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名师导航【考点训练】考点35 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名师导航【考点训练】考点35 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考点35 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概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
一、选择题
1.(2021·浙江·义乌市宾王中学九年级月考)观察下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A.农村改革的成功 B.土地革命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经济特区的建立
2.(2021·浙江·义乌市宾王中学九年级月考)下列关于中国对外开放的道路,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可以急于求成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D.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4.(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真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
B.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确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D.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过去购物凭票证 今日商品任意买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C.步入人民公社化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6.(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发现,泰国至少领先中国30年;30年后,中国人再次发现,泰国已至少落后中国上海20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革命的推动
7.(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指导思想,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8.(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这个转变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9.(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解放”一词在不同时期含义不同,如1949年新中国诞生,解放了全国人民;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人民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后一种解放侧重于
A.民主政治的建设 B.人民思想的解放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10.(2021·浙江·九年级单元测试)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
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11.(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公私合营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1979年至1981年,某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0%,比建国以来到l978年年均增长率高出15.3个百分点。这一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归结于(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13.(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1985年起,我国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型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使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
C.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14.(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即做出历史结论必须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通过下表,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简表
年份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1978 56.2 42.9 0.9
1997 41.9 33.9 24.2
2005 31.0 8.0 61.0
A.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发展缓慢
B.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受到压制,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
C.改革开放使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才是硬道理
15.(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肯德基广告词:“1987年,我们满怀期待来到中国……24年来在700多个城市和乡镇,已超过3200家餐厅遍布中国,我们的未来在中国!肯德基感谢中国!”这说明( )
①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②中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
③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肯德基在美国没有发展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开端的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中共十五大召开
17.(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8.(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如下图,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这篇文章直接针对的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二月逆流”
C.“反击右倾翻案风” D.“两个凡是”的方针
二、非选择题
19.(2021·浙江·义乌市宾王中学九年级月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局扩大会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
(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
(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摘自《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共历史上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在历史上有何特殊地位?
(2)请填写材料二中A、B两处相应的历史事件,并给此专题取一个合适的主题。
(3)依据材料二,运用“过渡时期”的相关史实,论述“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20.(2021·浙江·义乌市宾王中学九年级月考)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怀揣强国之梦不懈追求的历史。阅读年代尺,回答问题。
(1)根据年代尺反映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年代尺上的信息补充完整。
(2)“追梦,我们有制度的保障和理论的指引。”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确立的相关制度有哪些?
(3)从“星星之火”到“开国大典”、从“伟大转折”到“南方谈话”,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为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证。
(4)“一带一路”战略和两位伟人的实践都是为了追求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我国实施哪一对外政策?实施这一政策对实现最伟大的梦想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A
【解析】依据题干图表可知,1981年~198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率明显上升,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民收入也显著提高,A项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B项;“一五”计划实施是在1953-1957年,排除C项;1980年我国设立经济特区,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但与农村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我国于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4年又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逐渐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C
【解析】邓小平的话反映了在对待“证券、股市”这些资本主义早已存在的事物上要大胆试验,说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C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经济模式变化,并不是经济建设可以急于求成,排除A项;材料中论述的是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对外开放,排除B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属于思想层面,与经济建设模式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4.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决策,排除A项;确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浦东开发与开放后,排除C项;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过去购物凭票证”“ 今日商品任意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有限,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只好限制购买,实行各种票证,改革开放后,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济体制也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产品按照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D项正确;1949~1956年为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计划经济时代对应的是“购物凭票证”,与“新时代”不符,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时代是指1958年党和政府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农村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结果违背了经济规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严重经济困难,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80年代”、“30年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80年代起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经过30年大发展,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B项正确;社会制度不能成为变化的原因,30年前后两国的社会制度一直都没变,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不能成为主要原因,因为各国都在努力发展科技教育。排除C项;科技的革命的推动不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泰国也在享受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解析】由材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评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D项正确;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不符,排除B项;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的主要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排除A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C项。故选D项。
9.C
【解析】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项正确;民主政治的建设属于前一种解放的侧重点,排除A项;人民思想的解放不是改革开放的最主要目的,排除B项;建立新的经济基础不是改革开放的主要侧重点,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有成功也有失败,说明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A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不能作比较的,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排除B项;C项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中国虽然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也并不能说明只适合中国,以偏概全,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解析】根据“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D符合题意;公私合营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中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排除A项;经济特区的设立表明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排除C项。故选D。
12.D
【解析】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该市取得这一历史性成就主要归功于这一政策,D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时期,排除A项;十四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是在1984年,排除B项;“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在1953-1957年,排除C项。故选D。
13.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92年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使其改革步伐加快的主要因素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公司制、股份制的推行,属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内容,而不是原因,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国有企业改革,而非不是公有制经济,排除D项。故选C。
14.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C项符合题意;题干体现的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变化,没有体现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和商业的比重变化,排除A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仍然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不是压制公有制经济,排除B项;题干中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不足以得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
15.A
【解析】根据材料“1987年,我们满怀期待来到中国……24年来在700多个城市和乡镇,已超过3200家餐厅遍布中国,我们的未来在中国!肯德基感谢中国!”可知,肯德基的广告词中突出了中国市场所处的特殊地位,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说明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吸引了外资企业,并且成为其重要的消费市场,A项正确;④的表述显然违背事实,肯德基作为美国的全球连锁企业,一直坚持全球战略,美国一直是其重要的发展市场。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会议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作出将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诀策,是改革开放的开端。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7.B
【解析】根据材料“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后,我国在农村进行了改革。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发展乡镇企业,使许多乡镇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成为一些中小城市。B项正确;经济特区设立、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是为了对外开放,题目考查的对内改革,排除AC项;题目考查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18.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1978年5月,针对文化大革命后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推动了思想解放,选项D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出现的严重失误,排除A;“二月逆流”和“反击右倾翻案风”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事件,排除BC。故选D。
19.(1)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或者新中国发展的风雨历程。)
(3)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为了保家卫国,同朝鲜人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赢得了相对和平的建设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50年中央决定在广大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一五计划各项指标一般都超额完成,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到1956年成功的完成了三大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了国家独立与发展矢志不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
【解析】(1)依据材料一“政治局扩大会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可知对应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初,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事实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A对应的是1958年,可知与1958年党和政府轻率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这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挫折;B对应的是1978年,可知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据此可知年代尺的主题是关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或者新中国发展的风雨历程。)
(3)依据材料二,运用“过渡时期”的相关史实,论述“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结合所学知识,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新中国建国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通过阐述这些重大事件的概况和意义,最后得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了国家独立与发展矢志不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主导力量。
20.(1)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亦可)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最后建立新中国。邓小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解析】(1)依据题干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年代史上的A对应的是从1956年到21世纪中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从1949年新中国建国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时期,我国于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3)从“星星之火”到“开国大典”、从“伟大转折”到“南方谈话”,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为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受挫后,果断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阵地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新中国宣告成立。1978年邓小平主持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4)“一带一路”战略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体现了我国进一步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政策。实施这一政策有利于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