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对实现碳中和无积极意义的是
A.限制燃放烟花 B.发展燃煤发电
C.分类处理垃圾 D.倡导公交出行
2.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但有剧毒的气体,其密度与空气很接近,难溶于水.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下排空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排水法 D.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3.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煤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液滴
5.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能生成水②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比空气的密度大,常用于灭火 ③空气中氧气大约占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④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CO2用途中,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制取化肥 B.制取干冰做致冷剂
C.作灭火剂 D.制作舞台云雾效果
7.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均为氧化物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D.该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
8.完成下列实验所用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 案
A 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用活性炭
B H2O2 溶液制取 O2,需控制反应的速率 用长颈漏斗替代分液漏斗
C 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 用澄清石灰水
D 蒸馏时防止水暴沸 烧瓶里放少量碎石
A.A B.B C.C D.D
9.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观察三种气体在集气瓶中颜色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C.测试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10.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
B.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用溶剂
B.水分子是由水原子构成的
C.电解水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活性炭可吸附天然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12.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或检验方法错误的是
A.检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B.检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C.鉴别硬软水—肥皂水 D.鉴别碳粉和硫粉—看颜色
1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软水和硬水 用肥皂水
B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C 鉴别水和白醋 闻气味
D 鉴别空气和氮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
A.A B.B C.C D.D
14.半期复习阶段,小李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会改变;②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一定是氖原子;③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④为检验二氧化碳,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⑤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⑥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⑥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合适的药品和如图所示装置,既可制取气体,又可验证物质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实验室里,装置 I 可用作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B.当打开 K1、关闭 K2时,装置Ⅱ可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O2
C.当打开 K2、关闭 K1时,装置Ⅲ可用于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 CO2
D.当打开 K1、闭 K2时,在装置Ⅱ中装满水,可用于收集氧气
二、填空题
1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1)常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2)用渔网捞鱼是利用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___。
(3)体温计中的液体为汞,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
(4)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里充的气体是___________。
17.C60
(1)C60形似足球,由________构成,每个C60分子由_________构成。
(2)C60的独特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广泛用于______、医学及生物等领域。
1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例如,
(1)夜幕降临的城市里,五彩缤纷的霓虹灯闪烁,往往在霓虹灯中充入某些气体,这些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些气体是_______;
(2)在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可以防腐,这利用了氮气_______的性质。
19.现有下列几种物质,A 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按题意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____;能灭火的气体是___________;通常用于食品及水果保鲜且可用作医疗手术的是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0.已知A、E、F是单质,B、X、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X,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F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A+E→B______。
②D→B+X______。
21.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Z为白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不充分燃烧的情况下,会生成X,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写出Y→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Z高温下分解会生成Y的同时,还生成_______(填化学式)。
四、实验题
22.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回答:
(1)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
(2)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
(3)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4)用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右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
2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常用 A 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如图B所示,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用装置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点燃铁丝上的火柴后,要等到火柴将要燃尽时,才将铁丝插入集气瓶中,原因是______,集气瓶中细沙的作用是______。
五、计算题
24.某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 4.0g 石灰石样品,把 40g 稀盐酸分 4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10g 3.0g
第二次加入10g 2.0g
第三次加入10g 1.0g
第四次加入10g 0.6g
(1)4.0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g。
(2)10g 稀盐酸能与______g 碳酸钙正好完全反应。
(3)求第一次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5.某兴趣小组对石灰石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12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将100克稀盐酸分3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
次数 1 2 3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8 4 2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
(2)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克?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A 6.C 7.D 8.B 9.B 10.D 11.B 12.A 13.D 14.D 15.B
16.(1)吸附(2)过滤(3)汞原子Hg(4)稀有气体
17.(1) C60分子 60个碳原子 (2)超导、催化、材料
18.(1)稀有气体(2)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9.C A B
20.(1)C(2)
21.(1)
(2) 吸热反应
(3)CaO
22.(1)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c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了
(4)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23.(1)锥形瓶
(2) 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处,如木条熄灭,证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
(3) 密度比空气大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4)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防止火柴消耗过多的氧气 防止集气瓶炸裂
24.(1)3.4g
(2)1.0
(3)解:设第一次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
x=0.44g
答:第一次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0.44g。
25.(1)10g
(2) 解:设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4.4g
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