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赣州市南康区五中片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卷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语言文字运用(10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无垠(yín)的矿野上,在凛(lǐng)冽的寒风中,闪闪地盘璇升腾着的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B.病毒溯(sù)源是为了防止同类疫情再次发生,不应将其政治化,使它成为大国博弈(yì)的工具。C.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出昆虫鲜(xiān)为人知的生活习性,书中渗(shèn)透着他对人生的哲思,洋益着对生命的尊重。D.设计者和匠师们秉持因地致宜的原则,自出心裁(zāi),成功修建了多个迥( jiǒng)呼不同的园林。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2分)把诗歌、书法、绘画、篆刻完美 起来,一幅传统的文人画才算完备。诗、书、画、印 又互相映衬,令人回味无穷。从唐宋开始,这种创作特色为画家和欣赏者所 接受,其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当代水墨写意画正是与传统文人画的。A.结合 相辅相成 普遍 一以贯之 B.区别 各得其所 广泛 一以贯之C.结合 各得其所 普遍 一脉相承 D.区别 相辅相成 广泛 一脉相承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滋养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华,积累了丰厚的民间艺术。B.“高寒版复兴号”首次试跑中国最东端,其意味着我们不必再担心距离与温度对于交通的限制,可以一路向北感受北国风光。C.江西省规划到2025年,全省约300个左右的乡镇达到美丽乡镇示范镇要求。D.作为祖国的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并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4.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诗歌是诗人精血凝聚的结晶。好的诗歌需要诗人具备灵敏的感知能力, ;好的诗歌需要诗人苦修勤练, ;好的诗歌更需要时间来成全 。但凡动人心魄的诗歌莫不是经由时间的打磨,在诗人的内心千回百折、苦苦挣扎以后迎来的最酣畅淋漓的倾诉。①释归仁说:“日日为诗苦,谁论春与秋,呕心沥血,锤炼玲珑诗句②李汝珍说:“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执着追求,方能承载岁月流转③杨巨源说:“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心思细腻,捕捉细微变化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5.某班围绕“人无信不立”展开讨论,下列是四位同学的发言记录,其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2分)A.甲:我认为“信”是立身之本。现代社会,诚信是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我们应从点滴做起。B.乙:我认为“信”是交友之道。与朋友交往既要相互尊重,也要相互理解,如此才能获得真友。C.丙:我认为“信”是经商之魂。利益至上、轻诺寡信的商人会流失客源,甚至会步入罪恶的深渊。D.丁:我认为“信”是为政之要。商鞅立木让百姓看到官者的建信;刑太子傅,黥太子师让百姓看到法律的效应。古代诗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春日田园杂兴[宋]连文凤①老我无心出市朝,东风林壑自逍遥。一犁好雨秧初种,几道寒泉药旋浇。放犊晓登云外垄,听莺时立柳边桥。池塘见说生新草,已许吟魂②入梦招。【注】①连文凤:曾出仕,宋亡,流徙江湖,与遗民故老结交。②吟魂:诗魂。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追叙诗人弃官归隐的行迹,从东风、林壑等景物中可体味诗人不乞禄于新朝的决心。B.颔联运用白描手法,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从正面描绘美好的田园生活画面。C.中间两联描写了春日雨后插秧、引泉浇药、登高放牛三个富于春天气息的场景。D.尾联化用典故,表现整个自然界一片万象更新、蓬勃滋长的生机。7.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具体分析。(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韦睿族弟爱,笃志好学。年十二,尝游京师,值天子出游南苑,邑里喧哗,老幼争观,爱独端坐读书,手不释卷,宗族见者,莫不异焉。(节选自《梁书》,有删改)张力臣名自牧,喜读书,日尽四万字。少从其父受毛诗、春秋、左氏传。既长,尤务博览,九流百家之书无不读。夜二鼓乃读书,晨起略能背诵。(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删改)侯均者,字伯仁。每读书,必熟诵乃已。尝言:“人读书不至千遍,终于己无益。”故其答诸生所问,穷索极深,如取诸箧笥①。名振关中,学者宗②之。(节选自《元史·列传·卷七十六》,有删改)庞瑜,字坚白,公安人。家贫,躬耕自给。夏转水灌田,执书从牛后,朗诵不辍。由岁贡生授京山训导。(节选自《明史·庞瑜传》)【注】①箧笥:藏物的竹器(多指箱和笼)。②宗:尊崇,敬仰。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3分)(1)既( ) 穷( ) 辍(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夜二鼓乃读书,晨起略能背诵。(2)家贫,躬耕自给。10.选文中四个人的故事,在读书方面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任选一人,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谈谈。(3分)默写(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尽显诗人慷慨激昂气概,充满哲理意味的千古名句是:“ ,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波光月影之美的句子是:“ , 。”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6分)走向黄河陈世旭 (1)黄河是一条河。 (2)走向黄河,是一种战栗的敬畏。 (3)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壮阔。以五千四百多公里的长度,四千八百三十米的落差,集四十多条主要支流和千余条溪川,千回百折,横贯一国之西东。流经九省区,跨越二十三个经度,集水面积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过亿,耕地三亿亩。以平均年径五百八十亿立方米的流量承担全国百分之十五的耕地、百分之十二的人口和数十座大中城市供水。 (4)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每年流域每平方公里有四千吨土壤被侵蚀,一年坏灭耕地五百五十万亩,却又每年给河口输送泥沙十亿吨,净造国土几十公里。年均泥沙筑成宽一米,高一米的墙体,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一倍,是赤道的二十七倍。 (5)世界上再没有一条河如此桀骜不驯。河道任意摆动,宽窄差异几十里;河床或层层掀起,深揭数丈,或无限淤高,悬于城市半空;洪水决口泛滥,纵横凡几十万平方公里,使百万黎庶化为鱼虫,只在昼夜之间。 (6)黄河之于中国,是终年的哭泣流成的河。 (7)无数灾难,无数忍耐,无数期冀,无数挫败,无数莫名的暴躁,无数难以诉说的痛苦与忧烦,惊悸与困惑,在命运柳暗花明的大道生息漫游。掀开阴云密布的眉睫,仰望一次次卷土重来的怒吼。北斗斟满了雷声,绿草和黄金在梦里汹涌。 (8)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来决昆仑,咆吼触龙门,落天走东海,九曲万里沙。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川。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9)浩浩荡荡轰轰烈烈的河,风风火火欢欢喜喜的河,吹吹打打哭哭啼啼的河,摇摇晃晃跌跌撞撞的河,携来沉沉浮浮的代代子民。编钟响彻天宇,每一个音符都惊心动魄。季节的景色在浊浪中轮回。多少王朝倾覆,多少宫殿掩埋,多少王公贵族落魄,多少能臣骁将饮恨,多少迁客骚人哀号,多少佳人美姬消殒。 (10)河东河西河南河北,头顶火盆跪拜神圣的源头。当石头碎为粉末,当骨头朽成泥土,当高粱淌成鲜血,当眼泪凝成麦穗,手执铜壶烫暖一河热泪,黄河,你还是受尽了磨难的子民最想唱的歌! (11)豪饮北风,伫立在高岸。倾听大漠荒原,倾听古战场铁马金戈的长啸,倾听五千年祸福相生从不静息的声威。苍凉夕阳抚摩傲岸峡谷,抚摩黄河子民青铜质地的肤色。 (12)走向黄河,是一种惊世的悲壮。 (13)空中的寒星,是谁的眼睛?水面浮动神秘的灯影,地平线撤退到时间与意识的外围,万种声音在裸原的深处悄无声息。黄河钩沉,流星划过。点亮第一张面孔,燃起第一个梦幻。河水击响节拍,一种不可违背的预约。温柔与雄浑弯曲成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 (14)谁主持了秋天的全部收获?谁把千秋的史话传诸无穷的后世?黄皮肤的古老民族,站在迸溅喧嚣的激流上,站在粗砺蛮野的船歌里,站在烈烈烽火锻造的旋律中。能割舍一切,不能割舍黄河的品格。那是生命的赞歌,生命的光辉。 (15)三门峡!禹王马蹄长青苔,中流砥柱依旧在。 (16)禹门口!鲤鱼跳过成龙。劈开万仞山,黄河如同破竹。气吞山河,浊浪排空,问鼎中原。 (17)壶口!黄河直立。舞者从云端跳落大地,跳落硕大的牛皮鼓。舞者不是凡夫,舞者腹有诗书。解了青衫,赤身露体,声色不动,只闪着猛烈的光芒。黄土地划出长长的弧线,坚岩劈出狰狞的裂痕。步步踩着鼓点,陡然急切,忽又沉雄;或寒泉注淌, 或雨打梧桐,越舞越酣然。 (18)苍黄的牛皮鼓起了白烟, 黄河唤起威风,鼓声直击心头。鱼龙跳峡,兵甲交锋,狂涛扑岸,霹雳腾空。旅人肃然发痴,屏了呼吸,凝了眼神。穿叶蝶倏尔消失,紫槐花纷纷洒落,灿烂白日绕过千年古树,峭石上投下苍鹰的黑影。沉默弥漫大地。心灵的甬道,奔腾激越的行板。一代代黄河人,把血脉喷涌成黄河的血脉,把骨肉凝结成黄河的骨肉。不由分说的狂飙,翻卷出无尽的悲歌。就只为多年以后,儿女们能够如此美丽地在大地行走:纺织棉花,种植水稻,收割麦子,拉网打鱼,早晨读唐诗,黄昏背宋词,宣纸上泼墨,瓷器上绘画,在江南的雨巷徘徊,在塞北的草原纵马,用醇酒招待客人,用香茶浸泡温情,和美好的男子和女子相爱。有一天老死,就埋在河岸随便哪一座山峦。 (19)一片片向海上漫泛的土地,那么年轻,来不及生成礁石。一种平静是如此明净,醉归的舟子凝神谛听天籁。隐隐约约黎明的钟声,悠远地传来,轻轻拂落淡淡的疏星。而越海而来的朝霞,如潮涌。 (20)东营三角洲!最湿润最年轻的风,抚摩坚硬的手掌抚摩风干的梦想,抚摩深夜的凝思抚摩朝日的喷薄。一代代黄皮肤的男孩在田野嬉闹,一代代黄皮肤的女孩成为母亲,一代代黄皮肤的男人和女人承接黄河的宿命走向大海。黄土地留下的热血与汗水,岁月无法冲刷,也无法更改。(选自《黄河文学》,有删改)12.仔细阅读这篇散文,然后根据散文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补全下面表格。(6分)黄河的特征 ①走向黄河的感受 ②抒发的情感 ③13.作者在文中说“能割舍一切,不能割舍黄河的品格”,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黄河的品格是一种怎样的品格。(4分)14.作者为什么说东营三角洲是“最湿润最年轻”的?(2分)15.赏析文中第(8)段划线语句的语言特色。(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7分)书的命运蒋子龙①书籍,属于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至今还是社会发达、精神卓异的体现。从世界上有了书的那一天起,人跟书的纠结,也就开始了。②别看书是人写的,文字一旦成书,便有了自己的生命。人离不开书,有时,人也怕书。纵观封建时代,主导社会风尚的是“诗书继世长”,此外还有汪洙的诗:“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到近现代,人和书的关系忽冷忽热:有人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宣扬“读书无用论”,考试以“交白卷”为荣……。随后,又是读书至上的大潮席卷而至:遍地补习班,人们从小就开始了读书的竞争,因长大后求职要凭学历,中国一下子成为“博士大国”……。当整个社会似乎还沉浸在文凭至上的热潮中时,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猛然发现,不读书已然成了天大的社会问题。先哲曾说过,一个人读什么书,就决定他是什么人:知道一个民族有多少人读书,就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民族。这还了得,泱泱文明古国颜面何在?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传统究竟到哪里去了?③当不读书成了社会问题时,现代人的精神疾患多了起来。于是,有人大声疾呼:人们慢一点,等等灵魂。现代人怎么经常灵肉分离?是出门不带灵魂,还是把灵魂丢在什么地方了?④有人认为,今人读书少或不读书,是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必然現象。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毕舁发明活字印刷术约400年后,德国的金属活字印刷术问世,书大量出版,人类便进入“书面社会”。如今的网络化不过是“书面社会”的电子版——殊不知,电子书也是书。碎片化的是信息,不是书,不是思想。看看周围的世界,读书量与创造力大小成正比,读书量与国家的发达程度成正比。美国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现代美国人喜欢的业余活动排在前三项的是:与家人在一起、读书、看电视。浪漫的法国人,每年人均读书20多部。⑤其实,正是眼下不读书的社会风气,成就了爱读书的人。许多学霸,也就是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的人。当今社会的许多佼佼者,也都是读书较多的人。他们是生活的幸运者,也最能深切地体悟到,读书就是人的一种幸运:或茅塞顿开,酣畅淋漓;或孜孜以求,终有所得;或一卷在手,自得其乐;或随意浏览,渐入佳境……。不管是什么时代,世界上没有一个老师,也没有一种老师会跟你一辈子。只有书,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大学,是能陪伴你一辈子的老师。书的命运,就是人的命运,就是国家与民族的命运。⑥过去,读书是一件奢侈而高贵的事情,只有极少数人才读得起书。如今,人人都有条件读书,喜欢奢侈、追慕高贵的现代人,怎么会不喜欢读书呢?“阅读障碍”是一种病。大讲养生、把健康排在第一位的现代人,谁又愿意得这种病呢?所以,大可不必为中国人人均渎书量少而担忧。知道书的价值,应该读也正在热读、苦读、硬读、悦读、闲读的人还是很多的。社会转型,人的心理、性格正在发生变化,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读书鉴古知今,会让世道人心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坏。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②段引用古诗,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学韵味,又使文章具有说服力。B.不读书成了现代人的社会问题,今人读书少或不读书是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必然结果。C.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美国人和法国人喜欢读书的事例,论证了“读书与创造力成正比,读书与国家的发达成正比”的观点。D.标题《书的命运》为文章的论题,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7.请补充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首先第①段引出“书的命运”的话题→接着第②段 ① →然后第③段论述现代人的读书现状,第④⑤段论述现代人对读书现状的误解→最后第⑥段得出中心论点: 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7分)【文本一】横亘夜空的银河 其实是一座可靠的“时钟”①横亘夜空的银河,不仅给世界各族人民带来了许多生动的遐想,还是一座可靠的“时钟”,昭告着不同的时令。它时而高挂南北,时而低垂东西;有时候星光灿烂,有时候又清辉淡雅。人们在俯仰之间,通过它的明暗和走向,领悟着大自然的节律。正月初八,天河回家②在北半球中纬地区,每逢初春时节夜幕降临的时候,春季星座的代表——狮子座刚从东方升起不久,冬季星空的标志——冬季大三角正高悬于南天。这段时间正是农历的正月,旧时人们认为正月初八是天上的星君下界聚会的日子,称为“顺星节”。家家户户在这天都会制作小灯来“接星”“祭星”,长辈还会教儿孙们认星。入夜后的银河在冬季大三角中穿过,从东南几乎横贯头顶再来到西北,划出一道很高的弧线。但人们却很难看到它,因此有“正月初八,天河回家”一说。③原来,这段时间露出地平线的正是银河较窄较暗的部分,本身就很不醒目,再加上正月初八的上弦月恰好位于银河附近,月光的干扰很容易就让银河“隐身”了。其实不止是正月初八,由于高度、亮度这两个因素都不太有利,整个春季我们都难以看到银河。银河朝南北,雨来如桶倒④6月往后的傍晚,银河较亮的那一段开始从东方露出地平,并且高度日渐增加。一年中最适于夜观银河的时段终于姗姗来迟。到了盛夏时节,甫一入夜,就可以看到它从南往东斜跨夜空。随着夜色渐深,银河越升越高,而且最灿烂的银心部分——南边的天蝎座、人马座也正在此时登场。所以夏季银河最为耀眼,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星空主角。⑤7、8月份入夜后的银河,从南往东再向北如拱桥般横跨天穹。这时我国多地正值雨季,正如谚语所说“银河朝南北,雨来如桶倒”。每年的七夕,妇女们要乞巧,农家要仰望银河,希望通过它来知晓一年的收成。在湖南的一些地区,有“天河搭屋脊,家家有饭吃;天河盖屋角,家家没吃喝”的说法。天河东西,收拾锦衣⑥秋季星空亮星不多,却是观看银河的好时节。9月到10月夜幕低垂之时,头顶附近的夏季大三角和银河正当中天。在南偏西方向,明亮的银河中心尚未落山,星光尽洒,惹人注目。随着夜转深沉,银河向东西偏转,银心也徐徐落下。这时银河由亮转暗,变得“清浅”“淡薄”,更增添了夜色的清凉。文人墨客对这段时间的银河着墨最多,例如“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日落星稀河汉微,清秋一点水萤飞”等。⑦中秋往后,天黑之后的银河日渐西偏,银心天区的下落时间也越来越早。待到10月下旬,一年中欣赏银河的最佳时段就接近了尾声。⑧初冬时节,入夜后的银河已经转成了东西方向,从东经北再到西,高度不算低但并不明亮,只有西边这一段比较清晰。这时候天气转冷,人们要准备冬天的衣服了,所以又有“天河东西,收拾锦衣”的说法。进入冬季,银河流经的御夫座、英仙座等天区,是在背向银心的方向。相比于夏季银河,这里恒星稀疏、黯淡无光,只能隐约感觉到它的存在。要想再次领略银河的壮美,就需要耐心地等到来年了。【文本二】①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当地时间202年12月3日,欧洲航天局根据盖亚太空望远镜提供的数据绘制了一幅“史上最全面”的银河系地图,这幅地图包含18亿个天体的位置、距离和相对运动的详细信息, 还有距离太阳326光年范围内的30多万颗恒星。通过这幅地图,人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坐标。②带着“全面描绘银河系”的使命,盖亚太空望远镜于2013年12月发射升空,在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的第二拉格朗日点轨道上运行。在那里,地球引力和太阳引力达到平衡,天空景象也能一览无余。盖亚每分钟可以测量大约10万颗恒星,每天可以测量8.5亿个天体,两个月可以把整个天空扫描完毕。③过去几年里,盖亚传回的数据被广泛应用。通过盖亚,科研人员发现了100亿年前被银河系吞食的 一个古老星系的残骸;观察到20颗恒星正在向银河系中心高速运动;识别出大约1000个可能允许生命存在的近日星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甚至根据盖亚数据改变了新视野号探测器的轨道,使其成功造访了太阳系中最遥远、最古老的天体之 Arrokoth。(选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2月10日,有删改)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首段点明银河在领悟自然节律中的作用,总领全文;后面三部分说明不同季节我们看到的银河的变化。B.银河各部分明暗不均,在北半球中纬地区,夏秋两季适于观察银河,主要就是因为能看到其中最明亮的银心部分。C.文本一以七夕之夜妇女们乞巧和农民仰望银河为例,是为了说明夏季银河的方位会影响一年农业收成的好坏。D.文本二是科技新闻,首段介绍科技成果“史上最全面”的银河系地图,后两段介绍盖亚太空望远镜的使命、功能等。19.文本一和文本二使用的说明方法明显不同,前者多处引述资料,后者大量使用数据。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选用说明方法的原因。(4分)名著阅读(10分)20.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是(3分)A.《艾青诗选》中,艾青以“土地”为意象,表达了自己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体现了他崇高的信仰。B.《海底两万里》中充满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如尼摩船长这位反对压迫的战士,正是作者反对殖民主义进步思想的体现。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亚干练勇敢、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D.《骆驼祥子》中,作者通过写祥子三起三落的坎坷选人生经历,对当时黑暗的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进行了无情的批判。21.下面是小语同学读完名著后的读书笔记,请你参照示例,将横线处补充完整。(2分)文段节选 赏析式批注 我的感悟①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元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路上。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①___________ 示例:从中我感受到了作者斯诺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深入实地考察、探求真相的敬业精神。②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 ——选自《昆虫记》 示例:“站”“调过脸”“伸着手”这些词语幽默有趣,法布尔通过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将昆虫们的习性艺术再现,体现了这部科普作品独特的文学价值。 ②_________22.下面是艾青诗歌中常见的几个意象,请你先从中选择一个,想一想这个意象都有什么含义。再从《艾青诗选》中找出含有该意象的相关诗歌分析该意象在诗中的意蕴。100字左右。(5分)A.土地 B.黎明 C.太阳我选 。 诗歌:分析:写作(5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又一次次地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 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 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题目一:将材料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题目二: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从材料中的蜘蛛及三个人的不同角度可以悟出不同的道理。请任选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不少于600 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赣州市南康区五中片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语言文字运用(10分)1.(2分)B【解析】A项中“矿”应为“旷”,“凛”应读“lǐn”, “璇”应为“旋”;C项中“鲜”应读“xiǎn”,“益”应为“溢” ; D项中“致”应为“制”,“裁”应读“cái”,“呼”应为“乎”。2.(2分)C【解析】“结合”指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区别”指把两个以上的对象加以比较,认识它们不同的地方,案 此处结合空前、空后的“完美”“起来”两词可知,用“结合”2更恰当,排除B、D两项;“相辅相成”指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此处依据后文“又互相映衬”可知,用“各得其所”更恰当,排除A项。按照C项词语代入检验,语意连贯,符合逻辑。故选C项。3.(2分)B【解析】A项缺宾语,可在“民间艺术”后加“财富”;C项语义重复,应将“左右的”或“约”删去;D项并列词语序不当,应将“发扬并继承”改为“继承并发扬”。4.(2分)B【解析】首先通读语段,明确语段的中心内容是讲诗歌的创作,好的诗歌的形成所需要的条件。其次,分析选句,寻找它与空缺处之间的对应关系。由语段可知,第一个空缺处所对应的是诗人的感知能力,选句③与之匹配。第二个空缺处所对应的是诗人的苦修勤练,选句①与之匹配。 第三个空缺处对应的是需要时间的酝酿,选句②与之匹配。 初步确定答案为B项。按照B项顺序代入检验,语意连贯,符合逻辑。故选B项。(2分)B【解析】B项中“尊重”“理解”虽都与交友相关,但与“信”无关。古代诗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6.C 【解析】C项表述错误,中间两联共四句诗,一句一个场景,“雨后插秧、引泉浇药、登高放牛”是前三句描绘的场景,第四句诗描绘的场景是“柳下听莺”。7.(2分)动静结合。颈联的意思是:清早放牛,登上云外的田埂;听黄莺鸣叫时,常常朗立在柳边的小桥。“放晓登”是“动”,“听莺时立”是“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8(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既(已经) (2)穷(穷尽) (3)辍(停止)9(4分)(1)每天夜晚二更天就读书,早晨起来大概能背诵下来。(2分)(2)(他)家庭贫困,亲自耕种依靠自己生产的东西满足自己。(2分)10.(3分)示例一:从韦爱的故事中,我学到了读书要内心平静,专心致志,不受外部环境所影响。示例二:从张力臣的故事中,我学到了读书不能只专一科或只读自己感兴趣的,而应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示例三:从侯均的故事中,我学到了读书要精读,做到深钻细研,如此才能将读过的内容、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示例四:从庞瑜的故事中,我学到了应抓住一切时间读书学习,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任何时候都不懈怠读书。(三)默写(6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6分)12(6分).①黄河是母亲河,她壮阔、重浊、桀骜不驯(1分);她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1分)。②战栗的敬畏(1分)和惊世的悲壮(1分)。③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河桀骜不驯的血性(1分)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1分)。13(4分).黄河的品格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2分)。她历经苦难,虽然大曲大折,大跌大落,依然没有忘记恩泽她的子民,因而她具有宽厚的个性、不屈的灵魂(2分)。14(2分).因为东营三角洲是黄河冲击而成的,陆地形成时间最新,所以最年轻(1分);又因为有滔滔黄河水的润泽,所以最湿润(1分)。15(4分).大量使用短句,节奏明快,急促有力,朗朗上口(2分);引用古诗词,使语言典雅富有韵味(2分)。(多种修辞,比喻、拟人,使语言生动准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7分)16(3分).B B项错误,由文章第④段的前两句话可知“今人读书少或不读书是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必然结果”错误。17(4分)①具体论述书籍从古到今的命运(2分)②不必担心今人不读书,知道书的价值,应该读也正在读书的人还是很多的。(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7分)18(3分).C C项有误,原文是“每年的七夕,妇女们要乞巧,农家要仰望银河,希望通过它来知晓一年的收成”,而选项中“是为了说明夏季银河的方位会影响一年农业收成的好坏”理解错误。故选C。19(4分).因为文本一重在说明银河的不同状貌具有昭示时令的作用,而我国有不少谚语和诗句能体现银河与时令的关系,恰当引用这些资料,可使观点依据充分,同时还能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学性。(2分)而文本二重在说明史上最全面的银河系地图及盖亚太空望远镜对绘制地图和开展相关研究的巨大贡献,大量使用数字,能够准确清晰地说明这一点,令人信服(2分)(人们对宇宙中的未知星体充满好奇,而发现、识别、观测 星体是盖亚太空望远镜的主要任务,使用数字能具体准确地说明这一点)。名著阅读(10分)20.(3分)C【解析】C项所描述的人物是丽达,冬妮亚富有小资产阶级情调,与C项描述不符。21.(2分)示例:①“据红军告诉我”表明斯诺是通过实地采访、对话得来的“事实”,体现了这部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②从中我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超乎常人的热爱,他以人性关照虫性,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了昆虫世界。22.(5分)示例一:我选A.诗歌:《北方》《我爱这土地》分析:《北方》中,“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表明土地与人民是融为一体的,凝聚着艾青对劳动者最深沉的爱。而在《我爱这土地》中,土地是诗人深爱的祖国,这土地正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表现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示例二:我选B.诗歌:《黎明的通知》分析:《黎明的通知》中,诗人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诗句仿佛从“黎明”的胸臆中直接飘出,给人以极大的美感。示例三:我选C.诗歌:《向太阳》分析:《向太阳》描写了黎明到来之后的街头生活,在经历了没有太阳的昨天后,觉得“太阳是美的/且是永生的”,我“被这新生的日子所蛊 惑”“由于它的热力的鼓舞/我用嘶哑的声音/歌唱了… 诗歌中,太阳给人带来新生,具有再生不死的力量,有给他人带来万福的力量。写作(50分)23.按2021年江西省学业水平考试评分标准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五中片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卷.docx 五中片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