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与朱元思书》复习教学设计张潇晓教材分析: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在信中,作者用生动而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山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之情。现存为节文。本文的形式上是六朝所盛的“骈文”(也称“四六文”), 骈文讲究对仗、韵律、藻饰,后畸形发展,文而无质,故佳品不多。如本篇者,实罕不多见。复习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字词句篇的翻译。2、分析文章的景物描写,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复习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写景的句子,分析其特色。复习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复习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复习教学设计:导入复习课:教师:同学们,中华民族是诗歌的国度,古人甚爱写诗,有的诗写给自己,壮思情怀;有的诗歌送给别人,传情达意。那么,在我们中考考纲的48首古诗中有多少送给别人的诗呢?下面请同学们背诵其中加粗的两首:请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来回答:《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那么古人除了用诗歌来传情达意外,还用什么方式?对是书信?古代的书信和今天的书信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看看作者书信中写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情谊?请大家展开这封书信,体会古人幽幽的情思。复习过程:1. 作者简介: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其诗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二.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吴均被免官。《与朱元思书》是他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劝勉书信。复习重点一:字词1、 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文中的重点字词,然后请同学们读两遍。2、 请同学推荐两个同学读课文,然后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的字。通假字:“反”通“返”,返回“转”通“啭”,鸟叫声词类活用:风烟俱净(消散,形作动)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一词多义:自非亭午夜分( )1.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渔人甚异之( )2异 或异二者之为( )奇山异水( )并自为其名( )等复习重点二:句段翻译全文,注意文中重点的句子: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复习重点三:课文分析教师:这是一篇山水游记,山水游记重在写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问题:1 、《与朱元思书》写的是哪个地方的风光呢?明确: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富春江2 、作者是怎样游览的呢?明确: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乘船3 、 《与朱元思书》中景物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 、在文中写景的句子中,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哪几句)?并谈谈理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特点:水:清澈,湍急; 山:树多,山高,景美。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写作手法:动静结合,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5 、那么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仅是为了给朱元思描绘山水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不是,还有表达情感,其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写出了作者:鄙弃功名,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6归纳本文的文章主旨:同学讨论,教师总结。明确: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这也是对友人的规劝。复习重点四:背诵全文拓展延伸请从这七篇作品中任选一篇,说说写出了山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手法?《三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记承天诗夜游》同学讨论,教师归纳:明确: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特点:山多,山高。水的凶险和迅疾修辞手法:夸张,对比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特点:水清;修辞方法:夸张;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写出了琅琊山的秀美。4.“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山的清新和美好;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清澈和光亮。教师点拨在写景的文章中,要运用多种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是文章更精彩。作业设计:.默写《与朱元思书》。后附板书:与朱元思书吴均异水水之静澈:缥碧 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水之湍急:甚箭 若奔一静一动富于变化相得益彰山之形貌:夹岸 寒树山之态势:竞 轩邈 争千百成峰山之声音:泠泠作响 嘤嘤成韵 千转不穷 百叫无绝奇山山高树多景美寄情山水鄙弃世俗退世避隐富春山水图画面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水背景:风烟俱静,天山共色。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4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制作者:张潇晓送给别人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与朱元思书吴均复习一、简介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其诗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二、创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吴均被免官。《与朱元思书》是他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劝勉书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文言实词通 假 字词 类 活 用一 词 多 义复习重点一:字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反”通“返”,返回“转”通“啭”,鸟叫声风烟俱净(消散,形作动)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自非亭午夜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并自为其名( )1.自如果在从一词多义自己渔人甚异之( )或异二者之为( )奇山异水( ))2.异感到诧异不同奇异若夫淫雨霏霏( )曾不若孀妻弱子( )若为佣耕 ( )3.若像比得上你率妻子邑人来次绝境( )绝巘多生怪柏( )猿则百叫无绝 ( )4.绝隔绝极停止上使外将兵( )负势竟上( )横柯上蔽 ( )5.上皇上向上在上面翻译全文,注意文中重点的句子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复习重点二:句段1 、 《与朱元思书》写的是哪个地方的风光呢?2 、作者是怎样游览的呢?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乘船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富春江3 、 《与朱元思书》中景物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复习重点三:课文4 、在文中写景的句子中,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哪几句)?并谈谈理由。(提示:景物的特点、修辞方法、写作手法描写方式等) 富春江的水:清澈湍急侧面描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对比比喻正面描写富春江的山:视觉听觉山高树多景美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拟人对偶5 、那么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仅是为了给朱元思描绘山水吗?鄙弃功名避世退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寄情山水}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这也是对友人的规劝。背诵全篇复习重点四: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复习过的其他山水游记《三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湖心亭看雪》《记承天诗夜游》拓展延伸请从这七篇作品中任选一篇,说说写出了山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手法?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特点:山多,山高。修辞手法:夸张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特点:水的凶险和迅疾。修辞手法:对比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特点:水清修辞方法:夸张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水尤清冽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於泉上者,醉翁亭也。写出了琅琊山的秀美。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山的清新和美好。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清澈和光亮。在写景的文章中,要运用多种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是文章更精彩。教师点拨作业:1.默写《与朱元思书》。1、明确文章字词句篇的翻译。2、分析文章的景物描写,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复习目标:谢谢大家!牛刀初试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1)任意东西(2)水皆缥碧(3)经纶世务者(4)窥谷忘反(5)横柯上蔽(6)皆生寒树向东向西漂流,名词作动词青白色筹划、治理看到; 通“返”,返回树木的枝干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形容词作动词2、翻译下列句子(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波浪象飞奔的马。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向上发展,相互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为名利像鸢那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功名利禄之心。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与朱元思书》巩固与拓展练习张潇晓《与朱元思书》巩固练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每空1分共20分)1)风烟俱净( )2)从流飘荡( )3)任意东西( )4) 一百许里( )5) 天下独绝( )6) 直视无碍( )7) 急湍甚箭( )8) 猛浪若奔( ) 9)负势竟上( )( )10) 互相轩邈( )11) 争高直指( )12)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 )13) 望峰息心( )14) 窥谷忘反( )15)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 )2. 解释下列字词的古今词义(6分)⑴戾 古义: 今义:⑵经纶 古义: 今义:3.翻译下列句子。(24分)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3)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译:4)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译: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译: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8)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译:4.问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够体现所写景物的总体特征?并简要分析富春江“奇山异水”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答:2)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4分)答:3)“鸢飞戾无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个句子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这种思想 (4分)答:4)第二段在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任找一角度加以指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5)从写景方面看,第三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4分)答:《与朱元思书》拓展练习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⑴以其境过清 ⑵乃记之而去 ⑶窥谷忘反 2、 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与朱元思书》复习 教学案例 张潇晓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风光,表达了作者爱慕自然,厌弃名利,避世归隐的高洁志向。文章句式整齐,骈散相间,简练隽美,音韵和谐,是南朝山水小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因文章仅一百余言,篇幅短小,且全文以写景为主,词句多可意会,不必逐词逐句计较,因而在指导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自读,基本可以学完。然而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致。我决定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并借助音乐或多媒体课件的表现效果,通过文章优美的语言和优美的画面第一时间打动和感染学生。对于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恐怕是勉为其难,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课文中的优美语句。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阅读理解简短的文言文的能力、文言语感能力以及想象、联想等创造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洁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二)、重难点:赏析作者优美的文辞及其笔下美好的自然风光。 (三)、过程安排: 1、 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富春江优美的风光,同时指导学生感受文章的配乐朗诵,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然后学生自读,注意语速与停顿,感受文章的文美与景美。 2、 结合课下注释译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难于翻译的词句。仍难解决的,请教参考书籍或老师。 3、 小组合作,分析课文,完成阅读练习:A.哪句话概括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的描述和评价?B.文章怎样绘水,怎样写山(山有何奇,水有何异)?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C.山水美景触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现山水又有什么作用? 4、 继续小组合作,展开联想和想象,以各种形式(如以作者身份或导游的角色)向其他同学介绍富春江的美丽景色。 5、 结合课件的美丽画面诵读、背诵课文。 6、 巩固积累课文重点文言词汇和语句。7、 选取家乡一处美景,认真观察欣赏后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个300字的片段。教学案例(片段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中华民族是诗歌的国度,古人甚爱写诗,有的诗写给自己,壮思情怀;有的诗歌送给别人,传情达意。那么,在我们中考考纲的48首古诗中有多少送给别人的诗呢?2、对比古代和现代书信的形式区别3.作者介绍和背景了解4.播放课文朗读录音5、个别学生阅读,学生齐读,老师对学生朗读做出评价并在发音、停顿、重音、语调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如:每朗读一小层可做稍长停顿,使其有鲜明的层次感。还要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应落在“箭”、“奔”上。二、合作交流师:这是一篇山水游记,《与朱元思书》写的是哪个地方的风光呢?生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富春江师:作者是怎样游览的呢?生2:乘船师: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生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师:《与朱元思书》中景物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生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师:在文中写景的句子中,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哪几句)?并谈谈理由。(提示:景物的特点、修辞方法、写作手法描写方式等)生5:我最喜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师:为什么?生5:这句写出了山的动感,把山写活了,是以动写静。生6:“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这一句用了对偶的修辞,还从听觉上给我们享受。生7:“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也是从听觉上写上的乐趣。生8:“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此句写出了水的清澈。师:那是什么描写?用到了什么修辞没有啊?生8:是正面描写,还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也写出了水清。师9: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生:是通过鱼和石头来侧面写出水的清。生10:“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水的湍急。师:用了什么修辞?生10:用了比喻的修辞。生1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写出了树的多和茂盛。师:这个同学归纳得很好。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但六朝文人好在书信中用景语做点缀,我们所学的是写景的部分。 那么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仅是为了给朱元思描绘山水吗?生:不是,还是为了抒情 。师:那么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出来呢?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师:谁又能给我说说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后回答:生13:作者鄙弃功名。师: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生1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生14:避世退隐师:从哪句话得出的结论?生1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师归纳总结:本文是吴均写给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描写了富春江富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表达了作者自然风光的喜爱,对追逐名利者的藐视,也流露出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老师点拨,共同探讨。)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师: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之美,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这也是对友人的规劝。师:同学回忆我们复习过的其他山水游记,说说写出了山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手法?(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共同探讨。)教学反思:本文是吴均写给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选自欧阳询等编的《艺文类聚》卷七。寥寥一百来字,把富春江富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带给人们深深的思考。感觉有以下几点收获:1: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坚定不移的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树立“学生的需要就是老师的需要”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摒弃旧的应试教育中以分数为目标,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路,最终建立以生为本的“民主化课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我们很多教师还存在着人文观念缺乏,不太注重学生内在需求与身心成长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只将学生当成获取分数的工具,以至于在备课和讲课中,还常常存有为完成课本内容和备课方案而教的思想,在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这无疑是与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相悖的。如果在本节课中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的质疑不予理会或敷衍了事,学生不但将会失去一次深刻的思想情感教育过程,也势必会挫伤其质疑、探究的积极性,以及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刻理解,那将是得不偿失的。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需要,无论是教材的使用还是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都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中心目标;我们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成长的服务者和促进者,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工作方案或计划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学生时,我们便有责任和义务去主动改变和完善我们的工作计划。2、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处理课堂教学中那些转瞬即逝的课程资源特别是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教师事前无法预料的事情这是很正常的。学生群体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学生活动本身更是蕴藏着无尽的课程资源;当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在双边活动中积极投入学习的时候,这些资源便可能被激发而显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反而不合乎常理。而这些事件,无论其发生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有益还是不利,只要教师善加处理,都有可能将其转化为积极的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我们每个教师完全应该将这种生成性的教育活动看成是正常课堂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不必大惊小怪,惊惶失措。比如本课中那个向我质疑的学生,她提出的问题虽然打乱了我原来的授课部署,但我及时意识到了其问题的价值,并抓住这一疑问,引导全班学生展开了一场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即使她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价值,教师也不必断然否定,因为学生敢于提问的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可贵的锻炼和成长,是值得我们教师去及时肯定和善加鼓励的。当然,这还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处理技巧,能够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否则,捡到筐里的都是菜,课堂就成了没有中心的大杂烩。此外,还要求教师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充分的课前准备,否则,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问,我们就真的很可能乱了阵脚而手足无措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山水名胜游记复习专题·与朱元思书》人教版·张老师.flv 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教学课件.ppt 教案.doc 练习.doc W020080109516374246569.mp3 班得瑞 - 安妮的仙境 - 钢琴曲.mp3 班得瑞、轻音乐 - 春野 - 放松心灵.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