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冲刺——课外阅读拓展练习(三)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 40分钟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走进书里去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两者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虽然也给你带来艺术之美的感受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机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1.阅读①~③段,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4分)2.关于“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的孩子的特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普遍更聪明伶俐、思维敏捷。B.对问题缺乏深入思考。C.反应敏捷但未经推敲思索。D.知识多但流于表面。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在短文中找出答案并画上“____”。(2分)5.作者把__ __比喻为__ __的宴席;把__ __比喻为__ __的快餐。(2分)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童年乐事(节选)林海音我的生活兴趣很广泛,也很平凡。我喜欢热闹,怕寂寞,从小就爱往人群里钻。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我搬个小板凳挤在大人群里听鬼故事,越听越怕,越怕越要听。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然怂(sǒnɡ)恿着大人讲下去。母亲时代的儿童教育和我们现在不同,妈妈那时候交给老妈子一块钱,叫她带我们小孩儿到城南游艺园去。游艺园里面什么娱乐都有,你可以听文明戏,可以听京戏,也可以去看穿着燕尾服的魔术师变戏法儿,看扎着长辫子的大姑娘唱大鼓,看露天电影……大戏场里是男女分座的,有时观众忽然叫好,原来扔手巾把儿的演员们正把一束热腾腾的湿毛巾扔到楼上去,扔得美,接得准,难怪要叫好了。大戏总是最后散场,已经半夜,我们才雇洋车回家。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有改动)1.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广泛——( ) 平凡——( ) 寂寞——( )2.作者描写了自己童年的两件趣事,分别是( )(2分)A.夏夜听小猫叫、看露天电影。B.夏夜听大人讲鬼故事、到游艺园去游玩。C.夏夜听大人讲鬼故事、看魔术表演。3.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我”的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体现了“我”对鬼故事____________的心理。(4分)4.游艺园里面还有什么娱乐项目?请你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短文中选两句令你感触深刻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作出批注。(6分)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家乡的桑树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长江三角洲,那儿长满了桑树,我爱家乡的桑树。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一片片桑叶长出来了,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只要稍不注意,那些在微风中招手的已经是长大了的叶子。顺着沙沙沙的声音走进屋子,你瞧,那一只只白胖胖的蚕儿在一片片桑叶上吃得正欢呢!桑叶长多了,渐渐地树上就挂满了桑葚。我和小伙伴拾完麦子,常溜到桑树下,几个人使劲一摇树,扑啦啦,熟透了的桑葚便撒满一地,一个个红得发紫。拣一个放进嘴里,细腻而柔软,那滋味就甭提了,甜得叫人心醉。没熟透的桑葚是不会掉下来的。有时,我们等急了,会爬上树去摘了吃。那桑葚又酸又甜,多吃几个,就觉得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两眼也被酸得眯成一条线,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家乡的大伯大叔们爱用桑木扁担,他们常为自己有一两件桑木家具和农具而感到自豪。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桑树。1.短文是按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1分)2.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写桑树的,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详写。(5分)3.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2分)4.“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复杂心理。(2分)5.桑树的作用:桑叶可以__________;桑葚可以__________;桑木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和__________。(3分)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妈妈的礼物有个孩子,在他出世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真命苦,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个儿在街头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了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没有生气,却关心地问:“孩子,你为啥哭?”孩子轻声地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诧异地问。老人抚摸着孩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首先,你的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世界;给了你灵敏的耳朵,让你去倾听世界;给了你一双脚,让你去走遍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改造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孩子听着,陷入了沉思。老人又说:“孩子,最重要的是,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1.文中有许多描写神态的词语,如生气、严肃等,请再找出文中的三个描写神态的词语写下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3自然段中,“徘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孩子“独个儿在街头徘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是因为他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孩子听着,陷入了沉思”是因为他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老人说妈妈给孩子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这张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1.文章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1分)A.特定称谓 B.着重指出 C.表示引用2.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1)“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第2自然段中的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__ __。第3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虽然”写出了小女孩学习条件的__ __,“可是”说明了小女孩对__ __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着__ __的原因。(4分)4.这双“大眼睛”还“生怕”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参考答案一、1. 2.A3.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4.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5.阅读 细嚼慢咽 电视机前的观赏 便捷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阅读书籍。提示:表明你的观点,引述作者的观点,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论述自己的观点。二、1.普遍 平常 孤单 2.B3.动作、神态又怕又爱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描写方法及体会其作用的能力。到文中找到画横线的句子读一读,“回头”“看见”“叫”等描写了“我”的动作;“吓”表现了“我”害怕的神态;“吓得呀呀乱叫”“仍然怂恿着大人讲下去”,这看似矛盾的表现正体现了“我”对听鬼故事又怕又爱的心理。4.示例:可以看杂技表演,可以看舞蹈表演,还可以玩套圈。5.示例:猛一回头,看见黑黝黝的夹竹桃花盆里,小猫正在捉壁虎,不禁吓得呀呀乱叫。我被带入了这个情景中,心也跟着猛跳起来。示例: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解析】本题考查作批注的能力。仔细读短文,选择一个角度作批注,可以在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或有启发的地方作批注。注意先摘抄句子,再作批注。三、1.桑树生长 2.叶子 果实 桑木 叶子 果实3.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桑树。4.既想吃桑葚又怕酸 5.养蚕 吃 农具四、1.伤心、诧异、沉思。2.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想起他的妈妈竟来不及给他一件礼物,心里十分哀伤3.妈妈给了他整个世界作为礼物,这个礼物非常珍贵4.妈妈给了他这么多珍贵的礼物,他不应该去羡慕别人,他的礼物是无价之宝,他应该去珍惜5.整个世界、明亮的眼睛、灵敏的耳朵、一双脚、一双手和一颗充满热血的心五、1.A2.(1)提示:可从“每天跋涉30里路”“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刮风下雨”“年龄最小”等方面抓住“十分坚强”这个词语来回答。 (2)提示:可抓住“十分感动”“感染力”“打动”几个词语来回答。3.对知识的渴求 艰苦 知识 忧郁4.生怕漏掉老师演示的每一个动作。5.因为“大眼睛”明亮、专注,充满了忧郁和对学习的渴望,它代表了贫困山区无数渴望读书的孩子,而“希望工程”正是以援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宗旨的,所以“大眼睛”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