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件(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四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件(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情境导入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立于1984年,是从事高层次、多领域民间国际文化交流的全国性、非营利、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社会团体。其宗旨是: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社会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开展高层次、多领域的对外人文交流与合作,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加强与各国、各地区民间友好往来,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加强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沟通,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中华文化“走出去”,对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化欣欣向荣,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社会历史发 展道路的多样性,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 展和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是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文化交流、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有关系呢 如何促进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
问题导引
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1.为什么说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2.如何加强文化交流?
3.如何理解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4.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
新知讲解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1.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1)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2.如何加强文化交流
(1)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
(2)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合作探究
  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利用春节、国庆日、建交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积极举办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领域的多层次互访,加强友好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主动开展对外文化合作;开展中外互办文化年、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节、文化周、艺术周、电影周、电视周和文物展等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
⑴关于文化交流的含义、前提是什么,途径
有哪些?
⑵如何进行对外文化交流?
⑶简要说明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对推动民
族文化发展的意义。
合作探究
⑴关于文化交流的含义、前提是什么?途径有哪些?
①含义:文化交流指的是发生于两个或者多个具有文化源差异显著的关系之间的交流。文化交流促进人们互通有无,增进文化发展与丰富。
②前提:文化多样性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对文化创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动力,积极推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文化发展。③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⑵如何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①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应该在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③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
合作探究
⑶简要说明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对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意义。
①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能够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能够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运用示例
  中意文化交流再续新篇。2020年1月21日,意大利罗马音乐公园,在管弦乐《春节序曲》的欢快旋律中,2020中意文化和旅游年拉开帷幕。2020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2020中意文化和旅游年是中意友好交往史上首次以“文旅融合”为主题举办的大型活动。在中意双方共同支持下,双方将合作推出贯穿全年、形式多样的上百项精彩活动,涵盖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化遗产、旅游、创意设计等多个领域。
(1)中意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2)2020中意文化和旅游年对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 (1)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2)①促进中意文化交流、互鉴、交融,增强两国文化发展的动力,将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②通过交流合作,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为中意双边关系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新知讲解
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1.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1)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2)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合作探究
文化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每一个民族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当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运用文化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什么是文化交融,两种文化交融具体过程怎样?
 ⑵说明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基因“链接”的积极作用。
合作探究
(1)什么是文化交融,两种文化交融具体过程怎样?
  文化交融:指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以其传统文化为基础,根据需要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
  具体过程:①接触。两种文化由传播而发生接触,这是文化交融的前提。②撞击和筛选。每种文化都具有顽强地表现自己和排斥他种文化的特性,两种文化接触后必然发生撞击。在撞击过程中进行社会选择,即选优汰劣。③整合。以原来的两个文化体系中选取的文化元素,经过调适整合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如现代美国文化就是多种文化交融的结果。
合作探究
⑵说明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基因“链接”的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相互吸收有益成果。
②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运用示例
 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
  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
答案:①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品牌和外国用户的沟通桥梁;②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品牌建设中要积极吸纳当地文化元素;③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增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重点归纳
1.是什么: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文化交流发生的是量变,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
2.为什么: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②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③通过文化交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重点归纳
3.怎么样:①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②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③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④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观点辨析
(1)开展文化交流是为了传播本民族文化。( )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开展文化交流,既是为了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也是为了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
(2)文化交融意味着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 )
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交融应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
观点辨析
(3)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消除了文化差异。( )
提示:×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有利于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会消除民族文化差异。
(4)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融合,最终导致世界文化趋同、统一。( )
提示:× 文化趋同、统一就是文化单一,文化融合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也是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会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5)文化交融的过程就是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实现文化创新的过程。( )
提示:× 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2020·全国Ⅲ卷)2019年4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11月,中法双方签署文件,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 (  )
①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
③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④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2.近年来,我国与许多国家共同举办“文化年”活动,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基于 (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各国文化交流的共同主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3.近年来,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指引下,两国互办文化年、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等大型项目,文化交流活动蓬勃开展,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这启示我们 (  )
①要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要尊重差异,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③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两国文化的发展
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推动自身文化的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B
课堂练习
4.(2020·全国Ⅱ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积极作用中传承发展
③中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5.2020中意文化和旅游年是中意友好交往史上首次以“文旅融合”为主题举办的大型活动。双方将合作推出贯穿全年、形式多样的上百项精彩活动,涵盖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化遗产、旅游、创意设计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
①只要引入流行元素,民族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要善于推陈出新,民族文化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③民族文化只有赢得市场才有价值
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6.丝绸之路是人类最早的洲际文化交流尝试。在建设“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应同沿线国家携手,共同振兴丝绸之路,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重建丝绸之路的文化意义在于 (  )
①丝绸之路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③丝绸之路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可以消除沿线国家的文化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7.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这说明 (  )
①中华文化逐渐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②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中华文化传播
③文化具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④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文化传播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B
课堂练习
8.在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现代舞《距离公式》在陕西师范大学上演。由意大利“意·思”现代舞团与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年舞团联合演出的这部现代舞剧,赢得观众阵阵喝彩。现代舞《距离公式》以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为蓝本,以意大利“意·思”现代舞团根据“八卦舞谱体系”独创的西方现代舞与中国太极完美结合的舞蹈语汇,展现了当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个体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与现实矛盾,以及个体和外界相处中所经历的认知错位、意识混淆、困顿反思,最终走向融和的一个心理历程。该舞剧使得东西方文化在激烈碰撞中走向大融合,对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进行了完美阐释,获得东西方文化在激烈碰撞中走向融合的完美效果。
(1)通过艺术节展现中意文化的美丽说明了什么
(2)文化交融是否与文化多样性相违背
提示:(1)①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②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
(2)①文化交融是从保护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开始的。众多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文化实现融合的基础,没有文化的多样性,也就没有文化交融。②文化因交融而丰富,文化交融的过程是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课堂练习
9.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泉州正积极将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泉州在以“刺桐”的代称闻名于世的宋元时期,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海洋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作为多元文明和文化交流的整体见证,展示出中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社会生活、现代技术等方面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是10-14世纪长达约4个世纪繁盛的国际文化交流、交融、共存、共荣的杰出见证,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观光,推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的文化意义。
课堂练习
答案:(1)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与交融,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3)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有利于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