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31 知道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人物和时间,理解大战的起因、性质和后果一、选择题1.(2021·浙江海曙·九年级月考)“妥协”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敌对的双方,彼此退让部分的意见、原则等,以消除争端,谋求融洽的行为。下列事件通过“妥协”方法解决的有( )①慕尼黑协定 ②西安事变 ③卢沟桥事变 ④珍珠港事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0·浙江·浣江教育九年级期中)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这是英国前首相对绥靖政策的评价,下列事件验证了丘吉尔推断的是( )A.苏台德区被割占 B.法国战败投降C.苏德战争爆发 D.珍珠港事件3.(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1943年初,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从材料中不可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B.这一战役使苏联迅速转入反攻,开始收复沦陷领土C.第二战场开辟,德国法西斯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D.这一仗给德国法西斯以沉重的打击,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4.(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图是《血战钢锯铃》的剧照,这场战役交战的双方是A.日本和中国 B.日本和美国 C.德国和美国 D.德国和苏联5.(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 )A.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B.太平洋战争爆发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D.斯大林格勒战役6.(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二战期间的四次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莫斯科保卫战役 ②中途岛海战 ③不列颠之战 ④柏林战役A.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7.(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有(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进攻苏联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日本偷袭珍珠港8.(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看漫画《不会被传染》左边床上人说:“幸事!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右边床上依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针对漫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的时间是在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 B.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的心态C.反映了当时欧洲危机重重 D.漫画揭示了美国对当时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9.(2021·四川江油·一模)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国民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0.(2021·浙江海曙·九年级月考)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事件和结论,下列搭配合理的是( )序号 事件 结论① 莫斯科保卫战 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② 珍珠港事件 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③ 诺曼底登陆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灭亡④ 德黑兰会议 影响了战后的世界格局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1.(2021·浙江江北·九年级月考)1936年7月,内战在西班牙爆发,美国国会修订了中立法,要求不卷入战争。后来使美国改变这一态度的事件是( )A.诺曼底登陆 B.莫斯科保卫战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中途岛海战12.(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历史漫画是一种特殊史料,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观察下图漫画《睁开眼睛》,迫使美国“睁开眼睛”的历史事件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A.使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崩溃B.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C.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D.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13.(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战役将美国直接卷入二战,美国对日作战的兵力主要投放于A.太平洋战场 B.非洲战场 C.欧洲战场 D.中国战场14.(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高兴得老泪往下淌,第一句话就是“好了!我们总算赢了”。丘吉尔这么说主要是因为( )A.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B.事件发生后,美国参战,反法西斯力量壮大C.事件发生后,苏联决定参加对日作战D.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标志二战胜利15.(2021·浙江海曙·九年级月考)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①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沈阳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③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④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6.(2021·浙江海曙·九年级月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会议中,直接涉及中国利益的有( )①1919年巴黎和会②1943年开罗会议③1943年德黑兰会议④1945年波茨坦会晤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7.(2020·浙江·青田县第二中学九年级期中)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功绩的组合正确的有( )①丘吉尔----领导英国反法西斯斗争 ②孙中山---领导参加北伐战争③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 ④彭德怀---指挥了百团大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8.(2021·浙江海曙·九年级月考)“盟国的世界战略是先欧后亚,而要实施先欧后亚的战略,前提是要将日本牵制在东方战场,切断日德之间的配合,以便分而歼之”。为达成这一战略意图( )①1943年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 ②中国坚持抗战到底,也得到美英苏的支持③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④苏联举行红场阅兵,大批苏军开赴前线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9.(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图。图B战役发生在1942年12月7日,那天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___。材料二:“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的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不会忘记,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美国、英国向中国提供了援助,将大量的战略物资运送到中国,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请将材料一的空补充完整,这个历史事件有什么标志性的影响?(2)材料二表明二战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组建了什么同盟?该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3)“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是哪次会议的决定? “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始于哪一事件?(4)结合教材,请说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0.(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极端民族主义也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之一。希特勒认为,保证德国物资供应的最好方法就是……获得波兰和乌克兰。……希特勒的咄咄逼人气势相反,英、法等西方国家却普遍实行了所谓的绥靖政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材料二:1947年6月,在美国的指使下。英法建议欧洲各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的方式和条件。……苏联代表认为,这将会要求各国泄露其本国的经济情报,导致“由某些国家实行干涉另一些国家内部事务”,其“结果将不是欧洲的统一和重建,而是把欧洲分裂成两个集团”。7月,苏联退出会谈。——《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在呈现出一种新面貌。资本、信息、技术、商品和人员的高速流动……。局部冲突频仍,核威胁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威胁和霸权主义行径并行。此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非传统的不安全因素在侵蚀、威胁着这个星球。——《世界通史·当代卷》(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据材料二,归纳苏联代表“退出”的理由。结合美国“援助”的本质及影响,概述你对苏联态度的理解。(3)材料三中“高速流动”的影响是什么?(4)推断并说明未来世界的走向。参考答案1.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协定是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妥协退让,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作出了“让步”,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排除③,排除B项;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排除④,排除CD项。故选A项。2.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二战开始后德国并没有象这三个国家想象的那样去攻打苏联,反而占领了西欧许多国家,其中法国被德国占领。根据材料“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可以判断下列事件最能验证丘吉尔推断的法国战败投降,B项正确;苏台德区被割占没有体现“绥靖主义者在玩喂鳄鱼的危险游戏-----可预计最后鳄鱼也会把他给吃了”,排除A项;德国没有实行绥靖政策,排除C项;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没有体现材料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3.C【解析】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损失150万人,最终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从此苏军开始了反攻。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第二战场开辟,德国法西斯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是诺曼底登陆的意义,C项正确;A、B和D都能从材料中获取,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4.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血战钢锯铃》电影原型是发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交战的双方是日本和美国,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5.B【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军队偷袭美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B符合题意;ACD项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但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排除。故选择B。6.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莫斯科保卫战发生于1941年6月;②中途岛海战发生在1942年;③不列颠之战发生在1940年;④柏林战役发生于1945年。所以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特遣舰队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达到规模最大化,D符合题意;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A排除;德国进攻苏联二战还没有达到最大规模,B排除;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是在二战爆发之前,C排除。故选择D。8.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会被传染》反映的时间是在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所以A符合题意;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的心态,所以B不符合题意;漫画反映了当时欧洲危机重重,所以C不符合题意;漫画揭示了美国对当时形势发展的错误判断,自以为自己与欧洲发展事态无关,所以D表述错误。故选D。9.D【解析】依据题干和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故D项符合题意;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故A项不符合题意;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B项不符合题意;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0.D【解析】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①错误。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②正确。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夹击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灭亡。③正确。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基本奠定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④错误。故②③符合题意,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11.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太平洋战争序幕。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C正确;诺曼底登陆是英美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苏联两面夹击德军。A错误;莫斯科保卫战的交战双方是苏军与德军,B错误;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D错误。综上故选C。12.C【解析】通过图片中“卐”字标志,可知美国被迫“睁开眼睛”与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使美国被迫“睁开眼睛”,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C正确;德国闪击波兰标志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A错误;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B错误;1945年4月德国签署投降书,标志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D错误。综上故选C。13.A【解析】由图中所示内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为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美国对日作战的兵力主要投放于太平洋战场,所以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本题答案为A。14.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化。美国也站到了法西斯轴心国的对立面,将增加反法西斯力量,有利于减轻同为反法西斯国家英国的压力。B正确;珍珠港事件是日本偷袭美国,与苏联无关。AC错误;二战胜利的标志是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D错误。综上故选B。15.D【解析】历史事实对是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客观陈述,一般不带有主观性。历史观点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或现象发表看法,如评价等,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题中①③分别在描述九一八事变与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等历史事实,属于史实;②是在评价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用与地位,④是在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②④都是后人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主观看法,属于观点。D项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BC项。故选D项。16.C【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是1939年~1945年,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 等,必须归还中国,因此直接涉及中国利益,②正确;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会晤,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④正确;1919年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召开的会议,并非二战期间召开的会议,①排除;1943年德黑兰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并不直接涉及中国利益,③排除。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7.B【解析】孙中山1925年逝世,北伐战争1926年开始,②孙中山---领导参加北伐战争组合错误,排除含②的选项。①③④组合正确,B项正确;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18.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亚洲战场牵制日军对于整个二战的重要性,1943年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中国坚持抗战到底,也得到美英苏的支持,两个选项均与亚洲战场作战有关,A符合题意;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在1940年,那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还未成立;苏联举行红场阅兵,大批苏军开赴前线发生在1941年,那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还未成立,二者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CD;故选A。19.(1)珍珠港;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标志是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雅尔塔会议;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4)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2月7日,那天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日军以极小的代价,给美军以沉重打击。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本宣战,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2)由“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可知,材料二表明二战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组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1日,美英法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3)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决定在欧洲结束三个月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1937年七七事变是8年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4)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坚持对日作战,大大缓解了美英苏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20. (1)极端民族主义;英、法等西方国家的绥靖;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2)危及经济安全;易受外来干涉;导致欧洲分裂。援助是美国实施冷战的重要步骤,加剧了美苏对抗,苏联拒绝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3)使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4)观点一:走向和平与发展。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惨痛的历史教训;推动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不断壮大;合作、对话成为常态。观点二:面临着不确定因素。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强权政治横行;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解析】(1)依据题干“极端民族主义也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之一。”“英、法等西方国家却普遍实行了所谓的绥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使日本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极端民族主义;英、法等西方国家的绥靖;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2)依据题干“泄露其本国的经济情报”,导致“由某些国家实行干涉另一些国家内部事务”,“结果是把欧洲分裂成两个集团”。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遭到破坏,1947年,美国在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也叫“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促进了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后来的西欧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确立了美国在西欧的经济地位,为美国在西欧的扩张奠定了经济基础。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出笼,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危及经济安全;易受外来干涉;导致欧洲分裂。援助是美国实施冷战的重要步骤(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加剧了美苏对抗,苏联拒绝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3)依据题干“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在呈现出一种新面貌。资本、信息、技术、商品和人员的高速流动……。”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使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4)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如认为未来的世界是走向和平与发展,可以从各国相互依存、历史教训和推动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不断壮大以及合作、对话成为常态等角度作答。如认为未来的世界走向是面临着不确定因素,可以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诸多不安全因素来论证。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