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将课堂还给学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学案例中山市南头镇中学 宾玉枚【导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其实就是文言文以及古诗词的复习,所以语文实践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实践中找出规律,逐渐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另外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习应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因此,这一堂复习课,我设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按照图纸盖房子,更要锻炼学生设计出自己作品的能力,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工程师”。【案例】师:古典文言文和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洋洋古文,包罗人间万象,赋手文心,写尽千年绝唱!我们所学过的每一篇作品几乎都能给大家带来享受和启迪,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第五单元,复习本单元的古诗词,领会其中的意蕴,掌握其中的解题方法。(伴随着《月光水岸》进入课堂学习)师:首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以及作者、朝代。(投影单元导航幻灯片,出示本单元课题)学生齐答师:回答声音非常洪亮,现在老师要点将,请同学们认真审题,并将答案对号入座。(投影内容回顾幻灯片,一问一答,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师:诗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状物,或咏史抒怀,或表现亲情,无不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那么,对于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完有没有一些什么疑惑呢?生:我在做题的时候,一些文言文词语经常弄不懂什么意思?生:在句子翻译的时候感觉翻译出来和现代文有差异?生:古诗词背得滚瓜烂熟,可是考试的时候就是答不对。生:课外文言文很难下笔做。……师:同学们所说的都是学习当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困惑,那么怎么将这些“拦路虎”消灭呢?我们一起来温故知新。(投影幻灯片:理解实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小组开火车形式,进行回答(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一般实词——识记(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大 )(3). A.负势竞上 ( 凭借 )一词多义 ——积累B.负箧曳屣 ( 背 )(4).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通假字(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词类活用(6).录毕,走送之。(跑)古今异义——辨析小结并板书:词语翻译 一般实词——识记一词多义——积累通假字词类活用 辨析古今异义讨论归纳:(1).文言实词重在积累,要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解释。(2).重点文言词汇一般在课文的注释里,课后练习也有归纳,复习就要紧扣注释和课后的练习。(投影本单元重点词汇并进行强记)师:句子的翻译在词语翻译的基础上进行,请看:(投影例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讨论交流运用了文言文什么方法翻译本句的?概括小结: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1.人名、地名、年代、官名、物品名等可直接用,不用翻译。(留)2.将单音节词扩展成双音节词。(增)3.对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人称代词、通假字、语气词、应用现代汉语的词汇予以更换。(换)4.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删)5.文言文的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汉语语序进行调整。(调)6.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补)师:请同学们结合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小组讨论完成下面句子的翻译,并找出它运用了那种翻译方法?小组讨论交流明确:(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翻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凶猛的浪花好像奔腾的骏马。解析:文言文句中重点词语要翻译正确,省略词要翻译出来。如“甚箭”是“甚于箭”的意思。(2)食之不能尽其材翻译: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解析:掌握文言文句中的通假字,以便更好地理解句意,不能妄加推测词语含义。如“食”通“饲”,解释为“喂养”。 材,通“才”。(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解析:翻译文言文句子要正确理解重点词的含义,语句要通顺。(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解析:运用了补、增、留、换的方法师:刚刚同学们学以致用非常棒,现在老师教大家一个翻译口诀,看看谁记得最快,现场背下来。投影:翻译口诀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师:弄懂文言文的大意,现在我们要来解决第三个“拦路虎”了。投影题型一:填空题《与朱元思书》文中描写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是生答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解析:考查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理解题型二:问答题《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为什么开头却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生:因为先生不想别人知道他的名字。生:引出下文。解析:本题意在通过文章的描述,使我们理解人物的性格。生答案:以幽默的笔调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率性旷放的隐士性格。题型三:理解题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生: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生答案:自然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表达出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解析: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课文主旨的把握小结复习方法:熟读课文,联系写作背景 ,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师: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诗歌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四言诗经,五言古风,唐诗宋词,构成了诗歌国度中无比壮丽的景象。遨游诗海,美不胜收。师:班级即将举行“诗词朗诵会”,你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你怎么设计开场白?生1:诗词是语文的精髓,是学习的指标,是人生的航标。我应该大声表达出来。朗读诗词,可以让我们陶冶情操;朗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培养美感;朗读诗词,可以让我们提高写作。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吧!师:谁来点评一下。生2:缺少称呼,应该在前面加上“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生3:前面第一句表达,感觉不是那么好,可以在精炼一点。生4:有个病句应改为“提高写作水平”。优秀开场白1:老师们,同学生,大家好!读诗使人头脑清晰,听诗使人心旷神怡,品诗使人精神境界更上一层楼,下面我宣布“诗词朗诵会”正式开始。2、大家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王维感慨“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些美好的古诗词“斗酒诗百篇”,让我们一起朗读吧!进入诗的境界,领略诗的魅力!一问一答,灵活展示诗歌的考题形式,并配以画面来进入诗的意境。活动一:根据提示,补充诗句的上下句(1) ,把酒问青天。(2)怀旧空吟闻笛赋, 。(3) ,身世浮沉雨打萍。活动二: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诗句(1)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诗句是: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抒发兴亡之叹,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 , ”抒写了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相同的美好愿望。(5)《赤壁》一诗中作者独辟蹊径,抒发感慨的句子是 , 。活动三:根据画面的提示,展开想象和联想,给画配诗师: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如果把古诗词贯穿于文章中,就像华美的锦缎上镶嵌了一颗颗精美的宝石一样,文章会绚烂多姿。投影例句:还记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仙李白吗?记得他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吗?记得他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的不屑吗?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像李白那样的自信去面对困难,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赢得成功。学生齐答归纳方法一:直接引用,为文章增添几分亮色。例句:我爱生活,我爱四季。我爱春天,在桃红柳绿的江南,感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勃勃生机;我爱夏天,在碧波荡漾的荷塘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无限乐趣;我爱秋天,在高远澄明的天地,抒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豪迈之情;我爱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原野,领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苍茫壮阔。老师讲解介绍方法二:串引写景,为景物涂抹几分靓彩例句: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撒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学生探讨总结方法三:化用仿写,为内容营造几分谐趣联系上下文,运用恰当的诗句完成填空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教师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用自己的智慧栽种了一棵知识之树,还要把这种方法带到今后的学习中去,让它们长成一片森林,我们的大脑将会更加充实、心灵将不再荒芜。附: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词语翻译 一般实词——识记一词多义——积累通假字词类活用 辨析古今异义句子翻译:补、扩、留、删、换、调【反思】在接到通知准备这堂复习课之前,我有些举棋不定,本单元是一个文言文加古诗词学习的单元,本身就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文言文知识掌握的很薄弱,知识未成系统。我就设想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归纳迁移,以多种形式展现古典文言诗词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本单元的复习中我进行了大胆探索,让学生自主探讨尝试,总结复习方法、答题技巧,课后自主梳理知识要点,老师适当点拨。在“古诗苑漫步”这个活动环节中,更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但上完这一节课后,我发现要上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回顾这堂的教学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1.课堂容量非常大。本单元属古诗文单元,选有四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曲。题材多样,有信札,有传记,有杂说,有赠言,有绝句、律诗、词、曲;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如何将知识点归纳并渗透,将理念转化为实战经验,不能靠一朝一夕,短短的一节课,效果达不到明显。所以课前的准备工作,预习作业一定要充分让学生尽快进入复习的状态,明确复习的精髓。课后的随堂练习也要紧扣堂上所讲,让学生学以致用,做一个及时的反馈。2. 如何将课的内容交给学生。学生一堂课吸收知识的水平有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不是死板的,活跃性的知识,所以,我这节文言文词义的理解的这个教学目标,要落实下去,有些难度,东西繁复而且枯燥。所以,在课堂上,就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在古诗词教学这一块:采用了开场白综合实践类题型、填空题、默写题、给诗配画题等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自主大胆地质疑,自主深入的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自然就活跃了。3.学生的创作力是无限的。从为“诗词朗诵”设计开场白到“写作中运用古诗词”这个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从学生的答题和课后收回的作业来看,质量非常高,由浅到深,层层推进,相信会有一个更大的突破。当然,在教学方式上如何出新?教学内容能更紧凑一些?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期待今后能博学,见多识广,在认真研读课本以及参考资料的同时,虚心求学,争取让学生学得更扎实,让教学风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的教学设计(1课时)中山市南头镇初级中学 宾玉枚一、设计思想本单元属古诗文单元,选有四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曲。题材多样,有信札,有传记,有杂说,有赠言,有绝句、律诗、词、曲;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这些作品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无不表达着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文言文复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本单元的复习中我进行了大胆探索,让学生自主探讨尝试,总结复习方法、答题技巧,课后自主梳理知识要点,老师适当点拨。在“古诗苑漫步”这个活动环节中,更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二、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本单元的九篇古代诗文都是我国古代诗文作品中的优秀篇章,非常适合中学生阅渎。这些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浓厚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八年级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并达到学以致用。基于此种情况,本课让学生自主探讨尝试,总结复习方法、答题技巧,课后自主梳理知识要点,老师适当点拨,从而对文言文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吸收古代文学的精华,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常用实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基础知识。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能力目标1.文言知识的迁移,把握做题技巧。2.能正确默写要求背诵的篇目,理解并学习赏析诗歌中的名句。3.巧妙地运用古诗词写作。(三)情感目标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五、重点难点(一)重点1.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做题技巧。2.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巧妙地在写作中运用。(二)难点1.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做题技巧。2.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巧妙地在写作中运用。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学采用互动学习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互评互议,用小组竞赛和个人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并让学生懂得了“争一争就能行,拼一拼就能赢”、“酒香仍需吆喝”的道理。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收集本单元的重点字词、句子的解释,认真复习各篇课文的内容,初步梳理文言文的知识要点,熟练的背诵各篇古诗。2.教师的教学准备:归纳本单元文言文学系的知识要点,选取典型的考试题型进行分析,精心写好教学设计和堂上练习、课后练习,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得到巩固。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将班级同学划分为八大学习小组,前置性预习和课后巩固由学习小组的成员相互探讨完成,课堂上注重方法的归纳。八、教学过程教学思路:单元导航、内容回顾、温故知新、古诗苑漫步、课堂小结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分组探究合作、反馈测评等综合教学法。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古典文言文和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洋洋古文,包罗人间万象,赋手文心,写尽千年绝唱!我们所学过的每一篇作品几乎都能给大家带来享受和启迪,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第五单元,复习本单元的古诗词,领会其中的意蕴,掌握其中的解题方法。一、单元导航《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朝梁)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东晋)《马说》 韩愈(唐)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明)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赤壁》 杜牧(唐)《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北宋)《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二、内容回顾《与朱元思书》 给自己写的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五柳先生传》 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马说》 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送东阳马生序》 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体会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讽刺、愤恨的思想感情。诗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状物,或咏史抒怀,或表现亲情,无不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对于本单元的古诗词,你学完之后有没有一些什么疑惑呢?三、温故知新(一)理解实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一般实词——识记(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大 )(3). A.负势竞上 ( 凭借 )一词多义 ——积累B.负箧曳屣 ( 背 )(4).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通假字(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词类活用(6).录毕,走送之。(跑)古今异义——辨析方法指引(1).文言实词重在积累,要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解释。(2).重点文言词汇一般在课文的注释里,课后练习也有归纳,复习就要紧扣注释和课后的练习。练习:风烟俱净 都 一百许里 左右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 青白色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横柯上蔽 在上面疏条交映 互相掩映祗辱于奴隶之手 只是;辱没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两马并驾才美不外见 才能 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的方法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晓 其真不知马也 识别,了解余幼时即嗜学 喜欢,爱好 致书 取得、得到。德隆望尊 道德高,声望重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提出;询问腰白玉之环 腰佩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二) 翻译句子例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1.人名、地名、年代、官名、物品名等可直接用,不用翻译。(留)2.将单音节词扩展成双音节词。(增)3.对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人称代词、通假字、语气词、应用现代汉语的词汇予以更换。(换)4.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删)5.文言文的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汉语语序进行调整。(调)6.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补)练习:(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翻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凶猛的浪花好像奔腾的骏马。解析:文言文句中重点词语要翻译正确,省略词要翻译出来。如“甚箭”是“甚于箭”的意思。(2)食之不能尽其材翻译: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解析:掌握文言文句中的通假字,以便更好地理解句意,不能妄加推测词语含义。如“食”通“饲”,解释为“喂养”。 材,通“才”。(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解析:翻译文言文句子要正确理解重点词的含义,语句要通顺。(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解析:运用了补、增、留、换的方法翻译口诀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三) 内容理解复习方法:熟读课文,联系写作背景 ,加深理解课文内容。题型一:填空题《与朱元思书》文中描写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是解析:考查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答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题型二:问答题《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为什么开头却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解析:本题意在通过文章的描述,使我们理解人物的性格。答案:以幽默的笔调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率性旷放的隐士性格。题型三:理解题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解析: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课文主旨的把握答案:自然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表达出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五、古诗苑漫步班级即将举行“诗词朗诵会”,你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你怎么设计开场白?参考答案: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诗歌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四言诗经,五言古风,唐诗宋词,构成了诗歌国度中无比壮丽的景象。遨游诗海,美不胜收...近段时间,六年级进行了本学期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一:根据提示,补充诗句的上下句(1) ,把酒问青天。(2)怀旧空吟闻笛赋, 。(3) ,身世浮沉雨打萍。活动二: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诗句(1)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诗句是: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抒发兴亡之叹,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4)苏轼的《水调歌头》中“ , ”抒写了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相同的美好愿望。(5)《赤壁》一诗中作者独辟蹊径,抒发感慨的句子是 , 。活动三:根据画面的提示,展开想象和联想,给画配诗活动四:巧妙将古诗词运用到写作中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如果把古诗词贯穿于文章中,就像华美的锦缎上镶嵌了一颗颗精美的宝石一样,文章会绚烂多姿。例句:还记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仙李白吗?记得他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吗?记得他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的不屑吗?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像李白那样的自信去面对困难,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赢得成功。方法一:直接引用,为文章增添几分亮色。例句:我爱生活,我爱四季。我爱春天,在桃红柳绿的江南,感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勃勃生机;我爱夏天,在碧波荡漾的荷塘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无限乐趣;我爱秋天,在高远澄明的天地,抒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豪迈之情;我爱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原野,领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苍茫壮阔。方法二:串引写景,为景物涂抹几分靓彩例句: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撒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方法三:化用仿写,为内容营造几分谐趣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六、课堂小结1.小练笔:话题《我与文言文》300字2.自由发言:请用一句话说说本节复习课的收获。老师寄语:同学们今天用自己的智慧栽种了一棵知识之树,还要把这种方法带到今后的学习中去,让它们长成一片森林,我们的大脑将会更加充实、心灵将不再荒芜。独立完成当堂练习,归纳方法,得到知识点的掌握与解题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苑漫步”,身临其境,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结合所提问题,分析归纳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与考试题型相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掌握相关解题技巧。温故知新,以考试题型展示,引导学生归纳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文章内容理解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兴趣,检查预习知识导航,回顾内容熟悉内容小组交流,预习展示提出疑惑,进入学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水平测试题A卷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题目 一 二 三 四 总分分数一、基础:(17分)1.按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3分)piǎo碧( ) 急tuān ( ) 轩miǎo( )2.古诗文默写(10分)(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赤壁》(2)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个晋代人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3、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两项是( ) (4分)A.与朱元思书/大书特书 B.不敢稍逾约/逾期未归C.负势竞上/负箧曳屣 D.益慕圣贤之道/精益求精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3分)班里举行“古诗苑漫步”主题班会,请你参与。然后按要求回答第5—7题。4.重温经典:初中学习的诗词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重温那些经典好句。(2分)诗中雄心壮志: (列举一句)诗中思念家乡: (列举一句)5.诗中有情,请以“爱国”为话题写一段话,当中要引用一句古典诗词。(4分)6. 诗词鉴赏:请仿照示例,任选所学诗词,写一段精美的赏析。(4分)例: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赏析:描写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的独斟独酌,及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诗句:你的赏析:7.这次“古诗苑漫步”主题班会即将结束,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写一段话作为结束语。(3分)三、阅读理解(30分)(一) (18分)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鸢飞戾天( ) 窥谷忘反( )一百许里( ) 猛浪若奔( )9.翻译下列句子(6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急高直指,千百成峰。(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0.本文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是 (2分)1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句写出了江水气势磅礴的动态美。《三峡》中类似写江水的句子是 。(2分)12.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12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虽有千里之能( )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④是马也( )1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16.表明统治者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语句是 (2分)四、作文(40分)题目:根据下列要求设计情景,写一段不超过节200字的片断作文。要求:①以课间十分钟的生活为范围②从下列词语中任选四个用在片断中(红花 沉思 报纸 微风 情绪 灿烂)③表达一定的中心,语意连贯“叮铃铃……”,清脆的铃声回荡在校园的上空。100200300参考答案:1.缥 湍 邈2.(1)铜雀春深锁二乔 (2)身世浮沉雨打萍(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AC4.诗中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中思念家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岳飞一心抗金,发出“壮志饥餐胡虏肉,踏破贺兰山缺”的凌云壮志;文天祥拒绝降元,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诗篇。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赏析:在作者笔下,一“聚”字向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一“怒”字让读者仿佛听到了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这句诗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7.我国不愧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这一首首千古绝唱的古诗就象是那美丽的夜空中最耀眼的明星,也许它们象流星一样转瞬即逝,但它们却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回忆,今天我们共同在古诗的天空下漫步,今后让我们与经典同行,共享中华民族悠久的诗歌文化。8.至;通返,返回;左右;奔驰的俊马9.(1)这些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长,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2)(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10.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热爱自然,鄙弃名利,避世归隐13.①虽有千里之能(即使 ) ②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④是马也( 这 )14.①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把他当作普通的马来喂养。②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南头初级中学 周丽霞)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教学随笔----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南头初级中学 宾玉枚本周教学内容主要为文言文,但是,通过书面作业和小测验,我发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们表现活跃,发言积极,回答问题的命中率极高,真正落实到笔端时,却错漏很多,就连平时比较扎实的好同学,也是频频出错,令人费解。看来,文言文教学不能只求课上掌握,更应注重课下的复习巩固和检测反馈,初一低年级同学容易追求表面热闹,满足于一知半解,往往是眼高手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在知识的落实上很下功夫,在上好课的同时,做好作业的辅导、讲评工作,并要求同学认真改错,不懂就问。还可以给学生补充一点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课外文言文,并指导朗读、翻译。另外,教学进度不宜过快,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复习、消化时间,切忌做成夹生饭。文言文教学怎一个翻译了得 有些语文教师教文言文只注重实词、虚词、句式和翻译,使得文言文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其实,文言文的教学怎一个翻译了得。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作品多为当时出类拔萃人物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作品中工整的句式、隽秀的语言、感人的形象、深刻的哲理、经典的笔法等等,不仅可丰富学生的生活,还能为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积贮阅读体验,反过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超越时空,和古代贤哲为友,与他们对话,触摸他们的灵魂,汲取他们做人的智慧,砥砺学生心智,涵养学生心灵,这是文言文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我们现在学习古文,不可能回到古代,不可能与古人面对面地对话,不可能像古人那样说话或写文章,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继承的工作。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该避开繁琐的文言知识,多积累有助于阅读的实词,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传承中华文明,进而让学生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渐染,让学生的气质发生润物无声的变化,让学生的思想境界日渐高尚。采撷形式美的花朵 从语言特色来看,教材中所选文言文,或音韵协调,或散整结合,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五彩斑斓,绚烂多姿,不一而足。语言之美,似山间清泉,似悬崖瀑布,似蓝天白云……在教学中,把握住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那才是真正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精髓。进入人物美的长廊 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的过程中,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尤其是历史散文中,多有这样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超越时空 在学习文言文时由于历史太遥远,学生对人物背景了解不多,有时与作品之间会产生隔膜,即使将文章倒背如流,也不能深入了解文章内容,也不能走进作品,更不能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对教材涉及到的名人以及历史内容烂熟于胸,要了解这些名人的详细的生平事迹,精神面貌以及人格魅力。走进名人的心灵世界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作品多为当时出类拔萃人物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和古代贤哲为友,与他们对话,触摸他们的灵魂,汲取他们做人的智慧,砥砺学生心智,涵养学生心灵,这是文言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 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走进名人的心灵世界,内化为一种精神力量,提高个人的修养。学习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伟大的爱国精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苏轼的乐观面对人生沉浮的豁达胸襟和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智勇兼备,廉颇的忠勇不二、知错善改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文言教学怎一个翻译了得。我们要通过文言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教学与我们习惯的讲授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它要求教师把教学当作一种过程,而不仅仅是作为结果的知识体系来教。教学时既重结果,又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有时重过程甚至胜于重结果。当然,探究教学并不轻视知识,但更关键的是要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科学精神的养成。也就是说我们不希望学生的学习是坐着缆车到达山顶的,而希望学生自己探路登山,这虽然有一定的危险,但学生自己可以当导游。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孙洙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是经过千百年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但要在诵读时注意句读、意思、思想感情,而不是去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我把它分为吟读、品读、诵读几个阶段。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整体阅读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应该牢固地树立在教师的头脑中。在一篇文章中,作者所描绘的、塑造的、表现的是一个完整的形象、完整的事物、完整的事理。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阅读时决不能人为地分割开来。如果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鸟瞰式的全局把握,那么所有的分析都会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知识难以真正理解,能力难以真正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文言文知识不是通过我们教师硬塞给学生,而是应教给学生整理文言文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分类整理文言文知识的良好习惯,并给以充足的自习时间,课堂上引导学生就文言知识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古典文化自身有一种恒久的魅力,由此亦有一种恒久的力量。它们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其光芒弥久恒新。它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人生哲理的精神食粮。苏东坡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文言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岂一个翻译了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教学建议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最大的发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但在实际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极度缺乏热情,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学习古诗文的意义。一到古诗文课,学生昏昏欲睡,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右耳进左耳出。看到学生课堂上不知所云的反应和试卷上的答案,笔者不禁深深感叹:古诗文课上,学生的两只耳朵一定都睡着了!古诗文本身难懂,枯燥,它的语法结构与我们平时交流用语迥然不同,加之时下快餐文化助长了莘莘学子浮躁功利的心态,这都抑制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责任,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最理想的效果。而事实上却是多少年来,语文成了考学的工具,除此之外,带给他们的就是怎么都背不完的古文、诗歌、文学常识等等。这种偏差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严峻的挑战,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要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进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项工作。以学生为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让他们在各自的性格特点上健康发展。学生可通过此次活动,与古代诗人进行一次思想交流及情感沟通。突出师生之间平等合作关系:在综合性学习中,倡导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全体参与,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教师的角色只是评述,既最大化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也收获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有了兴趣等于活动成功了一半:综合性学习应该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进行的语文实践探究,只有在学生比较有兴趣的前提下,学生才会去自觉进行。这次综合性学习,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绝大部分同学都争相参与,或诵或演奏,让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活动结束而意犹未尽。 本设计中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的合作精神展现的过程,是与古代诗人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应用语言的过程,是一次审美之旅,情感之旅,个性之旅。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0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南头镇初级中学 宾玉枚一、单元导航《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山坡羊 潼关怀古》篇目 作者吴均(南朝梁)陶渊明(东晋)韩愈(唐)宋濂(明)刘禹锡(唐)杜牧(唐)文天祥(南宋)苏轼(北宋)张养浩(元)二、内容回顾《与朱元思书》A给自己写的自传,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五柳先生传》B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马说》C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表达了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送东阳马生序》D以良马喻英雄,体会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讽刺、愤恨的思想感情。三、温故知新(一)、理解实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一般实词(3)、 A.负势竞上 ( )B.负箧曳屣 ( )一词多义至大凭借背(4)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假字(5)策之不以其道( )——词类活用(6)录毕,走送之。( )——古今异义方法指引(1)、文言实词重在积累,要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解释。(2)、重点文言词汇一般在课文的注释里,课后练习也有归纳,复习就要紧扣注释和课后的练习。通“饲”,喂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跑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才美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余幼时即嗜学无从致书以观德隆望尊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腰白玉之环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只是;辱没两马并驾才能正确的方法通晓识别,了解喜欢,爱好取得、得到。道德高,声望重提出;询问腰佩通“肢”风烟俱净一百许里天下独绝水皆缥碧猛浪若奔横柯上蔽疏条交映礼愈至俟其欣悦皆被绮绣益慕圣贤之道尝趋百里外都左右独一无二青白色飞奔的马在上面互相掩映周到等到同“披”披着更加曾经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调补换删留扩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二)、翻译句子(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翻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凶猛的浪花好像奔腾的骏马。(2)食之不能尽其材翻译: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考考你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翻译口诀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三)、内容理解题型一:填空题1、《与朱元思书》文中描写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是——考查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理解2、《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为什么开头却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解析:本题意在通过文章的描述,使我们理解人物的性格。以幽默的笔调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率性旷放的隐士性格。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题型二:问答题题型三:理解题3、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课文主旨的把握自然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表达出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五、古诗苑漫步班级即将举行“诗词朗诵会”,你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你怎么设计开场白?(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诗词朗诵会”现场,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诗歌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四言诗经,五言古风,唐诗宋词,构成了诗歌国度中无比壮丽的景象。让我们遨游诗海,一起来身临其境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称呼+主题介绍+内容简介活动一:根据上下文,补充诗句。,把酒问青天。怀旧空吟闻笛赋, 。,身世浮沉雨打萍。折戳沉沙铁未销, 。,何似在人间!伤心秦汉经行处, 。明月几时有到乡翻似烂柯人山河破碎风飘絮自将磨洗认前朝起舞弄清影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抒发兴亡之叹,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2、苏轼的《水调歌头》中“ ”抒写了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相同的美好愿望。3、《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4、《赤壁》一诗中作者独辟蹊径,抒发感慨的句子是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现在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诗句是: , 。方法指引理解赏析诗歌中的名句内容准确,字型正确,避免丢字添字的错误以及语序的错误。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活动二: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诗句活动四:巧妙将古诗词运用到写作中例句:还记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仙李白吗?记得他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吗?记得他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的不屑吗?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像李白那样的自信去面对困难,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赢得成功。方法一:直接引用,为文章增添几分亮色。例句:我爱生活,我爱四季。我爱春天,在桃红柳绿的江南,感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勃勃生机;我爱夏天,在碧波荡漾的荷塘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无限乐趣;我爱秋天,在高远澄明的天地,抒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豪迈之情;我爱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原野,领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苍茫壮阔。方法二:串引写景,为景物涂抹几分靓彩例句: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撒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方法三:化用仿写,为内容营造几分谐趣同学们今天用自己的智慧栽种了一棵知识之树,还要把这种方法带到今后的学习中去,让它们长成一片森林,我们的大脑将会更加充实、心灵将不再荒芜。作业:1、小练笔:话题《我与文言文》300字小结:你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整体规划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读懂这些古诗文,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和深邃哲理,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的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送东阳马生序》重在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文章从容恳切,令人感动。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单元所选的这几篇文言文,都提出了背诵的要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这是培养文言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如果能够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作品,熟悉常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就能逐步具备初步的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其次,要用心领悟课文的内容,弄清文言词语的含义和在课文中的用法,有关名物典章制度和特殊背景,教科书中一般都有注释。尽管在“有关资料”里附上了文言文的“参考译文”,但我们并不主张学习文言文时完全依赖译文。再次,要注意积累语汇。特别是保存在现代汉语中的文言语汇、名言警句以及说理、抒情、写景名段名篇,最好能做到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诗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中,除了注重诵读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培养审美情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本单元的练习设计除了有关字词学习、课文内容和艺术特点这类题目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和拓展性的研讨与练习。这类练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想像、联想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这类题目时,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具体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答案也不必强求一律。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古诗苑漫步”,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意在对学生过去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头开展活动,也可以补充有关的活动项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水平测试题B卷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题目 一 二 三 四 总分分数一、基础:(18分)1.按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4分)不外见( ) kuī谷( ) 踌chú( ) 横柯( )2.古诗文默写(10分)(1)诗显精神,刘禹锡被贬23年,却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 _。表达自己的乐观精神,文天祥身陷囹圄忠贞不屈,发出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的千古绝唱。(2) ,身世浮沉雨打萍。(3) , 。伤心秦汉经行处,(4) 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5)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世有伯乐,__________________。《马说》3、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两项是( ) ( )(4分)A.未尝稍降辞色/声色俱厉 B.录毕,走送之/奔走相告C.执策而临之/束手无策 D. 无从致书以观/专心致志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2分)班上决定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开展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4.经典之旅:回顾初中学过的古典诗词,请你各填写一句。(4分)诗中春:诗中哲理:5.师生之情:与老师相处两年,,你一定有很多话对老师说吧!请给你的老师们留下你的心语。要求语言流畅,要引用一句古诗文。(5分)6.你所在小组想围绕活动主题办一份手抄报,请你为这份手抄报设计三个栏目,要求栏目名称字数相等,结构对称。(3分)三、阅读理解(30分)(一) (18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7.指出下面的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1)四支僵劲不能动 (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8.翻译下列句子。(6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9.作者外出学习时,“缊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但他却“ ”,其原因是“ ”。(用原句回答)(2分)10.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3分) 11.从第一段看,你认为作者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启示?(5分)(二)(12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才美不外见(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2分)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15.能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分)16.文章第二段表达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感情?(2分)四、作文(40分)题目:根据下面两句诗的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不超过200字。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00200300300参考答案1.Xiàn 窥 躇 kē2.(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 山河破碎风飘絮 (3)望西都,意踌躇(4)东风不与周郎便 (5)高处不胜寒 (6)然后有千里马3.CD4.诗中春:春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年近却无。诗中哲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5.示例:我曾记得您那沾满粉末的双手,我曾记得您那慈善的谆谆教导,我曾记得您那新增的几根银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 您是我心中的天使。(要求语言流畅,引用诗句)6.美文共赏 佳作展台 百家论坛7.(1)支通肢,肢体 (2)被通披,穿8.(1)因为心中有足以感到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已经成年了,(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9.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0.借书难,求师难,生活难11.博览群书,虚心求教,勤奋学习启示示例:要学有所成,一定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优越,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12.①( 有时 ) ②(等同 )③( 怎么 )④( 通现,表现 )13.①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14.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15.其真不知马也16.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南头初级中学 周丽霞)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单元复习课》宾老师.flv 《第五单元复习课》宾老师.ppt 建议.doc 教学反思.doc 教学设计.doc 整体规划.doc 练习A卷(宾玉枚).doc 练习B卷(宾玉枚).doc 论文.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