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题 先秦时期社会和文化概况所属学科 历史 授课班级授课形式 新授,多媒体教学 授课人教材 课本、网络资源 课 时 1-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差,先秦社会的文化的知识点比较枯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最为重要,通过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互助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元谋人和北京人、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和井田制。先秦的历史进程时间线。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古代王朝治乱兴衰规律的能力。素养目标 评价历史要看问题的主流。教学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教学难点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资源 教材、网络资源、网络信息、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过程 课前 准备 预习好新课内容,对时间线和历史时间以及意义有个准确的把握,准备好上课资料,多媒体设备和PPT。 组织好课堂秩序。教学实施 第一节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 (一)我国原始社会 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元谋人 (2)北京人 2.氏族公社时期 (1)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①山顶洞人 ②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 (2)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3)认识:氏族公社时期磨制石器逐渐取代打制石器,生产力的进步是促进人类社会组织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的生产单位逐渐缩小,人类的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完善;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出现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人们开始有了初步的社会分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剩余产品增加,开始出现私有制和贫富分化,逐渐产生了阶级,最终导致原始社会的结束。 3.黄帝与尧舜禹时期 (1)华夏族始祖——黄帝 (2)禅让制 是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推选贤者任联盟首领的方法,被推选出的人要经过现任首领的考核,再由现任首领让位于他。 (3)大禹治水 (二)夏、商、周奴隶王朝 1.我国的奴隶社会 (认识: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的统治非常残暴,但它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2.奴隶社会的开端——夏朝 (1)掌握起讫时间 (2)简介夏朝的开始——禹建立夏朝 (3)介绍夏朝的社会生产情况 3.商朝的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 (1)掌握起讫时间(发展时期) (2)盘庚迁殷 (3)介绍商朝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农业、手工业 (4)认识商朝是当时世界上具有高度文明的大国。 (5)了解商朝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商朝时期的阶级关系。 (6)了解商纣的残暴和武王伐纣。 4.西周的建立和宗法制、分封制 (1)了解历史上将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的起讫时间、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 (2)分封制 (3)宗法制: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认识: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和宗法制相辅相成。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实施初期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宗法制对后世影响较大。 5.井田制和西周的经济: (1)井田制: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认识:是与分封制密切联系的,在这种制度下奴隶主驱 使奴隶从事艰苦的劳动,通过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奴隶主积聚了大量财富,西周的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了解西周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6.国人暴动和西周的结束 (三)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 1.春秋五霸 认识:在这种争霸战争的作用下,西周的分封制由此逐渐瓦解。 2.“初税亩”和井田制的瓦解 (1)认识春秋时期铁农具的普遍使用,牛耕的开始,增强了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导致荒地的大量开垦,社会财富的增加和财富占有情况的变化。 (2)“初税亩” 认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发生适应新的生产力需要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最终将导致上层建筑发生变革,变革后的上层建筑,将有力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四)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战国 1.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表现 (2)认识:一方面,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才能有更大的进步。因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战国时期人民大众的基本要求。 2.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和商鞅变法 3.战国七雄 认识:谁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改革落后的制度,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积极发展经济、壮大军事力量,谁就可能强大。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 在原始人群阶段的旧石器遗址这中,迄今还未发现可能称之为艺术品的东西。中国最早的艺术品,现有的考古成果告诉我们,开始创作于已经进入了氏族公社的山顶洞人时期。 一. 原始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1.山顶洞人的装饰艺术 —— 中国文化的起源 2、原始陶器艺术* 河姆渡陶纹,半坡彩陶,红山陶塑,卡诺陶绘等分别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 3、原始玉器艺术 4、原始音乐 5、图腾崇拜 图腾:是英文Totem的译音,原为北美印弟安人的语言,意为某一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图腾崇拜的原因 6. 占卜 二. 我国的文字的起源 1.文字的起源 2、甲骨文 * 3、金文; 4、小篆 三.黄帝的传说与中华文明 1、黄帝的传说 2、中华文明课后拓展 1、做好复习和预习,整理好笔记; 2、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复述先秦时期的概况及文化。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除课本上的知识点意外,历史事件的延伸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历史课,先秦社会和文化相对比较枯燥,但是原始历史节点和事件与中国古代神话有很大联系,穿插这些故事类的教学手段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