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比热容》教学设计执教:-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2、知道比热的单位是J/(kg·℃)及其读法3、会查物质的比热表4、 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同时,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法建议建议一: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同,两个电热棒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容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食用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建议二:在介绍比热容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容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也不同.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容进行解释.教学过程引入夏天到了,同学们都喜欢去海边玩水,在水中感觉很凉爽,但是到了沙滩上却感觉沙子非常烫脚。水和沙子都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升高的温度却不同,说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演示实验: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情况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用相同的电加热棒加热,用电子温度计显示温度,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它们温度的变化,由学生观察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物质 质量 加热时间 吸收的热量 升高的温度水 相同 相同 相同 食用油 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度变化小。强调:用相同的电加热棒加热,在相同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加热时间反映的是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分组实验: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情况物质 质量 加热时间 吸收的热量 升高的温度水 相同 4分钟 相同 沙子 实验结论: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度升高少。物质 质量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 吸收的热量水 相同 室温到50℃ 沙子 实验结论: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这两个结论都说明了水的吸热能力比较强。(用人吃饭的能力强弱与吃的多少,容不容易吃饱做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吸热能力强弱与吸收热量多少,升高温度多少的关系。)比热容物理意义:表示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定义:组成物体的某种物质,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kg·℃)表示质量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看各种物质的比热容,归纳得出: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只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应用沙漠昼夜温差大昆明四季如春海风的形成汽车冷却剂用热水取暖55度杯的秘密板书设计比热容物理意义:表示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定义:组成物体的某种物质,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kg·℃)表示质量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只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