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测试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七上·温州期末)文物会“说话”,图3可推导出的信息有( )图3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①河姆渡人已经开始驯养猪②黄河流域的制陶技术高超③当地居民开始了定居生活④磨制石器取代了打制石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 B【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①③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故②黄河流域的制陶技术高超不能从图3推导出;④磨制石器取代了打制石器无法从图3推导出。D项①③从图3可推导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居民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 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2.(2020七上·温州期末)《三字经》中有言,“夏传子,家天下”,这一变化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A.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B. 周武王建立周朝C. 战国后期纷争不断 D. 炎、黄部落联合【答案】 A【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项开创了王位世袭制是题干变化所带来的直接后果,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变化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理解世袭制确立的相关历史史实。3.(2020七上·温州期末)韩非子认为,“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农业发展B. 中原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交融C. 王室衰微,诸侯国各自为政,竞相称霸D. 儒家学派“仁”的思想已被诸侯们采纳【答案】 C【考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大意是说:因此诸侯强大是天子的祸害;群臣太富是君主的失败。……万事万物中,没有比君身更高贵、比君位更尊崇、比君威更强大、比君权更隆盛的。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ABD三项都不是提出题干观点的历史背景,不符合题意;C项王室衰微,诸侯国各自为政,竞相称霸是提出题干观点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理解,结合所学进行思考即可。4.(2020七上·温州期末)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工具。下图(图4)所展示的历史场景是( )图4某一历史场景示意图A. 黄巾起义 B. 淝水之战 C. “楚汉之争” D. 陈胜、吴广起义【答案】 D【考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中的“大泽乡”“陈”等信息,联系所学,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ABC三项和题干图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陈胜、吴广起义是题干图(图4)所展示的历史场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史实及学生的识图能力。理解与识记陈胜和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5.(2020七上·温州期末)《伤寒杂病论》一书序言写道:“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其作者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 )A. 华佗 B. 张仲景 C. 贾思勰 D. 祖冲之【答案】 B【考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张仲景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知道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2020七上·温州期末)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混乱的过渡,又是一个思想勃发、社会发展的阶段。回答问题。6.如下图,A处所示的时代是( )图5中国古代年代尺(部分)A. 战国七雄 B. 新朝 C. 十六国 D. 前秦7.有学者认为,南北朝时期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能够印证这些观点的史实有( )①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②受战乱影响,西晋时期出现北人南迁的高潮③汉光武帝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④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措施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 6C7D【考点】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效果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可使用排除法。6.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是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的五胡在中国北方范围内相继建立的国家,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故北方这一时期被称为十六国时期。A三项和A处所示的时代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十六国是A处所示的时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根据题干中的“南北朝时期”,联系所学,曹操和汉光武都生活在东汉时期,故①③不符合题意。D项②④能够印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020七上·温州期末)图6为温州市某区域地图,据此回答问题。8.“温州客运中心”位于“温州国际会展中心”的(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9.地图并不是天然之物,总是有意识地表达制图者的倾向。上述地图更倾向表现城市的( )A. 休闲娱乐功能 B. 文教科技功能C. 经济贸易功能 D. 农业产业功能【答案】 8C9A【考点】方向,选择合适的地图【解析】【点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一是经纬网判断法,二是指向标判断法,三是通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法,一般范围较小的地图都有指向标,习惯上规定指向标统一指向北。8.据图分析,本图采用一般定向法,以温州国际会展中心为参照物建立方向坐标 ,“温州客运中心”位于“温州国际会展中心”的西南方向。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9.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上述地图更倾向表现城市的休闲娱乐功能。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2020七上·温州期末)地图,据此回答问题。图7亚洲某区域地图10.A处海域是( )A. 孟加拉湾 B. 加勒比海 C. 地中海 D. 南海11.此区域的人文特色是( )A. 多高原、沙漠,石油丰富 B. 白色人种是当地主要人种C. 英语是当地主要官方语言 D. 经济发达,多为发达国家【答案】 10C11B【考点】中东石油宝库【解析】【点评】西亚主要位于北半球的热带地区,号称三洲五海两大洋之地,连接亚欧非三洲、沟通印度洋与大西洋,为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所环绕,是欧洲到非洲、亚洲等地的捷径所经之地.另外,从资源能源角度说,西亚地区尤其是波斯湾沿岸地区,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供应地.1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处海域是地中海。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1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反映亚洲西部西亚地区,此区域的人文特色是白色人种是当地主要人种。多高原、沙漠,石油丰富,不是人文特色。英语是当地主要官方语言,说法错误,应该是阿拉伯语。经济发达,多为发达国家,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12.(2020七上·温州期末)甲地出现多个居民点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不能从图8中推导出的因素是( )图8某区域地图A. 雨热同期,适宜发展农业 B. 地势平坦,适合村落分布C. 处在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 D. 土壤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答案】 A【考点】地形图的判读,乡村聚落【解析】【分析】图中给出的信息可知,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位于两河交汇处,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作物生长,农业发达。甲地出现多个居民点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不能从图中推导出的因素是雨热同期,适宜发展农业。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该题以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判读方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二、非选择题13.(2020七上·温州期末)阅读世界轮廓图及其他图表,回答问题。(1)印度洋所属水域是图9中的 (填文字序号),其与太平洋沟通的狭窄水道是 。(2)图10所示的图表最接近 (填数字序号)区域的气候类型,其特征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的区域包括图9中的 和 (填数字序号)。(4)影响人口分布的要素有哪些?列举(两项)并加以说明。【答案】 (1)乙;马六甲海峡(2)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降水较为均匀(3)①;②(4)地形地势: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的平原适宜人口集中分布;气候条件:四季分明且 降水丰富的温带气候适合居住;河流湖泊:能够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用水。 还可以从土壤、自然灾害等角度进行分析。【考点】大洲和大洋,描述气候的两大特点,世界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解析】【分析】(1)、印度洋所属水域是图9中的乙,其与太平洋沟通的狭窄水道是马六甲海峡。(2)、根据图10所示的图表分析可知,该图指示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与区域中最接近①(填数字序号)区域的气候类型相同,其特征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降水较为均匀。(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的区域包括图9中的1和2(填数字序号)。(4)、影响人口分布的要素有地形地势: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的平原适宜人口集中分布;气候条件:四季分明且 降水丰富的温带气候适合居住;河流湖泊:能够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用水。 还可以从土壤、自然灾害等角度进行分析。【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14.(2020七上·温州期末)读材料,回答问题。“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中的历史记载,成为国家盛衰、民族发展的重要见证。【材料一】俘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摘编自《资治通鉴·周纪》【材料二】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次年四月,(孝景皇帝)大赦天下,五月,复收民田半租,三十而税一。——摘编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三】时并州饥馑,数为胡寇所掠,郡县莫能自保。州将……使民万馀人,悉就谷冀州,号为“乞活”,所馀之户不满二万,寇贼纵横,道路断塞。……至晋阳,府寺焚毁,邑野萧条……——摘编自《资治通鉴·晋纪》(1)概括【材料一】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2)【材料二】中的记载体现了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指出上述举措的影响。(3)【材料三】中描绘了西晋初年哪些场景?结合所学指出导致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提炼其中蕴含的历史启示。【答案】 (1)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 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2)道家。使社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库存充盈;使汉 朝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局势逐渐稳定。(3)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地方行政机构陷于瘫痪等。西晋初年的“八王 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暴政所激起的内迁、民族反 抗等。(4)得民心者得天下或类似观点。【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俘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材料一中的“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2)材料二体现的是汉文帝提倡勤俭节约,为恢复社会生产,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些举措使汉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3)材料三的大致意思是“当时并州饥荒,多次遭到外族强盗的抢掠,各郡县没有能够保卫自己的。……官吏百姓一万多人,都随司马腾到冀州找饭吃,称为“乞活”,剩下的不足两万户。强盗窃贼到处横行,道路交通阻断。……到达晋阳,官府房舍焚毁,城乡一片萧条……“,描绘了西晋初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地方行政机构陷于瘫痪等场景。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2)道家。使社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库存充盈;使汉朝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局势逐渐稳定。(3)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地方行政机构陷于瘫痪等。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暴政所激起的内迁、民族反抗等。(4)得民心者得天下或类似观点。【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汉初的统治,西晋的历史。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15.(2020七上·温州期末)了解历史,我们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史料。阅读资料,回答问题。【历史遗存】【历史文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汉书·景十三王传》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口头传说】最早打通丝绸之路的人是谁?史传,西周周穆王西巡时,“命驾八骏之乘”,率六师之众向西巡狩。到达昆仑山时,还特地登山,看了黄帝在这里的“下都”宫殿,又带着礼物拜见了居住在山里的西王母。因而,周穆王被誉为最早打通丝绸之路的人。(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的标准货币是什么?简述这一做法的作用。(2)秦始皇与汉武帝面临着怎样的共同问题?结合材料指出他们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做法并分析其合理性。(3)你是否认同这一传说?请陈述你的看法。【答案】 (1)圆形方孔半两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 进各地经济的交流。(2)诸侯林立、混战,威胁中央统治。秦始皇实行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的做 法。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二者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选择认同或不认同皆可,但逻辑上要清晰。 示例:①认同,传说借周穆王的故事表明张骞出使西域前,西域甚至更远的区域已有 往来。张骞出使西域则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不认同,周穆王并非开辟之人。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 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考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1)秦朝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货币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与汉武帝都面临着诸侯林立、混战不休的局面,导致社会混乱,威胁中央统治。秦始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废除了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为了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原来的王国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和中央抗衡。郡县制和推恩令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选择认同或不认同皆可,但逻辑上要清晰。故答案为:(1)圆形方孔半两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2)诸侯林立、混战,威胁中央统治。秦始皇实行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的做法。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二者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选择认同或不认同皆可,但逻辑上要清晰。 示例:①认同,传说借周穆王的故事表明张骞出使西域前,西域甚至更远的区域已有 往来。张骞出使西域则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不认同,周穆王并非开辟之人。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 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及比较概括问题。1 / 1(…………○…………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测试试卷(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0七上·温州期末)文物会“说话”,图3可推导出的信息有( )图3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①河姆渡人已经开始驯养猪②黄河流域的制陶技术高超③当地居民开始了定居生活④磨制石器取代了打制石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2020七上·温州期末)《三字经》中有言,“夏传子,家天下”,这一变化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A.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B. 周武王建立周朝C. 战国后期纷争不断 D. 炎、黄部落联合3.(2020七上·温州期末)韩非子认为,“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农业发展B. 中原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交融C. 王室衰微,诸侯国各自为政,竞相称霸D. 儒家学派“仁”的思想已被诸侯们采纳4.(2020七上·温州期末)地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工具。下图(图4)所展示的历史场景是( )图4某一历史场景示意图A. 黄巾起义 B. 淝水之战 C. “楚汉之争” D. 陈胜、吴广起义5.(2020七上·温州期末)《伤寒杂病论》一书序言写道:“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其作者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 )A. 华佗 B. 张仲景 C. 贾思勰 D. 祖冲之(2020七上·温州期末)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混乱的过渡,又是一个思想勃发、社会发展的阶段。回答问题。6.如下图,A处所示的时代是( )图5中国古代年代尺(部分)A. 战国七雄 B. 新朝 C. 十六国 D. 前秦7.有学者认为,南北朝时期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能够印证这些观点的史实有( )①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②受战乱影响,西晋时期出现北人南迁的高潮③汉光武帝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④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措施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020七上·温州期末)图6为温州市某区域地图,据此回答问题。8.“温州客运中心”位于“温州国际会展中心”的(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9.地图并不是天然之物,总是有意识地表达制图者的倾向。上述地图更倾向表现城市的( )A. 休闲娱乐功能 B. 文教科技功能C. 经济贸易功能 D. 农业产业功能(2020七上·温州期末)地图,据此回答问题。图7亚洲某区域地图10.A处海域是( )A. 孟加拉湾 B. 加勒比海 C. 地中海 D. 南海11.此区域的人文特色是( )A. 多高原、沙漠,石油丰富 B. 白色人种是当地主要人种C. 英语是当地主要官方语言 D. 经济发达,多为发达国家12.(2020七上·温州期末)甲地出现多个居民点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不能从图8中推导出的因素是( )图8某区域地图A. 雨热同期,适宜发展农业 B. 地势平坦,适合村落分布C. 处在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 D. 土壤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二、非选择题13.(2020七上·温州期末)阅读世界轮廓图及其他图表,回答问题。(1)印度洋所属水域是图9中的 (填文字序号),其与太平洋沟通的狭窄水道是 。(2)图10所示的图表最接近 (填数字序号)区域的气候类型,其特征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的区域包括图9中的 和 (填数字序号)。(4)影响人口分布的要素有哪些?列举(两项)并加以说明。14.(2020七上·温州期末)读材料,回答问题。“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中的历史记载,成为国家盛衰、民族发展的重要见证。【材料一】俘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摘编自《资治通鉴·周纪》【材料二】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次年四月,(孝景皇帝)大赦天下,五月,复收民田半租,三十而税一。——摘编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三】时并州饥馑,数为胡寇所掠,郡县莫能自保。州将……使民万馀人,悉就谷冀州,号为“乞活”,所馀之户不满二万,寇贼纵横,道路断塞。……至晋阳,府寺焚毁,邑野萧条……——摘编自《资治通鉴·晋纪》(1)概括【材料一】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2)【材料二】中的记载体现了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指出上述举措的影响。(3)【材料三】中描绘了西晋初年哪些场景?结合所学指出导致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提炼其中蕴含的历史启示。15.(2020七上·温州期末)了解历史,我们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史料。阅读资料,回答问题。【历史遗存】【历史文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汉书·景十三王传》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口头传说】最早打通丝绸之路的人是谁?史传,西周周穆王西巡时,“命驾八骏之乘”,率六师之众向西巡狩。到达昆仑山时,还特地登山,看了黄帝在这里的“下都”宫殿,又带着礼物拜见了居住在山里的西王母。因而,周穆王被誉为最早打通丝绸之路的人。(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的标准货币是什么?简述这一做法的作用。(2)秦始皇与汉武帝面临着怎样的共同问题?结合材料指出他们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做法并分析其合理性。(3)你是否认同这一传说?请陈述你的看法。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1.【答案】 B【考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①③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故②黄河流域的制陶技术高超不能从图3推导出;④磨制石器取代了打制石器无法从图3推导出。D项①③从图3可推导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居民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 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2.【答案】 A【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解析】【分析】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项开创了王位世袭制是题干变化所带来的直接后果,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变化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与理解世袭制确立的相关历史史实。3.【答案】 C【考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大意是说:因此诸侯强大是天子的祸害;群臣太富是君主的失败。……万事万物中,没有比君身更高贵、比君位更尊崇、比君威更强大、比君权更隆盛的。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ABD三项都不是提出题干观点的历史背景,不符合题意;C项王室衰微,诸侯国各自为政,竞相称霸是提出题干观点的历史背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理解,结合所学进行思考即可。4.【答案】 D【考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中的“大泽乡”“陈”等信息,联系所学,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ABC三项和题干图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陈胜、吴广起义是题干图(图4)所展示的历史场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史实及学生的识图能力。理解与识记陈胜和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5.【答案】 B【考点】昌盛的秦汉文化【解析】【分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张仲景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知道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答案】 6.C7.D【考点】北方的民族融合【解析】【点评】(1)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2)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效果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可使用排除法。6.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十六国是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的五胡在中国北方范围内相继建立的国家,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故北方这一时期被称为十六国时期。A三项和A处所示的时代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十六国是A处所示的时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根据题干中的“南北朝时期”,联系所学,曹操和汉光武都生活在东汉时期,故①③不符合题意。D项②④能够印证题干观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答案】 8.C9.A【考点】方向,选择合适的地图【解析】【点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一是经纬网判断法,二是指向标判断法,三是通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法,一般范围较小的地图都有指向标,习惯上规定指向标统一指向北。8.据图分析,本图采用一般定向法,以温州国际会展中心为参照物建立方向坐标 ,“温州客运中心”位于“温州国际会展中心”的西南方向。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9.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上述地图更倾向表现城市的休闲娱乐功能。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答案】 10.C11.B【考点】中东石油宝库【解析】【点评】西亚主要位于北半球的热带地区,号称三洲五海两大洋之地,连接亚欧非三洲、沟通印度洋与大西洋,为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所环绕,是欧洲到非洲、亚洲等地的捷径所经之地.另外,从资源能源角度说,西亚地区尤其是波斯湾沿岸地区,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供应地.10.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处海域是地中海。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1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反映亚洲西部西亚地区,此区域的人文特色是白色人种是当地主要人种。多高原、沙漠,石油丰富,不是人文特色。英语是当地主要官方语言,说法错误,应该是阿拉伯语。经济发达,多为发达国家,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12.【答案】 A【考点】地形图的判读,乡村聚落【解析】【分析】图中给出的信息可知,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位于两河交汇处,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作物生长,农业发达。甲地出现多个居民点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不能从图中推导出的因素是雨热同期,适宜发展农业。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该题以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判读方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二、非选择题13.【答案】 (1)乙;马六甲海峡(2)①;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降水较为均匀(3)①;②(4)地形地势: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的平原适宜人口集中分布;气候条件:四季分明且 降水丰富的温带气候适合居住;河流湖泊:能够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用水。 还可以从土壤、自然灾害等角度进行分析。【考点】大洲和大洋,描述气候的两大特点,世界人口密集区和稀疏区【解析】【分析】(1)、印度洋所属水域是图9中的乙,其与太平洋沟通的狭窄水道是马六甲海峡。(2)、根据图10所示的图表分析可知,该图指示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与区域中最接近①(填数字序号)区域的气候类型相同,其特征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降水较为均匀。(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的区域包括图9中的1和2(填数字序号)。(4)、影响人口分布的要素有地形地势: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的平原适宜人口集中分布;气候条件:四季分明且 降水丰富的温带气候适合居住;河流湖泊:能够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用水。 还可以从土壤、自然灾害等角度进行分析。【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据规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进一步确定其气候类型。14.【答案】 (1)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 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2)道家。使社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库存充盈;使汉 朝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局势逐渐稳定。(3)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地方行政机构陷于瘫痪等。西晋初年的“八王 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暴政所激起的内迁、民族反 抗等。(4)得民心者得天下或类似观点。【考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俘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材料一中的“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2)材料二体现的是汉文帝提倡勤俭节约,为恢复社会生产,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些举措使汉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3)材料三的大致意思是“当时并州饥荒,多次遭到外族强盗的抢掠,各郡县没有能够保卫自己的。……官吏百姓一万多人,都随司马腾到冀州找饭吃,称为“乞活”,剩下的不足两万户。强盗窃贼到处横行,道路交通阻断。……到达晋阳,官府房舍焚毁,城乡一片萧条……“,描绘了西晋初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地方行政机构陷于瘫痪等场景。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商鞅变法。(2)道家。使社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库存充盈;使汉朝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局势逐渐稳定。(3)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地方行政机构陷于瘫痪等。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暴政所激起的内迁、民族反抗等。(4)得民心者得天下或类似观点。【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汉初的统治,西晋的历史。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15.【答案】 (1)圆形方孔半两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 进各地经济的交流。(2)诸侯林立、混战,威胁中央统治。秦始皇实行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的做 法。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二者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选择认同或不认同皆可,但逻辑上要清晰。 示例:①认同,传说借周穆王的故事表明张骞出使西域前,西域甚至更远的区域已有 往来。张骞出使西域则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不认同,周穆王并非开辟之人。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 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考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1)秦朝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货币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与汉武帝都面临着诸侯林立、混战不休的局面,导致社会混乱,威胁中央统治。秦始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废除了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为了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原来的王国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减弱,无力和中央抗衡。郡县制和推恩令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选择认同或不认同皆可,但逻辑上要清晰。故答案为:(1)圆形方孔半两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2)诸侯林立、混战,威胁中央统治。秦始皇实行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的做法。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二者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选择认同或不认同皆可,但逻辑上要清晰。 示例:①认同,传说借周穆王的故事表明张骞出使西域前,西域甚至更远的区域已有 往来。张骞出使西域则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②不认同,周穆王并非开辟之人。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 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及比较概括问题。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测试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测试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