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名师导航【考点训练】考点17 概述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史实(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名师导航【考点训练】考点17 概述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史实(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考点17 概述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史实
一、选择题
1.(2021·浙江长兴·七年级期末)“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此,元朝设立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
2.(2021·浙江余姚·七年级期末)元朝设澎湖巡检司,明朝增修长城,清朝组织雅克萨之战,其共同意义在于( )
A.削弱地方权力 B.抵御外来侵略 C.维护国家统一 D.加强中央集权
3.(2021·浙江余姚·七年级期末)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以下属于中国古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机构有( )
①伊犁将军 ②宣政院 ③西域都护府 ④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1·浙江余姚·七年级期末)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三省六部制
5.(2021·浙江温州·八年级期中)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是
A.明、清 B.金、元 C.元、清 D.西夏、清
6.(2021·浙江柯桥·七年级期末)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下列对科举制的发展变革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设立进士科 ②采用八股取士
③大增科举取士人数,提高进士地位 ④创立殿试制度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③②①
7.(2021·浙江镇海·八年级期末)八年级某同学用画年代尺的方式整理了新疆地区与中央政权的关系,①处应该填的事件是( )
A.册封达赖喇嘛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置伊犁将军 D.进行雅克萨之战
8.(2021·浙江镇海·八年级期末)明朝至清朝前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发展的主题是( )
A.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发展 B.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近代前夜的危机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 D.列强侵略,社会政治动荡不安
9.(2021·浙江上虞·八年级期末)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下列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疆域的扩大 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汉唐盛世的出现
③清朝闭关政策——近代中国的落伍 ④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等国的崛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1·浙江仙居·八年级期末)清清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这一课时,准备编写朱元璋的历史剧,下列内容可以出现在剧本中的是( )
A.开凿大运河 B.废除丞相制度
C.创立科举制 D.颁布“推恩令”
11.(2021·浙江嵊州·八年级期末)史载,某皇帝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明成祖
12.(2021·浙江新昌·八年级期末)明人李清有云:“予入刑垣,见一切廷杖拿送并处决,必锦衣卫送帖至科,俟签押持去: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加强专制皇权 B.推行重农抑商 C.推行崇文抑武 D.限制对外贸易
13.(2021·浙江·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的是
A.“因用兵西北,恐漏泄机密”
B.“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14.(2021·浙江·八年级课时练习)内阁的出现是明朝的政治大事。下列关于内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宰相制度废除后 B.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
C.明成祖时期正式出现 D.内阁不是法定决策机构
15.(2021·浙江滨江·八年级期中)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16.(2021·浙江嘉兴·八年级期末)1683年,康熙帝赋诗《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此诗中的“捷音”最有可能来自于( )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黑龙江
17.(2021·浙江浦江·八年级期末)明朝至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下列史实与下图的图片史料能一起印证清朝对某地实施有效管辖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推行改土归流 C.实行金瓶掣签制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8.(2021·浙江浦江·八年级期末)801班李丹同学在某单元复习笔记上记载着“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等信息。则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专制集权的加强 D.文化专制的强化
二、非选择题
19.(2021·浙江诸暨·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明清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自从《正说明清》在节目《百家讲坛》播出后,小明同学对这两个朝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他为自己的习作拟定的部分提纲,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抗击外来侵略多民族的统一)清朝在抗击外来侵略和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方面有巨大贡献。
材料一:……在沙俄军队遭受重创、守城士兵只残存几十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的情况下,沙俄被迫同意和谈。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于尼布楚正式谈判。
(经济的繁盛)
材料二:(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
——《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
(1)(屹立世界东方再创盛世繁华)17世纪初,________(民族)首领________(人名)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2)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时期我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哪次战役名称及签订条约?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在西藏、新疆、西南地区设置的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的机构或制度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并列举其特征。
20.(2021·浙江诸暨·八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中“仅限于一处口岸”所指的口岸名称是什么?材料还反映了什么问题?
(3)请简述材料三反映的问题及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元代幅员辽阔,为加强对全国广大疆域的控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D项行省制是元朝设立的制度,符合题意;A项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B项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C项刺史制是汉朝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C
【解析】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明朝增修长城抵御蒙古侵扰,清朝组织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对东北的入侵,因此其共同意义在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正确;清朝雅克萨之战具有反击外来侵略的性质,并不是削弱地方权力或加强中央集权,AD排除;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边疆的管辖,明朝增修长城抵御蒙古,不属于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B排除。故选C。
3.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元朝时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宗教事务并直接管辖西藏地区,西藏开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清朝前期雍正年间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②④正确;清朝乾隆年间设立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新疆地区的管辖,西汉汉宣帝时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新疆等地区,①③排除。故C正确,ABD排除。故选C。
4.A
【解析】“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是指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在地方上设立十个行省进行管理,“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是指行省长官虽然在地方上权力较大,但是仍然受中央节制,加强中央集权,A正确;秦朝统一中国后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排除;西周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设立诸侯国拱卫周王室,但是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C排除;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中央官制,不是地方制度,D排除。故选A。
5.C
【解析】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政权,这两个王朝都属于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故C符合题意;明朝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排除A;金朝和西夏都没有实现统一全国,排除B和D项。故选C。
6.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在位时,设置了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明太祖在位时,为了能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实行八股取士;宋朝时,大增科举取士人数,提高进士地位;武则天在位时,创立了殿试制度。由此可知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③②,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故选C。
7.C
【解析】清朝时期,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此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A项册封达赖喇嘛是对西藏的管辖措施,排除A项;B项实行改土归流是在西南地区,排除B项;D项进行雅克萨之战是对俄国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解析】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但君权的强化日益显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同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这时出现了外国对中国的不断入侵,中国逐渐出现了危机。所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近代前夜的危机,B项正确;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发展不是明清时期的发展主题,排除A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不是明清时期的发展主题,排除C项;列强侵略,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是在清朝后期,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解析】依据“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可知,题干体现的是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重视海洋可以使一个国家富强,轻视甚至禁止海洋的开拓会导致一个国家的落后。清朝闭关政策不重视海洋而落后,西班牙等国重视海洋而崛起,③④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都是陆路的史实,与海洋无关,①②不符合题意。所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B
【解析】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惟庸案废除了存在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B项正确;开凿大运河的是隋炀帝,排除A项;创立科举制的是隋炀帝,排除C项;颁布“推恩令”的是汉武帝,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解析】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在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其中在中央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C项正确;AB项时期没有废除丞相制度,排除AB项;明成祖上位前已经废除了丞相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廷杖”“锦衣卫”等信息,联系所学,明朝为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特别设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明太祖时,设立廷杖制度,对不合己意的大臣,在殿堂上任意杖责,A项正确;BCD项与“锦衣卫”“廷杖”等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B
【解析】为了加强皇权,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集权发展到顶峰。“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反映了军机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B项正确;“因用兵西北,恐漏泄机密”反映的是军机处的前身军需房设立的直接目的,排除A项;CD两项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排除C和D项。故选B项。
14.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太祖时期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等。明成祖时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所以不正确的是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B项正确;内阁是明成祖时期设立,是出现于宰相制度废除后,排除A项和C项;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不是法定决策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解析】17、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启蒙运动,追求自由、平等,而此时我国正处在明清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人们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C正确;焚书坑儒属于秦始皇时期的文化专制措施,时间不符合题意,A排除;罢黜百家属于西汉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专制措施,时间不符合题意,B排除;闭关锁国属于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而非思想文化方面的政策,D排除。故选C。
16.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863年” “海上捷音”、“ 岛门空”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1683年清政府收复台湾,并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A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BCD项。故选A。
17.D
【解析】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A项设置宣政院是元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B项推行改土归流是对西南地区的措施,不符合题意;C项实行金瓶掣签制是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措施,不符合题意;D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与题干的图片史料能一起印证清朝对新疆实施有效管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8.C
【解析】设立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朝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设立军机处和实行文字狱是清朝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都体现了专制集权的加强。ABD三项仅是材料的一方面,不符合题意;C项专制集权的加强应该是这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9.(1) 女真族 努尔哈赤
(2)《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①西藏:驻藏大臣;②新疆:伊犁将军;③西南:改土归流。
(3)新的工场手工业;生产商品为目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向机工计时或计件方式付酬;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2)根据材料一中的“沙俄军队”“ 雅克萨”“ 康熙”等信息,联系所学,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在维吾尔族等人民的支持下,清军平定了大和卓和小和卓的叛乱,并且设置了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雍正帝制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是将原来西南地区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任职。
(3)根据材料二中的“(明代中后期)……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等信息可判断,明朝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种现象的特征是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为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等。
20.(1)丞相制度废除,内阁制建立;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
(2)广州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更加闭塞,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材料三:八股取士,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启示:完善教育体制,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解析】(1)读图可知,明朝在中央结构上废除了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此外还增设了内阁。废除丞相制度,解决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上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57年,清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在抨击明朝的八股取士,八股取士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扼杀了人才,严重阻碍了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完善教育体制,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