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满井游记》复习教学案例东凤中学 余芳一、复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满井游记》是中考考纲二十四篇文言文之一,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在满井的一次游历,描绘了北京近郊一带的早春美好的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用白描手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景,用词生动传神、修辞巧妙自然、白描简练朴实。(二)学生分析作为初三的学生,前面已经复习过了一部分文言文,掌握了复习文言文的方法。但多篇文言文的复习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倦怠,因此本课的复习教学设计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复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主动的复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 复习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并背诵。2、复习重要词语的含义:多义词、重点实词。3、复习重要句子的翻译:主旨句、写景句、名句、特殊句式。4、掌握本文运用白描手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景的方法。5、理解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4) 复习教学思路1、由八篇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导入。2、复习作者、背景等相关的文学常识。3、朗读课文,再现课文内容。4、学生自主复习归纳词语解释,然后展示,再进行模拟练习。5、学生自主复习句子翻译,学生在黑板出题目,学生自己完成。6、学生抓住“景”和“情”两方面自主复习课文内容,然后自己提问解答。最后进行模拟练习7、复习方法总结。二、精彩片段师:我们复习完了词语的解释,下面我们应该复习什么?生:句子翻译。师:真棒!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复习文言文的步骤了。今天我们复习翻译仍然是自主复习。(话刚说完,学生已经拿起书开始自我复习了。教室里学生学习的声音顿起。)师:同学们已经自由复习完了。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复习的情况。我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各写一个句子,你认为很重要的句子啊!然后各请一个同学上来翻译。(老师随意点学号)师:我们在复习的时候特别留意一些句子,如:特殊句式的句子、写景、名句等。可以先用笔把这些句子画出来。(三位学生写好句子,开始点名请同学上来)生:我点8号同学来。(三个同学陆续上来翻译句子)师:其他同学同桌互相出题考一考对方。(三个同学完成翻译后回到座位)师:我们来检查一下他们的翻译是否正确、通顺。生:老师,梁同学的字看不懂!师:是啊!掌握了写出来却不能让人看懂,这也真太亏了。写好字啊!生:“一望空阔”翻译成了“一望空旷”,我认为不够准确。“空阔”应译成“空旷开阔”师:太好了!翻译句子多用逐字逐句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生:“山峦为晴雪所洗”这句,“为”没有翻译出来,应该译成“被”。师:对,“被”是一个一词多义,除了做动词用以外,好常做被动词用,解释为“被”。师:上来的同学都做得不错,下面的同学不知掌握得好不好呢?生:好!(不好!)师:好,就表扬一下自己的同桌!不好,就鼓励一下同桌,对他说“加油”!(学生纷纷笑起来,对着同桌说着表扬或鼓励的话)师:下面我们一起看投影,翻译几个句子。三、案例分析中考文言文篇幅多,复习内容多,复习的时间长,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老师的方法单一,很多时候是重复新课的时候所讲的内容,学生毫无兴趣可言,复习很多的时候变成了让学生单纯的死记硬背。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复习,而不是一味的听老师在那儿炒冷饭。翻译的复习很多时候也被老师忽略,只叫学生背,效果并不好。本节课让学生自由复习翻译,自己出题考同学,自己分析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这一个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参与的过程中归纳了知识,能较容易掌握翻译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整个的复习过程中,一直让学生自主复习,如课文内容的复习上,让学生自己抓住“景”“情”两方面复习,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回答,学生在此过程中再次整合了知识,在模拟中考的练习中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这样的复习课是高效的,也是让学生记忆深刻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满井游记》复习教学叙事东风中学 余芳按照《广东省2011年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要求,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文言文有二十四篇,比往年新增加了四篇,由于篇幅多,内容多,复习的时间长,老师的方法单一,学生缺少复习兴趣,复习效果不好。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决定在复习《满井游记》时尝试一种新的复习方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复习主动性,提高复习的实效。《满井游记》是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在满井的一次游历,描绘了北京近郊一带的早春美好的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用白描手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景,用词生动传神、修辞巧妙自然、白描简练朴实。我期待通过复习《满井游记》,总结一种方法用于复习其他文言文,特别是另外几篇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课前,我已经充分备好课,计划用一课时。上课了,我精神饱满的走进教室。伴随着课前优美的音乐声,我说道:“同学们,我们复习了很多的文言文,中考考纲要求掌握的有二十四篇,这其中有一类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你们能归纳一下吗?”顿时,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三峡》《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很自然的我们就谈到了本节课复习的篇目《满井游记》,复习目标,朗读课文,文学常识复习,一个个内容复习下来,教学环节紧紧相扣。接着,进入了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复习词语,我提出让学生自己归纳重点词语,记在笔记纸上的要求,然后我用实物投影的方式进行展示,最后通过做两道中考模拟题加以巩固。复习完这个内容,我们就复习句子翻译,我让学生们自由复习翻译,碰见较难翻译的句子做好勾画,然后让三个学生到黑板上分别出一个句子来考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让下面的同学同桌之间出题考对方,最后全班一起翻译几个句子。接下来,复习课文内容,我指导学生抓住山水名胜游记的特点,从“景”和“情”两方面入手来复习,我让学生们假设你是考官你会提出哪些问题,然后自己设计问题写在笔记纸上,再用实物投影打出来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最后我带着全班一起归纳全文内容,又通过中考模拟题练习巩固。整个一节课下来,也掀起了一两个小高潮,但也不无遗憾之处。我久久的沉思在这节课中。这节课给我的启发是很大的,我感到自己的尝试还是很成功的,通过方法的指引,引导学生们自主复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改变了以前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局面,课后学生也只靠死记硬背来掌握,毫无兴趣可言。当然在今后的文言文复习中还要学生准备笔记本,将词语的归纳,句子的翻译,课文内容的提问整理出来,便于巩固复习。这节课让我最遗憾的是时间的安排,如果我能设计两个课时,我能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更多的指导,我们将复习的更扎实,对方法的掌握会更牢固。如果时间充裕,在最后进行延伸复习的时候,可以对另外几篇山水游记的复习更多的涉及。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教学建议1、 复习中一定要学生准备笔记本,将词语的归纳,句子的翻译,课文内容的提问整理出来,便于巩固复习。2、 在课时的安排上,较长的篇目一定要设计两个课时,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复习,而不是流于一种形式。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更多的指导,复习将更扎实,对方法的掌握会更牢固。3、 在句子翻译上可以适当利用黑板,让学生进行一个演示,老师在学生的翻译上给予直观的指导,更利于学生对翻译的掌握。4、 要检查复习的效果,应进行一定的小测,可以在课前的五分钟,积极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5、 每复习一个篇目,就要适当联系一下其他篇目。在复习的最后阶段,一定要将八篇山水游记做一个总复习,让学生对这类文言文有整体的认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满井游记》复习教学设计东凤中学 余芳复习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并背诵。2、复习重要词语的含义:多义词、重点实词。3、复习重要句子的翻译:主旨句、写景句、名句、特殊句式。4、掌握本文运用白描手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景的方法。5、理解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复习教学重点:1、“始、乍、许”等重要词语的解释及句子翻译。2、运用白描手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景的方法。复习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课时安排:一课时复习教学过程:1、 导语。1、由考纲涉及的二十四篇文言文导入: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2、回忆“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岳阳楼记》《三峡》《醉翁亭记》《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2、 本节课复习《满井游记》的教学目标。3、 回顾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公安派”创始人,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作品多写闲情逸致,风格率真自然。( 学生回答)4、 再现背景。袁宏道生性酷爱自然山水,轻视名利,考中进士,但不愿做官,曾辞官访师求学,游历山川。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1598年,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次年,升为国子监助教。但污浊的官场让他尝尽人间冷暖,第二年,便告假还乡,过上隐居的生活。(学生回忆)5、 课题回忆。满井,北京东北郊的地名,据《帝京景物略》记载:“该地有一古井,……并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本文写于作者在北京时游历满井的一次经历。6、 重温课文。学生大声自由朗读7、 复习词语。(一)学生自主复习复习要求:1、归纳一词多义。2、整理词类活用。3、积累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偕 若 始 为 许 虽 尚 ……)词类活用:茗 罍 红装 蹇……重要实词:劲 曝 堕 潇然 乍 掠……(二)多媒体展示学生自主复习的成果(三)中考模拟1、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余寒犹厉 / 余闻之也久 B、若脱笼之鹄 / 至若春和景明C、山峦为晴雪所洗 / 为宫室之美 D、麦田浅鬣寸许 / 潭中鱼可百许头2、选出画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风力虽尚劲 劲:劲头 B、波色乍明 乍:初、始C、泉而茗者 茗:茶 D、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适合八、复习句子翻译。(一)看原文自主复习。勾画出自己有困难的句子,逐字理解。方法: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删减补充,调整语序。(二)考题你来出学生到黑板写一个句子,指名某个同学上来翻译提示学生可以出以下类型的句子:1、句式变换的句子。如: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2、有重点词的句子。3、体现主题的关键句。 4、写景名句 。(三)全班一起翻译名句。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4、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九、复习文章内容。(一)学生自主复习方法:抓住“景” “情”两方面来复习(二)问题你来提将提出的问题写在纸上,每人至少三个问题。(三)多媒体展示学生的问题,然后一起回答。(四)教师总结全文内容写景:早春之美 土膏 冰皮 水波 用词生动传神柳条 麦田 山峦 修辞巧妙自然游人 鸟 鱼 白描简练朴实抒情: 游满井前 局促不出 郁闷游满井时 脱笼之鹄 喜悦 寄情山水游满井后 自此始游 自由 厌倦官场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一带的早春美好的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五)中考链接(2005兰州)作者列举了哪几种游人,用现代汉语回答。用泉水煮茶喝的人、端起酒杯唱歌的人、穿着艳装骑驴的人(2009湖北仙桃)甲文写____景,以____ 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色。(2007年江西省南昌市)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这篇游记写初春的景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性格?(六)中考模拟1.第二段主要是写城郊之春景,以写景为主,兼有议论抒情。作者抒发的是( )A.歌赞春光明媚。 B.赞美满井山清水秀C.抒发春游感慨。 D.抒发春游时悠然轻松之喜悦2、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十、复习方法总结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如何复习?(学生自由发言)十一、寄语学生。十二、作业布置:整理课堂笔记在笔记本上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满井游记》参考背景材料一、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公安派"主帅,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袁宏道少敏慧,善诗文,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也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二、写作背景。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满井游记》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越二年,补礼部仪制司主事,数月即请告归。后迁官至稽勋郎中,不久即谢病归里。三、关于“公安派”。公安派是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间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公安派”他们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公安派”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又提出“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他们的散文以清新活泼之笔,开拓了我国小品文的新领域。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声势浩大。 四、关于“满井”。满井系北京东北郊的地名,据《帝京景物略》记载:“该地有一古井,……并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在淄川区蒲家庄东侧约百米的山谷中。据史料记载,早年井中清泉涌流,泉水外溢后遍形成了小溪,大旱不涸,因此称为满井。最初蒲家庄也由此得名满井村,到了明朝末年,蒲姓发展迅速,因而村庄命名为蒲家庄。当年井四周有翠柳百株,故后人又称之为“柳泉”。相传蒲松龄曾多次在此设茶招待过往行人,搜集创作素材。蒲松龄酷爱此地,故自号“柳泉居士”。八十年代,柳泉旁新建了草亭、凉亭,井口周围加了栏杆,井旁的“柳泉”石碑,是著名文学家沈雁冰先生所题写。柳泉北面原有一座龙王庙,也叫满井堂,庙西面原有《新建龙王碑》一块,碑文是蒲松龄所撰写。现庙宇已不存在,石碑已移存蒲松龄故居内。 柳泉位于淄博聊斋城正门以东,沿柳泉古道东行便可到达。沿柳泉向东走会有一个三叉路,往北可到达满井寺,往东则到达牡丹园。而柳泉山庄则位于柳泉的南面。 五、关于“花朝节”。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节期因地而异,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旧时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笺,取了红绳,把彩笺结在花树上,谓之赏红,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这祭花神倒真是风雅的事了,这一天,大概不会只是女人们的事了,一冬的禁囿让男人们有机会出来活动活动,或是放下手中的活,或是抛开案上的书,帮着系红绳,顺便可以看一看当下的颜如玉了。女人们祭完花神,急急的去找和自己相对应的花神了,正月的是柳梦梅,二月的是杨贵妃。“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对于各地花匠或花卉爱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花朝风俗,各地不一。东北是要为花神设置神位,用素馔祭之。开封是举行民间的“扑蝶会”,优胜者可获大奖。在洛阳,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百姓,在花朝节这一天都要到龙门石窟等处游玩,挑食野菜,品尝时鲜。商丘人更注重天象与丰收的关系,是以花朝日之阴晴,占卜全年小麦与果菜的丰收。在苏州,人们要在虎丘花神庙前宰杀牲畜,祭祀花神,恭祝仙诞。在节庆中,一般都有酒食宴乐助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0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让梦想开花考纲二十四篇文言文《论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公输》《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愚公移山》《马说》《陋室铭》《爱莲说》《岳阳楼记》《三峡》《醉翁亭记》《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口技》《孙权劝学》 《伤仲永》《送东阳马生序》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三峡》《小石潭记》《满井游记》复习1、熟读课文并背诵。2、复习重要词语的含义:多义词、重点实词。3、复习重要句子的翻译:主旨句、写景句、名句、特殊句式。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复习目标 作者是 , 代文学家。为的创始者。作品多写闲情逸致,风格率真自然。回顾作者袁宏道明公安派袁宏道生性酷爱自然山水,轻视名利,考中进士,但不愿做官,曾辞官访师求学,游历山川。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1598年,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次年,升为国子监助教。但污浊的官场让他尝尽人间冷暖,第二年,便告假还乡,过上隐居的生活。再现背景满井系北京东北郊的地名,据《帝京景物略》记载:“该地有一古井,……并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当年井四周有翠柳百株,故后人又称之为“柳泉”。大声自由朗读课文重温课文复习词语1、归纳一词多义。2、整理词类活用。3、积累重要实词。中考模拟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余寒犹厉 / 余闻之也久B、若脱笼之鹄 / 至若春和景明C、山峦为晴雪所洗 / 为宫室之美D、麦田浅鬣寸许 / 潭中鱼可百许头D选出画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风力虽尚劲 劲:劲头B、波色乍明 乍:初、始C、泉而茗者 茗:茶D、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适合B复习翻译方法: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删减补充,调整语序。看原文自主复习。勾画出自己有困难的句子,逐字理解。提示:1、句式变换的句子。如: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2、有重点词的句子。3、体现主题的关键句。4、写景名句 。考题你来出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复习文章内容1方法:抓住“景” “情”两方面来复习问题你来提1将提出的问题写在纸上。每人至少三个问题。写景:早春之美微润始解乍明将舒未舒浅鬣土膏冰皮水波柳条麦田山峦游人鸟鱼洗、拭茗、歌、蹇曝沙呷浪用词生动传神抒情:游满井前游满井时游满井后局促不出脱笼之鹄自此始游郁闷喜悦自由厌倦官场寄情山水修辞巧妙自然白描简练朴实总 结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一带的早春美好的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情怀.中考链接2005兰州作者列举了哪几种游人,用现代汉语回答。用泉水煮茶喝的人、端起酒杯唱歌的人、穿着艳装骑驴的人2009湖北仙桃、天门甲文写______景,以________ 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色;早春自然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这篇游记写初春的景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性格?写出作者出游的欢快之情。运用白描的手法和新奇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自然的喜爱,对官场的厌倦,对城居者不知大好春光的惋惜,2007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模拟1.第二段主要是写城郊之春景,以写景为主,兼有议论抒情。作者抒发的是( )A.歌赞春光明媚。B.赞美满井山清水秀C.抒发春游感慨。 D.抒发春游时悠然轻松之喜悦2、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与“余寒犹厉”相呼应; “ ” 与“飞沙走砾”相呼应;“ ”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天稍和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D中考模拟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复习方法总结自由发言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不畏中考遮望眼,勤奋努力创佳绩!长风破浪在此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专题之一:“山水名胜游记复习”专题整体规划一、开发单位:东凤镇东凤中学二、开发模块: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专题之一:“山水名胜游记复习”专题三、研发人员:余芳、张潇晓、钟启传、冯红丽、肖锦妍、刘国华、陈敏四、学生分析: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各科的学习压力大,学生逐渐产生了学习的倦怠心理,由于文科所记的知识较多,很多学生不愿意这样的死记硬背,文言文的复习课堂枯燥乏味,复习方法单一,复习内容多,耗时长,复习效果不好,学生的复习兴趣不高。同时,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对中考篇目中的文言文也有一个基本的掌握,但遗忘较多,由于不善于归纳总结,各篇目不能有机的联系起来,各知识点不能融会贯通,复习的效率不高。利用“山水名胜游记复习”专题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行自主的复习,提高复习的实效。五、学习内容分析:课内文言文是中考语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所占分值较大,历来是语文中考复习的重头戏。考纲要求的二十四篇文言文中有一类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共有八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三峡》《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这些文言文语言优美、意蕴深刻、情感鲜明,有景物的细腻生动的描写,也有作者源于身世经历的独特感情的抒发,在写法上有许多共同点,若将这些文言文作为山水名胜游记专题归纳复习,举一反三,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六、学习方法:1、课时安排:每篇文言文计划1—2课时,根据内容多少灵活确定2、每篇文言文的复习流程:导入——朗读课文——背诵全文或名句——复习文学常识——归纳词语解释——复习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中考模拟练习(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3、复习方法:抓住这些文言文的共同点,交给学生复习此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①重点句子翻译抓写景句、抒情句、主旨句。②内容复习抓住“景”和“情”两方面。自主复习为主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满井游记》巩固性和拓展性练习题巩固性练习题一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偕数友出东直 2、若脱笼之鹄3、于时冰皮始解 4、波色乍明5、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6、山峦为晴雪所洗 7、娟然如拭8、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9、麦田浅鬣寸许 10、游人虽未盛11、风力虽尚劲 12、凡曝沙之鸟13、始知郊田之外来始无春 14、夫不能以游堕事二、选择题。1、下列句中的“然”与“娟然如拭”中的“然”用法意思不同的一项(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鳞,悠然自得。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泉而茗者”中的“茗”字用法相同的项是 ( )A.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D.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冻风时作/ 于时冰皮始解 B.呷浪之鳞/鳞浪层层C.于时冰皮始解/ 始知郊田之外 D.欲出不得/偕数友出东直4.选出加点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A.娟然如拭 / 悠然自得 B.游人虽未盛 / 风力虽劲C.城居者未之知也/曝沙之鸟 D.泉而茗者 /红装而蹇者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项( )A.作则飞沙走砾 发作 B.余寒犹厉 还C.游人虽未盛 成年 D. 红装而蹇者 这里指驴,名词作动词用三、翻译句子。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2、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6、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本文是从 、 、 、 、 方面写出城游玩的 之情的。2、“ ”这些句子显示本文所描写的是 之景。3、本文描写了 这些早春之景。 4、文章写鸟、鱼富有人情词语是 、 ,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5、作者用 “ ”绘出初春水光;用“ ” 画出春山之态。用两个比喻,水如 “ ” ,山如 “” 。 6.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既是对城居者 的惋惜,更表现了作者的欢快、感叹、赞美的心情,反映了作者对 的热爱,对的厌倦。7、这篇游记写初春的景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8、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来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与“呷浪之鳞”中的“鳞”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锦鳞游泳 B.鳞浪层层 C.毛羽鳞鬣 D.鳞次栉比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项( )A.廿二日天稍和 暖和 B.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停留C.娟然如拭 擦 D. 若脱笼之鹄 天鹅3、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余寒犹厉 / 余闻之也久 B.若脱笼之鹄 / 至若春和景明C.山峦为晴雪所洗 / 为宫室之美 D.麦田浅鬣寸许 / 潭中鱼可百许头4.“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 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A.满井之游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B.在满井所见到的各种景象。C.满井这里已是春天了。 D.满井这里的冬天就像春天一样。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情景交融:都是景语,都是情语,汇成一首对春天的赞歌。B.本文描写突出景物特点:高柳、山水、麦田,都是典型的南国之春的特点。C.本文比喻生动:用脱笼之鹄,比作置身于大自然而充满喜悦心情的人;用“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比喻水光。D.本文描写满井春色,由远而近,由面到点,层次分明,详略得宜。拓展性练习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初至天目双清庄记数日阴雨,苦甚。至双清庄,天稍霁。庄在山脚,诸僧留宿庄中。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石篑梦中误以为雨,愁极,遂不能寐。次早山僧供茗糜,邀石篑起。石篑叹曰:“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僧曰:“天已晴,风日甚美,响者乃溪声,非雨声也。”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1.本文是袁宏道所写。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形成文学的重要流派,世称________。诗文强调抒写“________”,作品多写闲情逸致。2.翻译句子。①至双清庄,天稍霁。②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③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3.作者极力刻画友人的情绪的目的是什么?(二)画竹.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 余家有茅屋二间(我家) B 甚凉适也(恰好、刚好)C 无所师承(老师传授) D 置一小榻其中(放)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字①秋冬之际,取围屏骨 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②于时一片竹影零乱 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3、将下面这句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岂非天然图画乎!4、从这段文字中,你能读出怎样得生活启示。参考答案巩固性练习题一、和 好像 刚刚 初 被 梳掠 大约 虽然 猛 晒 才 耽误二、1.D 2、C 3、D 4、C 5、D三、略四、1、作者的内心感受 、水光山色 、柳枝麦芽、游人欢欣 、鱼鸟之乐 喜悦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冰皮始解,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早春3、土膏、冰皮、水波、山峦、柳条麦苗、游人、鸟、鱼4、悠然自得 皆有喜气 无比快乐5、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6、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不知大好春光 大自然 官场7、运用白描的手法和新奇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8、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五、1、A 2、B 3、D 4、写出作者出游的欢快之情。5、 A 6、B拓展性练习题(一)1.公安派;性灵。2.①到双清庄时,天稍稍放晴。②小溪的流水激荡着山石发出泠泠的声音,整夜地传到睡觉人的耳朵里。③暴雨下得这么大,将怎么回去呢?只有躺着听山水之声了! 3.作者极力刻画友人情绪的变化,使文章富有情趣,并且天目山的美,在友人的情绪从期盼到失望又到兴奋的变化中,已呼之欲出。(二)1.B 2.①的 它 ②在 从 3.这难道不是一幅无然的图画吗柄 4.说明只要留心观察,处处皆有学问并能自学成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满井游记(复习)》余老师.flv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专题—《满井游记》 素材.doc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专题—《满井游记》 练习.doc 教学反思.doc 教学建议.doc 教学案例.doc 教学设计.doc 教学课件.ppt 整体规划.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