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柳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柳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 300分)
注意:
1.本套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贴条形码区”。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非选择题,请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附注:本卷上中国地图界线系按标准地图服务自助制图生成。图上境界不作划界依据。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还经常与商族处于战争状态。武王伐纣后,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有利于国家对地方的管理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保障了对地方权力的制衡 D.加强了君主专制
25.太和九年(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数、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均田制仅分配无主荒地,未触动地主原有土地,且地主有奴有牛,还可以多得土地。此后,隋唐皆沿此制。均田制持续沿用,主要得益于该制度
A.保障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B.满足了社会主要阶层的需求
C.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解决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6.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民俗》中写道:“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据史料考证,宋代官府逐渐允许工商阶层服紫,工商阶层也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这表明宋代
A.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B.科举制推动社会风尚变化
C.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D.经济发展影响等级观念
27.清代康乾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同时也出现许多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的问题;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这表明清代前期
A.急需变革政治制度 B.环境治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C.社会生态危机显露 D.高产作物引进引发社会矛盾
28.1866年,清廷发生“同文馆之争”。奕诉奏请在京师同文馆中添设“天文算学馆”,拟在科举制名下的秀才、举人中招生,之后引发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倭仁强调“西学”可以由外省的俗人去讲,京城的士大夫、官宦和皇帝千万不能讲。这场争论
A.反映出人们渴望新社会 B.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契机
C.促使西学深入人心 D.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正统地位
29.1919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此后在全国新思潮刊物中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巨增。由此可知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马克思主义已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李大钊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D.先进知识分子都选择十月革命方向
30.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宣传画。画中的标语“向毛泽东号
看齐”“我们要争做劳模、发明新计划”十分醒目。该作品折射出
A.国家工业化建设起步早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
31.1963年,周恩来进一步将毛泽东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概括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是强调台湾回归祖国后,在政治上、财政上、改革上等领域的自主权。据此可知“一纲四目”
A.成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梳理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
C.孕育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基础 D.确认了中国对港澳台的主权
32.拉斐尔的圣母画像体现出母性温情和青春健美;但丁的神曲赞美人的才能和智慧;《十日谈》赞美爱情,谴责禁欲主义;《最后的晚餐》把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这些作品
A.旨在反对宗教信仰 B.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C.倡导人类平等自由 D.彰显资产阶级的贪婪
33.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中,既有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又确立了共和派反对的参、众两院制议会体制,宪法还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说明法国
A.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B.民主共和制度徒有其表
C.资产阶级争取民主失败 D.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其共同之处体现在
A.生产高度集中 B.国家干预经济 C.政府权力加强 D.受经济危机冲击
35.20世纪40-50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60-70年代,越来越多
的拉美国家加入到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
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
A.有利于增强拉美国家经济独立 B.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C.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 D.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的体育组织形态,是一种以群体体制为主的平民体育。例如,上流社会热衷于射行礼、投壶下棋等;中下层社会流行郊游、蹴鞠等;军中盛行武艺、角力等;医学家和养生者好导引行气养生之术等。中国古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养成了向内,追求身心自我完善,不事竞争、注重养生、形体自娱的体育文化形态。
——摘编自陈祥奎《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体育比较研究》
材料二 恶劣的环境练就了古希腊人自强奋斗、热烈追求、思变好动、敢于冒险的民族性格,由于对躯体的健美与力量的崇拜,他们通过运动来锻炼肌肉、强化体质,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雅典和斯巴达等以城邦制度为支撑,通过国家的引导和组织,促使公民从童年到青年,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体育训练;城邦还通过定期举行运动会来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在绝对平等规则的保障下,古希腊竞赛推崇通过个人能力来获取属于自己的荣耀。
——摘编自胡勇刚《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深层意蕴下的竞技观》等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和重视体育事业,始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来引领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指出要把体育事业融
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在党的方针指导下,国家将公共卫生与体育进
行融合发展,用体育手段增强人民免疫,增强人民健康与幸福感,共筑全民小康社会。
——摘编自人民网《体育强则中国强!习近平为体育强国建设指明方向》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体育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十八大以来党的体育方针和政策的意义。(7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37年7月到1940年底,出现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被称为近代中国实
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当时迁移企业所到的区域,并说明迁移到此区域的缘由(要求: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只需标示出迁移企业的主要分布区域;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建国初期,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城乡分离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传统医疗保障
制度的弊端显现,部分企业和地方开始探索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1984年卫生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开始了政府对传统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探索的新阶段。1985年起,石家庄政府在六个县、市开展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试点。1989年,卫生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在公费医疗开支范围内对具体的13种自费项目进行了说明。1989至1997年间,国务院多次批准或转发《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不断推进医疗制度进行更大范围的试点。
——摘编自邹长青《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8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冷战期间,联合国总共只进行了13次维持和平行动,距国际局势的要求和广大会员
国的期望都相差很远。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外部环境有了根本的改善。20世纪80年代末,美苏在安理会各项表决中的一致投票率超过了95%,两国动辄使用否决权相互对抗的情况开始成为历史。全球各地受美苏操纵或支持的热点冲突纷纷降温,联合国继而担负起和平解决多年遗留问题的主要责任,并且得到了多数会员国的认可和支持。1988-1995年间,联合国共进行了24次维和行动,超过了前40年维和行动的总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职能和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纳米比亚和束埔寨,联合国直接负责组织和监督选举,并为完成这一任务接管了过渡时的部分行政权力。在马其顿,出现了第一支联合国进行预防性部署的维和部队,标志着联合国维和行动向预防冲突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变化。(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联合国维和行动变化的原因。(8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王
守仁倡导心学,主张“知行合一,以致良知”,世称“姚江学派”,于明中叶后,影响甚巨,播扬东瀛。弘治十二年赐进士,观政工部。历任左检都御史,巡抚南赣,总督两广,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1506年,宦官刘瑾擅政,王守仁上疏论救,因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任驿栈驿丞。龙场在当时还是未开化的地区,王守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王守仁到任后,讨伐大帽山盗贼。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1519年,平定洪都宁王朱宸濠之乱;1528年,平定西南部叛乱和盗贼,当地民众都惊呼守仁是神。王守仁于54岁时,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贡献。(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的优秀品质。(8分)
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答案
24.A 商朝时期实行内外服制度,商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血缘纽带形成“众星捧月”的地方管理制度,相较内外服制度而言,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对地方的管理。故答案为A。
25.B 北魏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数、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既照顾到无地农民想获得土地的需求,也兼顾到了地主的利益。因此兼顾了社会主要阶层的需求。故答案为B。
26.D 据宋人记载当时士农工商的衣装颜色有明确规定,不得僭越。史料考证认为宋代官府逐渐允许工商阶层服紫衣,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表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影响到了社会各阶层等级观念的变化。故答案为D。
27.C 清代康乾时期,社会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同时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表明清代前期面临着社会新危机和自然环境的危机,即社会生态危机显露。故答案为C。
28.B “同文馆之争”,其实是朝廷内部的新旧“话语权”之争。它牵连出深一层次的科举制“合法性”之争,而表现为洋务派和保守派的“利益”之争。其影响是反映旧势力对新思想传播的阻碍,客观上也促进了西学的发展。故答案为B。
29.A 时间是五四运动之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后,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热潮。故答案为A。
30.D 这幅20世纪50年代宣传画以铁道建设为主题,“向毛泽东号看齐”“我们要争取劳模、发明新计划” 等标语说明向榜样学习,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氛围。即体现了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生产热情。故答案为D。
31.C 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中央领导人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为邓小平第二代领导人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故答案为C。
32.B 材料中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他们的作品都体现了人的喜怒哀乐,体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故答案为B。
33.D 法国1875年宪法有各派别的色彩,有共和国色彩、有议会体制、有宗教色彩,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与旧势力妥协的产物。故答案为D。
34.C “罗斯福新政”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高度集权,在经济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德意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法西斯强调独裁侵略。都体现了政府权力的加强。故答案为C。
35.A 从材料可以看出拉美很多国家实行国有化运动,将大量的外国企业收归国有,这有利于减少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赖,特别是对美国的依赖,进而增强拉美国家经济独立。故答案为A。
41.(1)特点:中国古代体育运动源远流长;以群体体制为基础,是一种平民体育;发展过程中受儒道文化的影响,不事竞争、注重养生。(6分)
(2)特点:古希腊体育是一种精英体育,以国家体制为主;进行系统化体育训练;注重强调体育本身的竞技性。(6分)成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古希腊地理环境造就了其竞争的民族性格;受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城邦制度的支撑,锻炼身体即保卫城邦;民主平等原则影响到体育规则;人文思想影响竞技中获得个人荣耀;审美心理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6分)
(3)评析:将发展体育运动作为一项惠民政策来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将建设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作为作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公共卫生与体育运动融合,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涵;将增强人民身体免疫力,增强人民的健康与幸福感作为体育运动的目标,提高了体育运动的政治站位;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发展。(7分)
42.参考示例
(1)标示:抗战时期迁移企业主要迁到我国西南地区(或西南局部地区,如四川、云南、广西、湖南、贵州),以及西部地区(陕西、甘肃)。(3分)
(2)缘由:中国近代工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集中在东部与沿海地区。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上海与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所以西南地区就是中国的抗战大后方,有安全保障。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纷纷将工厂迁往内地大后方,如四川、湖南、贵州等省。西南地区有较丰富的原料资源与劳动力。西南地区的滇缅公路,是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加强联系的保障。(9分)
45.(1)特点:政府主导;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与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制度保障。(7分)
(2)背景: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弊端;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需要。(8分)
46.(1)变化:维和行动次数大为增加;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出现预防性部署。(7分)
(2)原因:美苏关系有所缓和;地区热点冲突纷纷降温;多数会员国的支持;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8分)
47.(1)贡献:政治上:平定叛乱;治理地方;稳定统治。思想上: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创立心学流派并发扬光大。教育上:创立书院,传播心学思想。(7分)
(2)品质:尽忠职守,公正直言;德行兼备;具有强烈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意识;持之以恒,坚韧不拔,追求真理;胸怀大局;光明磊落。(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