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期中考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期中考试

资源简介

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期中考试
22. (12分)
(1)(4分)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考场/座位号:

[0] [0] [0] [0] [0] [0] [0] [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1] [1] [1] [1] [1] [1] [1] [1]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 [2] [2] [2] [2] [2] [2] (2)(6分)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 [3] [3] [3] [3] [3] [3] [3]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4] [4] [4] [4]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3)(2分)
单选题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23.(12分)
解答题 (1)(4分)
21. (12分)
(1)(3分)
(2)(6分)
( 2)(4分)
(3)( 分) 5
(3)(2分)
24. (12分)
(1)(3分)
(2)(3分)
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
者做任何标记
(3)(6分)
25. (12分)
(1)(5分)
(2)(4分)
(3)(3分)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DCC 6-10 BBABC 11-15 BCABD 16-20 CACBC
二、非选择题
21.(1)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3分)
(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在五四运动的巨大压力下,中国代表团作出了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的决定。(4分)
(3)新文化运动(1分)联系: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理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
22.(1)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召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4分)
(2)表现: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影响:(国内)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国际)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写出两个角度中各一句)(4分)
(3)坚持中共领导;团结各族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国情;开拓创新等(2分)
23.(1)东京,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颁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确立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建立了共和政体;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校。(内容,影响各两分)(4分)
(2)A民族、B民主(2分);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4分)
(3)1946年6月,蒋介石指挥军队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2分)
24.(1)举措: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3分)
(2)资本主义工商业;(1分)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2分)
(3)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走自己的道路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
毛泽东把马克思普遍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国国情出发,1956年底基本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前苏联虽经过多次改革,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不适应苏联国情,导致苏联解体,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尤其进入新时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综上所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评分建议:任意一点史实或制度+影响 结论 6分)
25.(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分)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2分)实施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1分)
(2)保家卫国(2分)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分)
(3)爱国主义。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挥着“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的作用。 (3分)2021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期中考试
出卷人:陆佳子、楼淑颖、赵丽灵
卷 I
说明:本卷有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请用铅笔填涂到“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 鞠躬礼兴,跪拜
礼灭 ”中国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其中处于两线作战境地的国家有( )
① 德国 ② 俄国 ③ 奥匈帝国 ④ 英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
A. 运动遭到英国当局的残暴镇压 B. 英国被取消了在埃及的特权
C. 埃及获得彻底独立 D. 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4.下面四幅图描述的是红军长征路线上真实情景,其顺序正确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 ③过草地 ④飞渡泸定桥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5.如何处理好中国的边界问题,一直被中国历届领导人所重视。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
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
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提出( )
A.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 求同存异方针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改善中美关系
6.右图是《不会被传染!》的漫画。左边床上的美国人说:“多么
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右边床上依
次是:中间的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
病、法西斯流感。对此图解读正确是( )
A. 此图反映的时间可能在一战前夕或一战初期
B. 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当时盲目乐观的心态
C. 此图反映了当时严峻的亚洲局势
D. 此图揭示了美国对当时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
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20世纪上半叶,人类历史上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拍摄了许多关于一战与二战
的影片,以下影片所反映的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有( )
①《中途岛海战》 ②《决战斯大林格勒》 ③《柏林战役》 ④《莫斯科保卫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9.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每个历史事件都有一些
关键词,比如处置战后德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巨头、战后
格局。下列最符合这些关键词的事件是( )
A.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B. 雅尔塔会议 C. 开罗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10.“社会在变,人和国家要获得发展都要适时而变,变化有着奇迹般的效果”,二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福利国家的发展
③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1.1947 年,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
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是指( )
A. 围攻中原解放区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胜利 D. 渡江战役
12.1947 年 11 月,中共中央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
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
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一规定( )
A. 巩固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B.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框架
C. 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需要 D. 表明解放战争即将转入战略反攻
13.人们看到长春市南湖公园的解放纪念碑时,不禁想起 1948 年解放长春的战役。它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4.1949 年,某次会议通过了以下若干决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为北
京,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这次会议应该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七届二中全会 D. 中共七大
15.下列能体现年代尺中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是( )
①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③“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企业先后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 1984 年、1992
年和 2001 年。下列史实与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有直接关联的是( )
A. 海南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 B.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D.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7.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
是在对历史现象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B. 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C. 1945年 10月 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
D. 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8.近年来,我国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不惑于纷乱现象,不畏于艰难险阻,以元
首外交扩大全球朋友圈、以开放合作谋求各国共同发展,力倡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改革,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这表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① 从各国共同利益出发,促进共同发展 ② 坚持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 主导全球多边治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9.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组织的标识图案,其中“致力通过多边贸易,实现全球范围内
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是( )
A. B. C. D.
20.据统计,世界上最富的 20%和最穷的 20%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1970 年为 30︰l,1990
年为 60︰1,2018 年为 74︰1,现在还在继续扩大。对以上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B.上述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落后
C.说明经济全球化后,世界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 D.贫困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问题
卷 Ⅱ
说明:本卷有 5题,共 60分。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1.(12分)电视剧《觉醒年代》引发观剧热潮,中国觉醒的人,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
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之选择】材料一:
(1)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一中的思想选择、政党选择、道路选择选择分别是什么?(3分)
【内外之互动】材料二:对于五四运动的爆发……在巴黎的中国政治领袖、中国学生各组织、
华侨代表等,每日必往中国代表团总部,不断要求代表团明确保证,不允保留即予拒签。他
们还威胁道,如果代表团签字,他们将不择手段,加以制止。” ——《顾维钧回忆录》
(2)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蕴含着中国内政和外交深刻互动,请用史实说明五四运动前后
这一深刻互动。(4 分)
【终结即开始】材料三:“五四运动虽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
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新的方向。”
——陈独秀《二十七年以来国民运动中所得教训》
(3)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率先觉醒,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说说两件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你是如何理解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新的方向”的?(5分)
22.(12分)始终以人民为江山,中共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筚路蓝缕奠基立业】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中国共产党人建立
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走出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新道路,南湖红船的
曙光开始照亮华夏大地。 ——《中国 1921》
(1)如何理解“南湖红船的曙光开始照亮华夏大地”?(4分)
【民族大义挽救危亡】“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
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
(2)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谅解”的表现,并从国内国际两个角
度谈谈“共赴国难”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影响。(6分)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
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定能够实现!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综合以上材料,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哪些启示?(2分)
23.(12分)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让我们一起完成一次关于历史人物的项
目化学习。
寻访人物足迹: 续写历史思考: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
者,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檀香山、东京、广 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自觉觉些什么
州、南京等地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
请你结合他的革命经历,任选一地列出 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寻访的地点并说明它的重要影响。(4 第一件叫做 A 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 B
分) 精神的自觉。这回革命,……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
(示例:檀香山寻访兴中会成立的地点, 绝大的意义……为什么要纪念这个意义?为要我们
兴中会是近代第一个革命团体,孙中山 把这两种自觉精神,越加发扬,越加普及,常常提醒,
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影响深远。) 别要忘记。——摘引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2)请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文中 A:
B: 处;并续写文中“历史上看来,
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 ”。(6 分)
思考人物变化: (3)与 1945 年相
漫画《磨好刀再杀》的背景:1945年秋, 比,人们对蒋介石
陪都重庆的民众、国军等高举国旗和蒋 的态度发生了变
介石画像开展庆祝活动,民众对他报以 化,根据材料分析
热烈掌声和欢呼声。1946年夏,国内的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
形势正发生新的变化,在“和平方案” 因。(2 分)
的背后,蒋介石的行径激怒了有良知的
中国人。1947年初,这幅漫画发表后,
人们到处都能看到它。
评价历史人物方法:对于不同的历史人物应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价。
24.(12分)道路选择影响深远,战略决策根系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
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⑴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3 分)
材料二:一方面,国家对资本家原有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评估,以核实私股股额,在合
营期间,每年给资本家发股息……另一方面,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私方
人员作出工作安排。这样,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是 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
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⑵材料二中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属于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什么的
转变?(3分)
材料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斯大林模式长期桎梏下,国家
发展受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挫折……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
设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 1978年增
长了近 272倍……进入新时代,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相关史实,加以论证。(温馨提示: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6分)
25.(12分)和平与发展,是永远的时代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的国际舞台上,每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发展,谋求“新生”。1920 年,国
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其中第一条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
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自治。”……美国在 1933年将 1000多万英亩成熟待摘的棉花耕掉,
面对混乱不堪、无序竞争的美国经济,政府大胆借鉴计划经济的管理机制,进行经济改革,
从而使美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为争取实现自治,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发动了什么运动?引发美国经济“混乱不堪”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办法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5分)
材料二: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
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
道:中国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2)材料二中提到的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 怎样理解抗美援朝结束后,中国一跃成为一
个不能再被敌人轻视的世界大国?(4分)
材料三:电影《长津湖》的热播让我们重新的见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其寒冷
严酷的环境下,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奋战的战斗精神,扭转了战争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
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让世
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
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4)材料中的这一伟大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文化软实力知识,用这一伟大精神所发挥
的作用来解释“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的原因。(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