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名师导航【考点训练】考点30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名师导航【考点训练】考点30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考点30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选择题
1.(2021·浙江海曙·九年级月考)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度难关。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可能看到孙中山、蒋介石和周恩来在商量筹建( )
A.同盟会 B.中国共产党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2.(2021·浙江海曙·九年级月考)北伐战争中,下图所示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歌曲中的“大联合”指( )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3.(2020·浙江·诸暨市滨江初级中学九年级期中)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从广州到华中,……势如破竹,1926年9月攻下武汉,11月拿下南昌,12月占领福州,1927年3月进驻上海和南京。九个月内,占中国半个部分的南方被攻占了。”这一情形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国共对峙 D.九一八事变
4.(2020·浙江·青田县第二中学九年级期中)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我国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点包括( )
①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都具有反帝性质
③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2020·浙江·浣江教育九年级期中)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6.(2021·浙江瑞安·九年级月考)《朱德年谱》中记载,1935年在黔省北部召开会议使得“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其中,这次会议确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
A.开天辟地大事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生死攸关转折 D.武装反抗第一枪
7.(2021·浙江·仙居县白塔中学八年级月考)某记者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时局发表评论:“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指( )
A.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
C.国共两党开始由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8.(2020·浙江·浣江教育九年级期中)周恩来总理年少时写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临别好友时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他的名字,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怀念,下列史实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
①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国民革命人才②领导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③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初现二次合作④参加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2020·浙江·浣江教育九年级期中)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为了纪念这一事件,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每年的“8月1日”定为某一重要纪念日,该纪念日在当时应为( )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10.(2021·浙江·青田县第二中学九年级期中)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A.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
C.井冈山会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1.(2021·浙江·温岭市书生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最深刻教训是(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B.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
12.(2021·浙江·温岭市书生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
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
13.(2021·浙江海曙·九年级月考)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材料描述的此次战役( )
A.取得了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 B.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
C.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D.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4.(2021·浙江海曙·九年级月考)1939年美国记者斯诺称赞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窑洞中的预言”。“预言”指( )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抗战胜利属于中国
15.(2021·浙江海曙·九年级月考)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
时间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0年 1944年
书名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评传》系列 《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诗话》 《中国民族女英雄传》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
16.(2021·浙江·义乌市宾王中学九年级月考)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D.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
17.(2020·浙江·青田县第二中学九年级期中)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霹雳一声天地动,赣湘暴动筑高楼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1·浙江温州·九年级期末)1946年2月,中共中央在《时局问题的报告》和《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中指出:中国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中国的主要斗争形式已由武装斗争转变为非武装的、群众的、议会斗争。这一论断说明
A.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和平建国的意愿 B.中国共产党决定放弃武装力量
C.重庆谈判消除了两党之间的根本分歧 D.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突破
二、非选择题
19.(2018·浙江·温岭市新河镇中学八年级期末)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认真阅读以下诗词: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途中,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
(3)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021·浙江海曙·九年级月考)2021年是中共成立100周年,100年来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开拓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年代尺
材料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初心不改,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摘编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依据材料一中的年代尺,将A、B两个历史时期填写完整。
(2)根据年代尺,说明我党是如何纠正A时期的两次重大挫折并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3)用AB时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参考答案
1.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D项正确;同盟会是1905年成立,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排除B项;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解析】根据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歌》响彻大江南北,其中“工农学兵,大联合”是指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A符合题意;B是1937年抗日战争中建立,排除B;C是抗战胜利后建立,排除C;D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排除D;故选A。
3.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情景反映的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B项正确;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共对峙是1927年至1937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近代两次国共合作都是在近代中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因社会性质一样,所以民主革命的性质也一样,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都具有反帝性质,故①②③符合题意;第一次国共合作并未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5.D
【解析】根据图片下方标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联系所学,国民革命军第一军1925年8月成立,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嫡系主力部队,图中还有“民众的力量”、“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字样,正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D项正确;当时袁世凯已经去世,排除A项;漫画没有涉及“一战”,排除B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漫画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35年在黔省北部召开会议使得“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可知这反映的是遵义会议事件,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大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第一枪,排除ABD;故选C。
7.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安事变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得国共两党开始由内战走向合作抗日,C符合题意;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排除A;北伐战争后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排除B;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D;故选C。
8.C
【解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②与周恩来有关,符合题意;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③与周恩来有关,符合题意;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故④与周恩来有关,符合题意;孙中山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国民革命人才,①不符合题意。所以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9.B
【解析】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从此,每年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B项正确;国民革命军是国民党军队的名称,与中共创立军队无关,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排除C项;建军节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9月,毛泾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项正确;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排除A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排除B项;井冈山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在攻打大城市的时候受到了挫折。这是在学习苏联革命道路上出现的挫折,由此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教训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C项正确;大革命失败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排除A项;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的创新,排除B项;建立新型军队不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教训,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解析】1934年,红军从瑞金出发进行长征,红军长征主要路线是瑞金→遵义→胶平渡→安顺场→泸定桥→雪山草地→毛儿盖→静宁→吴起镇→会宁。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的路线正确,C项正确;A、B和D的路线错误,排除。故选C项。
13.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37年,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可知与淞沪会战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C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是平型关战役,A排除;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B排除;武汉保卫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D排除;故选C。
1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人民。因此,“预言”指抗战胜利属于中国。D项正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1927年八七会议的内容,排除A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排除B项;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提出,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抗日斗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出版宣传、介绍民族英雄的书籍,意在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C符合题意;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1928年东北易帜,标志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排除B;D项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排除D;故选C。
16.A
【解析】毛泽东所说的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指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毛泽东的话表明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A项正确;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说法正确,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C项说法正确,但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与题干毛泽东的话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7.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指的是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是人民解放战争中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写下的诗词,“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反映了红军长征,长征过程红军四渡赤水打乱的敌人的追缴计划,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反映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③项错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8.A
【解析】根据“中国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中国的主要斗争形式已由武装斗争转变为非武装的、群众的、议会斗争”可知,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人民争取和平的美好愿望,主张进行和平民主建设,和平建国。A正确;中共根据当前的形式判断提出当前斗争的主要形式是非武装的群众、议会斗争。但中共没有提出放弃武装力量。B错误;1946年国民党最终撕毁了《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起了进攻。C错误;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从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D错误。综上故选A。
19.(1)长征;遵义会议
(2)渡江战役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国民党政治腐败,失去民心。
【解析】(1)根据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可知,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长征。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被称为“遵义会议”。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国民党政治腐败,失去民心。
20.(1)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内战时期)B:全民族抗战时期(抗日战争不给分)
(2)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失败,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党内的左倾错误,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此题是开放题,注意所选史实论述时要围绕材料三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①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大批翻身农民加入革命队伍,壮大了革命力量。②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凝聚了抗战的力量。(也可以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③抗战中,中共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2点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年代尺,A对应的是1927——1937年国共十年内战时期,B对应的是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
(2)依据年代尺和所学知识,1927年,蒋介石等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挽救革命,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在进攻大城市受挫的情况下,毛泽东转而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0世纪30年代初期,“左倾”路线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正确领导地位,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依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壮大了革命力量。此后,由于日本不断加快侵华步伐,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战线初步形成。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采取措施,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打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