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名师导航【考点训练】考点11 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名师导航【考点训练】考点11 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考点11 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一、选择题
1.“曹操墓在安阳”这一新闻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谥号的真伪,到曹操墓中的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团,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 )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文献与考古发现相结合
C.DNA鉴定的结果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2.2018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它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这一发现成果将成为研究甲午海战宝贵的
A.文献资料 B.实物资料
C.影像资料 D.文字资料
3.某戏剧社团编写一部历史剧,搜集到如下文献资料:
① 一位葡萄牙编年史家记载过西非海岸捕捉非洲人的行动:父子分离,夫妻诀别,兄弟永隔……再怎么铁石心肠的人,都无法忍受这样撕心裂肺的场景。
② 哥伦布在日记中曾这样描述过美洲人:他们愿意服从命令,去干活,去种地,去干任何事情,也愿意建设城镇,并学习我们的习俗。
对以上资料解读正确的是
A.依据资料①设计“印第安人遭受到的灾难”
B.依据资料②设计“西班牙人通过殖民造福美洲”
C.依据资料①设计“三角贸易中黑奴的悲惨遭遇”
D.依据资料②设计“英国早期移民开发美洲的贡献”
4.如果我们要了解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是( )
A. B.
C. D.
5.史学研究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欧美学者习惯把史料分为第一手资料(指历史事实发生时期留下的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指史学家经研究编写的各种文献资料)。一般而言,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资料。根据以上描述,在历史研究中,下列选项中可信度较高的是( )
A.神话传说——“女娲补天” B.电视连续剧——《大舜》
C.出土文物——利簋及其铭文 D.长篇小说——《封神演义》
6.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掌握,是人类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的第一实践。获知北京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
A.大胆想象 B.神话传说 C.遗骨遗迹 D.文献资料
7.文献资料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下列信息筛选中正确的是( )
A.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开元年间发达的农业
B.鉴真盲目航东海……唐风洋溢奈良城--唐朝民族关系融洽
C.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隋朝大运河
D.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郑成功收复台湾
8.初一学生小明想利用暑假时间研究学习中国古代中外交流的情况,下列文献资料你认为哪一部最值得推荐
A.《大唐西域记》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西游记》
9.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1周年”,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开展主题项目学习―“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以下收集的资料中,可以作为该项目学习史料依据的有( )
①有关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文献资料 ②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内存放的相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金刚川》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军记者拍摄的战斗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康熙帝曾评价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下列对康熙帝的评述正确的是
A.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B.御驾亲征,击败噶尔丹
C.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D.册封五世达赖和班禅
11.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下列关于牛顿的成就评价正确的是( )
A.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
B.他的发明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C.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打开了电气时代的大门
D.他的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12.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评价其一生功过是非,需要用其具体言论、行为评述其是非功过,在评价前必须通过史料搜集或阅读教材尽可能全面获取信息,包括其生活时代、国别,人物活动(事迹)思想、言论等,评价时一定坚持全面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即看其行为思想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解决当时主要矛盾)是否符合人民群众(长远)利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请根据以上提示判断,下列哪些内容可以用来评价秦始皇?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③为巩固统一,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残暴统治,制定残酷的刑法,广建宫殿陵墓
⑤任用商鞅主持变法,达到了使秦国的富国强兵之目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3.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信、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其倡导者的思想极其守旧
B.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
D.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
14.客观地评价和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和结论。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
B.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的实力很强,共产党不敢杀他
C.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等许多问题,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
D.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15.关于拿破仑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颁布了《拿破仑法典》,为很多国家的民法立法提供了蓝本
B.在与反法同盟的对抗中,不断取得胜利,推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化
C.是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D.醉心个人独裁,乏善可陈
16.列宁18世纪初的俄国作了如下的评述:“地主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需要有一种机构来使大多数人受他们支配,服从他们的一定的法规,这些法规基本上是为了一个目的——维护地主统治农奴制农民的权力。”材料说明当时的俄国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B.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C.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 D.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7.“倭国”自知落后,深慕中华文明,引颈向望,欲移为己用。于是,便不惜万般艰辛,选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材料评述的是(  )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 C.“明治维新” D.“大陆政策”
18.“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A.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B.宋夏议和的影响
C.唐蕃和亲的意义 D.澶渊之盟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19.考古发掘、上古传说和文献资料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史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甲同学说: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会人们养蚕缫丝,人们就有了衣服穿。乙同学说:那是神话传说,我国原始农耕时期,人们会搓合绳索,逐渐掌握了纺织技术。
材料三: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观察图一所示石器的制作方式,写出考古学上对使用这种石器时代的称呼。图二文物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2)依据材料二,指出哪位同学的观点符合纺织技术起源的史实。从以下三件文物中选一项(写序号),说明这位同学的观点。
(3)出土文物与文献史籍相互印证,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三,文物1、文物2分别印证了图中哪部史籍所记载的历史(写序号)。并说一说甲骨文所承载的历史信息。
20.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一批杰出的帝王都曾经在各自的朝代做出巨大的贡献。对此,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探帝王评述)
评述一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他统一了中国的……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评述二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请回答: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述一中的“……”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从政治上、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大一统”?
(比帝王不同)
(3)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赞帝王功绩)
(4)请用一句话对秦始皇和汉武帝作一个评价。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对于历史遗迹的真假,应把文献上的记载和考古相结合,去假存真,这样才能找到历史真相,B项正确;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是第二手资料, DNA鉴定可供参考, 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是第二手资料,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B
【解析】根据材料“2018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远舰”是实际存在的有关甲午海战的、真实存在的舰艇,属于实物资料,B项正确;文献资料是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排除A项;影像资料是音像制品,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文字资料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解析】根据材料“一位葡萄牙编年史家记载过西非海岸捕捉非洲人的行动:父子分离,夫妻诀别,兄弟永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角贸易中,黑奴被运往美洲去,C项正确;印度安人在美洲,题目考查的是非洲,排除A项;殖民侵略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排除B项;根据材料“哥伦布在日记中曾这样描述过美洲人:他们愿意服从命令,去干活,去种地,去干任何事情,也愿意建设城镇,并学习我们的习俗”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移民美洲,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解析】《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故要了解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是民报,C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清代洪仁玕撰政书,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排除ABD;故选C。
5.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学研究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欧美学者习惯把史料分为第一手资料(指历史事实发生时期留下的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指史学家经研究编写的各种文献资料)。一般而言,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资料。出土文物是历史事实发生时期留下的资料,是可信度较高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出土文物——利簋及其铭文”,可信度较高。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属于第二手资料,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C。
6.C
【解析】考古发掘发现,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这表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因此,北京人会使用火是通过考古发掘遗骨遗迹获悉的,C项正确;获知北京人会使用火是通过遗骨遗迹,而非是通过大胆想象、神话传说和文献资料,排除ABD项。故选C项。
7.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出自《元次山集》,是唐代文人对开元年间发达的农业的描写。A项正确;鉴真东渡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排除B项;“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反映的是赵州桥,排除C项;“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唐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地理史籍,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包括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书中对西域各国,各民族生活方式、建筑、婚姻、丧葬、宗教信仰、沐浴与治疗疾病和音乐舞蹈方面的记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风土民俗,能够体现中国古代中外交流的情况,A符合题意;《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不能体现中国古代中外交流的情况,B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属于农业方面的著作,不能体现中国古代中外交流的情况,C不符合题意;《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不能体现中国古代中外交流的情况,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B
【解析】①②④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战斗实况纪录片和照片,都是第一手资料,可以作为项目学习的依据,故B正确;电影《金刚川》是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有艺术加工和创造,不能作为学习依据,故ACD错误。综上答案B。
10.B
【解析】康熙年间,蒙古族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在乌兰布通战役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的胜利,B项正确;雍正设驻藏大臣,排除A项;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的是乾隆,排除C项;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关于牛顿的成就评价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是瓦特,不符合题意;选项C是法拉第,不符合题意;选项D爱因斯坦,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2.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但是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残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因此可以用来评价秦始皇的是①②③④,选项A符合题意;⑤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是秦孝公时期,与秦始皇无关,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排除。故选A。
13.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信、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评价的中国近代的历史事件的洋务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容以及意义。
14.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是评价题,考查的学生对评价题的掌握程度。根据课本所学,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在中国掀起的,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故A是错误。西安事变发生时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B是错误的。汽车的使用虽然带来了很多消极问题,但是汽车的使用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更有极大作用。C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此题选择答案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15.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拿破仑虽然建立个人独裁统治,但是其在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打击欧洲封建势力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D项评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拿破仑执政时期颁布了著名的《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排除A项;拿破仑曾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大陆,推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化,排除B项;拿破仑虽然建立独裁统治,但也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7世纪末18世纪初”“为了一个目的一 维护地主统治农奴制农民的权力”,可知农奴制度在当时尚未废除,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B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排除A项;没有体现与西方国家的比较,排除C项;俄国是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
17.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选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可知与大化改新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排除B项;“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排除C项;“大陆政策”,是日本向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的侵略总方针,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解析】根据题干中“‘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它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C项正确;元朝时,设宣政院,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纳入中国版图,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唐朝时的事件,和宋朝无关,排除B项;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和题干中的唐朝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9.(1)打制石器;使用黑陶、饲养猪作为家畜
(2)乙同学;陶器底部有编织物印痕
(3)文物1印证了史籍2;文物2印证了史籍1;甲骨文涉及到了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解析】(1)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第二问:图二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猪纹陶钵,这一文物说明当时河姆渡人使用陶器作为生活用具,猪纹则说明河姆渡人饲养猪作为家畜。
(2)第一问:神话传说具有艺术加工成分,因此要研究纺织技术起源的需要从文物、遗迹等出发。因此从史实出发的乙同学更加可信。第二问:第一手资料最具有可信性。图一嫘祖是传说中的黄帝妻子,具有神话色彩。半坡遗址距今有六千年,比汉代更早,因此要探寻我国纺织技术的起源应该使用图二。 ②出土于半坡遗址,属于原始农耕时期,陶器底部有编织物印痕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纺织技术。
(3)第一问: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了武王征伐商纣王的史实,这一内容与史籍1的内容相吻合。那么甲骨文上的商王世系表就与史籍2的相吻合。因此文物1印证了史籍2;文物2印证了史籍1。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的出现使商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历史有文字可考的王朝。
20.(1)文字、货币、度量衡。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经济上: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3)秦始皇:焚书坑儒(打击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学)。
(4)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伟大的政治家)。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巩固政权,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所以评述一中的“……”处应该填文字、货币、度量衡。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上,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在经济上,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焚书坑儒,打击儒学;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学。
(4)结合所学知识,从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或伟大的政治家)等角度进行评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