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7张PPT)考点16 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一轮复习|历史与社会2022中考名师导航01考纲分析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02知识回顾一、秦始皇秦统一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2)影响① 统一全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秦始皇的统治措施政治措施:(1)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2)设立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自称为“始皇帝”(3)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4)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影响:(1)秦朝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治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君主专制(2)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A.措施:(1)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统一全国的货币(2)统一度量衡B.意义: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和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文化A.措施:(1)统一文字:以小篆为全国规范文字,推行全国,后演变为隶书(2)统一思想: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B.影响:(1)统一的文字有利于秦帝国政令的推行,成为维系中华文化的重要纽带(2)“焚书坑儒”虽然有利于统一,但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法律A. 措施:颁布了大量律令,加强法治B. 影响:有利于有效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但是法律过于严酷,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交通A.措施:(1)统一车轨: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2)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的基础上,拆除所有路障,修建通往各地的宽阔驰道B.影响:使车辆可以畅行全国,便利了交通,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从而加强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边疆治理A.措施:(1)派大军北击匈奴,夺回了大片土地(2)在战国时期秦、赵、燕的基础上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影响:修筑长城,防御了北方匈奴的进攻,保护了北部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北部边疆的开发;巩固了边防,扩大了疆域版图对秦始皇的客观评价功:(1)统一六国,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2)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3)统一车轨、修驰道,开凿灵渠,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国家的统一过:(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实行暴政,动用酷刑,滥用民力,赋税沉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的迅速灭亡总评:功大于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杰出贡献的千古一帝二、汉武帝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及影响政治A.措施:(1)接受主父偃的提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2)建立刺史制度(地方),定期巡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监督(3)设立司隶校尉(中央),监督京师百官及皇族B.影响:政治上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的监督,加强了皇帝的权威经济A.措施:(1)中央统一铸造货币(五铢钱)(2)盐铁官营,由中央统一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B.影响:经济上控制货币铸造与盐铁产销,极大的增加了中央的收入,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文化A.措施:(1)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推行儒家思想,以儒学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2)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B.影响:(1)思想上推行儒家思想,有利于思想统一,有利于国家稳定,巩固统一;(2)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边疆治理与对外关系A.措施:(1)派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北部边患(2)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B.影响:(1)汉朝北部的边患基本解除,扩大了西汉的疆域范围;(2)密切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为开通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对汉武帝的评价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汉武帝时期,汉朝实现了大一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汉朝进入鼎盛时期三、唐太宗1.唐太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及影响政治A.措施:(1)正确认识君民关系,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实行仁政。(2)能正确处理君臣关系,善于用人,虚心纳谏。(3)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的内容;尚书省下辖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B.影响:(1)缓和了社会矛盾,社会比较安定,政治较为清明,(2)三省之间各有分工,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A.措施:(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2)注意节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影响: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国力逐步增强文化A.措施:(1)沿袭并完善隋朝建立的科举制,重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环境,让出生低微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B.影响: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让出身低微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这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人才,并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民族政策A.措施:(1)改变过去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民族关系融洽促进了民族团结(2)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加强唐蕃友好(3)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B.影响:民族关系处理融洽,唐太宗赢得少数民族的爱戴,被尊称为“天可汗”对外政策A.措施:(1)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世界各国交往(2)玄奘到天竺(今印度)取经B.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唐太宗的评价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清明统治时期四、宋太祖1.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的稳定2.宋太祖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及影响政治A.措施: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的权力B.影响:(1)积极:地方的行政权,财政权和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2)消极:导致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经济A.措施:派遣官员(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B.影响:(1)积极: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2)消极:造成了地方财政的困难文化A.措施: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文人治国)B.影响:(1)积极: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推动了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2)消极: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导致读书做官论的盛行军事A.措施:(1)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2)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3)为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B.影响:(1)积极: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了皇帝的权力(2)消极:频繁的调动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导致北宋与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连年斗争中,负多胜少,形成了“积弱”的局面君臣礼仪A.措施:规范君臣礼仪,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讲话B.影响:进一步加强皇权对宋太祖统治措施的的评价(1)宋太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地方的行政权、财政权、军权都收归中央,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地方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崇文抑武使军队战斗力下降,机构膨胀,造成财政开支庞大,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为宋的灭亡奠定基础03知识迁移前209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前207年秦朝灭亡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25年东汉建立220年东汉灭亡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朝西汉东汉前206年前202年9年西汉灭亡楚汉之争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1世纪基督教诞生汉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在国家治理上的共同点1. 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帝王、杰出的政治家,励精图治,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 都重视改革吏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3. 都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措施 影响政治 建立中央集权官僚体制郡县制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边疆民族 统一车轨修驰道北击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巩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同时又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开发了边疆,巩固了统一的国家秦始皇措施 影响政治 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设立私隶校尉经济 货币铸造权和盐铁生产经营权收归中央文化 罢黜百家;推行儒学教育边疆民族 和战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削弱诸侯王实力,巩固中央集权加强了监督,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统治;确立儒学正统地位,但又限制了其他学术思想,对学术发展不利巩固了边疆,保证大一统的局面沟通了西域,在汉朝时,新疆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的管辖;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汉武帝措施 影响政治 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经济 减轻赋役负担;边疆民族 开明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西藏保证决策正确,政治清明;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并加强中央集权选拔治国人才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巩固边疆,加强民族融合有利于加强同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唐太宗措施 影响政治 解除统军大将兵权;建立禁军轮流驻防;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利;派官员管理地方财务采取崇文抑武策略;增设机构分割制衡官员权利;加强了皇权,巩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将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加强武人干政风险降低,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官员权力受到限制,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但同时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导致“积贫”局面宋太祖人物 领域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宗政治 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建立刺史、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视君民关系;完善三省六部制。 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官员的权力。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将铸币和盐铁专卖权收归中央。 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 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人物活动比较中国历朝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及其作用共同点:都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作用:(1) 积极作用: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统一,加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2) 消极作用:容易出现独裁和暴政,引发人民反抗和起义04典精例题1.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 )A.沿袭历史传统 B.开创一代帝号 C.加强思想控制 D.宣扬个人功业2.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为我国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秦始皇为监察官员而设立的官职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刑部DB3.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意见(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 ②推动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4.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A5.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召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B6.宋太祖时置诸道转运使以总财赋,分全国为十三路。太宗以边防、盗贼、刑讼、钱谷之任皆委于转运使,分全国为十五路。真宗时设置了提点刑狱使,总揽一路司法和监察,安抚使主持一路军事,而转运使专理一路财赋和民政。据此宋代转运使( )A.总揽地方军事、财政大权 B.中央设置的监察地方的职官C.其职责变化表明地方权力增大 D.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7.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是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三 中国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诞生前约两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以统一为常情,分裂为变态(即使长期分裂,人心仍朝向统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仍以统一为职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创新举措: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郡县制。(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历史条件: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影响:巩固了中央政权,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的,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材料三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余,匈奴远遁,日以削弱。——《古代历史史料汇编》(1)材料一中“汉皇帝”是谁?“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汉皇帝:汉武帝。法令:推恩令。影响:逐步减轻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西汉政权等。(2)材料二中的“臣”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有何深远影响?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深远影响: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等。(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加强统治的两项主要措施。措施:统一铸造钱币;征伐匈奴。(4)综合上述材料,西汉的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作用:巩固了西汉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等。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钱穆先生认为“传统中国的相权,是制衡君权的法宝,比现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制还要完美”。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同意。以三省六部制为例,唐代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保证了行政运作的有效运行、有效制衡。三省六部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是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 不同意。以三省六部制为例,其实本身就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但这不同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不能体现民主观念,本质上是为强化皇权服务的。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