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东汉三国(220-280)西晋东晋(317-420)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420-589)(266-316)灭灭383年淝水之战高祖炀帝太宗高宗文帝武则天玄宗唐朝后期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武周政权前期开元盛世后期天宝危机安史之乱(755-763年)581年618年907年隋唐盛世唐朝灭亡一、隋朝兴亡1.文帝建隋(建立者、时间、都城、统一时间)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文帝隋朝疆域图隋灭陈2.隋朝的“基础设施”建设广设仓库: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设置于乡间赈济水旱的义仓修建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隋洛阳城隋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隋开凿大运河的认识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日休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对隋开凿大运河的利弊认识利:①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②促进了中原与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弊:①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②促阶级矛盾被激化,开凿过程中滥用刑法,引起民众不满,推动了起义的爆发。3.炀帝亡隋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原因:①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又三次大举征伐高丽。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③隋炀帝遇弑标志着隋朝灭亡。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隋末,留守太原的隋朝贵族李渊趁机起兵。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唐朝统一全国。唐高祖像1.大唐初建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消灭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完成统一。2.贞观之治李世民(1)太宗即位——宣武门之变李建成:文可安邦李元吉:瞎凑热闹李世民:武可定国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治国思想“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子,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统治时期,人才济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重视人民的力量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贞观之治(唐太宗)经济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政治 知人善用,虚怀纳谏,革新政治文化 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3.武周政治高宗死后不久,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往者则天太后践阼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弘委 任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 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名,累朝赖多士之用。此 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贵精之效也。——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她以半个世纪的努力,成功地扩大了相对于宰相的皇权,以独断专行的方式阻止了大臣势力的扩展。她重用庶族士人,结束了西魏北周以来关陇贵族集团持续控制中央政权的局面。表面上打破了唐王朝建立的常规与均衡,实际上维持了带有根本性质的制度,并且深化了太宗以来的改革。---邓小南3.一代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贞观遗风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唐高宗之孙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4.开元盛世唐玄宗(712~756年在位)改年号为开元“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3)开元盛世(唐玄宗)唐玄宗像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治,将唐朝统治推向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又一个盛世局面。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开元盛世唐朝曲辕犁唐以前,耕犁是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劲。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这种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水田地方推广。至此,耕犁基本定型。唐三彩盘出土于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盘釉色绿、褐、白相间,既有图案规律,又具有三彩釉流动自然的特点。反映了唐朝陶瓷手工业的技术水平。突厥回纥吐蕃靺鞨唐朝边疆民族形势图读课本33页第3段和34页概括出唐朝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措施。唐朝民族政策突厥回纥吐蕃靺鞨吐 蕃西突厥东突厥靺 鞨回 纥贞观初年贞观年间大败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打压西突厥,设立安西都护府唐高宗时期武则天时期灭西突厥设立北庭都护府唐与突厥设置机构唐与靺鞨册封玄宗靺鞨族部首领强大,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与回纥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唐与吐蕃和亲唐蕃会盟碑(西藏拉萨)患难相恤,暴掠不作会盟唐朝民族政策突厥 民族战争、设置机构回纥 册封吐蕃 和亲、会盟靺鞨 册封分析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什么特点?以“和”为主开明 包容 开放开明的民族政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盛世景象社会稳定开放先进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原因①内轻外重,节度使掌控地方军政大权。②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政事,朝政趋于腐败。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史思明制度缺陷朝政腐败起兵→攻破洛阳、长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各地起兵勤王→收复长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安史之乱”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6.唐朝灭亡(1)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2)唐末爆发黄巢起义。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3)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唐朝灭亡。唐朝覆亡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宫弑帝,专权横行,无恶不作。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始,继而有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经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时的权阉杨复恭、刘季述等人。这些人个个都是生前显赫无比,死后臭名昭著的大宦官。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死于宦官之手:顺宗、宪宗、敬宗由宦官拥立的: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影响: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朱温参加起义背叛起义镇压起义抢占地盘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三五代十国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的产物三、五代十国——合久必分的产物朝代 都城 年代 开国皇帝五代 后梁 汴州(今开封) 907-923 朱温后唐 洛阳 923-936 李存勖后晋 汴州(今开封) 936-946 石敬瑭后汉 汴州(今开封) 947-950 刘知远后周 汴州(今开封) 950-960 郭威十国 吴国 广陵(今扬州) 892-937 杨行密南唐 金陵(今南京) 937-975 李昇前蜀 成都 891-925 王建后蜀 成都 937-965 孟知祥闽国 长乐(今福州) 893-945 王审知楚国(南楚) 长沙府(今长沙) 896-951 马殷南汉 兴王府(今广州) 905-971 刘隐荆南(南平) 江陵(今荆州) 907-963 高季兴吴越 杭州 893-978 钱镠北汉 太远 951-979 李崇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政治:澄清吏治严惩贪暴不法官吏禁止地方军将干政广顺三年(953)诏:其婚田争讼、赋税丁徭,合是令佐之职。其擒奸捕盗、庇护部民,合是军镇警察之职。今后各守职分,专切提撕, 如所职疏遗,各行按责,其州府不得差监征军将下县。——《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四》周世宗柴荣走向统一周世宗——柴荣怀统一大志,立三十年规划: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经济开始复苏北汉走向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