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全科)

资源简介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不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A.力的单位:N B. 质量的单位:kg
C.长度的单位:m D.时间的单位:s
2.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是平均速度是( )
A.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C.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0m/s
D.在市区某段对汽车限速,不得超过60km/h
3.关于位移和路程的关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的两段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等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
B.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
5.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表示速度变化越来越慢
D.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小
6.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科学的研究,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错误论断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开普勒 D.胡克
7.关于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说明了,只要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物体,必然受到外力的作用
B.在地面上滑行的物体只所以能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外力来维持它的运动状态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而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
D.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消失以后,物体运动的速度会不断减小
8.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3N和8N,其合力最小值为( )
A.1N B.3N C.13N D.0
9.人乘电梯匀速上升,在此过程中人受到的重力为G,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为FN,人对电梯的压力为FN’,则( )
A.G和FN是一对平衡力 B.G和FN’是一对平衡力
C.G和FN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G和FN’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0.如图所示,拖拉机拉着耙耕地,拉力F与水平方向成α角,若将该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它的水平分力为( )
A.F sinα
B.F cosα
C.F tanα
D.F cotα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________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伏,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
1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在小车的牵引下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
间间隔T=0.1s。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    m/s2,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C=    m/s.
13.质量为4kg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受到10N的水平力作用,则2s末的速度为     m/s,2s内的位移为    m
14.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某同学站在升降机中的磅秤上,某一时刻该同学发现磅秤的示数为40kg,则在该时刻升降机可能做       运动
15.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    成正比,跟物体的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牛顿第二定律。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在轻质弹簧下端悬挂一质量为0.1kg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弹簧伸长了1cm,取g=10m/s2。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17.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对木块施F=4N的水平作用力。求:
(1)木块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大?
(2)3s末木块的速度为多大?
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求:
(1)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
(2)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之惑:人文何用
刘伟见
如今一走进书店,占据畅销榜上的多是生活实用类书籍,不是身体保健类的读物就是职场竞技类的作品,就连小说,也是官场、职场类小说最为火爆。思想、哲学、文化类的人文读本已经很难销售上榜了— —社会竞争、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到了出版。一个时代人文作品的创作与传统经典的阅读往往与其时代精神状况密切关联,行走在实用凸显、人文消退的书的丛林里,阅读之惑油然而生:人文何用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恰恰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今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原因是孔子在“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无价贡献”。对于孔子思想,我们至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农耕文化的落后思想。这使人想起《法华经》中佛祖以三车比喻人自身本有宝藏,而一味向外寻求。传统文化的疏离,使国人陷入对本国文化的无知和对来自外人赞誉的诧异中。
不久前辞世的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在与温家宝总理见面时曾说,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最近出版的《20世纪诺贝尔奖获得者辞典》中,讲述了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人文修养的故事。如法国科学家里歇,他同时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创造力与自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则大力推崇中国的老庄,认为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
人文是什么,是人由历史、现实而提升出来的精神气质,它呈现、凝结于文化之中。就像人皆有骨架身体,但人的修养体现在他的精气神中。但现实发生的倒置是:人必须以生理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然后再满足精神需求。生理需求一旦满足后,精神需求反而无所适从。所以,人文润泽恰如生理需求,是人快乐生活之两翼。阅读与此同理,我们不能只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还要体会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安静。
人文涵养缺失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人们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文化环境,所以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密切联系。同理,人们无法逃离母体文化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因为一国之母体文化不仅表现在书籍上,还表现在典章制度 、器物风俗、行为礼仪、风俗习惯上。读书不仅要读书本,还要读山川、读风物。确实,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临河川而叹逝水,其中蕴味,大可玩味。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言山川之登临,可使所读之书与事理情景相接通,与此同理。所以,提高我们的人文涵养,要从学习本国的文化精要开始。
当前面临的一个困惑是:知识界通晓传统的大家很少,一提倡学习本国文化精要就容易陷入利弊之争。而通过学习浅尝传统之妙的人又在某种名利驱动下去大讲传统,面临理论质疑又难以回应。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使大众无所适从,人文涵养之提升可谓难矣。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趣味,在忙碌之余放一把椅子在阳台看看十五的月亮。而不是只在八月十五才看一眼圆月,在不断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把眼前的得失放到长期的规划中去考量,通过阅读获得历史的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你能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因此,从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中走出来,阅读人文,丰富情趣。
(2009年12月1日《中国青年报》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人文消退”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当今时代精神密切关联,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实用至上的思想日益延伸。
B.当今日益分歧的多元主张导致人们无所适从,学界又不能及时廓清迷雾,正面引导。
C.片面追求生理需求的满足,迷失在知识丛林的获取中,无法体会阅读带来的内心安静。
D.部分国人对本国文化的无知或错误认识,忽略了它是提高人文涵养的最基础部分。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科学家影响很大,法国科学家里歇也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大力推崇老庄。
B.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丰富的人文修养验证了钱学森先生“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科学知识,也很需要人文艺术知识”的观点。
C.从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很高的学者、新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人科学家高锟先生的身上可以看出人文和科学并不矛盾。
D.在竞争之余思考一下生命的价值,在获取的时候尝试一下放弃,通过阅读获得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也许能得到积极启发。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 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走出畅销榜杂乱的实用误导,阅读人文,获得历史先贤们关于生命和生活的主张,就能丰富情趣,得到整理个人身心的积极启发。
B.人们对事物理解的视角与自身成长环境关系密切,因母体文化内涵丰富,所以母体文化对人们成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重要。
C.读书本要与读山川和读风物结合起来,才可深刻领会人文之妙,丰富人文内涵。现今缺少大家的原因就因为对这一认识存在分歧。
D.提高人文涵养,首先要重视传统文化,使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精髓,认识到本国传统文化是人文涵养最基础的部分。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絳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4.对下列句子中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B.因杂出经义目试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农人告余以春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三、古代诗歌阅读(1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此诗写出了怎样的落雪过程?赞美了“朔雪”的那一特点?(4分)
9.刘履说:此诗“词虽简短,而托意微婉”。这“托意”的“意”是什么?(4分)
10. 名篇名句默写(8分 任选8题)
(1)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生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5)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6)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
(7)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将进酒》)libai_____________
(8)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9)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
(10)_______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3分)
哀 蝶
迟子建
我童年时曾是扼杀蝴蝶的小妖魔。大兴安岭有一种俗称“大马莲”的蝴蝶,深紫色,羽翼上有一点点赤金的颜色,它比一般在花间蹁跹的蝴蝶要大上好几倍,雍容华贵,飞起来姿态娴雅,美得令人炫目。这种蝴蝶不大喜欢徘徊花间,它们通常是在林间的草地上翻飞悠游。我和许多女孩子那时最热衷的事便是用衣服罩住这种蝴蝶,将它捉到手中,它的羽翼在我的指间簌簌抖动的时候,我们便将它在掌心拍死,然后在蝴蝶的蛹上插一颗图钉,将它按到白纸棚的灯畔。晚上拉亮电灯,哗地一照,灯畔那一圈已死的蝴蝶便栩栩如生了。
蝴蝶的美是靠羽翼的震颤来传达的,而它的死亡也是由此带来的。折断它的羽翼,它便丧失了传达美的能力。艺术的羽翼同蝴蝶一样是华美而脆弱的。比如一幅名画,它可以在欣赏它的人面前呈现丰满辉煌的羽翼,给赏画的人以一种心灵的沟通和震动,但同时,一把意外的大火会使它化为灰尘。比较而言,陶器的羽翼才算最为坚硬,无论风吹日晒雨淋,都无法伤害它的本质,即使深埋地下,陶还是陶,所以陶才最能成为中国的象征,才经久不衰。
我曾经异想天开,认为应该把伟大的艺术品放入坟墓保存。因为展览大厅明亮的光线会使一幅画改变颜色,人的混浊的呼吸会伤害画的神经。但是如果创造艺术是为了让它进坟墓的话,那么人类又如何进行艺术的传达呢 又如何进行精神的交流呢?人是渺小的,艺术却是巍峨的。我们无法得到梵高身上的一片指甲,但他的向日葵却比地球上所有开放的向日葵都灿烂、明亮和忧伤;我们无法得到柴可夫斯基的一根头发,可他的音乐的羽翼将在漫长世纪的空中低回,并且深深地感染着一代一代的人。所以我不再做把艺术品放入坟墓的梦想。我们庆幸人类的先知,他们创造了音乐、绘画、建筑、文学等等的艺术形式,他们向我们传达了已逝世纪的辉煌与宁静,喧嚣与平和,他们艰难地扇动着艺术的羽翼,告诉我们战争、和平、瘟疫、繁华、颓败等等人类曾经历过的一切,我们承受并延续着这一切。埃及的金字塔不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的永久纪念碑,也可能再过几万年没人会知道梵高、莫扎特、海明威这些在我们这个世纪仍被视为伟大的人物,因为艺术的羽翼既长久又脆弱,它很可能在飞向某一个世纪的途中而彻底消失在茫茫宇宙中,创造这艺术的人的名字也一同沉沉地消失。但这些担忧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总会有艺术的羽翼会飞向未来的天空,它仍能给人带来生存以外的惊喜和慰藉。如同童年时我在苍茫的暗夜中哗地拉亮电灯,能看到那圈美丽的蝴蝶一般。
我曾写过一篇悲观的文章《谁为这个世界送葬》,说是大地上翻飞的画卷、四散的书籍、破败的琴和空旷的建筑为这个世界送葬。当一颗流星最后一次划破天幕,它会看到大地上我所设想的壮观场景,没有比这种送葬更动人的了。
这种杞人忧天的想法其实缘自内心深处对艺术深深的痴迷和渴望,也可视为对自己精神追求的一种激励。于是,艺术会为这个世界送葬成了我深信不疑的一个真理。人死后暴露出的白骨是那么千篇一律,可人的心灵创造出的艺术光华却又是那么斑斓夺目。这样想来,艺术的确是完善人生的一种途径了。
当我按住蝴蝶,当它的羽翼在我指间轻轻颤动,我还会扼住它的呼吸吗?虽然我知道蝴蝶不经我的手早晚也会成为泥土的一部分,但现在我的心还是为二十几年前的过失而颤抖了。能够让羽翼震颤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不然那羽翼又有何用 静止千年的美,也抵不上飞翔一瞬的美更动人心魄,因为后者是一种流光溢彩的美。所以我深深祈祷艺术的羽翼不要轻易被人折断,让它自由地颤动并且深入人心吧。同时,我也愿意在这遥远的北国,深深地向着极北的童年生活领地鞠一躬,哀悼那些毙命于我掌心的蝴蝶。
(选自《我的世界下雪了》,有删改)
11.“人是渺小的,艺术却是巍峨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为什么这样说?(5分)
12.文章第4段《谁为这个世界送葬》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3.本文以“哀蝶”为题,有哪些内涵?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8分)
14.作者认为,“埃及的金字塔不可能成为人类文明的永久纪念碑 ,也可能再过几万年没人会知道梵高、莫扎特、海明威这些在我们这个世纪仍被视为伟大的人物”,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15.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拮据 攻讦 孑然 张灯结彩 桀骜不驯
B.阴暗 殷红 姻缘 万马齐喑 音容笑貌
c.惬意 盗窃 契约 提纲挈领 锲而不舍
D.赦免 威慑 赊账 跋山涉水 拾级而上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上说:“一座城市的面子不在高楼大厦在厕所。”其实,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道理。
B. 山西省人大一名年轻人,被网友曝光“毕业三年‘火箭’提副处”,对于这种平步青云的现象,网友笑称谁见谁眼红。
C. 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2月24日呼吁塔利班组织领导人及其他阿富汗反政府组织参与到和平进程中,签订城下之盟,以结束持续10年的阿富汗战争。
D.一战成名的林书豪目前星光熠熠,烜赫一时,尤其是他从蛰伏到爆发的传奇经历,满足了人们内心深处对英雄传奇的定义和期待。
17.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韩寒认为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伤害,并提出经济索赔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10万元。
B.游客来到马鞍山市银塘镇境内的德化堂古床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全国最大的古床博物馆”的建筑坐落在采石河畔、超山脚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合肥一不满18岁男生,恋爱不成竟丧心病狂地将一花季少女毁容,烧伤程度达三度,整个人面目全非,目前警察正立案侦查。
D.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皖江城市带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合肥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 。 , , , ,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①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②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
③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⑤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⑥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
A.①⑥②④⑤③ B. ⑥①③⑤②④ C. ③⑤①⑥②④ D. ⑥①②④③⑤
19.下面的漫画,内涵深刻、丰富。请拟写一个能揭示其内涵的标题,不超过6个字,不得以“无题”或“写字”为标题,也不要出现英文字母;然后说说理由。(5分)
标题: (不超过6个字)
拟写理由:
20.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
相同。(6分)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她可以启发人们去思索生活,去寻求生命的意义。高山教人以刚强,溪流教人以欢快;菊花教人以高洁,绿茵教人以质朴;大海教人以胸怀豁达,森林教人以庄重沉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结合自己思想经历,以“大自然的启迪”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每题2分,共60分)
1.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是由于( )
A、植物对地心引力发生的反应 B、植物处于黑暗中
B、植物处于强光下 D、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缘故
2.由燕麦实验得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 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
3.将燕麦胚芽甲(顶端套上锡箔小帽)和乙(自然状态)均置于单侧光下,一段时间后甲直立生长,乙弯向光源生长。这一实验结果表明
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B.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C.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D.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4.植物激素是指 A.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B.一定部位细胞合成的微量高效调节物质
C.细胞合成的有调控代谢活动的活性物质 D.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5.下列植物体结构中产生生长素较少的是
A.顶芽、胚 B.嫩叶、胚芽鞘 C.分生区、侧芽 D.老叶和根冠
6.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
A.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
B.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
C.顶芽附近的脱落酸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
D.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
7.温室里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若要保证产量,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A.喷洒N肥 B.提高CO2浓度 C.喷洒P肥 D.喷洒生长素类似
8.如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的是
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B.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具有二重性
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9.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10.欲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花的子房上,处理该花的时期和条件是
A.花蕾期,不去雄蕊B.花蕾期,去掉雄蕊C.开花后,不去雄蕊D.开花后,去掉雄蕊
11.在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的西瓜(歪瓜),若切开后,可发现凹侧的种子大部分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为
A.种子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B.发育着的种子可以合成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
C凹侧见不到阳光,不能形成种子D由于果实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部分种子不发育
12.对行道树定期进行整枝修剪,可促使侧芽发育成枝,增大遮荫面积,这是因为整枝修剪可 A.增多侧芽部位的营养物质 B. 增强侧芽部位光的强度
C.增大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 D. 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
13.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果实发育  D.果实成熟
14.下列各组激素中,生理作用最相似的是
A.赤霉素和生长素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和脱落酸D.生长素和乙烯
15.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作用
16.为了使从南方运来的青香蕉尽快成熟,以便尽早上市,可选用的措施是
A.将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B.放在薄塑料袋中
C.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   D.放在冷库中低温保存
17.细胞分裂素主要合成部位是
A.茎尖   B.根尖   C.成熟的果实  D.萌发的种子
18.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赤霉素 C.多种激素 D.乙烯
19.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20.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  )
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 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
21.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22.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23.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4.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每平方米甘蔗地中甘蔗的数量 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25.某地三年前办了一个养兔厂,由原来不到50只兔,繁殖到现在的上万只。在这三年内,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J”型曲线 B.“s”型曲线 C.直线上升 D.抛物线
26.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27.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成分还 应包括(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8.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29.免疫对于防御疾病、维持人体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在体液免疫中,产生抗体的是
A.记忆细胞 B.效应T细胞
C.浆细胞 D.吞噬细胞
30.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_器官如骨髓,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细胞如___________细胞,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如______________,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______________细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______________
免疫。
32.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A放在暗 箱中,B放在左侧有孔的暗箱中,C切去胚芽鞘尖端,D在切去尖端的切面上放上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请据图回答:
(1)向光弯曲生长的是___________。(2)直立生长的是___________,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___________。
(3)细胞分裂素主要功能是促进细胞___________。
33.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裸岩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首先是______________阶段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阶段→________ 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最后是森林阶段。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________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_______的过程。
(3)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___________。
(4)在一个森林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 ;其中的全部山毛榉树叫做 。
34.分析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1)草原上的蝗虫与羊 (2)鸬鹚与鱼 (3)大豆与根瘤菌
(4)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 ⑸稗草与水稻
35.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环颈雉引入该岛后的增长曲线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环颈雉刚引入该岛后,种群的增长曲线表现为_______型。
(2)在1937~1942年间,受 限制,环颈雉的增长曲线近似于_______型。
(3)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又称 。本例中这一数值约为 。
36.种群密度是指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 适合植物、跳蝻的密度;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 。种群的年龄组成有 ;
和 。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等于( )。
A . B. C. D.
2 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为其中的单位是米,的单位是秒,
那么物体在秒末的瞬时速度是( )
A 米/秒 B 米/秒 C 米/秒 D 米/秒
3 函数的递增区间是( )
A B C D
4 ,若,则的值等于( )
A B C D
5 函数在一点的导数值为是函数在这点取极值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必要非充分条件
6.在一次对性别与是否说谎的调查中,得到如下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得到如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说谎 不说谎 合计
男 6 7 13
女 8 9 17
合计 14 16 30
A. 在此次调查中有95﹪的把握认为是否说谎与性别有关。
在此次调查中有99﹪的把握认为是否说谎与性别有关。
在此次调查中有99.5﹪的把握认为是否说谎与性别有关。
在此次调查中没有充分证据显示说谎与性别有关。
7、 已知是函数的导函数,且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函数的图像可能是 ( )
8.函数在处的导数等于( )
A.1 B.2 C.3 D.4
9.观察式子:,, ……可归纳出式子为( )。
A. B.
C. D.
10. 已知点P在曲线y=上,a为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的倾斜角,则a的取值
范围是( )
A.[0,)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y=2x3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是 。
12.设函数,已知是奇函数,则函数f(x)的解析式为_____
13.曲线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为 。
14、曲线在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则点的横坐标为__________
15.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A⊥CB,斜边AB上的高为h1,则
类比此性质,在四面体P-ABC中,若PA,PB,PC两两垂直底面ABC上的高为h,则得到的正确结论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16. (12分)计算:(1) ; (2)
17、(12分)已知函数。
(1)求这个函数的导数;
(2)求这个函数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18 (12分).已知:
观察上述两式的规律,请你写出对任意角都成立的一般性命题并证明。
19、(12分).若函数,
(1)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使在上是增函数。
(2)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使恰好有三个单调区间。
20、(13分).设函数,其中。
(1)若在处取得极值,求常数的值;
(2)若在上为增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
(1) 当时,求的最小值;
(2)当时,若存在,使得对任意的恒成立,
求的取值范围.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山脉降水量西侧多于东侧的是(  )
A.澳大利亚大分水岭 B.英国奔宁山
C.台湾山脉 D.马达加斯加山脉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2—3题。
城市 ① ② ③
平均气温℃ 1月 5 11 21
7月 29 27 26
平均降水量(mm) 1月 47 75 1
7月 150 5 610
2.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
A.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上海 罗马 孟买
C.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3.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4、日本农业的特点是:
A、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肥,单产高
B、渔业发达,但以捕捞业为主,养殖业不发达
C、人口稠密,投入劳动力多,精耕细作
D、水果、蔬菜为主要出口农产品
5.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一带的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反气旋的影响
C.季风洋流的影响 D.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
6.西亚地区最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是( )
A.波斯湾沿岸 B.红海沿岸 C.地中海沿岸 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下图是北纬37°附近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判断7~8题。
7.图中A是
A.长江下游平原 B.密西西比河平原 C.大自流盆地 D.西西伯利亚平原
8.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A.该国沙漠面积广大 B.该国大陆西部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
C.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经过 D.该国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
9.关于美国农业带的叙述与图幅序号相符的是
A. ①亚热带农作物 ②小麦带 ③玉米带 ④棉花带
B. ①玉米带 ②小麦带 ③棉花带 ④乳畜带
C. ①棉花带 ②乳畜带 ③小麦带 ④玉米带
D. ①棉花带 ②乳畜带 ③玉米带 ④小麦带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南极内
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
这是人类首次到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
(海拔4 093米)读图并完成10~13题。
10.下列南极科学考察的4个地点中,全年不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极点(南纬90°) B.南极冰盖最高点(约南纬80°)
C.冰点(约南纬78°) D.磁点(约南纬65°)
11.对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置会移动 ②高度会变化
③南极大陆的最高点 ④冰盖下有世界最大的铜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南极冰盖最高点位于极点的正北方向。判断的依据是
A.方向标 B.海陆位置 C.经线 D.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3.南极洲和北冰洋都地处高纬度地区,但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南极洲热容量比北冰洋小B.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
C.南极洲阴雨天比北冰洋多D.南极洲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
14.南美大陆上,同纬度的东部和西部气候差异很大,主要的原因是
A、受海洋影响 B、受海陆分布影响
C、受季风影响 D、受地形影响
读图(美国、日本、巴西、印度四国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与人均资源拥有量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序号分别代表的四国,正确的是
A.①美国 ②印度 ③巴西 ④日本
B.①巴西 ②日本 ③美国 ④印度
C.①日本 ②印度 ③巴西 ④美国
D.①印度 ②美国 ③日本 ④巴西
16.②国近年来迅速发展,引起全世界关注的行业是
A.钢铁工业 B.棉纺织工业
C.旅游业 D.计算机软件业
17.有关俄罗斯农业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A.农业发达,主要种植水稻 B.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主要农业区
C.伏尔加河——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区 D.农业生产稳定,大量出口农产品
读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完成18—20题
18.影响甲、乙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正午太阳高度差异 B.地形差异  
C.大气环流差异  D.白昼时间的差异
19.关于丙地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气候干燥B.纬度低.降水少 C.纬度低,气温高  D.海拔高,多晴朗天气
20.关于甲乙两地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日照强,种植业发达   B.乙地日照弱,不能发展林业
C.甲乙两地因自然条件影响,种植业均不发达D.乙地草原面积广阔,畜牧业发达
下图为世界某两区域局部图,读图完成21--23题。
21.甲、乙两国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商品谷物业 D.水稻种植业
22. 甲、乙两国
A. 都有大量金矿的生产和出lEI B.都有大量铁矿的生产和出口
C.都有大量石油和煤炭的生产和出口 D.都有丰富铀矿资源
23. 甲国的a港口和乙国的b港口
A. 都为地中海气候 B.雨季出现时间不同
C. 沿岸洋流均为暖流 D.沿岸洋流均为寒流
读图回答第24题
24.有关图示区域的正确判断是
①是沟通东亚和北非的航线  ②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区
③冬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④两大板块的过渡区域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5.关于俄罗斯工业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A.重工业发达 B.轻重工业都发达
C.轻工业发达 D.高科技工业最发达
二、综合题(50分)
26、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3分)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1分)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2分)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4分)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3分)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2分)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A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1分)
(2)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上而下顺序) 、 和 。(3分)
(3)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3分)
(4)当P1地盛行西南风时,P2地的气候特点是 流经P2地的主要洋流是 。(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 2008年4月9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抵达北京,开始其对中国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而4月6日新西兰总统克拉克访华,并强调以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为契机,推动中新友好合作关系向前发展。
(1)澳大利亚总理访华期间,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分( )
A.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C.图中Q地正值气温最高的夏季 D.图中R地降水达一年最大的月份
(3)图一阴影部分属什么气候类型,
并说明成因。(4分)
(4)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总结
澳大利亚降水分布规律,并说明A线南北
降水的季节差异。(3分)
29: (6分)某大洲某月等温线图(单位 C)
⑴.该图为 月(1月或7月)等温线图,
A地区的气温范围是 ,
C处等温线弯曲的原因是 。(3分)
⑵.该大洲地形有何特点?(2分)
⑶.20世纪60年代,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了著名
的阿斯旺大坝,试说明该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1分)
30.读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①、②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
是 、 。(2分)
(2)①区主要农作物种类在我国输出量最
大的省区是(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
题后括号中( )(1分)
A.广东 B.吉林 C.新疆 D.陕西
(3)说明①②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要特点。(3分)
31.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6分)
材料一:图6
材料二:欧洲四地各月气温与降水分配示意图(图7)。
结合材料,分析欧洲西部地区河流与东部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
河流 水文特征(4分) 形成原因(2分)
西部
东部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和人民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
2、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在
A、秦朝 清朝 B、汉朝 明朝 C、秦朝 明朝 D、秦朝 汉朝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统一度量衡 B、中央政府设立“三公”C、地方实行郡县制D、皇权至高无上
4、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按察司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尚书→门下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
6、“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7、恩格斯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8、下列关于《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B、议会主权的确立
C、以明确条文限制王权 D、从人治到法治
9、对1787宪法评价正确的是
①巩固了独立战争胜利的成果 ②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以下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女王有立法权 B、法国总统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还可连选连任
C、德国议会可以弹劾皇帝 D、美国总统可以解散国会
1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军事指挥的失误 B、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同新兴的资本主义相对抗
C、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D、战争准备的不充分
12、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如果你是近代中国民营企业家,《马关条约》最让你担忧的条款是
A、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前往内地通商
14、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在中国的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15、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A、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了方向
C、军阀之间的混战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16、“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国侵略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推翻国民党统治
17、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思想上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
B、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8、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
A、是否利用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B、是否自始至终坚持抗战
C、政府和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19、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阐述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是
A、《共产党宣言》 B、《四月提纲》 C、《论法的精神》 D、《共同纲领》
20、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是世界上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的尝试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D、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2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一国两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22、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 这表明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23、“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A、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经济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和平统一海峡两岸”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4、下面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长期共存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25、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的外交目标是
A、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B、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C、加强与美国合作 D、组建经济区域集团
2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策略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
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解决国家安全问题 D、联合美国对抗俄罗斯
27、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冷战”开始 B、经互会的成立 C、北约组织的成立 D、华约组织的成立
28、美国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意图是
A、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治疗战争的创伤 B、通过对西欧经济上的扶持达到政治上的控制C、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D、实现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29、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引起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源是
A、俄罗斯走出低谷 B、中国的崛起 C、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 D、日本、西欧的崛起
30、当今世界格局的现状是
A、由国际经济旧秩序向国际新秩序的过程
B、由社会制度的对立到经济实力的竞争
C、由两极格局到多极格局的全面确立
D、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新格局尚未形成
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40分)
31、在西方民主制度下,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决、决策机构与程度各国不尽相同,反映了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⑴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机构(决策者)是 。理由是 。
1840年,英国要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机构(决策者)是 。理由是

1914年,德国对英法宣战。决策机构(决策者)是 。理由是

⑵19世纪70年代,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共和制。根据所学知识,填充表格。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方式 元首与议会关系
德国
法国
32、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共同纲领》 图二1954年宪法 图三《十二铜表法》 图四1787年宪法
(1)图一所示文件制定的背景是什么?它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4分)
(2)图二是1954年我国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请问它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
(3)图三的发表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其意义主要是什么?(2分)图四的1787宪法体现哪些原则?(3分)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法律对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作用?(5分)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60分)
关于哲学的起源问题,曾经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据此回答l一2题。
1.当你听说放鞭炮可以驱邪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惊讶 只要你惊讶,你就会产生联想.你也许会问:鞭炮是什么 是怎样生产制造的 其原料是什么 “邪”,是什么 “邪”,是哪里来的 “邪”,被鞭炮驱走后,又到哪里去了 到外国去了吗 还是到月球去了 如果第二天“邪”又回来了,要不要再放鞭炮 “邪”到底是什么,多长、多高、多宽、多重……正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在《泰阿泰德篇》中所说: “惊讶,这是哲学家尤其具备的一种情绪。”这一材料说明 ( )
A.哲学是惊讶等情感因素的集合
B.哲学就是惊讶、恐怖等一些情绪化的东西
C.哲学产生于人类的生活与实践
D.哲学产生于有些人对一些无聊问题的思考
2.无独有偶,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蜞弄下来,非常生气。于是他问姑姑: “海蜞会思考吗 ”姑姑回答: “我不知道。', ‘‘那你就应该学习”,罗素说。是啊,人会思考,动物会思考吗 什么叫思考 为什么说动物不会思考 这些起初不显眼的问题,一旦认真起来,大有文章可做,有一门“精神哲学”专门讨论这些问题。这说明 ( )
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 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
C.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D.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就是说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放之四海而皆准,能解决一切问题
B.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在实践中不犯错误
D.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了人类的全部智慧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世界观的是 (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物是观念的集合” D.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5.哲学和时代的关系是 ( )
A.哲学超越时代 B.哲学不受时代的制约
C.时代依赖于哲学 D.任何哲学只不过是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古希腊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法国的唯物主义思潮 D.中世纪经院哲学
7.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
A.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中体西用
8.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谁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都主张 ( )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10.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11、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1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 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1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14“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这是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5.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的镅(Am)开始,后序的20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了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 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
16.针对近几年极端天气不断增多的情况,我国加大了对天气预报的投入和研究,天气预报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上千公里的未来三天的预报准确率,现在能够达到80%以上,但仍有20%左右的误差。这反映出(  )
A.人与自然是根本对立的 B.人们根本不可能完全认识规律
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D.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有关
17.2010年11月15日,美国宇航局宣布美科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年轻的黑洞。黑洞由反物质粒子构成,是由与正常物质的属性相反的反物质构成的。从哲学上看,这一发现表明(  )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物质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010年10月1日,我国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据此回答18~19题。
18.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哲学上看,“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
A.源自于人的意识能动性 B.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能动性反映
C.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 D.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19.“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使人们可以更近距离地观测我们的近邻,在此基础上我国系列绕月探测活动将分步骤如期展开,神秘的月球将慢慢被揭开神秘的面纱。这表明(  )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当下由“蒜你狠”到“蒜你跌”,由“豆你玩”到“苹什么”,……一系列反映物价涨跌的网络语言兴于人们的茶余饭后。这些网络新语的出现充分说明(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21.在同一平面内有直线a、b、c,若a⊥c,b⊥c,则a∥b;在空间中有直线a、b、c,若a⊥c,b⊥c,则a与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  )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2.“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23.在治理荒漠化土地的过程中,一些不适合种树的地方却在费尽心思地植树造林,结果是年年种树不见树。有些地方为种树,超采地下水,影响周围植被。“绿了一线,黄了一片”。这种行为( )
①否认了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②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③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 ④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24.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这表明 ( )
①事物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预测的 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基因是生命遗传的基本单位。科学家发现人类基因数目约为3.4万-3.5万之间,远小于原先10万个基因的估计,这表明 ( )
A、人难以彻底认识事物 B、只有科学试验才能实现对事物的认识
C、每一时期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需要不断的加深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没有界限
26.“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的事实说明( )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7.荀子曰:“不闻不若问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②事事亲自实验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实践出真知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28.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越强(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29.“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话是指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30.下列各项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A.经济体制改革 B.蜘蛛织网 C.中国科学家南极考察
D.“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31.(12分) 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跟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乡政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⑴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6分)
⑵该乡政府的决定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6分)
32.我国是海岸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70%左右的沙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海岸线存在海岸侵蚀现象。人类活动是导致现代海岸侵蚀灾害的主要因素。沿岸采砂、海岸工程建设、沿岸开采地下水和采伐红树林等,是人类活动直接导致的海岸侵蚀的常见原因。
(1)运用有关规律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现象的认识。(8分)
(2)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33.(16分)党和国家一贯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到2003年4部意义重大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再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都体现了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道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从唯物论角度看,怎样才能做到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8分)
(2)请从认识论来谈谈为什么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8分)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最大的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B、大宗和小宗既是兄弟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C、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所以鲁国内部再分封当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D、西周推行宗法制的主要作用是缓和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3、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4、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了
A、商品经济发展 B、理学统治地位动摇 C、专制主义强化 D、科举录取人数太少
5、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去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6、亚里士多德说:“谁说应该让一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下列不能体现其思想的是
A、雅典公民大会 B、明朝内阁 C、英国议会 D、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A、民主的广泛性 B、决策的科学性 C、程序的复杂性 D、公民集体参政
8、雅典的陪审法庭的职能与下列哪个机关的职能类似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尚书台 C、唐王朝的尚书省 D、元朝的中书省
9、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该条文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A、重罪轻罚 B、不告不理 C、注重证据 D、公正合理
10、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1、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议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内阁成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是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12、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它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
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 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13、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最终击败共和党对手麦凯恩,成功当选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为此许多非洲裔选民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他的当选表明
①美国的民权运动取得重大胜利 ②种族歧视在美国已经消失 ③随着时代的进步,美国的种族歧视正逐步减少 ④自1787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以来,美国的选举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4、“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1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16、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德意志统一后“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作者用“爆炸性”一词是因为这个“混合体”是
A、沙文主义的法西斯独裁统治
B、封建军事色彩浓厚的资产阶级政权
C、工业化的封建贵族地主朝廷
D、工业高度发达的资产阶级宪政国家
17、蒋廷黻著的《中国近代史》写道“17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
A、按照国际法,可减少国际纠纷
B、缺乏司法主权观念,后患无穷
C、符合《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与中国无关
D、颇具智慧,有利于化解纷争
18、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以消灭的。”他所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9、“乙未以后,北洋新军肇建,维新运动大起,革命运动亦萌芽于海外,而戊戌、庚子之变继起于中枢。”材料中的“乙未”应指
A、1894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1年
20、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相同积极作用是
① 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 ② 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的改革 ③ 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④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21、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22、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的《时代》杂志报道:“日本人在攻克了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后,正在向中国的芝加哥进发。”文中“中国的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分别借指
A、北京、南京、上海 B、南京、上海、北京
C、上海、南京、北京 D、北京、上海、南京
23、“人之初,性中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卫祖国,务当先。”这段文字出自《抗日三字经》,它是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于沦陷区的一种手抄本,据说出自抗日名将张自忠之手,主要描述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下列可作为此手抄本战例的是
A、黄海战役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24、福建省志记载,民国32年8月30日,福建省航建分会决定献机68架,全省配募捐款1360万元。11月26日,《南方日报》报道:尤溪县捐献飞机13架,居全国县级献机数之冠。从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是
A、福建航空事业迅速发展 B、福建各地踊跃支援解放战争
C、福建人民积极支持抗战 D、福建人民支持工业化建设
25、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不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 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 16分,27题10分,28题 12分,29题 12分共50分。)
26、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二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省职权的目的是什么?(4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希腊的地理特点。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4分)
⑶结合美国政体的有关内容分析材料三的主要观点。(4分)
⑷材料一和材料三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48小时首相”
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亨利·佩兰的提案,导致佩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财政大臣,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佩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⑴材料中“新的先例”指什么?“48小时首相”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⑵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和特点分别是什么?(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70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
请回答
⑴材料一的评价是否正确?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⑵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4分)
⑶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4分)
29、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3 台儿庄战役 图4 破袭战
⑴图1、图2所反映的中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4分)
⑵图1、图3所反映的两个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关系有何明显不同?(4分)
⑶图3、图4所反映的抗战路线有何不同?(4分)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请将答案写在题后的答题卡中)
1、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NH3)=0.1 mol /(L min) B、v (H2)=0.6 mol /(L min)
C、v (N2)=0.3 mol /(L min) D、v (H2)=0.3 mol /(L min)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
H2(g)+O2(g)===H2O(g);ΔH=-241.8 kJ/mol
H2(g)+O2(g)===H2O(l);ΔH=-285.8 kJ/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A、438.6 kJ/mol B、241.8 kJ/mol C、285.8 kJ/mol D、无法确定
3、下列方法中可以说明2HI(g)H 2(g)+I2(g)已达到平衡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③百分组成ω(HI)=ω(I2);④反应速率υ(H2)=υ(I2)=1/2υ(HI)时;⑤ c(HI):c(H2):c(I2)=2:1:1时;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⑧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②③⑤ B、①④⑦ C、②⑦⑨ D、⑧⑨⑩
4、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 + O2 2SO3 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容器中SO2、O2和SO3共存 B、SO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反应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
5、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平衡的可逆反应2A(g)2B + C (△H>0),若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和C可能都是液体 B、B和C肯定都是气体
C、B和C可能都是固体 D、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6、用铁片与50 mL 1 mol/L的硫酸反应制取H2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是:
A、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B、滴加几滴浓硫酸
C、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7、在一密闭烧瓶中注入NO2,在25℃时建立下列平衡:2NO2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把烧瓶置于100℃的沸水中,下列情况:① 颜色,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③ 质量,④ 压强,⑤ 密度。其中不变的是:
A、③⑤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X2(g)+4Y2(g)2Z2(g)+3Q2(g)的反应,其中X2、Y2、Z2、Q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4 mol/L、0.2 mol/L、0.3 mol/L,反应达到平衡,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为:
A、c(X2)=0.15 mol/L B、c(Y2)=0.9 mol/L C、c(Z2)=0.3 mol/L D、c(Q2)=0.4 mol/L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A、加压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 B、500左右比常况下更有利于合成氨
C、将混合气中的氨气液化,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用过量空气煅烧硫铁矿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10、在容积相同的A、B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SO2和1molO2,使它们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反应过程中,若A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当 A 中的 SO2 的转化率为 25% 时,则 B 容器中 SO2 的转化率应是:
A、25% B、>25% C、<25% D、12.5%
11、已知:CH4(g)+2O2(g)===CO2(g)+2H2O(l);ΔH1=-Q1,H2(g)+O2(g)===H2O(g);ΔH2=-Q2,H2(g)+O2(g)===H2O(l);ΔH3=-Q3,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恢复到常温,放出的热量为:
A、0.4Q1+0.05Q2 B、0.4Q1+0.1Q2
C、0.4Q1+0.05Q3 D、0.4Q1+0.1Q3
12、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D、a > b
13、可逆反应 A(气) + nB(气) 2C(气) (正反应吸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 B 的转化率与压强有如图所示的关系,那么 n 值一定是:
A、>1 B、≥ 1 C、1 D、 2
14、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作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
15、已知:C(s)+O2(g)===CO2(g);ΔH=-393.5 kJ/mol;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现有0.2 mol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因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 kJ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 B、1∶1 C、2∶3 D、3∶2
1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A 和1 mol B,发生反应: 3A(g)+B(g)xC(g),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a,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以0.6 mol A 、0.2 mol B和1.6 mol 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a,则x的值为:
A、1或 2 B、2 或3 C、3 或1 D、4或2
17、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18、一定温度下,将2mol A、2mol B、2mol C的气体混合物充入一体积不变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恢复到起始温度,测得容器内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则容器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2A+B2C B、A+B2C
C、2A+BC D、2A+B4C
1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 R(g)+2L,
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20、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 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a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为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amol/L的是:
A、 4molA + 2mol B B、 2molA + 1molB + 3molC + 1molD
C、 3molC + 1molD + 1molB D、 3molC + 1molD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32分)
21、(4分)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在101 kPa时,10 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
放出热量5×105 kJ,丁烷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分)已知反应:mA(气) + nB(气) pC(气) + qD(气) 物质C的体积分数( C %)
与时间 t 有如图关系:
若E、F表示两种温度,则 E____F,正反应____ 热反应( 填 > 、< 或 = )。
若E、F表示两种压强,则 m + n_____p + q ( 填 > 、< 或 = )。
23 (4分)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变化:
NH4I(固 ) NH3(气) + HI(气) 2HI(气) H2(气) + I2(气)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 0.5 mol/L, C(HI)= 4 mol/L, 则 C(NH3)为
HI 的分解率为 。
24、(8分)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若:
(1) 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大小关系是 ;
(2) A、C是气体,若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应为 态;
(3) A、C是气体,而且m+n = 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必是 。
(4) 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 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25、(10分)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内,充入2 mol N2 、6mol H2 发生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NH3的体积分数为a%,N2的转化率为m 。
(1) 等温等容时再充入1 mol N2、3 mol H2,达到平衡时若NH3的体积分数为b%,N2的总转化率为n,
则a b,m n;若改为等温等压,则a b,m n。(均选填 >、=、<)
(2) 若保持温度容积不变,改通a mol N2、b mol H2、c mol NH3,达到平衡时要使NH3的体积分数仍为a% ,
则a、b、c应同时满足 , ;
若改为温度、压强不变, 则a、b、c应同时满足 。
三、计算题
26.(8分)在常压和500℃ 时把O2和SO2按 1:2 体积比混合,如果混合前O2有 10 mol,平衡时SO3占总体积的91% ,求:
(1)平衡时有多少摩O2转化
(2)混合气中SO2的体积分数。
(3)SO2的转化率。
(4)若保持与前相同的条件,改用20molSO3代替O2和SO2,则达平衡时O2的体积分数为多少?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Fe:56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碳生活就是节能减排,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用稀双氧水清洗伤口可以杀菌消毒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使原料尽可能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
D.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2.体操运动员比赛时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碳酸镁粉末。碳酸镁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鸡蛋清水溶液是( )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酸的结构简式: CH3COOH B.CO2分子的球棍模型:
C.硝酸铁的化学式:Fe(NO3)2 D.N2的电子式:
5.陶瓷、玻璃、水泥等产品的主要成分都是( )
A.硅酸盐 B.二氧化硅 C.硫酸盐 D.碱性氧化物
6.下列各组物质,属于电解质是( )
A.NaCl固体 B.铜 C.酒精 D.硫酸溶液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H、3H、H+互为同位素 B.金刚石、石墨、C60互为一种物质
C.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 D.乙醇和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8.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 )
A.C12 B.NaCl C.CO2 D.H2O
9.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三位化学家。下列有关钯原子(46106Pd)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为46 B.质子数为46 C.电子数为46 D.中子数为46
10. 下列有关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属于放热反应 B.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属于离子反应
11.利用下列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能顺利完成对应实验的是( )
12.下列物质不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是( )
A.吸烟产生的一氧化碳、尼古丁 B.室内加热器产生的水蒸气
C.装饰材料挥发出的甲醛、苯 D. 地砖中含有的氡等放射性物质
13.用NA表示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g氮气含有的原子数是NA
B.标准状况下,22.4L的水分子数是NA
C.化学反应中1mol铁参加反应,一定失去的电子数3NA
D.钠与水反应,生成2gH2,则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2NA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 + 6H+ = 2Fe3+ + 3H2↑
B.氢氧化钡溶液跟稀硫酸反应:Ba2+ + OH- + H++ SO42- = BaSO4↓+ H2O
C.钠和水的反应:Na + H2O = Na+ + 2OH- + H2↑
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3NH3 H2O = Al(OH)3↓+ 3NH4+
15.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Na+、CO32-、Cl一 B.Ba2+、Na+、SO42-、Cl一
C.K+、H+、SO42-、OH- D.Ag+、Al3+、NO3-、H+
16.下列化学反应中,SO2做氧化剂的是
A. SO2+2H2S==3S+2H2O B.SO2+2NaOH==Na2SO4+H2O
C. 2SO2+O2 2SO3 D. SO2+H2OH2SO3
17.下列各组反应(表内物质均为反应物)刚开始时,放出H2的速率最大的是
编号 金属(粉末状) 物质的量 酸的浓度 酸的体积 反应温度
A Mg 0.1mol 6mol/L硝酸 10mL 60℃
B Mg 0.1mol 3mol/L盐酸 10mL 30℃
C Mg 0.1mol 3mol/L盐酸 10mL 60℃
D Fe 0.1mol 3mol/L盐酸 10mL 60℃
18.右图为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锌片为负极,且锌片逐渐溶解 B.铜片为正极,且铜片上有气泡
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D.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19.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 H2↑
B.
C.
D.
20.关心人类健康是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有效改善食品品质
B.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只能来自各种营养保健品
C. 长期使用青霉素等各种抗生素有利于人体健康
D. 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可提供人体需要的热能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题。共40分)
21.(18分)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材料种类很多,通常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硅酸盐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复合材料。
(1)合金是被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
① 下列有关合金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成分金属高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成分金属低
C.组成合金的元素种类相同,合金的性能就一定相同
D.合金与各成分金属相比,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
② 钢属于_______________(填“铁合金”或“铝合金”)。
③ 铁锈蚀主要发生的是电化学腐蚀,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玻璃、水泥和___________________。
(3)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和_________________是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下列属于塑料制品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汽车轮胎 B.涤纶 C.聚乙烯制品 D.玻璃钢
22.(12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⑥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主族周期 ⅠA 0族
一 ①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二 ②
三 ③ ④ ⑤ ⑥
(1)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②和⑤两种元素原子半径较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⑤和⑥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酸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
(3)写出①的单质在⑥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3.(10分)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H 、 乙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 ;
④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理)试题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4分,共40分)
1、将闭合多匝线圈置于仅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D.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始终相同
2、将一磁铁缓慢或者迅速地插到闭合线圈中的同一位置处,不会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感应电动势 B.磁通量的变化率
C.感应电流的大小 D.流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如图所示,两根相距为l的平行直导轨ab、cd.b、d间连有一固定电阻R,导线电阻可忽略不计.MN为放在ab和cd上的一导体杆,与ab垂直,其电阻也为R.整个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指向图中纸面内).现对MN施力使它沿导轨方向以速度v(如图)做匀速运动.令U表示MN两端电压的大小,则( )
A.U=Blv,流过固定电阻R的感应电流由b到d
B.U=Blv,流过固定电阻R的感应电流由d到b
C.U=Blv,流过固定电阻R的感应电流由b到d
D.U=Blv,流过固定电阻R的感应电流由d到b
4、如图4所示,E为电池,L是电阻可忽略不计、自感系数足够大的线圈,D1、D2是两个规格相同的灯泡,S是控制电路的开关.对于这个电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刚闭合S的瞬间,通过D1、D2的电流大小相等
B.刚闭合S的瞬间,通过D1、D2的电流大小不相等
C.闭合S待电路达到稳定,D1熄灭,D2比原来更亮
D.闭合S待电路达到稳定,再将S断开瞬间,D2立即熄灭,D1闪亮一下再熄灭
5、单匝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转轴垂直于磁场,若线圈所围面积里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则( )
A、线圈中0时刻感应电动势最大
B、线圈中0时刻感应电动势为零
C、线圈中D时刻感应电动势最大
D、线圈中0至D时间内平均感应电动势为0. 2V
6、 如图所示回路竖直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垂直于回路平面向外,导线AC可以贴着光滑竖直长导轨下滑.设回路的总电阻恒定为R,当导线AC从静止开始下落后,下面有关回路中能量转化的叙述中错误的说法有( )
A.导线下落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B.导线加速下落过程中,导线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在电 阻上产生的热量
C.导线加速下落过程中,导线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导线增加的动能和回路中增加的内能
D.导线达到稳定速度后的下落过程中,导线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回路中增加的内能
7.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角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流如图所示,则( )
A.在A和C时刻线圈平面和磁场垂直
B.在B时刻线圈中的磁通量为零
C.从A时刻到B时刻线圈转动的角度为πrad
D.若从O时刻到D时刻经历的时间为0.02s ,
则该交变电流在1.0s的时间内方向会改变100次
8.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转轴匀速转动,从中性面开始转动180°角的过程中,平均感应电动势和最大感应电动势之比为 ( )
A. B. C.2π D.π
9.家用电子调光灯的调光原理是用电子线路将输入的正弦交流电压的波形截去一部分来实现的,由截去部分的多少来调节电压,从而实现灯光的可调,比过去用变压器调压方便且体积小.某电子调光灯经调整后电压波形如图所示,若用多用电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多用电表的示数为 ( )
A.Um B. Um
C. Um D. Um
10.如图所示,Q是熔断电流为1A的保险丝,R为用电器,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2:1,原线圈的电压为u=220sin100πt(V),要使保险丝不熔断,R的阻值一定 ( )
A.不能小于55Ω
B.不能大于55Ω
C.不能小于77Ω 
D.不能大于77Ω
二、 填空题(每空2分, 共16分)
11、 交变电压u=20sin50πt(V),加在阻值为10Ω的电阻两端,该交流的周期是____________,电阻消耗的电功率是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将直径为d,电阻为R的闭合金属环从匀强磁场B拉出,求这一过程中,则
(1)磁通量的改变量为 。
(2)通过金属环某一截面的电量为 .
14.把一线框从一匀强磁场中匀速拉出,如图所示。第一次拉出的速率是v ,第二次拉出速率是 2 v ,其它条件不变,则前后两次拉力大小之比是 ,
拉力功率之比是 线框产生的热量之比是 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之比是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明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16.(8分)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0.2T的匀强磁场中,有一长为0.5m的导体AB在金属框架上以10m/s的速度向右滑动,R1=R2=20Ω,其他电阻不计,则流过AB的电流是多大 流过R1的电流是多大
17.(12分)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如右图所示,闭合的矩形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绕OO/轴匀速转动,在线圈中产生的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右下图所示,已知线圈的电阻为R=2.0.求:
(1)矩形线圈转动的周期是多少?
(2)通过线圈导线的任一个横截面的电流的最大值是多少?
(3)线圈电阻上产生的电热功率是多少?
18.(12分)一台交流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50kW,输出电压为240V,输电线总电阻R=30Ω,允许损失功率为输出功率的6%,为满足用电需求,则:
(1)画出输电线路的示意图
(2)该输电线路所用的理想的升压、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各是多少
(3)能使多少盏“220V100W"的电灯正常发光
19.(12分)两根足够长的直金属导轨MN、PQ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M、P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让ab杆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
(1)由b向a方向看到的装置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画出ab杆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示意图;
(2)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当ab杆的速度大小为v时,求此时ab杆中的电流及其加速度的大小;
(3)求在下滑过程中,ab杆可以达到的最大速度.
T/2
u
0
T
3T/2
Um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与复数的积是实数的充要条件是 ( )
A. B. C. D.
2、函数有( )
A.极大值,极小值 B.极大值,极小值
C.极大值,无极小值 D.极小值,无极大值
3、函数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B. C. D.
4、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B. C. D.
5、函数的图像在处的切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 )
A. B. C. D.
6、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直线∥平面,则直线∥直线”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7、若是( ).
A.纯虚数 B.实数 C.虚数 D.不能确定
8、设若对应的点在直线
上,则的值是( )
A. B. C. D. 15
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的过程中,由到时,不等式的左边(  )
A.增加了一项 B.增加了两项
C.增加了两项,又减少了一项
D.增加了一项,又减少了一项
10.已知甲、乙两车由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并沿同一路线(假定为直线)行驶.甲车、乙车的速度曲线分别为(如图2所示).那么对于图中给定的,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
A.在时刻,甲车在乙车前面
B.时刻后,甲车在乙车后面
C.在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
D.时刻后,乙车在甲车前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复数在复平面内, 所对应的点在第________象限.
12、垂直于直线并且与曲线相切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
13、在弹性限度内,将一弹簧从平衡位置拉到离平衡位置m处,
则克服弹力所作的功是______________ J.(设比例系数为k)
14、若RtΔABC中两直角边为a、b,斜边c上的高为h,则,如右图,在正方体的一角上截取三棱锥P-ABC,PO为棱锥的高,
记M=,N=,那么M、N的大小关系是 .
15、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它与直线在原点处相切,此切线与函数图象所围区域(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则的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及演算步骤.)
16、(12分)设复数满足,且是纯虚数,求.
17、(12分)已知如下等式:,,,
当时,试猜想的值,并用数学归纳法给予证明.
18、(12分)请您设计一个帐篷.它下部的形状是高为1m的正六棱柱,上部的形状是侧棱长为3m的正六棱锥(如右图所示).试问当帐篷的顶点到底面中心的距离为多少时,帐篷的体积最大
【注:】
19、(13分)设函数.
(1)若曲线在点处与直线相切,求的值;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与极值点.
20、(13分)已知函数(常数,.
(1)证明:;
(2)当时,讨论函数在区间上零点的个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21、(13分)(1)已知函数(),P、Q是图象上的任意两点,
①试求直线PQ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②求图象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的范围;
(2)由(1)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只须写出结论,不必证明),试运用这个结论解答下面的问题:
已知集合是满足下列性质函数的全体:若函数的定义域为,对任意的

①当时,是否属于,若属于,给予证明,否则说明理由;
②当,函数时,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每题2分,共60分)
1. 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
① 紫花×紫花→紫花 ② 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 紫花×白花→紫花 ④ 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2. 豌豆成熟豆荚绿色对黄色是显性,让杂合子绿色豆荚豌豆的雌蕊接受黄色豆荚豌豆的花粉,所结出数十个豆荚的颜色及比例是( )
A.绿色∶黄色=1∶1 B.绿色∶黄色=3∶1 C.全部为黄色 D.全部为绿色
3. 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 )
A.1∶1 B.1∶2 C.2∶1 D.3∶1
4. 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雄雌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 1/2 B. 5/8 C . 1/4 D. 3/4
5. 用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YYrr)和绿色圆粒(yyRR)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部分基因型如下表。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F2个体所具有的基因型比例为1:1:2:2:4:2:2:1:1
B.l、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2=4>1
C.F2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3/8
D.表中Y与y、R与r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6.已知一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 (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7.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定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试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B.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8. 从某动物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如果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来源的猜测,错误的是
A.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 D.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9.一种动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32条染色体,它的体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及受精卵中DNA数为( )
  
A. 32,32,64,32,16,32 B. 16,16,32,16,8,16
C. 32,32,32,16,8,16 D. 16,16,16,16,16,32
10. 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
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
A.甲:Aaaa 乙:AaaBbb
B.甲:AaBb 乙:AaBB
C.甲:AAaa 乙:AAaaBBbb
D.甲:AaaBbb 乙:AAaaBbbb
11. 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消耗ATP
C.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
D.DNA在复制过程中是先进行解旋,后半保留复制
12. 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13.用32P标记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35S标记其蛋白质,将其加热杀死后与未经元素标记的R型活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得到活的S型和R型细菌。下列有关元素分布的分析,最可能的情况是( )
A.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有35S
B.部分R型细菌含有32P和35S
C.所有S型细菌都含有32P,不含有35S
D.所有R型细菌都含有35S,不含有32P
14.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________过程中。
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复制和转录
15. 某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是嘌呤占58%、嘧啶占42%,此生物不可能是( )
A.细菌 B.酵母菌 C.变形虫 D.噬菌体
16.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出多少种多少个mRNA 分子( )
A.一种一个 B.一种多个 C.多种多个 D.无数种无数个
17.已知一段信使RNA上有12个A和G,该信使RNA上共有30个碱基。那么转录成该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应有C和T( )
A.12个 B.18个 C.24个 D.30个
18.赖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U、CUA、CUG,当某基因片段中的GAC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 ( )
A.一定是有害的 B.一定是有利的 C.有害的概率大于有利的概率 D.既无利也无害
19.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 )
A.DNA的解旋 B.蛋白质的合成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20.一对夫妇生育的子女之间,性状上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环境影响 D.疾病影响
21. 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别编为1~8号。其中1和2、3和4、5和6、7和8分别为4对同源染色体。则以下能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
A.1和2 B.1、2、3、4
C.1、3、6、7 D.1、4、5、6
22.某血友病男孩,他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含有
A.两个X染色体,两个Y染色体,两个血友病基因
B.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一个血友病基因
C.两个X染色体,两个Y染色体,一个血友病基因
D.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两个血友病基因
23.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24.人类精子的染体组成是------------------------------------( )
A. 44条+XY B .22条+X或22条+Y
C.11对+X或11对+Y D.22条+Y
25.人的性别决定是在--------------------( )
A、胎儿形成时 B、胎儿发育时 C、形成受精卵时 D、受精卵分裂时
26.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它的均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 因来自于--( )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27.图为两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配对行为,则表明该细胞的(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不发生基因重组 D.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28.下列基因型的生物中最可能是单倍体的是(  )                  
A.Bbb B.Aaa C.ABCD D.AaBb
29.人的胰岛素基因的存在部位和表达部位分别是(  ) 
A.所有体细胞,所有体细胞 B.胰腺细胞,胰腺细胞
C.所有体细胞,胰岛B细胞 D.胰腺细胞,胰岛A细胞
30.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雄=1:1 B. 雌:雄=1:2 C. 雌:雄=3:1 D.雌:雄=4:1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1分,共5分)下右图所示的是植物的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此方法往往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从F2代以后一般采用 的方法来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经A→B→C途径也可培育出相同的稳定纯种,这种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
(2).方法F所运用的原理是 ,其中,过程C与F一般用秋水仙素试剂处理幼苗,其作用原理为 。
32.(每空1分,共5分)
图示为某种遗传病系谱图,据图填空:
(1)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 性遗传。
(2)6号基因型 ,7号基因型 。
(3)6号和7号婚配,所生男孩中出现此种遗传病的几率是 。
3. (每空1分,共9分).下图1表示某动物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其他的染色体未显示,设基因型为Aa);图2表示该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DNA含量变化(甲、实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虚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此动物为______(雌、雄)性动物,③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2中A~H能否算一个细胞周期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1中①细胞位于图2中_________段;②细胞位于_________段;自然状况下该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只发生在___________段;若某次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AA的异常子细胞,这种变化最可能发生在乙曲线_______段。(均填图2中标号最小区段)。
(4)该生物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属_______倍体生物。
34. (每空1分,共6分).下图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据图回答:
(1)比较图一与图二,所需要的条件除模板有所不同之外_______ 和_________也不同。
(2) 若图二所示结构进行该过程前共有a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b个,则图中过程连续进行4次,至少需要提供胸腺嘧啶________个。
(3)图三所示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被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必需的酶是____________,图三中可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5.(15分,I每空1分,II每空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尝试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下图是他们画出的关于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Ⅰ—2没有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是否遗传病患者都含有致病基因?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从系谱图分析,甲病属于________,乙病属于_______ 。(填下面的符号)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若现需要从上述系谱图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乙病致病基因,肯定能提供样本的个体除Ⅱ—7和Ⅲ—13外,还有哪些__________。
(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其子女中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Ⅱ、.另一研究性小组探究了资料中的有趣的遗传突变现象。已知将果蝇进行诱变处理后,其X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隐性胚胎致死突变或不发生突变等情况。遗传学家想设计一个实验检测出上述三种情况。实验时,将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B表示红眼基因,b表示白眼基因),得F1,使F1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分离情况。预期可能的结果和结论是: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发生了隐性突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不发生突变。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安庆市第九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第Ⅰ卷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How mang persons will take this trip with Mike
A.Three. B.Four. C. Five.
2.What may be the man’s decision
A. Not to go home during the spring vacation.
B. Go home to meet his family.
C. Take a vacation after graduation.
3.What do scientists think of the breaks on TV
A.They are annoying.
B.They are good for our eyes.
C.They draw viewers’ attention.
4.Why didn’t the woman get the job
A. Because she is no longer young.
B.Because she cannot do the job well.
C.Because she is too young to do the job well.
5.When does the Business Service Center close on Saturday
A.At 7:00 pm. B.At 8:00 pm. C.At 9:00 pm.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 does the man plan to do?
A.To advance into management. B.To earn some money. C.To go back to school.
7.What does Jane persuade the man to do
A. To take the job with Mr Sainsbury.
B.To work hard to get a degree soon.
C. To think about his decision more carefully.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What’s wrong with the computer
A. It doesn’t work. B. It is out of date. C.It is not allowed to use.
9.What should the man do now
A.Wait patiently. B. Complain to others. C. Beg the woman to write out a ticket.
10. How long will the computer be down
A. For 10 minutes. B. For two hours. C. No one knows it.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Why won’t Mr. Stone come to the clinic tomorrow
A. Because the clinic won’t be open.
B. Because he won’t have spare time.
C. Because Doctor Milton won’t come to work.
12.What day is it today
A. Monday. B.Tuesady C.Thursday.
13. When will Mr. Stone come to the clinic
A. At 5:20 pm, Thursday. B. At 6:15 pm, Wednesday. C. At 6:15 pm, Thursday.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7题。
14.What column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write
A.Skiing. B. Building. C. Travel.
15.What’s special about Burj Dubai
A.There’s a place for skating.
B.It’s the tallest building in the world.
C.There are lots of interesting things to see.
16.When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assignment
A.Next Monday B. By Saturday. C. By Sunday.
17.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In the morning B.In the afternoon. C.In the evening.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How ma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ok part in the clean-up event
A. 370 B. 670 C. 6,000
19.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painting exhibition
A.It was held by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Parents showed great interest in this activity.
C.All the participants came from the same school.
20.What has made the school cleaners angry with the government
A. Long working hours B. Fear of losing jobs. C. Little respect.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单项填空: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______ most efficient way to understand thousands of new words is to gain ________ good knowledge of basic word formation.
A.A; a B.The; 不填 C.A; 不填 D.The; the
22. — Did the door-keeper let you in
— No. ________ I tried to tell him I was your relative, he just didn’t believe me.
A.Whether B.However C. No matter D.Even if
23. ---Michael was late for Mr.Smith’s oral class this morning.
--- _______ As far as I know, he never came late to class.
A.How come B.So what C.Why not D.What for
24. _______ I met him, I thought he was a serious man.
A. For the first time B. The first time
C. It was the first time D. By the first time
25. We need a more capable leader, _____with a strong will and as well as a good sense of humor.
A. who B. that C. one D. which
26. Never before ____ in greater need of modern public transport than it is today.
A. has this city been B. this city has been C. was this city D. this city was
27. ——What did she have to say
——Oh, nothing________. She only wanted me to give her a hand.
A. in short B. in fun C. in special D. in particular
28. You are doing a good job. So good work ______ good pay.
A. deserves B. requests C. deserts D. awards
29. She is ---how shall I _____ it
---not exactly fat, but rather well-built.
A. speak B. put C. talk D. tell
30. The sun is shining brightly, _____everything around us look more beautiful.
A. to make B. making C. and making D. made
31. To enjoy the scenery, Irene would rather spend long hours on the train ___ travel by air.
A. as B. to C. than D. while
32. A violent crime was ______ every 32 seconds in this area of the city last year.
A. committed B. found C. sentenced D. made
33. It was after he got what he had desired ______ he realized it was not so important.
A. that B. when C. since D. as
34.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_______ on a lot of experiments, are convincing.
A. to base B. based C. is based D. basing
35. It was requested that the play ____again
A. should put on B. would put on C. be put on D. put on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共20小题, 每小题1.5分, 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 掌握其大意, 然后从所给的A, B, C, D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佳答案。
My First Day
  I was still shy in the presence of a crowd. And my first day at the new 36 made me a laughing stock of the classroom. I was sent to the blackboard to write my 37 . I knew my name, and knew how to write it, but standing at the blackboard with the 38 of so many pupils on my back made me 39 inside and I was unable to write a single letter.
  “Write your name,” the teacher called to me. I 40 the white chalk to the blackboard and, as I was about to write, my mind went blank;I could not remember my name, 41 the first letter. Somebody laughed and I became 42 .
  “Just forget us and write your name,” the teacher called and walked to my side, 43 at me to give me confidence.
  “What’s your name ” she asked.
  “Richard,” I 44 .
  “Then write it.”
  I turned to the blackboard and lifted my hand to write, but then I was 45 again. I tried to 46 my senses but I could remember nothing. I realized how totally I was 47 and I grew weak and leaned my hot forehead 48 the cold blackboard. The room burst into a loud 49 and my muscles froze. I sat and 50 myself. Why did I always appear so dumb 51 I was called upon to perform in a crowd I knew how to write as well as any other pupil in the classroom, and there was no 52 I could read better than any of them, and I could talk 53 when I was sure of myself. Then why did strange 54 make me freeze I sat with my ears and neck 55 , hearing the pupils around me whisper, hating myself.
36.A. school B. house C. office D. lab
37.A. address B. name C. website D. hobby
38. A. presence B. pressure C. eyes D. smiles
39..A. freeze B. struggle C. fall D. think
40.A. took B. picked C. carried D. lifted
41.A. still B. ever C. even D. also
42.A. delighted B. nervous C. disappointed D. angry
43.A. pointing B. looking C. smiling D. waving
44.A. whispered B. explained C. shouted D. nodded
45.A. empty B. stupid C. quiet D. blank
46.A. form B. collect C. make D. catch
47.A. fighting B. feeling C. failing D. falling
48.A. by B. before C. from D. against
49.A. laugh B. noise C. cry D. cheer
50.A. calmed B. hid C. comforted D. blamed
51.A. where B. that C. when D. as
52.A. need B. doubt C. wonder D. use
53.A. correctly B. anxiously C. clearly D. freely
54.A. faces B. teachers C. places D. classrooms
55.A. shaking B. suffering C. burning D. hurting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For years scientists have been worried about the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on the earth's natural conditions. Some believe the air inside many houses may be more dangerous than the air outside.
Most scientists agree that every modern house has some kind of indoor pollution. People began to notice the problem in the early 1970s. When builders began making houses and offices, they did not want to waste energy. To do this they built buildings that limited the flow of air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They also used man-made building materials which are now known to let out harmful gases.
As the problem became more serious, scientists began searching for a way to deal with it. They discovered a natural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 for building green plants.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a plant's leaves absorb the pollutants (污染物). In exchange the plant lets out oxygen through its leaves. Studies of different plants show that each absorbs different chemicals. So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clean the air is to use different kinds of plants.
56. Indoor air pollution may be more dangerous than the air outside mainly because .
A. the flow of air indoor is limited
B. the building are too high
C. people don't want to waste energy
D. the building materials are harmful
57. In the last paragraph the word“ absorb” may mean .
A. give out B. bring up C. take in D. turn into
58.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plants can .
absorb pollutions and let out oxygen
make your houses more prettier
absorb all the pollutants
change pollutants into oxygen
59. According to the last paragraph, we should to clean the air.
A. plant all kinds of plant B. have different kinds of plants
C. have the same kind of plant D. plant more trees.
B
Mobile phone has become a problem for middle schools. Some middle schools in Australia have banned students from carrying mobile phones during school hours.
Mobile phone used among children has become a problem for the school this year. Several children have got mobile phone as Christmas gifts, and more students will want them.
Mary Bluett, an official, said mobile phone use is a distraction (分心的事) to student during school hours and it also gives teachers so much trouble in their classrooms. Teachers were also saying that sometimes students might use phone messages to cheat during exams.
She said some schools had tried to ban mobile phones. Some parents felt unhappy because they couldn’t get in touch with their children.
Many teachers said students should not have mobile phones at school, but if there was a good reason, they could leave their phones at school office. They also said there were many reasons why the students should not have mobile phones at school: they were easy to lose and were a distraction from studies.
Many people say that they understand why parents would want their children to have phones, but they think schools should let the students know when they can use their mobile phones.
60.Some middle schools in Australia have banned students from carrying mobile phones___.
A. because they are students B. when they are free
C. when they are at school D. because they are children
61. We know from the passage that some children get mobile phones from _______.
A. the makers and sellers B. the passers-by and strangers
C. their parents and friends D. some mobile phone users
62. Some parents felt unhappy because they couldn’t _________ during school hours.
A. use their mobile phones B. leave their mobile phones at school office
C. help the teachers with their work D. get in touch with their children
63. The passage tells us that _________.
A. students shouldn’t have mobile phones at school except for some special reasons
B. it is impossible to ban students from using mobile phone at school
C. some parents felt unhappy because they couldn’t use their phones at school
D. parents should teach their children how to use mobile phones during school hours
C
As a youngster, there was nothing I liked better than Sunday afternoons at my grandfather’s farm in western Pennsylvania. Surrounded by miles of winding stone walls, the house and field provided endless hours of fun for a city kid like me. I was used to tidy living rooms that seemed to whisper, "Not to be touched!"
I can still remember one afternoon when I was eight years old. Since my first visit to the farm, I had wanted more than anything to be allowed to climb the stone walls surrounding the houses. My parents would never approve. The walls were old; some stones were missing, others loose and falling. Still, my idea to climb across those walls grew so strong that finally, one spring afternoon, I had all my courage to enter the living room, where the adults had gathered after Sunday dinner.
"I, uh-I wanna climb the stone walls," I said. Everyone looked up. "Can I climb the stone walls "Immediately voices of disagreement went up from the women in the room. "Heavens, no!" You'll hurt yourself!" I wasn't too disappointed; the response was just as I'd expected. But before I could leave the room, I was stopped by my grandfather's loud voice. "Now hold on just a minute," I heard him say. "Let the boy climb the stone walls. He has to learn to do things for himself."
"Go," he said to me, "and come and see me when you get back." For the next two and a half hours I climbed those old walls -and had the time of my life. Later I met with my grandfather to tell him about my adventures. I'll never forget what he said. "Fred," he said, smiling, "You made this day a special day just by being yourself. Always remember, there's only one person in this whole world like you, and I like you exactly as you are."
Many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n, and today I host the television program 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 seen by millions of children throughout America. There have been changes over the years, but one thing remains the same: my message to children at the end of almost every visit. "There's only one person in this whole world like you," the kids can count on hearing me say, "and people can like you exactly as you are. "
64.When the writer was small, he lived .
A.in the city B.on the farm
C.with his grandparents D.away from his parents
65.The writer enjoyed his visits to the farm because .
A.there were old stone walls. B.it was an exciting place for him.
C.he liked his grandfather. D.the living room there was clean
66.The underlined word “approve” in paragraph 2 means .
A.prove B.suppose C.allow D.mind
67.What did the writer learn from his grandfather and his own experience on the farm
A.To do things for others. B.To do whatever he liked.
C.To be proud of himself. D.To be himself.
D
New Annotated Sherlock Holmes by Arthur Conan Doyle
Price: £28. 00
Publication Date: 30/11/2006
Publisher’s description
Collects Doyle’s fifty-six classic short stories, arranged in the order in which they appeared in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century book editions, in a set complemented by four novels, editor biographies(传记)of Doyle, Holmes, and Watson as well as literary and cultural details about Victorian society.
Breaking Ground by Daniel Libeskind
Price: £16.00
Publication Date: 11/10/2006
Brief introduction
This is a book about the adventure life that can offer each of us if we seize it, and about the powerful forces of tragedy, memory and hope. For Daniel Libeskind, life’s adventure has been through architecture, which he has found has the power to reshape human experience. Although often relating to the past, his buildings are about the future. This memoir(自传)of one man’s journey brings together history, personal experience, our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a fresh international vision.
In the Shadow of No Towers by Art Spiegelman
Price:£16.00
Publication Date: 02/09/2006
Brief introduction
On 11th September 2001, Art Spiegelman raced to the World Trade Center, not knowing if his daughter Nadja was alive or dead. Once she was found safe -- in her school at the foot of the burning towers -- he returned home, to meditate(反省)on the trauma(创伤), and to work on a comic strip(连环漫画). In the Shadow of No Towers is New Yorker Art Spiegelman’s extraordinary account of “the hijacking on 9.11 and the following hijacking of those events” by America.
Light on Snow by Anita Shreve
Price: £14.00
Publication Date: 07/10/2006
Publisher’s description
This is the 11th novel by Anita Shreve, the critically accepted bestseller. A moving story of love and courage and tragedy and of the ways in which the human heart always seeks to heal itself.
68. Who is the writer of the book latest published among the four books
A. Arthur Conan Doyle. B. Daniel Libeskind. C. Art Spiegelman. D. Anita Shreve.
69. If one would like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cultural details about Victorian society, he
or she may read ______.
A. Light on Snow B. In the Shadow of No Towers
C. Breaking Ground D. New Annotated Sherlock Holmes
70. Of the four books listed above, there are two referring to tragedies. They are ______.
A. Light on Snow & Breaking Ground
B. In the Shadow of No Towers & Breaking Ground
C. Light on Snow & In the Shadow of No Towers
D. New Annotated Sherlock Holmes & In the Shadow of No Towers
E
Traveling without a map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 find out about different “styles” of directions every time I ask “How can I get to the post office ”
Foreign tourists are often confused in Japan because most streets there don’t have name signs; in Japan, people use landmarks in their directions instead of street names. For example, the Japanese will say to travelers, “Go straight down to the corner. Turn left at the big hotel and go past a fruit market. The post office is across from the bus stop.”
People in Los Angeles, the US, have no idea of distance on the map: they measure distance by time, not miles. “How far away is the post office ” you ask. “Oh,” they answer, “it’s about five minutes from here.” You don’t understand completely, “Yes, but how many miles away is it, please ” To this question you won’t get an answer, because most probably they don’t know it themselves.
People in Greece sometimes do not even try to give directions because tourists seldom understand the Greek language. Instead, a Greek will often say, “Follow me.” Then he’ll lead you through the streets of the city to the post office.
Sometimes a person doesn’t know the answer to your question. What happens in the situation A New Yorker might say, “Sorry, I have no idea.” But in Yucatan, Mexico, no one answers “I don’t know.” People there believe that “I don’t” is impolite. They usually give an answer, but often a wrong one. So a tourist can get lost very easily in Yucatan!
However, one thing will help you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It’s body language.
71.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probably an example of Japanese directions
A. “Go south two miles. Turn west and then go another mile.”
B. “Turn right at the hospital and go past a school. The library is right in front of you.”
C. “The post office is about five minutes from here.”
D. “The post office is at Street Kamira.”
72. People in Los Angeles don’t give directions in miles because ______.
A. they use landmarks in their directions instead of distance
B. they prefer to lead you the way
C. they often have no idea of distance measured by miles
D. they prefer to use body language
73. Greeks give directions by ______.
A. using street names B. using landmarks
C. leading people the way D. giving people a wrong direction
74. Where is Yucatan
A. In the USA. B. In Japan. C. In Greece. D. In Mexico.
7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People in Yucatan always give right directions.
B.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give direction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C. People in some places give directions in miles, but people in other places give directions in time.
D. A person’s body language can help you understand directions.
第Ⅱ卷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任务型读写(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所读内容在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单词。
注意: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单词。
Shopp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lways a pleasant experience.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shops that operate to cater to your different needs. To buy groceries, you can go to the convenience store, the supermarket or the mass merchandiser (such as Wal Mart). To buy some clothes and big-ticket items, you can go to the mall or factory outlets.
Every grocery store has promotions on different kinds of products every week. Usually you can find a store weekly newspaper with featured promotions for that particular week. I am a bargain hunter, forward buying a lot of daily products if I feel I need them in the future. Once, I saw a featured promotion on Pantene 2 in 1 shampoo plus conditioner (护发剂). Although I did not need it at that time, I felt it was a great deal. So I decided to buy 2 bottles. However, I could not find any such Pantene on the shelf. I went to a sales clerk and asked if he could find any for me. He told me that the store was out of stock and it would not have any in until the next week. The unfortunate thing was that by then the promotion would be over. However, the clerk told me that I could go to the customer service counter and I would be given a rain check, which would guarantee the promotion price for me on that particular item.
A shopping mall in the States is composed of many individual specialty shops and nationwide chain stores, such as Sears and JC Penny. What impresses me most when shopping at the mall is its return policy. No matter what you buy, shoes, pants or big ticket items such as TV and VCR, if you find some problems with them or simply do not like them any longer, you can return them within 30 days. You won't be challenged at the customer service counter as long as you have your receipt. Of course 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might take advantage of this return policy, especially when they need something for a momentary use. That's why you can always find a long line of people waiting to return their goods right after Christmas.
Topic Shopping in America is always a pleasant experience.
Types of shops The convenience store, the supermarket, the mass merchandiser are places for you to buy _____76_____. The mall and factory outlets are for you to buy clothes and ______77_____ things.
_____78____ Grocery stores___79___ different products weekly, you can buy them _______80_____If the promotion products are not ____81__ stock then, you can get one later ___82___ the promotion price. . A shopping mall in America ____83_____ of many individual specialty shops and nationwide chain stores. What makes an _____84_____ on me most is that you can return what you buy within 30 days. Many people make use of this policy to meet their momentary ____85_____.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设你是某中学学生张华,某报社就目前学校中存在的不文明问题展开了调查。请你用英语给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目前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并就如何做一名文明中学生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词数:100左右,信的开头与结尾已经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参考词汇: 不文明的 uncivilized
Dear Editors,
I’m writing to say something about some uncivilized behavior on our campu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 Hua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