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到民间采风去》教学反思浪网中学 方宏凯《到民间采风去》这次研究性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课本内容紧密相连,符合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很适合八年级孩子,所以,学生愿意兴趣很高,凸显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提高了调查、访问、合作、分析、评价等的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帮忙收集了关于家乡的图片,还希望利用假期,在家长陪同下走出家门,走进社会,进一步对家乡进行深刻地了解。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对活动成果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长大了,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查找资料能力、利用网络能力、筛选整理资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一些提高。反思这节课出现的问题,不免有些遗憾,不过只要自己正确对待问题,深刻反思,避免下次错误的出现,让自己更加成熟起来,这也是自己成为合格的语文教师必走的道路。一、教师缺乏对这节课主旨的把握。本节课上的是一节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民风民俗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但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理出一条主线出来,让授课的内容宽泛而不深入,似蜻蜓点水,导致学生在本节课后收获不大。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综合性学习这样类型的课,上课时表面看教师略显轻松,实际上教师在课下对学生的指导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而我在上这节课之前,对学生的指导是不到位的。所以学生对展示的内容,总结不够深入,教师就难以驾驭课堂。总之,只有充分备课,认真思考,才能上一节让学生收获颇丰,让自己满意,让其他教师称赞的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教学建议中山市浪网中学 何沛枝在深入解析了教材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呢?在此,结合我们团队的教学实践与积累,把我们的一些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1.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收集资料,积极主动阅读相关书籍,积极表述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教师要起好“掌舵”的作用。在明确《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这这一专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具体、生动地讲述见闻,清楚、流利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在学生交流分享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在全班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言。关于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我们得强化。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主要步骤是:(1)教预习方法,加强训练。课前预习可以采取四步预习法:一读,画出专题中的重点内容;二读,体会乡土文化独特的情韵,培养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三读,能表述当地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四读,深入专题内容,进行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并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与写作。(2)重点指导批注。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课前阅读的预习中应该留下思考的痕迹,把写得特别好,感受特别深的地方画下来加上批注。为什么画这一段写一写你的理解和体会。批注的思路可以从内容、情感、表达方法等方面入手,可以写我从这一语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我觉得哪个词用得好,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等。批注是指导学生细读文本的一种有效途径。批注式阅读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思考”。我们要加强指导和训练。(3)课前预习的检查反馈。阅读预习一定要进行检查反馈,可以分小组对四步预习内容一一进行检查,包括老师布置大家在网上收集的资料是否准备好,该做的批注特别是一些感受深刻的语句是否已经加上批注,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完成质量打星级,由组长汇报组员完成情况。这样才能把课前预习抓实,抓牢,有效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关于课后巩固:课后巩固是拓展性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可忽视的有效措施。教学时,我们应该关注课后的阅读链接,特别是可以引导学生拜读优秀的民俗文化研究相关著作,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阅读材料,如《沈从文散文选》、《汪曾祺全集》、《北京城杂艺》、《琦君散文》、《俗世奇人》等作品。2.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是把握整个专题的关键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难点,体会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感,更加深入理解专题的关键性问题,可以避免教师琐碎的提问。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点入手:(1)抓关键内容“家乡素描”: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搜集家乡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色文,然后就搜集整理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交流。“认识方言” :关键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七大方言,特别是对本土的粤语进行深入学习。“乡土发现” :关键要让学生探寻中山的民俗风情特色。“节日探源” :关键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的由来,体会这些节日包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探索节日的起源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思考讨论” :关键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问题,表达感想。(2)抓文学习重点本专题题囊括了整个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语言与风俗”是口语交际与写作综合运用的重点。学生的作文中能否表现对当地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生讨论中能否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并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言,这关键都在教师的合理、及时的引导。(3)运用教材资源每个单元前有专题教学的导语,这些提示就是很好的教材资源,本专题的分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节日探源、思考讨论五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该提早搜集资源,如《岭南水乡特色咸水歌》、《中山慈善万人行》、《沙溪龙狮鹤凤舞》等相关视频与图片,引导学生在声音与画面中体会这些节日包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3.落实写作训练本专题写作的要求是让学生体会传统节日的特色,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对当地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世界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所说:“民俗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无形的文化遗产包括了人类无限的情感,包含着无限的意义和深远的价值,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和整个社会。”因此,能否传承人类的智慧,一是在于品读与鉴赏,更在于孩子们能否拿起笔墨来记录、抒发、感悟、深化。如《云南的歌会》一课,作者沈从文浓墨重彩地位我们描绘了湘西文化的歌谣特色,恬适的自然环境与淳朴的民俗民风和谐统一,令人舒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对家乡人们的依恋。那种“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的写作方法值得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灵活运用。4.搜集信息资料教会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让学生去搜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要求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精选紧密联系课文内容的资料,准备好汇报。收集资料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调查、访问、咨询,也可以通过查阅文字资料、网络资源等渠道进行。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1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中山浪网中学 方宏凯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人土风情,熟悉身边的民生和民间文化。2、 熟悉考试中考查的题型3、培养热爱故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前 言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始终与民族文化相伴随。任何发达的或发展中的民族或群体,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学习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我们可以从我们身边的民间文化开始,逐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一、简介中山中山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9.4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二、我身边的民间文化(一)历史名人(1)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一)历史名人(2)容闳(hóng)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3)杨仙逸 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随后考入哈厘大学机械系,学习机械及兵器制造技术,是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驱,其被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4)容国团 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他所研究出来的快速抽击,打破了当时主导欧洲和日本的花巧式打球方法,并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二)中山市景点(1)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2)菊城金瓣 小榄又称菊城,小榄人民喜爱菊花已有800多年历史。每隔60年都会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菊花会展。(二)中山市景点(3)歧江公园 位于中山市富华道歧江河旁,是一个另类的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园,它最大特点还是打破了一般“公园”或“园林”的概念,而是将之作为城市空间,是一座延续地方文脉的城市艺术品。公园在美国设计师年度大会颁发的“本年度全球景观设计奖”中,获得了其中的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三)资源特产(1)神湾菠萝: 神湾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山地肥沃,特别适宜菠萝生长。经过长期选种培育,现在神湾所产的菠萝,一般每个一市斤左右,色泽金黄,皮薄肉厚,更难得是芯细爽脆无渣,甜蜜清香而无酸味,浓郁果香留齿颊间经久不散。(2)石硖龙眼 :中山脆肉龙眼特点是果大、核小,可食部份为67%至69%,果肉晶莹厚润、爽脆清甜,不流汁,平均单果重9.36克。(3)杏 仁 饼 前身就是民间的炒米(粉)饼。后经大户人家管饮食的佣人通过改用绿豆粉又加料、升档发展而来的。定型之后几十年来大行其道,一跃成为中山手信食品的首选。(三)资源特产(4)茂生围香蕉: 特色介绍: 茂生围香蕉特点是:蕉身特别肥大,皮包青黄而带小黑点(俗称"梅花点"熟香蕉),焦肉特别丰厚嫩白,入口鲜美香甜。因为茂生围位于咸淡水交界地区,农民根据传统经验,选择旱基而又接近水源地段种植香蕉;结果所产的焦比其他地方为优。(5)三月红荔枝 中山市历史名牌产品,又是荔枝家族中的"迎春使者"。它的特点是:果壳色泽鲜红,果体肥大,果肉厚而雪白多汁,味道似酸非酸,似甜非甜,别有风味,食之使人醒脾开胃,是岭南有名佳果。(四)、地方美食(1)石岐乳鸽是广东省中山市著名特产之一,石岐乳鸽本是中山籍华侨从国外引进的优良鸽种,经同中山石岐的优良鸽杂交后孵育出来的一种乳鸽。这种乳鸽以体大肉嫩、胸肉特厚而著名。(2)中山脆肉鲩(huàn) 由于独特的养殖环境和技术,脆肉鲩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屡获荣誉,并远销港澳地区和南美部分国家。(五)民俗风情中山咸水歌 咸水歌是民歌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广东中山、番禺、珠海、南海等沿海和河网地带的农民和渔民中,而中山坦洲则是珠三角地区咸水歌的代表区域。 咸水歌是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渔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白话渔歌"。考查的题型考查类型一:介绍类(解题技巧:抓住民间文化中的特色展开叙述)考查类型二:活动设计类(解题技巧:1、尽量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活动来写2、活动最好能具体地写出来3、设计的活动要有操作性考查类型三:材料分析类(解题技巧:要注意审题,特别是开放性题目更加要树立自己鲜明的观点,千万不要模棱两可)考查类型四:仿写广告词(注意句式的工整!)作文训练 请以“我家乡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着重介绍家乡给你印象最深的特产或最有特色的风俗习惯,体现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写作指导一、突现习俗的特色二、强调自我的感受三、运用多样的表达我家乡的龙眼我的家乡— 浪网,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特别是家乡的龙眼更是饮誉中外。龙眼,因其八月成熟,八月又称桂月,且其果实呈球形,故又名桂圆。每到龙眼成熟的季节,龙眼树上就缀满了汤圆大小的淡黄色或褐色果子,累累果实压弯了枝条。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座镶满黄色珠子的绿叶帐篷,漂亮极了!轻轻剥开龙眼的外壳,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那嫩白而透明的果肉,像一颗颗无瑕的珍珠,使人急于品尝。放进嘴里一嚼,更是汁水四溅,香甜可口,令人百吃不厌。龙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很高,因而被称为亚热带的“长寿水果”。明代的李时珍曾说过:“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据科学家研究表明:龙眼的可溶性物质中,含葡萄糖24.91%,蔗糖0.22%,蛋白质5.6%。此外,还含有磷、钙、铁和多种维生素。龙眼具有开胃益脾、补血安神的功效,是用来治疗体虚贫血、神经衰弱的珍贵补品。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有远见的浪网农民承包了土地,大量种植龙眼,家乡的龙眼为家乡人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我家乡的悠悠之水我的家在南方一个小小水乡,那里隔绝了尘世的喧嚣,惟留下缠绵的乡音,悠悠故乡水,还有那外婆沏好的碧螺春……“这里是水的世界,看那陈西的小河横贯了这小镇上的一切,人事景情融在水里渐渐淡了散了化了……”听余秋雨先生讲述这小镇乡水的故事不觉出了神,还是自己去水边走走,去感受乡水的气息吧。正值夏日,烈日当空,走着走着忽觉清风习习。顺着凉风,紧走几步,果真发现一条静谧的小河穿梭于水乡古镇。一切悄然无声,我蹑手蹑脚,不敢打破这独有的宁静。这河面像冷翡翠,仙人镜,还是珠玉盘?一时间我惊呆了,竟不知该何以修饰。当然最在意的莫过于为何日光是如此清凉?定睛细视,找到了其中的原委,那红日当头,恰投入河面中央,万丈华光在水面上散射出条条五彩的光带,光带又好似被这清水所陶醉,脱去了层层的灼热的华袍,最后竟成了点点光斑,在款款柔波中组成螺旋样,好似在跳小蜜蜂的“八”字舞……习习清风,吹来一群野鸭,悠闲地在水中划过层层同心圆,而后是几只翩然起舞的蜻蜓,沾水润舌,此情此景,不正是“蜻蜓点水款款飞”吗?人与景在此刻真正地相谐交融。带着这点灵感,我划动我的笔尖,任点点心雨飞舞跳动,任款款思绪飘入云天,任丝丝愁情融入水中,我温柔地写下我生平第一篇诗歌——《东方版威尼斯》。不经意的一道残阳铺入水中,抬起望去,一个梳着长辫子的村姑,正拿着个棒槌在水边洗衣,头上小鸟在鸣,耳边雏燕在呢喃,她轻轻拭干珍珠般的香汗。远处,袅袅炊烟升起,依稀可见朦胧的青砖白瓦。我无意离去,不知是陶醉在这天堂般的美景之中,还是正留恋这天使般的江南美人?这悠悠的乡水,不知陶醉了多少人,也不知滋养了多少年的文化底蕴。夜黑了,月色如水,水如天,独立水边悄然:在这“中华文化的后花园”里,乡水陶醉了唐伯虎,金圣叹,是否还有小小的我……鉴赏佳作悠悠的故乡水,调动了我们多少思乡的情愫。作者笔下的家乡是炎炎夏日,但他(她)的文章却让人感受到了舒心的清凉,让人觉得如汩汩清泉流入心田。小作者很会创设意境,古朴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水乡古镇,随着他(她)的笔触,陶醉心灵,这正是他(她)的高明之处。小结这堂课,我们只是对中山的历史、景观、特产等作了一个皮毛上的了解,中山的魅力绝不仅于此,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继续去发掘令我们惊喜的东西。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语文精品课八年级下册《到民间采风去》课堂实录主讲人:中山市浪网中学-方宏凯实录人: 中山市浪网中学-曾春英[教 学 实 录]一、课前五分钟朗读生:(齐读)课外古诗背诵部分(教师同时打开课堂题目的投影并板书了课题)二、课前导入:师:上课!生:老师你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上个星期我们把第四单元全部教完了,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请同学们打开目录的第二页,第四单元一共有五篇课文,五篇课文我们来看看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篇课文我们来看看《云南的歌会》,它写的是哪个地方?生:云南!师:第二课,《端午的鸭蛋》题目没有告诉我们是写哪里的,但是我们从课中可以知道写的是哪里啊?生:是江苏。师:第三课写的是哪个地方?生:写的是北京。师:对!写的是北京。下面我们来看第四篇《春酒》写的是哪里?作者是哪里的?生:台湾师:台湾,对,这个我们可以从作者的籍贯和身份来看。所以作都所写的事也就是台湾的。再来看20课,它写的是哪里?生:天津师:所以这五篇文章写五个地方的特色。也就是说把我们的中华民族的东南西北四个方面的民族都写了一遍。我们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地广物博的民族,我们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地方风俗,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身边的风俗人情。[点评:导入方式独具匠心:商讨的口吻,平等的姿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奠定了本课的基调,容易激发出学生探究的愿望,创设出有利于探究的良好情境。]三、点明教学目标师: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人土风情,熟悉身边的民生和民间文化。2、熟悉考试中考查的题型3、培养热爱故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三、简介中山师:下面我们就来看“1、了解家乡的人土风情,熟悉身边的民生和民间文化。”师:前言:(并投影: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始终与民族文化相伴随。任何发达的或发展中的民族或群体,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学习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我们可以从我们身边的民间文化开始,逐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师:同样我们也有身边的乡土文化,(简介中山)师:下面我们就可以从我们身边的民间文化开始,逐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我们先从中山来入手,因为毕竟考试呢,它不可能从那么大的方面来考,所以呢,我们现在就看看中山市的情况:(投影:中山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9.4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师:中山市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师:那么说到文化我们首先就来看看“历史名人”四、我身边的民间文化(一)、.历史名人投影:(1)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师:在黑板上板书“民间文化”“1 历史名人”师:孙中山最高的成就最大的成就在哪里啊?(生纷纷议论,教师点了一位学生回答)生: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师:他回答得怎么样?还答得不错啊!(生热烈地鼓掌表示赞赏)师:不过他毕竟还是不很真正的了解孙中山,我们有必要展示一下孙中山的情况。(师指着投影说)师:那么说到名人,除了孙中山,中山还有哪些名人呢?历史书上怎么说,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大家的历史学得怎么样,中山除了孙中山还有哪些名人呢?(生七嘴八舌纷纷议论开来,教师点了个别学生回答。)生:容闳生:容国团师:容国团,就是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投影:(1)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2)容闳(hóng)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3)杨仙逸 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随后考入哈厘大学机械系,学习机械及兵器制造技术,是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驱,其被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4)容国团 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他所研究出来的快速抽击,打破了当时主导欧洲和日本的花巧式打球方法,并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文化?师:还有一个叫什么杨仙逸学校的,杨仙逸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为了纪念杨仙逸先生的。这个杨仙逸他有什么值得纪念呢?这个杨仙逸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随后考入哈厘大学机械系,学习机械及兵器制造技术,是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驱,其被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师:第四个就是容国团, 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他所研究出来的快速抽击,打破了当时主导欧洲和日本的花巧式打球方法,并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师:这也是我们家乡的一种光荣。说到现在的刘翔拿了世界冠,其实站在邻颔奖台上的还有一个人,他是谁呢?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的名人。师:中山除了历史人物很出名,其实还有一些优美的景色板书:2、景点(二)中山市景点师:中山有哪些景点呢?你们可能比我还要了解。(生纷纷议论有的并举手,教师点了一个学生回答。)生:五桂山 岭南水乡等等师:其实中山最出名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孙中山故居,一个是小榄又,称菊城。师:景点,想想身边还有没有?(生纷纷议论,莫衷一是)师:还有就是岭南水乡。所以我们要记住最熟悉的。还有没有呢?所以当考试的时候有很多这些答案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只有你身边最熟悉的才好写。投影:(二)中山市景点(1)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菊城金瓣 小榄又称菊城,小榄人民喜爱菊花已有800多年历史。每隔60年都会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菊花会展。(3)歧江公园 位于中山市富华道歧江河旁,是一个另类的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园,它最大特点还是打破了一般“公园”或“园林”的概念,而是将之作为城市空间,是一座延续地方文脉的城市艺术品。公园在美国设计师年度大会颁发的“本年度全球景观设计奖”中,获得了其中的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师:中山还有什么民俗文化?(三)资源特产(三)资源特产投影:(1)神湾菠萝: 神湾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山地肥沃,特别适宜菠萝生长。经过长期选种培育,现在神湾所产的菠萝,一般每个一市斤左右,色泽金黄,皮薄肉厚,更难得是芯细爽脆无渣,甜蜜清香而无酸味,浓郁果香留齿颊间经久不散。(2)石硖龙眼 :中山脆肉龙眼特点是果大、核小,可食部份为67%至69%,果肉晶莹厚润、爽脆清甜,不流汁,平均单果重9.36克。(3)杏 仁 饼:前身就是民间的炒米(粉)饼。后经大户人家管饮食的佣人通过改用绿豆粉又加料、升档发展而来的。定型之后几十年来大行其道,一跃成为中山手信食品的首选。板书:3特产师:浪网、民众的特产是什么?生:香蕉师:那么中山有哪些特产呢? 神湾菠萝 石硖龙眼 茂生围香蕉 三月红荔枝投影:(1)神湾菠萝: 神湾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山地肥沃,特别适宜菠萝生长。经过长期选种培育,现在神湾所产的菠萝,一般每个一市斤左右,色泽金黄,皮薄肉厚,更难得是芯细爽脆无渣,甜蜜清香而无酸味,浓郁果香留齿颊间经久不散。(2)石硖龙眼 :中山脆肉龙眼特点是果大、核小,可食部份为67%至69%,果肉晶莹厚润、爽脆清甜,不流汁,平均单果重9.36克。(3)杏 仁 饼 前身就是民间的炒米(粉)饼。后经大户人家管饮食的佣人通过改用绿豆粉又加料、升档发展而来的。定型之后几十年来大行其道,一跃成为中山手信食品的首选。师:硖 这个字是读什么?(生议论开)师:(教师指正)读xiá师:有一个地方的龙眼是长在石缝里面,因为是从石缝里面出来的,,因为这样的龙眼是很难生长的,所以它的根会生得很长,吸取大地的精化,所以这种龙眼会特别的甜。师:中山还有哪些特产呢?投影:(并解说)(4)茂生围香蕉: 特色介绍: 茂生围香蕉特点是:蕉身特别肥大,皮包青黄而带小黑点(俗称"梅花点"熟香蕉),焦肉特别丰厚嫩白,入口鲜美香甜。因为茂生围位于咸淡水交界地区,农民根据传统经验,选择旱基而又接近水源地段种植香蕉;结果所产的焦比其他地方为优。(5)三月红荔枝 中山市历史名牌产品,又是荔枝家族中的"迎春使者"。它的特点是:果壳色泽鲜红,果体肥大,果肉厚而雪白多汁,味道似酸非酸,似甜非甜,别有风味,食之使人醒脾开胃,是岭南有名佳果。师:除了中山的特产,还有哪些民俗文化呢?还有中山的美食。板书:4美食(四)地方美食师:中山有哪些美食呢?(生纷纷议论)师:中山的美食这么多,我要面对考试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才好呢?(学生各抒已见)(教师保持着持久的微笑,步步启发学生)师:我们应该选取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事物来写,这样才能方便写出较好的文章。投影:(并解说)(1)石岐乳鸽是广东省中山市著名特产之一,石岐乳鸽本是中山籍华侨从国外引进的优良鸽种,经同中山石岐的优良鸽杂交后孵育出来的一种乳鸽。这种乳鸽以体大肉嫩、胸肉特厚而著名。(2)中山脆肉鲩(huàn) 由于独特的养殖环境和技术,脆肉鲩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屡获荣誉,并远销港澳地区和南美部分国家。师:其实我们学了第四单元,最能够体现一个地方的地方特色的是什么呢?生:民俗风情投影:(五)民俗风情中山咸水歌 咸水歌是民歌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广东中山、番禺、珠海、南海等沿海和河网地带的农民和渔民中,而中山坦洲则是珠三角地区咸水歌的代表区域。 咸水歌是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渔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白话渔歌"。板书:5、民俗风情师:解说上面的内容生:齐读上面的内容。(生读得大声整齐)(教师指正读错的字)播放影片:中山咸水歌 (生聚精会神地看着,很认真的样子。)师:这些歌词我们可能听不懂,但是它的调子很有特色!五.课堂小结师:以上我们就介绍了我们身边民俗文化。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考试的题型六、考查类型投影:(并解说) 考查类型一:介绍类(解题技巧:抓住民间文化中的特色展开叙述) 考查类型二:活动设计类 (解题技巧:1、尽量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活动来写 2、活动最好能具体地写出来 3、设计的活动要有操作性 考查类型三:材料分析类 (解题技巧:要注意审题,特别是开放性题目更加要树立自己鲜明的观点,千万不要模棱两可) 考查类型四:仿写广告词(注意句式的工整!)师:可能有些同学认为,这些民俗我基本上都了解,不担心什么的,其实只会说,不会做考查题,那是不行的。板书:考查类型师:那么我们来看看考查的类型又有哪些?师:现在大家打开练习册97面,先不管它的答案是什么,先看看考试考什么。(生大多数迅速拿出《初中语文学习辅导练习册》,并查阅)七、考查类型的训练和方法指导师:归纳第一题的题型就是介绍性的题。师:像这样的介绍类的题应该怎么做呢?师:结合投影,并做提示性的说明。我们一定要抓紧特色来写,就好像师:再看第二类型的题目:活动设计,这一类又该怎么写呢?我们说凡是熟悉的东西,是不是写起来会得心应手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写自己了解的东西。师:(结合投影,并启发、提示)活动设计,有不有可行性,这是很重要的。(生写作训练)师:《初中语文学习辅导练习册》第十八页第四题(生大多数迅速拿出《初中语文学习辅导练习册》,并查阅)师:强调提建议,(解题技巧:要注意审题,特别是开放性题目更加要树立自己鲜明的观点,千万不要模棱两可)师:强调第四类题,要注意的方面是,仿写广告词(注意句式的工整!)板书对联的例子:中山杏仁 香溢四海黄埔腊肠 味飘五湖师:上面讲的都是零零散散的方法,下面我们要说的是作文训练投影:请以“我家乡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着重介绍家乡给你印象最深的特产或最有特色的风俗习惯,体现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结合书本165页第三行来说明)师:强调写法:一、突现习俗的特色 二、强调自我的感受 三、运用多样的表达投影:(举例)《我家乡的龙眼》师:这篇文章是不是介绍完风俗就完了,还要写上一些抒情的句子。看最后一句话,说明了“家乡的龙眼给我们带来了笑容”投影:(举例)《我家乡的悠悠之水》师:第二篇的题目就明显不同了,这篇文兖满了诗情画意。所以这样题目,从题目来猜测,它应该是侧重于写景的。投影:(小结写作方法)(并解说) 一、突现习俗的特色 二、强调自我的感受 三、运用多样的表达下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精品课程整体规划中山市浪网中学 何沛枝【精品模块】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课程学段】八年级下册【项目主持】何沛枝【研发团队】何沛枝 方宏凯 冯杏燕 彭志文 曾春英【团队分工】分工情况姓名 主要分工 过程指导 参与磨课何沛枝 统筹协调、整体规划、项目简介材料、论文、听课反思、资料上传 凌丽邹杰锋 何沛枝方宏凯彭志文曾春英冯杏燕方宏凯 上课、教学设计与学案、课件、论文、教学反思与建议、协助上传资料彭志文 搜集资源(视频、图片、音乐、优秀课件)、论文、听课反思冯杏燕 搜集资源(视频、图片、音乐、优秀课件)、论文、听课反思、联系拍摄刻录曾春英 教学实录、论文、听课反思、桌椅安排一、教材解读本课程主要是探索中山的民族民风,自然生活中蕴含无穷乐趣,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积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了解民间文化。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这一课程研究将会为我们展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我们一直认为,解读教材有两个基本原则需要把握:一是解读教材,既要注意整体把握,又要重视文本细读,抓住文本精妙之处;二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对文本领悟的深度决定了他引领学生登上的阅读高度。课程共有四大部分:“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节日探源”、“思考讨论”。其中“家乡素描”是引导学生搜集家乡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色文,然后就搜集整理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交流。“认识方言”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七大方言,特别是对本土的粤语进行深入学习。“乡土发现”主要是让学生探寻中山的民俗风情特色,如:慈善万人行、民众岭南水乡文化节、端午赛龙舟、沙溪龙狮鹤凤舞、沙溪浴佛节、黄圃飘色、崖口飘色、小榄菊花盛会、中山民歌、中山特产、中山新十景等。“节日探源”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的由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重阳节,以及少数民族“火把节“、“观花节”、“泼水节”等的由来。这些节日包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探索节日的起源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思考讨论” 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问题,表达主观意见。让学生一方面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追求“洋气”“时尚”,另一方面却到云南、西藏、贵州等边远地区去旅游、考察,表现出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极大兴趣的合理性。二、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在我市不是很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尤其在综合性学习方面时,由于他们阅读面比较狭窄,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一般通过老师的讲解、电视媒体的报道,所以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能力与城区的学生由较大的差距,所以老师课堂上提问的一些问题无法展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能尽量使用一些图片、影音资料,激起他们对文章中相关事物的兴趣,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为此,我们有以下的思考: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在课堂上加强学生默读速度的训练,提升读书的效率。对于语文学习而言,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边读边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将更透彻,所学的知识也更容易内化为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更牢固。如果教师能坚持和深化下去,将会令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快速的提高。三、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对学情的详尽分析,本课教学目标如下:基础目标:1.能快速搜集资料,并能自信、流利的表述自己的观点,语言清楚、连贯。2.小组讨论,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3.能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重点目标: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乡土文化独特的情韵,培养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2.课外搜集、阅读一些民俗文化研究作品,深入体会,为口语交际和写作做准备。难点目标:1.写作训练:体会传统节日的特色,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对当地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 思考讨论: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并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言。四、课时安排: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讲评课2课时,共3课时。五、教学策略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训练重点是体会乡土文化独特的情韵,培养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民俗文化研究作品,深入体会,为口语交际和写作做准备,让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对当地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由于教学需要,把《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与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交叉、融合,《云南的歌会》中少数民族的聚居生活、古老的歌会形式;《端午的鸭蛋》中端午吃咸鸭蛋等各种活动风俗,从平淡的生活勾起对故乡的情思;《吆喝》中旧北京大街小巷各色的叫卖,如今却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春节》中春酒是节日的珍品,唤醒对母亲、乡邻的美好回忆;《俗世奇人》中凡夫俗子中不乏奇人高人,他们也值得大书特书……这就是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我们在写作和口语交际时可以模仿那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那幽默传神的语言表现力。学以致用,我们的语文大课堂将会更精彩。这样,民俗文化深厚历史文化基础的文化形态,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类生活价值,将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扎下深根,广大民众群体的共同理想、共同情感与共同价值取向也将得以传承,得以发展。六、教学建议在深入解析了教材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呢?在此,结合我们团队的教学实践与积累,把我们的一些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1.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收集资料,积极主动阅读相关书籍,积极表述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教师要起好“掌舵”的作用。在明确《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这这一专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具体、生动地讲述见闻,清楚、流利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在学生交流分享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在全班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言。关于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我们得强化。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主要步骤是:(1)教预习方法,加强训练。课前预习可以采取四步预习法:一读,画出专题中的重点内容;二读,体会乡土文化独特的情韵,培养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三读,能表述当地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四读,深入专题内容,进行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并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与写作。(2)重点指导批注。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课前阅读的预习中应该留下思考的痕迹,把写得特别好,感受特别深的地方画下来加上批注。为什么画这一段写一写你的理解和体会。批注的思路可以从内容、情感、表达方法等方面入手,可以写我从这一语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我觉得哪个词用得好,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等。批注是指导学生细读文本的一种有效途径。批注式阅读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思考”。我们要加强指导和训练。(3)课前预习的检查反馈。阅读预习一定要进行检查反馈,可以分小组对四步预习内容一一进行检查,包括老师布置大家在网上收集的资料是否准备好,该做的批注特别是一些感受深刻的语句是否已经加上批注,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完成质量打星级,由组长汇报组员完成情况。这样才能把课前预习抓实,抓牢,有效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关于课后巩固:课后巩固是拓展性的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可忽视的有效措施。教学时,我们应该关注课后的阅读链接,特别是可以引导学生拜读优秀的民俗文化研究相关著作,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阅读材料,如《沈从文散文选》、《汪曾祺全集》、《北京城杂艺》、《琦君散文》、《俗世奇人》等作品。2.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是把握整个专题的关键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难点,体会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感,更加深入理解专题的关键性问题,可以避免教师琐碎的提问。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点入手:(1)抓关键内容“家乡素描”: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搜集家乡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色文,然后就搜集整理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交流。“认识方言” :关键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七大方言,特别是对本土的粤语进行深入学习。“乡土发现” :关键要让学生探寻中山的民俗风情特色。“节日探源” :关键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的由来,体会这些节日包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探索节日的起源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思考讨论” :关键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问题,表达感想。(2)抓文学习重点本专题题囊括了整个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语言与风俗”是口语交际与写作综合运用的重点。学生的作文中能否表现对当地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生讨论中能否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并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言,这关键都在教师的合理、及时的引导。(3)运用教材资源每个单元前有专题教学的导语,这些提示就是很好的教材资源,本专题的分家乡素描、认识方言、乡土发现、节日探源、思考讨论五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该提早搜集资源,如《岭南水乡特色咸水歌》、《中山慈善万人行》、《沙溪龙狮鹤凤舞》等相关视频与图片,引导学生在声音与画面中体会这些节日包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3.落实写作训练本专题写作的要求是让学生体会传统节日的特色,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对当地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世界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所说:“民俗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无形的文化遗产包括了人类无限的情感,包含着无限的意义和深远的价值,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和整个社会。”因此,能否传承人类的智慧,一是在于品读与鉴赏,更在于孩子们能否拿起笔墨来记录、抒发、感悟、深化。如《云南的歌会》一课,作者沈从文浓墨重彩地位我们描绘了湘西文化的歌谣特色,恬适的自然环境与淳朴的民俗民风和谐统一,令人舒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对家乡人们的依恋。那种“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的写作方法值得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灵活运用。4.搜集信息资料教会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让学生去搜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要求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精选紧密联系课文内容的资料,准备好汇报。收集资料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通过调查、访问、咨询,也可以通过查阅文字资料、网络资源等渠道进行。七、教学效果总结一学期来,我们5人组成的精品研磨核心团队,从理论探索到实践研究,一路同心协力,历经洗礼,收获良多。开学第二周我们就确定了打造精品的方向,制好了规划表。我们的想法是,不搞“单边作战”,不搞“为精品而精品”,希望精品课的研发立足于常态性课堂效率的提高。在分配课例时,我们立足于各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长,实行个性分工。在试教过程中,我们注重过程的调控,5位核心成员取长补短,相互携行,不断小结整改,先后邀请教导处凌丽主任、语文科组长邹杰锋老师亲临指导,不断切磋磨砺,让大家的课在不断的试教中越来越亮。而课堂的闪亮高效,最得益的就是学生,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语文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语文整体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初二的学生在参加校、区、市的各类征文、手抄报比赛均获得很好的成绩,在各类公开课中,孩子们体现出来的优雅谈吐、活跃思维,这得到了家长、领导的一致好评。当然,精品研磨课堂也是教师成长的沃土。半年的磨砺,各位成员都不同程度实现了自己的超越,其中何沛枝老师的精品课程整体规划严密有序,整个研磨团队在她的规划安排下,各项工作在有序开展。特别是她撰写的教学反思、教学建议对大家很有指导作用;方洪凯执教的精品课例《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成为语文科组的示范课,教学设计新颖,是民众镇中学语文教研观摩课。彭志文、冯杏燕老师所写的教学反思感情真挚,点评到位,他们平时的教学中也能让孩子们的深情演绎,令听课老师为之动容,感慨万分。曾春英老师记录的精品课程课堂教学实录细致入微,她的教学论文激发了学生对民间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她的课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效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到民间采风去》教学设计浪网中学 方宏凯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人土风情,熟悉身边的民生和民间文化。2、熟悉考试中考查的题型3、培养热爱故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课时安排:1课时 (另外还安排课余搜集资料)教学过程:前言: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始终与民族文化相伴随。任何发达的或发展中的民族或群体,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学习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我们可以从我们身边的民间文化开始,逐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师生共同探究:一、简介中山中山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9.4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二、我身边的民间文化(一)、.历史名人(1)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2)容闳(hóng)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3)杨仙逸 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随后考入哈厘大学机械系,学习机械及兵器制造技术,是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驱,其被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4)容国团 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他所研究出来的快速抽击,打破了当时主导欧洲和日本的花巧式打球方法,并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二)中山市景点(1)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菊城金瓣 小榄又称菊城,小榄人民喜爱菊花已有800多年历史。每隔60年都会举办一次规模盛大的菊花会展。(三)资源特产(1)神湾菠萝: 神湾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山地肥沃,特别适宜菠萝生长。经过长期选种培育,现在神湾所产的菠萝,一般每个一市斤左右,色泽金黄,皮薄肉厚,更难得是芯细爽脆无渣,甜蜜清香而无酸味,浓郁果香留齿颊间经久不散。(2)石硖龙眼 :中山脆肉龙眼特点是果大、核小,可食部份为67%至69%,果肉晶莹厚润、爽脆清甜,不流汁,平均单果重9.36克。(3)杏 仁 饼:前身就是民间的炒米(粉)饼。后经大户人家管饮食的佣人通过改用绿豆粉又加料、升档发展而来的。定型之后几十年来大行其道,一跃成为中山手信食品的首选。(4)茂生围香蕉: 特色介绍: 茂生围香蕉特点是:蕉身特别肥大,皮包青黄而带小黑点(俗称"梅花点"熟香蕉),焦肉特别丰厚嫩白,入口鲜美香甜。因为茂生围位于咸淡水交界地区,农民根据传统经验,选择旱基而又接近水源地段种植香蕉;结果所产的焦比其他地方为优。(5)三月红荔枝 中山市历史名牌产品,又是荔枝家族中的"迎春使者"。它的特点是:果壳色泽鲜红,果体肥大,果肉厚而雪白多汁,味道似酸非酸,似甜非甜,别有风味,食之使人醒脾开胃,是岭南有名佳果。(四)地方美食(1)石岐乳鸽 是广东省中山市著名特产之一,石岐乳鸽本是中山籍华侨从国外引进的优良鸽种,经同中山石岐的优良鸽杂交后孵育出来的一种乳鸽。这种乳鸽以体大肉嫩、胸肉特厚而著名。(2)中山脆肉鲩(huàn) 由于独特的养殖环境和技术,脆肉鲩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屡获荣誉,并远销港澳地区和南美部分国家。(五)民俗风情中山咸水歌 咸水歌是民歌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广东中山、番禺、珠海、南海等沿海和河网地带的农民和渔民中,而中山坦洲则是珠三角地区咸水歌的代表区域。 咸水歌是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渔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白话渔歌"。三、考试考查的题型及答题技巧指导考查类型一:介绍类(解题技巧:抓住民间文化中的特色展开叙述)考查类型二:活动设计类(解题技巧:1、尽量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活动来写2、活动最好能具体地写出来3、设计的活动要有操作性考查类型三:材料分析类(解题技巧:要注意审题,特别是开放性题目更加要树立自己鲜明的观点,千万不要模棱两可)考查类型四:仿写广告词(注意句式的工整!)四、作文训练请以“我家乡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着重介绍家乡给你印象最深的特产或最有特色的风俗习惯,体现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写作指导:1、突现习俗的特色二、强调自我的感受三、运用多样的表达范文示例一:我家乡的龙眼我的家乡— 浪网,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特别是家乡的龙眼更是饮誉中外。龙眼,因其八月成熟,八月又称桂月,且其果实呈球形,故又名桂圆。每到龙眼成熟的季节,龙眼树上就缀满了汤圆大小的淡黄色或褐色果子,累累果实压弯了枝条。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座镶满黄色珠子的绿叶帐篷,漂亮极了!轻轻剥开龙眼的外壳,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那嫩白而透明的果肉,像一颗颗无瑕的珍珠,使人急于品尝。放进嘴里一嚼,更是汁水四溅,香甜可口,令人百吃不厌。龙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很高,因而被称为亚热带的“长寿水果”。明代的李时珍曾说过:“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据科学家研究表明:龙眼的可溶性物质中,含葡萄糖24.91%,蔗糖0.22%,蛋白质5.6%。此外,还含有磷、钙、铁和多种维生素。龙眼具有开胃益脾、补血安神的功效,是用来治疗体虚贫血、神经衰弱的珍贵补品。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有远见的浪网农民承包了土地,大量种植龙眼,家乡的龙眼为家乡人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范文示例二:我家乡的悠悠之水我的家在南方一个小小水乡,那里隔绝了尘世的喧嚣,惟留下缠绵的乡音,悠悠故乡水,还有那外婆沏好的碧螺春……“这里是水的世界,看那陈西的小河横贯了这小镇上的一切,人事景情融在水里渐渐淡了散了化了……”听余秋雨先生讲述这小镇乡水的故事不觉出了神,还是自己去水边走走,去感受乡水的气息吧。正值夏日,烈日当空,走着走着忽觉清风习习。顺着凉风,紧走几步,果真发现一条静谧的小河穿梭于水乡古镇。一切悄然无声,我蹑手蹑脚,不敢打破这独有的宁静。这河面像冷翡翠,仙人镜,还是珠玉盘?一时间我惊呆了,竟不知该何以修饰。当然最在意的莫过于为何日光是如此清凉?定睛细视,找到了其中的原委,那红日当头,恰投入河面中央,万丈华光在水面上散射出条条五彩的光带,光带又好似被这清水所陶醉,脱去了层层的灼热的华袍,最后竟成了点点光斑,在款款柔波中组成螺旋样,好似在跳小蜜蜂的“八”字舞……习习清风,吹来一群野鸭,悠闲地在水中划过层层同心圆,而后是几只翩然起舞的蜻蜓,沾水润舌,此情此景,不正是“蜻蜓点水款款飞”吗?人与景在此刻真正地相谐交融。带着这点灵感,我划动我的笔尖,任点点心雨飞舞跳动,任款款思绪飘入云天,任丝丝愁情融入水中,我温柔地写下我生平第一篇诗歌——《东方版威尼斯》。不经意的一道残阳铺入水中,抬起望去,一个梳着长辫子的村姑,正拿着个棒槌在水边洗衣,头上小鸟在鸣,耳边雏燕在呢喃,她轻轻拭干珍珠般的香汗。远处,袅袅炊烟升起,依稀可见朦胧的青砖白瓦。我无意离去,不知是陶醉在这天堂般的美景之中,还是正留恋这天使般的江南美人?这悠悠的乡水,不知陶醉了多少人,也不知滋养了多少年的文化底蕴。夜黑了,月色如水,水如天,独立水边悄然:在这“中华文化的后花园”里,乡水陶醉了唐伯虎,金圣叹,是否还有小小的我……悠悠的故乡水,调动了我们多少思乡的情愫。小结:这堂课,我们只是对中山的历史、景观、特产等作了一个皮毛上的了解,中山的魅力绝不仅于此,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继续去发掘令我们惊喜的东西。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到民间采风去》方老师1.flv 《到民间采风去》方老师2.flv 教学反思.doc 教学建议.doc 教学设计.doc 教学课件.ppt 整体规划.doc 课堂实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