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八下《作文讲评:到民间采风去》视频课堂实录+课件+教案+反思+整体规划+教学建议(梁老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作文讲评:到民间采风去》视频课堂实录+课件+教案+反思+整体规划+教学建议(梁老师)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教学建议
1、综合性学习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课前调查和搜集资料,并且老师要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材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自己深入参与到活动中去了,课堂上才能更积极、更有实效性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2、这个专题的教学,对学生语文专业知识要求不高,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多说、敢写,写出真情实感。所以,首先老师要明确,口语交际课,一定要让学生多说,一节课,学生的参与率不能低于80%,尽量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单独开口说的机会,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老师也要以此次课堂为契机,鼓励后进生,语文其实不难,语文源于生活,只要我们敢说,多说,多留心生活,一样可以学好语文。
3、作文指导课中,首先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确《到民间采风去》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说出各地与众不同的风土民情,一定要凸显一个“异”字,在“异”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领略中国独特的民间文化,让学生对中国的民俗文化感兴趣,达到情感价值目标。
4、作文指导中,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几个切入点,详细深入地做指导,让学生由点到面的地掌握各项写作技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到民间采风去》作文讲评教学反思
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对批改中发现的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一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后一次作文的指导。
反思这堂作文讲评课,我认为其成功之处在于:首先课前准备充分,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目标制成精美的课件,使整堂课学有所依。然后能够抓住重点针对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的问题向学生们讲解了发散思维和细节描写, 在课上,我还展示了学生的习作,让学生点评,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了清晰的认识,学有所得,收获颇丰。
不过这节课在环节上还有些把得死,想放开,可是学生不说,这说明还是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进一步锻炼并加强学习。在方法的总结上还是老师说得多,学生的认识仅限于表面,说明写作的方法、评价的方法及角度还是把握不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指导,促进学生的写作、评价水平都能提高一个新高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作文讲评课教学设计
节次 3 授课教师 梁永志 授课班级 八(4)班
教材分析 围绕民风民俗为主题,鼓励学生关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传承特色文化,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明白此次作文的评判标准,进而对照和反思自己的作品,懂得如何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重点与难点 对几篇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归纳出这些作品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明白此次作文的评判尺度。
教学准备 1、导学稿。2、多媒体幻灯片。 总课时数 3 当前课时 3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并布置了作文题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写得怎么样。实施步骤:一、作文题目回顾  写作题目:以“春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和戏曲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请抓住家乡最有特色的风俗习惯来写。二、整体情况说明用一句话来概括上一次同学们的作文中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和缺点,那就是:“有事可写,无话可说”所谓“有事可写”——是指每个同学都能轻易地找到写作的话题,比如年夜饭、放鞭炮、走亲戚、压岁钱……等等。所谓“无话可说”——是指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只有寥寥数语,还没怎么开始就马上结束了。感觉自己没有话说,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当然这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写得相当精彩的作品。比如邵丹、易思云、马君萍、农水仙、苏裕华、黄世鸿、邹劲攀、何莲等同学的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题目的杰作。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暂且挑选其中一部分来作一些点评:马君萍的《烟花》、邵 丹的《春联》、易思云的《年例》、农水仙《春节的“俗”与“俗”》、苏裕华的《炸油角》。
教学过程 三、学生佳作点评1、马君萍的《烟花》2、邵 丹的《春联》3、易思云的《年例》4、农水仙《春节的“俗”与“俗”》5、苏裕华的《炸油角》(作文材料提前引发给学生。学生点评为主,教师适当引导)四、评价标准归纳  看了大家的一些优秀习作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大凡优秀的作文,总是有一些共同点:1、题目新奇——有个性2、话题集中——有主题3、选材典型——有特色4、语言生动——有细节5、叙议结合——有情感6、思路清晰——有章法五、作文修改练习  材料:《灯花会》  我们这过春节,都有灯会。不同的灯会,是我最喜爱的节日,因为灯会有很多好看的人物。  就要进入灯会展了,心情难免激动。一进去,看见的是八仙过海、桃园三结义、梁山好汉、孙悟空师徒。  水中龙王,在湖中游玩,看得我惊态不以。最出名的当然是西湖了,潭中映月,月中戏猴,嫦娥奔月。  看得我眼花缭乱,像在天上一样,一只小鸟自由自在的飞,有无数的小鸟和我一起飞翔。看得我都想让时间留在这一天了,就这样看下去。(只需要说修改的思路和想法,不必具体。)六、课后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所领悟到的写作技巧,将各自的作文进一步修改和润色!
板书设计 《到民间采风去》作文讲评1、题目新奇——有个性2、话题集中——有主题3、选材典型——有特色4、语言生动——有细节5、叙议结合——有情感6、思路清晰——有章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到民间采风去》精品课程整体规划
一:课程设计依据
1.教材依据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择的课文都与民风民俗有关,编者在安排了这组文章后,安排了一个“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到民间采风,关注民风民情,把它作为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料。要深入研究本单元“乡土发现”这一块内容,学生必须走出学校,走向生活,走向自然,从而了解比学校更为辽阔的社会生活、风俗人情。
2.学生特点
本学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各自家乡的风俗、食俗、语言都不尽相同。每个地方的民俗文化都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去了解,从而有话可说,有料可写。
二:课程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各地民风民俗,围绕春节展开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2、借“采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感悟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思,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方面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4、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与汇报、分析资料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引领学生明白此次作文的评判标准,进而对照和反思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懂得如何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安排
集中体现为三节课
(一):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
1、学生用自己的方言说话,从表达的方言中感受不同地区语言等的差异。
2、话节日,中国传统的节日你知多少。
3、活动过程中重点围绕“春节”来探究,关于春节的由来、传说、习俗、食俗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4、让学生在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家乡,激发起对家乡的热爱。
(二):写作指导课《“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
1、出示以“春节”为话题的题目给学生讨论,要写好此次作文,应如何拟好作文题目,如何选好材料进行写作。
2、方法技巧的点拨,适时练习点评。
3、选择家乡典型的材料描述出来,体现各自地方的特色。
(三):作文讲评课《“到民间采风去”》
1.从自己较为热爱的节日中,选取其中一个进行描写。要求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做到详略得当、语言生动形象、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2. 根据本次作文的实际情况,对几篇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归纳出这些作品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明白此次作文的评判尺度。
3.通过本次作文的写作与评改,学生不仅懂得如何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也了解了各个地区的民俗美,人情美。
(四):三节课的共同点
1.都力求紧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挖掘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的精神内涵。
2.三节课课型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也不同,但三节课都力求人人参与,尝试不同课型中小组合作形式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5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作文讲评
春节
本课写作题目:
  请以“春节”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和戏曲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请抓住家乡最有特色的风俗习惯来写。
作文要求回顾
整体情况说明
优点与缺点分析:有事可写、无话可说
优秀的作品名单:
邵 丹、易思云、马君萍、农水仙
苏裕华、黄世鸿、邹劲攀、何 莲
优秀作品赏析
《烟花》.马君萍
《春联》.邵 丹
《年例》.易思云
《春节的“俗”与“俗”》.农水仙
《炸油角》.苏裕华
佳作点评:《烟花》.马君萍
佳作点评
佳作点评:《春节的“俗”与“俗”》.农水仙
佳作点评又是一个魅力不衰
佳作点评:《春联》.邵 丹
佳作点评
佳作点评:《年例》.易思云
佳作点评
佳作点评:《炸油角》.苏裕华
佳作点评
优秀作品共同点
题目新奇——有个性
选材典型——有特色
叙议结合——有情感
话题集中——有主题
语言生动——有细节
思路清晰——有章法
作品修改练习
接下来的这篇文章要求大家根据刚才总结的要点加以修改
规则说明:只需要说修改的思路和想法,不必具体。
修改练习:
提示:只需要说修改的思路和想法,不必具体。
课后练习
根据本节课所领悟到的写作技巧,将各自的作文
进一步修改和润色!
评讲完毕 谢谢大家
题目新奇——有个性
选材典型——有特色
叙议结合——有情感
话题集中——有主题
语言生动——有细节
思路清晰——有章法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作文讲评《到民间采风去》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坐下。
生:谢谢老师。
师: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到民间采风去》的写作指导且学习了怎样拟题和怎样选材,并且布置了一篇作文,那么我们这一节主要去学习一下怎样去点评作文。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怎样去拟题?拟题有那一些方法?
生1:缩小范围、巧用修辞、设置悬念。
师:那怎样去选材呢?
生1:紧扣主题、生动新颖
师:上一节课布置的作文还记不记得?
生:记得,以“春节”为话题。
师:好,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看屏幕朗读
师:重点是抓住家乡最具有特色的风俗习惯去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作文写得怎么样。
首先,我们了解整体情况,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上一次同学们的作文中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和缺点,那就是“有事可写,无话可说”。所谓“有事可写”是指每个同学都能轻易地找到写作的话题,比如年夜饭、放鞭炮、走亲戚、压岁钱……所谓”无话可说”是指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只是寥寥数语,还没怎么开始就马上结束了,感觉自己没有话说,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当然这其中也涌现出一批写得相当精彩的作品。比如邵丹、易思云、马君萍、农水仙、苏玉华、黄世洪、邹劲攀、何莲等同学的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优秀文章。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暂且挑选其中一部分来做点评:马君萍的《烟花》、邵丹的《春联》、易思云的《年例》、农水仙的《春节的“俗”与“俗”》、苏裕华的《炸油角》。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马君萍的《烟花》。
学生看作品
师:大家看了马君萍的《烟花》后,谁来点评一下?
生1:选材集中但题目比较简单,不够新意。
生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生3:中心突出。
生4:语言生动,用了很多形容词和修辞手法。
学生5:能从字里行间中看出春节的喜庆。
师: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缩小了范围、中心突出,所用的语言非常生动,字里行间中能看出春节的喜庆气氛,最重要一点是运用了细节描写。所以,我们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节描写。这是马君萍的《烟花》,下面大家再来看看农水仙的《春节的“俗”与“俗”》。
学生看文章
师:农水仙的《春节的“俗”与“俗”》,这篇文章的亮点是什么呢?
生1:题目新颖,用了两个“俗”,代表不同的意思。
师:这两个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生1:第一个指的是风俗,第二个指的是各种陋习。
生2:立意较高,通过一些平常的事写出了那些陋习,以小见大,有教育意义。
生3:语言朴实生动、贴近。
生4:过渡比较自然,能够增点实例。
师:这个实例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生4:主要讲的是别人攀比的陋习。
师:这篇文章抓住了社会的一个热点,立意较高,有思想,有教育意义。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方面的内容。下面再看看邵丹同学的文章。
学生看文章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提到题目、语句、中心和选材等,我们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点评下面的文章,说说好在哪里,以后写作时也要注意,向他们学习。
谁来点评一下邵丹同学的这篇文章?
生1:题目不够新颖。
师:别人都是点评好的方面,你指出的是不好的,那你觉得怎么改会好一点呢?
生1:“门楣上的文化”。
师:好,我们都知道春联是贴在门楣上的,而这篇文章写的是春联的一些知识,改为“门楣上的文化”,题目就新颖多了。
生2:立意比较鲜明、写了作者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生3:思路较清晰,内容有学问,让人能学到知识。
生4:中心突出,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春节去写的。
师:从这篇文章中能了解到春联的字体和文化,字体可以是正楷的、草书等,春联怎么贴、有些什么寓意等都能从文章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写文章除了完成任务外,还要能吸引读者,有可读性。
下面再来看看易思云的《年例》。
学生看文章
师:谁来点评一下?
生1:题目比较新颖。
生2:选材具有地方特色。
生3:特色鲜明。
生4:有条理。
生5:有地方特色。
师:这篇文章写的“年例”是地方的习俗,介绍了什么时候开始、怎么样做的等等,最重要是具有地方特色,这样才新颖,才会吸引读者。我们再来看看苏裕华的《炸油角》,这篇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写了油角的制作过程以及她和弟弟在制作时的喜悦心情,这是其中的一个特点,另外一个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家看看最后这句话“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温暖,家乡的炸油角!”从这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是非常热爱的,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文章去,我们写作时也要注意到这一方面。看了大家的一些优秀习作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大凡优秀的作文,总是有一些共同点:
1、题目新奇-------有个性
2、话题集中--------有主题
3、选材典型-------有特色
4、语言生动--------有细节
5、叙议结合-------有情感
6、思路清晰--------有章法
我们的文章中有优秀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如字数不够、思路不清晰、中心不突出等。这有一篇文章需要我们去修改一下,怎么修改才好呢?我们可以根据刚才提供的这些共同点去想想怎么改会更好。大家先朗读一下文章。
学生朗读作文。
学生修改文章。
师:谁来修改一下?
生1:中心不够突出,没有围绕灯花会去写。
生2:写得很乱,像记流水账一样,没有具体的细节。
生3:没有细节描写。
生4:字数不够。
生5:没有看出喜悦的气氛,没有细节,如“一进去,看见的是八仙过海…..”这里可以描写一下,后面的也没有细节描写。第二段开头没有主语。
师:刚才同学们也能看出文章字数明显不够,没有细节描写导致中心不突出。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一定要注意这些不足。课后你们根据这节课所领悟到的写作技巧,将自己的作文进一步修改和润色。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去修改文章,文章有哪些亮点,优秀作文的共同点等,大家再一起来读一遍这些优点。
学生朗读
师:这是好文章的归纳,在以后的写作中一定要运用上。
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