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侧向滑步推实心球》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学、合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八年级学生,学生在学习对实心球教学接触不多,差异较大,但他们又对田赛项目学习有很强的新鲜感,在以前的学习中他们表现出对实心球练习的好奇,学习中会表现出主动性与积极性。教材分析:原地侧向推实心球是一个技术较强的教材,本次为第二次课,在第一次握球与持球的基础上,经过原地徒手练习,形成原地推实心球的基础。本课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习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的基本技术,体会发力顺序:蹬地——转身——挺胸——顶肩——推手——拔指。重点:侧向推实心球的最后用力。难点:蹬地——转身——挺胸——顶肩——推手——拔指。教学目标: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的基本技术。素质目标:通过练习发展学生身体灵活性、协调性和爆发力。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勇往直前的品质。教法分析针对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通过采用此方法使学生了解动作技术要点,建立正 确的动作表象。分解法——该动作较复杂,采用分解法使学生更加清晰动作要点。完整法——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动作技术,再分解练习的基础上初步体会完整动作。教学过程准备部分:进行课堂常规教育。通过徒手操的准备活动及练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活跃度,为进一步教学做好准备。基础部分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掌握握球与持球。通过新授,传授学生站位、准备、发力顺序及上步,最后保持者身体平衡。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地侧向推实心球技术。结束部分:通过小游戏,放松学生身心。预期效果1、70%的同学掌握基本技术2、平均心率110次/分左右3、练习密谋45%左右八、教学条件实心球25个,40M*40M场地侧向滑步推实心球教师:教 材 侧向滑步推实心球 难点:原地侧向推实心球的用力顺序,最后保持身体平衡重点:发力顺序:蹬地—转髋—挺胸—顶肩—推手—拔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习原地侧向推实心球技术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发展学生身体灵活性、协调性和爆发力 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师修改意见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好场地、器材,等候上课。 体育委员带领全班同学按约定地点集合,检查到班人数并向老师汇报出勤情况。 学生自己带操,培养自主能力开 始 部 分 一 课 堂 常 规 在集合地点观察学生,并检查学生人数及服装。 2、“同学们好!” 3、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揭示目标和要求。 安排见习生。 全班成二列横队集合。 组织如图一 ×××××××× ×××××××× ×××××××× ×××××××× △ ★ (图一) 1、“老师好! 2、认真听讲,明确学习内容和要等。一 热 身 活 动 绕着篮球场慢跑两圈 完成关节活动 (1)伸展运动;(2)扩胸运动;(3)体侧运动;(4)体转运动;(5)腹背运动;(6)弓步压腿;(7)跳跃运动;(8)四肢各关节活动 要求:活动充分 全班排成两列纵队慢跑两圈 ×××××××××× ×××××××××× ×××××××××× ×××××××××× △ 3、由学生领操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基 本 部 分 基 本 部 分 复习 原地侧向推实心球技术要点 (一) 1.握球:手指自然张开,球放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大拇指及小拇指支撑,掌心空出。 2.持球:球放于锁骨处,头稍向右靠,用颈部及下鄂处紧俏贴球,右手项球,肘部外展。 (二) 1.原地正向推实心球 向下推实心球 每位同学完成三轮 2.原地正向推实心球 向上推实心球 每位同学完成三轮 组织形式 ×××××××××× ×××××××××× △ ×××××××××× ×××××××××× 每位学生练习三次 练习形式 ×××××××××× △ ××××××××××新课 练习侧向持球 空手练习侧滑步 分解动作 喊口号,一二三四, 每个节拍对应动作 一定要有滑步动作 持球练习侧向步推实心球 每位学生完成三轮 组织形式 ×××××××××× ×××××××××× △ ×××××××××× ×××××××××× ×××××××××× △ ××××××××××比赛与展示 每组同学再投三次,选出成绩最好的两名同学进行展示 每位同学投两次 ×××××××××× △ ×××××××××× 学生热烈鼓 掌放松部分 小游戏:前后左右上下 前是往前一步,后是向后一步,左也是往左一步,右也是往右一步,上是往上起跳,下是下蹲。 有时不规则喊口令,练习学生的反应能力 ,同时也能达到放松效果。 ×××××××××× ×××××××××× ×××××××××× ×××××××××× △结 束 部 分 小 结 一、集体讲评,评估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学生。 二、布置回收器材。 三、师生再见 一、学生四列横队集合队伍,并自我评介。 二、学生能积极进行放松。 要求:放松、调整呼吸。 三、师生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