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33 列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史实一、选择题1.(2021·浙江·义乌市宾王中学九年级月考)2020年10月,习近平在大会上掷地有声地再次提到“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与此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胜利2.(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0年 1954年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3.(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速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并为以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这评价的是A.土地改革 B.生产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包干4.(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今天这个日子不寻常,对我们藏族人来说更不寻常。”59岁的边巴老人从柜子里拿出只有节日才穿的崭新藏装和长筒马靴,满怀欢喜地前往布达拉宫广场。边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件大事,对于国家而而言,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老百姓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件大事是( )A.青藏铁路通车 B.设置驻藏大臣 C.青藏公路通车 D.西藏和平解放5.(2021·浙江·九年级期末)观察下表,与1952年相比,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出现明显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 年和 1956 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1952 年 71.8% 6.9% 0.7% 1.5% 19.1%1956 年 7% 0.1% 7.3% 53.4% 32.2%A.抗日战争的结束 B.解放战争的结束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6.(2021·浙江·一模)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7.(2021·浙江·一模)下图是2020年10月的电影海报。影片以一条名为金刚川的河为故事背景,描写了1953年的某场战役中,志愿军无畏美军炮火的攻击,拼命架起一条运送物资的桥梁。该电影应取材于A.抗美援朝战争 B.对越自卫反击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中印战争8.(2021·浙江·一模)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这标志着A.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封建制度彻底被消灭 D.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9.(2021·浙江·一模)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①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完成了土地改革 ③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④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1·浙江·一模)邮票的方寸空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下图邮票体现了中国①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②援助朝鲜,保家卫国③进行正义的反侵略战争④进一步巩固新生政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2021·浙江·义乌市宾王中学九年级月考)阅读下表,造成1958年~1962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1953年~1957年 1958年~1962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A.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计划体制 B.发动“大跃进”不断提升工农业指标C.贯彻“八大”决议实现综合平衡稳步前进 D.实施“八字方针”经济转入调整轨道12.(2021·浙江·义乌市宾王中学九年级月考)《中国的蘑菇云》一书中这样写道:“从开始起,1956年就是一个极度活跃之年。”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共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得到恢复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③中共八大召开,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④工业和交通喜报频传“一五计划”火热进行。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3.(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阅读下列表格,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1952年 71.8% 6.9% 0.7% 1.5% 19.1%1956年 7% 0.1% 7.3% 53.4% 32.2%A.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三大改造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14.(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的创新政策是A.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 C.赎买政策 D.国有化政策15.(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6个重点项目的比例分布图。它表明当时我国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各行各业均衡发展16.(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A.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C.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D.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17.(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年画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下图是一幅20世纪50年代初的年画,描绘了农民带着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的情境。它主要反映了A.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废除 B.农民对国家“以粮为纲”的支持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D.人民公社体制的迅速发展18.(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B.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二、非选择题19.(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解放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材料二 无棣大众报社消息2007年9月29日,山东省无棣县的吴女士展示了家中收藏的土改时期的土地房产证(下图)。这张房地产权证的颁发日期为1951年2月20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土改时期颁发较早的土地房产所有权证书。(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状况?这种状况对我国有何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3)材料二中吴女士拿的这个文件在当时可以证明什么?20.(2020·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九年级月考)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简析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影响。材料二:一方面,国家对资本家原有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评估,以核实私股股额,在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到1955年他们获得利润超过了原来资产总额24.2亿元,另一方面,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私方人员作出工作安排。这样,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材料二中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特”在哪里?并指出由此带来的“历史巨变”的标志。材料三: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位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的变化(如下表)时间 经济总量世界排位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1950年 第三十位后 ——1970年 第十三位 ——1978年 第十位 2.3%2008年 第三位 20%2018年 第二位 34%注:1950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在30名以后,来自吴殿廷、武聪颖《中国宏观经济的国际评价》。(3)根据材料三表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材料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中国共产党简史》(4)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能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的深层次原因。参考答案1.C【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50年10月,新中国派遣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捍卫了新中国和北朝鲜的安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彭德怀由此指出“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C项正确;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但是与题干中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总体上属于国内革命战争,排除BD项。故选C项。2.B【解析】根据表格内容,1950年时贫农、中农占全国人口的85.5%,只占有45.2%的土地,14.5%的富农、地主却占有54.8%,这说明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和富农占有全国的多数土地,因此中央人民政府从1950年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经过土地改革,出现1954年贫农、中农占有土地的比例显著提高的情况,B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6年底,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我国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项符正确;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是左倾错误,排除C项;大包干是1978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4.D【解析】依据“这一件大事,对于国家而而言,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定》,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5.D【解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与1952年相比,1956年时集体所有制经济、国营经济代表的公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占有大部分比例,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显著下降,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但是与这一变化没有直接关系,A排除;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但是与这一变化没有直接关系,B排除;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把地主土地私有制变成了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题意,C排除。故选D。6.B【解析】由材料“1953年……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可知,农民通过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故B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故A不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人民的积极性,故C不符合题意;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A【解析】为保家卫国,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最终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由材料“1953年的某场战役中,志愿军无畏美军炮火的攻击,拼命架起一条运送物资的桥梁”,可知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故A符合题意;对越自卫反击战主要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间在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1年到1945年,1962年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爆发了中印战争,排除BCD。故选A。8.A【解析】据所学可知,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这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A正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错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由此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C错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D错误。综上故选A。9.D【解析】1950-1952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剥削制度,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巩固了新生政权。②正确;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③正确;1953-1957年进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④正确。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创造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民主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时期,①不符台合题意。因此ABC错误。综上故选D。10.D【解析】根据图片所给提示信息“中国人民志愿军”可知,1950-1953年,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到达朝鲜,同朝鲜人民一起抗击美国的侵略。抗美援朝战争取胜,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政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D正确;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①错误,故排除ABC项。故选D。11.B【解析】依据题干表格,与1953年~1957年相比,1958年~1962年我国流入重工业的资金明显增加,流入农业的资金虽有增加,但是增长幅度不如重工业,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我国轻率发动“大跃进”运动,不断提升工农业指标,而且片面发展重工业,因此出现了这一资金流动情况的变化,B项正确;完成三大改造是在1956年底,排除A项;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发动,未能贯彻“八大”决议,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C项;60年代初我国实施“八字方针”转入调整轨道,压缩重工业规模,关注农业和轻工业,与题干中资金流动情况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2.D【解析】依据题干“1956年”这一关键时间点,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也正值一五计划实施期间,工业和交通建设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②③④正确;20世纪60年代初,针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得到恢复,与“1956年”时间不符,①错误。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3.B【解析】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材料“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可知,到1956年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国营经济占了主体,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B项正确;我国四个经济特区建立于1980年,排除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1950年到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14.C【解析】 【解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采取的政策是赎买的政策,赎买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制度创新,故C项正确;A项是对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的是生产合作社的方式,排除;D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国企改革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5.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军工项目、能源建设、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化工,均属于重工业领域,约占98%,轻工和医药项目仅占2%,由此可知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材料中156个项目中没有涉及到农业项目和交通运输业,从材料看并未得到优先发展,排除A、C;通过轻重工业对比来看,重工业所占比例巨大,因此并不能体现出各行业之间的均衡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6.A【解析】1953年到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故A项正确;BCD与三大改造没有关系,排除。故选A项。17.C【解析】年画中人们带着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入社后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集体公有,因而此年画反映了入社具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征,反映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是题干漫画主要反映的内容,C项正确;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废除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因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不可能出现农民带着生产资料入社的现象,排除BD。故选C项。18.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所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B项正确;“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改革,排除A项;“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私有制”说法错误,排除C项;“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三大改造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B项。19. (1)解放前旧中国,仍然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富农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没有土地或拥有少数土地。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证明土地和房产归农民所有。【解析】(1)根据材料一“解放前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中显示的数字可知,解放前我国农村的状况是:解放前旧中国仍然维持着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富农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没有土地或拥有极少数土地。这种状况对我国的影响是: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195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土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交纳约350亿千克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因此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土地改革;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关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吴女士拿的这个文件在当时可以证明土地和房产归农民所有。20.(1)举措: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任选两点)影响: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2)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宫或公私合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等。(3)建国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等(4)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有改革创新精神等【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受挫以后,毛泽东分析当时我国的国情,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力量薄弱,于是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在毛泽东领导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在这一道路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采取了公私合营的形式,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由此带来的巨变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3)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分析可知,建国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4)根据材料“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只有这条道路”可知,共产党成立以来能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有改革创新精神。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