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学校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调研考试社会法治【试卷+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学校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调研考试社会法治【试卷+答案】

资源简介

绣湖学校教育集团九年级社会法治期中教学调研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共40分)
1.塞尔维亚某城有一石碑,刻有“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 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碑文记载事件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该事件是
A. 凡尔登战役 B. 萨拉热窝事件 C. 德国突袭波兰 D. 珍珠港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亚太地区帝国主义统治秩序做出安排的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3.“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又称为整体史观。从这个角度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A. 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B. 促进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促进思想解放,打开中华复兴潮流 D. 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4.马克思说:“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多线’的进程,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多样化和超常规性”。对以下国家发展道路描述正确的是
①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美国——罗斯福新政——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新模式
③印度——暴力不合作运动——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④埃及——华夫脱运动——英国被迫有条件承认埃及独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浙江有一位革命先烈——钱一飞,民国十六年,他因秘密印制“打倒蒋介石”的传单,被人告发,随后被逮捕。他的遭遇表明当时中国的社会形势是
A. 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B.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 广州起义失败,革命党人被屠杀 D. 帝制复辟,政治混乱
6.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与中国共产党有关按时间正确排序的是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霹雳一声天地动,赣湘暴动筑高楼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③②① B.②①④ C.①③④ D.④②①
7.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旅游的财富。以下解说词正确的是
A.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为中心诞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瑞金-——有“共和国摇篮”之称,中共中央从这里出发向北平进发
C.井冈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有“革命圣地”之称
8.右侧表格说明,1914-1918年中国社会的特点是
A.列强侵华,丧权辱国
B.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C.推君主专制,走向共和
D.国家统一,安居乐业
9.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我国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点包括
①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都具有反帝性质
③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41年12月,《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指出:“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兹特正式对日宣战。”完成10—11小题。
10.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是
A.中日两国实力过于悬殊 B.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抱有幻想
C.日本停止对重庆的轰炸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
11.“侵略者之日本对美国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途岛海战 B.诺曼底登陆 C.偷袭珍珠港 D.阿拉曼战役
12.历史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下列历史事件其相互联系,最恰当的是
①新文化运动 ②五四运动 ③中共诞生
A. B. C. D.
13.1946年2月,中共中央在《时局问题的报告》和《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中指出:中国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中国的主要斗争形式已由武装斗争转变为非武装的、群众的、议会斗争。这一论断说明
A.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和平建国的意愿 B.中国共产党决定放弃武装力量
C.重庆谈判消除了两党之间的根本分歧 D.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突破
1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文中写道:“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中国真正拥有“这两件东西”的标志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15.右图是1944年,上海漫画家吴耘创作了《难兄难弟》。说他们是“难兄难弟”的依据是当时
①中国台儿庄战役胜利,开始全民抗战
②美国、苏联先后分别向德国、日本宣战
③德国在欧洲战场处于劣势,败局已定
④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6.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贫困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
A.全面深化改革,共享发展成果 B.加强经济建设,依赖发达国家
C.推进依法治国,加大执法力度 D.坚持共享理念,实现同等富裕
17.下列时事能体现我国重视高质量发展的是
①2021年6月17日,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发展大会在南京市高淳区召开
②2021年7月21日,2021中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
③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④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某校初三学生想用下图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演讲,你认为最贴切的标题是
A. 中国只需要改革开放 B.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C. 掘弃经验才能有进步 D. 与世界共同发展进步
19.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
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体现了国家对“三农”
问题的高度重视。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①有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②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
③能消除城乡居民生活的各种差距 ④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 2020年12月3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附条件上市,并为全民免费提供疫苗。对此,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①表明我国积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②表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非常完善
③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生福祉 ④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5个大题,共60分)
21.(12 分)回眸曾经的危机与战争,展望未来的繁荣与发展。
材料一: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 ——罗斯福
(1)据材料一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为此斯大林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三:
(3)根据卡片1说说德国首先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卡片2说明战争给德国造成了哪些后果?(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 分)
22.(13 分)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毛泽东曾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1)材料一中的“中国革命”指哪一历史事件?中国革命13年来,为何“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3分)
(2)图1形势的形成与哪一思想的提出有关?并说明图1与图2所反映的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
(3)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
争?(2分)
(4)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4分)
23.(13 分)2021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3是某同学制作的“抗日战争史实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历史事件。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1)写出图3五个序号中有“揭开序幕”之说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说说分别揭开了什么序幕?(4 分)
(2)你赞同材料二中划线部分的观点吗?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4 分)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日本被迫接受联合公告的原因。(5 分)
24.(12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文析史】材料一: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以尺绘史】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年代标尺
【以图释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鉴于此变化,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组织上做了什么努力?(4分)
(2)仿照材料二年代尺中的示例,给1921、1935年各取一个合适的标题。并分别写出A、B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4分)
(3)材料三中图6与图7有何联系?根据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变化,共产党在1948年进行了怎样的战略调整?(4分)
25. (10 分) 发端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发展的“人间奇迹”,也成为世界发展进程中的耀眼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党和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心系贫困人口,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1)概括材料一表格数据反映的“喜”和“忧”。并用一句话概括“喜”中蕴含的道理。(6分)
(2)党和政府心系贫困人口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思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说明哪一主要矛盾得到了缓解?(4分)
绣湖学校教育集团九年级社会法治期中教学调研卷参考答案
BBDBB BDBAB CDACD AABBC
21.(1)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薄弱;吸取当时中国的教训。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五年计划)(3 分)
(2)不能。(1分)因为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2分)
(3)夺取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人员伤亡;经济遭重创。(4 分)
(4)坚持改革,适时调整政策,提高综合国力;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2 分)(任选两点即可)
22.(1)辛亥革命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北洋军阀专制统治。(3 分)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联系: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4 分)
(3)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召开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开展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2分)(任选两点即可)
(4)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4分)(任选两点即可)
23.(1)②:九一八事变(1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分);
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分),揭开了国共两党从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1分)。
(2)不赞同。(1分)日本向美英宣战不是为了东亚的安定,而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在中国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发动细菌战等,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从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影响角度展开)(3分)
(3)“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说明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加速了日本的投降。(2分)
图2 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国共两党的旗帜说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图3中民兵和老百姓在挖战壕说明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日。(3分)(或图2 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国共两党的旗帜和图3中民兵和老百姓在挖战壕说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戏,实行全民族抗战,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24.(1)寻求西方模式到追随苏俄模式(或俄国革命的模式)。李大钊等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成立中国共产党。(4分)
(2)1921:开天辟地(焕然一新或日出东方) 1935:生死攸关 (2分)
A:打到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B: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2分)
(3)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了支援前线的热潮,使国共双方力量发生变化。(2分)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2分)
25(1)“喜”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未来有望缩小差距。
“忧”是指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4分)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分)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分)
卡片1:“一战”爆发时,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的目的是企图用武力取得“阳光下的地盘”;“二战”爆发时,再次首先挑动战争的德国的目的仍旧是企图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卡片2:到1945年,1/2的德国工业生产能力已被战火所毁,国民生产总值已退到 1938年的40%左右......死亡650万人。
——金重远等著《世界现当代史》
“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到他(孙中山)的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斯塔夫里阿诺斯
图2开国大典
图1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图5 民兵和老百姓在挖战壕
图4 1937年延安礼堂悬挂国共两党旗帜
图6
图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