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知识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知识梳理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知识梳理
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 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其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3. 放大镜的镜片透明,中央厚、边缘薄,能够将图像放大;玻璃片透明,中央和边缘厚度相同,图像大小不变;近视眼镜的镜片透明,中央薄、边缘厚能够将图像缩小。
4. 一滴水滴、加水后的透明集气瓶、圆筒玻璃杯、烧杯、圆底烧瓶,都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5.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6. 制作简易显微镜过程:
(1)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看看能放多大。(2)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
二个放大镜,看看能不能使课本上文字的图像放得更大。
(3)保持两凸透镜间的距离,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凸透镜,比较所看到的图像。
当图像放大到最大并且清晰时,注意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4)为了观察的方便,我们可以把实验中的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两凸透镜之间
的距离可以参考上面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7. 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其上面的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下面的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
8. 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9.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光学显微镜,它主要由目镜、载物台、反光镜、调节旋钮、物镜、載物台、反光镜等组成。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11.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2.要区分两个同学的指纹差异,可以用放大镜观察。科学家要研究H7N9等病毒,选用电子显微镜比较合适。
1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安放:右手握住显微镜的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3)上片: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4)调焦:眼睛看着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
(5)观察:慢慢移动玻片标本,用左眼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边观察一边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学习单上。
14.放大镜下的昆虫的触角:
蝴蝶的触角蝗虫的触角蚕蛾的触角天牛的触角
15. 通过比较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的叶片特点,我们发现: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却越小。
16.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有的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17. 蝇的眼睛由许多小眼睛组成,这样的复眼能看到周围360范围内的物体。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蝇眼照相机”和“蝇眼雷达”,还仿制出一种“蝇眼探测系统”,用来探测高能宇宙射线,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变。
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这些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科学家们受蝴蝶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解决了航天事业中的一个大难题。
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步骤图
20.洋葱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其结构如下图
2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22. 大量研究事实说明,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3. 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24. 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5. 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10万个。
26. 人体血液红细胞是由荷兰科学家简·施旺麦丹最先发现的,它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专门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7. 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
28. 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
29. 我们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的生物。将池塘或鱼缸里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经过1~2周,微小生物就可以大量繁殖出来。
30. 在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时,我们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或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等方法来控制生物的运动速度。
31. 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非常细小,而蘑菇、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32.生物的基本特征:需要营养;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能排泄;能繁殖;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呼吸等。
33.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四处肆虐,人类对此束手无策。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细菌和病毒。
34.病毒也是一种微生物,种类很多,分布广泛,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35.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细菌、霉菌和病毒等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35.微生物对人类的作用:
(1)有些微生物能提供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泡菜、酸奶、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其中利用酵母菌使馒头、面包的
内部疏松多孔;有些真菌,比如蘑菇、银耳等可作为食用、药用菌,对人类有益。
(2)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3)利用病原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制成各种疫苗。
36.微生物也会使食物发霉变质,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保持干燥低温可以防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