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木兰诗》教学反思中山市博爱初级中学 何凤华《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为了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进入情境,感受木兰的形象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把课堂活动分成三个版块──我能读准、我能读好、我能读懂。意图从三个层次出发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读准字音、知道词语释义,其次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最后是读懂木兰的形象,提高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层次分明的教学设计在帮助学生认识这节课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能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并最终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只用一节课来教学这一课,虽然课前让学生作了很详尽的预习,作了很充分的准备,但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指导都显得有点仓促。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裕。再次,每节课能让同学都能提笔来写一写,是一个很好的练笔方法,本来设计的练笔却因为时间仓促而没有进行。 总之,诗歌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注重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训练,但这些在这堂课上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我觉得这首诗歌用两节课可能会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木兰诗》教学设计中山市博爱初级中学 何凤华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了解对偶、顶真、互文等修辞手法。教学重点:研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理解详略得当的写作妙处。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美国迪斯尼拍摄的《花木兰》动画片导入课。2、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3、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二.整体感知1、听录音朗读,注意听准读音,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拍等。2、朗读比赛3、疏通文意。1)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C、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明确:A、这两句是说将军和壮士们经过上百次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得胜归来。B、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C、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卷卷都有父亲的名字。(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分析修辞职手法。分别是:互文、对偶、顶真)2)比一比,看谁先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找的最快最多的获胜。(4、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还乡团聚、比喻赞美)三.赏析人物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喜欢木兰,因为从_____的句子,我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学生回答)明确:木兰是一位勤劳、善良、淳朴、孝顺、坚强、勇敢、机智的古代巾帼女英雄,她不慕名利,热爱亲人、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热爱和平。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四、本诗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 分析:诗歌的主题不在于表现主人公克敌建功、征战沙场,而在于表现木兰深明大义、温柔孝顺、勤劳善良、勇敢坚强、不慕名利、热爱亲人、热爱和平的巾帼女英雄形象。)小结:课文的一、二、三、五、六段的情节都是详写,而第四段“十年征战”是略写。这样安排能突击中心,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五、拓展延伸1、历史上不仅有花木兰这一个巾帼英雄,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让我们仰慕,你还能再举一些中外历史上巾帼英雄的例子吗?(明确:如居里夫人终生追求对于科学的探索,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刘胡兰面对屠刀无所畏惧;穆桂英,佘老太君等杨门女将;王昭君出塞;秋瑾为了推翻清朝政府而牺牲;英国的撒切尔夫人;……2、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这首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诗歌风格刚健质朴、语言凝练生动,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婉的女儿情怀、豪迈的英雄气慨,更让我们明白,性别不是成功的障碍,只要有自信,就能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七、布置作业(下面各题任选一题)1、奔赴战场途中的想法(心理描写)2、扩充诗中战争场景(场景描写3、以“心目中的花木兰”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花木兰的认识和思考。附板书: 木 兰诗勤劳、善良、淳朴、谨慎 (女儿性情)机智、勇敢、坚强、忠孝两全(英雄气概)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4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词》之后,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要求:注意听准读音,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拍等。《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听录音朗读课文这首诗大多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顿。要求:1.读准字音2.处理好语速和节奏3. 把握情感朗读节奏示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默读并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同学们也可以互相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将军和壮士们经过上百次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胜利归来。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对偶)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卷卷都有父亲的名字。(顶真)找一找排比顶真互文对偶概括1-6自然段的意思。(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1、停机叹息2、代父从军3、奔赴战场4、十年征战5、还朝辞官6、还家团聚7、比喻赞美花木兰历来深受人们喜爱。你特别欣赏她的哪一点?请结合诗中的描述,用下面的句式来发表你的意见。《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我喜欢木兰,因为从“ ”句子,我看到了她是 的人。分析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位勤劳、善良、淳朴、孝顺、坚强、勇敢、机智的古代巾帼女英雄,她不慕名利,热爱亲人、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热爱和平。本诗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1、停机叹息2、代父从军3、出征准备征途跋涉4、十年征战5、辞官还乡6、合家欢聚7、比喻赞美(详)(略)(详)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拓展延伸1、历史上不独有花木兰这一个巾帼英雄,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让我们仰慕,你还能再举一些中外历史上巾帼英雄的例子吗?2、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1、补充木兰奔赴战场途中的想法(心理描写)2、扩充诗中战争场景(场景描写)3、以“心目中的花木兰”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花木兰的认识和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木兰诗》人教版_何老师.flv 教学反思.doc 教学设计.doc 教学课件.ppt 木兰诗》课文朗读.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