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2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教材中的第五个基础实验。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以及药品的取用、称量、量取、溶解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实验技能。化学实验的功能不仅仅在于验证和扩展化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为学生走近科学提供一种独特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操作和体验,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这对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个实验活动看似简单易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在教学上平铺直叙影响课堂氛围;特别是做分组实验,对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要求,避免在活动中会出现大量的操作错误及纠正这些需要占用很多的课堂时间;针对现在的学生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现状,普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际应用的意义。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难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导学多媒体复习展示:1.蔗糖溶于水实验提问: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多媒体复习展示:2.碘和高锰酸钾分别溶于酒精和汽油的实验问: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引出本节的内容: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活动1【活动】实验探究一:配制50克质量分数是6%的氯化钠溶液导学: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配制6%的食盐水。我们先一起来看桌子上的仪器和药品(师生一起: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胶头滴管、水、食盐)。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总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与同学们分享。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适当总结: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1?计算;2?称量;3?量取;4溶解;5?装瓶,贴标签。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 g×6%=3 g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 g-3 g=47 g小结:要配制50克6%的这种溶液,需要水47克,氯化钠3克。实验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明确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复习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我们共同计算要配制50克6%的选种液,需要水和食盐各多少克?第一种方法用氯化钠和水来配制溶液同学们完成得相当出色。但有时候,我们用到的药品不是纯净的溶质,而可能是某溶质质量分数的浓溶液,那在配制时又该怎么操作呢?学生:往浓溶液里加水啊!教师:不错。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试。活动2【活动】实验探究二:如何用的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克3%的氯化钠溶液用已配制好的6%的氯化钠溶液如何配制50克3%的氯化钠溶液,其步骤总结如下:1?计算;2?量取;3?混匀;4?装瓶,贴标签。学生:先计算:要配制50克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各多少克?教师:请大家继续谈谈你的具体计算方法。学生:因为是加水稀释,所以整个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我们不妨设所需6%的食盐水的质量为x,那么其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就为6%x,而50克3%的食盐水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50 g×3%=25 g。教师: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计算出的6%溶液是溶液的质量,可是液体的量取在生活中更多的是用体积表示,那该怎么办呢?学生:用密度公式换算一下就行了。教师:一般情况下,6%的盐水的密度大约为1.04 g/L。学生:(进行计算)教师:我们的计算结果是:需要水的质量为 25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为 24 mL。完成以上计算后,接下来应该怎样操作呢?学生: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24 mL倒入一只干净的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量取25 mL水,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后装瓶,再贴上标签。活动3【误差分析】:1、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2、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活动4【活动】反思质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和技能,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册及基础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