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名师导航【考点训练】考点15 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名师导航【考点训练】考点15 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考点15 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一、选择题
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商朝、北宋、元朝 B.东汉、西晋、隋朝 C.商朝、隋朝、北宋 D.东汉、北宋、明朝
2.(2021·浙江余姚·)下列唐朝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 )
A.安史之乱、贞观之治 B.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C.开皇之治、安史之乱 D.贞观之治、澶渊之盟
3.(2021·浙江)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方式。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下列朝代及其阶段特征表述准确的是
A.①处是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②处是宋元时期,民族交融发展和社会变化
C.③处是隋唐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D.④处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
4.(2021·全国)下面时间轴中,④处所建立的朝代是
A.秦朝 B.东汉 C.隋朝 D.元朝
5.(2021·浙江)如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明朝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
C.戚继光抗倭 D.明朝灭亡
6.(2021·全国)绘制时间轴是梳理历史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下列时间轴梳理的历史知识是( )
A.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B.秦巩固边疆
C.秦建立中央集权制 D.秦推行变法
7.(2020·浙江)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8.(2020·全国)下面时间轴示意图,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
A.A B.B C.C D.D
9.(2019·浙江柯桥·)观察下面的时间轴,西汉历史的起止时间应标识在( )
A.①④之间 B.②③之间 C.①③之间 D.②④之间
10.(2020·浙江临安·)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蜀、东晋、唐 B.东汉、辽、元
C.蜀、东晋、隋 D.西汉、秦、五代十国
11.(2021·浙江)如下图是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示意图中的①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是
① 商朝 ② 东周 秦朝 西汉
春秋 ③
A.夏朝 B.西周 C.战国 D.东汉
12.(2021·浙江)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蜀、东晋、金 B.东汉、南宋、辽
C.汉、西夏、元 D.蜀、东晋、陈
13.(2021·浙江)根据《中国朝代更替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根据朝代的时间和更替顺序,与图中Ⅲ对应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北宋 D.元朝
14.(2020·全国)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 D.隋朝、宋朝、明朝
15.(2019·越城·浙江邵外)关于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B.在商部落首领桀的带领下,于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
C.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D.通过夏商周的更替可以认识民心的重要性
二、非选择题
16.(2021·浙江丽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示意。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三 西汉、唐代、北宋的南北方户口数一览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总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总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四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潘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变、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但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1)根据朝代更替顺序,将年代尺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2)概括b段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3)材料二、三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家?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17.(2020·浙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师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目的是什么?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周王和诸侯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这一政治制度。
18.(2018·浙江萧山·)中国封建社会朝代更替时缓时急,呈现出或长治久安或分裂割据或并列对峙的局面。请你把下列左侧历史时期或朝代与右侧相对应的阶段特征,用线连接起来。
秦朝、隋朝、元朝 由大分裂走向大统一
汉朝、宋朝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时期
秦汉时期 制度承前启后不断创新,风貌博大开放昂扬进取
三国两晋南北朝 南方经济发展,北方民族融合
辽宋夏金时期 三大发明完善应用,经贸兴盛思想活跃
隋唐时期 朝代名称不变,政权实际更迭为两个阶段
宋元时期 政权并列对峙,格局多元一体
19.(2019·全国)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根据朝代更替顺序,将示意图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朝代①是指____;朝代②是指____。
(2)该示意图展示了中国由统一进入分裂,再到统一的历史进程。与A、C段时期相比,B段历史时期有什么不同特征?(提示:可以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来归纳)
(3)A段和C段时期的朝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有效管理国家,分别实施了怎样的制度?
20.学科核心素养有益于个人适应社会发展和终生发展。
(跨越历史时空)
(1)请写出时间轴上A、B、C、D对应的史实,并指出A、B之间的联系。
(实证历史事实)
(2)在学习探究历史奥秘时,小龙收集了以上历史图片,请你帮助他进行归类。
①探寻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应选:
②探寻宗教文化发展历史应选:
③探寻手工艺品发展成就应选:
(滋育家国情怀)
《汉书》载:“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司马迁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3)结合所学,举出材料中历史人物的事迹,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
1.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故①对应的朝代是东汉;266年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故②对应的朝代是西晋;589年隋朝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故③对应的朝代是隋朝,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B
【解析】时间轴中①②分别对应的是唐太宗时期、唐玄宗统治后期,结合所学,唐太宗时期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唐玄宗后期发生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B正确,A排除;开皇之治发生在隋文帝时期,C排除;澶渊之盟发生在北宋宋真宗时期,D排除。故选B。
3.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220年东汉灭亡,所以①是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A正确;581年隋朝建立,907年唐朝灭亡。因此②处是隋唐时期,B错误;906年辽朝建立。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因此③处是宋元时期,C错误;④处是明清时期,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社会繁荣与对外开放指的是隋唐时期。D错误。综上故选A。
4.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隋文帝于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并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故C正确;秦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故A错误;东汉建立的时间是公元25年,故B错误;元朝建立的时间是1271年,故D错误。故选C。
5.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明朝灭亡,D选项符合题意;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A选项不符合题意;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B选项不符合题意;明朝中期,随着日本社会动荡加剧,倭寇和中国海盗勾结,对中国沿海的进行武装抢劫。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
7.A
【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陈,实现了南北统一;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本题选A。
8.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时间范围是前202年到9年,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处于三国鼎立时期,题目给出了魏国和吴国,由此可知①是蜀国;西晋结束后,东晋建立,因此②是东晋;隋朝灭掉北周和陈,统一了全国,③是隋朝。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
11.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商朝之前是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选项A符合题意;西周是在商朝之后的朝代,②为商朝,排除B;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③为战国时期,排除C;东汉是在西汉之后建立的,排除D。故选A。
12.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指的是魏蜀吴,西晋灭亡后是东晋,隋朝灭掉陈统一全国,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13.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1127年金灭北宋。Ⅲ对应的是北宋。C正确;秦朝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A错误;隋文帝杨坚在581年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618年隋炀帝杨广在部下杀害,隋朝灭亡。因此Ⅱ对应的是隋朝。B错误;元朝建立于1271年。D错误。综上故选C。
14.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夏桀统治不得人心,被商所灭,商汤建立商朝;公元前221年秦结束了春秋战国割据混战的局面。220年曹丕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蜀汉,222年孙权建立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A项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
15.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桀是夏朝最后一个暴君,属于被商朝灭掉的对象,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ACD选项表述符合史实,排除。
16.(1)唐朝;北宋;南宋。
(2)政权并立,民族交融。
(3)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朝,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充足劳动力: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解析】(1)618年,隋朝灭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与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辽和西夏。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两宋与辽、西夏、金等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时战时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因此b段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并立,民族交融。
(3)根据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和材料三“西汉、唐代、北宋的南北方户口数一览表”可知,我国南方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北方;北宋时政府财政收入多靠南方;太湖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先进技术、工具;南方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等。
17.(1)东周;战国
(2)分封制;巩固统治
(3)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4)分封制在西周统治初期巩固了统治,但由于地方分权,最终导致了诸侯割据状态。
【解析】(1)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承接西周的王朝是东周,东周由春秋和战国组成。因此 ①是东周;②是战国。
(2)第一问:根据“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可知,西周分封建制,实行分封制。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玫治形势,现固疆土,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3)第一问:根据“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概括可知,东周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燥查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在刚刚建立之初,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晑。扩大统治范围。但是由于诸侯具有较大自主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部落时代遗留下来的以分散和割据为特征的众国林立的局面,最终到了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
18.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隋朝和元朝都是我国历史从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时代,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隋朝结束了自西晋以来的分裂,元朝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因此秦朝、隋朝、元朝对应的是由分裂走向统一。
(2)汉朝、宋朝的主要特征是朝代名称部编,但实际上政权更迭为两个阶段。汉朝分为了西汉和东汉,宋朝分为了北宋和南宋。
(3)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承秦制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因此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时期。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在这一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5)辽宋夏金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并列对峙,民族交融,格局呈现多元一体。
(6)隋唐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开创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多种制度创新,制度承前启后不断创新。隋唐时期是我国第二次大一统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对外交往繁盛,整体呈现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7)宋元时期,我国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开始广泛应用在军事上。同时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繁荣。因此宋元时期三大发明完善应用,经贸兴盛思想活跃。
19.(1)唐;北宋。
(2)政治:多个政权并立,处于分裂动荡时期;文化: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和议和之中碰撞、融合。
(3) A: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C:元朝实行行省制。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取代隋朝统治的是唐朝;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在政治是民族政权并立,经济上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相互碰撞。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通过三省六部制强化了皇权;元朝通过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0.(1)A商鞅变法B秦朝C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D淝水之战
联系:商鞅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①AF②BD③CE
(3)事迹:张骞出使西域;司马迁写成《史记》。
精神品质:体现个人品质,如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和开拓等精神;体现为国家民族,如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努力拼搏奋斗。
或:分别谈张骞、司马迁精神品质,如:张骞敢于冒险、百折不挠,不辱使命等精神品质;司马迁忍辱负重、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等精神品质。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进行了淝水之战;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根据所学可知,A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F《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所以探寻文字的起源与发展应选:AF。B民间传说青城山是张陵修道传教的地方;D云冈石窟是南北朝时,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而在山崖上开凿的石窟。故探寻宗教文化发展历史应选:BD。C四羊方尊是商朝时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展现了当时青铜制作工艺的高超;E南朝青瓷展现了当时手工业技艺的高超。故探寻手工艺品发展成就应选:CE。
(3)根据材料可知,题中提到的两位人物分别是张骞和司马迁,结合所学可知,张骞在汉武帝时出使西域,在途中被匈奴抓住,在匈奴的威逼利诱面前,他威武不屈,始终不忘使命,在被扣留10余年后,寻机逃脱,继续西行,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所以在他身上体现了敢于冒险、百折不挠,不辱使命的精神品质;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著有《史记》。司马迁因仗义执言被关入狱,遭受酷刑,肉体和精神上遭到极大摧残,但他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发愤著述,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所以在他身上体现了忍辱负重、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精神品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