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期中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期中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作业检查
七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D B B A C A A D D C B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A B D C A C C B B D C
26.(10分)
①秦;②燕;③韩
④临洮;⑤辽东
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
⑥长安;⑦河西走廊;⑧玉门关;⑨大秦
27.(10分)
(1)东南;山谷;山脊;100米(4分)
(2)B;(1分)
(3)B;(2分)
(4)A;(1分)A处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较缓。(2分)
28.(10分)
(1)元谋人;北京人(2分)
(2)①河姆渡;②半坡(2分) ③稻;④粟(2分) 自然环境不同(2分)
(3)多元一体(2分)
29.(8分)
(1)商鞅变法(1分)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分)
(2)法家(1分)韩非(韩非子)(1分)
(3)以下两种答案皆可得分。
【答案一】表态:同意。(1分)
理由: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等人进行改革,使国力增强,打败了12个西戎部落。秦孝公作用商鞅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秦国国富兵强,成为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的影响1点1分,若达到百里奚等人改革也可给1分,共2分)
【答案二】表态:不同意。(1分)
理由:从材料可以看出,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是秦国重用人才、实行有效的改革、采取正确的策略、国君的治国理想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答道综合因素的,包括策略、治国理念等给1分;答道改革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给1分,共2分。)
30.(12分)
(1)政治:秦朝确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实施“推恩令”。
思想: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8分)
(2)名称:西域都护。
意味: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分)
(3)共同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分)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作业检查
七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答题纸
(
粘贴条形码区域
)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座位:_________________
缺勤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A] [B] [ C] [D] 6 [ A] [B] [C] [D] 11 [A] [B] [ C] [D] 16 [A] [B] [ C] [D] 21 [A] [ B] [C] [D]
2 [A] [B] [ C] [D] 7 [ A] [B] [C] [D] 12 [A] [B] [ C] [D] 17 [A] [B] [ C] [D] 22 [A] [ B] [C] [D]
3 [A] [B] [ C] [D] 8 [ A] [B] [C] [D] 13 [A] [B] [ C] [D] 18 [A] [B] [ C] [D] 23 [A] [ B] [C] [D]
4 [A] 5 [A] [B] [ B] [ C] [ C] [D] [D] 9 [ A] 10 [A] [B] [ B] [C] [C] [D] [D] 14 [A] 15 [A] [B] [ B] [ C] [ C] [D] [D] 19 [A] 20 [A] [B] [ B] [ C] [ C] [D] [D] 24 [A] 25 [A] [ B] [ B] [C] [C] [D] [D]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分别为10分、10分、10分、8分、12分,共50分。)
26.(10分)
(1)① ② ③ (3分)
(2)④ ⑤ (2分)
(3) (1分)
(4)⑥ ⑦ ⑧ ⑨ (4分)
27.(10分)
(1) ; ; ; (4分)
(2)(1分)
(3)(2分)
(4) ;(1分)
(2分)
28.(10分)
(1)(2分)
(6分)
① ;②
③ ;④

(3)(2分)
29.(8分)
(1)(3分)
(2)(2分)
(3)(3分)
30.(12分)
(1)(8分)
(2)(2分)
(3)(2分)
第 1 页/共 2 页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作业检查
七年级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问题纸
出题人: 司雯 金焕 审核人: 陈娴 韩文杰
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1年9月9日,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现场发布了( )祭祀区三号坑、四号坑的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青铜大面具、黄金面具、铜顶尊跪坐人像、铜顶坛人像、铜扭头跪坐人像五件重磅文物精彩亮相。
A.大汶口遗址 B.二里头遗址 C.三星堆遗址 D.良渚遗址
2.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 )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将( )名航天员升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二号 2 B.神舟十二号 3
C.神舟十三号 2 D.神舟十三号 3
家住杭州的小金同学对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充满期待,但初学地理的他望着手头的四张地图犯了迷糊,请你帮他解决3-4题。
3.小金手头的四张地图分别是:①北京市政区图②中国公路交通图③“冰丝带”平面图(冬奥会主体育场)④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四幅地图的图幅相同,按比例尺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4.比赛期间,小金和家人打算驾车前往北京观赛,他最需要的地图是(  )
A.北京市政区图 B.中国公路交通图
C.“冰丝带”平面图 D.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某初一学习小组针对“等高线地形图”展开了研究。请回答5-6题。
5.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关于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村位于乙村的北方 B.乙村的海拔比甲村高
C.丙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 D.甲、乙两村都位于鞍部
6.上图中关于地图三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用一般定向法确定方向 B. 该图中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
C.该图中 代表山峰 D.该图缺少图例和注记
7.云南某地民居“架竹为巢,下畜牛豕,而上托爨(cuan)卧(上方是架锅烧火和睡觉的地方)”。这种建筑风格反映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炎热潮湿 B.寒冷干燥 C.河湖众多 D.地形平坦
8.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差异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徐汇区高楼林立 B.杭州上城区农田遍布
C.临安天目山人口密集 D.淳安芹川村交通纵横
9.原始农业出现的主要标志不包括(  )
A.农作物种植 B.家畜饲养的出现
C.磨制石器的发展 D.城市的出现
10.右图所示这一时期人类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  )
A. B.
C. D.
11.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某件入选文物。据此可推测(  )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②出土地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④出土地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阿焕同学最近参观了位于陕西西安东部某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的遗址,他最有可能在博物馆看到的文物是(  )
A.能发出七阶音阶的骨笛 B.绘有人面鱼纹的彩陶盆
C.中国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D.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
13.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关于远古传说正确的是(  )
A.炎黄部落联盟在涿鹿之战后结成联盟 B.蚩尤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C.尧、舜、禹通过世袭制成为联盟首领 D.禹采用开渠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水患
14.与下图研究主题最相符合的是( )
14题图
A.夏朝的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西周的分封制
15.歌曲《中国字》中唱到:“上中下,人口手,弓车舟,坐立走,中国人写中国字有中
国心有中国情……”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6.某同学对春秋争霸的历史很感兴趣,下图所示历史人物中最先称霸的是( )
16题图
A.问鼎中原的楚庄王
B.尊王攘夷的齐桓公
C.卧薪尝胆的秦穆公
D.任用管仲为相的越王勾践
17.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主要特征的是(  )
A.兼并战争 B.制度变革 C.思想学术繁荣 D.国家统一
18.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19.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在新的变局中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各派纷纷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人物 学派 主张
A 孔子 儒家 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B 孟子 道家 仁政、民贵君轻
C 墨子 墨家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D 庄子 道家 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
20.“秦朝以前,官吏和私人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朝,只有天子的印才能叫玺,而且用
玉制作,群臣不敢再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B.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C.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D.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21.许多成语背后有其历史典故,我们可以借助成语来学习历史。陈老师讲授“秦末农民
大起义”一课时,她可以选取如下哪些成语作为这堂课的补充材料( )
①揭竿而起 ②破釜沉舟 ③卧薪尝胆 ④约法三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  )
A.摒弃秦朝政治制度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D.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23. 20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被后世称为“有
意的外交,无意的凿空”。张骞出使西域之所以被称为“无意的凿空”是因为(  )
A. 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使命
B. 使西汉开始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
C. 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
D. 成功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
24.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
24题图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5.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取得了突出成就。下列关于文化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时期 人物 著作(成就)
A 西汉 蔡伦 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术
B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C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D 东汉 张角 创立五斗米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分别为10分、10分、10、8分、12分,共50分。)
26. 历史地图能反映人类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变迁。阅读下列历史地图,完成填空。(10分)
(3)请给图三命名: (1分)
(4)图四中数字代表的地名⑥_____ ⑦_____ ⑧_____⑨_____(4分)
27.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0分)
(1)乙山顶位于甲山顶的________方向,C表示_______(填山谷或山脊);D表示_______(填山谷或山脊);图中等高距是   米。(4分)
(2)甲地的海拔可能是   。(1分)
A.450米 B.550米 C.650米 D.470米
(3)与图中甲乙之间的地形最吻合的剖面图是     。(2分)
(4)A、B两条登山路线,     (填字母)线会省力些,你的理由是   。(3分)
中国广袤的大地,孕育着早期人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并发现这些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根据《中国历史》第1课相关内容整理
材料一中提到的两个考古发现分别是哪一远古人类?(2分)
材料二:
图1 图2
结合材料二,完成下表。(6分)
①图1___________遗址 ②图2___________遗址
主要种植作物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特征。(2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为铸就“新的国家”,其如何加强军队战斗力。(3分)
材料二: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史记·商君列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此次变法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主要思想?该学派在战国时期的集大成者是哪位思想家?(2分)
材料三:秦国历史简表(前659年—前221年)
在位国君 主要功绩
秦穆公 任用百里奚等贤人进行改革,打败12个西戎部落
秦孝公 任用公孙鞅,对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秦国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秦惠文王 任用张仪为相,在六国间实行连横策略,击溃它们之间的合纵联盟
秦王赢政 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针,灭六国,一统天下
——摘编自马东峰、张景忠《用年表读懂中国史》
(3)小王同学根据以上材料认为,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是因为实行了有效的改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表格
秦朝 西汉
政治
思想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 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建元六年,“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元朔五年,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西汉为巩固统治在政治、思想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8分)
材料二: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轮台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城“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在轮台“设官”的名称,“行使国家主权”意味
什么?(2分)
综合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共同的历史特征。(2分)
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