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小石潭记》复习课教学反思余 芳《小石潭记》的复习课上完了,这节课给我的反思很多,具体来说想到了以下几点:文言文的复习一定要落实到实效,不要只追求复习的速度,将几个知识点讲给学生就完成了任务,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的多少。不要把复习课当作新课来进行,将讲新课的方法又用到复习课上,将课文的内容详详细细的原原本本的再讲一遍,这样的复习效率是低效的。不要只追求课堂的热闹的气氛,而忽视了学习的实效。复习的课堂应该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堂的时间尽量充分的复习,掌握复习的内容。课前的预习复习,可以印发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去完成,这样就能提高课堂的复习效果。课堂上留出时间给学生复习记忆,重点词语要让学生做好记号。翻译复习要让学生自主复习,然后作好勾画,逐字逐词落实,老师对于重点句的翻译要给予指导。让学生上黑板翻译是一个好方法,要坚持去进行。学生互相出题考对方也很好,不一定要上黑板去出题,可以口头上的出题。课文内容的复习要抓住主要内容,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可以放到课后练习中巩固。一定要进行一定量的中考题目的练习,做在课件中即可。每天进行一个五分钟的小测也很好,可以督促学生课后复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小石潭记》小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一.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每小题3分)24(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3)伐竹取道 (4)以其境过清(5) 不可久居 (6)乃记之而去(7)隶而从者 ___________ (8)日光下澈二、下列句项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是( )(6分)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隶而从者 B. 潭中鱼可百许头 / 杂然相许C. 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D. 参差披拂 / 参差不齐二、翻译语句(每小题5分)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8、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至3小题每空2分)1、本文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没有一个字写水,但无一处不在写水,写出潭水的清澈,这些句子是 , ,, 。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 的特点,用了 的写法,好处是。3.第三段“其岸势犬牙差互”用了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岸势的特点。文中修辞与之相同的一句是。4、在游小石潭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5分)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小石潭记》复习教学设计东凤中学 余芳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本文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句子的翻译。2、复习本文寓情于景的写法。4、归纳总结复习山水游记的方法。复习教学重点:1、运用侧面描写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景的方法。2、理解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的心绪。复习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复习山水游记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复习教学过程:1、 导语。1、由背景音乐导入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专题复习。2、回忆“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岳阳楼记》《三峡》《醉翁亭记》《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2、 本节课复习《小石潭记》的教学目标。3、 回顾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有《柳河东集》。《小石潭记》是代表作《永州八记》之一。( 投影)4、 再现背景。柳宗元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反对势力的阻扰,革新失败,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此间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投影)5、 重温课文。学生大声自由朗读6、 复习词语。(1) 检查学生自主复习的效果1、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谭动词作名词 如鸣珮环 名词作状语 皆若空游无所依意动用法 心乐之 潭西南而望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2、一词多义(注意这些词语的相同和不同的含义)以其境过清( )夫不能以游堕事(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以 全石以为底( ) 隶而从者( )卷石底以出( )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从流飘荡( )去国怀乡( ) 水尤清冽( )、去 乃记之而去( ) 清 以其境过清(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回清倒影( )潭中鱼可百许头( ) 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可 明灭可见( )麦田浅鬣寸许( ) 不可知其源( )不可久居( )3、重要实词。①、水尤清冽 ②、日光下澈 ③、佁然不动 ④、俶尔远逝⑤、往来翕忽 ⑥、悄怆幽邃 ⑦、伐竹取道 ⑧、卷石底以出检查方法:首先让学生轮流回答1、2两方面的内容。然后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一个同学在课后复习3、4两方面内容的情况。(二)中考模拟。①.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007年四川)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007年广西)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B、乃记之而去/停数日,乃去C、不可知其源/其真无马邪? D、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③、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 B.是进亦忧,退亦忧 / 问今是何世C.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 D.或异二者之为/属引凄异(三)总结复习的方法:1、归纳一词多义 2、整理词类活用 3、积累重要实词七、复习句子翻译。(一)检查课前复习情况。1、考题你来出每个学生写一个重点句提示学生可以出以下类型的句子:①、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②、有重点词的句子。 ③、体现主题的关键句。 ④、写景名句 。2、学生在下面互相抽问句子的翻译。3、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抽四个学生到黑板板书翻译,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翻译。(二)突破难点老师指导难点句子的翻译倒装句: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比喻句: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写景句: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佛。抒情句: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强调翻译的方法。方法: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删减补充,调整语序。八、复习文章内容。(一)问题你来提学生之间互提问题考对方提示学生围绕“写景”和“抒情” 两方面提出问题(2) 师生共同研讨提出的问题。(3) 归纳本文寓情于景的写法。(4) 中考链接。1、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九、总结全文十、拓展延伸。归纳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在写作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十二、复习方法总结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如何复习?(学生自由发言)十三、寄语学生。十四、作业布置:整理课堂笔记在笔记本上归纳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在写作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写 景 抒 情写山 写水语句 特点 写法(修辞) 语句 特点 写法(修辞) 语句 情感《三峡》 两岸连山……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连绵高峻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凶险迅疾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比、夸张 热爱自然山水《醉翁亭记》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秀美 正面描写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水声清脆 正面描写 醉能同其乐 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岳阳楼记》 山岳潜形 准确的动词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波澜不惊 水波辽阔气势雄伟 准确的动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 旷达的胸襟和政治抱负《满井游记》 山峦为晴雪所洗…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清新美好 比喻、拟人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清澈光亮 正面描写,白描,比喻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厌弃官场寄情山水《与朱元思书》 夹岸高山…百叫无绝。横柯上蔽…有时见日 高峻挺拔雄奇幽静 拟人、衬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猛浪若奔。 清澈湍急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夸张、对比、比喻 鸢飞戾者……窥谷忘反。 厌弃世俗向往自然《小石潭记》 水尤清冽。闻水声,如鸣佩环。潭中鱼可百许头,…… 清脆清凉清澈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喻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凉《记承天寺夜游》 写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特点:皎洁、空灵、清丽、淡雅 写法:侧面描写、比喻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逆境中达观处世《湖心亭看雪》 写雪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特点:奇丽 写法:白描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对故国思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0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图片导入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专题复习《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三峡》《小石潭记》《满井游记》复习目标1、复习本文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句子翻译。2、复习本文寓情于景的写法。3、归纳总结复习山水游记的方法。回顾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有《柳河东集》。《小石潭记》是代表作《永州八记》之一。再现背景柳宗元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反对势力的阻扰,革新失败,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此间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重温课文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复习词语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意动用法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皆若空游无所依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向西向下在空中向西南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爬行那样像狗的牙齿那样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以……为乐(感到快乐)使…感到凄凉,使… 感到寒冷如鸣珮环心乐之使动用法凄神寒骨下见小谭1、词类活用:2、一词多义:以其境过清夫不能以游堕以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去国怀乡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因为因为用相当于“而”,表顺承因为以……为乐玩乐快乐以……为乐离开离开离开水尤清冽清 以其境过清回清倒影潭中鱼可百许头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麦田浅鬣寸许表约数表约数表约数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明灭可见不可知其源不可久居清澈凄清清波大约可以、能够可以、能够可以、能够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从流飘荡跟随由、从跟随顺、随居不可久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停留处在《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尤水尤清冽林壑尤美格外、特别格外、特别《小石潭记》《醉翁亭记》3、重要实词:①、伐竹取道②、水尤清冽③、卷石底以出④、日光下澈⑤、佁然不动⑥、俶尔远逝⑦、往来翕忽⑧、悄怆幽邃砍伐清凉翻卷直射呆呆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忧伤的样子中考链接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007年四川)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明灭可见 / 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潭中鱼可百许头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007年广西)A.①伐竹取道 ②齐师伐我B、①乃记之而去 ②停数日,乃去C、①不可知其源 ②其真无马邪?D、①以其境过清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地方CB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不可久居B.是进亦忧,退亦忧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C.乃记之而去 / 游人去而禽鸟乐D.或异二者之为 / 属引凄异C1、整理词类活用。2、归纳一词多义。3、积累重要实词。方法指引复习翻译翻译方法: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保留删减,补充替换。调整语序,灵活翻译。提示:1、句式变换的句子。如: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2、有重点词的句子。3、体现主题的关键句。4、写景名句 。1、如鸣佩环。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如佩环鸣以全石为底石底卷以出好像身上带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身上带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倒装句)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翻卷露出(水面)(倒装句)示范翻译不译5、凄 神 寒 骨, 悄怆幽邃。(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忽明忽暗,时隐时现。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省略句、比喻句)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爬行4、斗 折 蛇 行, 明灭可见。忽明忽暗,时隐时现使…感到凄凉心神使…感到寒冷骨头忧伤幽静深远(注意词语活用)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往下照射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考题你来出要求:每一个同学在纸上写一个句子。相互抽问。牛刀小试要求:在作业本上准确翻译同学给你出的考题。复习内容方法: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抓住“景” “情” 两方面来复习一、分析写景1、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自然景色。全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游览的顺序小潭概貌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气氛3、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水石树木藤蔓鱼阳光鱼影溪水溪岸闻水声,如鸣佩环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清脆清澈、清凉清澈全石以为底…为岩形状奇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犬牙差互参差不齐、凹凸不平斗折蛇行曲折蜿蜒、舒缓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小 石 潭秀丽多姿活泼比喻比喻拟人二、分析抒情1、找出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作者游览时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乐忧乐是忧的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慨不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景”和“情”有什么联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3、选文第二段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的“ ”相照应。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全石以为底俶尔远逝水尤清冽中考链接4.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D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C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景物,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的心绪。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写景抒情的山水游记:《三峡》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 《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你能找到它们在写景抒情上的 共同点和不同点吗?写景写山1、《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连绵、高峻)2、《醉翁亭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正面描写)(秀美)3、《岳阳楼记》:山岳潜形4、《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比喻、拟人)(清新、美好)5、《与朱元思书》:夹岸高山…百叫无绝。横柯上蔽…有时见日(拟人、衬托)(高峻、挺拔、雄奇、幽静)写水1、《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醉翁亭记》: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3、《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波澜不惊。4、《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5、《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6、《小石潭记》:水尤清冽。闻水声,如鸣佩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夸张、对比、比喻(清澈、湍急)正面描写(水声清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比、夸张(凶险、迅疾)正面描写,白描,比喻(清澈、光亮)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喻(清脆、清凉、清澈)正面描写(水波辽阔,气势雄伟)抒情《三峡》《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醉能同其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抒情《三峡》《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都共同的表达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热爱自然山水旷达的胸襟和政治抱负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厌弃官场,寄情山水厌弃世俗,向往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逆境中达观处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对故国思 念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凉政治理想自己能欣赏到美景而感到宽慰,对追逐功名利禄者的蔑视。无法排遣的忧伤复习方法总结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自由发言在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中,作者往往运用多种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使文章更精彩。作者寄情山水,寓情于景。教师点拨不畏中考遮望眼,勤奋努力创佳绩!长风破浪在此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小石潭记》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一.翻译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心乐之(3)伐竹取道 (4)下见小潭(5)水尤清冽 (6)青树翠蔓(7)蒙络摇缀 。(8)潭中鱼可百许头(9)斗折蛇行(10)明灭可见(11)其岸势犬牙差互(12)悄怆幽邃(1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1)隶而从者 ___________二、翻译语句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0、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三、按原文填空。(1)第二段对游鱼的描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其中动态描写的文字是, , 静态描写的文字是, , 。(2)写潭的水源的句子是 , ,, , 。(3)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 。(4)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 , 。(5)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 ,, 。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2.第三段写小石潭的远景——水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突出了溪身和岸势什么特点?3、小石潭的概貌特点是什么? , , 。4、在游小石潭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5、“似与游者相乐”写到了“乐”,与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违”是否矛盾?为什么?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小石潭记》复习课的整体规划一、该精品课开发的背景:上学年我们研究了写景抒情的山水名胜游记,本学年我们将此研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以《小石潭记》的复习为例,开发了此精品课程。二、复习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复习为主,以活动的形式,让文言文的复习教学课堂生动起来。三、复习设想:1、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复习目标是熟读课文基本成诵;积累并归纳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准确翻译全文。第二课时:复习目标是围绕“景”和“情”复习本文的内容;结合柳宗元的生平经历,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中考考纲里几篇山水游记的写景抒情的异同。2、 复习过程:课前出示复习提纲——自主复习——课堂以学生为主题,老师引导复习——课后练习巩固——小测检查四、完成资料:模块包括《小石潭记》的复习教学课件、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练习、小测题、拓展阅读资料,有《小石潭记》复习录像课视频。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小石潭记》小测.doc 《小石潭记(复习课)》余老师.flv 复习教学设计.doc 复习练习 .doc 复习课课件.ppt 教学反思.doc 整体规划.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