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4 知道百家争鸣及其对早期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一、选择题1.(2021·浙江九年级一模)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主要指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2.(2021·浙江七年级单元测试)“光盘行动”是邵阳县某餐馆提倡顾客就餐时不剩饭菜的口号,这与下列哪一人物的主张一致?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3.(2021·浙江七年级单元测试)有学者说,春秋战匡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自由的时代,“宽容自由”主要指A.百家争鸣 B.商业繁荣 C.七国纷争 D.春秋争霸4.(2020·浙江苍南·七年级月考)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他指的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5.(2021·浙江嘉兴·七年级期末)“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持这一主张的学派为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6.(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今日说法》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档全日播法制栏目,它一直秉持“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理念。如果穿越时空,请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客串主持人,最适合的人选是(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7.(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某中学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庆祝新年准备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其中史学智扮演“诸子百家”中的庄子,他最适合说的台词应当是(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兼相爱,交相利8.(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在战国时期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的思想家是( )A.庄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9.(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从西周末到战国初,是中国古代剧烈变革的时代。那时私人讲学之风已盛,又兼各国并立,延揽人才。因此,才智之士辈出,各以所见著书立说,以应当世的需求。材料反映出( )A.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B.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C.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深远 D.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10.(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他的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他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体现其思想精髓的作品是( )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11.()某中学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庆祝新年准备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其中史学智扮演“诸子百家”中的庄子,他最适合说的台词应当是(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兼相爱,交相利12.(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核心思想是( )A.“仁” B.“无为” C.“兼爱”和“非攻” D.“法治”13.(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孔子关于“仁”的学说有利于( )A.强化君主的专制 B.建立和谐社会C.启发人思考问题 D.实现富国强兵14.(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自下面哪一著作( )A.《论语》 B.《孟子》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15.(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16.(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在美国西点军校受到学员的追捧。此思想属于以下哪个学派(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17.(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大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18.(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C.《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D.《春秋争霸:加强了周天子的王权》二、非选择题19.(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七年级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名家解读)材料一: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思辨论坛)材料二: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4)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频仍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请浅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5)“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20.(2021·浙江普陀·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思想大变革时期。材料二:民生问题是每年“两会”的焦点,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提出:“民生工作要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坚持不懈,一件接着一件办。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材料三: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家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材料一中的三位思想家分别属于哪家学派,并指出在当时受到统治者的青睐的学派。(2)材料二中最能体现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的思想,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思想变革出现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1.D【解析】西汉起,尊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思想就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儒家学说到了孔子才得到真正的创立、建立,所以“中国之教”当指儒家思想,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2.D【解析】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提出了“兼爱”、“非攻”、“节用”等观点,“节用”就是节约用度的意思,D符合题意;老子主张无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韩非子主张法治,排除ABC。故选D。3.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思想上的繁荣局面,是宽容自由的时代。故A符合题意;商业繁荣与宽容自由的时代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七国纷争和春秋争霸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血腥残酷,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C项符合题意;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孔子主张仁和礼,排除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排除D。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韩非的相关知识,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5.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己复礼,仁者爱人”,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A正确;法家主张以法治国。B错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C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D错误。综上故选A。6.D【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法治进程”,结合所学可知,法家学派代表韩非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法治进程”是解题的关键,法家学派代表韩非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7.B【解析】根据所学,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B项正确;AC是儒家,D项墨家,排除。8.B【解析】材料“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体现的是墨家非攻的主张,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9.A【解析】依据材料“西周末到战国初……讲学之风已盛,又兼各国并立,招揽人才”,可知此时学术思想十分活跃。A选项与材料表述相符,所以A项符合题意。B选项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在汉武帝大一统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选项材料并未体现对后世影响,与材料表述内容不符,排除。D选项兼并战争不断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A。10.A【解析】依据题干“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等信息,可知他是老子,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内容包括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等,老子的代表作是《道德经》,A正确;《论语》是记录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言行的著作,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国、“有教无类”等,B排除;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著作,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C排除;《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排除。故选A。11.B【解析】根据所学,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B项正确;AC是儒家,D项墨家,排除。12.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A正确;“无为”是道家学派的主张,排除B;“兼爱”和“非攻”是墨家的主张,排除C;“法治”是法家学派的主张,排除D。故选A。13.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他的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B正确;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A错误;仁者爱人,与启发思考、富国强兵无关。CD错误。综上故选B。14.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事物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道德经》是道家老子的著作。C正确;《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与题不符。AB错误;《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C。15.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因此“以法治国”是法家的思想,D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A错误;“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B错误;“以德治国”是儒家的思想,C错误。综上故选D。16.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思是对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作战就不会失败,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是兵家的代表人物。D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A错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对立转化。B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C错误。综上故选D。17.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A正确;孔子主张施行德政。B错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C错误;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D错误。综上故选A。18.D【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争霸是指诸侯国争霸,进一步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D符合题意;孔子创立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A不符合题意;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推动生产力大发展。B不合题意;诸子百家创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使我国出现了思想发展新高潮。C不合题意。综上故选D。19.(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他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孔子还主张人们要相互爱护,反对暴政。韩非主张改革,国家权力应集中于君主手中,主张以法治国。(2)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统治者不要过分压迫剥削人民,他还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3)因材施教。(4)墨家(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儒家(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5)儒家: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法家: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 认识: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不应互相排斥,它们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为政以德。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依据所学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3)依据材料二信息“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可知,孔子主张因材施教。(4)依据所学可知,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他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5)第一问开放性题目,儒家观点认为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可以说服教育。法家认为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应严厉惩戒。第二问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相结合,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20. (1)图1道家,图2墨家,图3法家; 图3法家(2)儒家。“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体现了孔子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的主张或者孟子仁政的主张。(3)构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发展。【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道家庄子的观点;战国时期道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他批评孔子在鲁国想要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就是陆地上推船,劳而无功;图2是墨家墨子的观点,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他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符合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图3是法家韩非子的思想,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要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优化医疗服务,减轻群众负担,放大投入效应……”可以看出,材料二中最能体现出儒家思想;材料体现出了孔子提出统治者应体贴民情、爱惜民力,或孟子提出仁政。(3)高级材料三“……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见这一时期的思想变革构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发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