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田径 ——跨越式跳高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 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田径 ——跨越式跳高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 全一册

资源简介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健康第一”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等教育理念,突出体育与健康学科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终极目的一门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运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互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从而在体育学习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也为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情感方面他们能进行自我教育。学生对跨越式跳高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农村学生有较强组织纪律性和学习积极性,有一定合作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模仿。游戏、程序等多种方法,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建立正确的过竿技术动作,并通过动态分组,激发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成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初三年级安排跨越式跳高教材,是有其生理、心理特点依据的。这个时期学生的骨骼弹性好,关节活动范围大,神经灵活性高、反应快,容易接受、学会新的动作。学习跨越式跳高不但能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弹跳力,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还能培养勇敢、坚定、果断和自信的意志品质。而发展跳跃能力的素质练习又正好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改进起跳技术,体会过竿与落地动作,初步掌握蹬地送髋向上腾起的动作要领。
增强学生弹跳力和腿部力量。
消除恐惧心理,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根据学生认知、技能水平和实际能力确定本节课重难点为:
重点:正确的过竿技术;难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技能水平和实际能力,本节课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提高兴趣;设置游戏,自然过渡;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动态分组,自我选择的方法,结合游戏、示范等形象直观,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辅助练习、模仿练习、合作练习、选择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师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指导评价,互相勉励提高,体验到学习和运动的乐趣,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程序:
在轻松愉快的图形跑过后,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激发了运动兴趣,并且为主体部分的学习做好身心等方面的准备。
技能学练阶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自由越过横竿,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为下面的跨越式跳高起个引导、铺垫作用。第二部分是跳高的学练阶段,主要采用程序教学法,将学习过程分成连续的“小步子”,每一步就是一个小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小目标,逐步达到本科总目标。首先进行跳高的辅助性练习,然后教师启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出问题—学生边练边思考—集体观看图解,对比并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再进行体验练习。练习中各小组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指导与评价,互相勉励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当学生对过竿技术动作有所体验和了解后,教师再向学生分析什么样的技术动作最为合理,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使学生真正达到了“懂”与“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活动空间。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对象,将“横竿”设置成不同高度,让学生依据个人的情况自主选择进行练习。尽量使每个学生在心理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达到区别对待、共同提高。
发展素质阶段:本节是教学的第二个内容,发展跳跃能力的身体素质练习。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运动技术的基础,同时也是自我健康的前提。采用“素质练习超市”的方法,学生既耳熟能详,又感到特别新鲜,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最后,带领学生进行放松练习。让学生跳起来,笑起来,使紧张的机体得到调节,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指出闪光点与不足。
特色设计:
教学手段多样化。为达到教学目的,本课在设计中充分运用游戏、示范等形象直观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辅助练习、模仿练习、合作练习、选择练习等多种练习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营造学习氛围。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师生互动,注重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不断创新和拓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设计不同的方法,关注差异,区别对待,循序渐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努力探索,不断进取。
场地器材:
操场一块、跳高架5个、垫子4个、长绳4个。
效果预计: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种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跨越式跳高完成率在85%左右,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发展跳跃能力的锻炼方法。预计课的平均心率120~130次/分;练习密度练习密度40%±5。
内容:跨越式跳高1.过竿练习;2.三至五步助跑过竿练习 年级:
做课教师: 指导教师: 做课时间: 上课人数:
教学目标 1.改进起跳技术,体会过竿与落地动作,初步掌握蹬地送髋向上腾起的动作要领。 2.增强学生弹跳力和腿部力量。 3.消除恐惧心理,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的过竿技术
教学难点 助跑与起跳相结合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形式与要求
次数 时间 强度
开始部分 5分钟 课堂常规 体育委员整队、集合 师生问好 宣布本课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强调课堂安全 安排见习生 教法: 引导学生站队 师生问好 宣布本节课的内容 学法: 学生站成四列横队 由体育委员整队集合 学生问好 注意力集中 ××××××× ××××××× ○○○○○○○ ○○○○○○○ △ 要求:快、静、齐
准备部分 10分钟 一、热身活动 1.蛇形跑 二、热身操 ①头部运动 ②扩胸运动 ③振臂运动 ④体转运动 ⑤腹背运动 ⑥弓步压腿 ⑦侧压腿 ⑧活动手腕脚踝 三、专项准备活动 ①并脚跳 ②上一步起跳 ③空中交替踢腿 ④落地内旋 4×8 8 中 教法: 一、排头运用想象力跑出不同的图案,同学们一路纵队依法跟进。 二、教师示范动作,学生跟着做 学法: 体育委员带领慢跑 要求:体育委员带领,控制好速度,注意选择地形,做到安全地进行练习。 二、按节拍练习,注意动作的变化。 三、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 在操场范围内,体育委员带头领跑,后面同学依次跟上,注意不得向队伍中间横穿。 ××××××× ××××××× ○○○○○○○ ○○○○○○○ △ 要求:整齐、动作到位
跨越式跳高
学校:
教学环节与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形式与要求
次数 时间 强度
基本部分 25分钟 跨越式跳高: 体会过竿动作 教师讲解示范 过竿练习 上三步起跳过竿练习。 分层练习 三至五步的跨越式跳高 教师讲解示范 发展力量练习 1 2~3 2~3 2~3 2~3 1 2 1 4 4 5 4 1 4 中 小 中 中 中 中 小 中 1.10人一组,上一步跨越式动作越过绳子练习。 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强调摆动腿落地时内扣和上体的内旋 1.10人一组,交替进行过竿练习。 相互观察、指导、帮助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存在问题。 分四组,每组一个绳子,依次跳完一轮,再进行下一组。 教师巡视指导,对少数基础薄弱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按技能分组,设置不同高度 任一小组的学生在本组高度上连续跳过三次,可晋级到上一高度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薄弱学生,适当关注全班练习情况 相互观察、指导、帮助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展示与评价 教师示范三至五步助跑跨越式跳高,讲解动作要领。 提问:怎样才能跳得高? 单脚跳接力 组织:五个跳高架之间连接绳子,学生分成4组。 散点 要求:认真听教授讲解动作要领 散点 组织:每组之间交替进行。 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够体会到三步起跳过竿的技术动作 组织:按照不同的高度设置,学生自行挑选高度。 要求:按能力选择,自定目标。认真练习。 散点 要求:训练过程中注意安全
教学环节与内容 运动负荷 教与学的活动 组织形式与要求
次数 时间 强度
结束部分 5分钟 集合整队 整理运动 放松上下肢 小结、点评 师生再见 布置回收器材 1 2 小 集合 指导放松运动 对本节课的内容总结、点评学生掌握情况 师生再见 安排值日生回收器材 ××××××× ××××××× ○○○○○○○ ○○○○○○○ △ 组织:四列横队放松,小结是集中 要求:放松练习时身心放松;小结时认真听讲。
场地器材 跳高架5个 垫子4个 长绳4根 安全保障措施 课前检查场地器械;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练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保持良好的组织纪律
运动负荷预计 全课运动密度 基本运动密度 强度
43% 36% 中
课后小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一堂教学课的好坏并不在于教师如何精彩的表演,而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欢迎程度,对于我们体育学科来讲,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则必须让学生首先对你所教授的项目感兴趣。因此,在这堂课中,我一改了教学常规,我通过绳子代替竿子让学生敢于去尝试,把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化枯燥的练习为有趣的训练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并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同时,又能使教学效果得到保障,教学任务得以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