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名师导航【考点训练】考点24 举例说明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根本原因(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名师导航【考点训练】考点24 举例说明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根本原因(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202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考点训练
考点24 举例说明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一、选择题
1.(2021·浙江丽水·中考真题)下列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2.(2021·浙江·一模)马克思认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由此推断,马克思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保证②海外市场扩大的需求
③生产技术提高的推动④早期资本的原始积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1·浙江·一模)在整个19世纪,来自美洲的白糖简直变成了一种英国穷人的食品。它是除茶叶外唯一种对英国大众的饮食习惯产生重大影响的进口商品,“在英国人均卡路里摄入量中所占比例从2%提高到14%”。以上材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用来探究
A.对外扩张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B.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转型
C.民种植园经济与美洲的独立运动 D.世界市场与民众且常生活
4.(2021·浙江·八年级单元测试)有一首流行于英国19世纪初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地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歌曲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 )
A.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文艺复兴 D.地理大发现
5.(2021·浙江·八年级课时练习)济青高铁投入使用后,往来济南、青岛的用时缩短至1小时。你知道铁路最早诞生于下述哪一时代?(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网络时代
6.(2021·浙江·八年级课时练习)大国重器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下列事物,属于18至19世纪英国重器的是( )
A.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机 B.富尔顿的蒸汽轮船
C.卡尔·本茨的汽车 D.莱特兄弟的飞机
7.(2021·浙江仙居·八年级期末)1882年,德国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这一栏。1895年,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7年达107000人,说明( )
A.德国就业率上升 B.世界各国进入“电气时代”
C.德国人口快速增加 D.电力工业成为德国新兴产业
8.(2021·浙江·八年级课时练习)一生有1300多项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的人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爱迪生
9.(2021·浙江滨江·八年级期中)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铁塔上有可能会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0·浙江定海·八年级期末)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的主要根据是
A.能源动力 B.通信技术 C.交通工具 D.机器设备
11.(2021·浙江嘉兴·八年级期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类在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下列发明者和发明成果对应正确的是( )
A.法拉第——汽车 B.菜特兄弟——电报 C.爱迪生——电灯 D.贝尔——飞机
12.(2021·浙江乐清·八年级期末)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成果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下列图片中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主要受哪一科学技术的影响?( )
A.原子能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空间技术 D.计算机网络技术
14.(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今天,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更便捷,可以进行电子商务、实现远程教育、发送电子邮件等。这说明我们的社会进入了(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钢铁时代 D.网络时代
15.(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道的。以上史实说明( )
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C.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索 D.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16.(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空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标志着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事件是
A.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D.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
17.(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全球化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信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和谁相连?怎样相连?”这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A.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航空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源
18.(2021·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关系国家安全。我国主要农作物中,水稻、小麦种子基本国产,大豆种子国产化率也较高。但是,玉米、马铃薯等种子部分依赖进口,不少蔬菜品种也依赖“洋种子”。为保障种源安全,需要
①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②推动农产品出口销售
③加强科研与市场的对接④加快打造创新型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9.(2021·浙江·九年级课时练习)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选民人数由50万增加到了81.3万。政府先后出台了《济贫法修正案》、《工厂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等,逐渐成为一个“福利国家”。
在工业革命中,很多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有线电报、照相、电影等陆续传入中国,人们的出行速度加快了,通讯方便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
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
材料四:早在1843年,英国议会就讨论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8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碱业法》,要求制碱行业抑制95%的排放物,以控制路布兰制碱工艺所产生的毒气。
(1)材料一所指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它的扩展使人类进入到了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一,从经济、政治、城市、社会等角度中选取一个角度分析西方工业革命的进步性,并指出工业化带来的主要问题。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科技成果对中国的影响。
(4)分别举一例说明洋务派“师夷长技”在工业和海防建设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并概括洋务运动的进步意义。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近代的工业化进程对我国当前工业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0.(2020·浙江天台·八年级期末)世界近代史上,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纵观世界历史,似乎可以认为,过去一万年,人类经历的两次最大变革,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前者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而后者则开创了过去两个世纪的现代全球文明。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950年版)
材料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风《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社会在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
(1)帕尔默说的“开创了过去两个世纪的现代全球文明”的工业革命共有两次。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因素。
(3)西方人“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指什么战争?它与工业革命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
1.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蒸汽机车发明是在1825年;智能手机与图像识别是21世纪的成就;世界首台电子计算机发明是在1946年,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
2.C
【解析】根据“市场总是在扩大……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概括可知,马克思认为是市场的不断扩大,拉动了消费需求,从而最终刺激了技术革新。因此②③正确。C正确;资本主义制度、资本积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④错误。因此ABD错误。综上故选C。
3.D
【解析】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展,像茶叶、白糖等输入到欧洲的数量不断增加,已经成为欧洲民众生活中较普遍的食品,因此可以看出,世界市场不断影响着欧洲民众的日常生活。故选项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对外扩张,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结构转型,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美洲的独立运动,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 “工厂”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织布店的没落主要是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冲击。1840年前后,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冲击,出现题干材料中的情景。A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统治,排除B项;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地理大发现是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完成于19世纪中叶,在工业革命中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在此基础之上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因此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和普遍应用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故A正确。电气时代主要发明是内燃机和电力,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结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铁路诞生的年代不符,故排除B;信息化和网络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现在,与铁路诞生的年代不符,故排除C和D。故选择A。
6.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英国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作为动力机得到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所以属于18至19世纪英国“重器”的是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机,故选项A正确;富尔顿、莱特兄弟是美国人,故排除B和D;卡尔 本茨是德国人,故排除C。故选择A。
7.D
【解析】从题干时间上看,当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题干反映的是德国新兴产业电力工业工人由1882年的没有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数逐渐增加,这说明科技发明逐步产业化。电力工业成为德国新兴产业理解正确,D项正确;德国就业率不符合材料中德国电力工业发展信息,排除A项;B项中“世界各国”说法绝对,排除B项;“德国人口快速增加”显然与材料中电力工业发展信息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企业家,一生有1300多项发明,包括对世界极大影响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钨丝灯泡等,因此被称为“发明大王”,故D正确;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极大的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发明大王”的称号,故排除A和C;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提出了著名的进化论理论,极大的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变革,但是并没有“发明大王”的称号,故排除B。故选择D。
9.B
【解析】据所学知,美国人莱特兄弟于1903年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所以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不可能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排除含③的选项;19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电灯,铁塔上有可能会采用电灯照明技术,①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②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电话,④符合题意。所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
10.A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把人类带进“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机,成为工厂的主要动力,故区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能源动力的不同,A符合题意;通信技术不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B;交通工具、机械设备都不是区分的主要依据,排除CD。故选A。
11.C
【解析】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C项正确;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德国工程师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排除A项;1903年美国的菜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电报,排除B项;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的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排除D项。故选C。
12.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爱迪生成功研制耐用的碳丝灯泡,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③④符合题意;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①②。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13.D
【解析】根据图片“慕课、微信、滴滴打车、腾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因此以上图片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原子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空间技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它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在数据和信息的交流中进入信息化社会,也就是网络时代,D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排除B项;题目没有涉及钢铁,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解析】材料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代表的一些成就是从战争中开始的,战争加速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D项正确;A项的内容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B项颠倒了顺序,排除B项;科技革命并不是是战争的导火索,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标志着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故B正确;原子弹属于原子能工业,不属于空间技术领域,故排除A;神舟五号和嫦娥一号属于空间技术领域,但是它们都在东方红一号之后,故排除C和D。故选择B。
17.A
【解析】根据材料“你和谁相连?怎样相连?”以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日益便利和紧密,促使世界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故A正确;原子能技术是能源技术,给人类提供了新型能源,故排除B;航空航天技术是属于空间技术领域,是人类探索世界探索宇宙的重要技术,故排除C;生物工程是改造基因,改造作物的性状的技术,故排除D。故选择A。
18.C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创新。
①③④:分析题干可知,我国玉米、马铃薯等种子部分依赖进口,不少蔬菜品种也依赖“洋种子”,这体现了我国在种子研发方面还缺乏一些核心技术。为保障种源安全,需要加大育种核心技术创新,加强科研与市场的对接,加快打造创新型国家,①③④正确;
②:推动农产品出口销售,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但与保障种源安全无关,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9.(1)英国,蒸汽时代。
(2)西方工业革命带动西方经济的发展,为以后殖民扩张提供物质基础。主要问题: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3)西方科技成果加快了人们出行速度,通讯方便,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丰富人们精神生活。
(4)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等等。进步意义:引进了近代工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近代化进程。
(5)大力发展科技,根据国情制定发展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1)第一小问,通过材料一时间点”十八世纪后半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爆发工业革命;第二小问,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英国的实力增强,使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第三小问,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主要发明有火车和轮船,把人们带入了“蒸汽时代”。
(2)第一小问,材料一中“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体现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积累,带动了经济发展,为以后殖民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选民人数由50万增加到了81.3万”体现了工业革命促进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人民的民主意识加强.本题还可以根据考生自己理解从其他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的运行主要靠煤炭资源,因此带来的问题有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3)通过材料二“人们的出行速度加快了,通讯方便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可以得出西方的科技成果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出行速度加快了,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通讯变得方便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了。
(4)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兴起,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并组建我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加强海防建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近代化进程。
(5)本题考查工业化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可从工业化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等角度作答。如:大力发展科技,根据国情制定发展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等。
20.(1)蒸汽机的普遍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
(2)不同:美国主要发展重工业。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3)鸦片战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1问: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由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及推广应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2问: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第一问:据“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概括可知,美国“世界工厂”的特点是发展重工业。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861年组织进行了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3)第一问:根据“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可知1514后的325年,即是1839年.根据所学可知,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英国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的开端。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扩大市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