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17课 课前小测红军长征的时间为( )年10月-( )年10月。2.( )年1月贵州遵义召开会议,开始确立以(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3.重要战役:四渡(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飞夺( )(渡过大渡河)4.( ),红二,红四三大主力在甘肃( )地区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5.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 )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17课 课前小测红军长征的时间为(1934)年10月-(1936)年10月。2.(1935)年1月贵州遵义召开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重要战役: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飞夺(泸定桥)(渡过大渡河)4.(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5.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史时序中外联系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22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1931--1936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937--1937正面战场的抗战1938--1944敌后战场的抗战1937--1940抗日战争的胜利1938--1945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平型关大捷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原因与意义起点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地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课标要求(2011版)---学习目标一、九一八事变1868年大陆政策材料二 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 日本侵华政策蓄谋已久材料三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2)日本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摆脱危机(3)国共内战给了日本可趁之机1.原因材料一 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就确定了用武力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大陆政策。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晚上22点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今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本守军。爆炸同时,呆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日本关东军的另一个小分队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北大营8000名守军被只有300左右的日军击溃,与此同时炮轰沈阳城。柳条湖事件现场被炸死的中国人2.经过一、九一八事变1931.9.191932.11931.91931.111932.2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锦州一、九一八事变3.结果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三倍于日本国土东三省沦亡材料三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材料二 “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1931年9月23号南京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材料一 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件。 ——摘编自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对张学良的采访探究一:依据材料,分析东北为何短短四个多月就沦陷了的原因。蒋介石急于剿灭红军南京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张学良错判形势(九一八事变前)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文史资料选辑》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探究思考3.影响(1)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开始)(2)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一、九一八事变1932年长春溥仪目的:企图把东北分裂出去4.扩大侵略殖民统治: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东北航空处的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唯一的金库所存现金7000万元,亦被洗劫一空。奴化教育731部队的细菌试验学日语,行日本礼,向天皇行遥拜礼。伪满洲国建立一、九一八事变5.各方的抗日怒潮根据课本归纳当时中国人民的抗日运动?01 东北抗日义勇军02 东北抗日游击队03 东北抗日联军由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成;这是东北人民自发组织的,即使他们武器装备落后,基本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但他们依旧不顾一切与敌人以死相拼。中共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杨将军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杨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5昼夜后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5岁。他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赵一曼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赵为抗日的一员。为掩护部队身受重伤被俘。在狱中,日军对其采用老虎凳、喷辣椒水、电刑等酷刑,她始终都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最终被日军处死,仅31岁。一、九一八事变04 国军第十九军的奋勇抵抗在进攻东北的同时也在进攻上海。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此发动了一 二八事变。中国驻军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勇抵抗,日本被迫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最终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允许日军留驻上海。蔡廷锴蒋光鼐华北事变后,日本不仅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控制了华北,而且还在“中日经济提携”的招牌下,对华北进行经济上的控制和掠夺,扶植汉奸、买办拼凑了许多经济机构,使华北日益殖民地化,充分暴露了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作为其独霸亚洲、征服世界的战略基地的野心。——李琼《牵一发而动全身——华北事变影响简析》东三省沦陷1933年攻占山海关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脱离中国版图。二、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1.一二 九运动 (1)背景华北危机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包括:“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些事件基本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二、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1.一二 九运动(2)经过反动军警镇压北平爱国学生材料二 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毛泽东材料三 一二九运动的第二天,北平各校学生开始总罢课。16日,北平市民同学生再次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得到全国各地学生和群众的支持和声援,有30多个城市相继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集会和示威游行。“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宣布延期成立。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二、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1.一二 九运动(3)性质(4)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青年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材料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背景 华北危机时间地点口号性质影响1935年12月9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青年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北平二、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1.一二 九运动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号召。1935年12月17日,中共瓦窑堡召开会议,在会上确立了 的方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2.“八一宣言 ”3.瓦窑堡会议我跟蒋先生两个冲突,没旁的冲突,就是这两句话: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张学良口述历史》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三、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发生1.时间:1936.12.122.人物:张学良、杨虎城3.目的:为了逼蒋抗日4.经过: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②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三、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划时代的转变,是新阶段的开始!——毛泽东 探究二: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背景:日本侵华加剧民族矛盾不断上升日本在东亚扩张引发大国顾虑局势动荡,倘若处死蒋死,中国必纷争四起、群雄割据,使日本有机可乘,有利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所以,蒋不可杀。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必须杀之!!!中共的选择全民族的利益探究思考意义:从几个变化来认识中华民族的状态中国战争局势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社会政治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内战到抗战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专制独裁到逐步民主意义: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探究三:怎样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探究思考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东北抗日联军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国共联合抗日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中国抗争日本侵略根本原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直接原因:日本为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发动侵略;国内形势:国共内战使得日本有机可趁标志: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地点:北平主力:青年学生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吞并华北的企图; 打击了国民政府妥协政策;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背景:民族危机的加剧;抗日爱国运动的高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时间:1936年12月12日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诉求: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知识结构主干知识本题答案题干关键词本题解析九一八事变A纪念碑 9月18日从关键词可知,这次事件指的是九一八事变,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所以选A。A模拟真题练习(2019西城二模)右图纪念碑记载的历史事件标志着A.中华民族艰苦抗战的开始B.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C.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多事之秋:九一八事变.mp4 救亡之路:西安事变.avi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