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八部分 教学反思课题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课题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反思课题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 教学反思课题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课时)●教学效果这节课基本上按照上述设计开展教学的,教学效果符合预先设计的要求,学生反应较好,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两面性(有益和有害)。看来该设计符合教学的实际。从反馈练习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弄明白了该节的知识和内容,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教学体会1、本节教学内容在顺序上两次作了调整。第一次是将“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内容提前,先介绍细菌和真菌有害的一面,后介绍有益的一面。这样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采用“先抑后扬”的安排,可以造成学生心里上的落差和震撼,从而使学习的内容铭记于心,难以忘记。第二次是将“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提前到“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之后,以便加强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的进一步理解。 2、本节学习内容体现了生物与生活、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两面性(有益和有害)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使生物教学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使学生认识生物知识与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3、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到生物、从生物又回到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始终,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几个环节,体现了生物学的多样性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有关的信息储备,体现了信息的大量性特点;4、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本节课增加了一些教材上没有的视频和大量图片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喜悦。6、该节课信息量大,要充分把握好时间,教学节奏要紧凑些才行,不然教学设计就不能很好完成。7、本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课堂上食物标本展示得不够,还可以展示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患病植物的植株或枝条,还有花生等豆科植物的根等实物标本,这样可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另外,课本69页的技能训练 ——评价实验方案,“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应该课前指导学生按三个方案进行实验,这样会使学生更易进行评价。●创新点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课本的教学顺序进行,将“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一内容提前学习,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在学习了“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后,紧接着将“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提前进行,加强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的理解。另外,增加一些细菌和真菌导致动植物和人类患病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对细菌和真菌产生深恶痛绝的感觉,为后面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利的一面形成较大反差,利于学生记牢所学的知识。课题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反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课时)●教学效果这节课基本上按照上述设计开展教学的,教学效果符合预先设计的要求,学生反应较好,看来该设计符合教学的实际。从反馈练习来看,85%以上学生弄明白了该节的知识和内容,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教学体会1、本节教学内容较多,教学设计时决定安排两课时,并且是两课时连堂上。时间多一些,可以多一点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活动探究,对学习内容分析得更加透彻,使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两课时连堂上,可以使“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知识更具整体性,使学生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各个方面的利用有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2、细菌和真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上好本节课,事先布置学生课前做发酵实验和收集一些食品和药品的包装,这些都成为了本节课教学中使用的基础材料,也是难得的课程资源,不仅使学生在课堂是讨论分析的内容更丰富,更具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生物教学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使学生认识生物知识与生活和社会的密切关系。3、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到生物、从生物又回到生活的新课程理念。4、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实物展示生物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加强生物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感觉到生物就是生活,就在身边,学习生物的意义就是解决身边的问题。5、本课加强了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学生个性的培养:通过参与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道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初步体验探索问题时的喜悦,领略它的美妙与和谐。6、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7、本节课增加了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图片和信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喜悦。8、该节课信息量大,要充分把握好时间,教学节奏要紧凑些才行,不然教学设计就不能很好完成。9、本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教师的四个失败的发酵实验,最好不是投影的图片,而是真实的实验,这样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另外,能增加两个视频材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点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课本的教学安排进行,课本P71的教师演示实验——发酵现象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能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清楚实验过程和现象,为理解发酵原理打基础。多次采用实物材料进行教学,具有更强的直观性,更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课题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教学反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 (1课时)●教学效果本节课因时间关系,除了介绍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和评价美食未能在堂上完成外,基本上按照上述设计开展教学的,教学效果符合预先设计的要求,学生反应很好,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有序进行,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充分放松,自由发挥,心情愉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课后还要求老师多上这种形式的课。看来该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从反馈检测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弄明白了该节的知识和内容,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教学体会1、为了上好本节课,事先指导学生制作发酵食品和介绍制作过程,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或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与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有关的信息资料,还指导学生设计ppt材料。这些都成为了本节课教学中使用的基础材料,也是难得的课程资源。2、本节课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几乎都是由学生参与操作,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到生物、从生物又回到生活的新课程理念。不拘形式,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生物学的多样性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有关的信息储备,体现了信息的大量性特点;3、本节课的内容,教材上并没有安排,主要由学生课前准备好各种有关资料,堂上自由展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喜悦。4、该节课信息量大,要充分把握好时间,教学节奏要紧凑些才行,不然教学设计就不能很好完成。5、本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教学内容主要由学生操作,学生表现得非常兴奋,课堂较吵,而且有些乱,在组织教学方法上须改进。●创新点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课本进行,教材并未安排本节内容,是额外增添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学生操作,学生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不拘形式自由发挥,充分展示,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也让学生具有成功的满足感,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另外,课外指导学生制作发酵食品,让学生在制作活动中发展实践的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二部分 教学策略课题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课题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策略课题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 教学策略课题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课时)生活中,人们总是认为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都是有害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本节课就顺势将“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内容的学习提前到最前面。在日常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特别多,只要学生能注意积累,或者是有目的地去思考,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出或多或少的这些方面的例子,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先由教师列举介绍一些例子,再鼓励学生举例介绍,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有害的一面,对细菌和真菌产生深恶痛绝的感觉,为后面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利的一面形成较大反差,利于学生记牢所学的知识。对于“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过生态系统,知道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但具体的分解过程和物质的变化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本节课可以根据已有的分解者知识储备,让学生观察一些腐烂的水果,由教师设计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结合课本的观察与思考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的重要作用,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而认识细菌和真菌有利的一面。为了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的进一步理解。将“技能训练”提前到此时进行。 教师要让学生对“技能训练”中提供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因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一下把一切说得清清楚楚,所以,一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分析。并且,教师应及时地对学生的小结论作出评价,使他们知道怎样去思考,从而慢慢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为学会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学会设计实验方案打下基础。对于“与动植物共生”内容的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8“与动植物共生”的内容,由教师设计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理解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进一步认识细菌和真菌有利的一面。最后,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70的“以菌治虫”的内容,了解利用细菌和真菌防治农业害虫的益处、优点及防治过程,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让学生对细菌和真菌有利的一面的了解再进一步。从而能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两面性。课题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策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课时)本节内容通过人类在环保、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药品生产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第一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位一同学描写生活琐事的一段周记作文入手,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阅读作文,通过思考, 找出文中与真菌和细菌有关的地方,并根据他们对人类有害和对人类有益进行分类,进入新课的学习。利用发酵制作食品的过程,许多学生未曾见过,因此,教师要在课前指导学生准备好演示实验。同时,要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或利用教材中的彩图,作为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应用的感性材料。由于化学知识的缺乏,学生对于发酵作用的原理不容易理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发酵现象”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通过分析实验过程归纳推理出发酵需要的条件,从实验现象中推测出发酵的产物,再结合教材中的内容,理解某些细菌中的酶能够促进淀粉等物质分解为葡萄糖, 再分解为乳酸,或某些真菌中的酶能够促进淀粉等物质分解为葡萄糖,再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总之要在观察演示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通过上述教学活动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利用细菌和真菌发酵制作食品时,就是要提供适合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例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也可以拓展一些内容,如介绍家庭制作酸奶的简易方法等,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发酵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是一种传统的生物技术,但它又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课下亲自尝试制作甜酒。让学生在制作活动中发展实践的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制作各种不同的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进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教学时,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食品包装,从食品包装中了解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思考保存食品做法的道理。在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教师要重视在各个小组成员以及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讨论并总结出保存食品的主要原理以及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这部分的教学活动,要使学生明确保存食品就是要防止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还要引导学生例举人们经常使用的食品保存方法,针对人们经常使用的食品保存方法,启发学生继续思考“当前食品保存的方法中有哪些不利于人的健康 ” “怎样保存食品更有利于人的健康 ”等问题。在进行“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药品包装,从药品包装中了解日常生活中利用了某种细菌或真菌来预防和治疗某种疾病。之后,教师要建议学生阅读现代科学技术在医药方面应用的内容,如胰岛素等的生产及应用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的工作与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等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最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细菌和环境保护的内容, 了解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分析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原理。还建议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到本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参观,了解本地区人们在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对细菌的利用情况, 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 认同人类与细菌的密切关系,使生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课题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教学策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 (1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关知识的理解,检测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建议额外增加一个课时进行“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知识材料和在课外亲手制作的发酵食品,之后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本章的知识检测。本节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教师可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学。课前指导学生制作发酵食品和介绍制作过程,鼓励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或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与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有关的信息材料,还指导学生设计ppt材料。为在课堂上的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在制作活动中发展实践的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教师也要准备好知识检测卷,以便在堂上进行本章的知识检测。课堂上,首先系统地复习整章知识,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和识记本整的基础知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资料和制作成果的展示以及品尝和评价美食(学生制作的发酵食品)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主要由学生操作,不拘形式,自由发挥,充分展示,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也让学生具有成功的满足感,尽情享受课堂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得到极大的提高。最后组织学生做知识检测卷,检测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过,在整个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开展活动前,一定要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2、引导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自主确定展示内容,并与其他小组或同学相互协调好,避免出现盲目性和重复性。3、本节教学内容主要由学生操作,学生会表现得非常兴奋,在组织教学上须特别注意选择最可行的方法避免出现乱吵乱闹的局面。4、该节课信息量大,要充分把握好时间,教学节奏要紧凑些才行,不然教学设计就不能很好完成。本节课还可以让学生设计手抄报或电子报进行展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三部分 教学设计课题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课题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课题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 教学设计课题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题 目: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 时: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在顺序上作了一定的调整。从一小节广告引入,将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内容提前,首先列举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实例,介绍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的危害,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有害的一面,对细菌和真菌产生深恶痛绝的感觉,为后面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利的一面形成较大反差,利于学生记牢所学的知识。接着分析了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细菌和真菌虽然有害,也绝对不能消灭”,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产生深恶痛绝的感觉发生变化。紧接着将“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提前到此时进行,加强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的进一步理解。 最后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让学生意识到“细菌和真菌的益处还真不少”,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产生深恶痛绝的感觉彻底改变。这样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采用“先抑后扬”的安排,不仅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两面性,而且可以造成学生心里上的落差和震撼,从而使学习的内容铭记于心,难以忘记。此外,细菌和真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学习内容体现了生物与生活、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两面性的理解。● 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1)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2)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3) 与动植物共生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3.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4.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与动植物共生。● 教学难点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植物共生。●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等相结合。●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有关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三大作用的多媒体资料。(2)腐烂的梨和番石榴。(3)花生和大豆的根瘤。2.学生准备:(1)搜集与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关的信息(查找资料或从日常生活中收集)。(2)复习、预习。●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进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简单回忆细菌和真菌的一些知识后,播放视频(约33秒),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新课题并板书新课题。 简单回忆细菌和真菌的一些知识后,观看视频,感知真菌引起的脚气给人“奇痒无比,痛苦难当”场景,产生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知识的欲望。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二、围绕问题,合作探究 1、依次展示脚气、足癣和臂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疾病的例子和引起该病的细菌和真菌幻灯图片。介绍病例的特征、危害和防治方法。2、鼓励学生列举细菌和真菌导致动植物和人类患病的例子。3、与学生一起归结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之一:引起动植物物和人患病,并板书。 1、观看课件展示的内容,感到触目惊心。2、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和课前收集的资料,举出细菌和真菌致动植物和人患病的例子,并试图分析某种疾病是哪种细菌或真菌危害所致。3、与老师一起归结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之一: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将“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一内容提前学习,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另外,增加一些细菌和真菌导致动植物和人类患病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对细菌和真菌产生深恶痛绝的感觉,为后面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利的一面形成较大反差,利于学生记牢所学的知识。1、过渡语: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真可怕!把它们消灭干净!?不行!绝对不行!为什么不行?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2、播放视频,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分发腐烂的梨和香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本P67的讨论题,然后展示有关幻灯片,鼓励学生举手发言,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从而理解生物圈中不能没有细菌和真菌的道理,并板书。最后再引导学生观看幻灯片,进一步理解生物圈中不能没有细菌和真菌的道理。3、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教材P69的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4、出示生活垃圾和动植物遗体图片(图片中能见蓝天大海) 说明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动植物遗体和生活垃圾就会堆积如山,这样,动植物和人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图片中不见蓝天大海) 1、观看视频后阅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腐烂的梨和番石榴(实物),边观看幻灯片,并结合教材第67页的讨论题,积极讨论。讨论之后举手发言,并归纳出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理解“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中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2、分组合作完成教材P69的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3、观看生活垃圾和动植物遗体图片,感受动植物和人失去生存的空间惨状。 幻灯图片和实物标本展示,加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分组进行“评价实验方案”的技能训练,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的意识。将“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提前到此时进行,加强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的进一步理解。 观看生活垃圾和动植物遗体图片,感受动植物和人失去生存的空间惨状。更进一步意识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而认识细菌和真菌有利的一面。1、展示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植物共生幻的灯图片,分发花生和大豆的根瘤实物标本。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8,组织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幻灯片展示出来),之后鼓励学生举手发言。3、引导学生归纳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与动植物共生的作用,并板书。4、指导学生完成69页练习题1,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什么?提供肥力,实际上是提供了哪种无机盐? 1、观看课件展示的内容和观察实物标本2、阅读课本P68,并分组思考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3、归纳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与动植物共生的作用。4、完成69页练习题1。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什么?提供肥力,实际上是提供了哪种无机盐? 幻灯图片和实物标本展示,加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0的“以菌治虫”的内容,了解利用细菌和真菌防治农业害虫的益处、优点及防治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细菌和真菌有利的一面。 阅读课本P70的“以菌治虫”的内容,了解利用细菌和真菌防治农业害虫的益处、优点及防治过程。进一步了解细菌和真菌有利的一面,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 使学生明白可以利用细菌和真菌有利的一面,通过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从而激发学生立志努力学习的情感。三、学习小结,知识巩固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结,并提醒学生注意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两面性。 师生互动完成小结任务,进一步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两面性,从而能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四、反馈练习,知识应用 1、指导学生进行课本P69的练习。2、幻灯片展出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思考练习,并举手回答。 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五、作业布置,提升兴趣 幻灯片展出作业题,布置作业。 学生记录好作业题,课后通过查找资料完成。 轻松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下一节的学习作准备。●板书设计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1.枯草杆菌使水果腐烂2.真菌和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三、与动植物共生1.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2.豆科植物根瘤——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3.动物胃肠中的某些细菌和该动物共生。●创新点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课本的教学顺序进行,将“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一内容提前学习,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在学习了“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后,紧接着将“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提前进行,加强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的理解。另外,增加一些细菌和真菌导致动植物和人类患病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对细菌和真菌产生深恶痛绝的感觉,为后面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利的一面形成较大反差,利于学生记牢所学的知识。课题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题 目: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课 时:2课时(连堂)●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学习采用连堂的形式进行教学,使“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知识更显整体化,利于学生更系统地掌握本节知识。教学过程从一同学的周记作文入手,创设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进入新课。通过人类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药品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又使学生能够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对人类有益处的一面。整个过程有学生实验、实物观察、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活动,列举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实例,这样安排,学生接受起来十分自然,实验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细菌和真菌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激发学生立志学好知识,将来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习的内容铭记于心,难以忘记。这节学习,除了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也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此外,细菌和真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学习内容体现了生物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使学生在课堂是讨论分析的内容更丰富,更具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生物教学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从而使学生认识生物知识与生活和社会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4、说明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5、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6、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技巧和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概括能力。7、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互助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8、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2、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运用。3、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防止食品腐败。● 教学难点1、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2、保存食品的各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相结合。●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多媒体资料。(2)教师准备好失败的发酵实验。(3)面包片。(4)布置学生课前做发酵实验和收集一些食品和药品的包装。2.学生准备:(1)做好发酵实验和收集一些食品和药品的包装。(2)复习、预习。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进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后阅读一段同学的作文,找出与真菌和细菌有关的地方。并根据它们与真菌和细菌的不同关系进行分类。从而强调细菌和真菌作用的两面性,对有害的一面应加以防治,对有利的一面要加以很好地利用,引出新课题,并展示新课题。 学生回忆旧知识后阅读一段同学的作文,找出与真菌和细菌有关的地方。并根据它们与真菌和细菌的不同关系进行分类,进一步感知细菌和真菌作用的两面性。产生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新知识的欲望。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进入新课。二、围绕问题,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的食品都是利用细菌和真菌来制作的,从而提出第一个探究问题“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发酵现象”实验,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指导学生用眼观察面包并闻其气味,理解发酵原理及其在制作面包和酿酒上的应用。4、指导学生读课本P71的文字内容,进一步理解发酵原理。5、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并概括出发酵的概念。 1、观看课件展示的内容。2、观察自己的“发酵现象”实验,分组合作学习,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问题。3、分析实验现象,用眼观察面包并闻其气味,理解发酵原理及其在制作面包和酿酒上的应用。4、读课本P71的文字内容,进一步理解发酵原理5、分析归纳并概括出发酵的概念。 图片和实物标本展示以及学生实验,加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1、教师投影出示四个失败的发酵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分组讨论实验失败的原因。2、鼓励“发酵现象”实验失败的学生分析自己实验失败的原因。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71图Ⅴ-41,根据刚学过的知识,说出这些食物是利用哪些细菌或真菌制作出来的? 3、引导学生例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4、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71图Ⅴ-41,根据刚学过的知识,说出这些食物是利用哪些细菌或真菌制作出来的? 1、观察四个失败的发酵实验,分组讨论实验失败的原因,每组代表阐述讨论结果。2、分析自己实验失败的原因。3、例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品。4、观察课本P71图Ⅴ-41,说出这些食物是利用哪些细菌或真菌制作出来的?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举例使学生更能认识知识服务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2制作甜酒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投影出示的在家庭制作甜酒过程中的一些问题。2、引导学生分析并描述家庭制作甜酒的原理。 1、阅读课本P72制作甜酒的内容,回答在家庭制作甜酒过程中的一些问题。2、分析并描述家庭制作甜酒的原理。 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发酵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三、内容拓展,提升兴趣 1、介绍家庭制作酸奶的简易方法。2、引导学生回忆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说明家庭制作酸奶的过程实际上是细菌培养的过程。 1、了解家庭制作酸奶的简易方法。2、回忆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理解家庭制作酸奶的过程实际上是细菌培养的过程 拓展知识,并与旧知识相联系,体现新旧知识的关联性,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四、反馈练习,知识应用 幻灯片展出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思考练习,回答。 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进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复习发酵过程,自然过渡到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其他方面的利用。 复习发酵过程 自然引入新课二、围绕问题,合作探究 1、指导学生看课本P73的文字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获取食品防腐的原理。2、投影出示课本P73的观察与思考及讨论题,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了解常见食品保存方法及依据的原理。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4、组织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食品包装,介绍该食品的保存方法及依据的原理。5、介绍更多常见食品保存方法及依据的原理。 1、看课本P73的文字内容,获取食品防腐的原理。2、认真观察课本P73的观察与思考,根据讨论题进行分组讨论,了解常见食品保存方法及依据的原理。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4、出示课前收集的食品包装,介绍该食品的保存方法及依据的原理。5、了解更多常见食品保存方法及依据的原理。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课前收集使学生更能认识知识服务生活实际,使生物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4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在疾病防治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组织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药品包装,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该药品是否利用了某种细菌或真菌来预防和治疗某种疾病。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4、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并概括出抗生素的概念,组织学生朗读抗生素的概念,说明抗生素抗细菌而不抗病毒。5、介绍转基因药品(转基因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治疗糖尿病)。6、例举民间用霉菌来防止伤口感染的例子。 1、阅读课本P74的内容,初步了解人类在疾病防治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出示课前收集的药品包装,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该药品是否利用了某种细菌或真菌来预防和治疗某种疾病。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4、分析归纳并概括出抗生素的概念,并朗读抗生素的概念,明确抗生素抗细菌而不抗病毒。5、了解转基因药品(转基因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治疗糖尿病)。6、了解民间用霉菌来防止伤口感染的例子。 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课前收集和了解民间用霉菌来防止伤口感染的例子,使学生更能认识知识服务生活实际,使生物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指导学生看课本P75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投影展示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污水处理的原理。 1、看课本P75的内容,初步了解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观察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图片,分析污水处理的原理。 通过文字和图片信息,了解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认同人类与细菌的密切关系,使生物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三、学习小结,知识巩固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结,并提醒学生注意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作用的两面性。 师生互动完成小结任务,进一步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从而能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四、反馈练习,知识应用 幻灯片展出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思考练习,回答。 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五、作业布置,提升兴趣 幻灯片展出课外实践题,布置课外实践。 学生记录好课外实践题,课后通过查找资料,与家长合作完成。 让学生发展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板书设计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1、 发酵现象实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气球涨大)和酒精(有酒味)。1、 发酵原理: 酵母菌在无氧情况下 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保存食品的方法和原理冷冻冷藏法真空包装法 巴氏消毒法晒制法腌制法 —— 抑菌 射线法 ——杀菌罐藏法脱水法 防腐剂法渗透法三 、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四 、细菌、真菌与环境保护●创新点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课本的教学安排进行,课本P71的教师演示实验——发酵现象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能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清楚实验过程和现象,为理解发酵原理打基础。多次采用实物材料进行教学,具有更强的直观性,更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课题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 教学设计题 目:“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课 时: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额外增加的,教材上并无安排。本节课主要是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知识材料和在课外亲手制作的发酵食品,之后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本章的知识检测。细菌和真菌与自然界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在制作活动中发展实践的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本节内容体现了生物与自然界、人类生活、农业生产等的密切联系。本节课让学生充分展示知识材料和劳动成果,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关知识的理解,最后的知识检测可以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1.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关知识的理解。2.尝试制作甜酒、泡菜或酸奶等发酵食品。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术能力。4.培养学生查找、搜集资料的习惯。5、通过学生的自我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尝试制作甜酒、泡菜或酸奶等发酵食品。●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学生自我展示、测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制作发酵食品。(2)指导学生查找、搜集资料。2.学生准备:(1)搜集与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有关的信息资料(查找资料或从日常生活中收集)。(2)制作发酵食品。(3)复习。●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进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复习回忆,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本章知识,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逐个问题回答,回答不上或错误由其本组成员补充或更正,再不然就由别组同学进行或由老师更正。 回忆本章知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逐个回答问题。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重现而得以巩固。二、资料展示,拓展知识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展示,并对展示的资料内容进行简单的评价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展示。 不仅使本章内容得以拓展,而且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成果展示,提升兴趣 1、组织课外制作好发酵食品的学生展示劳动成果,介绍制作方法和过程。2、组织大家品尝学生制作的发酵食品。3、组织大家对学生制作的发酵食品进行评价。 1、在老师的组织下,有秩序地展示劳动成果,介绍制作方法和过程。2、请老师和同学品尝。3、对同学制作的发酵食品进行评价。 1、学生制作发酵食品,让学生在制作活动中发展实践的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2、展示劳动成果使学生具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对食品进行评价可让学生学会欣赏。四、反馈检测,学习评价 发检测卷,组织学生进行书面知识检测。 进行书面知识检测。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五、作业布置,提升认识 幻灯片展出作业题,布置作业。 学生记录好作业题,课后通过查找资料完成。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不仅能增长学识,更重要的是能辩证的认识。●板书设计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一、回忆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关知识。二、展示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关资料。三、展示劳动成果。四、品尝和评价美食。五、知识测试。●创新点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课本进行,教材并未安排本节内容,是额外增添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学生操作,学生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不拘形式自由发挥,充分展示,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也让学生具有成功的满足感,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学习兴趣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另外,课外指导学生制作发酵食品,让学生在制作活动中发展实践的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四、反馈练习,知识应用四、反馈练习,知识应用反馈练习,知识应用反馈练习,知识应用反馈练习,知识应用三、内容拓展,提升兴趣二、围绕问题,合作探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三、学习小结,知识巩固二、围绕问题,合作探究五、作业布置,提升兴趣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四、反馈练习,知识应用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五、作业布置,提升兴趣二、围绕问题,合作探究三、学习小结,知识巩固一、复习回忆,巩固知识二、资料展示,拓展知识三、成果展示,提升兴趣四、反馈检测,学习评价五、作业布置,提升认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4 页 (共 1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五部分 学案课题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学案课题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学案课题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 学案课题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学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让我们来享受学习的乐趣吧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案)一、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P67--68)列举一些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例子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观察与思考并分组讨论(P66—67)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3、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二)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P69)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3.逐一分析这三种方案,找出每个方案的实验组和对照组。4.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三、与动植物共生(P68)阅读并思考:1、地衣、根瘤分别是哪些生物的共生体?2、什么叫做共生?四、阅读“科学.技术.社会”—— “以菌治虫”(P70)课题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学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让我们来享受学习的乐趣吧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学案)第一课时复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入:1、阅读一段同学的作文,找出与真菌和细菌有关的地方。2、根据它们与真菌和细菌的不同关系进行分类吗?(1)对人类有害的:(2)对人类有利的:新课: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P71--72)(一)观察并描述演示实验的现象;1、瓶中的液体会不会冒出气泡 气球会不会胀大 2、 闻闻气球里有什么气味?3、实验的现象说明有什么物质产生?4、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酵母菌有氧:葡萄糖 ——→ + 水+能量 (多)酵母菌无氧:葡萄糖 ——→ + +能量(少)(二)理解发酵原理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利用。1、理解发酵发酵就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在 条件下,将复杂的 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2、 分析四个发酵现象实验及失败的原因1号气球 , 原因是 ;2号气球 ,原因是 ;3号气球 ,原因是 ;4号气球 ,原因是 。3、根据刚学过的知识,说说课本P71图Ⅴ-41中的食物是利用哪些细菌或真菌制作出来的?4、列举一些利用细菌、真菌制作的食品(三)阅读P72回答在家庭制作甜酒过程中的问题:1、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是 ;2、将蒸熟的糯米用凉开水冲至30 ℃的目的是 ;3、在糯米饭的中间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 。4、家庭制作甜酒利用了什么原理? 第二课时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P73)(一)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 引起的,食品保存中的一个重是 。食品防腐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 或 它们的生长和繁殖。(二)观察与思考并分组讨论1、 图中的食品是利用什么方法进行保存的?2、还有哪些防腐方法?3、各种方法分别依据什么原理?(三)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保存食品的方法。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P74)(一)了解抗生素1、什么是抗生素?2、抗生素举例。(二)转基因药品转基因大肠杆菌生产的胰岛素,用以治疗 病。四、细菌与环境保护(P75)阅读课文,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有氧条件下:细菌将有机物彻底分解成 和 ;2、无氧条件下:甲烷菌通过发酵将有机物彻底分解,可产生 气体作为燃料;3、污水处理厂利用 来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五、阅读“科学.技术.社会”—— “抗生素今昔”(P76)课题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 学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让我们来享受学习的乐趣吧“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学案)第一环节 复习一、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是什么?四、食品防腐的主要原理是什么?五、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举两例)六、细菌、真菌与环境保护第二环节 资料展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课前收集的有关“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资料在投影屏幕上展示。第三环节 劳动成果展示课外制作好发酵食品的同学展示劳动成果,简单介绍制作方法和过程。第四环节 品尝和评价美食品尝同学制作的发酵食品,并互相评价。第五环节 知识测评做测评卷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七部分 教学实录课题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实录课题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实录课题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 教学实录课题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实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1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各方面的特征。那现在,请看大屏幕,这个是属于细菌还是真菌?生:细菌。师:这个是属于?生:真菌。师:细菌和真菌绝大多数的个体都非常的什么?生:非常微小。师:如果是细菌,全部都是什么生物?生:单细胞生物。师:真菌呢?生: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因为它们绝大多数个体都很微小,所以它们的分布都非常…… 生:广泛。师: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几乎是……生:无处不在。师:分布这么广泛,有没有用呢?生:有。师: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了解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首先来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出示课题)上新课之前,大家看屏幕,我们先看一则视频。生:(观看视频)师:大家刚才看了这个视频,这个视频讲的是什么?生:脚气病。师:脚气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生:真菌。二、围绕问题,合作探究师:那么我们现在看大屏幕,我们可以注意到脚气可以使皮肤的表面怎样?生:溃烂。师:溃烂、红肿,广告是怎样描述的?生(师):奇痒无比,痛苦难当。师:而且这种病非常的顽固。那么脚气是由哪种真菌引起的呢?生:(摇头,一脸茫然)师:看,罪魁祸首:脚气真菌。请看脚气真菌的图片。我们再看另外的图片,(展示图片)这是足癣,足癣的表面也是红肿;这是臂癣。足癣和臂癣都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生:真菌。师:由真菌引起的,这种病也是很顽固的,如果搞得不好,也是终身都难治愈的。我们再来看这个图片,这是人体的什么部位啊?生: 师:扁桃体。注意看,他的扁桃体怎么啦?生:发炎了。师:这是扁桃体发炎, 出现的症状是扁桃体红肿,而且还会引起发烧。发烧扰乱我们的生命活动,使我们的体温不正常,这是扁桃体炎。接下来看一下这些图片,这是丹毒。丹毒这种病表面的皮肤出现这种症状,而且也有可能会引起人发烧等各种生理不正常的现象,那么这些严重的话,也有可能导致死亡。我们再看小儿患者,这是什么病?生:猩红热。师:这是猩红热,注意看它的症状。舌头叫做草莓舌,一点点的红点,皮肤也是很多的红点。这些也会引起人体发烧等等症状,严重的也会危及生命。所以这些病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那么,这些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生:细菌。师:它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叫链球菌。好,再看下一个图片。大家知道这种症状是什么病的吗?生:不知道。师:这种叫炭疽病,这种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病,它的罪魁祸首就是这种炭疽杆菌。炭疽杆菌是细菌还是真菌?生:细菌。师:所以这种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生:细菌引起的。师:这种杆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体,是致病菌中最大的杆菌之一。我们再看看植物方面。我们先看看图片,这是棉花枯萎病,这种病,我们注意看,它的植株出现什么现象?生:枯萎。师:枯萎现象,叶枯萎了,肯定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影响它的产量吗?生:能。师:影响了产量,导致减产甚至无收。我们再看,这个是水稻的。水稻稻瘟病,注意看它的症状,水稻的叶子上面出现红斑,还有稻杆上面都是。严重的会使整个植株干枯,因此,也会造成减产。好,我们再来看这个,这是小麦的叶锈病。叶上面长了铁锈一样的斑点,也会破坏叶片的光合作用,因此也会引起减产。再看这种病,长瘤是不是?这是玉米瘤黑粉病,这种病的症状是,在叶片上面长瘤,起初是白色的,慢慢会变灰,瘤里面就有很多的黑粉,这些黑粉就是一些黑粉菌,等到瘤干燥以后,这些瘤就会破裂,黑粉就会出来,就会感染其它的植株,严重就会造成玉米穗是空的。那么,既然是空的,也会造成什么?生:减产。师:我们介绍了这几种植物得的病,这些病都是由什么引起的?生:真菌。师:我们看了这么多图片,小结一下,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一个作用就是?生(师):可以引起人或动物或植物患病。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能不能再举一些例子来说明细菌和真菌引起疾病的?哪位同学来?(学生踊跃举手欲回答)生1:链球双球菌,引起肺炎。生2:金色葡萄球菌会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师: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拉肚子是感染了什么?生:痢疾杆菌。师:感染了痢疾杆菌或者是其他细菌。还有结核杆菌,也会引起一种常见的病,是什么病?生:肺结核。师:除了这些,还有许许多多,不能一一列举,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课后查找资料。好,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可以动植物和人患病,非常可怕,那要不要把它们消灭干净?生:不要。师:不行,绝对不行,为什么不行?生:因为细菌和真菌对我们身体也有一定的益处。师:这只是一个方面,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生:(观看视频)师:我们看完了视频,大致能够知道为什么了,现在大家看课本66页。根据刚才视频里面的介绍,进行66页的“观察与思考”。生:(看书,思考。)师:这腐烂的番石榴和腐烂的梨。(示实物),它们的腐烂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生:真菌和细菌。师:那么,下面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与思考”67页的讨论题。(出示讨论题)生:(分组讨论)师:哪个小组来解决第一题?(学生踊跃举手欲回答)生1:枯草杆菌是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现有的有机物来生存的。师:他说得对不对?请同学们做好笔记。枯草杆菌是以水果为营养源,分解水果里面的有机物,获取物质和能量来生活。这样才会导致食物,水果腐烂。其他食物的腐败也是这样的原理。有些细菌或真菌分解里面的有机物,然后导致它们腐败。看第2题,哪个小组来?第2题涉及到物质循环,我们先找个同学,看能不能把物质循环这个过程解释一下。生2:真菌和细菌分解生物体,转换成水和无机盐还有二氧化碳,再被动植物吸收。师:是被动植物吸收还是被植物吸收?生3:被植物吸收。师:所以细菌和真菌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生3:促进物质的循环。师:哪位同学来回答第2题?生4:细菌和真菌在物质中起着分解动植物的作用。师:可以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接下来,哪位小组来回答第3题?生5:细菌和真菌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然后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这是异养。师:现在我们就清楚,细菌和真菌为什么不能消灭干净,因为它们在我们的自然界中作为什么参与物质循环?生: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师:这就是真菌和细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二大作用。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的实验,同学们课后有兴趣也可以去做。现在我们看课本69页的“技能训练”。这个实验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我们看“评价实验方案”,里面有四个讨论题,以四人为小组,将讨论题完成,然后对实验作出评价。生:(分组讨论)师:先看第1题,哪个小组来回答?(学生踊跃举手欲回答)生6:因为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是对照实验。师:很好!用相同的树叶就能保证只有一个变量。第2题,哪位同学来回答?生7:因为细菌是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师:对!细菌适合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第3题呢?这个实验中能够用来证明问题的就是实验组,另一个就是对照组。这个实验里,有菌的可以证明还是无菌的可以证明分解作用?生:有菌的。生8:这个实验里有菌的是实验组,无菌的是对照组。3个组都是一样。师:好,看第4题。哪个方面更能说明问题?生:方案3。师:为什么?生9:因为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排除了其他条件对实验的干扰。。师:对,很好。我们可以看到,细菌和真菌除了有害的一面,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但是它们在物质循环中也是不能缺少的。如果没有它们,动植物遗体和生活垃圾就会堆积如山,这样,动植物和人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出示生活垃圾和动植物遗体图片)。除此之外,细菌和真菌还有什么作用?(展示图片)南极的地衣在岩石上生长。地衣是什么呢 地衣可以分泌地衣酸,可将岩石分化,所以有人说地衣是拓荒者,为人开拓土地。再看这个图片,这是豆科植物的根瘤。现在请同学看课本68页,然后解决屏幕上的两道题。(1 地衣、根瘤分别是哪些生物的共生体?2 什么叫做共生?)生: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生1: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师:还有二氧化碳。它们是互利的。再看根瘤。生:根瘤菌和植物的共生体。师:它们是怎样共生在一起?生2: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师:简单的说,也就是根瘤菌为植物提供氮元素,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那么什么是共生?生3:有些细菌和真菌和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就叫共生。师:相应的内容在课本上,同学们划起来。我们在这里提到植物与真菌或细菌共生的例子,那么有没有动物与真菌或细菌共生的例子呢?哪位同学来举例子?生1:牛、羊、骆驼等草食性动物的胃肠里有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它们分解草料里的纤维素。师:那动物为它们提供什么?生1:提供生存的场所和营养物物。师:实际上我们人体内也有很多的细菌与我们人是共生关系的。比如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维生素K,这些都是人体需要的重要维生素,而我们人体又为它们提供场所,生活的条件,所以,这也是共生。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三大作用是什么?生:与动植物共生。师:课本提到的例子,同学们再看看小字部分。一起来读一遍。生:(读书)师:现在完成69页练习题1。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什么?提供肥力,实际上是提供了哪种无机盐?生:含氮无机盐。生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换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师:所以,一般种豆科植物不需要再施哪种肥?生:氮肥。三、学习小结,知识巩固师: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我们小结一下,三大作用是什么?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与动植物共生。师:我们在这节课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两面性,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因此,我们怎样去看待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跟动植物和人的关系?生:不能一棍打死。师:要辩证的看待。既要看到有害的一面,加以防治,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要很好的利用,为人类谋福利。这节课我们要了解的就这些。四、反馈练习,知识应用师:接下来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完成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题)五、作业布置,提升兴趣师:完成课本70页“科学、技术、社会”课后阅读。课后作业,查找更多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例子。课题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实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节我们了解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现在回顾一下,有几大作用?生:三大作用,引起人和动植物患病,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与动、植物共生。师:从这里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的重要性,有几方面?生:两面性,有害的一面和有利的一面。师:下面阅读一位同学写的周记,我们从这位同学写的周记里,找出与真菌和细菌有关的地方。生:(阅读)师:谁来说这里面与细菌和真菌有关的地方。生1:首先是妈妈使用了消炎杀菌的药膏,接着就是做面包,接着就是爸爸的香港脚,还有姐姐的扁桃体正在发炎,还有是我喝酸奶。师:很好,坐下,有没有同学有没有补充的?生2:醋,酱。师:齐了没有?生:齐了。师:那么在这些里面,有哪些是对我们人类有好处的,哪些是有害的?先说有害的。生:香港脚,扁桃体发炎。师:那么有益的?生:酱、醋、酸奶,做面包,药膏。师:我们通过这个周记也看到了细菌和真菌的两面性。有害的加以防治,有利的加以利用。那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70页二、围绕问题,合作探究师:我们先看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一方面,食品的制作。食品的制作是不是指所有的食品?那主要是什么食品?生:不是,而是指发酵食品。师:利用细菌和真菌来制作一些发酵食品。下面我们先看看演示实验,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认真仔细观察现象,然后思考。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师:哪个小组来说说看到的现象。生1:有很多气泡产生,气球变大。生2:闻到有酒味。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气球会胀大,是因为产生了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生:二氧化碳。师:猜的是不是啊?科学实验不能用猜的,那么要怎样证明产生的是不是二氧化碳?生:用澄清的石灰水。师:(多媒体展示)这个实验做完后,将气球移去,把这个装置放上去,一段时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那么,就说明产生的气泡是什么?生:二氧化碳。师:刚刚同学们说闻到有酒味,说明还产生了什么物质?生:酒精。师:产生了酒精,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物质呢?本来,我们里面放的是不是二氧化碳和酒精?生:不是。师:好,那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放的是什么物质?实验是怎么做的?生1:里面放了酵母粉、糖、水。师:什么水?生1:温水。然后摇晃。师:就相当于搅拌是吧?生1:再把气球套上。师:你们放的是不是这些?生:是。师:放的是糖和酵母粉,但是结果却出现了二氧化碳和酒精,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师:实际上这个实验是有两种环境,刚开始套上气球,里面有没有氧气?生:有。师:所以这时是有氧环境,但是将气球套上以后整个装置呈现什么状态?生:密封状态。师:一段时间后装置里面的氧气就会被里面的酵母菌用完,用完之后就会变成什么环境?生:无氧环境。师:在有氧的环境下,酵母菌可以将葡萄糖彻底分解,分解为什么物质?生:二氧化碳和水。师:并且释放出能量。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什么过程?生:呼吸过程。师: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情况下有二氧化碳产生。在无氧情况下,酵母菌照样可以生存,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并且也释放能量。在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是彻底的分解了,那还有没有有机物的存在?生:没有。师:所以释放出的能量会多一些。在无氧的状态下,它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另一种有机物,有机物里面有没有储存能量的?生:是。师:还有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里面,所以这里释放出来的能量就少。分析清楚了,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这个实验会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哪位同学能根据刚刚老师讲的内容来描述一下。生1:在有氧的环境下,葡萄糖在酵母菌作用下,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水还有能量。在无氧条件下,没氧气还可以继续分解,产生了酒精还有少量的能量。师:大家一起来描述下,跟着老师一起来。师(生):酵母菌在有氧的环境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酒精,并释放少量能量)。师:我们在这里讲的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成二氧化碳、酒精,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酵的过程。所以发酵是在无氧环境下的呼吸,也可以称为无氧呼吸。我们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些发酵食品。我们想一想,因为有二氧化碳产生,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方面的原理来制作什么东西?生:面包、馒头。师:馒头等等。那么利用有酒精产生可以来制作?生:酒。师:每张桌子都有这样一份材料,现在我们认真观察,培养皿里这一小块面包,看到什么现象?生:(观察)师:再闻一闻。生:(闻味道)师:什么现象:生:面包上有很多小孔。师:为什么会有很多小孔?生1: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膨胀。师:加热过程中,气体膨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平常吃的馒头,包子,面包之类的很多的疏松小孔。刚刚闻了有酒味吗?生:没有师:明明说是酒精发酵,为什么没有酒味?生2:面包在蒸的过程,酒精已经挥发掉了。师:对。所以,我们得利用这方法制得的馒头就即松软又没有酒味。是不是只有利用酵母菌才能进行制作这些发酵食品?生:不一定。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1页。生:读课文。师:曲霉可以将淀粉转变为葡萄糖,酵母可以将葡萄糖转变为?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师: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生:乳酸。师:但是发酵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需在什么条件下?生:无氧条件下。师:通过这三个例子,我们来归纳一下什么叫发酵。我们注意看一下,面粉和葡萄糖都是比较复杂的有机物,但是酒精结构比较简单。因此,在无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比较简单的有机物,这就是发酵。我们一起将这个概念读一下。生:(读发酵的概念)师:老师这里有个失败的实验,我们来分析一下,请同学们根据描述的加入的材料还有实验的条件,讨论一下失败的原因。生:(讨论)师:我们请四位小组来分析一下原因。生1:第一个实验是因为里面没有加糖,缺少有机物。所以不能继续发酵,不能胀大。师: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二号气球能不能胀大?三号气球?四号气球?生:不能。生2:2号缺少有机物。生3:第3号气球不能胀大是因为里面加的是冰糖水,应该加温糖水。师:也就是说,缺少什么?生3:缺少适宜的温度。生4:4号是没有有微生物。师:也就是缺少酵母菌这种微生物。几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刚刚同学们进行实验也有小组失败了,能不能分析一下自己实验的原因?生5:水太凉了,放久了才放上气球。师:有可能是这个原因。生6:气球没套紧。师:即是装置漏气。也有可能是这个原因,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分析看有什么原因。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作好铺垫。有关发酵,我们了解到这里。我们除了刚才提的这些发酵食品之外,还有没有同学知道哪些发酵食品?生1:甜酒,酱油。生2:乳酪。师: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现在看课本71页,根据我们刚刚学的知识,看看能不能说出这些食品是利用哪些微生物加工的?用酵母菌来发酵制作出图中哪些食品?生:面包,葡萄酒,白酒,啤酒。师:醋酸菌呢?生:醋、酱油。师:酱油是醋酸菌制作的?生:霉菌。师:除了酱油。生:腐乳。师:乳酸菌呢?生:奶酪、酸奶。师:现在翻开课本72《制作甜酒》,甜酒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食品,先阅读一下课本制作甜酒的方法和步骤,再回答老师的问题。先看屏幕上的问题。生:(看书)师:为什么要将糯米蒸熟?细菌培养的过程有一步必需做的是什么?生:灭菌。师:这里实际上是进行高温灭菌。还有将糯米熟化。为什么蒸熟后又要用30度凉开水冲?生1:因为细菌的繁殖是需要适宜的温度的,用30度的凉开水冲能让细菌更好的生长。师:即细菌的生长时30度是比较适宜的温度。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挖一个坑?生2:就是让它在发酵的过程温度均匀,这样发酵的质量更好。师:挖坑就可以使温度均匀吗?我们这是在制作什么?生:酒。师:这个坑是用来装酒的。第四个问题,利用了什么原理?生:发酵原理。师:发酵实际上是在什么条件下?生:无氧条件下。师:在这整个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曲霉可以将淀粉转变为葡萄糖,酒曲里的酵母菌再将葡萄糖转变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三、内容拓展,提升兴趣师:最后,介绍一种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出示“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学生了解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并思考)师:将鲜牛奶和糖混合在一起,煮沸后冷却,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再进行发酵。鲜牛奶和糖混合实际相当于配制什么?生:培养基。师:煮沸呢?生:高温灭菌。师:加入一些酸奶?生:接种。师:发酵实际上是什么?生:恒温培养。四、反馈练习,知识应用师:接下来完成练习。(出示练习题)生:(思考,完成练习)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2课时)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刚刚学了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利用的是什么原理?生:发酵原理。师:发酵是要在什么条件下?生:无氧的条件下。师:发酵是要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复杂的有机物,转变成什么?生:酒精的过程。师:接下来我们了解其他方面的利用。二、围绕问题,合作探究师:食品的保存方面的应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食品的腐败是由什么引起的?生:细菌和真菌。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物质,我们在保存食品方面,要注意到的问题就是要防腐。而防止食物腐败的原理是什么?生: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师: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纳为杀菌和抑菌。那么下面,我们看课本73页的观察与思考,图片里有多种食物,这些食物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保存,还有各依据什么原理,除了这些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对食物进行保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生:讨论师:我们先看图中的食物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保存?生1:图中牛奶是用高温即巴氏消毒法进行保存的。生2:香菇是用脱水法,把香菇里的水晒掉。生3:罐头鱼是用密封罐藏。生4:咸鱼用盐腌制法。生5:话梅用盐腌并且晒干的方法。师:也可以说是将盐渗透进去,我们称之为渗透法。生6:腊肉用烟熏法。师:有的地方不是烟熏,而是晒制的。所以是烟熏或晒制法。生7:腊肠用真空包装。师:每种食物是不是只用一种方法保存?生:不是。师:比如牛奶用巴氏消毒法,也还要密封。再比如罐藏法前还要进行高温灭菌。抽成真空实际也是密封保存。除了这些方法之外,我们还知道哪些方法?生8:还用了冷藏法。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生9:防腐剂法。师:还没有其他?生10:添加化学防腐剂。师:这跟刚才是一样的,还有没有其他的?生11:放在干燥的地方,防止阳光直射。师:这也是属于低温保存。还有可以用紫外线,这种我们可以称为射线法。我们刚刚提到的这些都用了什么原理?杀菌还是抑菌?采用杀菌的有哪些?生:巴氏消毒法,高温灭菌,罐藏法,真空法,渗透保存法。师:真空法和渗透保存法是吗?杀菌法就是把细菌杀死。生:不是。还有防腐剂法,射线法。师:罐藏法有没有用到抑菌的方法?生:有。师:密封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抑菌的有哪些方法?生:真空法,渗透保存法,腌制法,冷冻法,烟熏法。师:脱水法,腌制法,渗透法,烟熏法都是使食物失去水分,失去了水分使得细菌和真菌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真空包装法是使细菌和真菌失去氧气。冷冻冷藏法是利用低温。低温可以抑菌,高温可以杀菌。同学们可以书上做好笔记。生:做笔记。师:现在请同学们出示上课前收集的一些食品包装,介绍你收集到的食品是用什么方法保存。生:(取出包装袋,观察。)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1:雪糕,它说是在零下18度冷冻保存,所以这个是冷冻法。师:采用什么原理?生1:低温抑菌。师:还有没有同学来介绍?生2:我的食物是绿茶糕,储存方法是常温密封保存。是采用抑菌方法。生3:我的是牛奶,采用防腐剂,是杀菌的方法。师:我们买食品的时候,要注意看看里面是否有添加什么物质,或者是采用哪种方法保存。那么食品保存的方法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屏幕上是一些常见的食品,这些保存方法里,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哪种方法最不合理?生:防腐剂。师: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添加了防腐剂的食品我们要尽量少用,或者不买。这些是我们利用细菌和真菌有关的知识来进行食品的保存。下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74页,我们再看另一方面的利用,第三方面的利用,利用细菌和真菌进行疾病的防治。我们先阅读一下课文。生:(阅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拿出课堂收集到的药品包装盒或者是药品。拿出来后看看这种药品是不是利用细菌或真菌来治病或者防病的?都拿出来阅读一下说明书。生:(阅读说明书,讨论。)师:利用哪种菌来防治什么疾病?哪位小组来说一下?生1:抗生素,阿奇霉素片,用阿奇霉素菌,防治沙眼。师:她说的实际上是利用霉菌分泌的物质来防治沙眼。生2:我们的是头孢氨苄胶囊,这种药是由头孢素和青霉素组成,是头孢青霉菌产生,适用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生3:我们这个是青霉素V钾片,是利用青霉素杀死链球菌,可以用于治疗链球菌所致的扁桃体炎、咽喉炎、猩红热、丹毒等,肺炎球菌所致的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师:可以治很多种疾病。生4:。。。。师:这种不是利用细菌和真菌来治疗疾病的。利用细菌和真菌来治疗疾病的药物是抗生素类,比如青霉素就是由青霉菌产生的抗生素,用来预防或治疗一些炎症。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抗生素实际是由什么产生的?生:真菌。师:如果我们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感冒,那么能不能用抗生素类的药治好?生:不能。师:这是为什么?生:抗生素可以治疗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师:由病毒引起的感冒不能用抗生素,抗生素只能杀死细菌。所以有时候去医院看病,医生要你去验血,实际上就是要判断感冒是由什么引起的,这样才好对症下药。回去再好好搜集一些药品,看是不是抗生素类的药品。还有一类药品是转基因类药品。比如,把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里,就可以产生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什么病的?生:糖尿病。师:这也是利用细菌或真菌的例子。大肠杆菌是细菌还是真菌?生:细菌。师:大肠杆菌是细菌,在我们人体里大量存在,与人是共生的关系。那么在疾病的治疗方面,我们利用最多的就是抗生素类的药和转基因类的药物。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这样的故事,以前的裁缝师父要是不小心用剪刀划破了自己的手,他们就会用发霉的浆糊里的霉涂沫伤口,伤口很快就好了。为什么会这样?发的霉是什么物质?生:青霉。师:青霉可以产生青霉,从而达到消炎的目的。当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还可以再找一些相关的例子了解。最后一个方面的应用,是利用细菌进行环境方面的保护,同学们看一下课本75页。看看利用细菌进行环境保护是利用了什么原理。生:(看书,找答案)师:我们看图片,这是一个污水处理厂,我们可以利用细菌处理污水,细菌在生物界中是分解者,可以分解什么物质?生:有机物。师:污水里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细菌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使得污水得到净化。这是在有氧条件下,在无氧条件下,也可以利用一些细菌,比如利用甲烷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而甲烷可以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污水处理就是利用这些原理来进行的。有机会我们可以到污水处理厂参观,看看具体的操作过程。我们利用两节的时间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面我们小结一下。三、学习小结,知识巩固师:第一方面的利用?生:制造发酵食品。师:第二方面的利用?生:食品的保存和防腐。师:第三方面?生:疾病防治。师:第四方面?生:环境保护。师:接下来看看练习(出示练习题)生:(思考,完成练习)五、作业布置,提升兴趣师:布置课外实践(出示课外实践题,布置课外实践。)(学生记录好课外实践题,课后通过查找资料,与家长合作完成。)课题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 教学实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一、复习回忆,巩固知识师:同学们,前三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关知识,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回顾,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生:回顾旧知识。师:(投影展示问题)第一个问题: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是什么?生1:(举手回答):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使动植物和人类患病③与动植物共生师:很好,第二个问题: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表现在哪几方面?生2:制作发酵食物生3:食品的保存生4:疾病防治生5:环境保护师:非常好,第三个问题:制作发酵食品利用了什么原理?生:发酵原理师:酵母菌发酵的过程如何?生7: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主要用于制作面包和酿酒。师:第四个问题:食品保存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生8:把食品类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即杀菌和抑菌。师:(展示图):图中的食品采用了什么方法保存?大家一起来回答。(学生一起回答)师;第五个问题:例举两个细菌和真菌在疾病防治方面利用的例子。生9:青霉素产生的抗生素治疗炎症,转基因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师:第六个问题:细菌在环保方面是利用了什么原理?生10:利用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师:非常棒!二、资料展示,拓展知识师:现在进入本课的第二个环节——资料展示。将你们收集的有关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关资料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生踊跃举手上讲台操作多媒体,展示资料。师:非常棒!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让每位同学一一展示,课后统一打印张贴在学习园地里,让同学们分享。三、成果展示,提升兴趣师:下面进入第三个环节——劳动成果展示。请制作了发酵食品的同学展示你的手艺,由于时间关系,制作过程就不在堂上介绍了,留着课后大家互相交流。(学生举手将发酵食品展示在讲台。)师:哗,那么多,我们可以一饱口福了。下面进入第四个环节——品尝和评价美食。但是,同学们不能“白吃”,别忘记评价美食。(学生有秩序地品尝美食,显得特别兴奋和愉快)师:请同学们评出你的“制作师”,课后由班长收集投票并组织统计结果。(学生收拾好场面。)四、反馈检测,学习评价师:美食享受了,所学知识也不能不顾。下面进入最后一个环节——知识测评。(发测评卷)(学生做测评卷。)五、作业布置,提升认识师:最后布置作业。(展出作业题:查找资料, 收集更多有关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材料。)(学生记录好作业题,课后通过查找资料完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4 页 (共 1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一部分 整体规划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整体规划一、本章教材概览(一)本章内容与新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新课程标准中与本章相对应的内容涉及两个一级主题:“八、生物的多样性”和“九、生物技术”。其最基础的学习要求为: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活动与探究生物的多样性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影响2、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3、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的作用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对动物、植物的影响生物技术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2、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3、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4、尝试制作甜酒、泡菜或酸奶等日常生活的发酵食品。现代生物技术 关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二)本章与其它章节的联系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又学习了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之后出现的,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以及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有了质的认识,因而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本章内容。所以说本章是前面几个知识的继续和总结,起到前承的作用。同时,学好本章内容,可以帮助和激发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知识,又起到后启的作用。(三)本章教材分析本章主要有“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两大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和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的作用等内容,还包括生物技术一级主题中的“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中的“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等内容。关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并不多,但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本章的内容却相当丰富。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中,分析了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的作用,之后又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即人的危害,接着又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这样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中,通过人类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药品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又使学生能够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对人类有益处的一面。本章教材中除了有观察与思考、技能训练的活动外,还设计了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制作甜酒”、“制作发酵食品”等实践活动,这样就为教师设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实践能力。另外,本章教材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彩图多,用丰富的彩图代替了文字描述,加强了直观性。此外,教材中还增加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课外阅读材料“以菌治虫”和“抗生素今昔”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能增长学生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必须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科技成果的滥用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另外,根据我校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额外增设了一节“展示与测评”课,本节课教学内容教材上并无安排,主要是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知识材料和在课外亲手制作的发酵食品,之后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本章的知识检测。细菌和真菌与自然界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在制作活动中发展实践的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体现了生物与自然界、人类生活、农业生产等的密切联系。本节课让学生充分展示知识材料和劳动成果,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关知识的理解,最后的知识检测可以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四)本章知识网络图示二、 学生情况分析(一)本校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位于中山市郊区,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对孩子的要求也就不高,因此学生素质也相对较差,学习的习惯不够好,见识也不是很广,思维惰性较强。这些对我们的教学带来较大的难度,在设计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我们学生的实际,教学材料要联系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实际,不能太现代,也不能太深奥。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基础知识,如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殖和营养方式,这些知识都是本章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科学探究、合作学习、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也已学过,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因此,初中生物教学要充分重视由形象思维开始,教学需要形象、具体材料的支持,重视展现生物图景,重视表象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直观性强的图片和实物标本,也要充分考虑我们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不能过于抽象。(二)使用对象分析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我校生源实际基础上,是我们实实在在教学的写照。与我们学校生源相似的学校都可以使用我们材料,若学校生源较好,也可使用,可以在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上和教学要求上灵活机动,可以将探究活动的时间更充裕一些。三、本章目标聚焦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3、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4、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5、说明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7、通过尝试制作甜酒、泡菜或酸奶等发酵食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术能力。8、培养学生查找、搜集资料的习惯。9、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10、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互助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能力。1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12、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技巧和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概括能力。13、通过资料展示和成果,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四、重点、难点扫描(一)本章的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与动植物共生。4、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5、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运用。6、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防止食品腐败。7、尝试制作甜酒、泡菜或酸奶等发酵食品。8、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术能力。9、培养学生查找、搜集资料的习惯。(二)本章的教学难点: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植物共生。3、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4、保存食品的各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5、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关知识的理解。6、尝试制作甜酒、泡菜或酸奶等发酵食品。五、本章活动与探究分析本章教材共有以下几个活动与探究:(一)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观察与思考):此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二)评价实验方案(技能训练):此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能清楚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道理,为学生学会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三)发酵现象(实验):此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和讨论,能正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运用。(四)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观察与思考):此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出食品保存的主要方法,并总结出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以及要注意的问题。(五)制作甜酒等发酵食品(课外制作):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活动中发展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增加的活动与探究:(一)观察面包片(实物):此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进一步明确酵母菌发酵的产物和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运用。(二)观察和分析“失败的发酵实验” :此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明确发酵的条件,也让学生明确利用细菌和真菌发酵制作食品时,就是要提供适合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三)分析课前收集的食品包装:此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分析食品包装上的内容,了解更多日常的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原理。(四)分析课前收集的药品包装:此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分析药品包装上的内容,了解更多利用细菌和真菌防治常见疾病的例子。(五)资料和劳动成果展示:此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使本章内容得以拓展,而且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展示劳动成果使学生具成功感,体验劳动的喜悦。也让学生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六)品尝和评价美食:此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品尝美食分享劳动和成功的喜悦,通过对食美进行评价可让学生学会欣赏,也让学生体验生物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六、本章课时分配根据我们对教材的分析和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4课时(额外增添第三节内容)。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课时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课时第三节 展示与评价 (额外增添内容) 1课时七、本章教学设计理念1.初中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已各不相同,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但学习的注意力又不能持久集中,喜欢实验和动手,且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另外,初二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转化的阶段,初中后期还开始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模仿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我们学生的思维基础。在生物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生物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生物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要充分重视由形象思维开始,教学需要形象、具体材料的支持,重视展现生物图景和实物,重视表象的作用。同时,又要不失时机地、适时地向抽象思维过渡,重视进行因果逻辑思维的训练。2.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理念,以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生物,从生物走向社会的理念。八、教学方式方法本章的教学基本上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科学探究实验、自主学习、问题讨论、小组交流与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边归纳,从现象总结出结论,从生物现象和实例归纳出生物理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学习、将交流、讨论、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地衣与植物共生真菌使许多植物患病真菌使人患病链球菌使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根瘤与动物共生有些细菌与人共生有些细菌与牛羊等共生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食品的制作发酵现象发酵原理发酵食品食品的保存主要原理一般方法杀菌抑菌疾病防治抗生素转基因保护环境净化生活污水净化工业污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六部分 练习和课外作业课题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练习和课外作业课题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练习和课外作业课题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练习和课外作业课题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练习和课外作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大显身手,体验成功的喜悦1、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它们作为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B.它们可以和动植物共生C.它们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D.以上作用均有2、有的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共生,地衣是指共生在一起的( )A.真菌和藻类植物 B.细菌和藻类植物C.真菌和苔藓植物 D.细菌和苔藓植物3、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永远保留着,原因是( )A、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B、细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C、绿色植物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D、动植物的遗体被植物的根吸收了4、引起臂癣的生物是(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动物5、细菌和真菌正常的生活是利用( )A、现成的有机物 B、无机物C、自身合成发有机物D、无机物和有机物都可以6、能够使梨和香蕉腐烂的细菌是( )A、链球菌 B、枯草杆菌C、根瘤菌 D、真菌7、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疾病是由 引起的。人的手、足癣,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等是由 引起的。8、大豆的根瘤中,有能够固定空气中氮气的 菌,它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 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 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参考答案:1、D 2、A 3、B 4、C 5、A 6、B 7、细菌 真菌 8、根瘤 植物 大豆轻松愉快的作业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例子。课题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练习和课外作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大显身手,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一课时1.在酿酒和制作面包时,酵母菌起得作用是 ( )A.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B.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C.使牛奶变成酸奶 D.使果汁或粮食发酵,产生酒精2.可以用来制酒和发馒头的菌种是( )A.曲霉 B.酵母菌 C.乳酸菌 D.真菌3.馒头松软多孔的原因是( )。A.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 B. 酵母菌分解淀粉产生了二氧化碳C. 细菌分解淀粉产生了二氧化碳 D. 曲霉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 氧化碳 4.下列可用于制作“天地壹号”的是( )A.醋酸菌 B.酵母菌和青霉 C.曲霉 D.曲霉和青霉5.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 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 B.阻止尘埃、细菌入坛,防止污染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发酵 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无氧呼吸6.酸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高是因为酸奶在发酵过程中,( )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转变成更易于被人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并产生多种维生素。A.酵母菌 B.醋酸菌 C.乳酸菌 D.曲霉6、馒头中的孔洞是_______遇热膨胀而形成的,这种气体是 _____ 分解 ______ 时产生的。与此同时,还产生了____,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参考答案 A B A C C 二氧化碳 酵母菌 葡萄糖 酒精第二课时1.食品保存的方法有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保水 ④加工减少水分 ⑤暴露空气中 ⑥隔绝空气A.①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2.抗生素是( )A.细菌、真菌B.细菌产生的杀死细菌的物质C.某些真菌产生的杀死细菌的物质D.某些真菌产生的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3.蘑菇宜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保存,袋装肉肠适用下列方法中的( )保存。A.脱水法 B.巴斯德消毒法 C.真空包装法 D.罐藏法 E.腌制法 F.冷冻法4.( )是医药上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它是从青霉菌养液里提取的。A.土霉素 B.链霉素 C.青霉素 D.红霉素5.在处理生活污水中,最常用的微生物是( ),它们分解有机物后产生的气体是(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甲烷菌 D.青霉菌 E.氧气 F.二氧化碳 G.甲烷 H.二氧化硫6.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这主要是因为( )。A.罐头密封很严,细菌无法侵入B.罐头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C.罐头在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罐内没有细菌D.罐头在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罐内细菌无法生存7.食品在冰箱能保存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原因是在冰箱的环境中( )。A. 无细菌 B. 细菌繁殖慢 C. 细菌被冻死 D、无氧气参考答案 1、C 2、D 3、A C 4、C 5、C G 6、C 7、B课外实践(充满趣味的作业)和家长一起,制作一种发酵食品,如酸奶、馒头等。课题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练习和课外作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大显身手,体验成功的喜悦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测评)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在一定限度内,对人的身体有益处的细菌是 ( )A、乳酸菌 B、结核杆菌 C、链球菌 D、肺炎双球菌2、以下保存青梅的方法最不妥当的是 ( )A、高温消毒后真空密封包装 B、用盐或糖腌制C、使用大量化学防腐剂 D、用酒精浸泡3、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C、帮助植物传粉及传播种子 D、与动植物共生4、人体的肠道中有大量的细菌,其中有些细菌能够制造 ( )A、维生素A和维生素D B、维生素B和维生素CC、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D、维生素D和维生素K5、细菌和真菌正常的生活是利用 ( )A、自身合成发有机物 B、现成的有机物C、无机物 D、无机物和有机物都可以6、下列哪一疾病不是由真菌引起的 ( )A、非典型肺炎 B、棉花枯萎病 C、手足癣 D、小麦叶锈病7、下列关于共生的说法中,不确切的是 ( )A、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B、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两者都能独立生活C、有些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形成共生关系D、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8、下列生物中,能产生抗生素的是 ( )A、青霉 B、酵母菌 C、曲霉 D、肺炎球菌9、制作面包时加入酵母菌,烤出的面包松软多孔,是因为酵母菌能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 ( )A、二氧化碳 B、酒精 C、水 D、氧气10、下列哪种菌类能够通过发酵产生农村使用的沼气 ( )A、枯草杆菌 B、甲烷菌 C、酵母菌 D、青霉菌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2分)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把有机物分解为 、水和 ,在自然界中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2、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 引起的。它们可以从食品中获得 ,并在食品中 和 ,导致食品的腐烂。3、你可能见过一些生长在墙上,树干上或岩石上,呈灰绿色、硬壳状的植物斑块,它就是地衣。地衣是 和 共生在一起形成的。4、以下是一个探究实验,请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探究:酵母菌以什么为生?问题:葡萄糖或食盐对酵母菌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材料:4个圆气球、4根塑料棒、葡萄糖、食盐、温水(40——45)、 烧杯、干酵母粉、量筒、4个小口瓶。实验步骤:① 将4个气球松开,以便往里面充气。② 用烧杯在每个瓶中加入等量的温水。再按下表依次加入不同的内容物。瓶子 内容物A 只有酵母B 酵母菌和15毫升盐水C 酵母菌和15毫升糖水D 没有酵母,只有15毫升糖水3 用4根干净的塑料棒将溶液分别搅拌均匀(注意不要混用),并迅速地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气球。确保气球口紧紧地围住瓶口。4 把4个瓶子放在一个温暖但不通风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所发生的一切。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1)实验过程中, 气球会变大。(2)气球变大的原因是:酵母菌能将 分解成 和 ,并且释放出 的缘故。三、连线题:(每线3分,共18分)1、 乳酸菌 a 生物武器2、 甲烷菌 b 蒸馒头3、 醋酸菌 c 污水处理4、 青霉菌 d 制作泡菜5、 酵母菌 e 治疗疾病的药物6、 炭疽杆菌 f 生产食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C 3、C 4、C 5、B 6、A 7、B 8、A 9、A 10、B二、填空题 :1、分解者 二氧化碳 无机盐 2、细菌和真菌 有机物 生长和繁殖 3、真菌和藻类植物 4、C三、连线题:1、d 2、c 3、f 4、e 5、b 6、a轻松愉快的作业查找资料,收集更多有关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材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6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中山市北区中学 谢春菊2011.10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引起动植物和人二、作为 ,参与三、与动植物患病。分解者物质循环。共生。周末,妈妈正在厨房准备着一家五口的晚餐。正在柴、米、油、盐、酱、醋手来手往之间,不小心却切到了手,于是拿了一些消炎杀菌的药膏涂抹后继续做菜。做完菜后,妈妈又开始做起了面包,当作明天的早点。爸爸坐在客厅一边看报一边猛抠“香港脚”,我在房间里喝着酸奶玩着游戏。姐姐的扁桃体正在发炎,所以只能躺在自己的房间里休息‥‥‥阅读一段同学的作文,找出与真菌和细菌有关的地方。你能根据它们与真菌和细菌的不同关系进行分类吗?对人类有害的:对人类有利的:“香港脚”、扁桃体发炎酱、醋、面包、酸奶消炎杀菌的药膏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发酵食品2、闻闻气球里有什么气味?1、瓶中的液体会不会冒出气泡 气球会不会胀大 瓶中的液体冒出气泡;气球胀大。气球里有酒味——变浑浊气泡是什么?(二氧化碳)有酒味的物质是什么 (酒精)葡萄糖 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有氧: 无氧: 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 (发酵)酵母菌酵母菌面包(馒头)酿酒发酵(无氧)酵母菌:葡萄糖乳酸菌:葡萄糖曲霉:淀粉发酵: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乳酸+二氧化碳+能量干酵母粉+温开水干酵母粉+温盐水干酵母粉+冰糖水温糖水1号气球 ,原因是 ;2号气球 ,原因是 ;3号气球 ,原因是 ;4号气球 ,原因是 .哪里出了错?1234不胀大不胀大不胀大不胀大装置内无有机物装置内无有机物装置内温度低装置内无酵母菌 酵母菌:面包(馒头)、酿酒乳酸菌:酸奶、泡酸菜醋酸菌:醋霉菌:酱、酱油、豆腐乳乳酸菌:酸奶、泡酸菜根据刚学过的知识,说说这些食物是利用哪些细菌或真菌制作出来的?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乳 酸 菌酵母菌霉菌醋酸菌来认认,你能做对吗?葡萄酒醋白酒啤酒面包酱油酸奶南乳腐乳奶酪你还知道哪些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发酵原理制造的 食品 (1)面粉 + 酵母菌(2)牛奶 + 乳酸菌(3)麸皮、小米、红粮 + 醋酸菌(4)蔬菜 +乳酸菌面包酸奶醋泡菜回答在家庭制作甜酒过程中的问题:(1)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是 ;(2)将蒸熟的糯米用凉开水冲至30 ℃的目的是 ;(3)在糯米饭的中间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 。(4)家庭制作甜酒利用了什么原理? 杀菌和熟化降温、给酒曲生长、繁殖创造适宜的温度储存甜酒制作甜酒 利用了发酵原理在无氧环境中酵母菌: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曲霉:淀粉 葡萄糖家庭制作酸奶的方法:鲜牛奶和糖混合煮沸后冷却(42~43℃ )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发酵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培养练习1.在酿造和制作面包时,酵母菌起得作用是( )A.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B.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C.使牛奶变成酸奶D.使果汁或粮食发酵,产生酒精2.可以用来制酒和发馒头的菌种是( )A.曲霉 B.酵母菌 C.乳酸菌 D.真菌3.馒头松软多孔的原因是( )。A.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 B. 酵母菌分解淀粉产生了二氧化碳C. 细菌分解淀粉产生了二氧化碳 D. 曲霉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 氧化碳 ABA3.下列可用于制作“天地壹号”的是( )A.醋酸菌 B.酵母菌和青霉 C.曲霉 D.曲霉和青霉4.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 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 B.阻止尘埃、细菌入坛,防止污染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发酵 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无氧呼吸5.酸奶的营养价值比牛奶高是因为酸奶在发酵过程中,( )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转变成更易于被人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并产生多种维生素。A.酵母菌 B.醋酸菌 C.乳酸菌 D.曲霉ACC6、馒头中的孔洞是_______ 遇热膨胀而形成的,这种气体是 _____ 分解 ______ 时产生的。与此同时,还产生了 ____,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酵母菌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1课时)(本节课从第25张开始).ppt 八年级生物优质课展示上册《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_人教版_谢老师.flv 学案.doc 教学反思.doc 教学实录.doc 教学建议.doc 教学设计.doc 整体规划.doc 练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