线全长1635公里,设计年输净化天然气120亿立方米。阅读“川气东送主干管道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请说出气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原因。
(2)请简要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对目标市场的积极意义。
(3)为保护沿线地区的环境,“川气东输”工程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分析在气源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最有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
(4)说明普光附近天然气开发的不利条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首先从三角坐标系中可读出草地约占68%,耕地约占23%,其它类地约占9%;BD的读数都是正确的是,但草地所占比重较大,为“主要类型”。
2.B 干旱地区的沙漠边缘之所以出现绿洲,是因为有河流流经或有地下水出露,其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上游地区过度利用水资源,因此选B。
3.D 土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土地退化过程中生物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下降,地表反射率上升,固定沙丘活化。
4.B 沙漠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降低风速即可减缓沙漠向铁路的蔓延。
5.D 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旅游业既尽可能少地影响环境,又可带动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6.C 7.B 8.D 图示为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中间为尼罗河,北侧为地中海,再结合图示信息不难判断第8题选D。随着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入海径流量、泥水减少,导致河口三角洲退缩,海水入侵,越靠近海岸,盐度越高。在河流两岸的农业区,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随着大水漫灌,可能导致盐碱化,但靠近河流地区,受淡水影响,盐度较低。
9.A  a 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 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 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而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在东北林区。
10.B 森林破坏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不同。e 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易造成水土流失。
11.B 注意读图,看清选项中的“严重退化”、“退化”,结合图形容易排除CD;亚洲土地退化的原因复杂,水土流失、荒漠化更多。
12.D 13.C 全球来看,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为人地矛盾尖锐,过度资源(过牧、过垦、过樵等),导致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因此12题选D,
13.D 图示显示,三角洲面积减少,故泥沙含量减少;三角洲故道南岸侵蚀作用增强;河流主流由东南改向东北。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14.B 河口三角洲附近泥沙沉积作用强,河流水量小,不适宜建设大型港口、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旅游。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合理利用方式是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15.A 认真读图,可看出二者负相关,但并非线性相关,BC错;植被覆盖度在20%以下时,径流产生量最大。
16.C 从右图中看出,当植被覆盖度大于70%时,随植被覆盖度增加,减沙效益基本不变,因此70%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佳结合位置。从左图看,植被覆盖度达到80%左右时,其生态效益已经十分明显。结合两者,选C。
17.C 由图中经纬度、河流形状及省界可知: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农业商品率较低;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四周多高山,夏季降水集中,多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长江水患主要在中游河段。
18.A 溪洛渡水电站建成后,会拦截一部分泥沙,减少三峡水库的泥沙淤积,但对长江流量影响极小。
19.B 正确读图,真正显示的只有面积的变化,水位、水量、盐度只能靠推测,只是一种可能性。
20.B ③河段如果断流会发生在其水量少的季节,冬季。
21.B 读图可知,大庆油田稳产、高产时间最长。
22.D 中国石油利用效率低,节油潜力大。我国石油生产量远小于消费量。
23.A 因煤而兴,附近农业人口比重相对较少,加之废弃土地的再利用,人均土地资源丰富。工业较发达,非农人口较多,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24.C A、B、D三项均符合鲁尔区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业布局,
拓展交通网等措施,省直部门帮扶则体现了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25.D 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由于寻找了新的经济增长点,GDP不一定会下降;第一产业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口部分迁出,迁出人口量取决于其转型是否成功;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以促使经济复兴。
二、综合题
26.(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
(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27.(1)b 风能资源丰富 用地条件较好
(2)C
(3)利用海运条件运进煤炭资源
(4)江苏经济发达,用电量大;常规能源资源缺乏;核电是清洁能源(新能源)。
28.(1)风力 流水
(2)荒漠化、盐碱化(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3)甲处:由于沿河两岸引水灌溉用水量过大,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水流量减少;气候变暖,源头附近冰川退缩,加之蒸发量增大;乙处:流域内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
(4)湖泊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湖区及长江干流洪涝灾害日趋严重;泥沙淤塞,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渔获量下降,农民收入降低。
解析:甲为咸海,地处干旱的内陆地区,乙为洞庭湖,地处湿润的季风气候区。(1)(2)不难做答。
(3)干旱地区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注入的水量减少,结合咸海附近的实际情况,灌溉农业区消耗大量径流,且径流的补给可能减少。湿润地区湖泊面积的缩小,主要考虑泥沙淤积,洞庭湖周围又围湖造田较多。(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湖泊面积、深度变化还需考虑内力作用的影响)
(4)其实就是湖泊效益的反面。防洪、航运、供水、养殖、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29.(1)鞍山 抚顺
(2)丰富的铁、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
(3)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产品竞争力不高。
(4)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②改进技术工艺,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全面改造提升加工制造业,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③全面治理环境污染;④利用沿边和邻近韩国、日本的地理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⑤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有关的地理事物。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不难判断出该地区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1)考查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
(2)关键要注意“区域的发展初期”。
(3)工业结构偏重,资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设备老化等,成为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
(4)结合鲁尔区,从政策、自身优势、生产技术、环境治理等方面加以阐述。
30.(1)地处山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季风气候区,降水变化率大,地质灾害多发,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
(2)大量使用相对清洁的天然气替代煤炭作为能源,可以有效改善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缓解能源短缺状况;缓解煤炭运输对铁路的压力;提供充足的化工原料,促进化学工业发展;拉动相关产业(服务业、商业、建筑、建材等)发展,增加就业、增加收入等。
(3)可能导致水土流失。过度的人类活动,可能破坏当地植被,因川渝地区降水多且集中(降水变率大,多暴雨),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中小河流众多,生态环境脆弱,在强烈的流水侵蚀下,可能出现水土流失。
(4)资金和技术水平不足;经济落后,天然气的消费量较小;交通不便,管道运输能力欠缺,基础设施落后;山区地形,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1)生态环境脆弱主要表现为易遭到破坏、破坏后又难以恢复,再结合气源区为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山区进行分析即可。
(2)能源调配工程对目标区的意义主要考虑: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促进经济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防治污染;专有线路,缓解原来线路的交通紧张状况;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
(3)分析问题,不要说出问题本身,还要简单阐明问题产生的原因。气源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变率大;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山区,地形起伏大,可判断主要生态问题可能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
(4)矿区开发条件主要考虑资源多少、生态环境、资金、技术、市场、交通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