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口乡中学化学教学 第一单元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学习目标: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二、重难点: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三、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的“化学”两字。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要求学生看教材中插图、图1-9及图 l-10看图片思考 互动疏通(1)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2)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l)什么是化学?(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3)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的认识。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4)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假设]: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随堂反馈 1、下列各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内容的是( )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计算机新功能。 2、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画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3、科学是把双刃剑,运用不好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化学使世界更加丰富多采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你能举出一二例吗? 课后沟通一、 火眼金睛 1、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开发利用化石燃料 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制备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D、治理环境污染 2、下列生产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 ①发明指南针 ②造纸技术 ③烧制陶瓷 ④火药的发明 ⑤青铜器的制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3、创立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会制造劳动工具 B、发现和利用了火 C、原子论和分子论的创立 D、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二、画龙点睛 4、绿色化学又称 ,其核心是 。 5、组成自然界的元素只有 多种,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 万种。 6、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利用化学生产了 ,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 ,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生产了 ,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综合应用 ,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7、化学家已能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 技术制造出特定功能的产品。反思与评价: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2、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涵;3、知道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我能自学1、 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3、物质的 决定其用途。例如,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可作 。二氧化碳因为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来 。我能参与一、情景体验生活中,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二、同步学习【演示】实验1-1,1-2,1-3,1-4【观察、比较】完成下表。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1-2 蓝色块状的胆矾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1-3 蓝色的胆矾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1-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分析】比较试验1-1、1-2与1-3、1-4的不同之处在于 ,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二者的本质区别是 ,二者的联系是【讨论】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那些现象?【举一反三】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⑴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⑵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⑶纸张燃烧。⑷瓷碗破碎。⑸铁生锈。⑹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蒸气。2、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阅读】教材P7-P8,完成下列内容【归纳】 叫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 ; 叫物理性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 。【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并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交流。【举一反三】3、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⑴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⑵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⑶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⑷一辆是为原料能酿酒。⑸铜的熔点是1083℃。⑹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三、反馈练习1、在互联网上用Coogle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被曝光的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B、用工业石蜡等涂抹在瓜子表面给瓜子美容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D、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2、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3、下列关于物质化学变化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一定会发光、发热 B.一定有气体生成或改变颜色 C.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 D.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我能运用4、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有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B、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 C、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燃烧放出的热量5、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消夜要,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辨别它们,并写出鉴别方法。⑴铁丝与铜丝 。⑵白糖与食盐 。⑶白醋与白酒 。⑷汽油与水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⑴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⑵化学反应就是化学变化。( )⑶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⑷当两种物质相遇后 , 有沉淀生成 , 说明它们发生了化学变化。 ( )⑸灯泡通电发光放热,这是化学变化。 ( )反思与评价: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2、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重点: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学习难点: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我能自学1、 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 越纯。3、空气中含有 、 、 等成分。我能参与一、情景体验在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场所有这样一幅标语:“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这段话生动地阐述了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点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一般思路⑴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对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⑵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二、同步学习实验探究㈠: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探究】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归纳】化学学习的特点:实验探究㈡——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2、【猜想与假设】⑴⑵3、【设计实验方案】提供以下药品及仪器:澄清石灰水、木条、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管4、【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5、【实验结论】6、【评价与反思】三、反馈练习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2.人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空气含量增多的是 (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氧气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我能运用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5、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__处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和________。反思与评价: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学习目标:1、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知道药品的取用规则,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2、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认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试验成功的关键。学习重点:1、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2、药品的取用方法。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学习难点:药品的取用方法。我能自学1、对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 ,不 ,不 。2、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 。3、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量筒必须 ,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 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滴管。取液体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 放或 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4、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 ,砝码放在 ,砝码要用 夹取。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 的纸再称量,易潮解、有腐蚀的药品,必须放在 器皿里称量。5、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发法:仪器连接好后,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在 里,然后 紧贴容器的外壁。导管口有 冒出,表示装置不漏气。6、应用 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 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 ,不可用 ;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酒精灯的灯焰可分为 、 、 三个部分,应用 加热。我的问题: 。我能参与一、情景体验在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常常要对物质进行加热、对器皿进行洗涤等。请举出几种熟知的用于加热的器皿和能源。二、同步学习【观察】演示实验1-6、1-7【归纳】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①粉末状或小颗粒的药品用 取用,操作要点是 ②块状或大颗粒的药品用 取用,操作要点是【观察】演示实验液体药品的倾倒【讨论并归纳】教材P19的讨论【观察】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归纳】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 ,在量液时,量筒必须 ,视线要与 水平,在读出液体的体积。【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观察】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归纳】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 或【观察实验1-8】完成下表实验 现象碳酸钠粉末中加入盐酸锌粒中加入盐酸【阅读】教材P20【观察实验1-9】【归纳】 层火柴梗最先碳化, 层温度最高,应该用 焰加热。【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水,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将另一只试管的底部放在接近灯芯处加热,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得出结论:【讨论】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对着人?为什么?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4、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观察实验1-10】实验 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阅读】教材P22-P23【归纳】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也 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三、反馈练习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2、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 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3、 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A、用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4、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全部错误我能运用5、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6、现有下列仪器:①量筒;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酒精灯。量取25 ml 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7、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方法是( )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土盖灭 D、用泡沫灭器扑灭8、在①燃烧匙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⑧试管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_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__。反思与评价:单元回眸我能梳理⑴认识常用的仪器药品的取用药品的量取⑵学会基本实验操作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科学探究 化学实验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⑶知道实验探究步骤 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反思和评价我能运用1、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能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B.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经过了漫长的历史C.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3、用量筒量取8mL水,最好选用( )量筒A.5mL B.50mL C.10mL D.100mL4、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充分利用能源和资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材料. 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③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体验中考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6、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7、熄灭实验台上燃烧着的酒精,简便合理的方法是( )A.用嘴吹灭 B.用湿抹布扑盖 C.用水浇灭 D.用灭火器扑灭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要紧挨试管口B.用滴管加液体时,滴管不触及容器的内壁C.为节约火柴,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其酒精灯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7、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中已经过了磨毛处理的是( ) A、量筒 B、集气瓶 C、烧杯 D、锥形瓶 8、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 mL,则实际为 ( )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为20 mL D、无法判断 9、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2、用托盘天平称量5 g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这时则应 ( ) A、增加砝码 B、添加药品 C、减少药品 D、调节平衡螺母 13、下列提示的内容与化学有关的是( ) ①节日焰火 ②塑料制品 ③液化气煮饭 ④医药药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 1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15、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 A、59 g B、59.3 g C、59.32 g D、59.329 g9、根据实验室中取用药品时放瓶塞的操作,联想到生活中喝水时,杯盖应该 放在桌子上更卫生。10、某同学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至少写三条)① 。② 。③ 。11、请你分析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什么?⑴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上的标签没有朝向手心。⑵取用药品后,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实验鉴别 现在有三个集气瓶,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空气。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鉴别它们。 手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