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反思)永宁中学 麦泳霞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生产、生活中常见但不容易引起人们重视的植物类群。由于课前精心准备,准备好实物,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师生互动和谐,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本节课还采取了学案与课件并用,一边教学,一边让学生思考并做练习,从而达到眼动,手动,脑子也动起来,避免了以往只有老师在讲,学生在听的传统方式,也避免了学生睡觉的情况。加强了学生对刚学的知识的巩固。而且对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知识的总结,这样更加清楚地交待了重要的知识点,使学生更加明了本节内容的目标。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加了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总的来说,达到理想的效果。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建议)永宁中学 何健君1、适用教育对象及使用建议: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适用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我校是一所处于城乡结合处的普通中学,学生的基础良莠不齐,中下生面广。所以,为了充分调动极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利用多媒体的功能展示多种代表植物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当地常见的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紫菜,蕨类植物如华南毛蕨等实物或标本给学生观察思考,为他们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培养他们关注绿色植物。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难度适中。建议教师多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会更好。2、适用教学条件及调整建议:本课程设计要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生物教学,搜集大量的植物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如果不具备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采用教学挂图、自带相关实物如水绵、海带、紫菜,蕨类植物如华南毛蕨等配合教学,效果也不错。3、突破难点的教学建议: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注意观察图片,阅读课本,采取学案与课件并用,教师适当指导学生。4、提高课堂效率的建议:我校实施的是“先学后教,激励情趣,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教学模式。本课容量较大,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建议教师在课前先把学案发给学生预习,并把学生预习过的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教师可以在课前就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课堂的最后几分钟进行课堂小测,这样不但可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促进学生听课效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课堂文字实录小榄永宁中学 麦泳霞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新的单元进行学习。从这一单元当中一起来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幅美丽的图景,请同学们说说这图景里有哪些绿色植物?老师展示多媒体生:有草,大树,花……师:同学们都看得非常仔细!我们刚从这一幅图景当中就能看到多种的植物,那么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但是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形态各不相同,根据这一点,我们就主要把它们分为四大类。哪四大类?请同学大声地一起来回答。生: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师:回答得很响亮,请同学们把这一句画起来。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先学习前面三类植物。请同学们这个模型,这是什么生物?老师举起衣藻模型。生:衣藻!师:它是属于什么生物?生:单细胞生物。师:它是属于植物还是动物?生:植物。因为它体内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师: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一起来看衣藻它是属于单细胞淡水藻类植物。再来看下面这一幅多细胞淡水藻类植物,这是什么?生:水绵。师:那么我们平常在哪些地方能够看到水绵的分布?生甲:池塘、荷塘。师:很好。那么再同学们看这一幅图,为何一大块的水绵浮在水面上?生:因为它们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使水绵浮上水面来。师:非常好。那么我们认识了淡水中的藻类植物,在海水中的藻类又有哪些?老师拿起了一条很大的海带,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生:海带。师:好。总的来说,藻类多数都是生活在水中,而再细分,就分为淡水和海水中的藻类植物。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9,然后再思考一个问题,藻类植物与我们在陆地上看到的植物有什么不同?它们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生乙: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丙:藻类植物都是靠全身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师:回答得非常好,这些都是藻类植物的特征。再请同学们看看图中的海带不是有根连着身体吗?为何说它没有根的分化?生丁:那是假根。真正的根才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假根只起固定作用。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0,看看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生:藻类植物能够提供氧;作为鱼类饵料,为人类提供食用,药用。师:具资料分析,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氧气约占空气氧气中的95%。再来看这一幅图,这是什么?生:苔藓植物。师:很好。同学们在哪些地方看到有苔藓植物?它们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当中?生:墙角上,树干上,它们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而且体积非常的小。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1,然后思考问题:苔藓植物为何长得这么矮小,与它的形态结构有没关系,结构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苔藓植物有了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是假根,只起到固定作用,所以植株长得很矮小。师:苔藓叶中还有一个特点,同学们有没注意到?生:叶片只有一层细胞,容易被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侵入,所以把苔藓植物当作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师:把重要的划起来。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上的植物,这是什么植物?老师拿起一盆蕨类植物生:蕨类植物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思考: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生活的环境相似,为何体积上有这么的改变,它的结构上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蕨类植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因为它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所以看起来比苔藓植物要高大得多师:蕨类植物以何种形式繁殖?生:孢子生殖。蕨类植物的叶片背面有许多隆起,到孢子成熟,就从叶片表面散放出来,落到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师:同学们,学习了以上三类植物,下面请根据所学的内容,归纳出三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填写在你们的学案表格当中。生: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不同点 生活环境 多在水中 阴湿环境 潮湿环境根、茎、叶分化 无 茎和叶的分化 根、茎、叶的分化输导组织 无 无 有相同点 能否产生孢子 能 能 能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师:请同学们合起书本,下面对同学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检测。课堂小测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3张PPT)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永宁中学麦泳霞绿色植物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单细胞淡水藻类:如衣藻藻类植物水绵:多细胞淡水藻类水 绵为什么阳光充足的时候,水绵会浮在水面?2、结构: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整个植物体都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进行光合作用。1、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陆地的阴湿处。藻类特点:1、这些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这种形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思考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1.多种多样,单细胞或多细胞。2.大多生活于水中,淡水种类如衣藻、水绵;海水种类如海带、紫菜、石花菜、石莼、裙带菜。3.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整个植物体都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进行光合作用。4.可食用、药用、提炼琼脂。藻类植物小结苔藓植物1、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2、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的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有关系吗?1、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2、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藻类植物没有。茎和叶里都没有输导组织;假根纤细,结构简单(假根只起固着作用),故要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上特点决定了苔藓植物吸水和保水能力都不强,植株也矮小(约1~3厘米),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思考葫芦藓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背腹入侵。因此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孢子囊(内生有孢子)孢子成熟后随风飘散,落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就萌发生长成新的植物体。1.结构简单,植株矮小。2.大多生活于阴暗潮湿的陆地环境,如墙藓、葫芦藓。3.有茎、叶的分化,但无输导组织,有假根,依靠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4.叶仅一层细胞,对有毒气体敏感,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苔藓植物小结肾 蕨★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具有输导组织。但茎多藏于地下,称为地下茎,地上部分为叶片和叶柄。蕨蕨类植物不开花、不产生种子,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孢 子一个孢子就是一个细胞(生殖细胞)。成熟孢子从叶表面散发出来,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萌发生长成新的植物体。两亿多年前,蕨类植物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了煤。满江红绿萍1.生活于潮湿的环境中,如肾蕨、蕨、卷柏、铁线蕨、满江红、桫椤等。2.植株较为高大,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具输导组织;但茎多藏于地下,地上部分为叶片和叶柄。3.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小结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不同点相同点 生活环境根、茎、叶分化输导组织能否产生孢子总结:比较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无无有无有茎、叶分化有根茎、叶分化能能能多在水中阴湿环境潮湿环境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连线题藻类植物 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苔藓植物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蕨类植物 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模块规划永宁中学 生物备课组 何健君一、教材分析:1、本章安排两节内容,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第一节中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生活环境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第二节中种子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2、本章的内容安排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为以后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和第三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几大主要作用的学习奠下基础。3、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是本章的特点之一,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与思考、实验探究、讨论等活动获得本章知识。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各种条件来指导学生完成各项活动。4、本章知识结构生活环境:水中生 藻类植物 结构特点:无根、茎、叶的分化物 与人类关系:制造氧气圈 生活环境:阴湿中 苔藓植物 结构特点:有茎、叶的分化,有假根有 与人类关系:监测大气污染哪 生活环境:潮湿些 蕨类植物 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绿 与人类关系:观赏,与煤形成有关色 菜豆种子:无胚乳,子叶两片植 种子 种子的结构 玉米种子:有胚乳,子叶一片物 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二、学情分析:本章的内容开展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将观察和比较,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学习方法应用于本章,使学生们更进一步认识生物圈中与人类生活乃至一切生命息息相关的绿色植物。虽然学生对整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全面,有的地方甚至可能没有接触。例如对于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群这样的知识点学生们也许不知道,那么象这样的地方可以直接引出。不过老师把“树干”画了出来,要尽可能得让学生去添“枝叶”和“果实”。为了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导课堂和延续对本章所包含的科学知识的兴趣,我认为教师最好提供直观的实物资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体验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进而更加热爱生物学科,也更加积极向上。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掌握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区别。(3)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2、能力目标:(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各类植物和种子的结构。(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自主探究、比较总结、合作与交流等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说出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学习种子结构,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它们的生存状况。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概述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区别。难点:(1)概述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观察玉米胚的结构。五、课时安排:本章教学时间需要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3.1.1 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1课时3.1.2种子植物 1课时本章测验 1课时六、教学方法1、教学整体设计思路:以“情景导入-----学生合作交流,总结-----教师精讲重点内容--------学生完成学案------小结--------课堂小测-----课后作业”的模式展开。2、具体教学设计思路:(1)第一节内容主要围绕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来展开,我们可以采用边观察边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在上课时,教师尽量利用多媒体的功能展示多种代表植物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当地常见的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紫菜,蕨类植物如华南毛蕨等实物或标本给学生观察思考,为他们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培养他们关注绿色植物。最后的归纳小结,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突出本节的重点内容(见学案)。当然,这个过程由学生完成,老师点评,这样学生印象更深刻。另外,在本节的教学中还要增加一个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即孢子囊群和孢子。蕨类植物小叶的背面边缘常见的一些褐色的隆起,甚至连接在一起,称为孢子囊群,不同种类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的形态不一样。孢子囊群中有许多孢子囊,孢子囊中有许多孢子。孢子是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殖细胞。(2)第二节重点和难点是在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 在实验之前,老师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然后学生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2人一小组合作实验,结合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和玉米种子结构挂图,通过观察和讨论、比较,能够说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并且能够描述这两种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可自制一张剪贴挂图来讲解它们的位置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可以达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的效果,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关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教学,书本上提供的图片有限,老师最好多找一些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图片是关于本学校的植物,那就更贴近生活实际了,体现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另外,在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时,可以找松果和苹果的果实作对比,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它们最大的区别是有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有果皮包被种子的特征有利于适应环境,从而使它们在整个植物界中占有优势。让学生体会各种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经济价值。(3)测验与评卷在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时应注意突出本章的2个重点内容,一个是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另一个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区别。第二个知识点要有图形结合来考,注重考查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适当关注本章的内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由于测试的内容在练习题和学案上有渗透,所以不用上课时间专门评讲。只是根据学生答卷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然后准备相关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课题名称: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课时:1 班级________ 姓名:【学习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自学提要】1、课前必备材料:课本2、阅读教材P78至P82页(关键处,疑难处做好标记)3、练习题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异别,可以分成四大类群: 、 、和 植物。②藻类植物有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的,大都生活在 中,少数在陆地上的 ,没有 、、 的分化;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 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有 和 。但是,茎中没有 ,叶中没有 ,根非常简单,称为 ;蕨类植物出现跟、茎、叶的分化,都具有专门的 ,可以形成 进行生殖。自学疑问记录【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观察课件上的植物,注意一下它们的形态生活环境。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掌握藻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1、 自学教材P78-79,结合彩图及课件,思考教材P79的讨论题①藻类植物有 细胞的,有 细胞的;它们生活大多都生活在 中,有的生活在 中,如 、 ;有的生活在 中,如 、 等。②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的不同之处就是藻类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 、 、 的分化。整个植物体都可吸收 和 ,并进行 ;所以它没有专门吸收,运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 。③藻类植物在生物圈当中可以释放 ,可作为鱼类的 ;藻类植物也可为人类提供 ,学习任务二:掌握苔藓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2、自学教材P80-81,结合彩图及课件,思考教材P81讨论题。①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大多生活环境在 的环境中。②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的结构简单,植株 。一般具有 和 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 ,叶中没有 ;根非常简单,称为 。③叶只有 细胞,对有毒气体敏感,为监测 的指示植物学习任务三:掌握蕨类植物生存环境及基本特征3、自学教材P81-82,归纳蕨类植物基本特征①蕨类生活在 的环境中。②蕨类植株较为高大,有 、 、 的分化,且具 ;但茎多藏于地下,称为 ;地上部分为叶片和叶柄。③蕨类植物产生 繁殖后代。三、系统总结:比较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不同点 生活环境根、茎、叶分化输导组织相同点 能否产生孢子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课堂练习】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写的景色主要是因为水中大量繁殖了 (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绿色水生小昆虫2、苔藓植物一般比较矮小,是因为( )A、具有茎和叶,却没有输导组织 B、吸收水分 C、不含叶绿体 D、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3、将一定量的二氧化硫通种植以下四种植物的密集环境中,那种植物最先死亡(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4.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 ( ) A.有了茎和叶的分化 B.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 C.叶柄较长 D.生活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作业布置】1. 巩固作业:学习辅导P37-38 2.布置下一节自学内容。【课后记】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班级________ 姓名:(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中江水泛起绿色是因为哪类植物在水中大量繁殖?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2.下列植物中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 )A.小麦 B.大豆 C.海带 D.玉米( )3、大部分藻类植物生活的环境为A、陆地上 B、沙漠 C、森林 D、水域环境( )4.水绵和衣藻同属藻类的主要原因是A.都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B.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C.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 D.都有细胞膜和细胞核( )5、墙藓的假根的作用是A、吸收 B、固着 C、吸收和固着 D、进行光合作用( )6、人们常把苔藓植物当作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因为它A、适合生活在空气污染大的地方 B、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C、叶子只有单层细胞,易受有毒气体侵入 D、植株矮小( )7、在下列哪些地方,你能经常看到有蕨类植物的分布?A、海水中 B、淡水中 C、干旱的陆地上 D、潮湿的陆地上( )8.下列植物中有真正根的是( )A.海带 B.苔藓 C.紫菜 D.蕨( )9、下列植物中,能产生种子的是A、水绵 B、墙藓 C、满江红 D、油松( )10、有同学讲水稻、西瓜、松树归为一类,讲海带、苔藓、满江红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A、有根或无根 B、有种子或无种子 C、水生或陆地生 D、有果实或无果实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单元过关永宁中学 杨理明编班别 姓名 成绩1、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1.肾蕨地面上直立生长的部分是 ( )A.茎 B.根和茎 C.叶 D.茎和叶2.与裸子植物比较,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是 ( )A.果实 B.茎 C.种子 D.叶片3.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真正的根 B.没有输导组织C.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受精作用离不开水4.我们看到大豆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结构是 ( )A.胚根 B.胚轴 C.子叶 D.种皮.5.下列动物果实可以黏附在动物体表传播的是 ( )A.杨树 B.苍耳 C.柳树 D.玫瑰6.下列植物不是苔藓植物的是 ( )A.葫芦藓 B.墙藓 C.地钱 D.紫菜7.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是由于 ( )A.结构比较简 B.没有根、茎、叶的分化C.终生生活在水中 D.细胞内有叶绿体8. 人们常把苔藓植物当作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因为它( )A.适合生活在空气污染大的地方 B.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C.叶子只有单层细胞,易受有毒气体侵入 D.植株矮小9.文学作品《荷塘月色》、《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中所描写的植物归属于(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孢子植物 D.种子植物10.与桃树相比,松树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没有果皮,种子裸露 B.果实内有种子C.果皮呈翅状 D.球果是果实11.我们食用的大米,主要是来自水稻种子结构中的( )A.种皮 B.胚 C.子叶 D.胚乳12.下列不属于胚的结构是( )A.胚芽 B.子叶 C.胚根 D.胚乳13.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 ( )A.低温、干燥 B.低温、潮湿 C.高温、干燥 D.高温、潮湿.14在下列哪些地方,你能经常看到有蕨类植物的分布 ( )A.海水中 B.淡水中 C.干旱的陆地上 D.潮湿的陆地上.15. 很多农作物播种的时间选择在春天而不在冬天,这主要是考虑到种子萌发的哪个条件 ( )A.自身条件 B.水分 c.温度 D.光照16. 下列植物中,能产生种子的是( )A·水绵 B.墙藓 C.满江红 D.油松17. 豆腐是一种具有美容、保健作用的美食,它的主要成分来自大豆种子的(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18. 在粮店购买的大米通常不能萌发成为水稻的幼苗,这是因为破坏了种子的( )A·种皮 B.果皮 C.胚乳 D.胚19.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中江水泛起绿色是因为哪类植物在水中大量繁殖的结果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20. 有同学将水稻、西瓜、松树归为一类,将海带、苔藓、满江红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A.有根或无根 B.有种子或无种子C.水生或陆地生 D.有果实或无果实21.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其原因是①果实可以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②种子更大③有些果实表面有翅或毛,适于随风传播④有些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诱使动物来吃(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的说法22. 下列植物中,为重要的成煤植物的是 ( ) A.古代的藻类植物 B。古代的苔藓植物C.古代的蕨类植物 D.现代的蕨类植物23.时间长了鱼缸的内壁上往往会变成绿色,这是由于生长了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 D.开花植物24.小明的爸爸买了一盆肾蕨,回家后就放到了阳台上,结果没几天,肾蕨长势越来越差,原因是( )A.这几天可能是阴雨天,水分太多 B.这几天可能是光照太弱C.蕨类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D.忘了种到地里25.山东省济宁市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不少农作物品种被定为山东名优物产,如泅水花生、曲阜香稻、金乡金谷、汶上黄豆。上述作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种子的哪个结构中 ( )①胚 ②胚乳 ③子叶A.①②②① B.②③③② C.③②②③ D.③①①③26.下列植物中,属于单细胞植物的是 ( )A.马尾藻 B.石花菜 C.液泡 D.衣藻27.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长得高大的原因是( )A.有了茎和叶的分化: B.叶柄较长:C.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 D.具有了真正的根、叶、茎等器官;28.“海带炖排骨”和“紫菜蛋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你知道海带和紫菜与下列哪种植物同属一类吗 ( )A.衣藻 B.蕨 C.白菜 D.葫芦藓29.小明在山间的伯父家住了一段时间,他很喜欢吃伯父家的板栗、玉米、蕨菜和银杏,他想要这些植物的种子带回家去种。他不可能要到哪种植物的种子 ( )A.板栗 B.玉米 C.蕨菜 D.银杏30.现在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类群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二、填空题(共40分)31.仔细观察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据图回答:(18分)(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 和 。(2) 种子中的胚将来能发育成一株植物体,图中菜豆种子的胚包括[ ] 、[ ] 、[ ] 、[ ] 等。(3)如果往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结构的是图中的[ ] ,它是否属于胚的结构 。它的作用是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4)请你回忆自己实验时所观察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写出玉米种子与菜豆种子最大的区别 。⑸完整的玉米种子萌发以后,⑨将发育成 ,11将发育成 。32.地球上现存的植物已知的大约有30万种,除了最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以外,还有许多不开花的绿色植物。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种类组成了大自然中的整个植物界。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和结构的特征,可以将它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主要类群。(6分)(1)某种植物分布在占地球表面70%的水域环境里,空气中许多氧气由它来提供,它很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诗人曾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来形容它,它是 植物。(2)某种植物它长得很小,不开花也不结果,具有假根,它常存在于阴暗潮湿,并且没有严重污染的地方,它是 植物。(3)神话传说中的“还魂草”其实是一种蕨类植物,它叫卷柏,请你再写出一个蕨类植物,如: 。33.下面列出了六种常见的植物,请回答有关问题。(6分)①海带②满江红③银杏④荷花⑤雪松 ⑥桃树(1)请将这六种植物分为两类(每类至少包括两种植物)一类是 (填标号);二类是 (填标号)。分类的依据是 。(2)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填标号)。(3)上述植物中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 (填标号)。(4)上述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填标号)。34.如图所示,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葫芦藓和蕨的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甲中 只起固定作用,图乙中 除起固定作用外,还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填数字)(2)图甲中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填字母)(3)图乙中④、⑤、⑥中都有 组织和 组织,能运输 、 和 。(4)由此可见, 图中的植株长得比较高大。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永宁中学 学生生物作品展示菊花历史文化调查表初一(5)班 胥兴伟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菊花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开始。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聚会历史:小榄人喜爱种菊,历史悠久,相传在南宋咸淳九年,度宗为追查胡妃出走,发生南雄珠玑巷居民南迁之役。咸淳十年(1274甲戌)珠玑巷有部份难民逃至小榄,见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黄菊遍野,溢香流金,便在此定居垦殖,建立家园从此,小榄人便与菊花结下不解之缘。 到了明代,小榄艺菊之风已盛,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据当时任明朝南京礼郎尚书的里人李孙宸所撰之《两榄风景地势图说》文,已有"五松六路三丫水,洞梅花十二桥,岁岁菊花看不尽,诗坛酌酒赏花村"的赞美之句,足以说明那时的小榄人已好艺菊,每年菊花盛放之时,聚集三五知己,酌酒赏花,籍此遣兴已成习惯。 清康熙年间,小榄艺菊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等有了一套系统经验。据史料记载,此时已开始从上海等地引入新种,使品种花色增多,乡中一些绅商官吏之家,闲帖逸志之上,辄效陶令寄怀尔篱,艺菊之风业盛于昔。此时,小榄已得称"小柴桑"之美誉。清乾隆元年丙辰年间,小榄开始"菊试"。"乡人多喜爱菊花不畏寒霜的气节,欣赏它千姿百态的花朵和清隽高雅的香气。闾里之间争妍斗丽,清乾隆元年(1736年)遂有赛菊之举"。据《香山县志》载,菊试就是在菊花"盛开时,集乡人所植名种,设赏格,评高下"。赛时在乡内祠前盖搭花棚,陈列名花,分场考评,对菊吟咏,推魁首,定名次,俨然开科取仕,评菊以"三不"为标准,即不脱脚叶、不交枝、不跪脚;以"三丫六顶"为模式,大立菊枝艺初为运用,试毕则分别次第奖给纱,缎巾、扇等物品。菊花文化:八百多年来,小榄菊花会不断吸收各种文化精髓,完善自身形态。其既有宋代中原赏菊赛菊的菊花文化风俗的继承,又有岭南民间庙会文化某些特色的吸纳。进入21世纪,小榄菊花文化从品种到外围文化都在不断创新当中。 1994年,第四届小榄菊花大会,43圈大立菊,有效菊花5677朵,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2001年新世纪小榄菊花欣赏会世纪母子灯总高21米,被列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2004年小榄菊花文化艺术欣赏会,168米菊花巨龙“金龙腾飞”,裱扎面积1185.3平方米,被列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除品种、技艺创新外,与菊花相关的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为了准备明年的中国菊花展览,小榄镇政府已经计划举办各种以菊花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当中包括诗、联、书、画、文学、摄影、手工、插花等。如计划与中国书画家协会合作,邀请100个书法家来书写历代有关菊花的诗、联,编辑成书。 广泛的群众基础让“榄菊”深深扎根民间大地;政府鼓励制度像一只“无形的手”为菊花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而经济发展让其灿烂绽放,不断创新的文化更让其香飘万里。正是这些因素使”小榄菊花文化“摆脱了”濒危“的威胁,凭着强劲的自我生命力,茁壮成长。菊花栽培:1.选地整地: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好。每667平方米施底肥4000-5000千克,深翻、耙细、整平,做畦。 2.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和压条繁殖。 (l)分株繁殖:它具有生长快、易成活的优点。现多采用此法。在“谷雨”前后,新苗高约14厘米时,将老墩刨出,按其自然长势带根分成单株,选择健壮植株,按行株距45 x 30厘米开穴,每穴2株,覆土踏实、浇水。 (2)扦插育苗:它具有根系发达、生命力强、生长期长,进入花期后,叶片枯萎较少,花开的大而多的优点。此法适用于距栽培地近、而且水源方便的地块。在“谷雨”前后,新苗高约14厘米时,将其从地下折断,按行株距45厘米ⅹ30厘米开穴,每穴2株,覆土踏实,浇水。 (3)压条繁殖: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压条的菊花,枝条节节生根吸收营养,减少感病死亡。压条最好在阴雨天进行,并适时施肥,压条分为2次,第一次在7月上旬,把菊花枝条压倒,每隔10厘米用湿泥盖实,打去梢头,使其叶腋处抽出新枝。第二次在7月中下旬把新抽的枝压倒,方法同上。并追施人粪,每667平方米400千克。在8月下旬打顶。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菊花苗移栽成活后,到现蕾前要进行4-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浅不直深,同时要进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 (2)追肥。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后,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千克,催苗。第二次在植株分枝时,可施饼肥、人粪尿。第三次施肥在现蕾期,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铵5千克。 (3)摘蕾。菊花分枝后,在5月下旬前后,当苗高25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摘心,选晴天摘去顶心1—2厘米,以后每隔半个月摘心一次,在7月中下旬后停止,否则分枝过多,营养不良,花头变得细小,反而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4)病虫害防治。菊花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褐斑病等。在多雨季节,菊花易发生全株叶片枯萎,根系霉烂,并有根际线虫,严重影响菊花的生长。防治方法:移栽前用呋喃丹处理菊苗和栽种穴;另外,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雨季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其它病虫害可按常规方法处理。菊花保健: 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豆粉与菊花制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菊花肴:由菊花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 ●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 ●菊花膏:以鲜菊花加水煎熬,滤取药汁并浓缩,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效用。 ●菊花枕:将菊花瓣阴干,收入枕中,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 ●菊花护膝:将菊花、陈艾叶捣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疗鹤膝风等关节炎。 ●菊花香气:有疏风、平肝之功,嗅之,对感冒、头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应用】菊花为园林应用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广泛用于花坛、地被、盆花和切花等。 有的供药用或作消暑清凉饮料如滁菊、杭白菊等,有清凉镇静的功效,治头痛、眩晕、血压亢进,神经性头痛及眼结膜炎等症。 ●现代科学已能提取菊花中的有效成份,制成菊花晶、菊花可乐等饮品,让喜爱快捷省时的人饮用起来更为方便。菊花茶是老少皆宜的茶饮品。 健康的人平常也可当开水饮用。在 我国,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风俗。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是入肴佳品。吃法也很多,可鲜食、干食、生食、熟食,焖、蒸、煮、炒、烧、拌皆宜,还可切丝入 馅,菊花酥饼和菊花饺都自有可人之处。菊花入食多用黄、白菊,尤以白菊花为佳,杭白菊,黄山贡菊,福山白菊等都是上品。菊花既美丽又具有巨大的医药保健功效,它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产品。菊花的未来将充满辉煌。 教师点评:小作者花大量的时间搜索资料写这份调查报告,让读者了解菊花的栽种方法,突出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有良好的保健功效。体现出他喜爱菊花,赞美菊花。菊花初一(7)班 黄军浩菊花是双子叶植物中菊科菊属的一种花卉,它有许多别名:黄花、节花、秋菊、节华、鞠、金蕊、甘菊、金英等等。 我国古代文人对菊花倍加称誉,菊花被称为花卉“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就是明证。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菊花不仅供观赏,布置园林,美化环境,而且用途广泛,可食。可酿、可饮、可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联系。菊花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人们欣赏它那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和清隽高雅的香气,尤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它不畏寒霜欺凌的气节,也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今日菊花仍然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我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 根据经典的记载,我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 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南可入莱,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我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 晋朝陶渊明(355~417年)爱菊成癖,曾广为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至今仍烩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南北朝的陶弘景(452~536年)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之后他们将菊花与日本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品种也大量增加,这是从药用而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菊谱,对所栽的品种即以花色归类,并对花形也有较详细的记载。刘蒙的《菊谱》(1104年)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有菊花品种26个。范成大菊谱(1018)记载有35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最早记载。其后,花色又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经验。《致富广集五记》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杭州府志》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可见南宋时的首都临安有了花市、花会。流传至今的菊花会是在南宋时杭州开始的。宋未史铸的《百菊集谱》记载有131个菊花品种。 明朝栽菊技术又进一步提高,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菊谱也多了起来。如黄省曾、马伯州、周履臣、高濂、乐休园等人都著,有《菊话》。在黄省曾的《菊谱》中记载了220个菊花品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80年)和王象晋的《群芳谱》(1630年)对菊花都有较多记载。《群芳谱》对菊花品种作了综合性研究,记有黄色92个品种,白色73个品种,紫色32个品种,红色35个品种,粉红22个品种,异品17个品种,共6类、271个品种;至少有16种花型。 清朝的菊花专著更多,有陈昊子《花镜》、刘灏《广群芳谱》、许兆熊《东篱中正》、陆延灿《艺菊志》、闽延楷《养菊法》、徐京《艺菊简易》、颜禄《艺菊须知》、计楠《菊说》、陈谋善《艺菊琐言》、吴仪一《徐园秋花谱》等等。《花镜》一书记载当时菊花有黄色的54种,白色的32种,红色的41种,紫色27种,共计154个品种。计楠的《菊说》载有菊花品种233个,其中新培育的品种有100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种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间还有人向清帝献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当时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作画,并装订成册。在文人中画菊题诗,也蔚然成风。我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未清初开始,1688年荷兰商人从我国引种菊花到欧洲栽培,1689年荷兰作家白里尼曾有《伟大的东方名花——菊花》一书。18世纪中叶,法国路易·比尔塔又将我国的大花菊花品种带到法国。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穷(Fortune)曾先后在我国浙江省舟山群岛和日本引入菊种,并进行杂交育种,而形成英国菊花各色类型。不久,又由英国传至美国。从此,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我国的栽培菊花也就成为今天西洋菊花的重要亲本。民国以来,菊花品种大批失散,已无正式文献可查。解放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展,菊花也经历了曲折历程而日益发展壮大。菊花的栽培历史,是我国花卉园艺发展的一部分。近年来,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栽培技术,采用杂交育种、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菊花的生产质量,并使品种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7000个品种以上。大立菊一株可开花5000朵以上,案头菊、盆景菊的发展,更提高了菊花的观赏价值。一些省(市)还选菊花为省(市)花,如北京市。相继召开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或成立菊花协会,出版菊花书刊,每年举办菊花展览会,大大普及了菊花知识和交流了艺菊经验,为我国的菊花栽培、应用,开拓了广阔前景。但是,我们应清醒看到,我国在利用科学新技术养菊方面,如鲜切花栽培、无土栽培等方面,却远远落在欧美各国之后,这有待于我们急起直追,努力提高。努力做个懂菊花的人。菊花文化初一(6)班 张婉莹秋风四起,带着冰冷的寒意,摧毁了娇艳的白花。却惟独菊花在花丛中脱颖而出,菊花不畏寒冷,傲霜斗雪,菊花经过春天的孕育,夏天的酝酿,在这凄冷萧条的秋天怒放了,开得那么清幽淡雅,美不胜收,神圣脱俗。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小榄的菊花,小榄的菊花仿佛是机具世界各地的菊花之美于一身,那么令人难忘!说起小榄菊花的文化,那就要追溯哦到南宋咸淳年间,相传失势的皇贵妃胡妃逃出皇宫,隐居在广州府的南雄珠玑巷。后来消息走漏,咸淳9九年,皇帝宋度宗为追究此案,扬言要屠村灭口,于是南雄珠玑巷居民为避祸南迁,部分难民逃至珠江古流西江江畔的顺德县,以打渔为生。相传当时有一“通天桥”连接顺德县与香山小榄。渔民都到对岸的“大榄”两个丘陵上休息,晒网。时值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渔民见这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黄菊遍地,溢香流金,景物怡人,认为是上天赐福,于是在这片黄花盛开的地方开村垦荒,建立家园,逐渐繁衍。从此,小榄人便与菊花结下不解之缘。而小榄也被称为“菊城”。菊花已成为小榄一种图腾,一种象征。“五松六路三丫水,洞梅花十二桥,岁岁菊花看不尽,诗坛酌酒赏花村。”小榄的菊花已被万千诗人赞颂,这是小榄人的自豪。每年金秋之时,小榄人都会举行菊花展览,每10年一小届,每60年一大届,在2006年,小榄的菊花会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榄菊花的品种有许多,颜色更是五颜六色,红的像火,黄的似金,白的若雪,绿的如玉,粉的更似一片云霞,那白中带绿,粉中带红,黄中带白就更是独特。菊花千姿百态,造型引人。有的像绣球,有的似少女的卷发,有的若蛟龙的爪子,有的如喷泉洒下。看过菊展的人无不赞叹小榄菊花美不胜收。小榄是以菊花出名,小榄人更以种菊为豪,其实小榄菊花培植方法很简单。第一步,育苗和培植,品种菊花育苗一般在七月下旬,把幼嫩插穗进消毒处理,扦插于无病菌苗床,使长根成活时进行移植上盆。然后选用塘土泥、堆肥土或混合土这三种较为理想的土进行栽培土,这就是第二步。第三步是种植容器的定制方法,用6寸左右的瓦盆种植,将菊苗种植在中间。然后进行第四步淋水,一般是每天1~2次,操作要是天气泥土的干湿不同而不同。第五不是施肥,施肥可分为施基肥和施追肥,施追肥又分为施根肥和施叶面肥。第六步,矮化。植株矮化的方法有三种,第七步,插护菊杆,品种菊枝条自身脆弱,使枝条挺直,要骑术设立护杆,于9月用竹竿插盆土中花枝旁边,绑在一起。第八步是抹芽清蕾,药剂师清除叶腋的侧芽,其他剩蕾分次摘除,最后一步,病虫害防治。根本措施是培育健壮花苗,增强植株素质,提高抗病虫能力,及时施农药,扑灭病虫害。小榄菊花如此美艳,不怕寒霜,只因小榄人有爱菊之心灵,小榄菊花绽放开来的还含有种菊人的辛劳与汗水!,小榄菊花调查表一:小榄种菊、赏菊的历史:小榄菊艺及赏菊渊源 小榄人喜爱种菊,历史悠久,相传在南宋咸淳九年,度宗为追查胡妃出走,发生南雄珠玑巷居民南迁之役。咸淳十年(1274甲戌)珠玑巷有部份难民逃至小榄,见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黄菊遍野,溢香流金,便在此定居垦殖,建立家园从此,小榄人便与菊花结下不解之缘。 到了明代,小榄艺菊之风已盛,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据当时任明朝南京礼郎尚书的里人李孙宸所撰之《两榄风景地势图说》文,已有"五松六路三丫水,洞梅花十二桥,岁岁菊花看不尽,诗坛酌酒赏花村"的赞美之句,足以说明那时的小榄人已好艺菊,每年菊花盛放之时,聚集三五知己,酌酒赏花,籍此遣兴已成习惯。 清康熙年间,小榄艺菊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等有了一套系统经验。据史料记载,此时已开始从上海等地引入新种,使品种花色增多,乡中一些绅商官吏之家,闲帖逸志之上,辄效陶令寄怀尔篱,艺菊之风业盛于昔。此时,小榄已得称"小柴桑"之美誉。 清乾隆元年丙辰年间,小榄开始"菊试"。"乡人多喜爱菊花不畏寒霜的气节,欣赏它千姿百态的花朵和清隽高雅的香气。闾里之间争妍斗丽,清乾隆元年 (1736年)遂有赛菊之举"。据《香山县志》载,菊试就是在菊花"盛开时,集乡人所植名种,设赏格,评高下"。赛时在乡内祠前盖搭花棚,陈列名花,分场考评,对菊吟咏,推魁首,定名次,俨然开科取仕,评菊以"三不"为标准,即不脱脚叶、不交枝、不跪脚;以"三丫六顶"为模式,大立菊枝艺初为运用,试毕则分别次第奖给纱,缎巾、扇等物品。 但是,乾隆五年后由于小榄著名菊花"一捧雪"失传,菊试不再举行,改为"菊社",就是每年逢菊放时节,人们以氏族、庙宇或坊社为组合结社,将各种好菊聚集于社所"联二三知己,倾樽篱下,索句花前"。关于菊社,清代里人何大佐在《榄屑》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菊社者,不先期而檄,不分币以酬,与菊试不同,惟集裁菊同志友,将所有之佳妨,移至社所,星罗棋布,炉香屏画,晨夕相对,或饮酒赋诗,或按乐度匀曲,其兴转剧,夜则灯烛辉辉煌,至晓方灭,观者忘倦,远客骚人逸士,每至菊节,常拿舟而至,题咏甚多。散社后,有索花为赠者,满船载而去。" 乾隆47年,也就是1782年,"菊社"的规模扩大,改称"黄华会"将原日之菊社变作菊会参展之小团体,当时榄乡各村俱有摆设,各村菊场不仅搭架摆菊,而且广搭花台、花楼、花桥,还演戏助兴,仅演戏就有十余台。夜间则张灯结彩,通宵达旦,参观者甚众。 清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年),小榄人为纪念先辈定居之功,举办规模盛大的菊花大会,并约定每逢甲戌年(即每隔60年)就举办一次菊花盛会。同治十三年(1874年)、1934年和1994年相继举办大菊花会,一共举办了四届甲戌菊花大会。小榄"菊城"的由来 小榄又被称为"菊城","菊城"这个誉满天下、妇孺皆知的名字,许多人都知道因菊花而起,但从何时叫起,知者甚少。其实,"菊城"是因1959年的一次菊花展览会流传开的。 1959年是建国后小榄举办的首届菊展。这届菊花会,在菊花艺术方面既继承了传统的艺菊技术,又开创了新的造型风格,小榄人首次用菊花砌成了一件宽10 米,高7米的巨幅壁画"和平鸽",用菊艺砌作了巨幅标语、图案等,同时展出了大批大立菊、悬崖菊、塔形菊、品种菊。展期虽七日,观众却近30万人次。珠江电影制片厂还专门制作了一部名为《菊花》的纪录片,省内外一些报刊连日大篇幅报道了菊会盛况,誉小榄为"菊城"。从此"菊城"花事日渐繁盛。 小榄在菊花艺术上的独树一帜。让"菊城"誉满海内外的是1994年传统的第四届甲戌菊花大会。当时菊会布展范围达10公里,展出各种菊花82万多盆,菊花品种1568个,其中单株着花千朵以上的大立菊就有113盆,吸引了国内和来自23个国家、地区的游客600多万人次。二:菊花栽培技术:菊花属于菊科菊属的宿根花卉,是我国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名花之一。在园林中的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切花之一,而且保鲜效果好,水养时花色鲜艳而持久,价格较为低廉,因而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 生态习性和花期调节: 菊花品种繁多,适应性都较强,适生于肥沃的沙质壤土,pH值为6.5~7.9。喜光照,但夏季应庇荫,忌连作和积劳。老株上虽着生新枝,但生长状况和开花质量都较差。 菊花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0℃左右,花芽分化和开花所需的温度因种类和品种而有所不同。夏菊以温度较低为好,10℃~13℃花芽分化,其后随着达到15℃~20℃而促进开花;秋菊和寒菊在15℃左右花芽分化而开花,如果遇上比花牙分化时还低的温度,开花往往延迟。秋菊和寒菊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即使花芽分化后,在长日照条件下,也不开花。在日照短于13小时,花芽开始分化,10天~15天后,花芽即可分化完全。从花芽分化结束到开花这一段时期的长短,因品种和温度而异,一般为45天~60天。夏菊和八九月开花与日照无关,只与营养生长有关。通常花芽分化时展叶10片左右、株高25厘米以上,开花时展叶17片、株高60厘米左右。 通常,由年初的秋菊和寒菊品种的抑制栽培开始,接着春菊的正常开放,然后是夏菊、秋菊的促成和半促成栽培,最后是八、九月开花菊、秋菊、寒菊的正常开放,包括部分秋菊、寒菊的抑制栽培,就形成了切花的周年供应。 ①材料准备:接种材料取菊花老根抽生的新枝嫩芽,或在当年扦插成活的植株上取其 嫩茎,洗涤、漂清。先用0.1%的吐温20分钟浸泡2分钟~3分钟,脱去嫩枝表面的绒毛;然后用70%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浸泡30秒;再在10%的漂白粉溶液中消毒8分钟~1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漂洗6次~7次。接种时将材料切成0.5厘米~1厘米长的小段。 ②培养基和培养过程:培养基为:MS+6-BA(2毫克/升)+NAA(0.2毫克/升);MS+KT(2毫克/升)+NAA(0.2毫克/升)。PH值为6~6.5。 培养过程为:在室温25℃左右、并用日光灯加光8小时的恒温室中培养,经2周左右可陆续产生愈伤组织及绿苗,一个月后经过转移,绿苗继续丛生、伸长,再经转移增殖或转移到MS+NAA(1毫克/升~4毫克/升)的培养基上,可长根完全,形成完整植株,即试管苗。 ③试管苗移栽:将试管苗取出,洗去附着在苗上的培养基,移栽到蛭石基质中,浇灌清水,成活率很高,近百分之百。在蛭石中生长10天左右即可移入培养土中进行常规栽培,植株健壮,开花良好。 菊花因花期调节的方法不同,其栽培上也有差异,但也有其共性,具体如下。 (1)肥料 菊花是喜肥的花卉,可用迟效颗粒作为基肥,每100平方米施用氮、 磷、钾肥一共为3.5千克~4千克。在生长期间用0.1%尿素及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作为追肥施用5次~10次。 (2)定植 定植的密度为每平方米60株~75株,可视花朵的大小而增减。 (3)张网 幼苗长到20厘米~25厘米高时,在30厘米高度处张网,使植株笔直生 长,以后每增高25厘米~30厘米时,都要张网1次。通常切花菊在其整个生长期要张网3次。 (4)剥侧芽和剥蕾 花芽分化结束、株高30厘米时,侧芽开始发生;任其生长, 会使株形、通气透光变差,所以要及时剥除。茎的顶端往往也生出三四个花蕾,留下位置好、形状完整的,其余及早剥除。 切花的采切与保鲜: 菊花切花最重要的质量标准是采切后其头状花序能不断发育和生长。供切花用的菊花 分大菊和小菊,采切时的标准也不同。三:菊花艺术造型:菊花造型-仙女下凡 ( http: / / www.kfwsc.com / 2009-9 / 200991591633.htm" \t "_blank ) 菊花造型-龙 ( http: / / www.kfwsc.com / 2009-9 / 200991592359.htm" \t "_blank ) 菊花造型-树 ( http: / / www.kfwsc.com / 2009-9 / 200991592645.htm" \t "_blank )( http: / / www.kfwsc.com / 2009-9 / 200991594116.htm" \t "_blank )调查者:初一(3)班李智颖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小榄永宁中学 麦泳霞1、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分析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类别。(2)认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3)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2、能力目标(1)通过对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在讨论、归纳和释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图片和采集实物,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状况,增强环保意识。㈡教学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及基本特征。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的经济意义。㈢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及主要区别。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材料1、教学方法:情景导入 探究活动 分析 小结 拓展2、教具学具准备(1)挂图、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等。(2)挂图:《淡水藻》、《海洋藻》、《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3)实物:衣藻、水绵、海带、紫菜、墙藓、葫芦藓、肾蕨、江南星蕨、满江红等。3、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学法指导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课余时间采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活动 搜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信息。2、采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活动。 增强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采集活动,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情景导入 1、观看多媒体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同学们看到了那些绿色植物?有何感受?想了解什么问题?2、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相互解答。“我们身边有多少种植物?你想了解哪些植物?引出课题: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观看、感受、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观点。提出问题: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一样吗?形态是不是相同?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分析 交流探究结果讨论思考1:1、这些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 它们有专门的的根、茎、叶等器官吗?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讨论思考2:1、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2、苔藓植物形态与藻类植物形态有什么区别?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讨论思考3:1、蕨类植物的叶背腹两面有何不同?它们的形态结构与藻类、苔藓植物相同吗?生活环境一样吗? 小组代表发言,积极交流探究的结果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分化,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有单细胞和多细胞藻类之分。与人类关系:释放氧、供食用、药用、作饲料等。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陆地,有茎、叶分化,无输导组织。与人类关系:可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陆地,有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孢子繁殖。与人类关系:可食用、药用,作绿肥和饲料。 鼓励学生大胆的交流、发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小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后,学会小结所学知识。四、板书设计: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植物的四大类群1、藻类 2、苔藓 3、蕨类 4、种子植物二、藻类、苔藓、蕨类的特点及环境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不同点 生活环境 多在水中 阴湿环境 潮湿环境根、茎、叶分化 无 茎和叶的分化 根、茎、叶的分化输导组织 无 无 有相同点 能否产生孢子 能 能 能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doc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课堂文字实录.doc 七年级生物优质课展示上册《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_人教版_麦老师.flv 拓展.doc 教学反思.doc 教学建议.doc 教学课件.ppt 整体规划.doc 特色材料.doc 练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