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口技》第一部分: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 朝 编选的笔记小说 。(5分)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4分)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3分)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7分)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⑵会宾客大宴(会: )⑶施八尺屏障(施: )⑷众宾团坐(团: )⑸妇拍而呜之(呜: )⑹奋袖出臂(奋: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 )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4分)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3分)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C、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9、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5分)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10、翻译下列句子:(6分)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第二部分: (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 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 、 。(4分)1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3分)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13、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3分)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1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3分)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15、翻译下列句子:(3分)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⑵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⑶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16、按要求摘出原句:(4分)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文中议论的句子:17、将选文第三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18、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5分)19、你认为口技人的表演“妙”在何处?(4分) (二)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20、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7分)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匹帛: )⑵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慵: )(伛: )⑶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仄: )⑷性之缓者宜衣长(缓者: )⑸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蓄: )(觊觎: )21、翻译句子:(6分)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⑵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⑶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22、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5分)23、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例说明。(5分)《口技》答案1、略 2、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俄而百千人大呼……泼水声 3、满坐宾客……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几欲先走。 4、擅长;正赶上;设置,安放;围绕;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扬起,举起;几乎,差点儿 5、首尾呼应;同时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 6、善 7、C 8、C 9、忽、忽然;一时;既而;是时;俄而、少顷、未几 10、在同一时间一齐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有。满座的宾客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11、醒而复睡、深夜救火;听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对表演的描绘。 12、C 13、A 14、D 15、略 1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有人……一处也。 17、言之有理即可。 18、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 19、略 20、一匹绸缎;懒;曲背,驼背;狭窄,窄;温和的人,慢性的人;心里藏着;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21、以前有个人拿着一匹绸缎要裁缝裁剪做衣服。我以为这个裁缝师傅可以和他谈论做衣服方面的事情了。现在的裁缝,总是用旧衣服定下尺寸,把新样子作为当时的风尚,不知道哪儿该短哪儿该长这些道理,先存着贪污布料的心思。 22、说明办事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做到胸有成竹,没有不成之理。 23、对比、引用,例子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课 堂 练 习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 朝 编选的笔记小说 。集中表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个词是“ ”(6分)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4分)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3分)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7分)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 ⑵会宾客大宴(会: )⑶施八尺屏障(施: ) ⑷众宾团坐(团: )⑸妇拍而呜之(呜: ) ⑹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 ) ⑻虽人有百手(虽: )5. 三、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坐:众宾团坐 满坐寂然 B.乳:妇扶儿乳之 儿含乳啼C.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绝: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四、表示时间的词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1、表示突然发生:( )、( )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 )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 ) 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口技》教学反思1.文言文教学,还应该以“读”为主。《口技》的描写极具画面感,教学过程中运用朗诵学习法,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文多读,每个人都参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层层推进,多种角度。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2.字词教学还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点是不变的。但是,由老师讲还是学生自主去掌握,其效果是不同的。文言文字词的串讲,向来是枯燥乏味,也是老师和学生最怕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可以转变一些方法,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去探究,通过合作讨论,解决字词问题。3.因为《口技》文字较为浅显,内容的趣味性也强,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太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些能由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有学生自己去把握。如让学生自己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理解文章大意等。这样便可以教会学生知识同时,更教会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口技》拓展1.欣赏一段b-box表演视频2. B-Box属于口技的一种,嘴模仿各种声响来做节奏音乐。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出现不到10年的新兴Hip-Hop元素。3. 我们很多人都崇尚西方的一些艺术,又有多少人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艺术呢?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业利用书籍、网络等工具,查阅中国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或奇门绝招,搜集最少一种民间艺术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沙溪镇2010-2011学年下学期精品课程建设(单元/主题)精品课程模块申报材料单元/主题名称 《口技》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持教师 ___陈晓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团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段(年级)_____七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材版本________人教版_____________________申报日期_____2011.5.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元/主题总体内容分析《口技》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所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传统民间艺术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间艺术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口技》一文描写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体现了口技人高超的口技技艺。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了解民间艺术,了解民间文化,更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在本单元中,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生动形象,又浅显易懂,我准备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二、教学对象(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了解较少,难以体味这种艺术的精妙之处,对文字的理解又往往浮于表面,因此我把这个定为难点。但是,精彩的口技表演内容形象生动,口技表演形式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口技》非常适合初中生阅读。但学生的阅读仅仅是浅层的感知,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举例示范,边读边品,读出感觉,品味口技艺术及作者写作的妙处。所以要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品味,让他们读出其中节奏的变化,人物的神情,读得抑扬顿挫。3、 单元总体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价值: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的精妙,了解口技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知识与能力:1.形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会在诵读中理解。2.用工具书理解课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汇,背诵课文。3.学习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态度与方法:1.能自主学习,自主搜集相关材料,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章大意。2.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热爱中国传统文化4、 总体教学理念、模式与方法说明《口技》的内容极富趣味性,有人物、有情节,故事性很强,记叙和描写又十分形象生动。语言浅显易懂,节奏感强,是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文字。所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可以脱离以往文言文的传统教学模式:释题、介绍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逐字逐句解析课文、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背诵课文、巩固练习等。这种模式,学生学得枯燥,老师讲解也累。本课教学以诵读教学法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具体方法如下:1. 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文多读,每个人都参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层层推进,多种角度。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2.学生能做到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如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多媒体显示课件、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朗读录音等,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5、 教学总体进程规划1.学生自主进行《口技》课前预习2.《口技》教学第一课时:检测学生自主预习情况、梳理文章内容、品析课文及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拓展。3.《口技》教学第二课时:学生展示并介绍搜集的民间艺术资料、检测课文背诵并教授背诵方法、巩固文言文重要知识点。6、 辅助资源与说明《口技》课前预习题《口技》随堂练习《口技》同步练习7、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掌握了本课的基本常用词汇,理解了文章内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魅力。8、 反思与建议《口技》的内容极富趣味性,有人物、有情节,故事性很强,记叙和描写又十分形象生动。语言浅显易懂,节奏感强,是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文字。所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可以脱离以往文言文的传统教学模式:释题、介绍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逐字逐句解析课文、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背诵课文、巩固练习等。这种模式,学生学得枯燥,老师讲解也累。本次精品课程建议以诵读教学法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具体教学建议如下:1. 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文多读,每个人都参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层层推进,多种角度。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2.学生能做到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如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3.利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写法。4.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多媒体显示课件、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朗读录音等,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5.《口技》内容趣味性强,师生间应多互动,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6.课堂精讲多练,老师少讲,学生多讲多练,将知识点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学与练紧密结合,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课后反思,察觉上课我的语速有点快,没能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力,这点需要改正。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氛围还不够,以后尽量调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争取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完善自己的课堂,争取展现给学生一个有内涵的“大语文”。第一课时学情分析1.《口技》一文描写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体现了口技人高超的口技技艺。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了解民间艺术,了解民间文化,更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在本单元中,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生动形象,又浅显易懂,字词积累与课文大意理解部分可由学生自主学习,接触语言障碍。2. 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了解较少,难以体味这种艺术的精妙之处,对文字的理解又往往浮于表面,因此我把这个定为难点。但是,精彩的口技表演内容形象生动,口技表演形式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口技》非常适合初中生阅读。但学生的阅读仅仅是浅层的感知,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举例示范,边读边品,读出感觉,品味口技艺术及作者写作的妙处。学习目标:情感与态度价值: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种民间艺术的精妙,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知识与能力:1.形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会在诵读中理解。2.用工具书理解课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汇,背诵课文。3.学习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态度与方法:能自主学习,自主搜集相关材料,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章大意。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常用文言词汇,背诵课文2.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氛围。2.诵读教学法: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3.自主学习法:如让学生自己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理解文章大意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一段口技视频,调动学生兴趣,对口技有直观感受。引出本课。师:短片中这么多声音,是怎么来的?对,单靠一张嘴模仿出来的。这种技艺就叫口技,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艺术。古时候没有摄像机、录音机,只能靠文字记载。今天,我就一起来欣赏一篇文字记载的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品味文字,感受声音的魅力。二、检查预习1.作者作品简介作者______,字____,___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口技》原为其诗集《________》的序言,意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________》也是“善画声”的诗作。2.《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3.字音词义(1).给加点字注音:扶尺 少顷 犬吠 惊觉 呓语 齁声 中间 许许声 几欲先走(2)字词理解善、会、呓语、名、股、几、走、乳、呜、少、稍稍、虽4、找出文中表示时间性的词语并解释词义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3.闭目听读老师,学生闭目听读,通过想象,将文字内容在脑海中加以形象化四、精读课文,探究美点品析第2段1.朗读第2段师:这三段是对口技表演过程的具体描述,每段意思分两层。现在请大家一起读第二段,但要求男生读第一层,女生读第二层。“满坐……妙绝”表现了宾客的反应,听众为口技者技艺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动词“默叹”,表现听众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的词“微笑”。2.第二段描写的是口技者模演一家人深夜梦中惊醒的场景。(1)“犬吠” “ 惊觉欠伸” “呓语”:以动写静,烘托出深夜的寂静气氛。(2)顺序: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分到合(二)品析第3段1.男女生分层朗读2.观众的反应“意少舒,稍稍正坐”。此时口技者模演了什么场景,为什么使得观众放松了许多?是一家人由被吵醒又再次入睡了。声音也就由大到小了。3.虽然睡着了,还有一些声音:盆器倾倒声以及妇人咳嗽声。但一个“微闻”可以说明这些声音很小,从而突出了深夜寂静的氛围。这是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三)品析第4段1.这段作者描写了口技者模演失火救火的场景,应该怎么读?学生讨论,明确:紧张,语速要加快。 请个别学生读。2.作者连用五个“百千”,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也渲染了人们的紧张和慌乱。3.观众惊慌欲逃反应: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四)品析第1、5段1.齐读第1、5段,找出两段的共同点。2.作者首尾两次写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用意是什么?①突出道具简单,与表演复杂的声响作对比,烘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②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五、总结1. 口技者的技艺令人叹服,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学生思考,明确:善2. 不是每一位欣赏到精彩的口技表演的人都能做出精彩的描写。作者笔法的妙在何处?明确: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3.总结:口技人表演得精彩,林嗣环的描写同样高超。既有正面描写各种纷繁复杂的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记叙中有描写,首尾有照应,又注重语言的生动灵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口技人技艺的高超。六、当堂练习七、拓展1.欣赏一段b-box表演视频2. B-Box属于口技的一种,嘴模仿各种声响来做节奏音乐。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出现不到10年的新兴Hip-Hop元素。3. 我们很多人都崇尚西方的一些艺术,又有多少人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艺术呢?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八、作业设计利用书籍、网络等工具,查阅中国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或奇门绝招,搜集最少一种民间艺术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九、板书设计口 林嗣技 环教学资源1.《口技》教学课件 (见《教学课例选》)2.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资源 (见《<口技>教学特色材料》)(课时录像)本课课堂教学录像(见《教学课例选》中的“《口技》教学录像”)练习与作业1. 课前预习2. 随堂练习(见《课程资源包》)反思与建议本次精品课程建议以诵读教学法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详见《教研经验集》)1. 《口技》教学反思2. 《口技》教学建议第二课时学情分析第一课时已经初步解决了《口技》的文章大意梳理和品析,积累了相关的文言文知识,并粗略感受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魅力。但仅仅一节课的时间,学生是不能够完全掌握相关知识的,需要课堂上多练、多说、多读,才能加强知识的巩固。所以,需要第二课时的教学,对第一课时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学习目标:情感与态度价值:通过展示与交流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知识与能力:1. 学会在理解中背诵,培养背诵文言文的好方法。2.巩固并积累文言文知识态度与方法:能自主学习,自主搜集相关材料,并互相交流。教学重点、难点:1.展示并交流搜集的资料2.文言文知识的积累教学方法:1.朗诵导入法:通过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的妙处,引入本课的教学。2.指导背诵法:以背诵为目的,通过理解来背诵课文,指导学生形成背诵文言文的好方法。。3.探究学习法:让学生相互交流、探讨,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一、朗诵导入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内容及相关知识点,引出本课。二、作业展示师:上节课我们设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让大家搜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相关资料。今天,就给大家一个展示的舞台,把你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一下。让学生展示并交流作业的成果,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1.你搜集了哪些传统民间艺术的资料?2.是如何获得资料的?3.能否为我们展示你的资料?4.请口头介绍一种民间艺术。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点评。三、复习1.作者作品简介《口技》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虞初新志》是___代_____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所写的传奇故事。林嗣环的《口技》也被收入其中。2.字音扶尺 少顷 犬吠 惊觉 呓语 齁声 中间 许许声 几欲先走3.词义善、会、呓语、名、股、几、走、乳、呜、少、稍稍、虽4、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5.课文理解课文中有___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四、背诵课文1.试背课文,教师点明背诵困难的原因:理解不够。2.知道学生以时间词为线索进行背诵。3.看时间词背诵。五、文言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词1 会宾客大宴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 当是时4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5 宾客意少舒6 稍稍正坐7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 两股战战9几欲先走(二)一词多义1.绝: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2.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3.指:手有百指(名词,手指)指其一端(动词,指出)4.坐众宾团坐(动词,坐下)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5.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乳头)(三)词类活用1.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2.妇抚儿乳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4.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四)通假字满坐寂然、满坐宾客坐通“座”,座位。八、作业设计1.背诵全文2.完成《口技》同步练习教学资源1.《口技》教学课件 (见《教学课例选》)练习与作业《口技》同步练习 (见《课程资源包》)反思与建议本次精品课程建议以诵读教学法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详见《教研经验集》)3. 《口技》教学反思4. 《口技》教学建议附件:(一)本精品课程课程资源包(二)本精品课程教研经验集(三)本精品课程教学课例选(四)本精品课程特色材料第一层:描写口技声第二层:描写观众反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5 页 (共 1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口技》教学论文中山市沙溪中学 陈晓静作为一名从教不到一年的年轻教师,想上一堂优秀的文言文课,是十分困难的。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学经验以及个人素养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但是,怀有“成为一名合格并优秀的语文教师”梦想的我,始终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有成果。真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教学,持着传授知识、享受课堂的教学观念,我想一定能弥补经验的不足。《口技》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所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传统民间艺术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间艺术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我认为《口技》不仅是展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胡搜发,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学习本文,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更要使学生了解民间艺术,体味民间文化,能提高审美情趣。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合一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文的内容,我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如情感与态度价值方面,以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种民间艺术的精妙,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为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形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会在诵读中理解;用工具书理解课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汇,背诵课文;学习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等。态度与方法方面。则以能自主学习,自主搜集相关材料,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章大意为目标。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文言文文教学不同于现代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的点,就是必须掌握和积累文言文词汇、文学常识,并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口技》的教学依然不能脱离文言文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口技》的内容极富趣味性,有人物、有情节,故事性很强,记叙和描写又十分形象生动。语言浅显易懂,节奏感强,是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文字。所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可以脱离以往文言文的传统教学模式:释题、介绍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逐字逐句解析课文、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背诵课文、巩固练习等。本课教学以诵读教学法为主,结合情景导入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具体方法如下: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氛围。2.诵读教学法: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文多读,每个人都参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层层推进,多种角度。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3.自主学习法: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些能由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有学生自己去把握。如让学生自己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理解文章大意等。除此,利用现代化科技,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多媒体显示课件、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朗读录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气氛。并将多媒体资料与文字结合,更好地理解、品味课文的妙处。一节课下来,很多老师评价说课很生动,似乎很快一节课就过去了。学生似乎也很活跃,脑子很快。我想这是因为我与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做了基础吧。这节课的知识点也落实得很扎实,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很欣慰:希望以后能坚持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课堂,享受语文,并且喜欢上语文。现在这只是一节公开课,做足了准备,学生也极力配合合成的效果,如果平时的每一节课额,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岂不是更好?这是本课后最大的感想,也将我是毕生教学的目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口技》教学设计中山市沙溪中学 陈晓静学情分析1.《口技》一文描写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体现了口技人高超的口技技艺。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了解民间艺术,了解民间文化,更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在本单元中,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生动形象,又浅显易懂,字词积累与课文大意理解部分可由学生自主学习,接触语言障碍。2. 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与体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了解较少,难以体味这种艺术的精妙之处,对文字的理解又往往浮于表面,因此我把这个定为难点。但是,精彩的口技表演内容形象生动,口技表演形式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口技》非常适合初中生阅读。但学生的阅读仅仅是浅层的感知,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举例示范,边读边品,读出感觉,品味口技艺术及作者写作的妙处。学习目标:情感与态度价值: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种民间艺术的精妙,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知识与能力:1.形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会在诵读中理解。2.用工具书理解课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汇,背诵课文。3.学习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态度与方法:能自主学习,自主搜集相关材料,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章大意。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常用文言词汇,背诵课文2.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氛围。2.诵读教学法: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3.自主学习法:如让学生自己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理解文章大意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播放一段口技视频,调动学生兴趣,对口技有直观感受。引出本课。师:短片中这么多声音,是怎么来的?对,单靠一张嘴模仿出来的。这种技艺就叫口技,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艺术。古时候没有摄像机、录音机,只能靠文字记载。今天,我就一起来欣赏一篇文字记载的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品味文字,感受声音的魅力。二、检查预习1.作者作品简介作者______,字____,___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口技》原为其诗集《________》的序言,意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________》也是“善画声”的诗作。2.《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3.字音词义(1).给加点字注音:扶尺 少顷 犬吠 惊觉 呓语 齁声 中间 许许声 几欲先走(2)字词理解善、会、呓语、名、股、几、走、乳、呜、少、稍稍、虽4、找出文中表示时间性的词语并解释词义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3.闭目听读老师,学生闭目听读,通过想象,将文字内容在脑海中加以形象化四、精读课文,探究美点品析第2段1.朗读第2段师:这三段是对口技表演过程的具体描述,每段意思分两层。现在请大家一起读第二段,但要求男生读第一层,女生读第二层。“满坐……妙绝”表现了宾客的反应,听众为口技者技艺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动词“默叹”,表现听众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的词“微笑”。2.第二段描写的是口技者模演一家人深夜梦中惊醒的场景。(1)“犬吠” “ 惊觉欠伸” “呓语”:以动写静,烘托出深夜的寂静气氛。(2)顺序: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分到合(二)品析第3段1.男女生分层朗读2.观众的反应“意少舒,稍稍正坐”。此时口技者模演了什么场景,为什么使得观众放松了许多?是一家人由被吵醒又再次入睡了。声音也就由大到小了。3.虽然睡着了,还有一些声音:盆器倾倒声以及妇人咳嗽声。但一个“微闻”可以说明这些声音很小,从而突出了深夜寂静的氛围。这是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三)品析第4段1.这段作者描写了口技者模演失火救火的场景,应该怎么读?学生讨论,明确:紧张,语速要加快。 请个别学生读。2.作者连用五个“百千”,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也渲染了人们的紧张和慌乱。3.观众惊慌欲逃反应: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四)品析第1、5段1.齐读第1、5段,找出两段的共同点。2.作者首尾两次写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用意是什么?①突出道具简单,与表演复杂的声响作对比,烘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②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五、总结1. 口技者的技艺令人叹服,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学生思考,明确:善2. 不是每一位欣赏到精彩的口技表演的人都能做出精彩的描写。作者笔法的妙在何处?明确: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3.总结:口技人表演得精彩,林嗣环的描写同样高超。既有正面描写各种纷繁复杂的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记叙中有描写,首尾有照应,又注重语言的生动灵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口技人技艺的高超。六、当堂练习七、拓展1.欣赏一段b-box表演视频2. B-Box属于口技的一种,嘴模仿各种声响来做节奏音乐。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出现不到10年的新兴Hip-Hop元素。3. 我们很多人都崇尚西方的一些艺术,又有多少人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艺术呢?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八、作业设计利用书籍、网络等工具,查阅中国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或奇门绝招,搜集最少一种民间艺术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九、板书设计口 林嗣技 环第二课时一、朗诵导入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内容及相关知识点,引出本课。二、作业展示师:上节课我们设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让大家搜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相关资料。今天,就给大家一个展示的舞台,把你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一下。让学生展示并交流作业的成果,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1.你搜集了哪些传统民间艺术的资料?2.是如何获得资料的?3.能否为我们展示你的资料?4.请口头介绍一种民间艺术。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师生共同点评。三、复习1.作者作品简介《口技》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虞初新志》是___代_____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所写的传奇故事。林嗣环的《口技》也被收入其中。2.字音扶尺 少顷 犬吠 惊觉 呓语 齁声 中间 许许声 几欲先走3.词义善、会、呓语、名、股、几、走、乳、呜、少、稍稍、虽4、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5.课文理解课文中有___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四、背诵课文1.试背课文,教师点明背诵困难的原因:理解不够。2.知道学生以时间词为线索进行背诵。3.看时间词背诵。五、文言知识整理(一)古今异义词1 会宾客大宴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 当是时4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5 宾客意少舒6 稍稍正坐7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 两股战战9几欲先走(二)一词多义1.绝: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2.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3.指:手有百指(名词,手指)指其一端(动词,指出)4.坐众宾团坐(动词,坐下)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5.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乳头)(三)词类活用1.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2.妇抚儿乳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4.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四)通假字满坐寂然、满坐宾客坐通“座”,座位。八、作业设计1.背诵全文2.完成《口技》同步练习第一层:描写口技声第二层:描写观众反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8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口 技林嗣环中山市沙溪中学 陈晓静1.形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2.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章,并积累文言词汇。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体会口技这种民间艺术的精妙,了解中国文化。检查预习一、作者作品简介《口技》作者______,字____,___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二、《虞初新志》是___代_____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所写的传奇故事。林嗣环的《口技》也被收入其中。林嗣环铁崖清清张潮二、字音词义1.给加点字注音:扶尺 少 顷 犬吠 惊觉呓语 齁声 作作索 索中间 曳屋许许声 几欲先走fúshǎo qǐnɡfèijuéyìhōusuō suōjiànyèhǔ hǔjī2.字词理解1.京中有善( )口技者。2.会( )宾客大宴3.其夫呓语( )4.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 )之5.宾客意少( )舒,稍稍( )正坐6.虽(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指其一端擅长适逢,正赶上说梦话喂奶指轻声哼着哄小孩入睡稍微渐渐即使三、表示时间性的词语1.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少顷一会儿既而不久,紧接着是时这时候一时同时未几不久忽忽然俄而不久忽然突然表示突然发生:_____ 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_____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____ 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_____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忽、忽然一时既而是时少顷、未几、俄而朗 读 课 文1.闭目听读课文录音,通过想象将文字形象化语音、语气、停顿、节奏遥闻深巷中犬吠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 ,絮絮不止。当是时 ,妇手拍儿声 ,口中呜声 ,儿含乳啼声 ,大儿初醒声 ,夫叱大儿声 ,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第二段“犬吠” “ 惊觉欠伸” “呓语”:以动写静,烘托出深夜的寂静气氛。“一时齐发 ,众妙毕备” :使口技表演达到一个高潮 。未几 ,夫齁声起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盆器倾侧 ,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第三段醒睡突出深夜寂静的氛围紧张松弛以动写静忽一人大呼“火起 ” ,夫起大呼 ,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呼呼风声 ,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 ,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 ,泼水声。凡所应有 ,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第四段观众惊慌欲逃,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连用五个“百千”,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也渲染了人们的紧张和慌乱:顺序:由内到外,由少到多。第一、五段作者首尾两次写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用意是什么?①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②突出道具简单,与表演复杂的声响作对比,烘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总 结1. 口技者的技艺令人叹服,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 2. 作者怎样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口技人表演的“善”?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善总 结口技人表演得精彩,林嗣环的描写同样高超。既有正面描写各种纷繁复杂的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记叙中有描写,首尾有照应,又注重语言的生动灵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口技人技艺的高超。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这篇文章节选自 朝编选的笔记小说 。集中表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个词是“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林嗣环清张潮清《虞初新志》善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俄而百千人大呼……泼水声3、课文中有___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4、课文第二段声音描写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分到合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突出道具简单,与表演复杂的声响作对比,烘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拓 展B-Box,用嘴模仿各种声响来做节奏音乐,属于口技的一种 。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出现不到10年的新兴Hip-Hop元素。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 业利用书籍、网络等工具,查阅中国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或奇门绝招,搜集最少一种民间艺术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下 课口 技林嗣环第二课时作 业 展 示1.你搜集了哪些传统民间艺术的资料?2.是如何获得资料的?3.能否为我们展示你的资料?4.请口头介绍一种民间艺术。上节课知识点复习一、作者作品简介《口技》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虞初新志》是___代_____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所写的传奇故事。林嗣环的《口技》也被收入其中。林嗣环铁崖清清张潮《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二、字音词义1.给加点字注音:扶尺 少 顷 犬吠 惊觉呓语 齁声 作作索 索中间 曳屋许许声 几欲先走fúshǎo qǐnɡfèijuéyìhōusuō suōjiànyèhǔ hǔjī三.字词理解1.京中有善( )口技者。2.会( )宾客大宴3.其夫呓语( )4.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 )之5.宾客意少( )舒,稍稍( )正坐6.虽(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指其一端擅长适逢,正赶上说梦话喂奶指轻声哼着哄小孩入睡稍微渐渐即使四、表示时间性的词语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表示突然发生:_____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_____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____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_____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忽、忽然一时既而是时少顷、未几、俄而课文中有___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五、课文理解背 诵 课 文以下列时间词为线索,背诵全文。…少顷… …既而……是时… …一时……未几… …忽……俄而… …忽然…1 会宾客大宴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 当是时4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5 宾客意少舒6 稍稍正坐7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 两股战战9几欲先走古意 今意适逢,正赶上 聚合,合在一起只 转折连词,但是这 判断动词隐隐约约 微笑、细微等稍微 数量小渐渐地 稍微其中夹杂 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大腿 量词,事物的一部分跑 行走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众妙毕备(名词,妙处)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手有百指(名词,手指)指其一端(动词,指出)众宾团坐(动词,坐下)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乳头)绝:妙:指:坐:乳:1.会宾客大宴2.妇抚儿乳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4.不能名其一处也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喂奶 名词活用作动词看 名词活用作动词说出 名词活用作动词满坐寂然、满坐宾客坐通“座”,座位。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口技》同步练习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口技》教学建议《口技》的内容极富趣味性,有人物、有情节,故事性很强,记叙和描写又十分形象生动。语言浅显易懂,节奏感强,是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文字。所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可以脱离以往文言文的传统教学模式:释题、介绍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逐字逐句解析课文、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背诵课文、巩固练习等。这种模式,学生学得枯燥,老师讲解也累。本次精品课程建议以诵读教学法为主,结合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具体教学建议如下:1. 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文多读,每个人都参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层层推进,多种角度。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2.学生能做到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如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3.利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把握课文的内容及写法。4.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多媒体显示课件、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朗读录音等,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5.《口技》内容趣味性强,师生间应多互动,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课 前 预 习一、作者作品知多少1、作者作品简介《口技》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______》等。《口技》原为《______》的序言。2、《虞初新志》___代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二、字音词义ō1.给加点字注音:扶( )尺 少顷( ) 犬吠( ) 惊觉( )呓( )语 齁( )声 作作索索( ) 中间( )曳( )屋许许( )声 几( )欲先走2.字词理解京中有善( )口技者。 会( )宾客大宴( )施( )八尺屏障 众宾团( )坐便有妇人惊觉( )欠伸( ) 其夫呓语( )无不伸颈,侧目( ) 不能名( )其一处两股( )战战,几( )欲先走(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妇拍而呜( )之宾客意少( )舒,稍稍( )正坐虽(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指其一处三、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坐:众宾团坐 满坐寂然 B.乳:妇扶儿乳之 儿含乳啼C.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绝: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四、表示时间性的词语(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写)1.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词义: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口技》拓展.doc 《口技》视频课堂实录(陈老师).flv 《口技》课前预习.doc 《口技》随堂练习.doc 同步练习.doc 教学反思.doc 教学建议.doc 教学论文.doc 教学设计.doc 整体规划.doc 《口技》课件.ppt 刘大成3.wmv 口技配乐朗诵.mp3 拓展--现代口技-beat-box.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