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对“度”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有( )①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②度是保持事物质的数量限度③度是引起事物变化的关节点④度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3.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前已顺利实现前两步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即将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述战略部署的哲学依据是( )①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②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③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量变得以实现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曲折的过程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③④4.“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这句话蕴含了( )A.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5.“书破万卷方成攀柱妙手,冰冻三尺始有扑鼻花香。”这副对联告诉我们( )①量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③量变必然引起质变④要重视量的积累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近两年,某市主动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0329家,综合整治12985家,盘活利用闲置土地8929亩;钢铁企业从11家减少到3家,2019年压减粗钢产能70万吨、生铁产能60万吨;焦化厂从8家减少至1家,煤炭消费总量由2010年的4500万吨降至2019年的2930万吨。不仅为新动能腾出空间,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大幅度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该地上述做法坚持了( )①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②肯定与否定的统一③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④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与情感。社会犹如列车,需要正能量的驱动才能安全前行。而正能量的创造与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气这告诉我们(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C.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8.“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呈现的面貌。”下列对量变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量变是一种显著的变化②速度上的变化③程度上的变化④事物性质方面的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大事全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成功。这告诉我们( )①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②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只要注重量的积累,一定会质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思维状况既有上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影子”,又向下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趋近。例如, 学前儿童的思维继承着婴儿动作思维的特点,但形象思维也开始发展起来。这表明( )①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突变的过程③事物的量变最终必然引起质变④事物的发展存在前后相继的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韩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这里的“堤溃”“室焚”( )①是事物质的变化②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③反映事物量的规定性④是事物发展过程的终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某国有企业改革前,年年亏损,负债率高,濒于破产。实行股份制改革后,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了企业管理,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做到了人尽其用,使原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了最大效能,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摆脱了面临破产的困境。这一变化主要是( )A.由于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达到一定程度而引起的质变B.由引起质变的量变实现的C.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排列顺序上的不同而引起的质变D.由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而引起的质变13.水的三态变化从物理过程来说是发生了质变,从化学过程来说却是没有发生质变。这说明( )①质变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②质是多方面的③质是多变的④量变与质变的区别是相对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事物总是经过“量变一质变一新的量变一新的质变”这样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质量互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一大规律②发展的实质是量变和质变的不断重复③真正的质变是无须经过量变的瞬间巨变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永无止境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厚积薄发,‘追赶’才能变‘超越’”的依据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②事物的飞跃最终通过量变实现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④要重视量的积累,它比质变更重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有一个人到饭馆吃饭,吃了第一个馒头,感觉没有饱,又买了第二个馒头,吃完了,还感觉没有饱,又买了第三个馒头,吃完第三个,才感觉饱了。于是他把老板叫来,要求退第一个和第二个馒头的钱,理由是只有第三个馒头才让他吃饱了。材料中的人错在( )①割裂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②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③否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④没有认识到质变是一种渐进的变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17.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浙江省的扶贫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每五年出台一个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上马一个针对特定贫困群体的扶贫工程。从“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到“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从“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到“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从“下山脱贫”到“山海协作”,从12个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到丽水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不断调整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方向,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浙江省下定决心,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用量变与质变的知识,分析浙江省扶贫开发之路的合理性。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和建成一字之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与自信,也标志着我们实实在在地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到二0二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结合材料,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中国共产党关于“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科学性。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度是引起事物变化的关节点,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①③正确。度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②表述错误。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④错误。2.答案:A解析: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A正确。量变与质变都重要,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要重视量的积累,没有体现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也未体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B、D排除。3.答案:A解析:题干中一个个发展阶段说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得以实现,③表述错误;题干未体现曲折性,④中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曲折的过程”不符合题意。4.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项符合题意。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不能说质变比量变更重要,A项错误。B、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答案:D解析:6.答案:A解析:该市通过企业增减、优化,发展了新动能,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了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坚持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7.答案:D解析:量变引起质变,我们每个人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可以积聚起促进社会发展的正能量,D符合题意。“量变是质变 的必要前提”说法正确,但只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不会引起质变,A中后半句“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说法错误。B、C与 题意无关。8.答案:C解析:量变即量的变化,既可以指事物数量上的变化,也可以指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排列的变化,②③符合题意,④错 误。量变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①错误。9.答案:B解析:“大事全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强调注重量的积累,①正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②错误;“滴水可以穿石”说 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正确;量变不超过度的范围就不会 产生质变,④说法绝对。10.答案:B解析:题干强调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但不同年龄段 的儿童的思维之间存在纵向联系,①④符合题意;事物发展要经过量 的积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②否认量的积累的必要性,排除;③说 法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故选B。11.答案:A解析:“堤溃”“室焚”强调的是质变的结果,体现质变,①正确;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②正确;“堤溃”“室焚”并未 反映事物量的规定性,③不符合题意;“堤溃”“室焚”体现的是质 变,质变不是事物发展过程的终结,量变引起质变,然后在新质 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④错误。12.答案:C解析:该国有企业改革前年年亏损,负债率高,濒于破产,实施改革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企业管理等,使原有的 人力、物力、财力发挥了最大的效能,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这一变 化主要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排列顺序上的不同而引起 的质变,C符合题意,排除A。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来实现 的,B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够创造规律,D错误。13.答案:C解析:①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错误;每个事物都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这种质是固定不变的,③错误;题干材料表明 质是多方面的,量变与质变的区别是相对的,②④符合题意。14.答案:B解析: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说法错误;质变要经过量变的积累,③错误;①④说法正确,入选。15.答案:B解析:“厚积薄发,‘追赶’才能变‘超越’”强调要重视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其依据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④说法错误,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16.答案:A解析:17.答案: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我们做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浙江省扶贫工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步步为营、层层深入,为实现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目标夯实了基础。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在关键时期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浙江的扶贫工作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赢得了主动和优势,所以要抓住机遇,下定决心,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前进的过程。浙江省扶贫工作一任接着一任干,每一阶段、层面所做的工作,都为该阶段、层面的质变创造了条件,又为下一阶段的量变开辟了道路,由此推动浙江扶贫工作不断登上新的台阶,最后实现脱贫。解析:18.答案:①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②党关于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提出到党的十八大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正是重视了这个量的积累,党才有了坚定与自信。③党果断抓住时机,从党的十九大到二0二0年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质的飞跃。④确定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