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化学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 电话及 邮箱
学科 年级
教材版本及章节 人教版 专题复习
单位 莆田擢英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体现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重要理论,是判断有关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也是使学生掌握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条件的基础上,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设计实验比较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此部分内容是对金属性质的灵活运用,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在中考中要求学生能力层次较高,思维性较强,再与图像结合,知识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从理论到实际运用之后再判断过程,层层深入,层层突破,在理解中形成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金属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也了解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知道实验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学习的目的是对生活的解释和运用。在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了结了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要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探究了金属的活动性,但是知识与能力都停留在“了解”和“知道”层面上,再加上学过的时间较长,部分知识已经遗忘,不能灵活运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上有所提高,达到学能所用的效果。
三、设计思想(基本理念、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等)
此部分内容是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与金属的化学性质相联系,灵活将金属性质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中考中要求学生能力层次较高,思维性较强,再与图像结合,知识难度较大。所以,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将金属活动性的原理与生活实际、实验过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应用知识,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以致用,形成许多种能力,在复习中加深和领会。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对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作出判断; 2、能够设计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实验和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3、能够运用金属的活动性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在问题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逐渐领悟探究和运用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并能举一反三。 2、在设计实验过程中,逐步形成全面细致的思维方法,能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实验设计、观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情景的创设和实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合作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实验方案。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确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 1.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2.利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现象 学生阅读,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生知道学习目标后,学习方向明确,学习更加主动。
(一)情境激疑(追寻历史、探究发现) 【课程导入】回顾历史,根据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 【展示资料】晋炼丹家提出“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播放视频】重温实验铁和硫酸铜的反应 【小结】实验现象 【追问】:实验能发生是因为? 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观看多媒体,了解历史。回忆反应原理 观看视频:铁和硫酸铜的反应 描述实验现象 思考并回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排在铜的前面 朗读背诵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以背景介绍启迪学生客观真实的认识问题。 温故知新
(二)回顾旧知 【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含义: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__ 2排在____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 ,而排在___ 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 说明: 3.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一般位于__的金属能把位于__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说明: 思考、回答 理解、记忆 记录 掌握并理解 形成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完整规律。用简洁的语言转移和表述,解决记忆的困难并使认知深化。
(三)拓展:综合应用、走进生活 【引入】下面来看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黄金饰品,一些不法分子经常以黄铜冒充黄金,因为从颜色和外观看确实很难区分。其实黄铜的成分是铜锌合金, 【展示】黄金 让学生通过观察辨其真假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帮老师鉴别戒指的真假 【探究指导】巡视 【组织】组织学生反馈谈论的方案 【小结】常用的两种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提供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分析】师生共同分析各组设计的方案,根据有提供的药品需用实验验证 【投影】归纳的三种化学方法加热、加酸、加盐 的具体方案(操作、现象、结论) 【小结】今天就先讨论到这,大家回去继续思考看看还有没别的方案。 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事实 观察、思考 无法辨别 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分组讨论,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本组的方案 踊跃汇报:密度, 硬度,加热,加酸,加硫酸铜,加硝酸银…… 指导老师实验,观察现象,记录。 发展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对认知的自省和反思。 培养团结合作意识 获得学生反馈信息,检测所学知识 。 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 培养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学会设计可行性的实验方案 让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的观察、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典例分析 【过渡】通过刚才真假黄金的鉴别相信大家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了更深的认识。 【典例反馈】 【追问】“过量的铁粉”,改为“一定量的铁粉”,一定有? 【深化追问】:可能有??? [学生说题] 回忆、思考、回答 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思考、讨论 获得新学习方法:找界点,分段讨论 强化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知识的价值、内涵等延伸,扩展学生认知领域
(五)小结 回忆本节课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鉴别方法:物理方法:密度、硬度 化学方法:加热、加酸、加盐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已经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其提高。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时,一定要注意内容的选择上不能够面面俱到,而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选择主要内容进行精讲精练。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复习方式,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师生间在互动合作,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能够及时捕捉学生学习中的有关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